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政治参与的九种方式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以周久耕事件
谢谢观看!
——申芳 ——申芳
从这样一个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网络监督已 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此案为公民网络监督的正 面价值提供了充分的评价依据,给予网络监督正 面价值予以肯定。网上民意的恶意攻击、诋毁的 例子也不少,但是这样纯粹是为了一时口舌之快, 或者自己一时出气的言论不具有社会普遍意义。 而周久耕事件中,但是网民的巨大热情能量,却 是专职办案机关所无法达到的。 网络政治监督这把双刃剑,会像“潘多拉魔盒” 网络政治监督这把双刃剑,会像“潘多拉魔盒” 一样,释放出能量侵蚀人们,但是更多的是它 “宝葫芦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加以引导使其积 宝葫芦效应” 极性更好地发挥。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以周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以周 久耕事件为例
2009109027 申芳源自政治参与王浦劬的定义:所谓政治参与,是指普通 民众通过各种途径介入政治生活,试图影 响政治体系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则,尤其是 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所谓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普通 公民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网上发布政治信 息、网上选举、网上利益表达、网上评论、 网上讨论、网上民意调查、网上信访等方 式参与并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直接性和廉价性 平等性和开放性 多元化合互动性 匿名性和高效性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刃剑功能
宝葫芦效应
周久耕事件
被网友称为“天价烟局长” 被网友称为“天价烟局长”的周久耕前不久被江 苏省南京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 十一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 十一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 予以追缴并上交国库 。随着周久耕的倒下,网络 反腐再度成为热点 。周久耕因为一句不太得人心 的言论,有网民质疑其观点,并上升到其个人生 活细节的披露,进而从其消费能力与个人合法收 入严重不符,引发了网友对其“人肉搜索” 入严重不符,引发了网友对其“人肉搜索”,终 于引起了党纪、政纪、司法部门的关注,直至被 判刑。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网络政治参与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网上论坛等,参与政治讨论和表达政治态度的行为。
这种参与形式在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参与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网络政治参与也面临很多问题,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滋生民粹主义。
网络政治平台的匿名性和言论自由使得一些民众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转化为愤怒言论或攻击性言辞,对政府和政治体制进行抨击。
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尤为常见,因为人们声称网络上的言论更加自由和开放。
这种冲动式的言论往往没有事实依据,严重扭曲了事实。
民粹主义言辞偏激和仇恨言论对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引发信息泛滥。
互联网上的信息繁多,大量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导致人们很难辨别真伪。
在政治领域,谣言和虚假消息常常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这些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公众错误认识政治事件和政策,甚至误导选民。
网络政治参与也容易造成信息过度负荷,公众往往无法有效处理这些信息,影响了他们对政治事务的理解和判断。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形成意见相同的“信息圈”。
人们在网络上往往只关注与自己立场相同的人或组织发布的信息,形成相对封闭的信息圈。
这种行为强化了群体性思维和集体偏见,使人们更加排斥不同政治观点的声音。
信息圈的形成使得政治辩论变得困难,民众容易受到信息狭隘和偏见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政治问题。
这种情况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多元声音和公众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容易被政府监控和操控。
政府可能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和言论管制手段,对网络上的政治参与进行监视和操控。
政府可以通过删除反对言论、封禁不同意见的账号和控制网络流量等手段,限制公众表达和参与的自由。
这种情况下,网络参与的公众可能会受到威胁和恐惧,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滋生民粹主义、信息泛滥、信息圈形成和政府监控操控等。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果。
互联网时代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研究作者:吴淑逸高云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03期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公民政治参与是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对象。
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定义,学术界有很多说法,在国内有代表性的为北京大学教授王浦劬的观点:“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的过程的行为”[1]。
本文公民政治参与的定义也基于此。
近年来,学者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亦有很多,但多数都是基于公民政治参与概念进行后续阐述。
李斌从利益驱动的角度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就是特指各种政治参与主体借助互联网进行利益表达、参与决策从而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2]。
房正宏结合政治参与的概念认为网络政治参与首先是合法的,其参与主体以网络为参与平台,通过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两个向度实现政治参与,并试图影响政府、集体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决定及其活动的政治行为就是网络政治参与[3]。
另外,还有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要素进行分析。
郑兴刚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指网民以信息为媒介、以网络空间为载体所进行的旨在影响政治过程的政治行为,其中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是网民,其客体是电子政府或现实中政治系统的政治过程,其参与途径是互联网,其参与形式多样化[4]。
通过对不同学者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解释界定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政治参与的概念,本文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就是公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诉求,又因为自己的意见对政府机关的民主决策、制度制定等产生一定影响的政治行为。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应对之策,只有区分网络政治参与和平常网络活动的不同以及关联,理清其规律和特点,才能依法有效推进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在互联网普及以前,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大多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具体表现为通过选举投票、竞选、听证会、民主评议会、信访、向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反映、拨打政府热线电话等,这种传统方式的政治参与具有程序繁琐、政府主导性过强、公民可操作空间相对较弱的缺点,使得公民政治参与难度较大。
网络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网络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政治已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政治涵盖了政府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和政策,以及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政治活动和参与。
本文将针对网络政治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网络政治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挑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
一、网络政治的定义网络政治是指政府和公民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政治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网络政治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实践,它具有跨地域性、多元化、实时性等特点,为政治参与者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和参与途径。
网络政治的主体包括政府、政治组织、公民和网络社区等。
二、网络政治的特点1.跨地域性:网络政治突破了传统政治活动的地域限制,政治参与者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之间进行实时的政治交流和合作。
2.多元化:网络政治为政治参与者提供了多种表达意见和观点的渠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
3.实时性:网络政治活动具有即时性和快速性,政治事件和信息可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和影响公众的意见和行为。
4.互动性:网络政治强调政治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政治活动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双向的交流和合作过程。
5.透明性:网络政治提倡政治决策和行为的公开透明,政府和政治组织需要向公众公开信息和决策过程,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批评。
三、网络政治的发展趋势1.政府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政府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2.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社交媒体已成为政治参与者进行政治宣传和争议性议题讨论的主要平台,对政治舆论和政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网络选举和投票: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进行选举和投票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提高选民的参与度和投票便利性。
4.网络政治参与的多样化:网络政治参与者的群体将越来越多样化,包括政府官员、政治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等。
5.网络治理机制的建设:为了规范网络政治行为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国际社会亟需建立起相应的网络治理机制和规范。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民政治参与也逐渐发生变化。
互联网时代中,公民政治参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选举、请愿、游行示威等方式,而是包括了更为广泛的参与形式,如网上签名、微博评论、群众监督等。
这些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不仅为公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开放的参与渠道,同时也使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互动更为多元化、信息化。
本文将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和公民个体等四个角度,探析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
一、政府部门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逐渐尝试利用新媒体,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
政府机构纷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立官方账号,主动向公众发布政策信息、征询民意、解答疑惑,并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网上公开听证等方式大胆尝试着开放更多的政治参与空间。
例如,《治国理政新实践》中称之为“慢制度”的调整,如对公共政策的民意调查,由过去的纸质调查改为现在的网络问卷调查,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
二、社会组织互联网也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参与空间。
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网络招募志愿者、策划线上活动,扩大组织影响力。
同时,网络上的社会组织也可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行使影响力,将公民的诉求传递到政策制定的高端平台上。
例如,公告牌联盟等反贪组织通过发布微博、推广网络视频等方式,成功地引发了公众对反腐的关注,并且发挥了对相关政策的影响力,为反腐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三、媒体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也在公民政治参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媒体不仅能够迅速传递国内外新闻,而且可以通过互动评论等方式,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
而且,媒体实现个人化推荐可谓是时尚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差异化的推荐,让公众更多地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话题,提高公众的政治素养。
四、公民个体互联网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公开、开放的平台,个人通过网络发表对政治话题的看法,也成为了其参与公民政治的方式之一。
例如,网络上的反腐日报每天推出反贪新闻、案例等,不但扩大了博客、微博等新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同时也让公众听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
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
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政治事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诉求,影响政策决策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和制度保障下享有的自由权利和政治权利。
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密切相关,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本文将从政治参与和公民权利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和形式政治参与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各种方式与政治建设和决策过程相互交流和互动。
政治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选举参与:公民通过选举活动选择代表或领导人,投票决定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发展方向。
2. 参与政党:公民可通过加入政党或参加党派活动,影响党派政策和决策。
3. 示威抗议:公民通过举行集会、游行或示威等方式表达对政府或政策的不满和抗议。
4. 社会组织参与:公民通过参与各种社会组织,如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等,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5. 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公民通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讨论、咨询、听证等环节,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二、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和维护自己权利的重要方式。
它有助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实现民主治理: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石,通过有效的参与,公民能够影响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促进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 增强公平正义:政治参与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关注并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3. 增进社会凝聚力:政治参与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和认同感,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发展。
4. 保障公民权益:政治参与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至关重要。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可以监督政府的行为,推动政府改革和维护公民权益。
三、政治参与的具体表现政治参与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参与选举:公民积极参加选举活动,投票选择合适的候选人或政党。
2. 加入政党:公民通过加入政党参与党派活动,影响党派政策和决策等。
自媒体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自媒体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自媒体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主要包括:
1. 容易受到谣言和假消息的影响:在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但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
因此,人们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很容易被谣言和假消息所误导,从而影响了政治决策和公众意见形成。
2. 网络暴力和恶意言论有所增加:一些人在网络上发布了许多有关政治的恶意言论和攻击性言论,侵犯了其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同时也影响了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3. 网络匿名性增加:网络匿名性为人们提供了某种程度的个人安全和自由,但也容易导致一些人在网络上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甚至散布虚假信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网络假新闻的监管和打击,推进网络数字信誉建设;
2. 减少网络暴力和恶意言论的发生,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3. 强化个人身份的认证和管理,鼓励网络发言者对自己言论负责,提升个人自律意识;
4. 倡导清晰、理性和平等的政治参与,反对网络语言贬低和授命式领袖崇拜,实现更加平等和自由的参与机会。
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
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普及。
它扮演着一个连接人们并促进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
在这个数字时代,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还对政治参与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作用。
首先,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让个人能够更加便利地参与政治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社交媒体,个人可以发表自己对政治议题的看法,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交流。
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激发了参与者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的热情。
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更加平等和开放,不受地域、种族、年龄等因素的限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
其次,社交媒体为政治组织和候选人提供了更广泛的宣传渠道。
政治人物和组织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与选民进行直接互动,宣传自己的政见和政策。
例如,候选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竞选讲话、宣传视频,并与选民进行在线交流。
这种互动的方式增加了政治参与者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同时也为选民提供了更多了解候选人的途径。
通过社交媒体,政治组织和候选人可以更加有效地传达信息,与选民建立良好的关系。
此外,社交媒体的实时性和广泛传播的特点使得政治事件的曝光率大大提高。
一旦发生重要的政治事件,互联网用户可以立即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评论。
这种信息的快速传播促使更多的人关注政治问题,激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
社交媒体的存在也使得政治事件的监督更加严密,政府和政治家在决策和行为上都受到了更高的压力。
社交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并促使政治家更加负责任地履行职责。
然而,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首先,社交媒体的信息泛滥使得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网络上的谣言和不实信息往往蔓延迅速,影响了人们对政治事件的判断和理解。
其次,社交媒体的自我确认偏见也加剧了人们的意见分歧和政治极化。
人们更倾向于追随他们认同的声音,而不愿意接触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这导致了公众的意见多元性减少,甚至有可能加剧社会分裂。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九种方式
响 — —基 于广 州市网民的实证分析》 ( 2 0 1 2 Y B 3 1 ) 。
作者简介 : 曾凡斌 , 男, 暨南大 学新 闻与传 播学院讲师( 广州 5 1 0 6 3 2 ) , 中国人 民大学新 闻学院博士研 究生 ( 北京 1 0 0 8 7 2 ) 。
1 9
中州学刊 2 0 1 3年第 3期
1 . 通过 即时通讯 进行 网络 政治 参 与
即时通讯包括 Q Q 、 M S N 、 手机短信等工具。即 时通讯 的广泛使 用, 有力地促 进了网 民的“ 弱关 系 的强度 ” , 使 陌 生 的人 群 连 结 起 来 。“ 弱 关 系 的 强 度” 最早 由美 国教 授 马克 ・ 格 兰诺 维特 提 出 , 他 认
、
网络政 治参 与 的九种 方式
心” +“ C H I N A ” 。之后 , 超过 2 3 0万人 使用 了这个 签名 。即时通讯使大量 的陌生人聚集在一起 , 增 强个体相互之间的“ 弱关 系的强度” , 为集体行动 以 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政治参与提供可能。
2 . 通 过 电子 邮件进行 网络政 治参 与 电 子 邮件 是 最早 的 网络使 用 方 法 之一 , 也是 最
上强制安装过滤软件 “ 绿坝” 、 “ 钓鱼执法” 事件等。 其他 “ 公 共知 识分 子 ” , 如李银河、 贺卫 方 、 展 江等 也
民数量 的持续 上涨 和 网络 的 快 速普 及 , 网 络政 治参 与成 为一 种重要 的社 会 现象 。对 网络 政治 参 与的方 式 进行 分 析 , 促 使 网络政 治参 与有 序发 展 , 具 有 非常
重 要 大大扩大不同阶层连 接的通道 , 产生集体行动 的可能。例如 , 2 0 0 8年抵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及形式
[ 作者 简介 】 正玲 , , 何 女 四川开 江人 , 辽宁工业大学思想政 治理 论课教 学科研 部副教授 , 东北 师范大 学政 法 学院博士 生 , 主要研 究方向为政 治 学理论 ; 刘彤 , 山东栖 霞人 , 男, 东北师 范大学政 法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 究方向为政治 学理论 。
网上 , 只要公 民能够上网 , 每个人都可 以发表 自己的 意见和看法 , 无需他人替代 , 也不会受 到传 统 的地 域 、 口等条件的局 限。公 民还可 以直接通过 网络 人 完成投票和选举等重 大政治活动 , 以至于有人 乐观
网络政治参与虽然发生在 网络空间 , 但其 目的却是
要解 决现 实政 治生 活 中 的 问题 , 网络 的 虚拟 性 在 这
一
、
网络 政治 参 与 的 内涵
点 上不 会影 响 到 网络 政 治 参 与 的 目标 , 网络 的 但
政治 参 与是 现 代 民主 理论 的一 个 重 要 概 念 , 对 它 的研 究 可谓 汗 牛 充栋 , 每位 学 者 的理 解 却 并 不 但 完全 一致 , 难 给 它 下一 个 十分 明确 的定 义 。 网络 很
地影 响 着政 治决 策 的过程 。
完成。网络技术手段 的应用必然会带来公民政治参
与的根 本性 变革 。
网络政治参与 与传 统意义上 的政 治参与相 比
较, 呈现 出许 多新 的特点 , 极大 地丰 富 了公 民政 治参 与 的 内涵 。 网络 政治 参与 呈现 出 以下几 个方 面 的特
网络政治参与是传统政治参与在网络环境下的 延伸 , 但它又不仅仅是表现在参与手段和途径上 的 简单变化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崛起 的政治现
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推动作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对政治参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互联网为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来源和交流平台,使得民众对政治问题表达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加方便和容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推动作用,并举例说明其积极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为个人提供了获取政治信息的便利途径。
在过去,人们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等。
然而,由于传统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人们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特定的观点。
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信息壁垒,个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等途径自主地获取多样化的政治信息,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状况和政治动态。
其次,互联网为个人提供了广泛的政治参与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空间,个人可以轻松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意见,与其他人进行互动和讨论。
例如,人们可以在微博、微信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政治见解,分享政治信息,并与其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这种广泛的政治参与渠道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政治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推动政治的发展与进步。
此外,互联网还为政治参与者提供了个人行动能力的增强。
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通常需要人们到场参加示威游行、签名活动等,但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政治行动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请愿网站发起和参与各种政治运动,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组织和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行动。
这种个人行动能力的增强使得政治参与不再受到地域限制,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在政治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信息的过度流通容易导致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而不必受到事实核实和质疑的限制。
这就使得虚假信息和谣言能够快速传播,导致社会舆论失去理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使用互联网获取政治信息时,人们需要多方考证和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免被误导。
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
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改变了人们对政治的参与方式。
传统的政治参与形式如选举、示威等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新的参与方式逐渐崭露头角。
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而是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新技术途径,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和影响政治决策。
网络平台的崛起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得益于各种网络平台的崛起。
无论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还是知乎、豆瓣等知识分享平台,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独立的表达空间。
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迅速获取信息、发布观点、回应他人,形成了一个立体、多元的政治参与生态系统。
网络言论的自由与多样性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言论自由与多样性的增加。
传统媒体的言论受到了限制和压制,而互联网则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真实、多样的信息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无论是正面、反面还是中立的声音都能够被听到。
这种多样性的言论环境促进了公众讨论和政治参与的活跃,使政治决策更加全面、准确。
网络参与的便利和低门槛互联网的普及大大降低了政治参与的门槛。
传统的政治参与往往需要人们亲自去参加集会、示威、签名等活动,而互联网参与则可以在家庭、学校或任何地方的电脑、手机上完成。
只需登陆一个社交媒体账号,人们即可就政治议题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参与网络投票等。
这种便利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政治讨论中,增加了政治的民主性和广泛性。
网络参与的挑战和风险当然,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的问题,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人们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其次是网络暴力和恶意攻击的问题,网络的匿名性使一些人肆意辱骂他人、传播仇恨言论,这不仅伤害了个人的尊严,也影响了公众讨论的秩序。
政府和企业的监管和干预也是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挑战。
一、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1. 提供信息渠道: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政治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政治新闻和事件可以迅速传播,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政治动态。
这种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政治问题,并提高了政治参与的意愿。
2. 拓宽参与渠道: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通常需要人们亲自参加集会、签署请愿书等,而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参与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就能参与政治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低门槛的参与方式,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
3. 促进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不仅提供了信息渠道,还为人们提供了政治教育的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政治知识和理论可以以更加生动和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大众。
政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促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
二、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1. 信息过载和谣言传播: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泛滥,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难以辨别真伪。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了谣言传播的温床,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误导了公众的判断和决策。
2. 极端化和信息孤立: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往往呈现出极端化的倾向,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信息,形成信息孤立。
这种信息孤立导致人们对于不同观点的了解和尊重不足,容易产生对立和冲突。
3. 损害个人隐私和安全: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个人信息更容易被获取和滥用。
政治参与往往需要公民提供个人信息,但社交媒体上的隐私泄露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使得人们对政治参与的担忧增加,抑制了一部分人的参与积极性。
三、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原因和挑战1. 技术进步的驱动:社交媒体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为社交媒体的兴起提供了基础。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公民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多元的政治参与途径,使其能够更加直接、自由地参与政治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有效地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范围和深度。
互联网为公民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途径。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公民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各种信息,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通过互联网,公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最新的政治事件、政策动态以及各种政治观点和理论,拥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帮助公民做出更加准确、明智的政治选择,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
互联网提供了更开放的政治讨论空间。
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多媒体特性使得公民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意见,并与其他公民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中,往往存在地理和时间的限制,而在互联网上,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直接参与到政治讨论中,无论是提出建议、发表看法还是与其他公民进行辩论,都可以更加便捷和即时。
互联网提供了更直接的政治参与方式。
在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中,公民往往需要通过选举、请愿书等方式将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传达给政府或者议会代表,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公民可以直接向政府或者议会提交意见和建议,并得到及时的回复和反馈。
互联网还为公民提供了在线投票等方式,使得公民的参与更为便捷和直接,能够更加快速地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决策。
互联网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了全球性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流动和交流已经不再受到国界的限制,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到全球范围内的政治讨论和行动中。
互联网使得公民可以关注并参与到自己国家以外的政治事件中,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公民进行交流和合作,达到共同推动全球政治发展的目标。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也面临一些挑战。
互联网的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传播给公民带来了困扰,使得公民很难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真实、准确的政治信息。
互联网的民主缺失也是一个问题,互联网上的政治讨论往往只是表达意见的平台,并不能保证真正的政治决策过程是公开和透明的。
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
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集会示威和投票选举,而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和组织行动。
互联网的出现为民众提供了更多参与政治的途径,让政治参与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形式及其影响。
一、网络舆论和信息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和信息传播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迅速传播和获取各种政治信息,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立场。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对政治决策和舆论导向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和政治精英也越来越重视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
网络舆论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参与的格局,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政治话题的讨论和决策中来。
二、网络投票和调查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还体现在网络投票和调查中。
政府和组织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民意调查和投票活动,征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网络投票和调查的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以让民众更直接地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
网络投票和调查的开展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途径,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三、网络公民行动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公民行动成为政治参与的新形式。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公民行动,如在线请愿、网络抗议等。
网络公民行动可以快速响应社会事件和政治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网络公民行动的兴起让普通民众更容易参与到社会和政治事务中来,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网络政治参与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虽然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网络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可能影响公共舆论和政治决策,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也容易导致网络暴力和恶意攻击。
此外,政府和组织在网络治理和信息管理方面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为民众提供了更多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促进了政治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网络舆论、网络投票、网络公民行动等形式为人们参与政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
政治社会学论文青年网络政治参与 一个社会与青年共赢的重要话题
政治社会学论文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一个社会与青年共赢的重要话题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一个社会与青年共赢的重要话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之一。
年轻一代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中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参与度也在不断增加。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
本文将探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促使青年参与的策略。
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性青年代表了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而网络作为青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青年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青年参与政治的渠道:传统政治参与方式如选举、示威等对于大部分青年来说存在一定的门槛和限制。
而网络政治参与为青年创造了更为便捷的参与通道,使更多青年能够积极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
2.扩大政治参与的层面:传统政治参与往往局限于地域范围,而网络政治参与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青年参与不再受到地域限制,为政治参与的层面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增加政治参与的互动性:网络政治参与促使政府与青年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直接,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到青年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回应社会的诉求。
二、促使青年参与的策略1.教育和培养: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对青年的政治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愿。
并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他们的政治技能,增强其参与能力。
2.提供平台和机会: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提供更多的参与平台和机会,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
比如建立青年论坛、组织青年参与社区建设项目等。
3.倡导多元参与形式: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鼓励青年采取不同形式的政治参与,如通过网络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观点、参与线上问卷调查等。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保障青年参与的权益。
4.加强交流与沟通:政府应加强与青年的交流与沟通,听取他们的声音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是有价值和被重视的。
政治参与(课件)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
本文将对政治参与的定义、形式、意义和挑战进行探讨。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过程中参与投票、选举、示威、请愿、组织政治团体等行为,以影响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
政治参与不仅仅是投票,还包括参与政治讨论、政治教育和政治行动。
二、政治参与的形式1.投票:投票是政治参与最基本的形式,公民可以通过选举来选择自己的代表和领导人。
2.示威和请愿:公民可以通过示威和请愿来表达对政府政策的不满和要求,这种方式通常是在政府政策与社会期望不符时采取的。
3.参与政治组织和党派:公民可以加入政治组织或党派,参与政治讨论和决策,以及组织政治活动。
4.参与公共事务:公民可以通过参加公共事务来参与政治,例如参与社区组织、环境保护和慈善活动等。
三、政治参与的意义1.实现民主价值:政治参与是实现民主价值的重要手段,只有公民参与政治,才能确保政治决策的公正和民主。
2.促进政治发展: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政治发展,通过公民参与政治,可以推动政府改革和改进政策。
3.增强公民意识:政治参与可以增强公民意识,让公民更加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感。
4.保护公民权利:政治参与可以保护公民权利,通过公民参与政治,可以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四、政治参与的挑战1.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是政治参与的最大挑战之一,许多公民对政治缺乏兴趣和热情,不愿意参与政治。
2.政治排斥:政治排斥是政治参与的另一个挑战,一些政治势力可能会排斥某些社会群体,限制他们的政治参与。
3.政治暴力:政治暴力是政治参与的另一个挑战,一些政治势力可能会使用暴力手段来打击政治对手,限制公民的政治参与。
4.政治信息不对称:政治信息不对称是政治参与的另一个挑战,一些政治势力可能会控制政治信息的传播,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网络政治参与是指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包括在线签名、网络投票、政治博客、社交媒体上的政治表达等。
网络政治参与的出现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但其中大部分信息的真实性仍存在疑问。
政治参与者可能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网络上的政治信息通常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难以提供全面的政治信息。
这些问题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信息过载的困扰。
互联网上的政治信息如洪水般涌入,而普通公民往往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和重要程度。
这种信息过载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导致对政治参与失去兴趣。
信息过载也容易造成“过滤泡沫”,即人们只选择接触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导致政治观点的单一化和偏激化。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三是隐私和安全问题。
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个人的隐私往往面临泄露的风险。
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滥用,导致个人信息泄漏和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政治参与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恶意干扰,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系统性问题。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之四是民意管理和政策影响的难度。
互联网上的民意表达往往是零散的,缺乏整合和反映公众真实意愿的途径。
政府和决策者难以准确把握网络民意,导致民意管理存在困难。
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也常常受限于政策执行的问题,政策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应加强网络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真实性审核制度,对网络政治信息进行审核和核查,提高公众获取真实信息的几率。
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帮助公众过滤信息,防止信息过载和“过滤泡沫”现象的出现。
政治参与的功能、途径和效果
一、从孙志刚案看政治参与的功能27岁大学生毕业生孙志刚,2003年受聘到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工作。
3月18日,孙因未带身份证外出,被广州警方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其后在站内遭毒打致死。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
次日,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网络上更是掀起一股追究案件根源的热潮,在网民的强烈议论和关注下,此案引起全国民众的极大关切,并得到了中央和相关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案件得以迅速侦破,相关罪责人员都受到相应惩处。
不仅如此,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又顺应民意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待城市外来人员的不公正政策。
请运用政治参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二、从“华南虎照片”案看政治参与的途径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据称为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2007年10月3日拍摄到的华南虎照片。
但这一轰动性的消息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指可能是纸老虎造假。
11月16日,一网友称“华老虎”的原型实为自家墙上年画。
同时,义乌年画厂证实确曾生产过老虎年画。
11月26日,网易公布周正龙拍摄的全套40张原始“野生华南虎”数码照片。
12月3日,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认为虎照为假。
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的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正式承认照片系伪造,“照片事件”涉及的13名相关人员受到处理。
2008年9月27日陕西省旬阳县人民法院对华南虎照周正龙确定犯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请运用政治参与途径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总结分析网络政 治参与的特征 , 旨在探讨其对公 民参与网络政 治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 网络政 治参 与; 网络政 治参与的特征 ;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D 6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8 7 7 2 ( 2 0 1 3 ) 0 9 — 0 2 4 4 — 0 2
【 社科纵横 】 S o c i e t y S c i e n c e I n L e n g t h A n d B r e a d t h
浅 析 网 络 政 治 参 与 的 特 征
李 丽
( 成都理工大学 广播影视学院 , 成都 6 1 1 7 4 5 )
摘
要: 网络政 治参与具有平等性 与匿名性 、 便捷化的参与方式、 高效性 、 群体性 、 控制 困难化 等特征 。基 于此 , 通过
籍制度改 革问题 、 两岸关 系问题 、 物价 、 房价上涨 问题 、 医疗改 革 问题 、 收入分配改革 问题 、 退休金双轨制问题 、 农 民工子女人 学 问题等等 。网友提 问观点犀利 , 总理的回答体现 了对人 民民
网络政治参 与作 为一种新 型参政方式 , 其具 备传 统政 治参 与无法 比拟的独特优势 。弥补 了传统政治参与某方 面的不足 , 当然 也带来了一系列新 问题 。据 笔者搜集 的资料显示 , 网络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九种方式摘要: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网络政治参与有九种方式:即时通讯可促进网民的“弱关系的强度”;电子邮件使网民的政治参与更为方便高效;论坛/BBS促使网民更好地表达意见,形成公共讨论空间;网络签名可促成广泛的社会动员及网络抗争;博客/个人空间作为个人建立网络空间的简易平台,是私人日记和公共发表相结合的场所;社交网站扩展了网民的人际关系网络,增加其社会资本;微博的去中心化具有动员和组织的作用;搜索引擎通过披露信息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建立网站则能发布新闻,承担网上的非政府组织功能。
在实际的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式交替使用的。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使用方式;信息的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信息发布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2.1%。
随着网民数量的持续上涨和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九种方式1.通过即时通讯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即时通讯包括QQ、MSN、手机短信等工具。
即时通讯的广泛使用,有力地促进了网民的“弱关系的强度”,使陌生的人群连结起来。
“弱关系的强度”最早由美国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①,他认为通过普通相识得到信息的人往往流动到一个地位较高、收入较为丰富的职位,而通过亲属和朋友得到信息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则大大减少。
他将这一现象解释为“弱关系的强度”。
当即时通讯中的弱联系数量和多元性增加后,将会大大扩大不同阶层连接的通道,产生集体行动的可能。
例如,2008年抵制家乐福超市事件传导链条主要是即时通讯工具。
2008年4月13日,北京白石桥东的家乐福广场外,网民小K对奥运火炬在巴黎的遭遇进行抗议。
4月14日,小K的照片上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头条并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
同一天,包括小K在内的大量MSN用户,在MSN上的签名前添上了“红心”+“CHINA”。
之后,超过230万人使用了这个签名②。
即时通讯使大量的陌生人聚集在一起,增强个体相互之间的“弱关系的强度”,为集体行动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政治参与提供可能。
2.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电子邮件是最早的网络使用方法之一,也是最为普及的网络方法之一。
各级政府往往也都通过公布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如“市长信箱”等,使网民可以直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这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更为方便高效。
自我国开始实行电子政务后,“市长信箱”在全国普及开收稿日期:2013—01—25*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使用时间、使用方式对现实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广州市网民的实证分析》(2012YB31)。
来。
后来人民网建立了类似于“市长信箱”的全国性的领导干部网络留言系统,截至2012年初,已累计有50位省委书记、省长,350多位地市级一把手,以及530位县委书记先后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网友留言做出公开回复,开展留言办理工作,累计帮助网友解决了7万多项问题。
此外,陆续有18个省区市针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网民留言出台文件或规定,形成固定工作机制。
③与传统意义上的信访途径相比,公民通过电子邮件或类似工具参与政治、表达利益诉求更加方便和直接,效率也更高。
因为它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克服了许多人为的障碍,这对于促进政府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府职能变革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通过BBS(电子论坛)进行网络政治参与BBS(电子论坛),又译为“电子公告牌系统”,既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方便,也为人们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可能。
例如,2008年6月,人民网强国论坛使网民首次在网络论坛上实现了与胡锦涛总书记的在线交流。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与新华网论坛与网民在线交流。
2009年3月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中新社与人民网共同推出的“E两会”,以网络论坛为载体,让普通公众通过网络的参政议政的理想变成现实,把互联网的政治参与大大向前推进。
通过BBS上的意见表达自由,网民都可以超越时空的障碍,自由地进行信息交流,自由地发表和传播自己的言论,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从而影响政府在公共决策与公共行为中的选择与偏好,间接进行政治参与。
4.通过博客/个人空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2003年以来,博客技术在国内网络中开始迅速推广,成为个人建立网络空间的简易平台。
博客还是一种私人日记和公共发表相结合的表达空间,具有很好的转换灵活性,特别适合上帖频率高、文章质量上乘的舆论领袖。
一些“公共知识分子”利用博客发表言论,影响舆论,进行政治参与。
例如,作为门户网站新浪名人博客中排名第一的韩寒自2005年开办博客,2007年9月博客访问次数过亿。
从2008年开始韩寒发表了较多关注公共事件的博客,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韩寒到灾区支援并通过博客发布信息,他还在博客评论关于北川政府采购豪华越野车、央视新大楼失火、在电脑上强制安装过滤软件“绿坝”、“钓鱼执法”事件等。
其他“公共知识分子”,如李银河、贺卫方、展江等也经常在博客里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和观点。
“公共知识分子”强调自身的公共使命,并以积极的姿态随时随地将自己纳入公共化的现实领域,为建立一种自由公正、合理合法的现代文明秩序而努力。
“公共知识分子”在博客中对公共事件及时、自由地发表意见,与公众产生互动,使网络政治参与产生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5.通过社交网站进行网络政治参与2010年以来,互联网的技术向社交网站这样的社会化媒体拓展。
社交网站实施了大量的技术元素,其核心是由明确列出朋友名单的简介构成。
④在国外,Facebook和Twitter的出现吸引了上亿的用户。
在中国,人人网、开心网等的迅速普及,也体现了社交网站的扩散能力。
2011年,从英国伦敦大骚乱、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到西亚、北非“茉莉花运动”,社交网站在政治参与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动员作用。
社交网站之所以能够促进政治参与,其主要在于扩展了网民的人际关系网络,增加网民的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的增加,则有利于网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在1967年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通过社交网站,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会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的社会化网络。
因此,在社交网站随时可成为传播平台的环境下,主流媒体需要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报道,才能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掩盖则会增加产生激烈政治对抗的机率。
6.通过微博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国内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
微博具有新闻发布特点使其成为政治抗争中的首发报道者。
如2010年9月16日,钟如九想就拆迁事件进京申冤,被宜黄政府控制,悲愤交加晕倒在机场,后躲进女厕,求助记者。
《凤凰周刊》记者邓飞闻讯后随即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信息,并在此后的3个小时里,共发出20多条信息,其中9条以“昌北机场女厕攻防战直播”为标题,实时直播了当时的状况。
这一通过新浪微博进行信息直播的事件引起全国百万网友的关注和全程的围观,促使当地政府及时解决问题。
从2011年5月开始,微博上相继出现了公民个人独立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新事,如网民五岳散人、李承鹏、梁树新、夏商等微博名人纷纷在各自城市宣布参选,他们通过微博发表言论,表示将在所在城市人大换届选举中,参选区级人大代表。
与其他网络方法不同,微博与手机相连,手机的便携性使得网民在理论上称为第一新闻信息的获取者,也可成为新闻的转发者。
另外,微博的关注功能、热词设定、网友推介功能使信息的传播能够呈指数式的增长。
如果微博内容或微博主有足够的吸引力,微博随时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媒体,并通过关系网络达成社会动员与人员组织的功能,在政治参与中显现出独特的威力。
7.通过网络签名活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签名是指公民到指定的网站或主页上,签署自己的姓名以支持或反对某项政治活动。
这种政治活动往往表达了对某一具体政策或政治事件的态度,期待通过动员网民以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走向。
2005年6月30日,联合国收到一份由41个国家逾4200万人签名的请愿书。
请愿者要求日本对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罪行公开道歉并做出赔偿,否则就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签名为4150万。
⑤网络签名在社会动员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影响,从而产生巨大的抗争能力。
不过,这样的网络签名运动容易出现“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这一概念是美国当代法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凯斯·桑斯坦⑥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
“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群体极化”可能助长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极端民主化倾向。
同时,网民们不成熟、非理性的言论同样可以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8.通过搜索引擎来进行网络政治参与通过搜索引擎来进行互联网舆论监督,中国网民创造了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使用方法——“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利用了Google、百度等的超强搜索功能,不断变换输入关键词,从被搜索的目标对象入手,搜查其本人及朋友的博客、论坛、QQ空间等,借以寻找各种线索。
2011年4月,有网民在天涯网站上晒出中国石化广东分公司购买茅台和拉非的四张发票的复印件,总金额达168万元。
在“人肉搜索”的追寻下,事件被彻查,当事人受到严肃处理。
2012年8月26日,原任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杨达才在延安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网,引发争议并被网友指出杨达才有多块名表。
随后,杨达才又被“人肉搜索”曝出拥有价值十万多元的眼镜和名贵腰带,再次引发热议。
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并及时对杨达才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虽然“人肉搜索”有可能危害个体的权益或隐私,但是其在公共事件中也发挥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从而使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领域扩大。
“人肉搜索”利用网民的集体力量,一方面在揭露隐私,另一方面对公职人士以及公权人物实行信息披露,在中国媒体缺乏监督力度以及政府缺乏监督制度的环境下,互联网监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其围观行为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对“人肉搜索”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跟进解决,以平息社会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