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科技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积极探索、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古代科技的起步阶段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开始使用石器工具,这标志着人类科技的起步阶段。
他们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开始种植谷物,养殖家畜,实现了食物的多样化供给。
同时,他们还发明了陶器,开始进行陶瓷制作,为后来的工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科技的辉煌时期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迎来了辉煌的时期。
冶铜术的出现,使得青铜器得以制作,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冶铁术的出现,使得铁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
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取得了许多突破,如水利工程、航海技术、农业耕作方法等,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古代科技的传承与创新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科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书籍的出版和传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例如,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后来的中医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如《九章算术》的出版,为后来的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古代科技的衰落与复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时期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衰落的阶段。
尽管如此,中国的科技文化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力。
在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迎来了一次新的复兴。
航海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的改进、纺织业的发展等,都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各地的科技交流也日益频繁,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科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丰富多彩,横跨几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主要发展阶段:1.古代农业技术:农业发展: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农业文明。
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青铜时代的冶炼技术:青铜器制作: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达到巅峰。
古代冶炼技术在铸造青铜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水利工程:灌溉系统:我国古代农民在早期就建立了一系列灌溉工程,如都江堰、蓄水池等。
这些工程在提高农田产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4.纸张和印刷术:纸张发明: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纸张,取代了竹简和丝绸等传统书写材料。
雕版印刷:木活字印刷术在唐代出现,成为印刷技术的重要突破。
5.火药和炸药:火药发现:中国古代发现了火药,它的应用从最初的军事用途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炸药的发明:明代,炸药作为一种新型爆炸物被发明出来。
6.指南针和海上航行技术:指南针: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对海上航行和地理探索有着深远的影响。
星盘和航海图: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促进了星盘和航海图的制作。
7.工程技术和建筑:长城和运河: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隋唐修建了大运河,展示了中国在工程和建筑方面的卓越技术。
8.医药学和针灸:草药治疗:古代中国人在草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中医药学。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项重要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农业、冶炼、工程、医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知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历史知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自古至今,历经几千年的变迁和积累,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此篇文章将回顾一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展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中国人就开始研究和利用火箭、罗盘、印刷术等技术。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在中国古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火药与火箭技术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中的一项举足轻重的发明。
大约在公元9世纪,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火药做炸药和烟火,这一技术成果引领了军事和民用爆炸品的应用。
同时,火药也为中国古代的火箭技术奠定了基础。
火箭技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被用于军事用途,还被应用于火箭飞行和天象观测等领域。
二、指南针与航海技术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是指示方向的重要工具,它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4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指南针,用于辅助航行。
随着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日趋成熟,中国的船只开始远航,贸易与文化交流也因此得以扩展。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为后来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奠定了基础。
三、造纸术与印刷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两项重要发明。
约在公元2世纪,中国人首先发明了造纸术,该技术推动了书写和文化的传播。
与此同时,中国人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印刷术的基础上,大量的书籍开始被出版,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中国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为后来的印刷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科技与农业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在农业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突破。
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人就开始使用水力和风力等能源,发明了水车和风车,用于农田灌溉和谷物加工。
此外,中国人还发明了耕耘农具,如犁和耙,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这些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火药和火箭、指南针与航海、造纸和印刷、科技与农业等方面的发展,都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初中历史课件: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国古代科技的丰富历史,从先秦时期到明 清时期,从四大发明到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科技的特点
1 冶金技术
发展了铁器制造技术和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2 农业技术
引入了农田水利和灌溉 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 产量。
3 数学和天文学
通过《九章算术》等著 作,推动了数学和天文 学的研究。
秦汉时期科技的进步
兵器制造
秦朝改进了兵器制造技术, 大规模生产和使用铁制兵 器。
水利工程
修建了众多灌溉和水利工 程,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 率。
医药知识
在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 要进展,推动了医学的发 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繁荣
科学家杜异发现了天花病毒传播的原理。 数学家刘徽出版了《九章算术》等重要著作。 化学家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介绍了农业和农业化学。
火药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 战争方式,影响了 军事技术的发展。
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 了书籍的生产效率, 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和制度
1
明代的科技进步
明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创新,如明代四大海船和神炮。
2
清朝的科技制度
清朝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了众多科技人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
科技书籍的出版
这本书介绍了冶铁、瓷器、造船等各类工 艺和技术。
科技成果的传播
1
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传播。
2
火药的传播
火药传播到阿拉伯地区,对于火器和炼药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指南针的传播
指南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印度尼西亚、东南亚等地,促进了航海和贸易。
科学技术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积累和传承。
这些技术涉及到诸如农业、建筑、医学、军事等各个领域,在推动着古代中国的发展进步。
本文将介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农业科技中国古代农民在几千年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二轮犁、连作休耕制度、种植绿肥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方的水稻种植和北方的农垦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筑科技中国自古就有“大家风范”的建筑史,古代建筑技术繁荣发展,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珍品。
古代中国在建筑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的成果,如为了加强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在建筑中运用榫卯技术;又如在领域内使用了斜拉技术、点拱技术等,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耐震能力。
三、医学科技中国古代医学学派丰富多样、独具匠心。
其最根本的贡献在于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人体生理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
此外,中国古代医学在生药学、针灸、按摩、推拿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这些科技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四、军事科技军事技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书中有许多都是古代中国军事强国崛起的重要历史实例。
如兵器射程强、铸造技术精巧、火药加工技术先进、地形分析技术精湛等,这些技术在历代对专政的实施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比如,火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中也出现了长城、运河等建筑物,加强了战争的统筹和物资运输,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军事水平。
总体来讲,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历程是丰富多彩、卓越杰出的。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中国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向着更加科技、智能的时代,我们也应该从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推陈出新,为人类探索未知的新领域提供不竭的动力。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体现。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魅力的科技成果,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南轩仪和天文仪器等。
这些发明和创新不仅让中国古代成为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古代科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中国人已经开始制作石器和陶器,并垦荒种田。
殷商时期,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青铜时代。
盛唐时期,苏颂、张衡等天文学家们开创了中国天文学的新时代,发明了许多科学仪器,如世界上第一台装有路径导向装置的机械仪盘——南轩仪。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自唐末至北宋时期,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时代精神被激发。
众多科学家、发明家纵横于如今的中国大地,如苏东坡、神秘的天干地支、李时中、李时明、毕升、钱穆等。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不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水陆举升机、挂图公案等一系列卓越的科技成果,更在世界地图的制作、航海、天文学、机械学、绘画等领域里建立了优秀的文化传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大量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知识量。
火药的运用,既可以用于军事,又可以用于民生。
指南针的发明,则为中国航海和探险开辟了新的方向。
除此之外,宋代更开发了汲取远古传统的乾坤图、沟渠术、石峰法、活麻法等众多机械和工程学成果。
沟渠术和石峰法,被用于修建修水利工程,从而解决了中国南北水荒问题,使得中国大面积的粮食作物得到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活麻法解决了大规模经验没业者无法辨别商人磁石纷争问题,为商业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科技从乡村扩展到城镇,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地。
中国人民创造的科技成果被东南亚、中亚、阿拉伯、欧洲甚至是南美洲的人民所采用,并对他们的科技水平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可谓是举世瞩目。
古代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价值以及科学创新精神的传承,为中国人民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提供了支撑,也成为了世界科技史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史可上溯到远古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科技几乎无处不在。
技术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早的科技发现和应用,如火、制陶、编织等,均是不经意的发现和逐渐掌握的经验。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也越来越高。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 医学中国古代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文明的瑰宝。
早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医学体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医学典籍之一,它是一部关于医学理论、诊断和治疗的系统性著作。
2. 数学中国古代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早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殷商时期,我国就有了“十进位数”的概念。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数学专著,它集中了中国古代成熟的数学知识。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还包括杨辉三角和勾股定理。
3. 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素有“天下之本”之称。
早在夏代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农业工具,如单木耒、牛耕和牛车等。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犁,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到了秦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水利建设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规模的灌溉和农业排水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4.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被视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就已经掌握了制造火药的技术。
到了宋朝时期,火药被广泛用于军事,梁山泊起义中使用的“火把和烟花”就是火药的产物。
火药还被用于地震仪、烟花爆竹等领域。
5. 造纸造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四大发明之一。
在汉代时期,我国已经制造出了使用麻或桑皮纤维为原料的纸张。
到了唐代时期,我国的纸张制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欧洲人直到1300年代才掌握了纸张制造技术,并把其带往欧洲。
总之,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且逐渐积累,是世界上最为优良的科学文化之一,中国古代人们亲历亲为的付出,深刻地影响并延续到了现代社会。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科技文化发展历程,针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求,这种发展历程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1.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先秦时期,玉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已经非常高超,而且对药物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研究。
在这个时期,孔子注重传统的人文教育,这也为后来的学术、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秦汉时期的兵器、农具、造纸术、漆器、雕塑等方面的技术发展遍布整个中国晚期古代史。
在科技上,这个时期流行“匠人上、士农工、商贾下”的观念,尽管这种观念在隋唐时期被打破了,但是这种分工对于日后的工匠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在隋唐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它的成就有广学、广测、广治以及广建等方面的显著成就。
这个时期的科技成果不仅有革命性的改变,而且为国家的经济、文化乃至于民生带来了革命的影响。
在科技上,这个时期的人们注重知识的发扬,他们利用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并且不断推陈出新。
在文化上,唐代是诗词高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许多名家都出现并且留下了各自闪亮的文学成果。
4.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在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得到的发展是封建制度下的唯一亮点。
科技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强的发展,环境的改造、百业的兴旺、产业的升级已经成为了时下必需的工作。
在这个时期,导致科技的发展是科聘制,因为前朝的科技成果在元、明、清朝时都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在文化上,宋元时期开始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不同作者的科学著作也被发扬光大。
5.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是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巅峰之一,这个时期许多新科技、新文化和新思想得到了萌发和成果。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造船工艺、造纸技术、火药等方面的产业都非常发达。
在文化上,明代是文学作品最为丰富的时期之一,在显著文学作家如李时中、严时中、朱权等名家为代表的支持下,明代文学很快地趋于繁荣发展。
中国历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历代科技文化主要成就(一)夏商周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奴隶社会夏商周,始有文化与科技。
夏朝已经有历法,人们开始用铜器。
商朝发明甲骨文,记载日食与月食。
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
工艺高超花纹秀,青铜铸造兴盛期。
西周织机能提花,前776(年)月食记。
(二)春秋春秋文化发达始,《诗经》最早诗歌集,全书三百零五篇,多为西周春秋诗。
道家老聃《道德经》,儒家学派孔子始;大军事家名孙武,《孙子兵法》早著世;九九乘法口诀表;慧星早欧两千余;发明创造数鲁班,攻城器械木云梯,木人木鸟木车马,后世木工尊祖师。
(三)战国战国时期数七雄,屈原《离骚》负盛名,《孙膑兵法》名著作,司南指向已发明。
神医扁鹊反迷信,望、闻、问、切诊疾病,丸、散、膏、丹汤药液,华夏中医祖师称。
《黄帝内经》经典书,病理病侯三百种。
驰名中外都江堰,设计主持秦李冰。
1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三十七次日食测,鲁国三十三次证。
魏人石申楚甘德,《甘石星经》定恒星,八百恒星书中载,一百三十位测定。
天文历法利农业,春夏秋冬季分清。
思想学派各主张,墨、儒、道、法百家争。
古代文化瑰宝最,宴乐铜壶铜编钟。
(四)秦朝前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
(五)汉朝前202(年)西汉立,两汉长达四百余,文化科技成就多,各族经济有联系。
《史记》巨著司马迁,叙史黄帝——汉武帝。
《九章算术》专书著,二百四十六个题。
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价便宜。
天文历法张衡精,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
“医圣”尊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理。
华佗最早麻醉术,创造体操“五禽戏”。
王充唯物著《论衡》,自然现象日、月食。
刘邦建汉王莽败,班固《汉书》断代史。
(六)三国东汉结束三国续,魏蜀吴国三鼎立,科技文化促交流,发展生产与经济。
马钧翻车指南车,攻城输转发石机。
2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钟繇精心研书法,隶书转化楷字体。
中外科技史
传播: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古代的天文历法
(1)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春秋时我国历法形成固定系统,确立19年7闰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2)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3)西汉——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较完整历书“太初历”。西汉太阳黑子——世界最早记录。
5、中国古代的农学。
①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译<<泰西水法>>介绍了当时欧洲的先进水利技术和工具。
5、地理学。
①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世界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5、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中国古代文化连绵不断,前朝文化的繁荣为后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成就。(举例说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等)
6、广大人民的辛勤创造。劳动人民是物质资料的直接创造者,也是科技文化成果的直接创造者。
B、中国古代文化主要发展阶段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科学繁荣,学术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发展导致科技进步;小生产者队伍扩大,人本思想形成;古典文化第一个高峰:诗歌、散文发达。
E、明清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1、从中国看: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是科技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对外:闭关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思想:文化专制是知识分子失去创造力;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来阻碍科技进步。;中国科技自身的缺陷。
2、从世界看:资本主义成长为科技提供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
5、农业、手工业专著
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 百科全书”
6、地理
商周:《周易》一书首先提出“地理”名称 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 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 明清: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熔蚀地貌的 观察,早欧洲两个世纪
场、 局限性] 《尚书》:相传孔子编订的上古文献汇编 《春秋》:孔子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西汉司马迁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写的第一部断代史 《后汉书》:刘宋时范晔著 《三国志》:魏晋时陈寿著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撰的我国第一部编 年体通史 《永乐大典》:明朝解缙主持编纂的庞大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四库全书》: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三、文学、史学、艺术
1、文学: [成就文学、发展原因、各 自特色(艺术性、思想性)]
诗:《诗经》、《离骚》、乐府、民歌、田园 诗、边塞诗等 赋:贾谊、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 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等 散文:唐宋八大家 戏曲:关汉卿 小说:明清四大小说等
2、史学: [体例、 内容、 史学地位、 作者立
启示:
⑴科技是生产力[但能否转化为生产力 取决于社会条件:制度、经济、观念 等] ⑵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勤奋钻研、重视 研究和斗:
二、中国古代思想
1、阶段特征: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秦汉时期---思想专制,如“焚书坑儒”、“独 尊儒术” 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2、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主体是政治思想、治国思想 [三个观点:“人治”、“法治”、“无为 而治”]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创新的历史回顾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创新的历史回顾中国的科技发明与创新在古代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农业发展到冶铁术的突破,再到火药和纸张的发明,中国的科技成就一直在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回顾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与创新,以展示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历史。
一、农业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
在古代,人们通过水利灌溉的改进和农业工具的创新,提高了农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孔子创立的水利理论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孙子兵法中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原则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些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冶铁术的突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的国家之一,冶铁术的突破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铁器。
在汉朝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达到了顶峰,出现了冶铁生产规模大、质量优良的冶铁炉。
这种冶铁技术的突破提高了农具和武器的质量,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三、火药的发明中国古代发明了火药,其重要性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不可忽视的。
火药在军事、烟花等方面的应用广泛,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方式,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火药的发明使中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强国之一。
同时,火药的发明也促进了火器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冶金学的研究与发展。
四、纸张的发明纸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瑰宝。
古代的纸张制作技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在东汉时期达到了高峰。
纸张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字的普及与传播,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纸张的发明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早进行印刷术应用的国家之一,对文化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结语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与创新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对世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代科技史
中国历代科技史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1.四大发明2.天文历法3.医学三、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1.西方科技传入2.洋务运动3.近代科学研究的兴起四、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政策2.科技创新成果3.未来科技发展方向五、结论正文:【引言】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科技创新,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历代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其中,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分别促进了书写、军事、航海和知识传播等领域的发展。
2.天文历法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指导。
如夏商周三代的观象授时、春秋战国的天文学研究等。
3.医学中国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出现了许多重要医学著作和著名医学家。
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
【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受到西方科技传入的影响,开始走向现代化。
1.西方科技传入自19 世纪中叶起,西方科技逐渐传入中国,促使中国科技发生变革。
如洋务运动期间,大量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科技,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
3.近代科学研究的兴起20 世纪初,近代科学研究在中国兴起,一批新兴学科逐渐建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同时,中国科学家开始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政策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大力支持科技事业。
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确定了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2.科技创新成果近年来,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中国一直以拥有卓越的科技成就而自豪。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属于世界文明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数学、天文、医学、农业、建筑、战争等方面,中国古代曾经具有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古代计时与天文学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文现象来进行计时。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起源于早期氏族社会,完备的计时与历法制度首现于礼仪和军事统一的商朝。
商朝末年,出现了适应日、月、星周期的历法,是中国历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成立了国家天文机构,如周朝的司天监。
司天监成立之初,主要负责制定历法、纪年和掌管天象观测,后来增加了算命、预测灾害等工作。
司天监成为了世界最早成立的天文机构,并且一直延续至清朝。
古代医学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历程非常悠久,其文化遗产和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神农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鼻祖”,他开创了中草药治疗的传统,提出了药食同源、辨证施治等重要理论。
汉朝时期的张仲景是著名的医学家,他写下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临床经验的重要方剂。
唐朝时期,桂林的孙思邈提出了“望闻问切”的方法,这一方法认为医生应该用味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来观察病人的病情,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病症。
古代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和西周时期。
最早的书记化记数方法是杆书记数法,之后发展为“算术”记数法。
古代中国算术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商代人已经使用了很多数学工具和方法,如计算税收和利率,以及测试商人的分数。
古代中国的算术大量涉及几何、代数、数论和运算学,其中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和世界数学的宝库。
在代数领域,古代中国发明了“无字法”和“韦达定理”,这些方法一直到今天还被世界范围以不同形式应用。
古代农业古代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先在新石器时代的长江流域地区开始,发展至殷周时期,那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实现了大量的进步。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作书写材料。
但是竹简太重缣帛太贵很难推广。
(2)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这种纸原料易得,纸张质地细腻,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
(1)印刷术是造纸术之后的有一项重要发明。
世界上现存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2)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梦溪笔谈》)
3、火药
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故事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故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发展历史悠久,涉及多个领域,其中不乏让人惊叹的故事。
下面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故事。
1.造纸术的发明传说造纸术是汉朝大将蔡伦发明的。
他在官府工作时,为了方便记录公文,创造了用竹片、棉纱、废丝绸、鱼网等材料制成的“纸张”,后被称为“蔡纸”或“汉纸”。
造纸术于公元105年由蔡伦发明,比西方的造纸术早了近500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2.指南针的发明中国古代的指南针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最终成为航海、测量、定位和指示的重要工具。
南北朝时期的魏国官员浑天仪发现磁针能指示方向,唐代的郑和正式把磁针引入航海领域。
“指南针”的作用是指示航向,使得船只在海上能稳定航行,对于中国封闭的社会而言,其意义更显重大。
3.火药的发明火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早在唐代就已经发现。
北宋时期,火药横空出世,开始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其初期的应用是制作信号用火龙、走马等,后来发展出火箭、震旦、班博等射击武器,对于中国古代的军事事业有着巨大的作用。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发明,它的诞生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唐朝年间,任职于慈恩寺的僧人郭祥正采用印版印书,开始了印刷术的历程。
到了宋朝,印刷术逐渐开始广泛应用,整个印刷术发展成熟的过程持续了五百余年。
印刷术的出现,让书籍的广泛传播成为了可能,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播和发展影响深远。
5.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国古代在水利工程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南北朝时期的郭璞在西汉修筑的灌溉系统基础上改进了提水桥达到了最高峰。
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主持修建的岳阳楼孕育出现代水利工程。
明代的江西工程师万氏王孙修建的江防堤治理长江淤积困局、保护黄河土地避免水患。
水利工程的建设让中国古代文明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层面和稳健支撑。
6.天文学和数学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研究方面,也有杰出的贡献。
唐朝时期数学家李冶发明的无穷级数概念在数学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数学发展开辟道路。
明朝的周德清发明的望远镜也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My数位学习
○、前言一、中國傳統科技的萌芽(原始社會時期,170萬年前 - 4千年前)二、中國傳統科技的奠基(先秦時期,西元前2100年–前221年)三、中國傳統科技的形成(秦漢-南北朝時期,西元前221年–西元581年)四、中國傳統科技的發展(隋唐宋元時期,西元581年–西元1368年)五、中國傳統科技的衰落(明清時期,西元1368年–西元1911年)變革材料:石木竹土、銅、鐵、鋼、合金、矽、其它加工:磨銷鑽、鑄造、鍛造、傳統加工、非傳統加工動力:人獸力、水風力、火藥、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核能、太陽能一、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萌芽(原始社會時期,170萬年前-4000年前)人類歷史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現知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人類化石已有三四百萬年。
1.人類活動歷史雲南元謀人(17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10000年前)↓建立國家(4000年前)2.石器及其的科學知識當人類在地球上剛出現時,就是使用石塊或木棒在大自然中求生存,漸漸地學會了對木棒和石塊進行加工,出現了人造的工具-木器和石器,之後學會進行加工,加工工藝也越來越精細。
同時,人們也對獸骨和貝殼進行加工,制成工具。
弓箭的發明弓箭是由弓、弦、箭三部份構成,且具有三大要素:變動機、傳動機構和工具機,在這意義上,也可以說弓箭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機器,鑽木取火火改變變人類”茹毛飲血”的習慣,並擴大了人類的食物範圍,火帶給人類很大的功用,包括可照明、取暖、防止野獸侵襲、開墾、燒製陶器、烘烤竹木,早在40-50萬年前的北京人洞穴中,發現灰燼,反映當時已具有保存火種和管理火的能力。
神農作耕耘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神農的出現是一個帶有決定性的意義的重大事件。
它使人類有了固定的生活來源,從而開始了定居的生活,也有了家畜、家禽的養殖。
製陶技術陶器的出現,是我們的祖先進入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重要標示。
陶器由黏土燒製而成,可以說是人類創造的第一種人造物質。
早期的陶製品是由手工捏製而成,之後改進可放在旋轉的器具上,就可以製作出圖形的器物。
历史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历史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古代科技发展曾经独步世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古代中国的农业革命开始,到制造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和创造力,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
一、农业革命中国的古代科技发展始于农业革命。
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民开始采用灌溉技术,从而改善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此外,他们还发明了犁耕和种植方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这些创新使中国拥有了强大的农业经济基础,并为后来的科技进步铺平了道路。
二、造纸术在二世纪的东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纸张制造技术。
这项创新彻底改变了古代记录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纸张的发明使得书写和阅读变得更加方便和广泛。
纸张还被用于艺术、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记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三、火药古代中国将火药用作军事武器和烟花爆竹的引信。
火药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并在中国的军事技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后果之一是中国古代对火器的研究,最终导致了火枪和火炮的出现,使中国在军事领域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四、指南针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是导航领域的重要突破。
古代船舶使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使他们能够在海洋上更好地航行。
指南针对于古代文明的海洋贸易和探险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一种文字复制技术。
在宋朝时期,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这项技术的出现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里程碑,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人类知识的积累。
六、造船技术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十分先进。
中国在古代世界中拥有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并建造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船只。
例如,中国古代的大型木质船舶“宝船”被用于郑和的航海舰队,并成功地进行了远洋探险。
中国的造船技术不仅在本国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世界造船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和商朝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和应用科技,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科技的发展,并介绍一些重要的科技成就。
农业和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先民就开始进行农耕生产。
他们发明了犁具、种子选育和农田灌溉等技术,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民开始大规模修建灌溉渠道和水利工程,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这些水利工程包括水坝、水门和渠道等建筑,有效地解决了农田水源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也是世界闻名的。
自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中国人开始使用高炉冶铁技术。
高炉采用了多层砖石结构,能够在高温下将铁矿石中的铁提炼出来。
这项技术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铁及其制品的广泛使用,加速了农业生产和军事装备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也是一项伟大的科技发明。
在东汉时期,纸的制作技术得以普及和改进。
传统的造纸方法是将植物纤维进行粉碎、混合和搅拌,然后在竹篾或麻绳上过滤和压制,最后晾晒而成。
这种简便、经济的造纸技术彻底改变了文字记录和传播的方式。
通过纸的广泛使用,书写和印刷技术得以普及,大大促进了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医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黄帝内经》等古籍记录了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国古代医学强调“治未病”,注重保健和预防,强调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中国古代医生还发明了针灸和草药疗法等特殊治疗方法,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科技的独特亮点。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无论是农业和水利工程、冶铁技术、造纸术还是医学等领域,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实践经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对世界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一、中國傳統科技的萌芽(原始社會時期,170萬年前 - 4千年前)二、中國傳統科技的奠基(先秦時期,西元前2100年–前221年)三、中國傳統科技的形成(秦漢-南北朝時期,西元前221年–西元581年)四、中國傳統科技的發展(隋唐宋元時期,西元581年–西元1368年)五、中國傳統科技的衰落(明清時期,西元1368年–西元1911年)變革材料:石木竹土、銅、鐵、鋼、合金、矽、其它加工:磨銷鑽、鑄造、鍛造、傳統加工、非傳統加工動力:人獸力、水風力、火藥、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核能、太陽能一、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萌芽(原始社會時期,170萬年前-4000年前)人類歷史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現知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人類化石已有三四百萬年。
1.人類活動歷史雲南元謀人(17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10000年前)↓建立國家(4000年前)2.石器及其的科學知識當人類在地球上剛出現時,就是使用石塊或木棒在大自然中求生存,漸漸地學會了對木棒和石塊進行加工,出現了人造的工具-木器和石器,之後學會進行加工,加工工藝也越來越精細。
同時,人們也對獸骨和貝殼進行加工,制成工具。
弓箭的發明弓箭是由弓、弦、箭三部份構成,且具有三大要素:變動機、傳動機構和工具機,在這意義上,也可以說弓箭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機器,鑽木取火火改變變人類”茹毛飲血”的習慣,並擴大了人類的食物範圍,火帶給人類很大的功用,包括可照明、取暖、防止野獸侵襲、開墾、燒製陶器、烘烤竹木,早在40-50萬年前的北京人洞穴中,發現灰燼,反映當時已具有保存火種和管理火的能力。
神農作耕耘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神農的出現是一個帶有決定性的意義的重大事件。
它使人類有了固定的生活來源,從而開始了定居的生活,也有了家畜、家禽的養殖。
製陶技術陶器的出現,是我們的祖先進入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重要標示。
陶器由黏土燒製而成,可以說是人類創造的第一種人造物質。
早期的陶製品是由手工捏製而成,之後改進可放在旋轉的器具上,就可以製作出圖形的器物。
而在加工方面,也有不少創新,出現了表面磨光的”磨光陶”。
構木為巢我們的祖先在初始之際,便是棲息在天然的山洞裡或曠野中。
之後,隨著智能的提高,人們也會建築自己的居所,有的在山丘上挖洞穴或在樹上用木材或樹枝搭建居巢,故被稱為有巢式,進入新石器時代,祖先的營建技能以跨出一大步,建造出一種木骨泥牆的房舍。
從最早的簡易居巢到今日的高樓大廈,都是慢慢發展出來的。
水上活動的開始人類的生存不離水,除了飲水維持生命外,也撈捕魚蝦生物食用,而為了開拓更多的生活資源,發明了水上的交通工具。
最早的交通工具有筏和獨木舟,筏又有木筏和竹筏,其工藝製造最為簡單。
而獨木舟則是選取粗大的樹幹,用石斧石刀砍削而成。
後來的船也是由獨木舟發展而成。
二、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奠基(先秦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前221年)公元前21世紀時,第一個王朝建立-夏朝,這時也有金屬工具的出現,使神農和手工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社會的分工也更加細化。
到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的使用、生產力提高、社會的變革、學術的繁榮,更奠定了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基礎,而這些技術包括了天文學、數學、醫學、冶金技術等。
1.”爐火純青”話冶銅在春秋末期的《考工記》中,有一段判定青銅冶燒過程的記載,在冶燒青銅時,銅料與錫料中會先冒出黑濁的氣,”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
”冶鑄青銅時,原料中所附著的碳氫化合物會燃燒,產生黑濁的氣體,隨著爐溫的升高,原料中所含的氧化物、硫化物等雜質會產生黃白、青白之氣,到只冒青氣的時後說明雜質基本去除,青銅已經燒成,可以燒鑄了。
中國冶鑄的過程中,已總結了一定合理性的青銅合金配比規則,就如《考工記》中所記載的”金有六斧”,”金”指青銅,”齊”是合金的稱謂。
而在此本書中也說”六齊”為”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
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戰之齊。
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太刃之齊。
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
金、錫,謂之鑿隧之齊”。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合金配比的經驗性總結。
2.生鐵冶鑄的勃興大約在殷商時期我國已經利用隕鐵,西周後期又出現了用堤燒法燒鐵,到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晚期便已開始冶燒生鐵。
堤燒法是一種在比較低的溫度下進行燒鐵的方法。
堤燒法的優點:它免除了提燒鐵加工費工費時的缺陷。
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
可鑄性,故又稱鑄鐵。
堤燒法的缺點:性脆韌度低的缺陷堤燒法的缺點解決方式:我們的祖先在戰國時期又發明了鑄柔化鐵。
鑄鐵柔化術是一種通過熱處理使鑄鐵脫碳柔化技術。
經過柔化外處裡後的生鐵,強度和韌度都增強,也可以大量鑄鐵優質的生產工具和兵器。
這是冶金史上一項劃時代的成就。
3.從呂氏春秋看中國傳統和耕作技術治水與水利工程春秋戰國時期,伴隨著鐵制工具的應用,農業生產的發展,水利建設也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時期興修了不少大中型水利工程,著名的有:芍陂、漳水十二渠、鄭國河渠、都江堰,特別是都江堰,從公元前256年前保存至今。
它由分水魚嘴、寶瓶口、飛沙堰,三部份既各自獨立又相互依存,成為一個整體。
分水魚嘴又叫都江嘴,設在岷江的中心線上。
它的形狀就像一個迎向岷江上游的魚嘴巴,把岷江分為內、外江。
外江為岷江的主流。
內江水通過堤防進入寶瓶口,流向成都平原,起著航行、灌溉和分洪三大作用。
魚嘴和堤防疵是用就地取材,用裝有卵石的大竹簍疊成。
寶瓶口因形狀像瓶口而得名,它是利用人力,把玉壘山劈出的。
寶瓶口是控制內江流量的咽喉,起著保証有足夠的水量通過,流入成都平原密佈的農田灌溉的作用。
飛沙堰是由竹筏裝石砌成的低櫃,為內江分洪減淤的工程,可保証內江灌溉的安全,同時,它又起著減淤排沙的作用。
在內江口還刻有三個石人,立在水中,起著水尺的作用。
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300萬畝良田得到灌溉,成為旱澇保收的高產田。
(圖一)都江堰工程示意圖(圖二)岷江十進位值制記數法中國古代的記數方法也是十進位制的,雖古巴比倫和古埃及,都產有六十進制的記數法,但中國有干支紀日和紀年的制度,以60為一個周期。
另外,中國也是最早使用九個數碼加上十、百、千、萬等位值符來記寫任何數字的國家,而巴比倫200以下的記數法主要是相加或累積法,並使用減法。
古希臘是用27個字母的不同組合來表示1000以內的數目,古羅馬也用累積法。
十進位值制記數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項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表一)此為甲骨文中的13個數字算籌和籌算“籌”原是一種用於計算的小圓棍,又叫”算籌”。
”算”字也和這種計算工具有關。
算籌是我國歷史上特有的計算工具,最晚於春秋初,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掌握算籌的記數和計算方法。
在算籌記數法裡,是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數字。
其中一~五均分別以縱橫方式排列相應數目的算籌來表示;六~九則用上面的籌一當五,再加下面的籌來表示,表示多位數則是個位用縱數,十位用橫數,百位用縱式,千位在用橫式,如此縱橫相間,遇零便置空。
(表二)算籌記數的擺法用算籌計算就叫籌算。
籌算的加減法,先將位值對齊,即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百位對百位,自左而右,由高位算起。
乘法則利用九九歌訣,表現中國語言的優越性。
除法是將商數、被除數和除數依次擺成上、中、下三屬而作計算的。
在珠算發明前,我國一直是用籌算進行計算的,在古代亦是一種相當先進的計算方法。
規矩與准繩最初規矩、准繩乃是三種畫圖、測量和檢驗的工具。
”規”就是圓規,”矩”就是直角曲尺,准繩就是一根繩子。
中國古代的幾何學雖然沒有形成像古希臘那樣的歐幾里得體系,但對幾何圖形,尤其是圓、方、直等,很早就有認識。
規矩和准繩也大致上是伴隨著這些幾何形狀而出現的,並成為木工、陶工製做中常用的圖形、策量工具。
在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春秋戰國對一些幾何圖形的認識以開始上升到理性階段。
在當時的著作上《墨經》中,有圓是”一中同長”、方是四邊相等並相互垂直、三點共線為直、兩線間的對應點的距離都相等即為平行,以及線由點組成,體由面組成等的定義。
《墨經》中的光學和力學《墨經》原是《墨子》一書中的”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四篇,後人把其單獨成書,書名為《墨經》。
就此書內容而言,史學界都視為它是先秦一部重要的科學典籍。
其科學內涵非常豐富,除上面提到的幾何學外,突出的還有光學和力學。
《墨經》中記載有我國最早的光學及力學的記錄:(1)光學記錄a.小孔成像實驗b.凹面鏡、凸面鏡、平面鏡的成像問題c.移動物體的影子問題d.考察了本影和半影的問題,並符合科學的解釋(2)力學記錄a.力的定義:力是人體所具有的使物體移動的手段,如由下向上舉重物,就是力的作用。
b.杆桿原理:力X力臂=重X重臂墨家的語識論和時空觀墨家的認識論:墨家首先反對老子提出的”有生于無”的思想,明確提出世上萬物都始于”有”的主張。
這個”有”是客觀存在的,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
物體的性質是依附於物體的客體而存在,離開了客體,物體的性質也不復存在。
由此,墨家建立了知識論中的反映論,即人的知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人是如何認識客觀事物?墨家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由於人具有認識能力,能夠求取知識。
人的生命力在於形體與知識的統一,求取知識是人的本能。
墨家總結了三條認知的基本途徑,即聞知、說知、親知。
聞知:聞知又分為傳聞與親聞,但不管是傳聞或親聞都不應當是簡單地接受,而必須消化且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
說知:說知,則包涵有推論、考察的意思,只由推論而得到的知識。
親知:指由五官親歷而得到的知識。
墨家的時空觀:時空觀方面,墨家也有獨到的知識。
墨家認為時空是包括在西北東南中的一切空間,認為所有的空間是連續且無限的。
而在這空間又是由小得不能再分的時間元”始”、空間元”端”所組成。
由此便構成了時空既是連續,又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組成。
二、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形成(秦漢-南北朝時期、公元前221-公元58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的局面。
在這時期,也繼續得到發展與完善,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科學技術傳統。
千鎚百煉,百煉成鋼春秋晚期,我國就有鋼製品問世。
早期的燒鋼工藝,是把海綿鐵直接放在燒熱的木炭中加熱,使其表面滲碳,再經鍛打而成滲碳鋼。
燒鋼技術是冶燒技術的一項重要成就。
而在西漢中晚期時,取得重大的技術突破,發明了燒鋼新工藝-“炒鋼”(也有稱炒鐵)、灌鋼技術的發明。
(1)炒鋼就是把生鐵放在炒鋼中加熱,使其融化或基本融化,並不斷攪拌,增加氧氣或生鐵的接蝕面,使生鐵中的碳氧化,而脫碳成鋼或成熟鐵。
這就把生鐵治燒與燒鋼(或熟鐵)兩大過程通起來並結合在一起。
組成一個有機的冶燒系統,可以連續地並大規模進行生產,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果,降低了成本,使鋼製品易於推廣普及。
這是冶金史上具有劃時代義意的重大事件。
炒鋼法的發明,促進了百燒鋼技術的發展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