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前言本指导书为铁路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施工人员在沉降监测作业中的行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提高施工质量。
二、作业对象本指导书适用于铁路土建施工中的沉降监测作业。
施工单位需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和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施工。
三、作业准备1、监测设备的准备:包括水平仪、电子水准仪、传感器、靶标、计算机等设备。
2、施工准备:确保监测点的无障碍,选取合适位置设置固定靶标,测量范围内的影响因素(如温度、风速等)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掌握。
3、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按照作业安全规定,着可视性较高的工作服或反光衣,必要时设置警示标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护,禁止实施危险操作。
四、作业流程1、选择监测点。
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监测技术规范选择需要进行沉降监测的监测点,并确定监测范围。
2、安装监测设备。
根据设计要求和监测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并加以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牢固、准确。
3、测量基准面高程。
在施工前,应测量基准面高程,计算监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差。
4、开始监测作业。
当施工开始后,应根据监测技术规范确定测量时间间隔,进行定期监测。
5、监测数据处理。
在实施监测过程中,需要将所测监测数据加以处理,计算出相应的监测参数,并逐年作出趋势分析。
6、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估。
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过程,需了解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监测结果对应不同的评估等级,并形成监测工作报告。
五、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作业。
2、施工前应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准确。
3、在施工现场要勤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监测设备的工作稳定,提高测量精度。
4、在监测测量过程中如遇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结束语本指导书是针对铁路施工中的沉降监测作业提供的指导,主要是希望借助这份指导书,规范沉降监测的实施,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保障工作安全,希望本指导书能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沉降及位移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位移作业指导书目录1 适用范围 32 检验所遵循的依据、技术标准 33 建(构)筑物及地表沉降观测 33.1适用范围 33.2仪器设备 33.3建(构)筑物沉降 43.4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63.5报告内容 64 建(构)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64.1适用范围 74.2仪器设备 74.3检测准备 74.4现场检测 74.5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84.6报告内容 8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建(构)筑及地表沉降与水平位移测试。
2 检验所遵循的依据、技术标准1) 《工程测量规程》(GB50026-93);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3) 检测任务单要求。
3 建(构)筑物及地表沉降观测3.1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建(构)筑物及地表沉降测试。
3.2仪器设备3.2.1仪器为苏州光学仪器厂的DSZ2型水准仪、日产TOPCON AT—G2型水准仪。
可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装置平板测微器后可作二等水准测量)。
3.2.2仪器操作步骤1)开箱和安装:架三脚架,三个脚尖必须稳固地插入地面,三脚架头部应尽可能地水平,高度以观测时适宜为准,注意伸缩部锁紧是否可靠,然后将仪器放在脚架头上,拧紧中心螺丝。
2)整平:旋转脚螺旋将仪器安平,当圆水泡居中时,仪器即安平了,此时视线自动安置成水平状态。
3)瞄准和调焦:将望远镜瞄向白纸或清晰的天空,旋转望远目镜,直至看清黑色分划线,也可将目镜直接安置在所需的屈光度上。
通过粗瞄器观察,用手转动仪器使望远镜粗略地瞄准水准标尺。
旋转调焦手轮,直至标尺象无视差,清晰成象于分划板上。
旋转水平微动手轮将竖丝正确地置于标尺中间。
4)标尺读数:读取水平丝在标尺上的位置,先读水平丝下面最近的厘米值,估读出水平丝在厘米间隔内对应的毫米值。
5)精密测量(与平板测微器配套使用):将平板测微器套入水准仪中锁紧后即可进行精密水准测量。
旋转测微手轮,使分划板楔形丝与因瓦标尺上最近的厘米格值重合,厘米值直接从标尺上读取,毫米值从测微器的测微尺上读取,两者相加即得观测值。
基础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施工作业书一、目的编制基础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三、总则1、为指导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桥梁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书。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四、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五、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4、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5、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6 个月。
6、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 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 的气泡式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xx路基沉降观测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对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前应先编制专项观测方案,其主要内容有:沉降观测网的建立等级、路基沉降观测变形监测系统的设置原则、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测量仪器的配置及主要技术要求、观测组织结构、职责及管理制度,以利于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外业技术准备2.2.1准备二等水准测量仪器,作业仪器要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期限内使用。
2.2.2购置或制作沉降板、测杆及沉降观测桩、边桩,确保进行沉降观测时有桩可用。
3.技术要求3.1沉降观测应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沉降观测应符合关于印发《东南铁路公司、京福闽赣公司、向莆铁路公司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东南铁工(2017)100号。
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有关规定。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表1规定执行。
表1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者施加预压荷载后沉降变形观测时间应该满足评估要求,一般不小于6个月。
3.3在软土、松软土等特殊路基段设置观测断面,间距不应大于100m。
3.4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在地基处理完成后立即埋设沉降板,每2个观测断面应设置1个沉降板,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处,在基床表层以下施工完成后,应立即设置临时观测标,进行观测,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进行转标处理,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
3.5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一般地段≤150mm,年沉降速率应≤40mm/年,桥台台尾地段路堤工后沉降≤80mm。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工艺流程布设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元件→进行沉降观测→收集观测数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估。
高速公路软基沉降和位移观测指导书
高速公路软基沉降和位移观测指导书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3、本合同段施工图纸设计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全长6.35公里。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其中K186+800、K186+900、K187+120、ZK189+020段特殊路基须埋设沉降盘、测斜管、位移边桩等特殊路基稳定监控设备。
三、观测测量的基本要求:1 .测量工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工程测量规范》的各项规定。
2.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3.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有校核,坚持自检、互检制度。
4.测量记录要求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精度,如水准读数应读至毫米。
5.所有的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6.测量人员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测量工作必须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四、测量仪器:表中所列仪器都有校验合格证书,且均是在仪器鉴定的有效期限内使用。
五.测量依据:1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本工程的软土路段的水准观测采用四等精度要求。
六.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法1.软土路段在打完砂桩之后的路堤施工中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的动态观测,观测项目、目的、仪具如下表所列沉降和稳定动态观测2.观测仪动态观测表具应在软土地基处理之后埋设,并在观测到稳定的初始值后,方可进行路堤的填筑。
3.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确定测点位置。
在ZK189+020左侧埋设位移边桩一个;K186+800、K186+900、K187+120右侧各埋设测斜管一个;K186+800、K187+120中心各埋设沉降盘1个;K186+900处右侧埋设沉降盘1个。
4.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仪器使用前需进行全性能检查和校验,以保证测定仪器的正常使用和观测数据的可靠.5.观测仪器的操作和保养应按照使用说明和保养制度进行,易出故障或读数异常的仪器应及时予以更换和修理.6.测点标杆安装时应严格按规定进行,安装必须稳固,对露出地面的部分均应设置保护装置.在路面施工期间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一旦发现标杆受拉或移位,需立即修复,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7.施工期间严格按设计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每填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三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一般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8.当路堤稳定出现异常情况而可能失稳时,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果断措施,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完成)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做好路基及桥梁的沉降观测,得出真实详细的沉降观测数据,为后续施工工序提供依据。
二.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2.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总体要求2.1.1 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施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评估路基施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后续工序施工的的安全。
2.1.2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2.1.3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1.4 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2.1.5 路基沉降观测内容分为路基面的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
2.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2.2.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2.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过渡段的断面设置按过渡段的技术规定执行。
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按25米的间距加密设置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且地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的点位的附近1米处必须设加密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因过渡段观测断面或加密断面的设置而导致一般路基区段间距不足50m时,不设断面;超过50m而不足100m时,按等分间距设置断面;超过100m时,按50m倍数的四舍五入原则来设置断面数量,断面间距宜一致均匀。
8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边坡变形监测施工作业指导书为了加强中铁五局武广客专项目经理部第八总队路基工程沉降、位移监测管理,及时监控路基的沉降量及位移变形,保障路堤安全填筑,检验地基处理效果,并根据监测提供的可靠数据确定铺轨支撑层及其以上结构的施工时间,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为了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局经理部和各总队分别成立沉降监测室和沉降监测组。
二、监测工作程序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各监测组制定适宜的监测方案,报经理部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监测小组在动态跟踪检测时,采集的数据经判别后,及时反馈路基稳定信息;如果出现失稳信号,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加大监测频率。
监测工作程序如下:三、监测测试项目和内容1、路基变形监测路基变形监测,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另外软土或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复合地基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
当路基基底或下卧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断面为线路中心;当地表横坡或下卧层横坡大于20%时,应于填方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增加监测点;基底沉降监测与路堤本体沉降监测在一般路基(非试验段)地段监测点应尽量布臵于同一路基基地和基床底层顶面;同时在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2m处设臵位移边桩,以控制填土速率。
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小于0.5cm/d。
2、路堑高边坡的位移变形监测变形检测范围包括:1)、大型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2)、白垩系、下第三泥岩、粉砂岩、砂砾岩;元古界泥质板岩、千枚岩等软质岩高边坡;二迭、石炭、泥盆系的炭质页岩、砂页岩、煤系地层、泥岩等易浸水软化的软质岩及软硬互层的路堑边坡高度≥20m时;3)、第“2)”条的地层条件,当存在顺层现象或受构造影响结构面发育;不利结构面发育,边坡高度≥15m时;4)、土质及全风化层,边坡高度≥15m时。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松软地基路基施工沉降和位移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湖州南浔--长兴姚家桥段第七合同段K34+400~K38+600大部分填方路基属于松软地基,路基松软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设计为:地基加固处理,K34+300~+403、YK34+593~YK35+407、YK35+523~+619、YK35+771~+950、ZK34+593~ZK35+415、ZK35+532~+604、ZK35+776~+900为塑料排水板地基加固处理,K34+536~+573、YK34+573~+593、ZK34+573~+593为预应力管桩地基加固处理,YK35+407~+523、YK35+619~+771、ZK35+415~+532、ZK35+604~+776为沉管灌注桩处理及YK35+950~YK36+099、ZK35+900~+950为粉喷桩地基加固处理。
设计要求在松软地基段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观测边桩进行定期观测,以保证取得完整准确的观测资料,控制松软地基路基施工速率,保证沉降和位移量控制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本段共设沉降观测断面68个。
2.观测小组:组长:韦高志(工程师)副组长:王鹏(助理工程师)组员:韦高志、王鹏、王涛(测量工)3.设备、仪器、型号及数量①TOPCON GTS-602型全站仪一台。
②Leica WILD NA2 精密水准仪一台。
③铟钢尺一把。
4.工作安排4.1 观测小组负责K34+300~K36+099段内的16段软基的沉降、位移观测工作。
4.2 副组长王鹏负责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
5.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5.1 布设水准网、导线网。
5.2 沉降观测:观测精度达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5.3 位移观测:用全站仪测相对坐标,并算出绝对水平位移值,观测精度要达到二级导线测量要求。
5.4 为了控制填筑速率,在施工期间,应该每填筑一层填料进行一次观测。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应该每三天观测一次。
路基填筑完毕后,应该每14天进行一次定期观测,发现有沉降,应及时补填,始终保持设计要求的预压标高,直到预压期完成,多余填料卸除为止。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Ⅲ标段(电化局段)沉降观测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技术主管组织现场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
审核施工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有关技术要求,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有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
确定现场测量技术小组,对参加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外业技术准备确定沉降观测测量水准控制点位置、测量路线。
检查测量仪器,熟悉仪器性能,进行明确分工,固定司镜、前视、后视人员。
3、技术要求3.1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分为三级:基准点、工作点、沉降变形点。
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在原有控制网的基础上对水准点进一步加密。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坐标系统一。
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
工作基点采用Ф20mm光面钢筋长1.2m顶端刻十字丝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径上部4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⑴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⑵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⑶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⑷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路堤填筑沉降位移观测作业指导书(刘修改) 2
新建铁路福州可门港铁路支线工程路基工程编号:路堤填筑沉降位移观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可门港铁路支线工程项目经理部目录一、沉降及位移观测桩的设置 01、路基沉降观测桩的设置 02、位移观测桩的设置 (1)二、观测方法 (2)1、沉降观测方法 (2)2、位移观测方法 (4)3、沉降及位移观测频率 (4)三、填土速率控制 (5)四、沉降、位移观测的成果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堤填筑沉降位移观测作业指导书一、 沉降及位移观测桩的设置1、 路基沉降观测桩的设置(1) 路基沉降板的平面布置沿线路纵向每50m ~1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在线路上预埋1个沉降板,为更好地保护沉降观察桩,沉降板平面位置埋设于正线III 道右侧3米处。
桥路过渡段必须至少在距桥台1.0m 处设置1个监测断面。
在站场处,除线路纵向外,因场地较宽横向需埋设沉降观测桩,每100m 设置一个观测桩,水泥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施工区域应分别设置。
对每个沉降板进行编号(注明施工里程),并绘制沉降板平面布置图,做好观测台帐。
(2) 路基沉降板的埋设沉降板埋设位置应尽量位于原来地表高程处(淤泥面),也可以埋设在地基处理后地面(如水泥搅拌桩顶部或塑料排水板顶部)。
当埋设在地基处理后的地面上时,在观测记录表中必需记录好沉降板至下卧层淤泥面高度,以便记录好填方及沉降总高度。
沉降板制作:沉降板由钢板底座(宽50cm 或80cm ,厚10mm的正方形钢板)、 测杆(φ=30mm钢管)及保护套管(φ=100mm 钢管)组成。
测杆和钢板底座用钢筋连接帮焊固定,并采用双面电弧焊接。
保护套管和底板也应采用双面电弧焊接。
沉降板安装: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 厚沉降板示意图双面电弧焊接0.5~1.0m 沉降板底座 φ=30mm 测杆(钢管)钢管 φ=100mm 1.0m 钢板(50cm*50cm*1cm)接头中粗砂)。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一标路基工程编号: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0年月日发布 2010年月日实施目录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工程概况--------------------------------- 1页1、观测的目的--------------------------------1页2、编制依据----------------------------------1页3、适用范围----------------------------------1页4、观测的内容--------------------------------1~2页5、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2~4页6、沉降观测仪器、设备和方法------------------4页7、沉降观测的频度-------------------------------------------4页8、沉降观测精度----------------------------------------------5页10、附件附件1:沉降观测人员组织架构(附后)附件2:沉降分析与评估(附后)附件3:组合式沉降板路基沉降观测技术(附后)工程概况:合福铁路是我国建设的设计时速350km/h的高标准线路之一,为了满足高平顺性、高舒适度、高安全性和免维修的要求,全线铺设无碴轨道,工后沉降量的控制标准极为严格,相关技术标准均要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
本经理部施工段为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一标DK25+000~DK32+058(长链263.268m)处,本管段处于黏性土及淤泥质土广为分布的地区,黏性土及淤泥质土的湿陷变形问题十分突出,给线路的各种建筑物工后沉降控制更增加了难度。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路基、桥梁墩台进行沉降观测,评估它们的工后沉降。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1、观测的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观测资料的沉降分析结果,在施工期间进行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及工后满足时速350km/h高标准线路的高平顺性、高舒适度、高安全性和免维修的要求。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通过对路基本体及地基沉降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实施信息化施工,根据沉降监测返馈信息进一步完善工程措施,确保路基沉降稳定并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2 编制依据⑴《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2006]189号,《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⑵《时速200~250公里有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铁建设[2007]76号⑶《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⑷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设计文件3 适用范围适用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线路基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作业。
4 材质要求⑴地基全剖面沉降观测在地基表面埋设全剖面沉降管,采用剖面沉降仪采集数据。
⑵路基面沉降观测精度采用二等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5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5.1沉降观测方案5.1.1结合本工程特点、无碴轨道客运专线对路基沉降控制的要求,安排本工程的沉降观测项目包括:⑴地基全剖面沉降观测:在地基表面埋设全剖面沉降管,采用剖面沉降仪采集数据。
获取地基总沉降量和沉降变化。
全剖面沉降管沿线路纵向按以下方法布置:①沉降板及水平位移观测桩的布置原则深层沉降观测一般地段沿线路纵向300m设一处,软土、松软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基每100m设一处,深厚湿陷性黄土及深厚松软土地段每50m设一处;地表沉降一般地段30m一处,松软土、湿陷性黄土地段20m设一处,桥路过渡段及其他过渡段设置两个地表沉降观测断面。
每个观测横断面布设3个观测点,在地面设剖面沉降仪,在路基面中线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观测桩,观测桩采用φ40mm,长1.2m钢钎。
②沉降板埋设按设计要求埋设的沉降板,在路基填筑第一层后即开始埋设。
路基第一层填料碾压密实后,测量放出沉降板的准确位置,人工挖除板位土层至原地面。
沉降板基础底部先铺设中粗砂,人工整平,并用冲击夯夯击密实,然后安设沉降板,沉降板上分层回填路基填料并夯击密实。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1 主体内容及适用范围由于路基填料选择不当或施工时压实系数不达标,在列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线路轨面平顺。
2 作业目的掌握路基沉降的速率和沉降量,综合评估路基沉降的风险,为路基的沉降整治提供依据。
3 作业流程图4 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相关标准4.1 作业条件线上测量需在天窗点内作业。
4.2 机具和材料4.2.1 机具。
水准仪、铁锹等。
4.2.2 材料。
水泥、砂子、水等。
4.3 作业程序及要领4.3.1 根据施工单位移交的沉降观测资料和竣工资料,分析确定的运营阶段还要继续进行沉降监测的地段。
4.3.2 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地段埋设观测桩。
4.3.3 对下沉地段进行水准测量。
4.3.4 收拾工具,清理现场。
4.3.5 沉降数据分析,形成监测分析报告。
4.4 质量标准4.4.1 全线进行沉降普查监测的周期。
一般路基地段,运营后1—3年内每半年进行1次观测,第4年起每年进行1次观测。
路基过渡段等重点地段,运营后1—3年内每月至少观测1次,第4年起根据沉降情况可适当调整观测周期。
4.4.2 确定重点监测地段。
(1)验交前沉降评估分析确定的运营阶段还要继续进行沉降监测的地段。
(2)膨胀岩土、湿陷黄土、岩溶发育区等不良、特殊地质区段。
(3)路桥、路隧等不同构筑物过渡段,存在差异性沉降较大的区域。
(4)在运营阶段检查发现的异常变形地段(如出现边坡溜坍、桥台台尾路基与桥台间存在脱缝、水沟等附属构筑物存在变形等地段)。
(5)周边出现工程施工或其他特殊情况可能引起路基沉降时,要进行专项监测。
4.4.3 观测点布置要求4.4.3.1观测断面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沉降发生原因等因素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沿线路方向一般不超过5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增加观测断面。
(2)垂直于线路方向的观测断面考虑在两侧路肩、道心、路基中心、边坡等处分别设置观测点。
边坡的观测点应根据边坡长度均匀布置,原则上观测点间距为3—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软地基路基施工沉降和位移观测方案
1.工程概况
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湖州南浔--长兴姚家桥段第七合同段K34+400~K38+600大部分填方路基属于松软地基,路基松软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设计为:地基加固处理,K34+300~+403、YK34+593~YK35+407、YK35+523~+619、YK35+771~+950、ZK34+593~ZK35+415、ZK35+532~+604、ZK35+776~+900为塑料排水板地基加固处理,K34+536~+573、YK34+573~+593、ZK34+573~+593为预应力管桩地基加固处理,YK35+407~+523、YK35+619~+771、ZK35+415~+532、ZK35+604~+776为沉管灌注桩处理及YK35+950~YK36+099、ZK35+900~+950为粉喷桩地基加固处理。
设计要求在松软地基段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观测边桩进行定期观测,以保证取得完整准确的观测资料,控制松软地基路基施工速率,保证沉降和位移量控制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本段共设沉降观测断面68个。
2.观测小组:
组长:韦高志(工程师)
副组长:王鹏(助理工程师)
组员:韦高志、王鹏、王涛(测量工)
3.设备、仪器、型号及数量
①TOPCON GTS-602型全站仪一台。
②Leica WILD NA2 精密水准仪一台。
③铟钢尺一把。
4.工作安排
4.1 观测小组负责K34+300~K36+099段内的16段软基的沉降、位移观测工作。
4.2 副组长王鹏负责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
5.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
5.1 布设水准网、导线网。
5.2 沉降观测:观测精度达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5.3 位移观测:用全站仪测相对坐标,并算出绝对水平位移值,观测精度要达到二级导线测量要求。
5.4 为了控制填筑速率,在施工期间,应该每填筑一层填料进行一次观测。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应该每三天观测一次。
路基填筑完毕后,应该每14天进行一次定期观测,发现有沉降,应及时补填,始终保持设计要求的预压标高,直到预压期完成,多余填料卸除为止。
5.5 沉降速率和位移速率应随测量及时整理、计算、分析,根据实测结果,进行动态施工管理,有效控制路基填筑速率;荷载-时间-沉降(H—T—S)、荷载-时间-位移(H—T—L)曲线应及时绘制,用以指导施工,做到提交成果不过夜。
5.6 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m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5mm/d。
如果超出此限界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该以沉降速率和位移速率为依据实行“双控”。
5.7 沉降观测记录表
沉降观测记录表
沉降板编号:原地面高程:沉降板埋设高程:单位
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复核者:年月日
5.8 位移观测记录表
位移观测记录表
位移桩里程:位移桩编号:
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桩,且位移观测桩与沉降板在同一个横断面上。
沉降
板和位移边桩的布设及其断面桩号祥见“动态施工观测断面布置图”。
6.3 位移观测桩采用30#钢筋砼预制,断面采用12×12cm正方形,长度为1.5m。
并在桩顶预埋不锈钢锯十字丝测头。
位移观测桩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不小于1.2m为宜,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埋置方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入,要求桩周围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
6.4 沉降板由钢筋砼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长50cm×宽50cm×厚1cm,用A3钢预制,底管采用1.5英寸镀锌钢管,与底板通过焊接固定在垂直位置上,焊接采用连续焊缝,焊缝高度不小于连接板厚度。
测杆采用1.5英寸镀锌钢管,护套管采用3英寸镀锌钢管。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不超过50cm。
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管堵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管堵高出碾压面不大于50cm。
沉降板和测杆应保持相互垂直,沉降板、测杆连接4m高度,倾斜度不应大于1%。
管节及套管采用1.5英寸丝口钢制管接头连接,埋设前应试接,连接管、管接头的数量根据路堤填筑高度需要而定。
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板要采取标志醒目的标记等可靠的保护措施,不使其损坏和变形,沉降板四周50cm范围内必须采用细料填筑,并人工分层夯实,沉降板四周填筑应在此层宕渣摊铺前进行。
6.5 沉降板埋设方法
6.5.1 在埋设点地面挖一50×50×20cm左右的土坑,坑内用厚30~50mm黄砂垫平压实;
6.5.2 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黄砂填实并用水准校正水平,
再回填土整平压实;
6.5.3 填料时,应先在沉降板周围填料压实,以保护沉降板,护套管埋设于离底板30cm处。
6.5.4 沉降板应在地基处理完毕后埋置于原地面上。
沉降板埋设时,现场监理应到现场查看并做好原始测量记录。
6.5.5 软土路基塑排板处理路段当路基填筑高度超过 2.5m、粉喷桩处理路基填筑至4.0m以上时,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加强沉降与位移的观测,对观测资料及时整理与分析,当发现沉降或水平位移骤增或超过标准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加密观测次数,实行动态跟踪,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路基失稳。
6.6 现场布设观测网一要达精度要求,二要在路基两侧分设,以免路基填高后通视不良,且应充分考虑将来的路基施工,确保施工后水准点、导线点不会产生位移和丢失。
6.7 填筑速率控制及预压终止的沉降速率控制标准
塑板处理路段与一般预压路段,填表土高度3m以内按2.0m/月的填筑速率填筑;填土高度大于3m,按1.0m/月的填筑速率填筑;粉喷桩处理路段及桩式路堤填筑速率按 2.0m/月。
填筑速率应同时结合沉降速率及边桩位移速率控制。
预压终止的沉降速率控制标准为:底基层施工前沉降速率不大于5mm/月,面层施工前不大于3mm/月。
设计中的“荷载-时间-沉降过程线”是根据地质钻孔的土层分布以及室内试验得到的参数,按预估的路基施工期内等速加载计算而得,实际施工过程和土层分布及物理力学指标与理论计算时会有所出入,故预压时间在施工中可根据实测沉降情况重新调整。
6.8 填土高度较高的沿河、沿塘的有滑移可能的危险路段,因沿河、沿塘侧无法埋设位移边桩,可在沿河、沿塘侧增设测斜管。
6.9 绘制观测控制网点及断面位置示意图。
6.10 认真建立点、桩初始数据资料,实行资料管理一个断面一袋制。
编制:韦高志
复核:张俊生
中铁一局一公司
200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