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

合集下载

盾构隧道区间溶土洞处理技术

盾构隧道区间溶土洞处理技术

1 工程概 况
成果显示 , 本试 验段范 围 内有土 洞 4个 , 编号 为 T , 5 T , 7 4T , 6T ,
编号 为 R , 6 见 图 1 。 5R ( ) 广佛地 铁某两个 盾 洞 2个 ,
采取措 施使溶 、 土洞 密实 。本 次溶 土洞处理试 验段 根据物探勘 探 2 设计 处理 片小钢梁拼接而成。只是采用 了简 支的结构形 式 , 边跨 采用 了可
预制梁 , 在施工下部结构 时就 可 以预制箱 梁 , 待下 部施 工完 成后 增 加 。 3桥 梁 面 积 过 大 , 河 涌 的景 观 效 果 影 响较 大 。 ) 对 就可 以架梁 , 工工期 较短 。3 钢 梁 吊装 重量 较轻 , 施 ) 吊装设 备要
求低 。4 相对方 案一 , ) 造价 较低 。5 下部 为排 架墩 , 台钻 机可 过水 断面有 一定 的消弱 , ) 多 通过与水务部 门沟通 , 达成以下共识 : 由 同时作业 , 可进 一 步 缩短 工 期 。缺点 : ) 1 主跨 钢 梁 结构 高 度 大 于墩柱对河道过水 断 面的减 弱 , 在河 涌木桩 范 围外 适 当宽度 内 ,
盾 构 隧 道 区 间 溶 土 洞 处 理 技 术
卫 晓 波
摘 要: 根据盾构隧道 区间溶土 洞试验段勘探成果 , 探讨 了溶 洞、 土洞处理范 围、 处理 方法及 相关工艺参数, 点对钻孔 、 重 注 浆、 灌砂等工序作 了论述 , 并总结 了施工体会及建议 , 以指导类似工程施工。
关键词 : 道 , 隧 盾构 区间 , 洞 , 洞 , 理 技 术 溶 土 处 中图 分 类 号 : 5 .9 U4 5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第3 6卷 第 1 8期 20 10 年 6 月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而地下铁路系统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盾构技术作为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水利管道等建设中。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遇到铁路下穿的情况并非罕见,而盾构区间下穿铁路需要进行严格的影响分析和加固方案设计。

本文将从影响分析和加固方案设计两个方面探讨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问题。

一、影响分析1. 环境影响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下穿铁路的情况下。

盾构施工所需要的巨大施工场地和施工设备会对铁路周围的交通、环境和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做好相关的交通疏导和环境保护措施。

盾构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也会对铁路附近的建筑物、设施和铁路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引起裂缝、松动等问题。

2. 结构影响盾构施工对铁路结构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施工期间的振动和变形可能给铁路结构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于高速铁路来说,任何微小的振动和变形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施工前需要对铁路结构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铁路结构的安全。

3. 运营影响盾构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也需要充分考虑。

施工期间铁路可能需要进行临时封闭或限制车速等措施,这可能会对铁路线的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与铁路管理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不会对铁路运营造成过大的影响。

二、加固方案设计1. 盾构施工技术在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盾构施工技术非常重要。

通常可以选择液压盾构和土压平衡盾构等高度自动化的施工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参数和工艺,减小对铁路的影响。

2. 振动监测与控制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铁路结构周围的振动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利用加速度计、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振动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确保振动不会超出安全范围。

3. 预处理与后处理在盾构施工前后,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和后处理措施来保证铁路结构的安全。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管道网络、交通铁路等垂直于地面的公共设施逐渐增多,而地下施工中爆破、挖掘等操作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这些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盾构施工中,穿越地下管道和铁路是一项高难度的工程。

本文将围绕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进行探讨。

1. 火车运行的振动:铁路列车在行驶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铁轨传导到地面,进而对周围环境产生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将对盾构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土体受力变形:盾构区间下穿铁路时,施工区域会受到局部挤压和变形,导致地下土体的受力分布不均匀,产生不稳定性。

3. 轨道高度变化:由于盾构施工工作面高度较大,当施工至铁路下方时,必然要降低巷道开挖的高度,因此,铁路轨距和轨高会发生较大变化,这对铁路的安全运行会产生影响。

二、加固方案设计1. 施工前加强钢架支撑:在盾构施工之前,可以先在铁路线下钢架实施加强支撑,以增强对地下土体的约束力,降低变形概率,这将减少对铁路的影响。

2. 将盾构区间施工分期进行:可以将盾构施工区间进行分期,以便更好的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减少对铁路的干扰,同时缩短施工周期也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 采用足够的环片段落:在安装盾构管道时,应注意使用足够数量的环片段落或避开施工海拔与铁路轨道高度差较大的地段,以降低铁路受到干扰和损害的风险。

4. 增强铁路轨距、轨道、道基的承载力:通过加固铁路的轨距、轨道、道基,增强其承载力,可以降低盾构施工过程中对铁路的影响,提高铁路的抵御能力。

综上所述,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施工的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案设计将有助于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地下管道和铁路设施的无损受到,也有助于提高工程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为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浅析地铁车站溶(土)洞加固处理技术

浅析地铁车站溶(土)洞加固处理技术

浅析地铁车站溶(土)洞加固处理技术摘要:溶(土)洞处理是工程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文章结合地铁车站溶(土)处理的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岩溶发育地区溶(土)洞处理处理基本原则、加固处理方法、注浆工艺、检测标准等,为同类地铁车站溶(土)洞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地铁, 溶(土)洞, 加固处理1.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某车站基坑全长539m,标准段宽24.9m,基坑开挖深度约18m,采用明挖法施工。

由于该车地处广州北部石灰岩地区,溶(土)洞发育,且在灰岩面上覆盖深厚的富水砂层,地质条件复杂;加之车站周边有民房、铁路等建构筑物,环境敏感。

为确保连续墙及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车站场地范围内的溶(土)洞进行预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2场区工程地质及水文环境2.1工程地质根据该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车站区域属于冲洪积平原,上覆盖第四系土层主要有:人工填土<l>、冲坡积成因的粉细砂<3-l>、中粗砂<3-2>、砾砂<3-3>、淤泥质土<4-ZB>、可塑粉质粘土<4N-2>、硬塑粉质粘土<4N-3>、硬塑粉质粘土<5N-2>、灰岩、炭质灰岩残积成因的可塑粉质粘土<5C-1>、硬塑粉质粘土<5C-2>。

下伏基岩为石炭系石蹬子组地层,主要岩性为灰岩,在勘察揭露深度内,按风化程度有强风化岩带、中风化岩带和微风化岩带。

本车站参与统计地质钻孔数共计146个,揭露发育溶洞的钻孔85个,见洞率为58.2%,有35个钻孔揭露两层溶洞以上,占揭露溶洞钻孔的41.2%。

其中最大的溶洞高度达10.3m。

2.2水文环境本场地地下水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孔隙水、溶(土)洞水和裂隙水。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补给来源及排泄等因素控制。

勘察期间揭露本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50~6.50m,初见水位水位埋深0.80~3.70m。

3.溶(土)洞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3.1发生塌陷事件溶(土)洞填充物性质软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并受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很可能出现洞体坍塌现象,进而影响地下建(构)筑物结构的安全。

盾构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区域地基加固技术

盾构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区域地基加固技术

盾构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区域地基加固技术
摘要:上海市轨道交通七号线8标区间隧道出洞即从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下方穿越;上、下层隧道间距离很小,必须保证地铁一号线正常运营。

通过穿越区域地基加固技术,有效控制运营地铁线路沉降,顺利完成穿越施工。

关键词:盾构穿越,双液注浆,隧道沉降
1.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地下空间变得越来越局促,穿越已建运营隧道,特别是近距离穿越已建隧道,且不对其正常运营造成影响,这对现有的盾构施工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七号线8标段实际穿越地铁一号线工程,分析地基加固技术与盾构穿越已运营隧道沉降的关系,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2. 工程概况
2.1轨道交通七号线穿越区域隧道简介
上海市轨道交通七号线8标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中,上、下行隧道将从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下方穿越;与地铁一号线隧道呈98相交,上、下层隧道间距离很小,结构净距最小仅为1.5m。

由于工作面压力没有通过前100m试推进确定,要保持开挖面稳定难度较大。

在盾构出洞时若出现涌水、涌砂的情况,会引起地面沉降及土体流失,进而造成地铁1号线隧道出现差异沉降、移位等情况,对地。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节能环保89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陆灵威(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中图分类号:S2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07-0089-02摘要:针对广东地区某地铁线路盾构区间实际情况,在简单介绍该区间溶、土洞状况的基础上,根据隧道下方一定范围内是否存在溶洞与土洞进行风险区划分,并提出有效的溶洞与土洞加固处理方法,以及加固处理必须达到的标准,以此为区间顺利、安全完成盾构施工及日后隧道的运营维护提供保障。

关键词:地铁盾构区间;溶、土洞区;加固处理引言:该地铁隧道工程直接在岩溶盆地当中穿行,溶洞与土洞均较发育,无论是对施工还是运营都有较大影响。

本区段采用盾构施工,所穿溶洞与土洞区长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安全风险高,现结合广东地区类似项目经验进行分析,先进行风险区合理划分,再确定科学的处置范围,最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以保证施工和运营安全。

1 工程概况该区间总长约1.5km,洞顶覆土深度约8-17m,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

区间处在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地貌,基岩为石炭系地层,本段地形较平坦,相对高差较小,地面高程5.70-8.55m。

该区间主要穿行于残积层及冲洪积层[1]。

区间内共布置175个勘察孔,从钻探揭露结果看,共分布311个溶洞,见洞率在55%左右,高度最大可达9.7m,充填溶洞约占总数51.5%,主要充填物为粘土;共分布44个土洞,高度最大约7.93m,多为全充填形式,主要充填物为粉质粘土。

覆盖层砂层内的孔隙潜水和岩溶水共同组成了含水结构,在含水层的中间,存在厚度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的粉质粘土,形成隔水层。

盾构区间通过该岩溶地层,主要的工程风险有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栽头、地表沉降过大或坍塌、影响周边建筑等。

2 风险区划分根据相近地段项目经验,区间隧道底部5m范围内,如果没有溶洞与土洞,也没有明显的岩土界面或其他软弱地层、不良地质,则可将该区域视为低风险段,即溶洞与土洞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这一区域内存在溶洞与土洞,或5m内还有明显岩土界面或其他不良地质,则视为高风险区,即溶洞与土洞会造成较大影响。

地铁盾构区间陆上溶土洞处理施工技术

地铁盾构区间陆上溶土洞处理施工技术

地铁盾构区间陆上溶土洞处理施工技术摘要:广州地铁八号线西村~鹅掌坦区间存在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灾害。

岩溶、土洞处理是地铁盾构法在施工中的重难点项目,本文详细描述相关施工技术,为同类地铁施工、地面建筑物保护提供施工经验并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连续梁;转体施工;称重监测;监控测量1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西村~鹅掌坦区间南起西村站,北至鹅掌坦站,基本呈南北走向。

线路出西村站后,先侧穿内环路高架桥并上跨地铁五号线,大体沿西增路往西北行进300m左右后,转向北下穿路边房屋群,后下穿增埗河,沿西槎路行进一段距离后,最终到达鹅掌坦站。

隧道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450,线路纵断面呈“V”字坡,最大坡度为28‰。

西村-鹅掌坦区间勘察场地范围内地形平坦,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岩溶、土洞。

根据八号线北延段初勘报告引用的资料表明,西村-鹅掌坦区间增埗河南岸至鹅掌坦站位于软土地基沉降以及岩溶地区地面沉降和塌陷风险区,区间增埗河至鹅掌坦段揭露的基岩为二叠系炭质灰岩地层,揭露有溶洞、土洞。

西村-鹅掌坦区间北部二叠系地层分布区岩溶见洞率27.78%,土洞见洞率为 5.56%,区间平均的线性岩溶率为 5.28%,属于岩溶中等发育区段,有土洞发育1.2盾构隧道溶(土)洞处理目的(1)减小盾构机在施工时产生栽头、坍塌的风险。

(2)预防土洞在地下水作用下迅速发展的风险,减小后期运营的风险。

(3)预防未查明的溶洞、岩溶通道在盾构掘进时涌水涌砂对隧道抗岩溶局部坍塌的能力,提高隧道结构的安全性。

2施工方案及工艺2.1边界探测施工2.1.1钻孔布置区间隧道补勘施工完成之后,溶土洞注浆充填处理前,先进行溶(土)洞平面范围的试探测(即探边),探测明确土洞平面范围后再行注浆施工。

边界探测勘探点位布置的原则为:以揭示到溶、土洞的钻孔为基准点,加密钻孔向四周扩散,孔间隔3.0m,钻孔兼做注浆孔,并选择数个洞顶处钻孔兼做排气孔,排气孔每洞至少一个,间距超过4m加设排气孔。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发表时间:2017-11-28T09:49:32.3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作者:许明军[导读] 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施工验证,也是行之有效的。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丰富了盾构法施工的内容,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杨浦 200092 摘要:岩溶地层中采用盾构穿越法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

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鄞州、海曙两个行政区,含两站(启运路站、段塘客运站)、两区间施工中岩溶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针对具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对岩溶处理的目的和原则盾构区岩溶处理技术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

本文就盾构隧道穿越溶、土洞区域难题,提出了处理措施,以指导类似施工。

关键词:溶土洞;溶、土洞;施工处理1引言在地铁隧道盾构穿越施工过程中处理好在岩溶地区的施工对整个隧道的施工非常关键。

在存在溶洞的地段区域进行地铁隧道施工时应综合考虑该地区的溶洞类型、分布、所属岩层的稳定性、以及地下水文情况等各种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整个地铁隧道施工质量及其主体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稳定。

2场地工程整体地质条件分析2.1工程地质启运路站地势平坦,地貌类型属冲湖积平原。

场地本身不具备发生中、强破坏性地震的构造条件,属于较稳定地块。

场地范围内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类,具体见本工程相关的勘查报告。

2.1.1地表水启运路站东侧离庙前河约30m,河流呈近南北向展布,河渠宽度在11~20m之间,河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5~1.2m,水深1.0~5.0m,河低浮泥约0.3~0.5m之间。

2.1.2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表部填土和浅部粘土、淤泥质土层中。

表部填土富水性、透水性及渗透性均较好,渗透系数为3.0×10-6~4.07×10-7cm/s之间,水量贫乏,潜水位变幅一般在1.0m之间。

盾构隧道施工中地下溶、土洞处理技术

盾构隧道施工中地下溶、土洞处理技术
Ab ta t n t e c n tuc in o r n u d r r u a l h te it n e a e eo me to ol h l r i ik s r c :I h o sr to fu ba n e g o nd r i,t a x se c nd d v l p n fs i- o e a ea b g rs
LIS o W EIXi h u n
( u nz o nc a D ninU drr adC nt c o n ier gC .Ld, u n zo 10 0 G a gh u Mu i p l uj n ego n os u t nE gn ei o, t. a gh u5 0 3 ) i a r i n G
围.从地 质勘探 、溶 、土 洞处理 措施 以及 注 浆工 艺等 方面详 细介 绍 了溶 、 土洞 处理 处理 的 效果 进行 检 测 分析 .保 证 盾构 隧道 施 工 的安 全 。本 文就 盾 构 隧道 穿越 溶 、土 洞 区域 难题 ,提
出了处理措 施 .以指 导类似 施 工。
摘 要 :在城 市地 下轨道 建设 中,地 下溶 、土 洞的 存在 和 发 育对 隧道 的 建设 和 运 营造 成 较 大 的风 险 ,1 1 I
此 必 须 对 地 下 溶 、 土 洞 进 行 处 理 。 本 文 结 合 工 程 实例 , 明 确 了盾 构 隧 道 施 工 中 溶 、 土 洞 处 理 的 目的 与 范
1前 言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不 断 发 展 和城 市化 进 程 的加
金 融 高 新 区站 2个 盾 构 区 间及 其 附 属 工 程 .隧道
总 长为 4 2 . 4 5 1 7 m。溶 、土 洞 的发育 主要 分 布在 岗 9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
() 2 根据 铁道科 学研 究院对 线路列 车运行 的冲 击 振动 影响 的实地检 测 , 对混 凝土轨 枕碎 石道床 线 路, 在轨 面下 25 .m的路基 内土 体 的振 动加速 度 , 均 已衰减 至地面 值 的 0一 l % 。埋 置式 地铁 在轨 面 0 下有 一个体 积和 刚度 很 大 的箱 型结构 , 结构 本身 可 分散 列车 的部分冲击 振动 力 ; 铁列车 的重量 和冲 地 击振 动也较 地 面铁路 的重量 和冲 击振动 小 。因此 , 列车 运行 对 结构 底板 下 土体 的影 响深度 会 比地 面 铁 路 的 2 m更 浅 , . 5 底板 lm 以下 的溶 ( 洞 , O 土) 不会 因列车 的运行 而加速 其 复活 、 发展 。 () 3 按现在 通用 的隧道 设计 概念 , 在一般 的砂 ( ) 粉 质粘 土 , 甚至较 松 散 的砂 层或 碎石层 , 顶 的 拱
根据 《 州市轨道 交通线 网规划》 地铁 二号线 广 , 接 已建三元里 站 向北 延伸 , 穿过规划 白云新 城至 嘉 禾 , 长 93 k 全 部为地 下线 , 全 . m, 5 计划 2 0 年 底 建 09 成通 车 。二 号线 北延 线线 路 在广 花 凹 陷冲积 盆地 内的岩溶盆地 内穿行 , 区域 溶 、 该 土洞强烈 发育 , 对 地铁 的施 工、 营均存 在较大 风 险。本文针 对三 远 运 盾 构区 间国 内首次盾 构施 工长距 离穿越 岩溶 、 洞 土 区, 地质 条件差 、 施工难 度大 、 险高 、 理范 围广 风 处 等情 况 , 参考 国 内同类地 质 工程施 工经验 , 结合 理 论 分析 , 出对 区 间全 线进 行风 险区域划 分 , 定 提 确
安全 厚度 要再大 一些 。
() 1根据 目前老 白云机场地铁沿线地质钻 孔, 岩 土 界面基本 都在机场跑道下 lm 以下, O 界面上 附近

盾构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区域地基加固技术

盾构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区域地基加固技术

盾构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区域地基加固技术摘要:上海市轨道交通七号线8标区间隧道出洞即从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下方穿越;上、下层隧道间距离很小,必须保证地铁一号线正常运营。

通过穿越区域地基加固技术,有效控制运营地铁线路沉降,顺利完成穿越施工。

关键词:盾构穿越双液注浆隧道沉降Abstract: Shanghai rail transit line 8 standard no. 7 in the tunnel is a hole from operation of subway tunnels through below;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unnel, and is very small, we must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subway line one. Through the through regional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effectively control operating subway lines settlement,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Key words: through dual fluid shield tunnel grouting settlement1.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地下空间变得越来越局促,穿越已建运营隧道,特别是近距离穿越已建隧道,且不对其正常运营造成影响,这对现有的盾构施工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七号线8标段实际穿越地铁一号线工程,分析地基加固技术与盾构穿越已运营隧道沉降的关系,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2. 工程概况2.1轨道交通七号线穿越区域隧道简介上海市轨道交通七号线8标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中,上、下行隧道将从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下方穿越;与地铁一号线隧道呈98°相交,上、下层隧道间距离很小,结构净距最小仅为1.5m。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溶洞处理技术分析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溶洞处理技术分析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溶洞处理技术分析摘要:随着地铁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各大城市纷纷进行地铁修建,目前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以盾构施工为主,伴随着地铁施工工程量的增加,工程施工人员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施工难度也随之变大,笔者根据施工经验,对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施工方法﹑工艺﹑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提出了应对方案,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发育﹑溶洞勘查﹑溶洞处理一﹑工程概况广州地铁三号线4标位于华南准地台,湘桂赣粤褶皱带中的粤中拗褶皱束中部,广花凹陷、增城凸起的交接部位。

沿线地貌为广花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陆相冲、洪积相地层、残疾土层;下伏基岩为新生界第三系莘庄村组陆象碎屑沉积岩、二迭系栖霞组和上古生界石炭系下统大潭阶石凳子组、测水组、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

沿途有液化砂土、软土、岩溶和膨胀土等不良地质存在。

二﹑岩溶发育的特点及其危害本标段石灰岩强度较高,但由于年代较长,由于灰岩含有黄铁矿结核,其风化产生SO4可以加剧碳酸钙的溶解,促进岩溶较强烈发育,风化后产生溶土洞。

根据理论分析,岩(土)溶洞是地壳岩石圈内可溶岩在具有侵蚀性和腐蚀能力的水体作用下,以近代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包括水体对可溶岩层的机械侵蚀和崩解作用,而初腐蚀下来的物质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总称。

溶洞主要按发育条件进行区分,主要分为溶洞和土洞两种类型:溶洞:主要发育于石灰岩与岩质灰岩地层中,多为充填状态,充填物多为流塑状、软流塑状粘性土,局部夹岩石碎块、角砾石,无填充物岩溶为空洞。

其中本盾构区间始发段溶洞发育情况较明显集中,由于该处地层主要以石灰岩地层为主,岩土交界面较明显属于溶洞高发区,溶洞发育情况较密集,并且部分溶洞呈现串珠状布置,但仅为个别溶洞为无填充状态。

土洞:埋藏在溶洞地区可溶性岩层上覆土层内的空洞,充填状态下,充填物多为流塑性粉质粘土,无填充物土洞为空洞。

区间吊出井段为特征区段,虽该段盾构隧道掘进范围主要为全断面沙层,但由于下部存在明显岩土交界面,较容易形成土洞,在后期溶洞补堪所发现的溶洞一般均为覆土层空洞,由于局部与上部砂层联通,注浆量较大,处理过程难度增加。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盾构区间下穿铁路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程任务。

由于铁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工程中必须对其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设计相应的加固方案。

在进行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工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地质条件:盾构区间下穿铁路时,需要了解穿越段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稳定性、地下水位、地下水流等。

特别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坚硬岩石或水固化带等地质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盾构施工的困难程度和加固方案的选择。

2. 列车运行对土体的挤压力:如果区间下穿铁路的深度较浅,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挤压力可能会对盾构施工和所处土体产生影响。

需要通过土体下方的骨架框架来分散该挤压力,减小对土体的影响。

3. 顶管沉降对铁路的影响:盾构区间施工会引起地表沉降,但铁路的平稳运行要求地表不允许发生大幅度的沉降。

在选择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采取何种措施,以减小沉降对铁路的影响,比如选择预制梁板道路,或者采用特殊的地基加固措施。

在进行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加固方案设计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铁路的稳定性。

1. 加固地质条件:对于存在地质问题的区段,可以在盾构施工前采用地质勘察和测试,了解地层情况,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在困难的地质条件下,可以选择喷射地下灌浆或者冻结地下水等加固措施。

3. 沉降控制:为了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对铁路的影响,可以选择预制梁板道路,减小地表变形,并采用特殊的地基加固措施,比如加固地下管道和桩基。

4. 监测系统建设: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已经成为每个城市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中,隧道建设是城市交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然而,隧道施工往往需要穿过大型建筑或交通设施,如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铁路线路等,这就需要施工方在穿越这些设施时采取合适的措施,以保证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性。

本文针对某盾构区间穿越铁路线路的情况进行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隧道出入口影响比较显著。

盾构隧道施工中,出入口区域是影响建筑物和设施安全的最关键区域。

在该区域,施工方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保证穿越铁路线路时的安全性。

2. 铁路轨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隧道施工过程中,挖掘土体受到应力的变化,容易导致周边区域的土体变形和沉降,进而对铁路轨道造成影响。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加固方案:1. 设计隧道出入口支护结构。

对于盾构隧道的出入口区域,我们建议施工方采用箱形支护结构或圆形支护结构进行加固。

这样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水平和垂直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穿越铁路线路的安全。

2. 实施铁路轨道基础加固。

铁路轨道基础加固是确保轨道稳定的关键。

我们建议施工方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固铁路轨道基础:(1)采用加固底板的方法。

(2)采用超前注浆技术,将固化混凝土注入洞口区域,强化周边土体。

(3)在铁路轨道附近设置警示标志,以保证运营期间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影响,我们提出了出入口支护结构和铁路轨道基础加固方案,以保证穿越铁路线路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些方案的实施将对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性和顺利运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盾构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区域地基加固技术

盾构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区域地基加固技术

盾构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区域地基加固技术摘要:上海市轨道交通七号线8标区间隧道出洞即从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下方穿越;上、下层隧道间距离很小,必须保证地铁一号线正常运营。

通过穿越区域地基加固技术,有效控制运营地铁线路沉降,顺利完成穿越施工。

关键词:盾构穿越,双液注浆,隧道沉降1.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地下空间变得越来越局促,穿越已建运营隧道,特别是近距离穿越已建隧道,且不对其正常运营造成影响,这对现有的盾构施工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七号线8标段实际穿越地铁一号线工程,分析地基加固技术与盾构穿越已运营隧道沉降的关系,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2. 工程概况2.1轨道交通七号线穿越区域隧道简介上海市轨道交通七号线8标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中,上、下行隧道将从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下方穿越;与地铁一号线隧道呈98相交,上、下层隧道间距离很小,结构净距最小仅为1.5m。

由于工作面压力没有通过前100m试推进确定,要保持开挖面稳定难度较大。

在盾构出洞时若出现涌水、涌砂的情况,会引起地面沉降及土体流失,进而造成地铁1号线隧道出现差异沉降、移位等情况,对地铁1号线隧道造成不利影。

穿越范围内区间隧道隧道最大纵坡为4,隧道中心最低标高-21.031m,最高标高约-17.441m。

隧道上部覆土厚度17m~22m。

上行线:隧道交叠的投影长度约为20米,第16~32环;下行线:隧道交叠的投影长度约为18米,第15~30环。

2.2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表明,该地段地基土分布有以下特点:(1)浅部以饱和粘性土为主,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下为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第④层淤泥质粘土,其中第③层中夹较多薄层粉性土。

(2)第⑤层土分布较为稳定,上部粘性较重,向下夹较多薄层粉土。

(3)本区段第⑤层下部为⑤4灰绿色粉质粘土层,该层系古河道发育而成,层顶埋深约33~37.6m,层厚一般约2.5m。

盾构隧道区间溶土洞处理技术

盾构隧道区间溶土洞处理技术

盾构隧道区间溶土洞处理技术【摘要】根据盾构隧道区间溶土洞试验段勘探成果,探讨了溶洞、土洞处理范围、处理方法及相关工艺参数,重点对钻孔、注浆、灌砂等工序作了论述,并总结了施工体会及建议,以指导类似工程施工。

【关键词】隧道,盾构区间,溶洞,土洞,处理技术1、工程概况广佛地铁某两个盾构区间存在溶洞、土洞,盾构施工前,必须采取措施使溶、土洞密实。

本次溶土洞处理试验段根据物探勘探成果显示,本试验段范围内有土洞4个,编号为T4,T5,T6,T7,溶洞2个,编号为R5,R6(见图1)。

2、设计处理2.1处理范围隧道边线5 m和隧道底板10 m范围内的溶土洞。

2.2溶土洞的处理方法1)无填充溶、土洞和半填充溶洞:对洞径大于2 m且无充填或半充填的溶、土洞,先进行投砂处理,后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投砂处理时在原钻孔附近(约0.6 m)补钻两个Φ250的投砂孔,两投砂孔中心与原钻孔中心需在同一连线上,两投砂孔可相互作为出气孔。

投砂后,注浆加固的方法见后面的全充填处理方案。

投砂管采用Φ200的PVC套管。

2)对小于2 m的无或半填充溶、土洞可直接采用注浆填充。

3)全充填溶、土洞或洞径小于2 m的溶、土洞: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进行填充加固,注浆压力从低到高,间歇、反复压浆。

2.3岩面注浆方法采用袖阀管注单液浆。

2.4工艺参数1)溶土洞注浆。

a.单液浆配制。

水泥浆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1~1∶1。

b.双液浆配制。

水泥浆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玻璃:模数m=2.4~3.4,浓度30 Be′~40 Be′;双液浆混合后,现场试验失去可泵性时间可为60 s;具体施工时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试验进行调整。

c.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周边孔:注浆压力控制在0.6 MPa~0.8 MPa,持续3次~4次。

中央孔:注浆压力控制在0.8 MPa~1.0 MPa,持续3次~4次。

注浆速度:30 L/min~70 L/min;注浆扩散半径按1.5 m设计。

地铁盾构区间溶土洞处理技术研究

地铁盾构区间溶土洞处理技术研究

地铁盾构区间溶土洞处理技术研究摘要:溶土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现象,发育严重时能引起大面积地陷等地质灾害。

地铁隧道穿越溶土洞区域时,为确保盾构机的安全,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待处理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隧道洞体施工,从而避免涌水、突泥、沉陷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文结合国内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线地铁盾构区间溶土洞处理的工程实践,总结分析了现有溶土洞处理措施,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隧道盾构区间溶土洞注浆Abstract:Karst cave is a common geological phenomenon. When it develops seriouslly, it can cause large subsidence and other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hield machine, the pretreatment must be carries on when we build metro tunnel through karst cave area. And when pending results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shield machine can be drived through this area. By doing so, it can avoid the gushing water, mud outburst, subsidence and other accidents. This article summed up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isting earth cave and karst cave treatment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its application example in Guang-Fo Line.Key words: Tunnel, Shield, Section, Karst cave, Grouting.1工程概况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西起佛山市魁奇路站,东至广州市沥滘站,全长32.16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21座车站,有9座车站与其他线路换乘。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地铁建设日益增多,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盾构法已成为城市地铁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

盾构法在建设过程中,若遇到已有地下结构物的下穿,尤其是铁路,就需要进行严谨的影响分析和加固设计,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已有结构的稳定。

二、影响分析1. 地质构造分析针对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地质构造进行分析。

地质构造包括地层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这些将直接影响盾构施工的难易程度以及下穿铁路的稳定性。

2. 盾构施工影响盾构施工将对已有地下结构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振动、土层沉降等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保施工过程不会给铁路结构带来不可逆的破坏。

3. 铁路结构稳定性分析下穿铁路的盾构施工会加剧铁路结构的受力情况,可能导致铁路的变形、裂缝等问题,需要对铁路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以及施工对其的影响,为后续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4. 周边环境分析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震动影响、施工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这些因素都需要在影响分析中综合考虑。

三、加固方案设计1. 盾构施工技术优化通过采用先进的盾构施工技术,可以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已有结构的影响。

比如采用微振盾构技术来减小振动对铁路结构的影响,采用高效支护技术来减小土层沉降对铁路的影响等。

2. 铁路结构加固设计根据铁路结构稳定性分析的结果,设计相应的加固方案。

可能采用钢管桩加固地基,加固地下构筑物,以及对原有铁路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施工对铁路的影响降至最低。

3. 施工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施工控制措施,如严密地监测施工振动和土层沉降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以确保施工过程不会对周边铁路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4. 环境保护措施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和调控,避免施工对周边地下水位造成过大的影响。

四、总结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影响分析和加固方案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盾构施工、铁路结构稳定性以及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地铁盾构区间岩溶处理

地铁盾构区间岩溶处理

专业知识分享版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摘 要:广州地铁隧道以盾构施工为主,在岩溶发育地段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使盾构机下部土体不稳定而塌陷,导致突水、突泥和盾构机具陷落等事故,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后续处理非常困难。

在岩溶地区兴建地铁隧道工程尤其应进行专门的基础处理,文中介绍广州地铁五号线草暖公园至小北站盾构隧道溶洞处理实例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铁;岩溶处理;盾构隧道1工程概况广州地铁五号线草暖公园至小北站区间在里程YDK7+903.505~YDK8+052.610范围内,隧道穿越石炭系灰岩地层,穿越区内存在较多溶洞,地质剖面如图1所示。

由于该地段周边环境复杂,无高架法实施条件,而矿山法施工过程容易导致岩溶裂隙水突然涌出,施工安全存在极大隐患,严重时会出现灾难事故。

如采用明挖法或浅埋地下桥,由于沿线地下水较丰富,在溶洞浅埋地段当上部土层挖除后,岩溶水具有一定的水头压力,会顶穿覆盖层,导致基坑大量涌水,施工安全存在极大隐患,且现状地面交通情况复杂,施工场地狭小,明挖实施条件困难。

盾构施工既能适应松散软弱地层或其它含水土层,又比矿山法安全,且施工环境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进度快,盾构隧道衬砌采用预制管片现场拼装,防水效果好、质量可靠,随着地铁盾构施工技术的普及,其工程造价也逐步降低,具有较大的优势。

因此经综合比选,该段工法采用盾构法,但须对溶洞进行处理。

2溶洞处理目的2.1确保盾构掘进期间的盾构机安全。

位于隧道底的部分溶洞,其填充物为淤泥和松散细砂,承载力很低(40~80kPa ),通过溶洞处理可确保盾构机安全、顺利通过溶洞区,避免盾构机突陷等意外事故。

专业知识分享版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2.2防止地表塌陷和过大沉降。

位于隧道顶的部分溶洞,其填充物为淤泥、砂层和粘土,而隧道底为中、微风化石灰岩,是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

不少溶洞呈串珠状分布于隧道工作面范围,由于溶洞夹板为岩层,难以形成土压平衡掘进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摘要】对广州地铁二号线三远盾构区间长距离穿越岩溶地质区域时,首次提出以结构底板下10m深度内是否出现洞穴或岩土交界面作为划分岩溶处理高、低风险区的依据,并提出“充填处理”和“岩面注浆”及“道床预留注浆管”的点面结合、治理与预防兼施的溶、土洞综合处理方案,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并为后继地铁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盾构区间土洞溶洞风险区划分处理方案前言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地铁二号线接已建三元里站向北延伸,穿过规划白云新城至嘉禾,全长9.35km,全部为地下线,计划 2009 年底建成通车。

二号线北延线线路在广花凹陷冲积盆地内的岩溶盆地内穿行,该区域溶、土洞强烈发育,对地铁的施工、运营均存在较大风险。

本文针对三远盾构区间国内首次盾构施工长距离穿越岩溶、土洞区,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处理范围广等情况,参考国内同类地质工程施工经验,结合理论分析,提出对区间全线进行风险区域划分,确定一个合理的处理范围,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1 工程概况三远区间起点为已运营三元里地铁站,穿越环城高速公路之后进入旧白云机场,到达远景站,区间单线长约 1124m,隧道洞顶覆土埋深 6 12m,采用盾构法施工。

本区间位于白云山西侧前缘的广花凹陷冲积盆地,地势平坦,上覆第四系地层以冲洪积砂层、土层及残积土层为主,厚度为10 30m;下覆基岩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石灰岩和二迭系下统栖霞组炭质灰岩地层沉积地层,岩面高低起伏,埋深10-30m。

区间隧道主要在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和残积层中穿行。

区间勘察钻孔 175 个,钻探揭露的溶洞有 311个,见洞率为 55.03%,溶洞最大高度 9.7m,全充填的占 51.5%,充填物多为流塑、软塑状粘土;钻探揭露土洞共44 个,最大高度7.93m,以全填充为主,填充物多为流塑~软塑状粉质粘土。

第四系砂层孔隙潜水与下伏岩溶水构成双层含水结构,两含水层之间普遍分布有厚几米至十余米以上的残积粉质粘土层,成为相对隔水层,但由于基岩面起伏其厚度变化大和残积土层中含有数量不等的灰岩碎屑物质,而使上下两层水连通的方式多呈点、片状或条带状分布,本区土洞的发育与其密切相关。

2 高、低风险区的划分在区间结构底板下10m范围内,若未发现溶洞和土洞,在深度 10m 范围内没有或很少岩土界面(即岩面基本在底板10m 以下),符合上述条件,将其定为溶(土)洞对结构影响低风险区段,否则,定为高风险区段。

将安全厚度分界线定为底板下 10m是基于下述考虑:(1)根据目前老白云机场地铁沿线地质钻孔,岩土界面基本都在机场跑道下 10m 以下,界面上附近存在大量的溶(土)洞。

旧白云机场运营 70 多年均未见因溶(土)洞塌陷而影响机场使用的事例,说明溶(土)洞的覆盖顶板大于 10m,塌陷的风险是很小的。

(2)根据铁道科学研究院对线路列车运行的冲击振动影响的实地检测,对混凝土轨枕碎石道床线路,在轨面下 2.5m的路基内土体的振动加速度,均已衰减至地面值的 0 - 10%。

埋置式地铁在轨面下有一个体积和刚度很大的箱型结构,结构本身可分散列车的部分冲击振动力;地铁列车的重量和冲击振动也较地面铁路的重量和冲击振动小。

因此,列车运行对结构底板下土体的影响深度会比地面铁路的2.5m更浅,底板 10m以下的溶(土)洞,不会因列车的运行而加速其复活、发展。

(3)按现在通用的隧道设计概念,在一般的砂(粉)质粘土,甚至较松散的砂层或碎石层,拱顶的上覆土层厚度大于洞室开挖跨度的 2.5 倍,即可形成土拱,可使用承压拱理论对结构进行设计。

也就是说,只要洞室上覆土层厚度大于洞室跨径的 2.5倍,地面普通应力的作用对洞室结构无影响。

我们将分界线定在底板下 10m,即认为在10m分界线的基面下,若土洞的跨径小于 4.0m,略去水文地质的影响,对于静止土压力和隧道的运营影响而言是安全的,而根据已探明的土洞,直径大于 4.0m是很少的。

因此,我们认为在底板下 10m 以下的溶(土)洞,对地下铁道结构的安全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与旧白云机场运营 70 多年的工程类比,以铁道科学研究院道床下路基的动态影响测试为依据,从目前公认的半理论半经验的压力土拱理论分析,说明在底板下10m 土层外,且岩土界面不多时,只要处理好已探明表层的溶(土)洞,这时即使有漏探的土洞,其塌陷成漏斗状洞穴的风险也是较低的。

上述10m的分界线是一个原则上的分界线,按标贯 8-15 击的粉质粘土为分界标准层,若结构底板下土层强度高,属硬塑以上状态,或者土层粘性很好,则风险分界线可适当升高;相反,若底板下土层有较厚的淤泥或淤泥质土、胶结很差的砂性土、松散砂土等不良地层,则风险分界线可适当降低,安全厚度要再大一些。

3 溶、土洞处理3.1 处理原则(1)先地面处理,后盾构掘进;(2)全线划分高低风险区,分区域处理;重点处理高风险区隧道底板下 10m 和隧道两侧各 5m 范围内溶洞及岩土交界面层;低风险区仅对隧道两侧各 5m 范围发现的土洞充填处理;(3)对需处理的溶、土洞,采取填充、压密的方法处理,根据填充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3.2 处理方案溶、土洞处理采用“充填处理+岩面注浆”及预留注浆管的综合处理方案。

充填处理主要是根据洞的大小及充填情况采取先充填砂夹石,再静压灌浆或直接静压灌浆。

根据以往在防治岩溶地面塌陷实践,充填注浆乃是有效的措施,采用密布的压浆孔可以揭露土洞,消除隐患;压浆可以充填洞穴,防止土洞坍塌;浆液扩散渗透,可消除或击破相邻土洞使之坍塌随即处理。

岩面注浆是采用袖阀管在岩土界面上进行注浆加固,其目的主要是压浆封堵基岩和土层的界面,压浆管只在界面附近开孔,用较高的压力将界面上的溶槽、溶沟、破碎带、构造带、节理、裂隙,全部用浆液固结,将界面周边的溶洞、土洞填满,将溶洞和界面连通的通路(洞口)封住,甚至固结,从而阻止已有溶洞、土洞的发生发展,阻止或延缓新土洞的形成。

3.2.1 溶、土洞充填处理方案①全填充溶洞处理:采用静压灌浆法,在钻孔中插入袖阀管下到溶洞底面,进行深孔注浆。

袖阀管采用φ90PVC 管,注浆扩散半径设计为 1.5m,钻孔间距 2.0m&#215; 2.0m正方形布置。

静压灌浆法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5:1 1:1,注浆压力 0.4 1.0Mpa;对于洞内水有流动性时,周边孔应在浆液中加入掺加速凝剂,控制浆液凝固时间在 10~20 秒左右。

注浆施工时,应采取分序孔的注浆方式,采用先外围后内部、先下后上的注浆施工方法。

为保证浆液不至于跑得太远,应采用间歇定量分次,先低压灌浆后高压补强注浆的方法,在注浆压力下,吸浆量 1 2L/min稳压 15min 终注。

②半填充、未填充溶洞的处理:当溶、土洞高度大于2m时,地面钻孔放入钢套管并固定,将φ200 注砂管放至溶洞上,用高压风机将干砂压入,为防止洞内高压阻止灌砂,利用其它灌浆孔作为减压孔。

吹砂以填充密实,压力稳定时,即可停止。

然后再用其它孔插入袖阀管静压灌浆填充密实。

当溶、土洞高度小于 2m 时,直接采用袖阀管静压灌浆填充密实。

3.2.2 岩面注浆处理方案岩面注浆采用φ90 袖阀管注浆。

处理宽度为11m(线路中线左右 5.5m),高度为岩面上 1m 厚土层。

注浆扩散半径设计为 1.5m,布孔间距按 3m &#215;3m 梅花型布置。

首先施工 90mm 130mm 直径的钻孔至岩面下 0.5m,然后下袖阀管进行注浆。

3.2.3 加固效果检查溶、土洞加固后的土体应该有良好的均匀性、自立性、密闭性。

加固效果检查方法是在固结体内钻孔取芯,测得其无侧限强度和渗透系数 K,需达到以下标准:换刀盘处:无侧限强度≥0.3MPa;渗透系数≤1.0 &#215;10 - 7cm/sec。

一般地段:无侧限强度≥0.15MPa;渗透系数≤1.0 &#215;10 - 5cm/sec。

3.2.4 道床预留注浆孔盾构区间预留注浆孔是对运营期间基底产生塌陷空洞处理的一种预防措施。

在道床施工之前,采用一端带有法兰盘的φ90 钢管,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每环管片的正下方,然后浇注道床,钢管另一端留在道床面上,运营期间采用盖子封堵。

同时运营期间隧道纵向每隔 10 20m设置监测点,每15天监测一次,根据监测情况了解隧道下方地层的变化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时,从道床通过预留钢管钻穿管片,插入袖阀管注浆进行加固处理。

预埋套管设一排,纵向间距 3m,间隔一环管片设置。

4 结束语(1)岩溶地基处理有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需因地制宜地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本地铁盾构区间溶、土洞加固处理方案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出来的,根据目前试验段施工验证,也是行之有效的。

(2)本文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类比该地区工程,参照国有地面铁路研究试验数据,理论、半理论的各种计算,提出以结构底板以下10m深度内是否出现洞穴和岩土交界面作为划分高风险区的依据,已成为广州地铁溶、土洞处理的一个标准。

(3)盾构机应具有超前探测和超前注浆功能,对地表钻孔注浆处理遗漏地段,在洞内要进行超前探测并补充注浆处理。

(4)岩溶、土洞处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应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1]广州地铁二八线联合总体组.广州地铁二号线北延线岩溶、土洞处理方案总结.2006,10[2]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广州地铁二号线北延线岩溶地质工程风险咨询.2007,01[3]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