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寻找大学的主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章读书心得5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章读书心得5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
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章读书心得5篇,欢迎阅读参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章读书心得(1)前几天,我有幸读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我反复咀嚼:海伦那种珍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精神,犹如一股灿烂的阳光射进我的心坎。
啊!就是这种感觉,像蜜糖,它是那样的甘甜怡人。
我意犹未尽,不禁用舌头吮吸了一下……在1880年6月27日,聪明活泼的海伦·凯勒出生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十九个月大时她因为一场高烧双耳失聪、双目失明,陷入了盲聋的黑暗。
可她不屈不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
她不仅成为了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文的着名作家、教育家,而且她也成为了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哑残疾人。
我被震撼了,也被她那种乐观向上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
”海伦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海伦·凯勒用生命的力量来抒写她的不平凡人生。
我爱她,爱她的阳光朝气;我敬仰她,是因为她的豁达乐观。
虽然灾难降临了,但她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一种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勇敢的走下去。
因此,她是一个“身残而心不残”的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小小年纪的海伦对知识、对世界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于是她不仅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
而且她经常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关怀下,感受大自然的声音,触摸大自然的脉搏。
热爱生命,珍爱生活,不论什么苦,不管什么累,她总能顽强地度过。
海伦的身心都饱受了磨练。
最终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她不仅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还用生命的力量,四处奔走,创建一家家慈善机构,帮助了所有与她有同样命运的残疾人。
这样的人,怎么不值得我们敬佩?想想自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读书,缺乏主观能动性,丝毫感觉不到是为自己而读书,好像我们都是给父母读的。
《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
专题20《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有人听过《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目标1、分析意象特点,感知“伊人”的形象,领会人物情感,感受“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
2、再次体味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
3、领会古人纯朴而丰厚的情感,欣赏简单却不直白的美丽,提升审美品味。
三、原文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注释《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从:跟随、追寻。
宛:好像、仿佛。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路)高而陡。
坻:水中的小块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还没有干。
涘:水边。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五、诗意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
所爱的人,正在水的对岸。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央。
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
所爱的人,正在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高地上。
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
所爱的人,正在那水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
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
《雾里看花》读后感
《雾里看花》读后感雾里看花,这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意指在迷糊中看到花朵。
而《雾里看花》这本书也以此为题,在文字中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迷茫,以及如何在其中发现真实和美好的一面。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入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洞察,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知。
首先,本书让我深刻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价值观下,人们往往将亲情、友情或爱情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脆弱。
通过《雾里看花》这本书,我看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特别关注。
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勾勒出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羁绊和纠葛。
在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友情的支持与背叛、亲情的温暖与疏离、爱情的执着与离别。
这些情感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在相处中我们如何做到雾里看花,从纷繁复杂中感受到真实的美好。
其次,本书向我展现了世界的复杂多变与众生百态。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情节呈现在我眼前。
我看到了智慧的闪光点、坚守原则的坚定信仰、逆境中的坚强勇气,也看到了欺骗和自私的阴暗面。
这些角色和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让我不禁思考: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是否可以雾里看花,看到人性中的美好与真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如此复杂,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他人,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与我们相遇的人。
最后,本书也让我思考了自我认知与成长。
无论是在故事中的主人公,还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迷茫与困惑,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成长。
我在书中读到了许多关于人物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各种痛苦和挣扎,但最终都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通过这些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持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成长。
雾里看花,则是在自我迷茫时,能够从混沌中看到真实和美好的一面,这也是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需要具备的品质。
总之,《雾里看花》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雾里看花电视剧下载
雾里看花电视剧下载《雾里看花》是一部备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一个家庭在种种磨难中逐渐成长的故事。
剧中的角色鲜活有趣,剧情扣人心弦,深受观众喜爱。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里。
主人公是一个家庭主妇,丈夫则是一名成功的业务员。
他们育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起初,这个家庭生活得安稳而平淡。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
主人公的丈夫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失了记忆。
他忘记了自己是谁以及自己的家人。
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失去了记忆的丈夫和父亲。
主人公为了挽救这个家庭,决定开始重新追求丈夫的心。
在不断的尝试中,主人公发现了一本关于记忆训练的书。
她开始利用书中的方法帮助丈夫恢复记忆。
而在此过程中,主人公自己也逐渐发掘到了自己的才华和激情。
她从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变成了一名有自己事业追求的女性。
同时,两个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
他们变得更加懂事,承担起了家庭中的一份责任。
尽管他们一直在面对着父亲失去记忆的事实,但他们依然坚定地支持和帮助父亲恢复记忆。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也呈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整个剧情跌宕起伏,充满紧张感和温馨。
通过对记忆和家庭的探索,这个家庭逐渐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获得了希望和幸福。
他们通过相互扶持和努力,重新建立了联系和理解。
《雾里看花》这部电视剧以其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剧情受到观众的喜爱。
它不仅展现了家庭的重要性,也让观众领悟到通过相互支持和努力可以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这部电视剧的主题和情节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内心,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产生共鸣。
《雾里看花》展现了真实的生活和家庭,没有过多渲染和虚造。
观众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影子,同时也能够引发对于家庭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也证明了观众对于真实、温暖和感人故事的喜爱。
总的来说,《雾里看花》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通过对家庭和记忆的探索,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温暖的世界。
无论是剧中生活的各个细节还是角色的塑造,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丰市2013年义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成秋生局长讲话:确立四种观念,让教育返璞归真
确立四种观念,让教育返璞归真——在大丰市2013年义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丰市教育局成秋生(根据录音整理)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一直在探究一种现象:用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作业、大量的试卷堆砌起来的所谓质量,到底有没有价值?一直在纠结一件事:除了已经运用了几十年的“苦教苦学”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办法和本领找到教育的“第二条路”?如果做一个“太平官”,今天我也可以不讲这些问题。
为什么?恢复高考37年来,教、学、考已经成为大家共认的教育程式,并仍在被各地、各校沿袭运用着,似乎已毋庸置疑。
然而,当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一个长者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觉得如果我们今天再不谈这个话题,就是一种失职。
说实话,当我面对许许多多的家长欢天喜地送子女上大学,愁眉苦脸接大学毕业再待业的孩子时;当我面对那些读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书的硕士生、博士生跟在甚至中学都没有毕业的“老板”后面打工时;当我面对许多大学生居然不会煮饭、不会洗衣、不会生活时;当我面对一些年轻人全无同情心、包容心,全无敬畏心、孝敬心,全无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时,我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似乎有一些缺憾,乃至失误太多。
究其根源,也许我们可以推卸诸多客观因素:升学机制问题、就业机制问题、评价机制问题等等。
但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上的问题。
因此,在今天的义务教育工作会议上,我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我要讲的话题是:确立四种观念,让教育返璞归真。
一、确立朴素的教育观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可能很少思考什么是教育了。
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教育、不知道教育的真实内涵而从事教育工作,会雾里看花、一头雾水,从而使教育离本质越来越远,会使教育与真理大相径庭。
什么是教育?黄培炎先生有一个质朴的解释,他说:“教育一为人计,供人谋生之所急;一为事计,供社会、企业之所急。
”可见,教育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具备做事谋生的本领而已,不论你读了多少书,学历有多高,不能做事,毫无意义。
作品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45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期 总第期摘要: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和自己笔下的人物的关系是多层次、复杂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关注作品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理解寄寓在作品背后作者深厚的情感,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作品人物 高中语文 阅读效率作品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程志伟(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257091)看山不是山,是因为人们总是会被眼前的东西遮住真相,看不清楚虚伪面具后面的真相。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与西方19世纪出现的文学研究理论都主张,作家灵魂是作品生命之源。
笔者认为,作家的人生经验和个人感情对于作品的创作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仔细研究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找到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雾里看花,理解作品中的“你”联系作者生平去赏析作品,是作品学习中重要的一步。
结合作者的经历去理解作品的这一过程中,更容易被作品中人物的经历所触动,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教师在将作品和作者联系在一起之前,首先需要带领学生去学习作品本身。
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对作品进行仔细分析,对于与作者经历和情感相关的细节要进行记录,同时翻阅资料进行核实,确保传输给学生的是正确的观点。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关注其经历、成长背景、所处立场。
对于备课过程中找到的相关细节,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多加留意,让学生形成印象。
以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这篇诗词是海子流传最广的诗歌之一,同时也与海子的生平有着很大的关联。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建立感性的认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启发式问题情景提出以下问题:1.诗中描述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2.这样的生活图景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幸福观?3.主人公在设想了这一生活图景之后,他接下来想做的又是什么呢?此时他的心境又是什么样子呢?教师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上述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 》
7、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这是一幅有声有色
的画面,更是有温度的画面。请以“我从
句中,感受到了
感情。”
句式,说出你的感受。
①我从“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炽热的情感;
②我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感受到主人公追寻的艰辛。
③我从“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感受到主人公奋力
音乐美 建筑美 含蓄美
5、思考这首诗中的三节诗有什么特点?
1.韵脚
苍、霜、方、长、央 萋、晞、湄、跻、坻 采、已、涘、右、沚
2.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
洄从之…”“溯游从之…”
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
不同形态 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 伊人所在地
本诗在虚实结合方面运用恰当,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 起,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中实写蒹葭、小洲、河流等,而所谓“伊人” 则是虚写。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宛在”一 转,似乎“她”就在面前。显然,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而这一想象,这 一虚幻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用想象描 绘出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思慕渴求之情。
在水之涘。 涘:水边。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完。我所怀念的心 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诗歌释义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右:向右迂曲。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沚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 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诗歌释义
学生齐读诗歌译文,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诗经秦风《蒹葭》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篇1《蒹葭》为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首诗都是极美的,叫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秋日的早晨,一幅水中的图画,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清冷,一个痴迷怅惘的青年,在河岸边徘徊,寻找他的“伊人”。
“伊人”在何方?她似乎就在眼前,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河水,可望而不可及。
青年怀念“伊人”而不得的失望悲苦这情跃然纸上。
诗中的景是凄清的,主人公的心境是凄惋的。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出色的景物描写,景中含情,情景融合一体,烘托痴情的主人公怅惘的心情。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秋景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
全诗的意象是模糊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容及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但是距离是能产生美感的。
我们心目中“伊人”的形象是美丽的、高洁的,她若隐若现、闪烁不定,给人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缥缈之感。
这样的情境似幻似觉,沈德潜《说诗语》卷上有此语:“苍凉弥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
”难怪钱钟书先生感语“企慕情境”(管锥篇)。
诗篇采用了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文字简约,却建构出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采用曲笔。
姚际恒《诗经通论》:“‘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赏析班级和学号姓名 .【简介】《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这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列《关雎》为“风”之始,故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这首诗有人把它分为四句一章,计五章;有人则把它分为四、八、八句,共三章。
从全诗结构和内在脉络上看,分做三章则较适宜。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雾里看花:寻找大学的主人
答案可谓众说纷纭 , 有谓是大学行政 官员, 有谓是 大学生 , 有谓是 大学教授 抑或教师 , 有谓
是大学校 长……其 实,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 , 很难 有一个确定的 结论 。我们 可以从 大学
发 展 的历 史及 其 存 在 的“ 然 ” 角和 “ 应 视 实然 ” 状 来认 识 。 现
关键词 : 大学; 大学主人 ; 大学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 6 0 G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Lo ki g a o  ̄ t r u h a M it e ki g t a tr o o n tFlwe h o g s :S e n he M s e fa Unie st v r iy
长与学校的冲突, 投资者与学校的冲突等等现 个 完美 之 人 。主 人者 , 谓作 主之 人 也 , 意 又 象 。这些 现象令 人 深思 : 大学 到底是 谁 的?究 谓遇 纷争 而最 终做 决定 之人 也 。l 大 学 ” E 当“ i 与 竟谁 是大 学 的主人 ?从 网络上 搜寻 到 的答 案 , “ 主人 ” 这两个 概念 明确 了之 后 , 们 寻找大 学 我
第 3期[ 总第 9 期 ] 2
20 0 9年 0 9月
教 育 与现代化
Edu a in a d M o e n z i n c to n d r iato
NO 3 .
Se ., 0 9 p 2 0
名 者 论申画 育20 一③ 09
嘉宾主持人 : 尧 浙 刘 江师 范大学教育 评论研究 所 所长 教 授 本期特邀嘉宾: 尧 浙江师范 刘 大学 教育评论 研究 所 所长 教授
an sW er .
Ke r s n v r i y wo d :u i e st y;ma t ro n v r i s e fa u i e st y;u ie st e eo me t n v r iy d v l p n
大学语文蒹葭原文及译文赏析
大学语文蒹葭原文及译文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语文蒹葭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蒹葭》赏析
蒹葭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简评】“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根者,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
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
一理也。
霜者,露所凝也。
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
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
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雾里看花》容祖儿唯美微电影
《雾里看花》容祖儿唯美微电影
容祖儿全新国语专辑《Moment》中的主打歌曲《雾里看花》,这是一首全新创作的歌曲,“越听越有味道”,容祖儿表示。
与主打歌同名的微电影由该片由台湾金曲奖导演陈映之掌镜,上演一段“女追男隔座山”的反转剧情,容祖儿还亲自请来好友“黑人”陈建州担任男主角。
本部微电影是《雾里看花》系列微电影的第一集,讲述了容祖儿饰演的女主无可救药的爱上由陈建州饰演的花心男,即使被欺骗,女主仍然相信自己是他自己此生的最爱,并且首次用戒指向男主求婚。
影片拍摄画面唯美清新,粉红色的鲜花铺满镜头,虚焦下显得如梦如幻,正如女主人公的爱情,看似美丽,却缺乏真实感,除去光鲜的外衣,留下的是什么呢?
该片演绎了一个真实的容祖儿,她说:“现在的她比过去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更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该片毫无保留地演绎自己的想法,以一部最贴近自我的微电影作品与人们分享了最真的容祖儿。
”文章来源于圣爱天堂!。
观《未曾雕刻的时光》有感
观《未曾雕刻的时光》有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吗?影片主要讲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他们各自对待爱情的态度,缺乏理性的认识,幼稚可恨!主人公杨化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渣男,脚踏两只船,在王婉佳和郭歌徘徊不定,花言巧语,谎话连篇,欺骗所谓的女友们。
平时不学习,考试靠作弊,诚信缺失。
郭歌这个女学生很有心机,表面看似清高,很难接触,其实内心龌龊,杨化宇和郭歌在一起的时候,郭歌想要和他一起考研,郭歌督促他学习,时间长了,虽然杨化宇有所改变,但是没有达到郭歌的预期效果,由于三观差别太大,各自的追求不同,渐渐地关系淡了,最后由于郭歌和前男友和好,导致分手了。
王婉佳这位女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对待她和杨化宇之间感情,她无怨无悔的付出感情和精力,但最终换回了什么?从她和杨化宇分手最后的对话中,流露出她对杨化宇的一片真情,善良的人性,她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而杨化宇糊里糊涂地过完了大学生活,而在大四即将与朋友离别的时候,他回忆起大一时刚进大学的美好时光,在大学的四年他得到了什么?此刻他的内心是凄凉的。
影片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河南的那位同学来自贫困家庭在喝过酒之后说出了压抑在自己内心很久的话,他责问在座的每个人,你们无休止地浪费父母辛苦挣来的钱,你们对得起谁?这句是发自内心的拷问。
我每次在浪费钱的时候都会想父母每天早上五点左右就起床,父亲一天下来要砌一两千的砖,母亲一天下来,要摘几筐的菜,他们这么的辛苦是为了谁?每次回家的时候,他们都会叮嘱我:儿子,在学校吃食堂多给自己加点菜,不要苦着自己。
作为大学生的你们是否有同样的感触呢?现在的父母培养一个大学生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在我们的身上付诸了太多的心血。
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位对我的人生有重要影响的恩师,他曾告诉我们:在这世界上,只有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的爱是真正无私的,所以你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
他的这句话我铭记于心。
国考题型典型例题-类比推理(为国考找真题的感觉)
1.菡萏∶荷花A.土豆∶马铃薯B.西红柿∶番茄C.香瓜∶甜瓜D.蚍蜉∶大蚂蚁2.瓷器∶黏土A.空气∶氧气B.桌子∶木头C.水杯∶玻璃D.布∶棉花3.氏族∶部落A.氯化氢∶盐酸B.短篇小说∶小说C.市场经济∶商品经济D.导弹∶直升机4.面条∶食物A.苹果∶水果B.手指∶身体C.蔬菜∶萝卜D.食品∶巧克力5.剪刀∶布料A.弓箭∶战争B.水缸∶盛水C.秤砣∶钉子D.鸬鹚∶鱼1.( ) 对于绿茶相当于音乐对于( )A. 龙井浪漫B. 早春娱乐C. 咖啡绘画D. 健康情操2.电梯︰大厦︰城市A.肥皂︰浴室︰客厅 B.水草︰小溪︰山谷C.飞禽︰走兽︰森林 D.奶牛︰牛奶︰超市3.治疗:患者:医院A. 付款:顾客:商场B. 观看:观众:影院C. 判罚:裁判:赛场D. 改造:罪犯:监狱4.考古︰文物︰博物馆A.培训︰员工︰社会 B.耕种︰庄家︰土地C.贸易︰商品︰工厂 D.教育︰人才︰企业5.导游:旅行社:行程A. 职员:公司:总结B. 演员:剧院:表演C. 教师:学校:大纲D. 司机:车队:驾照1.中国:国家A.秦国:燕国B.人:动物C.武夷山:武夷山脉D.生物:植物2.蕃茄:西红柿A.茄子:豆角B.花生:花生油C.玉米;小麦D.马铃薯:土豆3.《蜀道难》:李白:《将进酒》A.《茶花女》:大仲马:《三个火枪手》B.《林海雪原》:曲波:《青年近卫军》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金粉世家》D.《雪园》: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娘》4.等温线:等压线A.阵风:海浪B.游行:街道C.化学:数学D.温度:电压5.《飞鸟集》:《新月集》A.《欧也妮?葛朗台》:《羊脂球》B.《静静的顿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C.《双城记》:《基督山伯爵》D.《战地钟声》:《最后一片藤叶》1.泡影:虚幻( )A.昙花:憔悴B.玫瑰:清廉C.泡沫:混乱D.浮萍:漂泊2.浴室:澡堂( )A.侮辱:谩骂B.西红柿:辣椒C.打架:斗殴D.传奇:史诗3.奶粉:牛奶( )A.麦片:大麦B.毛豆:绒毛C.面粉:挂面D.国家:王国4.芭蕾舞:足尖( )A.交响乐:指挥B.京剧:脸谱C.举重:力气D.欣赏:眼睛5.羞:脸红( )A.紧张:焦躁B.害怕:恐惧C.伤心:哭泣D.哆嗦:颤抖1.潮湿:干燥( )A.晴朗:刮风B.日出:日落C.高温:低温D.黎明:黄昏2.狮子:勇猛( )A.狼:凶残 B、兔子:怯懦C.老虎:威武D.狐狸:狡猾3.屏幕:彩屏( )A.时间:纳米B.何首乌:中药材C.酷暑:空洞D.青年:愤青4.长江:河流( )A.家庭:住房B.水笔:笔尖C.羊毛:羊毫D.南京:都市5.汽车:运输( )A.渔网:编织B.编织:渔网C.捕鱼:渔网D.渔网:捕鱼1.祖逖∶闻鸡起舞()A.苻坚∶风声鹤唳B.周瑜∶金屋藏娇C.韩信∶先发制人D.关兴∶洛阳纸贵2.金针∶刺绣()A.屋顶∶圆屋顶B.踏板∶自行车C.瓷砖∶镶嵌D.骨头∶护身符3.罗贯中∶三国演义()A.宋江∶水浒传B.鲁迅∶少年闰土C.王勃∶长恨歌D.吴承恩∶西游记4.喜欢∶讨厌()A.热爱∶拥护B.晚∶迟C.炎热∶寒冷D.高兴∶愉快5.默克尔∶德国()A.阿罗约∶泰国B.布什∶美国C.吴仪∶中国D.库马拉通加夫人∶斯里兰卡1.自然灾害∶台风()A.生物∶骆驼B.省会城市∶深圳C.网球∶比赛D.重工业∶电力2.槐树∶植物()A.课本∶读书B.手枪∶射击C.老师∶学生D.核桃∶坚果3.滑板∶运行()A.药∶治病B.饮料∶果汁C.电影∶广告D.新闻∶报纸4.书籍∶纸张()A.毛笔∶宣纸B.文具∶文具盒C.菜肴∶萝卜D.飞机∶大炮5.警察∶警服()A.老师∶讲课B.学生∶校服C.天空∶小鸟D.农民∶播种1. 学生:军训:体能A. 患者:治疗:健康B. 农民:增产:粮食C. 干群:发展:国家D. 制度:改变:和谐2. 卫星:飞船:航天A. 股票:债券:金融B. 错层:复式:别墅C. 预算:结算:决算D. 移动:联通:电信3. 锁具:保安员:安全A. 日月:星辰:光明B. 航母:导弹:战争C. 手镯:项链:美观D. 面框:纽扣:装饰4. 教室:教师:教材A. 厨房:厨师:厨具B. 舞台:演员:演戏C. 法庭:法官:法警D. 军营:士兵:战场5. 葡萄酒:名酒:酒精A. 宇航员:人员:驾驶员B. 敞篷车:跑车:发动机C. 火箭炮:火箭:战斗力D. 玫瑰花:鲜花:牡丹花1.日记:网络日志:博客A.计算机:电脑:手提电脑B.专家:学者:教授C.心脏:发动机:引擎D.情调:浪漫:罗曼蒂克2.雾里看花:走马观花:盲人摸象A.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战战兢兢B.兵不厌诈:智勇双全:斗智斗勇C.三心二意:朝三暮四:七嘴八舌D.虚张声势:徒有虚名:名不副实3.更衣:游泳:洗澡A.创作:修改:发表B.起床:刷牙:洗脸C.开花:结果:凋谢D.消毒:手术:缝合4.降税:低迷A.拍卖:资金B.限行:污染C.盈利:亏损D.高企:调控5.硬件:软件A.上弦:下弦B.淡人:淡出C.胜诉:败诉D.实概念:空概念2、枯萎:干枯()A. 美好:漂亮B. 比喻:拟人C. 惊喜:讶异D. 优雅:雅致3、水仙花:石蒜科()A. 酷暑:炎热B. 体操:田径C. 橙汁:饮料D. 蔬菜:水果4、达尔文:生物学:进化论()A. 爱迪生:物理学:相对论B. 亚当·斯密:经济学:国富论C. 休谟:哲学:功利主义D. 恩格斯:经济学:共产党宣言1.子弹:枪管A.马车:山路B.原子:原子核C.电流:电缆D.行人:斑马线2.地膜覆盖:增温保水A.田间管理:霜冻虫害B.临床试验:不良反应C.天气预报:卫星云图D.整顿市场:净化风气3.促销:利润:商城A.游戏:娱乐:游乐场B.美化:绿化:城市C.检修:安全:铁路部门D.诚信:美德:人类1. 重力对于滤水相当于()对于()A. 镜子反射B. 书本知识C. 运动惯性D. 质量重力2. 百合∶鲜花∶花店A. 鲫鱼∶动物∶菜场B. 木材∶树木∶森林C. 沙发∶家具∶客厅D. 衬衣∶衣服∶商场1.破釜沉舟∶项羽A.乐不思蜀∶刘备 B.精忠报国∶岳飞C.卧薪尝胆∶夫差 D.纸上谈兵∶赵奢2.房屋∶地基A.艺术∶经济 B.火车∶铁路 C.婚姻∶爱情 D.烦恼∶欲望2.白色污染∶生物降解( )A.工业用电∶太阳能B.生活用水∶中水回收C.中药方剂∶医学研究D.工业废气∶余热发电3.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 )A.青年∶中年∶老年B.晨曦∶骄阳∶夕阳C.高原∶深山∶沟壑D.月相∶月满∶月亏答案与解析:1.D【解析】题干中两个词语是同一事物的两个称谓,“菡萏”是荷花在文言文中常用的名称,“蚍蜉”是大蚂蚁在文言文中常用的名称,其他选项都不是。
「优质」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12 《诗经》二首【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经》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ìnɡ):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雾里青花泥心得体会(精选4篇)
雾里青花泥心得体会(精选4篇)雾里青花泥心得体会篇1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我有幸遇见了雾里青花泥。
这是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让我在时间的沙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雾里青花泥,名字富有诗意,充满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初次遇见雾里青花泥,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无意间走进了一家小巧的手工艺店。
店铺的老板正在精心制作着雾里青花泥艺术品,他的手法熟练而流畅,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艺术感。
我被这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我走上前去,静静地观察,聆听那每一次刻刀与泥巴的对话。
雾里青花泥的艺术品,像是一首未完的诗,又像是一幅淡雅的画,让人在平凡中看到了无尽的深邃。
它们有的是优雅的花瓶,有的是精致的茶具,有的则是奇特的雕刻艺术品。
我观察这些艺术品,品味着它们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仿佛看到了制作人用心和努力的痕迹。
与雾里青花泥的接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明白了,艺术不仅仅是表面的华丽,更是内心深处的独白。
雾里青花泥,正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它用最简单的工具,最普通的泥巴,展现出最深邃的美。
我与雾里青花泥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期待更多的遇见,更多的交流,更多的理解。
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遇见,都让我更接近真实的自我,更接近生活的本质。
雾里青花泥,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地,让我在繁杂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种生活的诗意。
最后,我想说,雾里青花泥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让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每一份痛苦。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繁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我想,这就是雾里青花泥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雾里青花泥心得体会篇2在这篇*中,我将分享我对《雾里看花》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如何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背景介绍《雾里看花》是中国著名作家金莉所著的一篇微型小说。
小说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迷茫和困扰时,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雾里看花》 文章解析
《雾里看花》文章解析首先,我先说明一下雾里看花这个词语的意思。
雾里看花是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看到了模糊的景象或事物,没有办法准确判断、理解和把握。
在本文中,我将对《雾里看花》这个词语进行解析和讨论。
我将探讨这个词语的来源、内涵以及它在日常生活和文学艺术中的应用。
一、来源和内涵《雾里看花》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一诗中。
诗中有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雾里看花隔流年”。
在这句诗中,杜牧运用了“雾里看花”的表达方式,形容了眼前景象模糊不清,在时间的长河中看到了虚无缥缈。
从字面上理解,《雾里看花》意味着在薄雾弥漫的环境中,看到了花朵。
但在杜牧的诗中,它更多地传达了一种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雾代表着现实的模糊不清,花代表着美好的事物。
雾里看花就好像人们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徘徊,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匆匆而过。
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雾里看花的情况。
比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一个人的看法可能会因为我们自身的主观意识和固有偏见而产生误判。
我们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事实,无法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此外,雾里看花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于某个问题的理解不全面或不准确。
有时候我们在阅读文章或资料时,可能会因为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或者作者的表达有限而产生模糊的理解。
三、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雾里看花》这个词语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也经常出现。
它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无尽遗憾的表达。
在小说、诗歌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物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用雾里看花来形容他们对于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却又在现实中感到无力和束缚。
例如,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就可以用雾里看花来形容。
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总是被现实的残酷和苦难所迷惑,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幸福。
总之,雾里看花是一个具有较强隐喻意味的词语,它在日常生活和文学艺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北京高二高中语文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二高中语文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脊髓(shuǐ)瞥见(piē)啮心肝(niè)B.淘汲(jí) 屏弃(bǐnɡ)杜运燮(xiè)C.虔诚(qián) 摇曳(zhuài) 邹荻帆(dí)D.蛊惑(ɡǔ)船桨(jiānɡ)蔡其矫(ji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摒弃澄澈漩涡隐约B.摇曳盅惑飘落静默C.汲取卷曲赤裸爱慕D.袒露震荡和谐墓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止,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
C.3月24日的报纸有一篇《当代陈世美》,报道了一个负心汉为了攀高枝而抛弃自己结发妻子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忘恩寡情,义薄云天。
D.作为文物,他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它们往往与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大多不堪入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
B.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理工科大学生们,现在却多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
C.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
D.该公司生产的餐盒,以玉米为原料,克服了蒸发残渣超标,有异味、渗漏、负重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陷问题。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B.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C.我/在我脑筋上/飞跑D.我的我/要爆了二、诗歌鉴赏1.阅读杜运燮的诗歌《井》,完成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旨。[6]‘‘从本质上来讲,大学是一种环境,它向
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自由。在这个环境中,青年
人与长者可以自由地交流思想,从而建立人生
的责任感,本着批判的精神从事学习与研究
……”[7]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承办者,
万方数据
.66.
刘
尧
冯
洁・雾里看花:寻找大学的主人
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这是牛津大学几百年来的
雾里看花:寻找大学的主人
刘
尧
冯
洁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我国大学内外部出现的各种冲突,引发了人们对“究竟谁是大学的主人”的探寻。 答案可谓众说纷纭,有谓是大学行政官员,有谓是大学生,有谓是大学教授抑或教师,有谓 是大学校长……其实,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大学 发展的历史及其存在的“应然”视角和“实然”现状来认识。 关键词:大学;大学主人;大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护和传播和平、公正、自由、平等和团结等社会 可以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并通过经常分析新 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倾向,加强其预测与 批评功能,构成一个预测、预警与防范的空
间。[9]其实,一旦大学恢复其独立精神,一旦教
谢。即使是大学中的校警——被学生昵称为 “牛头犬”——其着装也体现出对学术的尊敬。 校警们在执行工作时,保持着900年前的传
校长的作用,并进行了大学校长任期及遴选制 度的彻底改革,以期保证校长治校的更好效果。
壮地警告政府不要把自己当作民众的思想保 姆;牛津大学的校长才会认为大学必须是追求 真理的民主机构;剑桥大学的校长也才能令人 信服地将剑桥诺贝尔奖纪录归功于高度的学 术自由和活跃的文化融合。
二、从大学存在的“应然”视角来思考“谁是大学的主人”
大学外部出现了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冲突,家
长与学校的冲突,投资者与学校的冲突等等现
象。这些现象令人深思:大学到底是谁的?究
竟谁是大学的主人?从网络上搜寻到的答案,
真可谓众说纷纭,有谓大学行政官员是大学主 人,有谓大学学生是大学主人,有谓大学教授 抑或教师是大学主人,有谓大学校长是大学主
可以从大学存在的“实然”现状来认识。
1.300多年前,耶鲁大学在创办伊始就确
立了这样的理念:“你们就是大学”。这个“你
高等教育毫无疑问是为学生开办的,而不是为
老师开办的,所以大学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老
们”无疑就是指的学生。现代大学的运行模式
已有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在这千年的沧桑变
师。试想,是谁决定了一个大学的生存?如果 一个大学没有学生来读书,那么大学还有存在
主持,校长由各学院轮流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由所有的牛津毕业生组成的大学评议会负责 选出每任校长,而实际的行政监督和工作建议
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世界高等教育
宣言》和《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 架》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及其师生应该无条
则由教员大会负责。教员大会选出18名执行
委员,会同校内行政人员,每周举行一次会议,
state
of
persons,We
should
view the
to a
historical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swer. Key
well
the
of universities before coming
words:university;master of
fl
university;university development
件地享有学术独立与自由,以保证在尊重道德
规范和科学知识严肃性的同时,完全独立与负 责地发挥其基本职能,对伦理、文化、社会问题 发表意见,行使一种智慧权威,从而积极地维
决定大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大学的训导长
也由各学院轮流选出,担任训导长的额外报酬 是在任期内可获赠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所 有书籍,在他们的学术袍上,亦可终身加佩一 条黑色肩带,以表示学校对他所作贡献的感
6.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 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不同的
第3期[总第92期]
2009年09月
教育与现代化
Education and
No.3 Sep.,2009
Modernization
西名学者评论中画教育2009一③
嘉宾主持人:刘 本期特邀嘉宾:刘
冯 尧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尧
洁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高级工程师
[编者按]“百名学者评论中国教育”专栏属常设性的,2002年1月开始并且常年接受稿件。诚请各位 同仁在百忙中赐教赐稿!来稿时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单位、职务、邮政编码、通讯地址、E— mail等。稿件寄下列电子信箱:2jj}l-ly@163.com
文章编号:1007—3051(2009)03—0063—07
4.仔细考察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我们 不难发现,世界著名大学虽各有特点及传统,
但无一不具有很强的独立精神,使大学拥有很
大的自主权,从而不受国家政权的影响,具有 高度的学术自由。政府和社会慈善机构虽然 不断为大学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但他们绝 没有权力任意插手大学的内部事务,更没有权
力直接干涉大学的学术自由,只能通过立法和
统,头戴传统的大礼帽,颇有古风,将英国传统 绅士的特点显露无遗。可见,教授主宰了牛津 大学的学术和行政事务。
授成了大学真正的主人并有了学术研究的自 由空间,一大批有思想懂管理的人才就会通过 公平竞争走上大学的管理岗位,一大批富有创 新精神的学者就会脱颖而出。 4.在牛津大学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引起了
英国人的广泛议论。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 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学生的毕业 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牛津大学的录取标
董事会章程规范其办学。大学校长多数由校 友组成的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政府不可以凭 权力直接任命。所以,校长主要对大学和师生
负责,教授和学生才是大学真正的主人。[5] 正因为如此,哈佛大学校长才有勇气拒绝
给予里根总统荣誉博士学位;耶鲁大学的校长
才敢在自己上任后的第一篇演说辞中理直气
正因如此,世界各国即便是英国的牛津和 剑桥这些具有大学校长由各学院院长轮流短 期担任之传统的古典大学,也越来越重视大学
not
university is.Answers
or
university professors
a
teachers,or university president.In reality,the master may
a
be
single
person
as
or
even as
single
present
group
的可能和必要吗?
迁中,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而大学的基本功能和运作模式
2.德国哲学家米特尔斯特拉斯认为,高等
教育必须是“大学教育”,它的原义是一种普遍 的、全面的、有关“共同生活”的教育。他主张
却变化不大,其优良传统已成为与大学融为一
体的灵魂贯穿始终。这种传统就是:把学生看
作是真正的学校的主人。“你们就是大学”折 射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
信仰,也宣示了大学培养青年才俊的根本宗
在一个新的、普遍的即生活的视野中进行教 育,使人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美国哈佛大 学校长陆登庭认为:大学教育的杰出性是无法 用美元和人民币来衡量的。最好的教育不只 是提高生产力,而是使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 考,塑造健全完善的人。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 认为,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大学应该是这 样一个场所,它能够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Looking at Rowers through
a
Mist:Seeking the Master of
a
University
LIU Yao。FENG Ji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Zhejiang 321004)
Abstract:Conflicts inside China’S universities make people wonder who the real master(s)
传统。[10]这个故事彰显了大学自由和独立精 神的光辉。 5.牛津大学的管理体制可以说是学术管 理的典范。[11]大学的主要行政人员,均选自牛 津大学的教授。大学的实际行政工作由院长
清晰的头脑、想象力等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品 质,而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
保证。[81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启人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大学以学生为本,在于 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 极因素,最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活力。 3.联合国教大学的主人?”
1.中世纪大学在其诞生之时,只是一个行 会组织或学术团体。中世纪大学是市民社会 的直接产物,它的组织形式来自城市和行会的 组织形式,当时西欧城市各种行会组织的形 成、发展为大学的组织奠定了基础。在城市的 发展中,兴起了各种手工业的同业行会、商会,
它们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成为控制城市的力 表的称为“学生大学”,由学生主持校务,教授 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的时 数等,均由学生决定。欧洲南部的大学,如法 国(巴黎大学除外)、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大 学多属此种类型。以法国巴黎大学为代表的 称为“先生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欧洲北部 的大学,如英格兰、苏格兰、瑞典、丹麦、德国等 地的大学,则多属此种类型。大学作为一种行 业公会,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机构,完全实行自 治。它既不受任何上级的管辖,也不受所在地 方的限制。如果学校与当地政府发生矛盾,或
近年来,我国大学内部出现了教师被解 聘、学生被退学,教师与学生冲突、学生与学校 冲突、教师与行政人员冲突、校长与书记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