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初探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初探
13 村 庄 内部改 造模 式 .
村庄 内部改造 整理模式 是针对村 内分散居住 占用
大量耕地 ,村庄 内的空 闲地 ,旧住 宅 以及 扩 占、多 占 的宅基 地 等 ,改 善布 局 ,并 控 制其 向外发 展 扩张 , 充分 挖掘村 庄土地集 约利用 的潜力 ,适用 于距离 中心 村镇 较远 、不便 合并 的村 庄 。村庄 内部改造一 方面从
过拓宽农 村居 民点整 理的资金渠道 、创新 土地制度 以及 加强 乡镇规 划的编制及 实施 ,以保证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 的顺利开展 。
[ 词】 关键 农村 居民点用地 整理 ;整理模式 ;资金渠道
【 文章编号】 62 74 2 1 0— 03 0 中图分类号】 31 文献标 识码 】 17— 0 5( 02) 107— 4 f F0. f 3 A
32 责任 田的重 新分 配不 公 平 .
农村 居 民点 通 过整 理 后 ,农 民一 般 集 中到 中心 村 或是统 一 的居 民点居住 ,这就 面临着 责任 田的重新
3 农村居 民点用地整理存在的 问题
2 0 年 出台的 《 04 国务 院关 于深化改革严 格土地管 理 的决定 》中指 出 ,加强 村镇 建设 用地 的管理 ,鼓励
> 城镇规划
n u a e ie U I a dA r n e n nR r I sd n a n r a u me t R L
农 村居 民点 用地 整理初探
口 刘 莎 LuS a i h
【 要】 摘 对农村居 民点用地整理 的模式 、筹 资渠道 以及存在 的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 ,提 出应通
居 。采 取 村 庄整 体 搬 迁整 理 模式 的农 村居 民点 主要 是 分布 于 偏远 山区 的一 些村 落 ,因交 通不 便 , 自然 条 件 差 ,就地 改 造难 度 大 ,应 异地 迁 移 到 区位 条 件 较 好 的 中心 村 ,并对 旧宅 基地 进 行 复 垦还 耕 。 另 外 ,对于地质 灾害频发 的地区或是 洪涝灾害 区等位 于 特 殊 区域 的村 庄 ,也 适于 采 取村 庄 整体 搬 迁 模 式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程的内容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程的内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程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整理和利用的一项工作。
它旨在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规划、整理和利用三个方面介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程的内容。
一、规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程的第一步是进行规划。
规划工作包括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和分类,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
在规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生活、农村经济发展等因素,科学确定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布局。
规划的目标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程的第二步是进行整理。
整理工作包括对农村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和改造,使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整理过程中,要根据规划要求,对农田、道路、村庄等进行调整和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
整理的目标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程的第三步是进行利用。
利用工作包括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利用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
同时,要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利用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合理规划、科学整理和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程,能够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
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农村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
一、农村土地利用的背景分析农村土地利用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将土地资源用于最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发展中。
在城市化的大潮下,农村土地不仅要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还要考虑生态保护和农村发展的要求。
二、合理划定农村土地用途区域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可以将农村土地划分为农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的用途区域。
通过合理划定用途区域,可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保护农田资源,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田资源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建立农田保护区、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科学施肥等方式,保护农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保护和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利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和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植树造林和水域治理等措施,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五、合理规划乡村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一部分。
在规划乡村建设用地时,应考虑保留农村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合理布局村庄和农业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六、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农村土地利用还应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可以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七、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监管农村土地的空间优化与布局需要配套的管理和监管措施。
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的登记、确权和流转机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督和执法。
八、推进城乡土地经营权改革城乡土地经营权改革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
要推进城乡土地经营权的统一与合理流转,鼓励土地资源的有序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模式
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需要寻求创新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能力。
本文将探讨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模式。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传统的土地整治模式多为政府主导,政府牵头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流转等工作,但由于政府资源有限,效率较低,往往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在新常态下,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推动土地整治市场化运作,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政府可以利用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通过招标、竞价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土地整治的市场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土地整治的进程。
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各类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土地整治的合法权益。
二、推动农业产业与土地整治的深度融合在新常态下,土地整治需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与土地整治的深度融合,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划定农业产业发展区、设立农业产业园区等方式,将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土地资源向高效农业产业领域集聚,并引导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还可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振兴与土地整治也需要深度融合,发挥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土地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环境、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式,推动乡村振兴与土地整治的深度融合。
可通过实施村庄规划、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等举措,提升农村整体形象,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还可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探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平台抓手。
土地要素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对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突破口。
本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演变历程,揭示其演进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明晰其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借助国内代表性实践案例加以佐证,厘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互馈关系,探索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是新发展理念对国土整治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国土整治工作发展的根本趋势。
首先,全域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的要素保障[1]。
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不仅以生产支持功能和空间承载功能支撑着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以生态调节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影响着乡村生活品质的提升,更以自然增值和资本增值决定着农民家庭财产的增长[2]。
2018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浙政发[2018]80号)》,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浙江省率先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建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3];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要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和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统筹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
2019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明确了再全国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支持政策和工作要求。
常州市金坛区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法与经验探索
常州市金坛区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法与经验探索作者:陈坤,肖亮明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2018年第28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问题。
而作为土地整理数据重要来源的农村建设土地调查更是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章通过对常州市金坛区农村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细化成果及利用状况等内容进行调查,总结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提供方向,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建设土地调查;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中图分类号:DF453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可以有效解决耕地补充与建设用地需求等土地问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涉及生态、经济等多种因素,其潜力边界界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有张正峰等[1]的“土地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张正峰等[2]的“土地整理潜力分析”,崔向科[3]的“保定市土地整理潜力与实践研究”,吴小红[4]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析与模式探讨”,赵雲泰[5]的“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模式探讨”等。
通过对建设用地建立的界定和调查,来分析土地的最优规划选择,从而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帮助。
而作为基础工作的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其数据不仅关乎土地潜力分析的准确性,更关乎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以及之前我国“双保目标”和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完成。
1 金坛区建设用地调查1.1 调查范围金坛区建设用地的调查范围是以2016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间,即以常州市金坛区201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的村庄(203)、采矿用地(204)和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为基本调查范围。
对于城镇地籍调查未全面覆盖,与本次调查范围存在空隙的,进行补充开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纳入城镇或农村调查成果;对于因历史原因或发展变迁导致的数据库中村庄(203)、采矿用地(204)和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与实际用途不符的,在调查的基础上,单独标注。
深入开展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深入开展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摘要】土地整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加强引导,促进土地整理工作开展;农民作为主体应推动项目实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能最大化整理效果;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生态建设;监督管理可保障工作质量。
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将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通过规划和实施土地整理工作,新农村建设将取得更大进展。
【关键词】土地整理, 新农村建设, 政府引导, 农民主体作用, 合理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 监督管理, 质量, 效果, 促进, 实施, 规划, 台阶1. 引言1.1 土地整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对于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整理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调整和集约利用,可以使农田利用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整理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和污染,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
土地整理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加强政府引导,促进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政府引导,促进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开展是新农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政府在土地整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和规划工作,明确整理范围和目标,确保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个环节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有效避免各种廉政风险和不当行为。
政府还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理工作,通过PPP等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整治的效率和质量。
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逻辑体系框架浅析
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逻辑体系框架浅析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成为了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综合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土地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逻辑体系的角度出发,浅析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逻辑体系框架。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逻辑1.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了解土地的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质量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情况。
这一步是整治前的基础,决定了后续的整治方向和措施。
2. 综合规划设计: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综合规划设计,确定整治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规划方案。
综合规划设计要考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土地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的高效化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因素。
3. 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根据综合规划设计,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包括土地开发、改良、复垦、整理等工作。
这一步是整治的核心内容,需要根据规划设计选择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工程措施,以保证土地整治的效果和效益。
4. 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基础上,需要推动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这包括推动农业生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5. 管理与监测:在整治工程实施和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整治措施。
6. 效果评估和总结:整治项目完成后,需要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为下一阶段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土地存在质量问题、农村土地利用效益相对低下、农村土地资源的碎片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监管落后等问题。
菏泽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新型整理模式初探
二、 菏泽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 力分析 2 0 年 更新 调查 结果显 示 ,菏泽 市农 村居 民点用 地 10 2 . 3 05 3 9 7 3 k 2 全市农业人 口 7 39 5 , m, 1 32 人 人均 占地 13 5 2 若按国家 《 8. 3 m , 村镇规
划标准》 高限 102 人 计算 , 最 5m/ 人均超 占 3。3Ⅲ 。 35 2 全市村 庄共 超 占 2900 m 。近年来, 32.5h2 随着城市和建制镇规模不 断扩大 , 农村 人 口快
标 ” 问题 。 等
、
菏泽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 , 历史上 为农业 发达地 区 全市共有 12 6
个乡 ( 、 镇 办事处) 6 6 个行政村 ( ,8 4 居委会) 19 0 自然村 , ,3 4 个 平均 每平 方公里有村庄 1 1 个 , . 4 村庄小而分散 , 内空闲地面积达 12 2公顷 , 庄 33 占村庄总面积 的 9 5 , 2 0 年土地更新调 查资料和专 项调查 , 市 .% 据 0 5 全 农村 居民点用地 1 02 . 3 m , 3 9 73 h 2 平均 每处宅基地面 积约 3 0 m , 《 5 2 是 山 东省实旃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土地管理法 > 办法》 规定 的最高标准每 处
・学术论 坛
菏泽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新型整理模式初探
菏泽市土地开发整理 中心 程建华
摘
要;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对 象之一, 也是农村建设用地规划 的重要环节 , 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 , 实现 土地 节约 是
集 约利 用 的重 要 手段 之 一 。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节约 集约 创新机制 新 农村建设
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模式
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新常态下,如何通过创新模式来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耕地整理、农村土地流转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探讨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模式。
一、传统耕地整理的创新模式传统的耕地整理主要是通过土地平整和排灌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在新常态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需要创新耕地整理的模式。
可以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来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品质。
引进先进的播种机械和灌溉设施,可以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可以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通过将零散的小块耕地进行整合,建设大型的农业生产基地,提高规模效益。
这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精准农业和信息化技术,实现耕地的精准化管理和生产。
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模式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新常态下,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需要创新土地流转的模式。
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进程。
可以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通过挂牌等方式进行交易,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提高流转土地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可以通过引入金融和保险机构,为流转双方提供金融支持和风险保障。
可以推出土地流转贷款和土地保险等产品,降低流转成本和风险,提高流转的便利性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引入专业化经营主体,来推动土地流转的专业化发展。
可以通过引入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机构,来进行土地流转和生产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质量。
三、资源综合利用的创新模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涉及耕地整理和土地流转,还需要实现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利用措施
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
善村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利用措施:
1. 空心村整治:空心村是指由于人口外迁、新建住宅不断向外围扩张,导
致村庄内部出现大量闲置土地和废弃宅基地的现象。
通过空心村整治,可以回收和整理闲置土地和废弃宅基地,重新规划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土地复垦:对于因采矿、工业生产等活动破坏的土地,可以通过土地复
垦措施,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重新利用这些土地。
3. 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
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电力等,提高
村庄的交通、水利和电力等条件,为村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5. 生态保护:在整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可以结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总之,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利用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
划和方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模式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模式分析摘要:我国的建设发展都是围绕着城市,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由于多种原因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下,缺少相应的规划和有效管理。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比较普通的6种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很多因素都对其有较大影响。
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关切科学发展观土地利用由粗放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开展农村宅基地(居民点)土地整理,一是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有利于实现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促进小城镇发展,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共资源配置的问题;二是从耕地保护来看,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有利于保住18亿耕地不减少,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从地方发展来看,加强农村宅基地整理有利于促进城乡土地统筹利用,缓解城市用地压力。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不断深入,许多地方农村宅基地整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套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总结起来,我国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型:1 迁村并点型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村落的形成往往是为方便耕作而自然形成的聚居和散局。
一般情况,聚居规模的大小都与当地自然地貌、耕作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在平原地区,聚居规模通常较大,而在西部山区,聚居规模则较小。
但是如果在适合聚居地区的规模较小的话,一方面不利于行政管理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
因此对于这些规模过小的自然村,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向中心村缩并,同时对小村旧址进行复垦还耕。
所谓迁村并点型农村宅基地整理就是根据一定地区内现有村庄的发展现状,规划出相应的中心村;然后将规模小、用地大、基础设施落后的自然村居民迁入中心村或集镇,并将原来的自然村农村宅基地整理为耕地,从而促进农村居民的集中居住和耕地的连片集中,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和农用地的规模经营程度。
平原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新型管理模式初探
房屋” 将超 占部分 土地退 回集体 的处 罚。通过对 ,
“
一
户多宅 ” 宅基地超 面积部分实行 有偿使用 , 、 逐
渐 使农 民认 识 到 自己可 以无 偿享 有 的宅基 地 面积 究 竟 是多 少 , 引导农 户 自觉 退 出 闲置 不 用 的多 余 宅基 地, 自觉按批 准 的位 置和 面积 使用 土 地 。 () 3 对村 内 闲散 地 的 管 理 方 式 公 开透 明 , 以市 场手 段 优化 配置 土地 资源 。平 原县 对村 内闲散地 管 理方 式实 行 “ 公 开 ”: 是公 开 “ 底 ”, 三 一 家 即把本 村 闲散 地 的面 积 、 置 、 划 用 途 等 “ 底 ” 村 民张 位 规 家 向 榜 公示 ; 二是 公开计 划 , 即把 当年 拟发包 闲散地 的具
2 新 型管理模 式的主 要做法
() 1 对居 民点 内各 种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建 档 造 册 , 以规 范 管理 促进 土地 节 约 、 约利 用 。此 前 , 集 国土 资
收稿 日期 :0 8一 l 6 修 订 日期 :0 8 4—2 编辑 : 2 0 O 一1 ; 20 —0 2; 曹丽丽 作者简介: 高红 ( 9 8 ) 女 , 1 6 一 , 河北 清河人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 。
平原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的黄河冲积平原 、 辖 1 乡 镇 ,7 3个 86个 村 庄 , 面 积 1 4 m 总 人 口 总 7k , 0 4 . , 中农业人 口约 3 万 , J 7万 其 4 7 占总人 口的 8 % ; 3 农 村居 民点 占地 面 积 9 6 . m , 8 9h 占土 地总 面 积 的 5 9 。20 % 0 6年 初 , 原 县 国土 资 源 局 会 同各 乡 镇 就 平
中部地区平原新农村建设规划初探
象及服务范围, 减少重复 建设和 过
度建 设 , 合理 保 护耕地 。结 合地形 、
们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改
善农 民生活质量, 又要保护基本农
田和 生态 环境 。如何 协调 解 决这 些 问题 , 中部 地 区平 原 农 村 发 展 制 为
地貌 的特征, 对其进行充分挖掘, 最
大 限 度地 集 约 化 利 用 可建 设 用 地 、 现状 绿 化及 自然景 观 潜 力 , 极 探 积
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 当前搞好新农 村规划建设的关键。
作为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 湖
重 。大部分房屋质量较差, 乱搭乱
建 的现象 较 为严 重 。 13 公 共 设施 缺 失, 民生 活不便 . 村
基 础条 件 相对 较 好 的村庄 。对 于广
大 的中部地 区农村, 特别是 中部平
原 地 区农 村 基 础 条 件 较 为 薄 弱 , 它
况较差 。居 民家庭 多为简易厕所或 室外独立厕所, 卫生设施条件差。 1 2 住宅建筑质量较差, . 布局散乱 居 民住房布局较散乱, 住宅 问
l 居住质量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 也 和水产养殖 为村庄产业发展 重点 ; I 暴露出许多问题, 急需解决。随着 以对 原 有村 委 会和小 学改 造为 突破 配套村 民文化 休 闲场所 , 造村 打 l 乡镇公路和通村公路的修建, 口, 大多 庄 入 口形象 景观 。提 高村 民生活质 l 数居民点改变了原来以水系或祠堂 I 为中心的组图式布局模式, 居民建 量 。以充分保护和利用村 内现有的 房开始沿道路线性布置。这种单纯
绿 地 和公 共活 动 空 间。现 有 绿化 未 成 体 系 。村 内空 置 房 子 居 多 , 重 严
新农村整治改造规划思路初探
皿圆
新 农村整治 改造规 划思 路初探
莫 干 安 ( 湛江市规 划勘 测设计 院 广 东湛 江 5 4 00 0 ) 2
摘 要 : 农村 整 治改造 强调 因地 制宣 , 理规 划。 新 合 社会 主 义新 农村建 设是 我 国现阶 段 缩小城 乡差距 、 改革 城 二元 结构 , 促进 农 村社
会 经 济 发展 的重 要 途 径 。
关键 词 : 农村 改追 原则 道路 规划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3 3 2 F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新 农村整 治改造 是一项 系统 的工程 , 改 造 的 基 本 原 则有 三 个 , 是 要 坚 持 科 学 一 规 划 , 持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的 原 则 。 坚 二是 加 强 统 一 领导 , 合 相 关 部 门的 力 量 , 确 整 明 责 任 , 保 新 农 村 整 治 改 造 工 作 的 迅 速 发 确 展 。 是 根 据 各 村 不 同 的 自然 条 件 以 及 资 三 源等情况 , 因地 制 宜 , 类 指 导 , 力 建 设 分 努 特 色 型 新 农 村 。 文 中 以 湛 江 市 调 顺 村 为 本 例 , 改造路线及几项具体环节进行说明。 从
盖整 个 农村 深 化 改革 发 展 的宏 伟 目标 。 由于 我 国新 农村 改 造 的基 础 条件 千 差 万别 , 各地 可以 有 不一 样 的 方案 , 可 以 有不 一 样 的速 也 度和 目标要 求 , 地 新农 村 改 造可 以结 合 实 3 湛江市调顺村 的整治改造 各 际情 况 , 出 适 合 本地 农村 发 展 的 目标 。 提 新 农 村 的 整 治 改 造 建 设 , 不 开 对 村 离 庄 发 展 背 景 、 础 条 件 和 动 力 等 因 素 的 研 基 2新农村改造基本原则及思路 究 , 要 从 长 远 角 度 考 虑 对 区 域 发 展 的 影 既 2 1规划 原则 . 响 , 要 考 虑 现 阶 段 存 在 的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又 ( ) 人 为 本 , 取 农 民 自愿 和 尊 重 民 的 问 题 , 定 出 合 理 的新 农 村 整 治 改 造 策 1以 采 制 从 意 的原 则 : 村 庄 规 划 建 设 中 , 调 政 府 主 略 , 而 兼 顾 近 期 建 设 与长 远 发 展 的关 系 。 在 强 导 作 用 的 同 时 , 须 自始 至 终 突 出 农 民 在 3 1规 划 指导 思 想 与主 要技 术 路线 必 . 规划 中 的主 体 地 位 , 挥 农 民积 极 性 , 加 发 增 ( ) 划指 导 思想 : i规 以全 面 、 协调 、 可持 续 农 民对 村 庄 建 设 规 划 的 知 情 权 、 与 权 。 参 广 的科 学发 展 观统 领 全 局 , 照“ 产 发 展 、 按 生 生 泛征 求 农 民 的 意 愿 , 护 农 民 的利 益 。 保 活宽裕 、 乡风 文 明、 容整 洁 、 理 民主” 村 管 的要 ( ) 事 求是 , 2实 因地 制 宜 , 约 用 地 的 原 求 , 集 坚持 城 乡统 筹 、 持 以人 为本 、 坚 坚持 人 与 则 : 对 各 基 层村 的 经 济水 平 、 化 素 质 等 自然 和谐 、 针 文 坚持 资 源节 约 , 设特 色 鲜 明 、 建 布 情况 , 实事 求是 , 步 搬迁 。 划 要 有利 于 农 局合 理 、 境优 美 的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 逐 规 环 村 经济 发展 和 农村 产 业结 构 调 整 , 时体 现 同 ( ) 划 主 要 技 术 路 线 : 次 规 划 通 过 2规 本 人性 化 , 过精 心 组 织 , 通 合理 布 局 , 农 民的 对 新 农村 建 设 的宏 观 背 景 和 区域 经 济 社 会 使 生产 和 生活 更加 便 利 和舒 适 。 庄 建设 规 划 发 展 背 景 分 析 人 手 , 村 明确 调 顺 村 村 庄 改 造 应 与新 农 村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结 合 起来 。 规 划 的规 划 原 则 和 目标 。 ( ) 出地 方 特 色 , 护 区 域 协 调 发 展 3. 3突 维 2改造 的主 要 环节 的 原 则 : 农 村 建 设 不 能 把 当 地 传 统 的 建 新 () 路交 通 发展 目标 及 策 略 : 1道 合理 确 定 筑 文 化 丢 掉 。 划 要 与 当 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道 路等 级 、 能和 布局 , 规 功 完善 主 、 、 次 支道路 体 的要 求 相 适 应 , 分 考 虑地 形地 貌 , 充 同时 兼 系 ; 科学 确定 道路 网密 度 、 积率 及 断面等 各 面 顾 民 风 习 俗 。 空 间 布 局 、 础 设 施 安 排 、 项 经 济 技 术 指 标 , 高 可达 性 及 利 用 率 ; 在 基 提 科 学 、 理地 配置 各种 交通设 施 。 合 农村 整治过 程 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协调 统一。 2 2整 改思 想及 方法 . 中道 路规 划 原 则 : 内外 交 通相 互 分 离且 有 ① ②交通 性 干 道和 生 活性 道 路 () 筹 规划 , 类 实施 : 筹 , 指统 筹 机 联 系 的原 则 ; 1 统 分 统 是 城 乡发 展规 划 , 统筹基 础设 施的 布局 。 另外还 相 互分 离的 原则 ; ③生 态性 交通 的建设 原 则 。 要坚持 从实 际 出发 , 因地制 宜 , 分类指 导 的原 () 共 设 施规 划 : 住 区 的 公共 设 施 : 2公 居 则 , 照不 同的基 础条 件 , 按 探索 各农村 的正 确 主 要 有 会 所 、 育 活 动 设 施 和 管 理 配 套 用 体 改造模 式 。 根据其 资源 生态 等情 况 , 合 宏观 房 等 。 所 一 般 结 合 小 区 公 共绿 地 配 置 ; 结 会 体 背景 和 经济 背 景 , 定详 细 的 改造 规 划 。 制 育活 动 设 施 和 管 理 配 套 用 房 则 利 用 高 层 住 () 面结合 , 体推进 : 面结 合 , 2点 整 点 是 宅 架 空 层 设 置 。 业 主 要 集 中 设 置 在 调 顺 商 指 由 点到 面 。 行 示 范 村 培 养 建 设 , 来 为 大 道 和 观 湖 大 道 旁 , 中 的 布 局 方 式 一 方 实 一 集
农用地整理及闲置建设用地整合措施
农用地整理及闲置建设用地整合措施首先,对于农用地整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推行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合理安排耕地休耕周期,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量。
二是推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三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规模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对于闲置建设用地整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调整用地结构,对于没有利用价值或利用效益较低的闲置建设用地,可以进行整治和规划,将其转化为农业用地或其他经济用地,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益。
二是引导和扶持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三是鼓励农民利用闲置建设用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等措施来推动农用地整理及闲置建设用地整合。
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三是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管,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是加强农业综合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农用地整理及闲置建设用地整合是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支持,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的繁荣和社会稳定。
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案
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案根据《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314号)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工作任务(一)农村地籍调查按照《地籍调查规程》(TD T1001-2012)要求,组织开展全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查清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地类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标准,开展全覆盖细化调查。
已完成或正开展的地区,按照技术方案要求,进行地籍调查成果的完善与更新工作。
(二)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充分利用农村地籍调查获取的土地权利人、地类、宗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信息,充实人口、税收、建筑物建造时间、利用状态以及权利人对建设用地的处置意向等信息。
宅基地需调查家庭人口数、农户主要从事的职业等情况;经营性建设用地需调查土地用途、所属行业、税收及就业人数等情况;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调查土地用途、服务人数等情况。
(三)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有条件的地区,应当依据《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将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一并调查,以满足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要求。
每个县(市、区)至少完成一个乡镇(街道)的农村宅基地、农房统一调查登记发证工作。
(四)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数据库各地参照省统一编制的农村建设用地数据库标准,依据调查成果,建立本级农村建设用地数据库。
在全面完成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管理和业务需求,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数据库定期更新机制。
二、基础资料情况(一)基础控制资料xx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简称JSCORS),可用于外业平面控制测量和界址点测量。
xx省C级GPS网点成果以及设区市、县建立的基础控制网,可用于本次调查平面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的成果起算和检核。
(二)基础底图资料各类航天航空遥感影像资料,充分利用省厅统一下发的0.3米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村庄地籍调查成果;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以及房产测量数据成果等作为工作底图及基础数据使用。
建设用地整理方法
建设用地整理方法一、需要整理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实质上是一种空间综合调整。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由于发展厯程复杂,长期以来未能形成均衡发展、划分清晰的地块,导致宜居环境混乱,生态环境恶化,突出的矛盾突显出需要整理建设用地的迫切性。
二、建设用地整理的内容它的内容很复杂,主要包括:1、划分建设用地:确定建设用地的性质、功能以及使用类型,以达到区域性、职能性、便捷性要求。
2、调整建设用地:着重下对建设用地的面积、形状、位置、规划等,进行调整,以配合地区功能及社会经济发展扩展,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3、改造建设用地:主要指水利设施、道路与地下管道等基础设施,以及自然资源的改造与开发,利用整理措施来优化土地的空间利用率。
4、处置建设用地:根据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加以处置与整合王用地,优化空间结构,把建设用地开发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综合经济空间。
三、整理建设用地的意义1、调整建设用地,使土地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减少用地开发的成本,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建设用地配置,保证住宅、工业、商业等不同土地资源之间的均衡发展,改善当地水环境、空气环境以及城市视觉环境。
3、优化指针政策,形成更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模式,增强城市土地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快地推进城市实现周边和更广泛地域的集约化发展。
4、强化土地整体的规划功能,治理土地市场乱象,规范建设用地的交易行为,提供土地整体布局、工业剧区改造等系统咨询服务。
四、建设用地整理的重点1、明晰土地整理目标:根据整体指导思想,把握建设用地整理的目标与方向,深入分析建设用地的性质及使用行为,把握土地整体的发展方向。
2、完善管理措施:依据建设用地的性质及使用行为,科学确定管理措施,定向管理建设用地的调整、改造以及处置。
3、规范营建用地:坚持依据规划实施,以规划为引导,以财政资金辅助,严格落实审批、签约及安排方案,。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某某某某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
在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中,要切实做到关口前移,程序规范,制度统一,把“苗头性”“焦点性”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三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本情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从使用性上分为村民宅基地、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三类。
由于这三类用地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不同,管理力度也不同,在基层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其中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用地引发的问题较少,宅基地次之,经营性用地问题较多。
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用地情况。
公益事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道路、学校、公园、敬老院等公益性设施的用地。
虽然公益事业设施用地存在着用地不规范、管理有漏洞等问题,但由于其受益面广,未成为目前农村用地的主要矛盾。
村民宅基地用地情况。
近年来,宅基地用地增量多、增速快,但缺口仍较大,这显然不符合发展趋势,与城镇化更是背道而驰。
比如,广东省揭阳市宅基地缺口600多公顷,广东省政府每年下达该市农村新增集体建设用地专项指标大约40公顷。
经营性用地情况。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商业所使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据了解,集体企业用地真正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或与其他单位、个人联营的不多,大多是落入个人手中或改变用途,挪为他用,这是目前存在于农村基层的隐性危机,是产生矛盾、存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使用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乡镇,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乡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用地手续不完备甚至没有申请农转用;二是部分乡村私分宅基地,个别村镇干部甚至纵容、包庇亲戚或家属违法占地建房;三是部分乡镇村民宅基地超标,“一户多宅”;四是部分乡镇存在以宅基地之名行商业开发之实的现象;五是有些地方片面强调“以地生财”,大办工业区、开发区,造成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六是部分乡村经营性土地被私租、私转、私卖或“长租代卖”;七是一些土地使用者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甚至少批多用。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摘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为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与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不仅可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能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妥善解决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管理ABSTRACT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areas, to increase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This will not only revitalize the stock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promote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mproving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rural areas, but also indicators of increased construction land, and proper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Key Words: Rural Land;Consolidation;Management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在农村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和管理,有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其主要的对象是各种合理的建设用地,利用不充分或者是废弃闲置的土地资源,要通过使用一定经济政治手段,结合相关的法律,工程技术,改善原有建筑用地的利用方式,调整建筑用地的利用强度,整合土地的权属,从而促进土地资源更好,更合理的进行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 建设 用地 整理 不 可避 免会 具 有
3 村镇 / 村城合建模式 。 村镇 / 村城合 很明显的 区域差异 。 l 在 整理需求与现状上存在落差 。 在农
集约 , 以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强度 , 促进 建 模式分为 两种 情况 : 对 于城 中村来说 ,
土地利 用有序化 、 合理化 、 科学 化 , 并改善 可 以直接将 其逐步施行 城市化 , 促使 其融 村经济发 展比较好 的地 区 , 因资金 基础 雄
撤村 并镇 ) 模 式不一样 , 在 村 区合 建模 在市 场条 件 比较好 的 地方 引入社 会资 金 复垦 ; 或者 以某 个地 理位 置 、 经济 状 况 比 建 ( 各地农 村建设 用 较好 的村 庄作 为中心村 , 将周边 的村庄迁 式 下村 集体建制仍然保留 。 新社区依托开 进行农 村建设用 地整理 ;
合建模式 。 总体 来看 , 各地市场 主导和 自筹 资金
设) 模式, 是指 将一 定 范 围内 的布 局 分散 村 建设 用地 由于工程 建 设需要 或 者设 立 的农村 建设用地 整理比例很 小 , 主要仍 由
且 规 模较 小 的 自然 村庄 整体 或者 部 分搬 工 业开 发 区的 需要 , 土 地被 征 收 , 村庄 被 政府 主导 , 政 府的财政压 力 比较大 。这 从 迁 到指定 的集 中点 , 以此 为中心重 新建设 拆迁 , 为 了节约用地和 合理安 置被拆 迁居 侧面 反 映出农 村建 设 用地 整理 中 的许 多 新的居住区 。 如将几个小 自然村庄合 并形 民 , 由村 集体与开 发区联合起 来建造 集 中 相关政 策 、 制 度配套不足 。各地 需要积 极 成新的行 政村 , 并对调整 出来的土 地进行 的农 民公 寓 , 从 而形 成新社 区 。与村 镇合 创造政 策条件 , 广 泛发动各 种社会 力量 ,
然村庄规 模 、 人 均宅基地 面积均 比较大的 模 式在 节 约集 约土地 的 同时还 具 有很 强 区则主 要是靠政府 推动 的村 内合建 、 村 村
地 区拥有更大的实施空 间。
2 村 村合建模式 。村村合建( 中心村建
的社会效益 。
4 村 区合 建模式 。村 区合建指某 些农
管理科学
往鼹技 术 协 作 信 息
2 0 1 7 ( 4 ) ,  ̄ ; 再 l 2 7 5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初探
王慧强 / 铁岭市国 土资源 调查规划 局
摘 要: 农村 建设用地整理是缓 解城 市建设 用地短缺 压力、 改善农村 生产 生活环境 、 建设社会 主 义新农 村的 必然途 径 , 也是 实 现我 国经济和社会 可持 续发展 的必然要 求. 本文试 图对农村建设 用地 的整理模激起特 点进行初 步探析 , 并指 出整理过程 中应注意的
村 内合建 、 村村 合建 、 村镇合建 、 村 区合建 区 ,并将原村庄 居 民逐步 分期迁 入城 市 ; 新模 式 ,因 而土地 集 约利 用发 展 也 比较 四种模式 。当然 , 各种模式 之 间并 不存在 通 过整 理腾 出 的土地 复 垦为耕 地 或者 整 快 ;而对 于经济条件 相对落 后的地 区 , 则
理) 模式, 主 要是针对村 内 ( 包 括城 中空心 村 的城市化 , 实施 过程 的限制条 件较多 ,
村) 分散 分 布 、 占用大 量土地 ( 耕地 ) 的空 因此一般要 求共建联建 , 以协 调备方 面的 于 资源 禀赋 、 区位条 件 、 经 济实 力 和经 济 闲住宅 、 旧住宅 基地 , 或一户多 宅 、 少批多 关 系 , 切 实 降低人 均用 地标 准 , 从 而提 高 发展水平 不一样 , 在整理 模式上 选取存 在
占的土地使 用证以外 的宅基地 , 全 部收归 土 地利用率 ; 要 求政府 引导与政 策扶持 , 差异 。一般 来说 ,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 、 地理 村集体 , 由村委 会重新规 划 , 优 先复 垦 , 达 如 配套积极 的人 口就 业政 策等 ; 一般 只适 环境允 许的地 区 , 集 中于 村区合建 、 村镇 /
到给 空心村“ 减肥 ” 的 目的。因此该模式 的 于 经济 发展 水平 较 高且近 期 内城 市化 要 城合建 等方式 , 或者 出现 自筹 资金 的整理
普 适 性较 强 , 整 理效果 显著 , 尤其 是在 自 求强烈 的城郊结合部和集镇 周边农 村。此 和市场导 向的整理 ; 在经 济条件 落后 的地
绝对 的划分 。 l 村 内合建模式 。村 内合建 ( 空心村整 理为工 业用地 , 进行工业集 中区的建设 。
一
般只是 被动 的吸 收政策指 导 , 有点甚 至
此建 设 模式在 很 大程 度上 意 味着 农 仍存在抵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的 况 。 2 在整理模 式上也存在地 区差异 。由
几 个 问题 。
关键 词 : 农村建设用地 ; 整理模 式 ; 问题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指通过运用 工程 高 , 但一 旦建成其 集约的效 果也将特 别突
二、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特点
技术 、 调 整土地产 权等 方式 , 进行村庄 改 出。 造、 归并和再 利用 , 使农村建 设逐步 集 中、
入形成新 的大村庄 , 并对 小的 自然 村进行 发 区建立 , 实行与城 市同样 的管理和 经营 地 整理 的模 式选 择要 因地 制 宜 ,式 , 在 实现人 口转移 和农村 城市化 的同 待 , 应将农村 建设用地整 理与 当地社会 经 理, 同时还有利 于村庄公 共基础设 施的集 时可以大量 节约集约土地 。 但是这种模式 济发 展 、 耕 地保 护 , 与 统筹 城 市与 农村 协
农民生产 、 生活条件和农村 生态环境 。
一
入 城市 ; 对于郊 区村庄 来说 更多 的是 撤村 厚 ,城镇 化水平或城 镇化趋 向 比较 突出 ,
、
农村 建设用地整理模式
进镇 / 城 ,指将 乡镇 / 城 市郊区周边 的村 农村建设 用地整理 的社会需 求强烈 , 备 主
农 村建 设 用地 整理 模式 归纳 总 结为 庄 撤消 , 纳 入城镇规划 区内新 设的居 民社 体能 够积 极 的探索 和创 新 土地 集 约利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