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的时代——战国七雄
【课件】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孟子
人性善,提倡“仁政”
既有治国方略,又有救世良方; 儒家 荀子
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
新兴
既探索自然,又关注人生! 道家 庄子
战国 法家 韩非
崇尚逍遥自由 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地主 阶级
阴阳家 邹衍
五行“相生相胜”
墨家 墨子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下层平民
15
二、大变革的表现3:思想领域之变——百家争鸣
拓展华夏意识。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
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
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
3.出现不少新兴城市,如邯郸、大梁等
社会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 发展起来
社会大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与早期国家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 运动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时代特征 历史地位:
变革 转型 奠基
课堂训练
1.(2021·全国甲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
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A
2.(2022·湖南高考·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二、大变革的表现2:民族关系之变——华夏认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1、变法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时
代潮流。 2、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有政治家的魄力,敢于同旧势力作斗
争,措施得当。 精神: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创新、勇于斗争的精神,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 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感受古人的智慧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 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 功效合成一个系统,建成之后使成 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 川8个市、42个县的30 00多万人提供着生活、生 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 1010万亩。
知识小结:社会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战国时期)自读梳理要点
1、都江堰的建造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秦国)
2、都江堰的结构 由渠首和灌溉网构成
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 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 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 喉咙
复习巩固
东周
春秋
战国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自读教材p33—34梳理知识点)
1、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战争特点(兼并战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知识要点】【难点解析】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①. 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 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 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要点】[难点解析]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 种植水稻, 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过上定居的生活, 已挖掘水井, 饮水更加方便, 还饲养了家畜, 会制作陶器, 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大汶口时期, 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财富增多, 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 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 属内陆地带, 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 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一课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战国七雄的由来及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3、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并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适应时代的需要、用于投身改革的人,一定会受到后世的尊敬。
【教学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
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这一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
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结论是整个水利工程是安全的。
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感到惊叹。
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是谁建造的?起到了什么作用?二、进入新课:(一)比较历史地图,激发学史兴趣通过出示《战国形势图》回答如下问题:(1)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各在哪里建都?(3)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是怎么来的?“田氏代齐”又是怎么回事?(4)战国起止时间怎样?这一名称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把这一时期称为战国?(二)讲述历史故事,阅读历史材料,感悟历史1、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让学生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重要特点?4、让学生思考:当时的人们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5、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残酷性。
(三)分析历史内容,培养理解能力1、商鞅变法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B、铁农具的推广
D、发明生铁冶炼技术
C
)
8.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中效果最显著地是( 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李悝变法
D.管仲改革
A
)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 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 左 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牛 耕
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合作与交流(一)
以生产工具为标志,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前期: 夏商西周时期: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时代
二变:兴修水利,向大自然要幸福
主持修筑者:
李冰
秦国 岷江中游 防洪灌溉
分 洪
灌 溉
哪国人: 修筑地点: 功 作 能: 用:
巩固与练习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变法成效最大的诸侯国
是(
A.齐国
B
)
B.秦国 C.晋国 D.楚国
2.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 一 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D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知识衔接
一.填空题:
பைடு நூலகம்1.公元前770年, 分为 春秋
周平王 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 和战国 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齐桓公、 晋文公 、 楚庄王;
商鞅变法(学案)
县 制
(三)军事方面:
根本目的:实现强兵。 内容:
(1)建立军功二十级爵制。(以军功行赏为中心) (2)废除“世卿世禄制”。(无军功不能享受贵族待 遇) (3)实行什伍制度。(满足征兵的需要)
作用:
(1)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 在秦孝公父祖辈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 贵族特权,只是秦国传统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 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 秩等级”的特权体制。——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 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观点:商鞅变法用军功贵族体制取代血统贵族体制。 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社会结构:传统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 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尚武的社会风气形成。
政策: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意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 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国力。
3、军事上: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王安 石 政策:奖励军功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 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 食货志》 (1)材料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事实:“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发 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中国历史复习题(七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史部分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距今约3、北京人距今,生活地区是二、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遗址位于,距今,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2、半坡遗址位于,距今,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3、中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4、、河姆渡人、半坡人使用石器,过原始农耕生活。
三、华夏之祖1、人文初祖是指2、尧、舜时期公共推举部落首领,首领让贤的办法叫。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朝建立于年,建立者是,商朝建立者是,西周建立者是。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我国从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3、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个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五、灿烂的青铜文明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的时期,最著名的青铜器有、。
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1、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他任用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文公通过,打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是指,他们分布的方位是5、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获得了胜利,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国时其还有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两次战役都是发生在和之间。
七、大变革的时代1、铁农具和牛耕在我国都是出现于,在得到推广。
其中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主持修建了,使成都平原变成了3、战国时期变法效果最显著的是国的。
4、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主要内容有哪些?有哪些影响?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八、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历史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梳理
历史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知
识点梳理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历史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知识点: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上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预习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导学提纲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是: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省县。
3.生产生活:会,知道。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的山洞里。
2.时间:距今约年至年。
3.体质特征 (1) 保留了的某些特征,但分工明显。
4.生产生活 (1) 能够制造和工具。
(2)过着生活,形成早期的社会。
(3) 会使用火。
三、山顶洞人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里。
2.时间:距今约年。
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
4.生产生活(1)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和技术。
(2)已会人工。
(3)靠、为生。
(4) 用缝制衣服,懂得。
(5) 生活的集体是由结合起来的,没有的差别。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年。
2.生活区域:生活在流域。
3.工具:使用。
4.生产情况 (1)用耕地,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5.生活状况 (1)居住房子,过生活。
(2)已经挖掘;饲养。
6.手工制作:会制造、和。
二、半坡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陕西西安村。
3 .工具:普遍使用石器。
4.生产情况 (1) 用收割,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5 .生活状况 (1)居住房子。
(2)主食有。
6.手工制作 (1)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2)已会、、。
7、获取原始人类的史料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获取的。
第3课华夏之祖一、炎黄战蚩尤 1 .时间:距今约年。
2.双方:一方是和的联合部落;另一方是部落。
3.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1.主要贡献(1) 传说会建造,制作,教人,发明。
(2)嫘祖发明,仓颉发明,伶伦编出2 .深远影响(1)为后世的奠定了基础。
(2)被后人尊称为“”。
三、尧舜禹的“禅让”1、尧舜禹美德(1) 尧:生活,克己爱民。
(2)舜:待人,以身作则。
(3) 禹:治理,三过家门而不入。
2.尧舜禹的禅让(1) 尧舜禹这种民主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教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国七雄和都江堰水利工程。
2.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秦国是通过改革强大起来的,提高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社会上的变化从春秋到战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时间,采取复习式导入。
“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战国这一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二、讲授新课(一)争霸战争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地图,思考春秋初期到春秋后期,诸侯国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对,就是数量逐渐减少,那么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小国不断地被大国兼并。
这些看起来减少的诸侯国,都是在一次次兼并战争中消失的。
我们继续来观察地图,春秋后期的诸侯国与战国形势图思考,春秋霸主中的晋国在战国时出现了什么变化?春秋时的霸主晋国消失。
那么去哪里了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1页第一段,找出,晋国发生了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中的信息对比,分析诸侯国数量的变化,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1.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室”是指诸侯国国君,代表旧贵族势力。
“私家”是指诸侯国内卿大夫,代表新兴势力。
初一历史知识点歌谣口诀
初一历史知识点歌谣口诀初一学生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其内容丰富、头绪繁多、时问长、范围广、不易掌握。
而读史使人明智,但在我们中学阶段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了“读”,而忽略了“明智”的过程,从而让离我们久远的历史更加枯燥无味。
以下本人将带领大家利用歌谣口诀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历史,简单有趣又实用,快来读一读吧!历史知识点歌谣口诀(一)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退休历史老师把5000年历史改编成顺口溜(文字整理版)
退休历史老师把5000年历史改编成顺口溜(文字整理版)七年级上册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2、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3、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1、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2、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2、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3、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 (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1、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3、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1、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争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2、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1、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案)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各国的变法及经济发展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反过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国取得优势,统一全国。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把握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变化的时代特征。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重要战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秦国都江堰修建的功能和意义,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中国通史——春秋到战国的社会变化》教师引导:同学们,视频反映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变化呢?很好,各个诸侯国的卿大夫也开始参与到夺权的斗争当中,权力进一步下移,社会局势更加动荡。
那么在战国时期,混乱的时局又推动了哪些新的社会变革呢?(二)新课讲授1.战国七雄(1)背景:【问题探究】结合课前导入视频及出示的形势图,你能说出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吗?答:①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愈加明显;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权力进一步下移,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
(2)主要国家: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结合地图识记位置)(3)战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到并标画出以下内容。
①目的:发展实力,拓展疆域②性质:兼并战争③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④著名战役:➢桂陵之战:战国中期,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西来,矛头直指魏都大梁。
庞涓闻讯立即回师自救,孙膑巧妙地在魏军南撤必经之地桂陵设伏,大败魏军,史称“桂陵之战”。
七年级历史总复习课堂PPT
中国古代思想成就(三)
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被统
的二 发者
佛教 传入
治者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时 ,派人到印度求取佛经,并创 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佛教
展都 产受 生到 了统
开始广泛传播。
深治
远的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
建
秦立
朝
建
立巩
及固
巩
统 一
固措
施
封建社会
二、秦汉时期(一)
1.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2.前221年嬴政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建立秦朝。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意义: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1.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4.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兴修灵渠,统一岭南。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山顶洞人
河姆渡 居民
半坡居民
农耕生活
北京人
远古居民
元谋人
中 华 文 明
大汶口 居民
炎黄 二帝
华夏之祖
尧舜禹禅让
1
教材内容 第二单元
都江堰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铁器和牛耕
商鞅变法
天文 历法
农业 畜牧业
春秋战国 的纷争
大变革 的时代
医学 文字
屈原《离骚青铜文明
勃兴(科技)
(24页) 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
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
强盛的国家。
中国古代史歌谣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可考在商朝,甲骨文字算最早,
以孝治国,崇孔尊老倡风气,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南朝“冲之”爱科研,数学天文有贡献,
精确计算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井田立县制
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国强大。
百家争鸣:儒家(孔孟)道家(老庄)墨家法家韩非
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
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性质变了:春秋时期是争霸战;战国时期是兼并战。
规模变了;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由小到大,更灵活,更残酷;
办学收徒三千人,因材施教出贤能,
启发学生多思考,主张温故而知新,
言行收录在《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六)老子道家创始人,学说记在《道德经》,
主张事物对立面,正反两面要想清。
(七)百家争鸣好形式,“墨儒道法兵”在此,“兼爱”“非攻”墨主张,
“仁政”治国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来治,法家代表韩非子,反对空谈倡“法治”,
趋势:从诸侯国林立(春秋)到七雄并立(战国)再到一雄天下(秦)。
注意:春秋五霸前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大禹建夏数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
志的是
C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3.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是 A
A.秦
B.齐
4.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战国七雄
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韩、
秦
分晋赵魏韩
晋
楚
燕
田氏代齐 齐
宋 吴 越
阶级关系的变化
我的私田越来越多,可得让 这些奴隶抓紧干活。可是他们 经常怠工、逃跑、还砸坏我的 铁农具,影响了我的收入怎么
能让他们有生产的积极性呢?
出租土地
奴隶主
奴隶
租种土地
封建地主
农民
变 封建的剥削方式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2.下列是一个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
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D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
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
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了所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 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的目的达 到了,所以说变法成功了。同时也说明变革是曲折的, 充满阻力的。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和广大人民的要求,不 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向前发展要坚持改革,勇于创新。
想一想: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的 意愿;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支 持;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 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 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 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
变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商鞅变法)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你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吗?
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 高 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封建制度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 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变法是成功 了还是失败了?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 指导意义?
我虽然已成为了大地主, 但是我的所有土地都是 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 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 没了。我急切盼望着私 田的合法化!
旧
秦国变法前夕
贵 族
改
百
革
姓
派
立木为信
商鞅舌战守旧贵族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 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深远)
政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旧贵族利益) 治
C.楚
D.燕
C
A.商周 B.春秋时
C.战国时期 D.秦朝
5.都江堰属于 A.防洪工程
D
B.灌溉工程
C.水利航运工程
D.防洪灌溉工程
望1”1.这《主史要记是·商因君为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c室贵戚多怨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免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的徭役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质:确 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变法性质)
经 济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 役(提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 发展——国富)
统一度量衡
军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 事 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兵强)
(治级2)的理结利国合益家所?学不结知果应识如墨分何守析?材成料规中,的需观点根代据表变哪化个阶 代了表的地主形阶势级适;公时元改前3革56、年秦变孝法公令,商才鞅进有行利变于法; (经3)济对的我发们今展天,有国什家么启的示进?步。
二牛抬杠 试一试,你肯定能行!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