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中的镜子意象及其叙事意蕴探微
《红字》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争鸣新课程NEW CURRICULUM霍桑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红字》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小说。
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象征主义先驱。
《红字》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恋爱悲剧。
女主人公海斯特嫁给了医生奇灵沃斯,他们之间却没有爱情。
在孤独中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了女儿珍珠。
海斯特为通奸罪而被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
然而海斯特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
小说当中有大量的象征手法,不同的意象象征不同的意义,同样的意象也象征相同或不同的意义。
A字母的象征意义1.象征通奸红字A是最初因为海斯特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所代表的adultery,故事开头的场景是海斯特站在刑台上,胸前是个猩红色的A字,这是清教主义对犯通奸罪的一种惩罚方式。
海斯特不光彩的通奸行为被人看不起,她被看成是一个来自地狱的恶魔犯了极其严重的罪。
她虽然也对自己的通奸感到很羞愧,但她坦然地接受了惩罚,因为她相信幸福和真爱迟早会来!2.象征孤独和异化红字A不仅是通奸的象征,也象征着孤独和异化。
由于通奸,镇里的人看不起她,以不友好的方式对待她。
她选择寂寞地住在自己的小屋,远离城市,远离喧嚣,女儿珍珠是她唯一的陪伴,因此,红字A也是一个孤独和异化的象征。
3.象征能力、赞赏和天使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斯特用精美的刺绣和高尚无私的人格去帮助穷人和病人,红字A慢慢变成了能力,赞赏的天使的象征,人们不再认为她因通奸所受的惩罚是恰当的,她因为高洁的灵魂和善良的行为得到了邻居们的喜爱和尊重。
监狱和玫瑰丛的象征意义监狱象征着罪与罚。
在开篇第一章,监狱就是孤独和异化的象征,预示着海斯特将要过的生活是种监狱一样的生活。
玫瑰丛恰好与黑暗的监狱相反,它自由地生长,没有边界的束缚,与残酷的清教主义的教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霍桑形容监狱是一朵开在文明社会的黑暗之花。
海斯特生活在异化的炼狱之中,丁梅斯代尔生活在隐藏的原罪中,奇灵沃斯被他的复仇欲所控制,只有珍珠是自由纯洁的。
《红字》的叙事艺术新探
yuwenjianshe001@49《红字》的叙事艺术新探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楚静 李国俭摘要:霍桑在《红字》这一长篇小说中,为了充分烘托文章的主题推进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复杂和隐蔽的心理世界,运用了多种叙事艺术,包括隐喻、空间和反讽等。
对《红字》中包含的这些叙事艺术进行具体探讨,可以使人们加深对霍桑在《红字》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并深刻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红字》 霍桑 叙事艺术引言《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故事的背景是在美国独立前的殖民时期。
嫁给了医生奇灵沃斯的女主人公海斯特,因两者之间的结合没有爱情,难以忍受孤独而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产下一女珠儿。
事发后海斯特被戴上代表通奸的红字“A”当众处罚。
虽然由于海斯特的坚贞,丁梅斯代尔一直没有暴露,但却承受着心灵的煎熬,最终向公众坦承他就是珠儿的父亲并溘然长逝。
在《红字》中,霍桑充分发挥其惯用的隐喻、空间和反讽等叙述艺术手法,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描写。
一、隐喻的叙事艺术(一)红字的隐喻红字作为作品的标题,其本身即为隐喻叙事艺术的典型运用,隐含着深刻的寓意。
在小说的开始,作者形容红字“A”就像“一块被烧红的烙铁”,其隐喻的象征意义一如当时人们形成的共识,即“通奸”和“地狱里的火焰”。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人们在其中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和命运的不公,以及其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
于是红字“A”隐喻的象征意义,已变为故事主体力图表达的女主人公如火的热情、反抗的勇气和不屈的抗争。
[1]红字本身所包含的这些隐喻的含义,有力地促进了人们对主人公心理和故事所表达的主题的理解。
(二)各种象征物的隐喻小说一开始,作者即在文中展示了一株生长在监狱门口的野玫瑰。
它“艰难地生长在草丛之中”,以此暗示小说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处境,恰如这朵野玫瑰那样在世俗的监狱门口艰难求存。
而鲜艳的玫瑰同周边的黯淡但众多的草丛构成鲜明的对比,隐喻着女主人公同世俗格格不入而又绚丽多彩的人生。
红字场景的象征意义共24页
• 另一方面,森林又是黑暗与邪恶的象征。它的原 型是成人礼仪式。成人礼仪式是西方国家普遍存 在的习俗。这种习俗有很大的残酷性。为了成为 成人集团的一员,参加者“必须接受体力、技能、 智力、文化、耐力等方面的强制性考验,必须在 甘愿忍受种种肉体和心灵的痛苦中体验到象征性 的死亡后才被允许加入成人集团”。
Pearl也是森林给她创造了生命的机缘。 Pearl的出生就是 对人间情感和人性欲望追逐的产物,她的存在本身就体现了 人类社会最为自然的天性, Pearl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但却与 森林中的一切融合的完美无暇。森林对于Pearl来说不是逃避 现实的避难所,而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她不接受摘下红字 的Hester ,她似乎比母亲更大胆的追求真实的自我。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 ,出现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是欧美现代 派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借助于现实 世界中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如色彩 、声音、 动植物等等来间 接地寄托作者思想与情感 的文学创作手段。选择场景与渲染气氛也 是《红字》中烘托主题的重要手段。
The Forest
• 霍桑惯用象征和原型,使平淡的事物呈现出一 种灵气。《红字》中极度渲染的象征手法展现 了人物之间的内心的冲突和震撼,同时也体现 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思想。“森林”在小说中反 复出现, 在《红字》中有着善与恶的双重象 征意义。一方面它表达了人们期望在一个自由, 平等,而真实的世界中寻找本真,摆脱不合理 的社会制度和压抑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森 林又是古代的圣殿,魔鬼出没的地方,女巫聚 会之所,是黑暗与邪恶的象征。
Hester常去森林,那里正象征着成年礼仪式中 的种种磨难与考验。 Hester也经历了成人礼仪 式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服从、压抑和解脱。她原 本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姑娘,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和 爱情。可以说这是未进成人世界之前的她。但一 旦她越雷池了一步,一旦破坏了成人世界的常规 戒律,她受到了社会无情的惩罚,如同经历成人 礼仪式的一切,把她强行的纳入了成人的世界。 Hester的解脱不是成人世界给予的怜惜,而是 她最终以自己的方式赋予了红字崭新的意义。
_红字_中的镜子意象及其叙事意蕴
《红字》中的镜子意象及其叙事意蕴毛凌莹内容摘要:镜子以及具有反射、映照功能的物体如玻璃、眼睛、水坑、小溪、天体等贯穿于霍桑的小说《红字》之中并构成了一系列的意象组合。
这些看似平常的意象却常常出现在情节和人物心理发展的关键时刻,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
但它们在《红字》的研究中却往往被忽略,至今尚缺乏充分的阐释与分析。
本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对《红字》的镜子意象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认为镜子以及类似镜子的物体不仅承担了重要的叙事功能,并且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性格塑造、自我认证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它们也承载了自我反省的伦理学上的意义,成为心灵框架的隐喻。
关键词:《红字》镜子意象自我认知他者叙事意蕴作者简介:毛凌滢,文学博士,重庆大学语言认知与语言应用研究基地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以及比较文学。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No.CD-JSK100194】的资助成果。
Title:Self and Other:On the Mirror Images in The Scarlet LetterAbstract:Mirror and mirror-like objects such as glass and eyes are often used by Nathaniel Haw-thorne in The Scarlet Letter.Besides,things like sky and water in the stream which are related to mirror also appear in the novel,which,together with mirror and eyes,form a series of mirror ima-ges.The seemingly ordinary images always occur at critical moments and appear on important oc-casions.The mirror imagery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author’s idea as well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aracters’psychology.However,there have been no due and convinc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irror images up to now.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mirror images and tries to interpret them from a new perspective.It argues that the mirror and mirror-like objects not only perform important narrative and ethical functions,but are also important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characters’self-cognition as well as self-reflection.Key words:The Scarlet Letter mirror images self-consciousness other narrative implication Author:Mao Lingying is Ph.D.and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China).He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Email:cqmly@263.net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经典作家,霍桑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至今长盛不衰,尤其是“20世纪以来霍桑在美国文学史的地位有上升之势”(Tuner134)。
浅谈小说《红字》中的多重象征意义
浅谈小说《红字》中的多重象征意义纳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他的长篇小说《红字》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
霍桑在小说中多次运用象征手法,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场所、其它景物以及贯穿小说始终的红字A都带上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该小说深刻剖析了罪与罚的宗教意识以及其对人性道德本质的深刻影响。
标签:《红字》“A”人物;场景;象征意义1.红字“A”的象征意义1.1霍桑在《红字》中用了大量的象征,小说以“A”开头又以“A”结尾,全部内容包含在这个字母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所以红字“A”代表了小说本身。
象征意义最为典型的红字“A”,顾名思义是红色的 A 字,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耀眼的红色。
红色是一种能引起人们无限联想的颜色,于是小说中红色展示出了各种丰富的内涵: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是热烈情欲的象征,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抑制不住青春的冲动和对对方的爱慕,最終成为上帝的罪人,一个妇女丧失了贞节,一位牧师辱没了自己的使命,受到惩罚。
红色还是生命、力量和热情的象征。
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美丽的,热烈的,然而在严峻的清教思想的统治下,象征爱情和生命之源的红色被愚昧的社会当作耻辱的标记戴在海丝特胸前,以示惩戒。
让大家觉得讽刺的是:海丝特胸前耀眼的红字,就如同她心头熊熊燃烧着的一团火焰,在严寒和冷酷的社会环境中带给她温暖;在死一般地孤独和寂寞中给她以生的希望和勇气。
虽然遭到社会的迫害,世人的唾弃,她却没有屈服,她几乎是昂首挺胸走出层层困境,以无声地沉默和坚强的信念反抗着令人感到窒息的精神压迫。
她坚定地相信,一个更光明的时期一定会来临,人们将会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1.2就红字“A”本身而言,它并没有神秘的色彩,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它仅仅是一个耻辱的符号,A字是通奸(Adultery)的缩写,作者霍桑是这样对它进行描述的:“在她(海丝特)衣服的胸部,出现 A 形的字,那是精美的红布制成的,四周有金线织成的细工刺绣和奇巧花样。
小说_红字_中的视角及视角越界现象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 nternati onal Relati ons,2006No15小说《红字》中的视角及视角越界现象袁小华(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南京210094) [摘要]《红字》的叙述视角原本属于第一人称目击者叙述视角,并不是批评家界定的全知视角。
霍桑通过把有限视角变为全知视角的“视角越界”策略,使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视角越界;全知视角;目击者叙述视角[中图分类号]I712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3489(2006)0520068206 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提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20世纪西方叙事理论界颇为注重对各种视角模式的区分与界定,但令人遗憾的是,叙述学家们对屡见不鲜的视角越界现象熟视无睹。
[1](P1*******)申丹阐释了视角越界的概念,理清了热奈特在理论上对于视角越界分类的混乱,为读者提供了用于分析作品的工具。
如果按照视角越界的功能与性质来重新解释《红字》中的视角策略,就会看到视角越界对于《红字》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理论界对全知视角释义的混乱,所以小说《红字》便被笼统地界定为全知叙述视角,忽略了霍桑运用视角越界的技巧。
一、《红字》的叙述者及其视角“在西方批评界,对于全知叙述的分类有两派截然不同的意见。
一派将全知叙述与内聚焦严格区分开来,他们或将全知叙述单列一类,称之为无固定视角的‘零聚焦’(以热奈特为代表),或将全知叙述视为‘外聚焦’或‘外视角’的一种类型(以斯坦泽尔和里蒙一凯南为代表)。
与此相对照,另一派批评家将全知叙述视为‘内聚焦’或‘内视角’的一种类型,较早的代表人物有布鲁克斯和沃伦。
”[1](P1214)福勒也属于这一派。
[1](P1214)由此可见,“批评界对于‘全知叙述’的分类之所以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看法,是因为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对立。
《红字》中折射的复杂女性观
《红字》中折射的复杂女性观在《紅字》中,霍桑通过揭示海丝特的社会边缘地位,反映了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
霍桑还谴责那种源于男权意识对妇女不平等的待遇。
霍桑通过他的故事情节和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彻底毁灭了男权文化中的双重对立理念。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红字》成功塑造了海丝特这位具有独立意识,具有反抗精神的美国17世纪殖民统治时期的女中强者的形象。
《红字》从另一个侧面刻画海丝特作为一个女权主义先行者的女性形象。
同时,也透露出霍桑的脑海里有女性主义的标记。
女性主义;男权社会;清教主义;保守一、霍桑的作品背景介绍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用他深刻的创作思想和独特的叙事技巧在美国文学史上享有声誉。
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新英格兰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为中心,着重探讨人性、真理和社会现实。
在《红字》中,霍桑探索人性的黑暗面,揭示隐藏在人们心目中的邪恶,以及现实社会的各种紧张关系。
他所表达的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异化与孤独、想象与幻想、自然与神秘等。
然而,他不同意传统的浪漫主义的乐观情绪,从悲剧的角度看待现实中的黑暗。
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角度发表了与女性主义相关的作品,奠定了女性文学的根基。
同时,这也模拟了男性作家对女性主义的关注。
他知道关于女权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女权运动的一部分,这在他的女性意识,在小说创作中集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霍桑的女性矛盾观点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天使和女巫是霍桑描写女性的两个极端。
然而,他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显露出丑陋的灵魂。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霍桑采取理性的观点去面对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关系。
霍桑描写女性的天使和女巫显然反映了他矛盾的女性观,而这主要决定于霍桑的创作动机和宗教观念。
霍桑的宗教概念来自于他长期的生活氛围的清教主义,他集成了清教主义的遗产为《红字》,对罪恶的灵魂意识进行影响深刻的解读,并对清教主义精神加以强烈的批评,这是规律;此外,在自由和权威的挣扎过程中,霍桑给读者展示了人类的爱和恨。
《红字》的明暗色彩反衬意象分析
摘要:《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成名作,小说细致入微的描写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其中色彩的描述尤为突出,作者通过明暗色彩的运用及其反衬作用既展示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又传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评判。
关键词:《红字》;霍桑;色彩;衬托《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性作品。
该书出版于1850年,这部在作者自己看来比较沉闷的作品却给他带来了巨大成功,最终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上半叶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清教徒聚居的地方。
在故事发生的数年前,女主人公海丝特? 普林到新英格兰等待在欧洲办事的丈夫。
而丈夫被印第安人掳去没有如期到达,两年内杳无音讯,甚至有传言说他已经葬身海底。
孤独的海丝特与年轻牧师狄梅斯代尔发生恋情并怀孕。
当地法官将她关入狱中,并令其在胸前佩戴一个红红的字母“a”向世人昭示其罪行。
海丝特出狱后在绞刑台示众那天,她失踪许久的丈夫齐林沃斯来到了新英格兰,面对妻子的背叛,他决心找出海丝特拒绝供认的奸夫。
他利用自己的医术成为狄梅斯代尔的私人医生并与其同居一处。
通过观察,齐林沃斯最终发现狄梅斯代尔就是他要找的奸夫,他用窥探对方心理的手段对狄梅斯代尔进行精神折磨。
备受教义和罪行煎熬的狄梅斯代尔心力衰竭,最终在教众面前承认了自己的罪孽,并死在绞刑台上。
一年后,齐林沃斯也离开了人世。
海丝特带女儿移居欧洲,数年后独自返回,一直生活在海边的小屋,去世后葬于狄梅斯代尔墓地附近。
霍桑在《红字》的创作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背景和人物展示出鲜明的特点。
作品中色彩的描写与对比既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能通过其反衬作用深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霍桑在《红字》中给读者展示的几乎是一个阴沉的世界,无论是主要人物的内心还是他们置身的环境无时不被灰暗所笼罩。
这种暗色调从作者对塞勒姆海关的介绍章节中开始一直延伸到小说的结尾。
当地建筑色调单一,在霍桑看来毫无美观可言,展现的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顺从(tame)。
《红字》小说中自然意象象征手法研究
92《红字》小说中自然意象象征手法研究郭娟 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在美国长篇小说文化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整篇小说中运用大量的人物象征、自然象征等手法,为人们揭示北美殖民地使其民众愚昧落后的思想和社会背景,本文主要对《红字》小说中的自然意象象征手法进行研究,探究小说的主题及思想。
关键词:霍桑;《红字》;自然意象;手法研究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长篇小说发表于1850年,深刻的反映和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背景。
《红字》在美国长篇小说文化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其真实的描绘了北美殖民地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是因为其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无论是人物的名称还是场景的描写都具有丰富的隐喻,将当时的社会情况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情节生动,开创美国象征主义小说先河。
本文主要对小说中的自然意象进行分析,研究自然意象蕴含的深刻含义,学习和借鉴《红字》小说中的自然意象象征手法,对现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红字》创作背景及内容简述《红字》发表于1850年,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女权主义时期,女性独立意识和主权精神觉醒,要求和男性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自身经济独立,摆脱依附男性和家庭的尴尬处境,但是当时的整体社会环境依旧倾向于男性,拒绝女性经济独立,为支持解放女性,霍桑以女性为主角,通过塑造勇敢坚强、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女性形象,对畸形的社会关系提出质疑和挑战。
《红字》正是创作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小说的主人公是海斯特·白兰,主要讲述了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悲剧,小说中受家庭的压迫,白兰不得不嫁给畸形年长的医生齐灵渥斯,婚后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丈夫沉迷于书本研究,与白兰之间的关系十分冷淡,后来丈夫齐灵沃斯因事被捕,白兰被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但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女性十分苛刻,对白兰处以通奸罪并戴上红字A 作为惩戒,小说围绕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让故事情节和走向充满悬疑,环环相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红字》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红字》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作者:刘林婷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5期霍桑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红字》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小说。
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象征主义先驱。
《红字》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恋爱悲剧。
女主人公海斯特嫁给了医生奇灵沃斯,他们之间却没有爱情。
在孤独中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了女儿珍珠。
海斯特为通奸罪而被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
然而海斯特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
小说当中有大量的象征手法,不同的意象象征不同的意义,同样的意象也象征相同或不同的意义。
A字母的象征意义1.象征通奸红字A是最初因为海斯特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所代表的adultery,故事开头的场景是海斯特站在刑台上,胸前是个猩红色的A字,这是清教主义对犯通奸罪的一种惩罚方式。
海斯特不光彩的通奸行为被人看不起,她被看成是一个来自地狱的恶魔犯了极其严重的罪。
她虽然也对自己的通奸感到很羞愧,但她坦然地接受了惩罚,因为她相信幸福和真爱迟早会来!2.象征孤独和异化红字A不仅是通奸的象征,也象征着孤独和异化。
由于通奸,镇里的人看不起她,以不友好的方式对待她。
她选择寂寞地住在自己的小屋,远离城市,远离喧嚣,女儿珍珠是她唯一的陪伴,因此,红字A也是一个孤独和异化的象征。
3.象征能力、赞赏和天使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斯特用精美的刺绣和高尚无私的人格去帮助穷人和病人,红字A慢慢变成了能力,赞赏的天使的象征,人们不再认为她因通奸所受的惩罚是恰当的,她因为高洁的灵魂和善良的行为得到了邻居们的喜爱和尊重。
监狱和玫瑰丛的象征意义监狱象征着罪与罚。
在开篇第一章,监狱就是孤独和异化的象征,预示着海斯特将要过的生活是种监狱一样的生活。
玫瑰丛恰好与黑暗的监狱相反,它自由地生长,没有边界的束缚,与残酷的清教主义的教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霍桑形容监狱是一朵开在文明社会的黑暗之花。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意象之美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意象之美作者:张华香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2期内容摘要:美国作家霍桑代表作《红字》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蕴含大量的审美意象。
自作品问世以来,《红字》中审美意象以其扑朔迷离的独特美感一直吸引着大批读者不断进行意义求解的工作。
读者的参与使这部小说不断地焕发着新的活力,其艺术魅力在不断地解读中得到完善和升华。
关键词:《红字》审美意象《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有夫之妇赫斯特·普林因为与牧师迪梅斯戴尔产生感情,而被惩罚在胸前永世佩带代表通奸的猩红A字布块后的种种遭遇。
小说中大量存在的审美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无处不在而又扑朔迷离的意象与故事一起构成了一个极富魅力的整体,吸引着一批批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1.何为审美意象意象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也可分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
读者通过这一环节去感知、去探索作品的意义,并生成自己的理解。
在探索的过程中,作品的美感也得到了体现。
2.《红字》中几种典型意象在《红字》中,霍桑用各种奇异的图景构成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美好与残酷并存的世界,其诸多审美意象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2.1红字A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意象,赫斯特胸前的红字A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审美意象。
它既是赫斯特耻辱的标志,但又被作者描绘成一件华丽的工艺品。
对红字A的解读,是历来人们阐释这部作品的焦点。
2.2各类背景《红字》中有大量的审美意象以背景的形态存在。
出现较多的是监狱门口的野蔷薇、绞刑架、森林、小溪等。
以绞刑架为例,它是赫斯特接受惩罚的地方,牧师也曾牵着赫斯特和波儿在这里忏悔,公开与赫斯特及波儿的关系,死在赫斯特的怀里。
绞刑架这个审美意象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一条重要线索。
2.3人物《红字》人物关系简单,主要人物仅有女主角赫斯特、与她偷情的牧师迪梅斯戴尔、男女主角的私生女波儿和女主角的丈夫奇林沃斯,每一个人物设置都有巧妙的内涵。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象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象作者:葛城均贾玲华陈窈君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5期【摘要】《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写的经典小说,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意象来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是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本文试图就小说中主要的象征意象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象征;意象;主题思想《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写的经典小说,该小说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象征意象的使用。
霍桑在这方面大胆的尝试也成就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也使《红字》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象征意象指小说中呈现的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手法。
意象是有象征性的,也就是说它可以表达意义,而且这个意义不是这个形象直接的意义。
用这种象征性的方式,意象可以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思想。
一、《红字》简介《红字》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十七世纪波士顿地区的故事。
女主人公海丝特跟丈夫从英国移居到美国波士顿,途中丈夫被印第安人俘虏。
海丝特只身来到美国后被牧师丁梅斯代尔诱骗并怀孕。
虚伪的清教徒社会把此事看作是大逆不道,为此州长亲自主持了对海丝特的审讯。
作为惩罚,她要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游街示众,度过余生,但她却用善良与善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牧师丁梅斯代尔深受良心谴责,最后鼓起勇气承认了自己的罪责,获得了道德上的自新。
而海丝特的丈夫却在复仇心理的驱动下完全丧失了人性,在道德上完全堕落,也毁掉了自己的生活。
作者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象征意象,来揭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红字》中的象征意象在霍桑的笔下,《红字》中的主要人物海斯特.普林是一位坚强、善良、向往爱情、独立、勇敢的女性。
在小说第二章中,有一段落专门描写海斯特本人的形象,从中读者可以得知海斯特是一个年轻、健康、美丽的女子,这与希腊女神Hestier(宙斯的姐姐)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红字》中的象征意义探讨
《红字》中的象征意义探讨摘要:《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成名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这部著作巧妙的借助象征手法,使作品中的人物、场景等都带上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故事情节也充满了神秘色彩,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本文主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探讨《红字》中的象征意义,以加深对这部小说的理解。
关键词:《红字》;象征意义《红字》纳撒尼尔·霍桑的杰出代表,也最能代表其思想和艺术风格。
霍桑生活在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他受清教意识、神秘主义等思想的影响较大,他一方面反抗清教主义,揭露宗教的虚伪,但另一方面也受其束缚,无法完全解脱出来。
这种矛盾性反映在作品中通过象征主义完美的演绎出来。
《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象征手法创作的小说,贯穿作品始终,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小说讲述了北美殖民时期发生的恋爱悲剧。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海丝特·白兰,是一个美丽、年轻的女人。
她出生于英国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因为家道中落,不得已嫁给了一个身体畸形的老学者——罗杰·齐灵渥斯,婚姻没有给她带来幸福。
后来,他们决定移居波士顿,齐灵渥斯在海上失踪,传言说已经身亡。
在波士顿的独居生活中,海丝特与一个年轻的牧师阿瑟·丁梅斯戴尔真心相爱。
一个美丽的女人与一个英俊多才的牧师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很快被人们所察觉,海丝特也被冠上了通奸的罪名而被投入监狱。
小说开头就是海丝特怀中抱着刚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女儿小珠,胸前佩戴着刺眼的红色“A”字,在刑台上示众。
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审问、逼迫海丝特说出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但海丝特拒不交代。
在刑台上海丝特看到了混在人群中,两年前被传身亡的丈夫齐灵渥斯。
示众三小时结束后,海丝特因为不交代同犯又被投入了监狱。
海丝特的丈夫来到监狱让海丝特告知他谁是奸夫,海丝特不说,并且告知齐灵渥斯,自己不爱他。
《红字》的叙事批评与语义批评解读_文学评论论文
《红字》的叙事批评与语义批评解读_文学评论论文霍桑的《红字》无疑是一部情节和主题均具有可读性的小说,透过小说中人物并对其所嵌入的背景进行时代性反思,我们往往会惊叹于霍桑对其笔下人物所进行的不确定性处理,这有效的实现了语言的节制和模糊化,因此我们很难一言以弊之说谁有罪,或简单的将其归结为一个道德的评判问题,而必须找到这所有不确定的根源,即回归精神的原始状态,才能得到启示,这也是霍桑对于基督教原罪精神的最佳阐释。
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剖析《红字》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精神原初的剖视。
一.视角转换:叙事距离带来的不确定性从整部作品的视角来看,《红字》的叙事是以一个不愿承担叙事责任的全知叙事者的视角或无限制视点展开的。
全知叙事者不想明显地表露同情犯通奸罪的女主人公,让自己与她保持一定的情态距离,回避用我的身份把要讲的故事直接告诉读者,而是把我隐藏在我们背后,如……当我们的故事开始时……这个我们只是形式上的全知叙事者,他既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也很少表明白己的观点。
由于这样的回避策略,作者与书中人物和读者这两方保持着安全距离,一方面不扰乱书中人的发挥,让他们各自无预期地走下去;一方面不影响读者的阅读观点,让读者发挥主体能动性。
这种带着叙事距离的手法与传统叙事手法讲求的读者-人物-作者的情感态度交融完全相反,因此读者不能再按照传统的阅读方法一味揣摩作者意图或者跟在作者设定好的观点上,而应当接受这种非聚焦型叙事视角带来的不确定性,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一步步的认知重建。
很多情况下,《红字》叙事者还采用内聚焦型策略,利用故事人物的视角来表达情感态度。
我以丁梅斯代尔在受刑台上的一段忏悔的演说为例:新英格兰的百姓们,他叫喊着…你们爱我,把我视为神圣之人,现在却看见我站在这儿,人世间的一个罪人,我终于,终于站到七年前就应该站的地方来了,在这里,和这个女人站在一起;在这个可怕的时刻,是她的手臂扶持着我,使我不至于匍匐在地…看吧,海斯特所戴的红字,你们看了不寒而栗的红字,无论她走到哪里…她所背负的痛苦不堪承受----这红字就将畏惧和极度厌恶的寒光投射在她周围…可是你们中间站着一个人,你们至今还未曾看到他身上的罪恶与耻辱的烙印而发抖…现在他要告诉你们,尽管海斯特的红字显得非常神秘可怖,但它只不过是烙在他自己胸口那个印记的影子而已;即便是印记…也是烧烙在他心灵深处的印记的标志…看吧,看看这个可怕的罪证吧……这一大段剖白不仅激起了围观者的情感,也激起了读者对于丁梅斯代尔的同情,或者说读者们就是刑台周围的群众,我们都在书中,而作者却在书外冷眼旁观。
谈《红字》中的象征手法
个 天 真无 邪 的孩 子生来 就遭 受 到社 会 道德 的摒弃 ,如 的东西却是 清教徒们所 否定 的。但 是海斯 特对 于女儿
同小说中所述 : “Pe arl wa,a bo m ou tc as t of infa nt ile wor ld 深深的爱却部分地意味着她拒绝承认 自己的行为是
( 珠儿生来说是儿童世界里的一个弃儿) 此外,作者通 一种罪过。“A”字在珠儿身上,便是“天使”( Ang el ) 的
也是挑起他恶念的魔鬼的旗帜。
强而勇敢 ,有能力 、有个性 ,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
霍桑在<红字》中塑造了美国小说 中第一位真正 的 待这个代表耻辱的红A字。与她相反 ,齐灵握斯同丁梅
女英雄 ,这就是女主角海斯特 。之所 以这样说,是 因为 斯代尔是一样的 ,他也可以被看作是清教主义的牺牲
她深深地牵连着她所生活存在性 别差异 的社会里 ,是 品,最终一无所得 。在霍桑眼中,清教思想是一种严厉
到她的婚姻是草率的。霍桑用prUti en t( 肉欲的)谐音作 为女主人公的姓氏pry n e ,揭示了罪恶的根源。其次,
pry n e也是pru ne ( 净化 ) 的谐音 ,霍桑不仅探究 了她犯
罪 的根 源 ,也 肯定 了她能够 负罪行善的壮举 。总之 ,海 斯特是 美好 爱情 的象征 ,同时她 的欲望代 表 她人性 中 霍 桑认 为 “恶 ”的一 面 ,她 的灵魂 的净化又 是霍 桑竭 力 推崇 的道 德行为。
的行为。以清教徒的眼光来看 ,这种行为无疑等同于
并不承认 自己真的有罪,进而树立起一个敢与命运抗 触犯了法律,但这个孩子却是没有义务来服从这些原
争 、追求 自由与幸福的新妇女形象。然而 ,小说中的珠 则的。在给予她生命的过程中,威严的法律触犯标记 ,被看作是“小 是一个生命的出现 ,这个生命可能是美好而聪明的,
浅谈《红字》中象征主义及浪漫主义手法的应用
浅谈《红字》中象征主义及浪漫主义手法的应用1、《红字》的主题思想《红字》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利坚合众国社会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
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
至于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说则把他写成了一个一心只想窥秘复仇的影子式的人物。
他在小说中只起情节铺垫的作用。
2、《红字》象征手法《红字》用略带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象烘托环境、渣染气氛和映衬人物心理的手法俯拾皆是,最突出的便是丁梅斯代尔牧师和海丝特及珠儿在夜晚和密林中的两次会见:由红字连系在一起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同时出场,如同戏剧中迭起的高潮,把全书紧织在一个严密的结构之中。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创作的长篇小说。
人物介绍1、海丝特年轻美丽姑娘的海丝特·白兰在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的花样年华,嫁给了一位面容苍白、眼色阴沉、身材略有畸型的年长学者齐灵渥斯。
他们的婚姻并非爱的结合,维系其婚姻的可能是某种利益或者宗教思想的束缚。
然而,给这段不幸的婚姻雪上加霜的是,齐灵握斯两年内音讯全无,并最终传来他葬身大海的噩耗。
孤苦无依的海丝特与才貌相当、德高望重的年轻牧师丁梅斯代尔产生了爱情,并孕育了女儿珠儿。
本来两个人的爱情和结合应该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却被世俗所不齿,海丝特因此担上了“通奸”的罪名,被迫终身佩戴红字“A”,精神上受尽了折磨和屈辱。
2、珠儿海丝特的女儿珠儿是罪恶耻辱与神圣爱情的矛盾结合体。
海丝特精心地打扮小珠儿,使可爱奔放的她像个天使,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闪烁着一种希望的光芒和生命的光辉,带给人们冲破清教束缚的希望。
虽然自小被这个社会所抛弃,跟着母亲受到众人的歧视,嘲讽和迫害,珠儿却桀骜不驯,充满活力。
珠儿身上洋溢着的那股生命的活力和果赘不驯的反叛力是自觉的、先天的,足以超越任何社会、时代的束缚。
珠儿的美和野性的反叛同齐灵渥斯的丑形成强烈的对比:博学多识的老医生却是如此丑陋不堪,而作为母亲罪恶象征的小女孩则仍保持着自然人的纯真,在霍桑的宗教意识里,小珠儿便是“天使”,代表着希望,是霍桑美好理想的寄托,也体现了他对宗教的幻想。
《红字》的多重象征手法和现实意义
《红字》的多重象征手法和现实意义作者:高娟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25期摘要:《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极具特色。
本文通过对红字“A”的象征意义的探讨,阐述了作品单纯情节之下多层次的复杂的主题思想。
含蓄的风格、深刻的寓意构成了《红字》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浪漫世界。
关键词:小说《红字》红“A”字多重象征手法现实意义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中期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的开创者。
生于美国神秘主义中期的霍桑,是一位深受清教意识、超验哲学和神秘主义三种思想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也充满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想象和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
霍桑是一位思想充满着复杂矛盾的作家,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表露出他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的创作一般属于加尔文教派祖先生活的道德观,因此,他的小说都带有道德教诲的寓意,即象征意义,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
1850年,霍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这部小说内容深刻、构思新颖、手法独特,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他最为杰出的代表作。
它以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最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观、宗教观,以及他对清教主义所统治的社会的看法,被誉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座丰碑。
虽然作品的情节单一,并按犯罪—赎罪—拯救这一传统宗教故事的模式写成,但一旦进入《红字》的世界,你就会发现,为了更好地展现主题,霍桑在这部小说里巧妙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的复杂多义,而这些象征往往隐晦莫测,含义深远,既再现了历史,又体现了作者思想复杂矛盾的内心情感。
《红字》世界笼罩在介于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之间的神秘浪漫的气氛之下,出现在读者眼前的红字“A”更是亦真亦幻,亦虚亦实,它不单纯是“通奸”罪的标志,还是作者一个个的心结,霍桑通过对男女主人公浪漫爱情后的心路历程的描写,将他对善与恶、个人与社会、道德与爱情等问题的困惑、关注和反思串在了那重重叠叠的红字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1【摘 要】《红字》是霍桑的代表小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文化意蕴,在《红字》小说中存在一些能够反映出特殊镜像特征的物体,如天体、小溪、水坑等,其贯穿于小说中并且构成了特殊的意象组合,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就对《红字》中的镜子意象进行分析,结合镜子意象探索了小说的叙事意蕴,希望能够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深刻的揭示,进而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一定的支持,促使读者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小说中的精神意蕴。
【关键词】《红字》 镜子意象 叙事意蕴《红字》中的镜子意象及其叙事意蕴探微菁 菁《红字》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霍桑所创作的小说,在小说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文化意蕴也较为深刻,在美国小说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受到文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而随着美国文学的不断发展,文学研究工作者逐渐开始认识到《红字》在文学研究中的特殊性,并且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对《红字》的精神文化内涵加以解读,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从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红字》小说研究看,研究者主要将重点放置到对《红字》小说中的隐喻和意象方面,但是对镜子意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尚未形成对镜子意象的深入阐述,因此镜子意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1]。
本文从镜子意象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和辅助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入手,探索了小说中的叙事意蕴,希望能够帮助对小说的主旨和内涵进行更为深入的解读,对小说的理论研究加以丰富。
一、西方文学中普遍存在的镜子意象在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载体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具体到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类型的文学创作中,都能够见到镜子意象的身影。
在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最初出现在神话创作中,并且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承载着西方历史文化中复杂而神秘的精神气息。
其后,镜子意象被广泛地应用于童话和小说等作品的创作中,对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凸显和主旨的揭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作为文学批评语言的诗学创作和研究中也不断地使用镜子的隐喻来实现对相关文学现象的阐释和理解,可见在西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镜子意象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其象征意义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对西方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柏拉图就曾经使用镜子和洞穴进行比喻,对模仿和反映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行深入的解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使用镜子意象做出了如下比喻:“你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的旋转,你马上就会创造出太阳、月亮、大地等,以及我国想要的一切”,由此可见,在西方文学思想中,镜子意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2]。
二、霍桑《红字》中的镜子意象以及其所反映出的叙事意蕴霍桑《红字》小说中应用镜子意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其在应用镜子意象的过程中对镜子的意象加以丰富,镜子不再单纯地指镜子物体,而是将一切具有镜像特征的物体都当作是镜子,如人的眼睛、小溪、玻璃等,并且这些具有镜像特征的“镜子”意象,在小说不同的故事情节中反复使用,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对小说叙事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变化和发展。
在《红字》小说中,所谓的具有镜像特征的“镜子”,实质上在外形和物理特征方面表现出镜子的特性,其具体用途和能够产生的功能效果代表了对镜子功能的外部延伸,能够进一步丰富镜子意象的研究。
同时,由于镜子不仅仅具有映射的作用,其本身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射特征,因此在《红字》小说中,湖泊和水坑也转变为镜子的意象,并且这些镜子的意象对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认知的刻画以及人物的塑造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霍桑小说中所有关于镜子意象的描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小说全面构建了镜子意象的组合,并且将镜子作为镜子意象的核心,将眼睛、水坑、湖泊和玻璃等意象作为镜子意象的辅助,共同构成了小说中镜子意象的组合,而这些意象在《红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还促使小说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促使小说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显著的提升[3]。
可见,在《红字》小说中,一系列镜子意象的使用是作者进行精心构思和布局的结果,霍桑在创作中加工镜子意象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生动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也促使小说的精神内涵更为深刻。
下面本文就结合《红字》中对镜子意象的具体阐述分析其所反映出的叙事意蕴,希望能够对《红字》小说的研究加以丰富。
(一)镜子表现出对海斯特真正自我的内在反射在霍桑所创作的《红字》小说中,镜子的意象反复出现,对海斯特人物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表现出对海斯特真正自我的内在反射。
当海斯特在刑台上接受惩罚时,作者就适当地使用了镜子的意象对海斯特的内心加以描绘,透过海斯特昏暗的心灵之境,海斯特逐渐陷入到回忆中,看到了曾经快乐的生活——少女时代的鲜活、与父母共度的幸福时光等。
但是与此同时,海斯特透过镜子,也必然会看见自身不幸的一面,如身材严重走形的丈夫、嘈杂混乱的街道、灰蒙压抑的城市以及自己和丈夫之间的畸形关系等,借助这些意象,作者完成了对海斯特当时内心真实情感的直观反射。
对此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小说一开始,镜子意象象征着海斯特的心灵世界,并且作者将海斯特幸福的童年与当时欧洲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殖民监狱、刑台和惩罚有机联系在一起,借助蒙太奇的叙事方式构成实践和空间层面上的错位变化,并且将海斯特无形的过去、现在、未来加以对立,在对比分析中暗示了海斯特的家世背景和人物性格,甚至适当的折射出海斯特人物的未来发展[4]。
在此处,作者使用镜子意象完成了对小说人物背景的阐述,极大地推动了小说整体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海斯特人物形象的完善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此后,镜外国文学子意象以眼睛、玻璃等形式不断出现,从侧面对海斯特的内心世界加以反射,逐步投射出海斯特内心深处真正的自我,塑造了一个生动立体、复杂的海斯特形象。
(二)镜子表现出对牧师自我忏悔的深刻关照在《红字》小说中,牧师人物形象对自身所犯下的罪恶进行自我忏悔也是借助镜子意象来完成的[5]。
在小说中,黑夜中的牧师往往在强烈的灯光下揽镜自照,面对镜子中自己的面目进行深刻的反省,表现出牧师内心在善良和罪恶冲突中的煎熬,在这种煎熬中,牧师甚至开始出现幻象,而这些幻象往往带有不同的微光,在昏暗的夜色中一般无法被辨认出来。
对于小说中的牧师而言,镜子的意象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镜子表现出对牧师肉身所具有的自我意识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表现出牧师的潜意识,借助镜子意象能够发现牧师的内心世界以及牧师内心世界中所隐藏的罪恶秘密;其二,从伦理学角度进行分析镜子也表现出一定的伦理学自省功能;其三,镜子意象的使用能够构成一种时间重叠的特殊现象,促使牧师的现实和想象之间的界限更加明确。
在牧师照镜子的过程中,镜子中所呈现出的并非是其憔悴的面貌,而是其内心深处的罪恶,是牧师不敢公开自己罪恶的忏悔和痛苦。
在镜子面前,牧师既是罪恶的执行者,也是自己罪恶的唯一见证者,因此其憎恨无法公开罪恶的自己,但是与此同时其又想在社会公众面前保持自己善良形象。
可见,霍桑借助镜子意象充分刻画出牧师复杂、矛盾的双重人格,镜子在叙事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凸显[6]。
(三)眼睛镜子意象折射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红字》中,眼睛也是镜子意象的重要表现形式,珠儿的眼睛就表现出对海斯特人物形象的折射,对海斯特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小说中,海斯特的多处心理活动和性格塑造都是借助珠儿的眼睛来完成的,海斯特在看到珠儿的眼睛时,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不同的反应正是作者使用镜子意象对海斯特形象加以塑造的过程[7]。
如在小说中存在一段对珠儿眼睛的描述“珠儿黝黑、狂野、明亮的眼眸中存在不可捉摸、难以把握的神情。
”这些文字的表述深刻的揭示出珠儿眼睛与海斯特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建塑方面存在的密切关联,甚至可以说珠儿的眼睛辅助海斯特对真实的自我进行反省。
一般来说,人对自我的认识往往是借助他人来完成的,单纯地依靠自我,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认识局限。
而在《红字》小说中,作者将珠儿的眼睛作为客体,促使海斯特能够借助珠儿的眼睛更为清醒的认识真实世界中的自己。
可见,作者借助眼睛镜子意象的使用折射出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水镜镜子意象表现出对人物潜在自我的发现和探索人的自我意识和镜子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借助镜子的使用人们能够更好地区分自我和他人,而在镜子出现前,水镜则主要替代了镜子的这一功能,人们借助水镜的使用了解自我形象,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水镜也是镜子意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霍桑的《红字》中,水镜是一种极其特殊的镜子意象,借助对水镜的使用,作者实现了对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8]。
在小说中,使用水镜塑造人物的典型代表为珠儿,作者对珠儿在水边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和精准的刻画,促使读者对珠儿和水之间的关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珠儿在水边玩耍,借助水镜,其对自我形象形成初步的认识,而这些看似对珠儿天真无邪的描绘,实际上表现出珠儿内心世界所反映出的自恋情节,在此处,镜子不仅仅是能够映射物体外在形象的镜子,还能够反映出人自我意识层面对潜在自我的发现和探索。
三、结语综上所述,在霍桑的《红字》中,其大量使用镜子意象,并且对一系列镜子意象进行精心的布局和构造,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立体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也促使小说的精神内涵更为丰富,极大凸显了小说的精神文化价值。
因此对《红字》进行研究,就应该将小说中镜子意象的使用以及镜子意象所反映出的叙事意蕴进行深入分析,在把握小说主旨的基础上对小说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对《红字》小说研究加以丰富。
参考文献:[1]王德易.<红字>中的镜子意象及其叙事意蕴[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7):49~50.[2]赵腾腾.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红字>解读[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3]刘正睿.<红字>中的镜子与自我[J].青年文学家,2012(6):67.[4]闫明凤.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中的镜子意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5]周韧.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57~58.[6]王家和.<红字>全知叙事者在人物塑造中的女性主义心声[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01~106. [7]张娜.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穿行——品析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红字>中的叙事顺序[J].文教资料,2012(17):24~26. [8]谭明华.<红字>的叙事特点解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13~15.(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