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柳》讲解

合集下载

柳古诗词鉴赏

柳古诗词鉴赏

柳古诗词鉴赏柳古诗词鉴赏1【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翻译:译文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

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鉴赏: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柳古诗词鉴赏2作品原文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

上自劳军(9)。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0),锐兵刃,彀弓弩(11),持满(12)。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3):“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4):“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6)。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17):“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9)。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馀,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作品注释(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古诗中柳的意蕴

古诗中柳的意蕴

古诗中柳的意蕴
柳在古诗中具有丰富的意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春天的象征:柳树在春天最早发芽,枝条柔软细长,呈现出勃勃生机,因此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生命的活力。

许多诗人用“柳”来描述春天的到来,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李白的“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等。

2. 离别的象征:由于“柳”与“留”、“丝”与“思”的发音相近或相同,垂柳的“依依”容易让人联想到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一别数年可能是永别,因此古人特别重视送别。

以“柳”表达离别之意和思念之情,如白居易的“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3. 思乡的象征:当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柳树,会联想到家乡的柳树,并进而想起家乡的人与物。

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
思,雨雪霏霏。

”就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4. 美女和爱情的象征:柳枝柔软细长,常常被用来比喻美女和爱情。

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春思》中就有“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描述,以柳喻指美女和爱情。

5. 韶华易逝的感慨:柳树的春天虽然短暂,但是它的生机和美丽却让人对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产生感慨。

许多诗人用柳来表达对生命短暂和韶华易逝的感慨,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柳在古诗中具有丰富的意蕴,可以表达春天的生机、离别的深情、思乡的眷恋、美女的娇柔以及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等情感。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多种多样,往往具有象征性的意味。

以下是
柳在古诗中可能的含义:
1.柳叶柔软:柳树的叶子柔软、垂下,象征着柔顺和柔弱。


诗词中常用来描绘女子的美丽形象,如“柳叶眉”、“柳丝般长发”。

2.春天和生机:柳树是早春的标志,春天来临时,柳树的枝条
会迅速生长出新绿。

因此,柳也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

3.心情愉悦和欢乐:柳树常常与江河湖泊相伴,微风拂过柳树,枝条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

在古诗中,柳也代表着欢乐
的心情和美好的时光。

4.离别和思乡:柳树的叶子容易随风飘落,流动的枝条常常让
人联想到离别和思乡之情。

因此,柳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离别之
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柳在古诗中的含义并不是固定的,具体的含义
要根据上下文和诗人的用意来理解。

不同的诗人可以赋予柳树不同
的意象和含义,增添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柳》赏析

《柳》赏析

《柳》赏析
•相关推荐
《柳》赏析
作品介绍
《柳》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213首。

原文

作者:唐·李商隐
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

注释
①据“后庭”句,诗当作于大中二年令狐綯得宠之后。

以柳自喻。

②玉树:指宫槐。

《三辅黄图》:“甘泉宫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

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

杨震《关辅古语》云:‘相传即扬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也。

”,槐柳相类,故用以对比。

句喻指令狐綯得宠,当在其充翰林学士以后。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李商隱
爲有橋邊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後庭玉樹承恩澤,不信年華有斷腸。

李商隐《柳》全诗及翻译

李商隐《柳》全诗及翻译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了解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李商隐《柳》全诗及翻译

作者: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
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
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背景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古诗《柳》的赏析

古诗《柳》的赏析

古诗《柳》的赏析《柳》译文及赏析“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这两句是说,杨柳有知,它也能体会到离人远去的惜别之意,所以,才千丝万缕地惹动春风。

“惹”字富于感情色彩,本是春风吹得柳摇曳,吹得柳絮飘舞,一个“惹”字,却变被动为主动,使诗句活泼生色,景致引人。

出自郑谷《柳》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注会得:懂得,理解。

离人:远离故乡的人。

无限意:指思乡的情感。

絮:柳絮。

惹:招引,挑逗。

参考译文柳树种植在溪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赏析郑诗: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题目只一“柳”字,“柳”即“留”。

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

古典诗歌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

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主题鲜明。

然而,描写对象为柳,诗中却无一个“柳”字。

其实,诗歌句句写柳,句句含情。

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曳多姿。

“江桥畔”是离别的地点,而柳却偏偏生长于此,不免触动离人的满怀愁绪。

“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一个阴雨天。

四周烟雾飘渺笼罩,给人一种朦胧之感。

此处诗人用意精妙:一是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纵观一、二句,写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绪绵绵。

用语复沓回环,节奏舒缓,平仄声调起伏,与离人步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

如此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

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泪”,一语点破离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弥漫,令人窒息。

“会”作“领会,体会”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达到“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显现出来”(黑格尔《美学》)的效果。

李商隐《柳》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柳》原文、译文及赏析

xx《柳》原文、译文及赏析

xx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xxxx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月,已带斜阳又带蝉。

1.乐游:即“乐游原”。

2.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译文
孙xx
曾经随着东风一起轻拂在歌舞筵席上,那正是乐上令人销魂春天。

怎么会一下子就到萧条的秋天呢?斜阳余晖洒落在身,颓枝败叶间秋蝉哀鸣不已!百字赏析文
孙xx
沈德潜果真知诗也!曰“郁情欲舒,天机随触,每借物引怀以抒之”(《说诗??语》),一语道尽咏物之诗其玄机。

郁结之情,不吐不舒,然亦不可直抒,奈何?“每托物连类以形之”,实乃诗家三昧。

既得神清气畅,又可免遭诟病,可谓人生一大快事也。

写“柳”,不着一“柳”字,不足为奇,无须叹赏,古今多矣。

写柳之态,柳之“情”,着一“逐”字,乃最当寻味。

逐,追也;追者为何?东风也,亦即春风,此字面意也。

“春风得意”、“蹇驴得意鸣春风”,官场事也;附于骥尾,汲汲于蜗角蝇头,必当折腰摧眉,胁肩谄笑,甚者舐痈吮痔,亦不能不为也。

非阅尽天地之大恶,心遭斧钺痛彻骨髓者,孰能发此彻悟之语,悔其暗昧之行。

至于着一“逐”字,描尽己之谄媚之丑,悔怨之痛,义山,勇者也!
或曰,义山写《柳》诗,为自伤迟暮,谬也。

义山,生于公元813年,卒于858年,终其一生,不过四十又五,正当华年,何谈“迟暮”?况为《柳》诗
时,乃851年,四十有五,去其七,三十有八也。

至于“自伤”,确也。

然伤于何?伤于混迹恶浊,心神俱疲,春秋难远续,厌憎尚有年,始真也。

《柳》罗隐诗词赏析

《柳》罗隐诗词赏析

《柳》罗隐诗词赏析《柳》罗隐诗词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罗隐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柳》作者:罗隐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赏析】这首咏柳七绝是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的送别情景的。

不过它不是写自己送别,而是议论他人送别;不是议论一般的夫妻或亲友离别相送,而是有感于倡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

而这一切,又不是以直写的方式出现,而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写人,借助春柳的形象来表现,因而较之一般的送别诗,这首咏柳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很有新意。

诗题曰“柳”,即是咏柳,因而通篇用赋,但又有比兴。

它的比兴手法用得灵活巧妙,若即若离,亦比亦兴。

首句即景兴起,赋而兴,以送别带出柳;晴和的春日,灞水桥边,一批又一批的离人,折柳送别。

次句写柳条依拂,相偎相倚,比喻显豁,又兴起后两句的感慨。

“相偎相倚”,写出春风中垂柳婀娜姿态,更使人想见青年男女临别时亲昵、难舍的.情景。

他们别情依依,不胜春意缠绵。

然而他们不象亲友,更不类夫妻,似乎是热恋的情侣,还仿佛彼此明白别后再无会期,要享尽这临别前的每刻春光。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倡女送别相好客人。

后二句,感慨飞絮无定和柳条缠人,赋柳而喻人,点出暮春季节,点破送别双方的身份。

诗人以“飞絮无定”,暗喻这种女子自身的命运归宿都掌握不了,又以“垂丝绊路人”,指出她们不能、也不懂得那些过路客人的心情,用缠绵的情丝是留不住的。

“争”通“怎”,末句一作“争把长条绊得人”,语意略同,更直截点出她们是青楼倡女。

总起来说,诗意是在调侃这些身不由己的倡女,可怜她们徒然地卖弄风情,然而诗人的态度是同情的,委婉的,有一种难名的感喟在其中。

李商隐《柳》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柳》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柳》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柳》全诗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柳》全诗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柳》全诗翻译赏析1柳作者: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

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背景: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此诗咏柳,前两句言春日繁华,后两句则言秋日萧条。

盛衰之间,乃见时光如流,生命匆促之意。

客观的对比是无情的,但人对物候和生命变化的敏感,则是富含情韵的。

而在自然与人生之比照中,品味生命过程的价值和意义,则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哲理意味。

这是义山诗中一个常见的特点,而前人并未重视。

对比手法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
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译文】
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婀娜多姿,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仿佛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既然秋色已深,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而眼前只有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写的是“_______”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

(秋日)
(2)首句中一个“____”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宴结合起来。

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个“___”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

(舞逐)
(3)本来是“____,______”,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 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

(斜阳照着柳枝,秋蝉在柳枝上鸣叫)
(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如何肯到清秋日”一句的含义。

(既然秋天是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有肯捱到秋天来啊!)
(5)后两句中,虚字运用得很精妙。

第三句“如何”、“____”连用,感叹语气更加强烈,结尾句“已带”、“_____”,更是层层推
进。

(肯到又带)
(6)诗人通过荣枯变化的秋柳想表达什么?。

《柳》原文赏析

《柳》原文赏析

《柳》原⽂赏析《柳》原⽂赏析1 原⽂: 栖鸦流⽔点秋光,爱此萧疏树⼏⾏。

不与⾏⼈绾离别,赋成谢⼥雪飞⾹。

诗词赏析: 这是⼥诗⼈纪映淮的⼀⾸咏物诗。

⾸句写柳树所处的环境。

清秋时节,⼏点寒鸦栖息在秦淮河边的柳树上,清凉澄澈的秋⽔在河中缓缓流淌,微泛波光,这些风物,点染出⼀派清冷萧瑟的⽓氛,对下句诗中秋柳的萧疏神态起了适切的陪衬作⽤。

次句写⼥诗⼈此时的⼼情。

秋季的柳树已不像春天那样⽣机蓬勃、婀娜多姿了。

随着树叶黄落,秋柳已显得有些萧条稀疏,特别是眼前的秦淮柳只有稀稀落落的⼏⾏,就更令⼈增添萧疏之感了。

“萧疏”⼆字,突现出秋柳的风神资质;⽽⼥诗⼈偏偏爱看秋柳这萧疏的神态,这不仅因为秋柳本⾝显⽰出⼀种与春柳迥异的清朗的美,⽽且也因为⼥诗⼈本⾝具有清⾼的⽓质和孤寂的⼼境,正是这种主客观的交融才使诗⼈产⽣了独特的美感。

在前两句诗曲尽秋柳妙处的基础上,诗⼈在末两句⼜进⼀步抒写了内⼼的情思。

春天时节,柳⾊青青,柔条依依,⼈们常折柳以表惜别之情,如今秋柳这般萧疏,它那衰黄的枝条显然已不可能系住离亲别友的游⼦⾏⼈了,可是,曾⼏何时,当柳树扬花吐絮,它曾撩起多少诗⼈才⼥的诗意啊!《世说新语·⾔语》载:“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笑乐。

即公⼤兄⽆奕⼥(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道韫以飞絮⽐雪,应声成佳句,后世遂⽤“咏絮才、咏雪才、柳絮才、谢⼥才”等称扬⼯于吟诗的⼥⼦,或指其才华。

此处⼥诗⼈反⽤此典,以雪⽐飞絮,“飞⾹”⼆字,⼜点化了李⽩“瑶台雪花数千点,⽚⽚吹落春风⾹”之句,显得更为凝练优美,使读者仿佛嗅到杨柳吐絮飞花时节的清⾹。

显然,诗⼈是以谢⼥⾃况⽽⼜并不逊⾊的。

⽆怪乎王⼠祯闻此诗,因作《秦淮杂诗》云:“⼗⾥秦淮⽔蔚蓝,板桥斜⽇柳毵毵。

栖鸦流⽔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盖赏其风神也。

《柳》唐诗原文鉴赏

《柳》唐诗原文鉴赏

《柳》唐诗原文鉴赏《柳》唐诗原文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词的鉴赏吧,怎样去鉴赏一首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柳》唐诗原文鉴赏,欢迎阅读!《柳》唐诗原文鉴赏 1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翻译」柳树种植在溪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注释」(1)半烟半雨:云雾夹杂着细雨。

(2)映杏映桃: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3)会得:懂得,理解。

(4)离人:远离故乡的人。

(5)无限意:指思乡的情感。

(6)絮:柳絮。

(7)惹:招引,挑逗。

「赏析」在《柳》这首诗中,诗人郑谷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描写得似乎善解人意,感受到了人离别时候的无限忧愁。

春风吹得柳枝摇摆,吹得柳絮飘舞,在诗人郑谷看来,这是柳树理会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引人注目的。

一个“惹”字,化被动为主动,充满了感情色彩。

《柳》唐诗原文鉴赏 2●兰陵王·柳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天北。

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鉴赏: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写的是作者此离开京华时隋堤上所见的柳色。

所谓柳阴直,极类绘画中的透视画面: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地上,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

烟里丝丝草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象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它们的美,而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唐诗宋词鉴赏《柳》

唐诗宋词鉴赏《柳》

柳罗隐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这首咏柳七绝是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的送别情景的。

不过它不是写自己送别,而是议论他人送别;不是议论一般的夫妻或亲友离别相送,而是有感于倡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

而这一切,又不是以直写的方式出现,而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写人,借助春柳的形象来表现,因而较之一般的送别诗,这首咏柳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很有新意。

诗题曰“柳”,即是咏柳,因而通篇用赋,但又有比兴。

它的比兴手法用得灵活巧妙,若即若离,亦比亦兴。

首句即景兴起,赋而兴,以送别带出柳;晴和的春日,灞水桥边,一批又一批的离人,折柳送别。

次句写柳条依拂,相偎相倚,比喻显豁,又兴起后两句的感慨。

“相偎相倚”,写出春风中垂柳婀娜姿态,更使人想见青年男女临别时亲昵、难舍的情景。

他们别情依依,不胜春意缠绵。

然而他们不象亲友,更不类夫妻,似乎是热恋的情侣,还仿佛彼此明白别后再无会期,要享尽这临别前的每刻春光。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倡女送别相好客人。

后二句,感慨飞絮无定和柳条缠人,赋柳而喻人,点出暮春季节,点破送别双方的身份。

诗人以“飞絮无定”,暗喻这种女子自身的命运归宿都掌握不了,又以“垂丝绊路人”,指出她们不能、也不懂得那些过路客人的心情,用缠绵的情丝是留不住的。

“争”通“怎”,末句一作“争把长条绊得人”,语意略同,更直截点出她们是青楼倡女。

总起来说,诗意是在调侃这些身不由己的倡女,可怜她们徒然地卖弄风情,然而诗人的态度是同情的,委婉的,有一种难名的感喟在其中。

在唐代,士子和倡女是繁华都市中的两种比较活跃的阶层。

他们之间的等级地位迥别,却有种种联系,许多韵事;更有某种共同命运,类似遭遇。

《琵琶行》里那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长安名妓和身为“江州司马”的长安才子白居易,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类似遭遇和命运。

在这首《柳》中,罗隐有意无意地在嘲弄他人邂逅离别之中,流露一种自我解嘲的苦涩情调。

诗人虽然感慨倡女身不由己,但他也懂得自己的命运同样不由自主,前途“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赠妓云英》)。

李商隐《柳》赏析

李商隐《柳》赏析

李商隐《柳》赏析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相干介绍作者:李商隐朝代:唐词性:七绝背景诗简介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分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

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

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柳》原文及翻译赏析

《柳》原文及翻译赏析

《柳》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柳》原文及翻译赏析1登柳州峨山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翻译一个秋天的中午我登上了荒山,独自一人形影孤单意乱心烦。

无可奈何望不到故乡的踪影,西北方向尽是融州的高大山峦。

注释峨山:现名鹅山,在柳州市区西部,其形似鹅,是柳州市区内第一高山,已建成公园。

荒山:指峨山。

柳宗元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说,“峨山在野中,无麓”。

悠悠:指无限的忧思。

如何:奈何。

乡:故乡。

这里是指京城长安。

融州:唐武德四年置,古称融州、玉融州,治所在今融水苗族自治县。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的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

柳宗元怀着深深的思乡之情,登上了当时柳州近郊的峨山,希望能够看到远处的长安,排解心中的忧郁。

但是目力远不能及,只知道西北方向是紧邻柳州的融州而已,反而引起了无限的惆怅,于是写下了这首表示无可奈何的诗。

赏析这首诗就眼前景下笔,“秋”点节令,“午”点时间,“荒山”即峨山,荒凉萧疏,写景为抒写“意悠悠”之情作渲染。

身遭贬谪,远离家乡,独上荒山,心绪万千,可见“意悠悠”涵盖着诗人当时复杂纷繁的情感。

第三句虚接,转出“望乡”情,这悠悠情思中,乡情是诗人当前最重要的情愫。

然而,登上峨山望乡,“西北是融州”,隔断了诗人的视线,故乡不可见。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显得自然和淡,含蓄有味。

诗人先写“荒山”,后写“独上”,最后以疑问作结:为什么我望乡的地方,偏偏却只见融州。

下面让读者自己去回味、深思,以想象和推论作补充。

这里没有秾丽鲜艳的色彩,没有絮絮滔滔的叙述,仅仅二十字,既构思完整,又感情充沛。

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实景虚写,表面是题写山水,实际抒发其归国无路的隐痛。

作者以眼前之景,道难言之苦,构想自然,神妙无比。

又蕴含离乡之情、迁谪之思,言简意赅,语近情遥,深于哀怨,真是绝妙好诗。

《柳》原文及翻译赏析2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裴说的经典诗词《柳》赏析

裴说的经典诗词《柳》赏析

裴说的经典诗词《柳》赏析《柳》唐•裴说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赏析】唐朝时,灞桥一度成为伤别的代名词。

灞桥折柳也就成为诗人寄托哀思的载体,比如刘禹锡的“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李益的“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罗隐的“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等等。

起首两句写灞桥之柳,流露出对柳树的怜惜之情。

柳树高大挺拔,长丝低垂,高可拂危楼(高楼),低可拂地上尘土。

可是,无论多么葱茏的树木,怎经得灞桥离之人一次次地攀折。

后两句随即一转,说“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情感由同情转为怨怼。

柳树是无情的,它不懂得迎人归来,只懂得送人离开。

《诗经•小雅•采薇》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离开的时候,有春光烂漫、杨柳依依的美好景致,杨柳充满柔情,送我离开;可当“我”归来的时候,不见了昔日的杨柳,迎面而来的是纷飞的大雪。

或许,裴说写的就是这种人生体验吧。

扩展阅读:裴说的简介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

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

该科进士二十五人。

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

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

诗句"避乱一多"引起众人共鸣。

自幼勤奋攻读。

至京城多年,每年均以历年所作五言诗十九首投于各显要门下,以求赏识,然久不及第,有人讥笑他复行旧卷,怎无新作?裴说却不以为然,解释说:"只此十九首苦苦吟来之诗尚无人见识,何需再用它诗?"至天祐三年,终取状元入仕。

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

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全唐诗》有存诗数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有补诗四首、断句一联。

裴说之弟裴谐,两人同年进士及第。

李商隐《柳》诗词赏析

李商隐《柳》诗词赏析

李商隐《柳》诗词赏析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

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

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

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

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

咏而赠之,故题曰“赠”。

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柳枝作。

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

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1柳作者:李商隐朝代:唐朝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

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赏析: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2原文:原隰荑绿柳唐代:温庭筠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译文: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旷远原野上春光来得早,晴天下江上杨柳长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掸开尘埃生出嫩绿之色,拨开雪花可见柔软嫩芽。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碧玉似的柳芽还很短小,金黄色的柳丝尚未长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冷风吹来杨柳摆弄腰肢,有如春闺人眉间生情意。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恐怕狂妄之人胡乱攀折,望引高雅之客心欢情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初春的啼莺将要出幽谷,应当可借得一枝来栖息。

注释:迥(jiǒng)野韶(sháo)光早,晴川柳满堤。

迥野:指旷远的原野。

韶光:美好的时光。

此指春光。

柳满堤:一作“映柳堤”。

晴川:晴天下的江面。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yí)。

拂尘:掸除尘埃。

柔荑:指柔软初生的白茅嫩芽。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牙:指柳树的嫩芽。

缕:指柳丝。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guī)。

寒吹:冷风。

春闺:女子的闺房。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柳》原文翻译及赏析李商隐唯美唐诗《柳》怎么赏析?全诗讲述了怎样的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柳》是李商隐的晚年之作,借柳自伤咏怀,表达了自己迟暮之年,韶华不再,隐怀抱负空头的哀伤之情。

在赏析这首诗上,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柳》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

此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释】⑴东风:指春风。

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舞筵:歌舞的筵席。

⑵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⑶肯到:会到。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⑷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树满川。

”【白话译文】曾经追逐过春风飘拂着轻歌曼舞的酒筵,在京城的游苑里,在断肠销魂的春天。

怎么会这样地待到了清秋的日子,已经带来了西下的斜阳,又带来凄切的寒蝉。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 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

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

此诗即为其中一首。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赏析】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一、二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意为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

这个“舞”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再者由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 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表明诗人年 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 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yà] ,诗人一直过着一种 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 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 写照。
• 所以此诗借景抒情诗,作者以柳自喻, 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 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 失意的情怀。
• 赏析 •
曾逐东风拂舞筵
• 首联中的“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 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 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 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 赏析 • •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 颈联和尾联中“清秋”“斜阳”“秋蝉” 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 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 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 背景 诗简介 •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 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 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 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 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 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 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 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 生动写照。
柳 , 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 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 绿的柳枝 ,同舞女一道翩翩 起舞。 • 诗的后部分却陡然一转,回 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 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 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 凉的环境。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溪) 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荥[xí ng]阳(今河南郑 州荥阳市),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 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 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 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jiān]”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 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 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 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