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乎往而不可》教案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恶乎往而不可》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恶乎往而不可》课程教学设计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宝鸡中学樊宝玲探究目标:(1)归纳、展示本课文言知识点。

(2)培养学生在诵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庄子对待苦难、死亡的人生态度,深刻理解庄子“安时处顺”的哲思及其启发意义。

探究重点:培养学生在诵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难点:了解庄子对待苦难、死亡的人生态度,深刻理解庄子“安时处顺”的哲思及其启发意义。

探究方法:诵读法、预习自学成果展示法、自主提问、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死亡是千古以来人人都害怕面对的问题,因此人们总是想尽办法希望延长自己的生命。

但是人迟早要面对人生终极的问题。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与其徒劳恐惧死亡,不如安心享受生存的时光,坦然接受生命中的劫难,让生,更精彩。

其实,庄子在《恶乎往而不可》当中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恶乎往而不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翻译:到哪里去不可以呢?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意?带着问题,解读课文。

三、诵读、预习展示:1、自由诵读,感知文意。

2、归纳展示文言知识点。

字音:恶.乎往而不可()相与语.曰()句赘..()沴.()鸮.炙()岂更.驾哉()镆铘..()蘧.然觉.()文言知识:(1)通假字颐隐于齐:“齐”通“脐”,肚脐亡,予何恶:“亡”通“无”,没有予因以求时夜:“时”通“司”县解之苦:“县”通“悬”悬挂不翅于父母:“翅”通“啻”,只(2)特殊句式伟哉夫造物者:主谓倒装句莫逆于心:状语后置肩高于顶:状语后置予何恶:宾语前置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宾语前置唯命之从:宾语前置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判断句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判断句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状语后置句(3)词类活用吾与之友.矣:名词活用做动词,做朋友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使……辛劳、安逸、休息环而泣.之:为……哭泣(4)古今异义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专指妻子今一犯人..形而曰:古义,具有人的形状;今义,犯罪之人四、解读文本思想:齐读课文,再次感知文意。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技能目标(1)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2)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1)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2)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用一般残疾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

三通假举要颐隐于齐('齐'通'脐')亡,予何恶('亡'通'无”)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不翅于父母('翅'通'啻')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课文中还有好几个通假字,大家课后再找出来记一记。

四古今异义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特指在押的。

)丈夫与之处者(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五一词多义恶卫有恶人焉(丑陋)恶乎往而不可哉(哪里)死亦我所恶也(讨厌,厌恶)更更上一层楼(再)岂更驾哉(更换)欲通便,道必更匈奴中(经过,经历)罪彼何罪焉(罪过)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惩处,处罚)善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待)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济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拯救、挽救)晋师济河(渡、渡过)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成就)意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感觉到、想法)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意料、预料)信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信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信言不美:真实的话未必动听)'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确实是正确)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六、学习本课重点词语①尻(kāo):脊骨最下端,也乏指臀部。

高中语文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高中语文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高中语文《恶乎往而不可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2. 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内容:1. 介绍本文的作者和时代背景。

2. 解释本文的“恶乎往而不可”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引入本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

2. 讲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背景。

3. 解释的含义,激发学生对本文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文本解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本文的主要论点和支持论据。

2. 解释本文的论证方式和逻辑结构。

1. 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本文的主要论点和支持论据,讲解论证方式和逻辑结构。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本文主要内容和观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的文本解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词句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重点词句。

2. 培养学生的词句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解释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解读本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表达。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解释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解读关键句子和表达的意思。

3. 鼓励学生进行词句的替换和扩展,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本文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的词句解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文化背景1. 帮助学生了解本文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本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2. 分析本文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本文中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2. 讲解文化背景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文化内涵。

3. 鼓励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设计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恶?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恶?”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恶乎往而不可》,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恶。

三、课后作业1. 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面对恶的短文。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等情况。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讨论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

2.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章《恶乎往而不可》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课后作业、课堂表现记录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其他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总结:儒家看重生命责任担当,道家看重生命快乐自由;儒家温暖,道家冷静。
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如百货店。——南怀瑾
八小时之内孔子,八小时之外庄子!——于 丹
3、阅读《庄子在我无路可走的时候》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
指名学生解题
学生质疑互答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订正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点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鲍鹏山
⑵庄子有很多铁粉,也有不少对手,有人点赞,也有人反对,那么你对于庄子安时处顺思想又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实例来谈一谈。
——苏轼、史铁生、尼克·胡哲、露丝座右铭
五、小结
庄子是独坐于山林中低声而歌的隐士,是疯疯癫癫的智者,是极端偏执率性而为的孩子,是贫困潦倒的落魄文士,是在夕阳西下的古道上踽踽独行的孤独老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过渡
边诵读边思考
学生找关键句,析内涵
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归纳板书:
困境→安时处顺→突围
学生结合实例评价
教师适时点拨
激发学习兴趣
扫清文字障碍
夯实文言基础
检查预习情况
培养学生预习能力
培养自主探究习惯
学习安时处顺思想意义




(预设)
恶乎往而不可
人生困境

安时处顺

自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围
载我以形句——善待生死
大冶铸金句——违命必毁
天地为炉句——安时处顺
——行(细节、对比)
(子舆)其心闲而无事,跰而鉴于井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先秦哲学思想的认知,特别是对儒家和墨家的了解。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先秦时期的思想环境,儒家和墨家的基本观点。

2. 文章结构分析:引言、、结论三个部分。

3. 文章主要观点:反对战争,主张和平;主张兼爱,反对歧视;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4. 文章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逻辑推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对文章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先秦时期的思想环境,引出儒家和墨家的基本观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观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文章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5. 总结发言: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观点的看法,总结文章的主要思想。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2. 请学生找出其他关于儒家和墨家的文献,进行比较研究。

3. 请学生总结文章的论证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是否能清晰表达出来。

2. 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否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学生对先秦哲学思想的认知程度,是否能对儒家和墨家进行比较分析。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理解文章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文章原文及其注释版本。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3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3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

2、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3、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学习重点: 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

2、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领会庄子写作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学法指导: 1、讨论法 2、点拨法 3自主探究导入:用一般残疾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一、自主学习1、解释下列词语(并提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归纳整理) 浸()假()时夜() 鹃()炙()阴阳() 喘喘然()怛()翅() 成然()寐()遽()2、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归纳整理本课其他的一词多义,大家可以共同分享你的劳动成果) 罪彼何罪焉()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善乃所以苦吾死也 ()索普留侯张良()济无君人之位以疥乎人之死 ()晋师落河( )故虽有困败,而终疥大业()意寡人有草乎其为人也()醉翁之菖不在酒(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信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传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 ()3、①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言必信,行必果(翻译下列句子并赏析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②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二、合作探究1、哀骆它相貌丑陋骇天下,为什么那么多女孩想嫁给他?2、何谓德不形?3、选文讲了哪些人哪些事?蕴含什么道理?你有何感悟?4、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点?三、课堂检测1、怎样理解“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2、请学生讲一讲历史或者传说中有关人虽丑但却充满了自信和勇气的故事?并谈谈你遇到 此情况时会怎么办?3、《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说明了什么道理?四、作业布置1、学生做本课《学习方略中》的能力提升 【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世人都晓神仙好, 世人都晓神仙好, 世人都晓神仙好,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只有金银忘不了! 只有娇妻忘不了! 只有儿孙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高中语文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高中语文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高中语文《恶乎往而不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要求学生标注出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评价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和完成情况。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翻译并背诵文章中的重点段落。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恶乎往而不可》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 布置一篇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1)将《恶乎往而不可》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如《论语》、《孟子》等。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

阅读并理解文章开头部分。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作者和文章背景。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作者和文章背景的理解。

评估学生在思考人与社会关系时的表现。

第二章:文章主题探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能够阐述文章的主题。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主题。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三章:文章结构解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解法,分析文章的结构。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第四章:词句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4.2 教学内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4.3 教学方法采用举例法,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4.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句的理解。

第五章: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文章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讨论如何将文章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将文章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六章:批判性思维训练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6.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

6.3 教学方法采用辩论法,组织学生就文章观点进行辩论。

6.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和对文章观点的深入理解。

第七章:文化背景学习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7.2 教学内容介绍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7.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背景。

检查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课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修《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修《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修《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博苑01-26 0824新课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修《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技能目标(1)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2)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1)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2)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用一般残疾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

三·通假举要颐隐于齐("齐"通"脐")亡,予何恶("亡"通"无”)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不翅于父母("翅"通"啻")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课文中还有好几个通假字,大家课后再找出来记一记。

四·古今异义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特指在押的。

)丈夫与之处者(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 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设计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设计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文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运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3)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事物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气、节奏和韵律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交流各自的见解。

4.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一般性结论。

5. 对比分析:将文章与其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2)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念;(2)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交流各自的见解。

4.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一般性结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2. 深入研究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学会运用到实际中;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蚜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蚜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恶乎往而不可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2、师生讨论,理解庄子散文寓言说理、夸X奇思奇想的风格。

3、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分析评价文中的哲理意蕴,学会在困境面前用巨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难点: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分析评价文中的哲理意蕴,学会在困境面前用巨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PPT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法(二)初读文本:注意字音,把握文章大意1、知识归纳:尻:kāo问:拜访、问候。

拘拘(gōugōu ):挛缩不伸的样子颐:腮,下巴句(gōu):弯曲赘:脊椎骨沴(lì):不和怛(dá):惊扰蘧然(qú)颐隐于齐(“脐”)女恶之乎(“汝”)予因以求时夜(“伺”)此古之所谓县解也(“悬”)2、重点句子翻译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东西南北,唯命之从(名作动,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宾语前置)不翅于父母(“啻”)彼近吾死而我不听(使动,使……接近)悍:凶悍,蛮横3、翻译重点段落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大块:大地载:这里指给予。

形:形体。

大冶:冶炼方面有造诣的铁匠。

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劳,使动,使……辛劳;佚:通“逸”,使……安逸;息,使……休息)(三)分析文本:1、提问:寓言中出场的人物有谁?他们因为什么而结为好朋友?明确: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因为有相同的人生观、生死观(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恶乎往而不可》教学参考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恶乎往而不可》教学参考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参考教学参考1225 1405《恶乎往而不可》教学参考重点、难点1.主要是讲授第1则选文。

2.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颐隐于齐,肩高于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此古之所谓县解也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选文解读庄子力图以他特有的方式和观念,为世人解脱生命的负累。

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病和死,尤其是死。

“人固有一死”,死永远都是人生不可改变的结局。

然而如果对死亡的忧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承受的重压的话,那么生命就丧失了强度和韧性。

庄子认为,被生死的哀乐捆缚住的人其实在承受着倒悬之苦。

选文1:“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都是虚构的寓言人物。

“相与语”就是在一起谈论,“相与”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

“尻(kāo)”指臀部。

“莫逆”指意气相投、默契。

“首”“脊”“尻”是构成一个生命有机体的三个部分,偏执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可理喻的。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把“死”当作尻,实际上就是把“无”“生”“死”当作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不偏执其中任何一个。

他们又把“死、生、存、亡”当作一个整体。

这是更加具体的一种表述。

其中的“亡”应当理解为“无”。

《庄子·至乐》篇对生命的完整过程有这样一种描述:“……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这里的“无气→无形→无生”阶段对应的是“亡”,“有气→有形”阶段对应的是“存”,“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对应的是“生”“死”;倒过来看,正是“死生存亡(无)”。

在现实生活中,死生存亡(无)之中最基本的两个环节是生与死。

高中语文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高中语文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高中语文《恶乎往而不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 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三、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一些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如何运用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文章内容、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点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PPT,自主学习文章的内容。

(2)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思考。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2)讨论话题可以是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也可以是对现实生活中类似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4. 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

(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对下一步的学习进行计划。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教师推荐与《恶乎往而不可》风格相近或主题相关的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

(2)学生对比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对文章主题和论证方法的理解。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石家庄实验中学李亚教学目标:了解庄子的生死观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用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

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

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

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1、提问:文中庄子是怎样看待生死的?(学生回答)2、庄子“死生一体”的观点在文中也有体现,请在文中找出。

明确:“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

【板书:无生死亡存生死】二、我们来看庄子如何借子来之口谈生死:1、齐读文选一最后一段。

2、研读重点句子: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提问:庄子为什么要“善吾死”?3、在庄子看来,既然死都无所畏惧,形体的变化就更加不以为意了。

我们来看子舆病后的样子:“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

”学生活动:由子舆能想到柳宗元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你不得不佩服造物之伟大,竟然把一个健康的人变成了这副样子。

提问:子舆对自己这副形体是什么态度呢?从何处看出?教师:庄子借子舆之口说:“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一切变化得失,都应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方能超越存在。

存在往往是有限的,而超越的精神可以是无限的。

4、我们来看一幅图片:出示霍金的图片,让学生说其成就。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设计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事例引入文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3.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环保意识,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抄写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写一篇关于环保的小作文,谈谈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3. 预习下一篇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评价内容:1. 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恶乎往而不可》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文章背景的信息3. 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课堂讲解4. 环保方面的资料:用于合作探讨八、教学策略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3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3

重点、难点1.主要是讲授第1则选文。

2.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颐隐于齐,肩高于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此古之所谓县解也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选文解读庄子力图以他特有的方式和观念,为世人解脱生命的负累。

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病和死,尤其是死。

“人固有一死”,死永远都是人生不可改变的结局。

然而如果对死亡的忧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承受的重压的话,那么生命就丧失了强度和韧性。

庄子认为,被生死的哀乐捆缚住的人其实在承受着倒悬之苦。

选文1:“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都是虚构的寓言人物。

“相与语”就是在一起谈论,“相与”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

“尻(kāo)”指臀部。

“莫逆”指意气相投、默契。

“首”“脊”“尻”是构成一个生命有机体的三个部分,偏执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可理喻的。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把“死”当作尻,实际上就是把“无”“生”“死”当作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不偏执其中任何一个。

他们又把“死、生、存、亡”当作一个整体。

这是更加具体的一种表述。

其中的“亡”应当理解为“无”。

《庄子·至乐》篇对生命的完整过程有这样一种描述:“……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这里的“无气→无形→无生”阶段对应的是“亡”,“有气→有形”阶段对应的是“存”,“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对应的是“生”“死”;倒过来看,正是“死生存亡(无)”。

在现实生活中,死生存亡(无)之中最基本的两个环节是生与死。

既然它们是一体的,那么贪生怕死、好生恶死、乐生哀死就都是没有必要的了。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教案:《恶乎往而不可》课程内容:《恶乎往而不可》是《论语》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孔子的弟子曾参和子路向孔子请教哥哥的遗体葬礼问题。

孔子指出,做人要遵从仁义道德,不可背离原则。

教学目标:1.了解《恶乎往而不可》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分析孔子关于道德和人生原则的观点。

3.探讨如何运用《恶乎往而不可》中的道德原则来指导行为。

教学重点:1.《恶乎往而不可》的主要内容和道德教诲。

2.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原则。

教学环节:一、导入通过谈论学生对《论语》和孔子的认识,引出本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二、介绍背景简要介绍《恶乎往而不可》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三、课文讲解1.分段逐句解释《恶乎往而不可》的文段,阐述孔子的观点和道德原则。

2.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对于道德和人生原则的思考,讨论他为什么认为不应背离正道。

四、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曾参和子路向孔子请教的动机和对话中的道德冲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五、展开讨论邀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对不同意见进行辩论,加深对《恶乎往而不可》中道德原则的理解。

六、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恶乎往而不可》中的道德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请举例说明。

七、总结总结本节课讨论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对道德和人生原则的重视,并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道德准则,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正直的人。

八、作业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恶乎往而不可》的读后感,结合自身经历论述道德原则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认识到遵循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对道德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

2、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3、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学习重点: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

2、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领会庄子写作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学法指导:1、讨论法 2、点拨法3自主探究
导入:用一般残疾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一、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词语(并提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归纳整理)
浸()假()时夜()鸮()炙()阴阳()喘喘然()怛()翅()成然()寐()蘧()2、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归纳整理本课其他的一词多义,大家可以共同分享你的劳动成果)罪彼何罪.焉( )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 )
善乃所以善.吾死也( )
素善.留侯张良( )
济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
晋师济.河( )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
意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
信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 )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 )
言必信,行必果( )
3、翻译下列句子并赏析
①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②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二、合作探究
1、哀骀它相貌丑陋骇天下,为什么那么多女孩想嫁给他?
2、何谓德不形?
3、选文讲了哪些人哪些事?蕴含什么道理?你有何感悟?
4、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课堂检测
1、怎样理解“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2、请学生讲一讲历史或者传说中有关人虽丑但却充满了自信和勇气的故事?并谈谈你遇到此情况时会怎么办?
3、《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说明了什么道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四、作业布置
1、学生做本课《学习方略中》的能力提升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