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5.7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2
人教版高三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文化教案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基础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两宋农业发展,辽西夏金的农业发展,元农业发展,北宋矿冶业,辽的铁器制作,西夏冶铁技术,金代矿冶业,北宋丝织业发展,辽丝织业发展,南宋棉纺织业新成就,元棉纺织业发展,两宋辽元制瓷业,宋造船业发展,两宋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辽夏金商业发展,元代运河与都市,两宋辽金元外贸与对外交往。
[基本理论]1.宋元时期经济,2.尤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3.出现新的繁荣;4.宋元时期封建经济向边疆扩展,5.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6.宋元民族间经济交流与外贸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发展繁荣;7.各族对边疆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能力培养]1.多方面分析宋元外贸兴盛原因,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3.通过历史线索归纳和比较,4.形成学生对各个时期封建化不同趋势的认识,培养学生大历史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弄清与前后历史时期的关联。
[教具教法]阅读内容,以简要讲述为主,重点讨论原因、背景和影响,史实不要求掌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描述宋元时期政治、民族状况,提问基本线索性知识,导入。
一.宋元时期经济特点。
970年-1368年。
1.农业有重大发展。
土地充分利用,2.南北农作物交流,3.农产品商品化加强,4.南宋时经济重心移到南方;5.手工业生产规模有进一步发展。
宋代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6.出现手工业生产中心,7.各少数民族手工业各有民族特色;8.商品经济活跃,9.宋代出现纸币,10.各政权间商贸联系增强,11.元交通空前发达,12.商业繁荣;13.外贸频繁。
宋设市舶司,14.元的外贸港口世界闻名。
二.农业生产新发展。
1.宋代铁铧改进;使用人力踏犁;开垦梯田;南北植2.物交流:粟麦南移,3.水稻棉花北移;占城稻北移至江淮;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加强;4.南宋时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5.辽赐耕牛、免赋垦荒,6.辽海地区成沃野。
7.西夏河套与河西走廊有较完备8.的灌溉系统,9.为粮食基地。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高三历史第五章课件 人教版
2、辽
措施:赐牛、垦荒、免赋 为开发我国北方地区做出贡献
3、西夏
灌溉系统完备
为
4、金
做出贡献
措施:汉人迁东北、垦荒 为
பைடு நூலகம்
做出贡献
5、元
措施:设大司农司
颁布《农桑辑要》
表现:A、作物品种增多 B、畜牧业空前发展 C、农牧业恢复和发展 D、人口增多
二、手工业的发展
1、矿冶业
A、北宋 煤开采——广泛应用于冶铁和炼钢 B、辽 制铁技术高 :铁甲、马镫 C、西夏 竖式风箱设备 D、金 规模较大
唐后期以后,阿拉伯商人不断向东部 开辟商路
南方的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问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怎样完成?
1、六朝时期:江南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 2、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 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超过北方 4、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 南方发达江浙长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 移)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 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
一、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特点
1、农业有重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2、手工业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产品有民族特色
3、商品经济活跃,出现纸币 4、对外贸易兴盛
二、农业的发展
1、两宋:A、技术进步(犁铧、踏犁)
B、耕种面积扩大(垦田) C、农作物调剂(占城稻) D、经济作物种植区域扩大
4、制瓷业
A、北宋五大窑:定、汝、哥、官、钧 窑 B、景德镇:
这是元代景德镇出产的 青花瓷,它色彩明快, 釉质光润。体现了元代 制瓷业已经达到很高的 工艺水平。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历史第五章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五章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开展与对外经济交流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创造及其世界地位。
宋词、元曲的名家名作。
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特征、地位及原因。
2.难点:理学、元杂剧、散曲。
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的特征、表现、原因及其地位。
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开展与对外经济交流〔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开展的总体特点。
1.农业有重大开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手工业消费技术与规模进一步开展,产品有民族特色。
3.商品经济活泼,出现纸币。
4.海外贸易兴盛,外贸港口世界著名。
〔二〕农业消费的开展表现①农业消费工具农具的改进,使农业消费的效率进一步进步。
两宋时期,我国古代传统农具开展到完全成熟阶段。
农具种类更多,分工更细,而且成配套。
例如:适于深耕的圆头、尖头的犁铧,有些地区使用的由人力操作的踏犁的出现,使精耕细作得到了有力保障。
②土地开发和利用农民在山坡上开垦梯田③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北方的粟、麦等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
从越南引进的水稻良种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
④农作物种植构造的变化:在继续重视粮食作物的同时,加强了经济作物的种植,这充分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
⑤经济重心的变化: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方最兴隆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
辽、西夏、金、元农业消费开展,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作出奉献。
⑦农业理论的开展,农桑辑要是第一部由政府公布的指导农业消费的技术理论书籍。
补充知识:江南是指我国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区。
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兴隆,是我国古代的经济中心。
但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江南开始得到开发;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现了一次高潮,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根底。
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教学课件
温故而知新
唐朝时期农业、 唐朝时期农业、手工业 和商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发展有哪些特点? 和商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其间有没有遭到过破坏? 其间有没有遭到过破坏? 唐后期的经济有没有发 主要在哪里有发展? 展?主要在哪里有发展?有什 么影响? 么影响?
一、辽、宋、夏、金、元经 济发展的特点
辽、宋、夏、金、元手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元
看书填写
分类 冶铁业 丝织业 棉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元
课堂巩固
1.向全国颁布《农桑辑要》 向全国颁布《农桑辑要》 一书, 一书,指导农业生产的是 A宋太祖 B宋 太宗 D.元世祖 C.成吉思汗 D.元世 祖
统治阶级 四、统治阶级为保证 采取 国用, 国用,采取了一系列发展 措施。 生产的措施。 生产的措施 都城南移, 都城南移,政治 都城南移, 五、都城南移,政治 中心南移 中心南移, 中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 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南方自然环境、 六、南方自然环境、 海外贸易优 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元朝时有哪些著名的 城市,它们各有什么特色? 城市,它们各有什么特色?
五、对外经济交流
辽、宋、夏、金、元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表 北宋 南宋 辽 金 元
看书填写
辽、宋、夏、金、元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表
北宋 南宋 辽 金 元
设置“ 设置“市 舶司” 舶司”, 管理对外 事务和贸 易;丝织 品、瓷器 等远销日 本、东南 亚,输入 香料、 香料、珠 宝等
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 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边疆地区的农业、手工业、 二、边疆地区的农业、手工业、 商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商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商品经济发达; 三、商品经济发达; 对外贸易兴盛,以海路为主。 四、对外贸易兴盛,以海路为主。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教学设计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引言本文将介绍五代、辽、宋、夏、金五个朝代的社会经济状况。
这五个朝代穿越了10世纪到13世纪的中国历史,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通过了解这些朝代的社会经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演变。
二、五代(907年-960年)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
这段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动荡不安的局势。
由于统治者的更替频繁,政治混乱且战争频繁,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业生产减少,商业衰退,整体社会经济呈现低迷状态。
三、辽(907年-1125年)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帝国。
在辽朝时期,农业生产成为主导经济。
辽朝实行集体农业制度,发展了耕地利用,并有合理的土地分配政策。
同时,辽朝还发展了农田水利,提高了粮食产量。
此外,辽朝还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开展了对外贸易,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方和东南亚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四、宋(960年-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宋朝时期,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种植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农业技术上,宋朝提倡新的农业方法,如轮作农业和水稻的精细种植。
这些农业创新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宋朝还实行了税收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除了农业,宋朝还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宋朝的手工业以织造业最为发达,开展了盐业、铁业等的国家经营。
此外,宋朝还发展了纺织工业和造纸工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商业方面,宋朝通过水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和信息的流通,壮大了市场经济。
在海上,宋朝积极开展海外贸易,扩大了中国的商业网络。
五、夏(1038年-1227年)夏朝是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政权。
在夏朝,农业生产是基础经济。
夏朝实行官僚集体经济制度,通过中央集权行使对土地的统治和管理,发展了官僚土地经济。
夏朝还发展了农田水利,通过灌溉系统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果,增加了农田面积和产量。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梯度,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历史现象。
2.创设历史情境,如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播放相关影视资料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碰撞。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探讨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阶级关系的影响,以及民族融合的进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各朝代的经济政策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3.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结构和民族融合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相互交流观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域、主要民族等。
2.详细讲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如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商业贸易的繁荣等。
3.分析各朝代的经济政策,如辽朝的“两税法”、宋朝的“坊市制度”、元朝的“钞法”等,以及这些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各朝代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结构、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民族融合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对各朝代经济发展特点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成就。
高三历史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教案1旧人教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特点。
2.掌握两宋农业的发展和元代农业的发展,了解辽代、西夏、金代农业的发展。
3.掌握北宋的矿冶业、了解辽代的铁器制作、西夏的冶铁技术、金代的矿冶业。
4.掌握北宋丝织业的发展、了解辽代丝织业的发展。
5.掌握南宋棉纺织业的新成就和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
6.掌握两宋和元的制瓷业、了解辽的制瓷业。
7.掌握宋代造船业的发展。
8.掌握两宋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了解辽、夏、金商业的发展。
9.掌握元代的运河和都市。
10.掌握两宋的海外贸易、元朝的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了解辽、金的对外贸易。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认识宋元时期,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新的繁荣,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认识宋元时期,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我国边疆地区扩展,辽、西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3.通过学习辽、宋、夏、金之间的贸易和宋、辽、金、元的对外贸易,认识这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海外贸易往来,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4.通过学习辽、夏、金、元经济的发展,认识辽、金人民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夏人民为祖国西北地区的开发付出了艰苦劳动。
元朝时,蒙古族和其他各族对祖国边疆地区开发,都有重要贡献。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辽、西夏、金、元时期各族人民在我国边疆地区开发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特点2.宋元农业的发展。
3.宋元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
4.两宋和元商业的发展、元朝运河的开通和都市的繁荣。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优秀教学PPT 人民版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 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 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 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 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 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 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4分)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 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 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 具特点。(4分)
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 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 市经济职能增强。
• 四是南方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采取了一系列 发展生产的措施。
• 五是都城南移,政治中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 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一寸金》宋·柳永
•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
•
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
•
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
•
高三历史教案-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 最新
第五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宋辽夏金元时期(一)宏观掌控总体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1、政治(1)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趋向统一。
(2)北宋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强中央集权。
(3)元朝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完善。
元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台湾、西藏等我国周边地区正式归辖于中央政权。
2、经济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封建制生产方式进一步向边疆地区扩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频繁,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3、民族关系(1)汉族政权衰微,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2)民族间战争一度频繁,但通过议和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3)民族融合出现新高潮,形成新民族——回族。
4、文化(1)古代科技发展出现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建筑技术、科技著作和天文历法成就突出。
(2)理学产生和发展。
(3)宋词和元曲成就突出,书院的兴起、宋词的繁荣、市民文学出现(新特点)。
(二)微观细嚼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东京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措施,“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标志是北汉被灭2、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原因:吸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措施:①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统领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与统领军队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
②集中行政权,在中央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地方上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司法人员由文官担任。
④发展科举制度,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科目减少,进士科最重要;实行糊名法影响:积极,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基础被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消极,政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大,军队战斗力弱,导致“冗官”、“冗费”、“冗兵”,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土地兼并严重:“不抑兼并”政策,“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2)“三冗”出现,宋仁宗时积贫积弱局面形成(3)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4)辽、西夏的威胁4、庆历新政(核心:整顿吏治(结果:触犯了保守派利益,改革被废止)1043年,为摆脱统治危机,范仲淹内容:严格官吏升迁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做官;加强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令5、王安石变法(1069年)目的:挽救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高三历史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教案2旧人教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2)[导入新课]之一:叙述式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我们知道,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中原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我国的农业、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农业上体现出了农业商品化的加强和全国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移到南方的特征。
在手工业方面体现出了有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些手工业品具有民族特色;边疆地区手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等特征。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使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以及对外经济交流的发展。
之二:复习提问式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大家还记得当时农业发展的特点吗?[生]农业商品化的加强和全国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移到南方。
[师]那么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生]有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些手工业品具有民族特色;边疆地区手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师]很好。
那么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的特点是什么呢?[生]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出现了纸币和交通的发达。
对外贸易的特点有:设有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外贸港口世界闻名。
对外贸易兴盛,以海路为主。
[师]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以及对外经济交流的发展。
[板书]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教师讲述]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一样,我们也通过制作表格的方法来学习。
请大家先看书,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板书]辽、宋、夏、金、元商业发展情况表[学生看书后填写][教师讲述]填写得非常好。
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的发展以两宋商业发展为主。
商业的发展是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前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北宋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较好的发展。
大家还记得么?[学生回答]北宋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在:农业技术的新发展,开垦梯田,粮食作物种植推广,引进占城稻,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案一、考点(一)1.(1)(2)(3)2.(1)(2)(3)(二)1.(1)(2)(3)(4)(5)(6)2.(1)(2)(3)(三)1.(1)(2)(3)2.(1)(2)(四)1.(1)(2)(3)(4)2.(1)(2)(3)3.(1)(2)(3)4.(五)1.(1)(2)2.3.4.(一)归纳、概括宋元时期的历史特征,分析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大统一的原因,少数民族政权由并立、战争不断到形成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二)(三)正确分析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宋元科技文化的世界三、知识结构五代十国:(907—970年)(一)1.2.(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2.发展:(1)(2)(3)(三)契丹的发展:1.2.3.(四)1.2.(1)a.b.c.(2)3.(五)1.(1)(2)2.(1)(2)3.(1)(2)(六)1.(1)(2)2.夏宋的和(1)(2)(3)3.(1)(2)(3)(七)(八)1.(1)(2)(3)2.(九)1.(1)(2)2.(十)1.2.(1)(2)3.4.(十一)1.2.3.(十二)1.2.(十三)1.2.(十四)宋元文1.2.3.(十五)(十六)1.2.四、能力训练(一)单项训练题1.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分析与答案:本题涉及中国古代有关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知识,考查再认、再现不同时期的相关知识和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回忆不同时期有关经济作物种植和纺织业发展的知识并进行归纳。
答案是D2.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省B.岭北省C.黑龙江省D.分析与答案:本题考查对元朝行省制度和相关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涉及再认、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
C、D选项是近现代史上对题干所要求的地区的行政区划,B选项的管辖范围主要是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
高三历史:5.7《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素材(旧人教版)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素材踏犁踏犁是一种较好的人力翻土工具,四五个劳动力使用踏犁的功效相当牛耕的一半。
这对畜力不足地区解决耕田翻土的困难起过一定的作用。
北宋政府于994年(淳化五年)和1005年(景德二年),两次在耕牛缺乏的地区推广踏犁。
占城稻北宋时水稻的优良品种之一。
原产地为占城,其故地在今越南南部。
北宋初年,占城稻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其特点是穗长、无芒、抗旱、早熟、“不择地而生”,适于普遍栽种。
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遣使从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后来又推广到北方。
辽代农业的发展契丹很早就有农业。
耶律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时就已有农业。
阿保机平息诸弟之乱(911)后,便“弭兵轻赋,专意于农”。
阿保机在建立政权前后,把从燕、蓟(今北京及天津蓟县一带)所俘的汉人,分散安置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以北适于农业生产的地方;攻占扶余府(今吉林农安)之后,又把扶余族农民迁徙到临潢府以西的定霸县(辽置,后废),与汉族人杂居,分地耕种;天显元年(926),契丹吞并了渤海地区(今牡丹江上游一带),统治区内增加了具有封建传统的众多农业人口。
太宗还把渤海京城(今黑龙江宁安)附近的遗民大量迁移到东京辽阳府境内。
契丹统治者把被征服地区的农业人口迁往适于农耕的地方,实质上是从便利和加强契丹贵族的统治出发的,但在客观上起了扩大农业人口,繁荣农业经济的作用。
天显十一年(936)取得燕云十六州后,契丹所辖农业地区就更为广阔了。
到了公元10世纪中叶,辽海地区已发展成为“编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的人稠沃野,其富庶已不下于燕云十六州。
辽的东北边境到11世纪中叶,农业已经发展得很好,有一个边防城市——镇州(今地不详),已能积谷数十万斛。
但就辽的全境来说,它的经济还不能算是以农业为主,从契丹建立政权之后直至覆亡的二百年间,畜牧始终是他们的主要生产部门。
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
• ②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是着 力于加强友好往来.对外贸易带去的都是 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 畅销,但有不少是无偿赠送的,返航时常有 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 ③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 来了西方##,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东学 西渐〕.
• ④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 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 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 族——回族.
能制造大
离舱
型远洋海
船
西夏
采用竖式风 箱设备
金 有一定规模
耀州瓷以青 瓷为主
元
黄道婆传播 技术, 松江为 棉纺织 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 国制瓷 中心
• 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是:有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些手工业品具有民族特色; 边疆地区手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 请大家特别注意,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兴的 手工业:棉纺织业.棉纺织业的兴起,是我国手 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从南宋开始,棉布逐 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 二是北方连续战乱,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 三是大量南迁的北方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 术,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与江南人民一道辛勤劳 作.
• 四是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采取了一系列发展 生产的措施.
• 五是都城南移,政治中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促 进了南方的开发.
• 六是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三、手工业的发展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
• 1.向全国颁布《农桑辑要》一书,指导农 业生产的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C.成吉思汗D.元 世祖
• 2.元代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是 • A.松江B.##C.## D.##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教学设计2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代、辽、宋、夏、金五个朝代的社会经济状况;2. 分析各个朝代的社会经济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3. 掌握五代、辽、宋、夏、金五个朝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动因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1. 五代、辽、宋、夏、金各朝代的社会经济概况;2. 五代、辽、宋、夏、金各朝代的社会经济特点;3. 五代、辽、宋、夏、金各朝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动因和规律。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唐朝社会经济,并询问学生对五代、辽、宋、夏、金五个朝代的了解程度。
2. 知识讲解(25分钟)根据教材和历史资料,向学生介绍五代、辽、宋、夏、金五个朝代的社会经济概况、特点以及发展动因和规律。
可以结合图表、数据等形式进行展示。
3. 案例分析(10分钟)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让学生比较五代和宋代的经济状况及其对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4. 总结归纳(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归纳各个朝代的社会经济特点,并探讨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5. 拓展延伸(5分钟)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继续了解与五代、辽、宋、夏、金相关的历史资料,以拓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对五代、辽、宋、夏、金五个朝代社会经济的理解和把握程度;2. 收集学生完成的课后阅读任务和相关作业,评价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掌握情况;3.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教案精选: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自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宋朝时,水稻和小麦的推广;棉花和茶树的种植情况;棉纺织业在南宋后期的兴起;制瓷业和采矿业的发展;造船技术的提高;两宋时期城镇的大量出现;东京和临安商业繁荣的景象;北宋前期,“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两宋时期,泉州、广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市舶司。
通过南方相对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史实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
通过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的学习教学,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经济状况中,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并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
通过《清明上河图》和“北宋纸币”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初步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通过北宋都城东京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将繁琐的内容不断加以梳理和概括,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和知识网络结构。
指导学生对比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的不同特点,逐步得出结论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
通过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指导学生运用将学过的旧知识用横向联系的方法,与新知识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通过宋朝时南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通过与宋朝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人民同样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通过两宋商业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基础的理解。
通过宋朝时我国的制瓷业、采矿业、造船业等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认识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最繁荣之列,东京城(现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以及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等史实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考复习: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 PPT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
本节课重点
• • • • • • 一、宋元时期农业 二、经济重心南移 三、两宋时期的商业和城市繁荣 步骤:检查学案,了解基础知识 解读材料,提高阅读能力 真题演练,巩固与提升
宋朝“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 犹胜不稼"的局面。扩大耕地面积已成当务之急。 何处去取得耕地的补尝呢?南方和北方相比,地形 地势较为复杂,除了有早已开垦利用的平原以外, 更多的是山川和湖泊,于是与水争田,与山争地是 解决耕地不足问题的主要方向。从当时的技术条件 来说,一些耐旱耐涝作物品种,如占城稻等的引进 为山川和湖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另 外各种农具的出现,也为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创 造了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么两宋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 因是什么呢?
• 原因是:第一,两宋时期,社会秩序比较 安定;第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 三,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 四,两宋政府对生产的重视和农民的辛勤 劳动。 • 五,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减弱,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他们的生产积 极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加; • 六,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能够较快地运用与 生产领域。
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 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 市经济职能增强。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 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 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 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 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 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 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4分)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高中历史课教案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高中历史课教案课题: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特点。
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
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通过讨论和研究活动加深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
二、教学材料:与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素材。
相关的地图、统治范围图和经济发展示意图的图片和介绍。
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展示与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相关的图片和地图,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有何了解?你认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有何特点?”讨论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认识和疑问,引入本课的主题。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15分钟):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解释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和重要性。
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货币制度和商业网络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15分钟):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结构,包括官僚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和奴隶等社会群体。
解释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如人们的服饰、食品、娱乐等方面的变化。
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5分钟):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推动等。
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迁对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讨论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意义和启示,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思考问题。
小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下一节课的主题,如明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拓展活动: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作文,深入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某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之一:叙述式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我们知道,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中原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我国的农业、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农业上体现出了农业商品化的加强和全国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移到南方的特征。
在手工业方面体现出了有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些手工业品具有民族特色;边疆地区手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等特征。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使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以及对外经济交流的发展。
之二:复习提问式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大家还记得当时农业发展的特点吗?[生]农业商品化的加强和全国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移到南方。
[师]那么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生]有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些手工业品具有民族特色;边疆地区手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师]很好。
那么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的特点是什么呢?[生]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出现了纸币和交通的发达。
对外贸易的特点有:设有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外贸港口世界闻名。
对外贸易兴盛,以海路为主。
[师]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以及对外经济交流的发展。
[板书]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教师讲述]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一样,我们也通过制作表格的方法来学习。
请大家先看书,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板书]辽、宋、夏、金、元商业发展情况表元修治、开凿会通[教师讲述]填写得非常好。
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的发展以两宋商业发展为主。
商业的发展是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前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北宋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较好的发展。
大家还记得么?[学生回答]北宋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在:农业技术的新发展,开垦梯田,粮食作物种植推广,引进占城稻,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有:矿冶业有重要的地位,煤大量开采,广泛用于冶铁炼钢。
丝织业有新发展,以两浙、四川为中心,花色品种繁多。
制瓷业的水平超过前代,有五大瓷窑,景德镇生产青白瓷。
造船业:技术世界领先,造万石船,海船有隔离舱。
[教师讲述]很好。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具体表现在:商业活动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了“坊”“市”界限,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大街小巷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事业活动,这是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转折;由于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中行业分区性逐渐消失,因此行会的地位更加重要,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组织更加严密;东京是最大的商业都会,农村中的一些集市发展为固定的市镇;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可投影显示“交子”图片)这些都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也都说明北宋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因此北宋政府对商税特别重视,在全国各地设立机构,专门征收商税,而且商税收入不断增加,越来越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南宋的临安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达到百万,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隆,昼夜不绝。
辽的南京(今北京)、西夏的凉州(今武威)、金的燕京(今北京)商业都很繁荣,而且,辽、西夏、金都曾与宋有互市贸易。
金朝后期,银币成为流通货币。
[教师提问]元朝时,政府又开凿了运河。
请问元朝的运河是怎样的?元政府是为什么而开凿的?[学生回答]元朝政府先后修治、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将几大水系贯通起来。
元朝的运河从杭州可直达大都的积水潭,全长三千余里。
元朝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为了运输粮食。
[教师挂图或投影显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或者投影显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隋朝运河与元朝运河对照的投影图。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隋朝的运河比较迂回曲折,而元朝的运河截弯取直,不再绕道洛阳。
因为元朝的统治中心在大都,可是当时的经济重心却在江南,北方的粮食都要南方供应,因此元朝开凿运河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
元朝运河的开通确实解决了南粮北运的问题,也保持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沟通。
我们在学习隋朝运河的内容是就知道,运河至尽仍然对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起着一定的作用。
(可投影显示现在运河的图片)[教师提问]元朝时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它们各有什么特色?[学生回答]元朝著名的城市有大都、杭州和泉州。
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业繁荣。
杭州但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泉州是世界著名港口。
[教师讲述]对。
当时的元朝首都大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设计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它既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商业大都会,那里,来自欧、亚、非诸国的使团和商队络绎不绝。
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
泉州是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教师过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对外经济交流的加强。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五个问题,对外经济交流。
同样,大家先看书,然后来填写这张辽、宋、夏、金、元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表。
[板书]五、对外经济交流辽、宋、夏、金、元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表[学生看书后填写][教师提问]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两宋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
那么两宋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因为第一,两宋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第二,两宋政府鼓励外商的政策;第三,两宋政府,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第四,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
[教师提问]很好。
那么两宋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甲回答]原因是:第一,两宋时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生乙回答]还有,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学生丙回答]还有,两宋政府对生产的重视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教师提问]很好。
另外还应该有: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加;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能够较快地运用与生产领域。
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两宋的对外贸易有一个特点是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第一,两宋的造船业比较发达;第二,原来丝绸之路必经地区,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带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了。
[教师讲述]很好。
两宋在经济发达的基础上有了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与汉唐相比,对外贸易的通道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西北陆路转向了东南的海路。
这主要是因为:一、从国内情况看,宋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这成为宋代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基础。
二、从国际环境看,唐中期以后,阿拉伯商人不断向东部开辟商路,越来越多地出入我国的沿海口岸,这就从客观上为两宋的对外经济交流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商业环境。
三、从两宋政府的政策来看,都积极支持商人开展对外贸易。
宋朝每年有沉重的“岁币”负担,军费、官奉开支很大,财政入不敷出,需想方设法开辟新的财源。
为此,宋政府一方面鼓励对外贸易,一方面奖励外商来华贸易,并且进一步完善始建于唐代的市舶使制度。
北宋中期以后,对外贸易的收入一直占宋朝财政收入的很大比重。
四、从技术条件看,当时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使用,以及对风向的认识和利用等,这些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五、从地理条件看,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一直到宋朝,吐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相继兴起,控制了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带,唐宋王朝因此与西亚、欧洲各国的陆上联系受到阻碍而中断,东南方的海路成为宋王朝对外交往的必然选择。
[教师提问]当时中国的进出口货物主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出口的货物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珠宝等。
[教师讲述]那时与两宋交往的国家主要有高丽、日本、阿拉伯、东南亚各地等五十多个国家,到中国来的外国商人有很多。
南宋时,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
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泉州。
[教师提问]辽、金主要与哪些国家有交往?[学生回答]辽、金主要与高丽通过使节贸易保持经济上的联系,并在边境设置榷场,另外日本、波斯、大食等国也都同辽、金有贸易关系。
[教师提问]元朝时的对外贸易状况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元朝和高丽、日本贸易密切。
高丽的人参等土特产在我国内地受到欢迎。
我国的棉纺织技术在此时传到高丽。
日本从中国招聘雕印工匠,来发展日本的印刷业。
那时侯,中国同欧洲、非洲也有交往。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大都。
元朝的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欧洲,是我国第一位访问欧洲各国的旅行家。
[教师讲述]在元朝时,与亚洲地区交往的国家主要是高丽和日本。
当时和欧洲、非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是空前繁盛的。
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制造等重大发明,都在这一时期传到了欧洲。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对于欧洲人了解中国和东方,影响极大。
我国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也将他在欧洲的见闻写成游记,这是中国人第一部详细记述欧洲的见闻录。
[教师提问]从两汉到宋元,我国的对外交往都比较发达。
那么我国从两汉到宋元,我国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后,甲回答]对外贸易,既有陆路又有海路。
先以陆路为主,后以海路为主。
[学生乙回答]对外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
[教师讲述]很好。
从两汉到宋元,我国对外交往的特点主要有:①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汉代时,出现“丝绸之路”,中国的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宋元明时,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如南宋海外贸易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明朝时有广州、泉州、明州、福州。
那么,为什么从两宋时,陆路贸易地位下降,而海路贸易地位却上升了呢?其一,是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如西夏。
其二,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
其三,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
如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其四,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外贸中丝织品占很大比例,而两宋时期陶瓷制品比重很大,其易碎不适合于长途运输。
②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是着力于加强友好往来。
对外贸易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无偿赠送的,返航时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③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
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东学西渐)。
④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的后半部分。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商业也发展得极为繁荣。
特别是两宋和元朝,商业活动已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繁荣的城市东京、临安、大都、泉州等;农村的集市成为固定的市镇;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对外经济交流也极其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