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宏观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 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 (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 人可支配收入(DPI)。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 (即生产过程中机器或其他资本品磨损的价值), 就得到NDP,即:NDP=GDP-折旧。
CI G CS T
整理得:
I S T G
3.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角度看,Y C I G X M。 从收入角度看,Y C S T Kr 。 整理可得:
I S T G M X Kr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 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③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④ X M 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等
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 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 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 差。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研 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1)二者的相同点 两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价格和产量。

第12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12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假定需求不足和存在失业,采用总量分

析措施,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旳,研

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公共财政、国际
件 收支旳协调发展,以及怎样经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稳
定增长。又称收入理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旳特点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旳主要相同之处于于都
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3
年提出旳测定收入分配差别 G
程度旳指标。如图,以A除
以A+B旳商表达。假如A为
零,基尼系数为零,表达收
入分配完全平等;假如B为
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
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O和1
之间取任何值。
O
完全平等线
洛伦茨曲线
A
完全不平等线
E
B F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对服务旳支出
如:剪发、医疗、保险等
注:不含建造购置房宅旳支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第三节 核实国民收入旳两种措施
2、投资支出(I):由家庭部门或企业部门作出旳 增长新资本或者更换已经有资本旳支出。
投 资
固定资产 投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购置新增资本品旳支出
企业购置机器设备、 购置厂房及家庭建造
支 出
购置新住宅
存货投资 指企业中没有卖掉旳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

2、三(四)类市场旳划分

为了便于对宏观经济活动旳分析和研究,宏观

经济学把多种各样旳市场划分为产(商)品市场、 资本(货币)市场、要素(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中国精算师-经济学基础-第12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精算师-经济学基础-第12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精算师-经济学基础-第12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单选题]1.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

A.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B.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C.提高利息率水平D.通过(江南博哥)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扩大货币供给量,以达到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目的E.调节汇率,改变国际收支状况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的行为是公开市场业务,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其意图是通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扩大货币供给量,从而达到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目的。

[单选题]2.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规定时,商业银行发现出现()种情况。

A.持有的储备太少,这可供其发放更多的贷款;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B.持有超额储备减少,这可供其发放更多的贷款;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C.持有超额储备增加,这可供其发放更多的贷款;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D.持有超额储备减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E.持有的储备太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法定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三大法宝之一: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规定时,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储备减少,进而其可用贷款减少,最终导致货币供给减少;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规定时,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储备增加,进而其可用贷款增加,最终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单选题]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一定会导致()。

A.名义工资提高B.实际利息率提高C.总产出提高D.实际工资提高E.失业率降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增加名义工资。

B项,实际利息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实际利率不一定上涨;CE两项,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长期中,货币中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总产出和失业率不产生影响;D项,实际工资增长率等于名义工资增长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若名义工资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

[单选题]4.在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来提高有效需求,消除失业,这种政策一般被称为()。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圣才出品】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2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12.1 复习笔记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模型的提出蒙代尔在一篇开拓性的文章(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中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阐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递。

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联的。

而且,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固定汇率对政府政策制定者提出挑战,这些政策制定者既要实现本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又要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实际产出等于经济的供给潜力或高就业率——不存在使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压力)。

在短期和中期内,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难以兼顾。

一国政府如果只追求外部均衡而置国内通胀和失业不顾,那么,即使国际收支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国内压力仍然很大。

反之,一国政府如果只考虑用货币政策控制国内产出,则可能会扩大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进而破坏掉保持汇率不变的承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二、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1)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才处于最佳的增长状态包含有四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2)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经济的对内均衡,主要是指国内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对外均衡,主要是指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宏观经济学12章详解

宏观经济学12章详解
凯尔文勋爵(Lord Kelvin)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v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总和。 v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恒等式
v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等 = 消费 + 储蓄 + 税收 + 对国外部门的转移支付 = C + S + T + Kr
其中:T=TX-TR ,税收收入 TX,转移支付 TR ,
GDP 的核算方法
总支出的构成:
v 个人消费支出(C):包括房租的租金,不包括建 造住宅(或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v 国内私人总投资(I ):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家庭住宅投资 v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不包括对个人的 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支出
v 净出口(NX):出口减进口的净值(X - M)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v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等 = 消费+储蓄 +税收 =C+S+T=Y
T=TX-TR 其中:税收收入 TX,转移支付 TR ,消费C,
储蓄S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YE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

()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

()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的习题与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的习题与答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题(F ,T )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DP ( F )。

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

(T3.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

(T )4.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 T )5.用支出法计算的GDP 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T 6.用收入法计算的GDP 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 T )7.用支出法计算GDP 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 F )8.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作为消费者支出处理。

( F )9.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储蓄恒等于投资,是指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T 10.对一个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的国家而言,GDP 应小于GNP 。

( F )11.同样是建筑物,如被居民和企业购买属于投资,如被政府购买则属于政府购买。

(F )12.用收入法核算GDP 时,政府公债利息应计入GDP ,因为政府举债有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目的。

( F )13.个人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

(F )1.F 2.F 3.T . 4.T 5.F6.T 7.F 8.F 9.F 10.F11.T 12.F 13.F二.单项选择题1、GDP 核算中的劳务包括(C) A .工人劳动 B .农民劳动 C .工程师劳动 D .保险业服务2、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B)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3.已知某国的期初资本存量为30000亿美元,它在该期生产了8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为6000亿美元,则该国当期的总投资与净投资分别为(D)A 、 2 000亿美元和24 000亿美元B 、8 000亿美元和 36 000亿美元C 、 8 000亿美元和 6 000亿美元D 、8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4.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DP =(B)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变化将直接影响(D)A 、GDPB 、NDPC 、NID 、PI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总投资的是( A)A . 商业建筑物和居民住宅B 、购买耐用品的支出C 、商业存货的增加D 、购买设备的支出7.名义GDP 为1100,实际GDP 为1000,则 GDP 折算指数为(C) A .9 .09 B .90.91 C .1.11 D .1108、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0、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i0
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到i1。
• 时但,是如国由果内于利生利率产率不总上上值升升应,,该减仍上少然升了是到私iY0 2,
人消费和投资,使得国内生产
O
总值只能增加到Y1。
E0
E1
IS1
IS0
Y0 Y1 Y2
Y
❖12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金融当局,统筹 • 商业银行是指面向公众进行金融 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服务的银行。
• 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 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 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 大快于贷款增速。
•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 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 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 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流动性过剩容易 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往往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 现象。
挤出效应,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的效果。此时同时实施扩张性的
货 移 量 i1,的币,这增达政样加到策在使L,M一市1L的M定场0曲位程利线置度率也。上从会货消i2发币除下生供了降政右到给
府支出增加对利息率的影响,保 证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能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使国民收入
反应,而使银行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按某一倍数增长。
• 由 H =CU+RE,
有:
CU cu M 1 cu
RE re M 1 cu
M 1 cu H cu re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六版-第12章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六版-第12章

1、失业率u uU L
U—— 失业人口 L—— 总的劳动力人口
Labor force = employed + unemployed L= N + U
失业人口统计: (1)在失业办公室登记的人;(40年代,动机) (2)家庭调查。(现在,较准确)
欧元区与欧盟28国的失业率
EU28
经济学家关注失业率的原因
25
21.3
20
RGDP%
15
10
7.6
5
0
1953 1955 1957 1959 1961 1965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5
-10
-15
-20
-25
-30
-29.7
※支出法: GDP=全社会对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购买支出 GDP=200美元
2、名义GDP与实际GDP
• 名义GDP:以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 实际GDP:以基年价格计算的GDP
美国的名义GDP、实际GDP
以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
当产品的质量 发生改变时,如 何测量实际GDP 是一个困难。
二、其它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2)通货膨胀率π
• 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化率 π = Pt – P t-1 P t-1
通货膨胀: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紧缩: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为什么宏观经济学家关注通货膨胀
• 因为没有所谓的纯粹通货膨胀
(1)在通货膨胀时期,并非所有的价格和工资都是按同比例上 升的,因此,通货膨胀会影响是收入水平。(退休人员) (2)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其它扭曲。相对价格变化导致更多的不 确定性(价格管制)、税收等级调整(税级攀升)等。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 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
三者关系对核算GDP意义 • GDP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 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求得——支出法 • GDP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 得的收入来求得——收入法
• GDP可以通过核算各个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生 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生产法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收入留到 国内,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支出法核算GDP
GDP C I G NX
支出法核算GDP应注意的问题
• 住宅不计入消费支出,而计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的住房 投资中。 • 存货投资是指已经生产出来还未销售的产品的存量的增量 • 经济学中的投资是实际投资。如购买厂房设备等;但股票、 债券只不过是产权转移,并未使社会资产有任何的增加。
• 支出法核算GDP • 收入法测算GDP
支出法测算GDP
• 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因为所有这些产品和劳务都是提供给 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 者)购买这些产出时都会有支出,因此我们可以从总支出 的角度测算GDP。 •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者 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 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微观经济学就是“价格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是:

三大总量市场及其均衡;

三大总量市场的变动关系如何影响宏观 经济目标的实现;
政府作为驾驭宏观经济的舵手和服务于 宏观经济的保障,应如何适当运用货币政 策,进行什么样的财政和货币决策。

国内生产总值(GDP)


企业A生产100万美元产品,卖掉80万美元产品; 库存投资增加20万美元产品

宏观经济学习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12 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政府想刺激经济却不改变预算赤字规模是不可能的。

错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在维持政府预算平衡的情况下,也可刺激经济。

2.LM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IS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正确3.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正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错误,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4.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错误,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二.计算题:1.货币需求L=0.2Y-10r,投资I=150,消费C=60+0.8Y d,税收T=100,货币供给M =200,政府支出G=100,求:(1)IS 和LM 方程、收入、利率和投资;Y=C+I+G=60+0.8(Y-100)+150+100 IS方程:y=1150L=M 0.2Y-10r=200 LM方程:Y=1000+50r 均衡收入Y=1150 均衡利率r=3 投资I=150(2)政府支出从100 增至120 时,收入、利率和投资会有什么变化?均衡收入Y=1250 均衡利率r=5 投资I=150(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不存在"挤出效应",因为IS是曲线垂直线,投资的利率系数为零。

2.假设某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C=600+0.8Y,投资函数为I= 400-50r,政府购买为G=200,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货币供给M=1250,价格水平P=l,试求:(1)IS 和LM 方程。

Y=C+I+G=600+0.8Y+ 400-50r +200 IS方程:Y=6000-250rL=M 250+0.5Y-125r=1250 LM方程:Y=2000+250r(2)均衡收入和利率。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相关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相关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相关一、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包括产出、就业和价格,分别通过不同指标加以衡量。

1.产出的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重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

1)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

意义:一般是按实际的价格计算,包括了总产出的变化,也包括价格上涨。

政府公布的一般是名义GDP。

2)实际GDP——是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如2016年价格)来计算的GDP。

意义:实际GDP一般是按选定的基年的价格计算,包括了总产出的变化,不包括价格上涨们一般用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3)潜在GDP——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

意义:潜在GDP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由于劳动和资本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所以潜在GDP多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

(2)三种GDP统计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1)从生产方面统计GDP(生产法)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进行加总。

我国一般采用此方法。

GDP=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2)从收入方面统计GDP(收入法)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3)从支出方面统计 GDP(支出法)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记忆:功利税租折息小案例一:(2008年真题)某咨询企业受A市政府委托,研究制定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咨询工程师在调研中,收集到该市国民经济运行的如下数据:2007年该市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368亿元和340亿元。

问题: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参考答案: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而实际GDP则是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计算的。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题库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题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生产总值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6.GDP折算指数7.最终产品8.失业率9. 消费价格指数二、判断题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 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005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X+Kr)。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11. 2006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2005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2006年的GDP中。

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3.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14. 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15. 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名义GDP大于实际GDP。

16. 国内生产总值是流量不是存量。

17. 收入是存量而财富为流量。

18. 一个企业用3台新机器替换3台报废的旧机器,机器数量未变,GDP不变。

19.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应按其市价计入GDP。

20. 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也总是等于总支出。

2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可以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22. 购买房产的支出是消费支出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23. GDP是一个国民概念,而GNP是一个地域概念。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从本章开始我们进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本书涉及一下五个方面内容:一、国内生产总值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五、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征1.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自产自用。

2.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以免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总和。

4.是当年生产的卖掉与存货(存货投资)之和。

5.是流量而非存量。

6.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DP(总产出)恒等于总收入、总支出。

即三量相等因为GDP(总产出)是市场价值总和,而市场交换的卖价应等于买价。

并且,GDP 从理论上讲应归要素提供者所得。

GDP的计算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生产环节产值价值增值总收入被西方经济学定义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

现以纺纱的价值增值5为例种棉(假定投入为0 )属中间产品15 15(15-0)假定:劳动报酬工资为 2纺纱(属中间产品)20 5(20-15)假定:资本报酬利息为 1.5织布属中间产品30 10(30-20)假定:土地报酬地租为0.5制衣属中间产品45 15(45-30)利润:被定义为价值增值总和减其他要素报酬后的余额。

1销售给消费者属最终产品50505(50-45)增值合计50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5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求得)。

包括四部分:1、消费支出(C)。

2、投资(I)。

张双娜_西方经济学导论_第12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张双娜_西方经济学导论_第12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018/10/2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张双娜
5
财政政策的运用
经济萧条时期,

通货膨胀时期,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 税和增支
紧缩性财政政策=增 税和减支

减税:增加企业和居 民的可支配收入,增 加消费和投资; 增加政府支出:直接 刺激总需求,使经济 走出萧条。

增税:减少居民和企 业的消费和投资;
减少政府支出:直接 使总需求下降。
2018/10/2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张双娜 4
(2)财政收入:税收和债务收入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税收依据不同标 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根据课税对象,税收可分 为三类: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财产税是对 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 的税。遗产税一般包含在财产税中。所得税是对 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流转税则是对流通中商 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 要税种之一。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税收可 以分为累退税、累进税和比例税。
2018/10/2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张双娜
7
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通货膨胀时期。 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
»»»»» 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 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 少»»»»»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 经济萧条时期。 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 适用所得税率下降,政府 给予的福利补贴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 »»»»»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的比较
直接 目标 凯恩 斯 主义 货币 主义 利率 手段 机制 工具 最终 目标 总需求 变动
调节货币 货币量→ 公开市场业务 量 利 率→ 贴现政策 准备金 总需求 控制货币 货币量→ 货币存量 供给量 物价→ 国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条,买进债券
货币投放 M 债券需求 债券价格
r AD

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被动地等待


(1)释义: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 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 (2)操作:萧条,再贴现率下降,商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货 币供给上升。繁荣时期,再贴现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 萧条,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另外货币创造乘 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 美国,rd变动1%,导致M变动20亿美圆。所以不能轻易变动rd.
贷款
吸收客户存款
银行 留下准备金
公开市场


又称金融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 包括: 1、货币市场: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 2、资本市场: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 (1)一级市场:发行市场 (2)二级市场:流通市场
货币政策的运用


经济萧条: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贴现率。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


1. 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 失业,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 府支出,减税,即刺激需求、抑制供给。这种政策 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2. 在经济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 通货膨胀,政府则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 政府开支与增税,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这种政 策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3、调整法定准备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

宏观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责:
1.商业银行的银行,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向商业银 行贷款,监督商业银行的活动。 2.代表国家发行纸币。 3.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商业银行的业务:
1.吸收存款。 2.发放贷款。 3.中间业务。
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客户 银行 存款额 准备金 贷出
财政的构成-- 2.政府收入


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 入手段。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 间接税。 间接税:可以转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 再分配.
财政的构成-- 3.公债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不 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发行的。可根据政 府需要随时发行。(税收:固定、无偿、 强制.) 内债: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 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且使用要更为谨 慎。
反之,经济繁荣时,与上相反.

内在稳定器--2.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 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 →社会转移支付↑ →可支配收入↑ → 进而消费 需求↑。 经济繁荣时,与上相反.


内在稳定器— 3.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 ↑→消费、投资↑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 避免经济过热.
三.财政:内在稳定器。

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 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 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 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 济。
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
内在稳定器--1.政府税收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 的主体自动减少、适用税率自动下降→税收 自动下降→消费↑、投资↑.可以起到抑制衰 退的作用.

通货膨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与上相反操作.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运用


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政策。 不同的政策协调运用。
松—紧;松—松;紧—紧搭配等。
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

(1)原则: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 和利率。

(2)操作:

乙 丙 …… 总额
A
B C
100
80 64 …… 500
20
16 12.8 ……
80(贷给乙)
64(贷给丙) 51.2(贷 给……) ……
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假定银行客户将其一切货 币收入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 A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则可放款80万元。 B银行吸收存款80万元,则可放款64万元。 C银行吸收存款64万元,则可放款51.2万元。 … 100+100 ×0.8+100 × 0.8 2+100 ×0.8 3+…….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财政政策


一.财政的构成:1.政府支出、2.税收、3.借债。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逆经济风向行事。 三.财政体制本身的自动调节功能:内在稳定器。
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务的实 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收 入。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 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 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而是为了实现社 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例如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扶助贫困人口等支出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

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
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 贴现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

1、准备金:Reserve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 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

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

2、法定准备率:Required Reserve Rate 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 存款的比率。rd
100 ×1/(1-0.8)=100 ×1/0.2=500 货币乘数 k=1/0.2 = 1/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的工具

法定准备率调整:商业银行在其吸收的存款 中,上
交中央银行作为现金准备的比率,以保障商业银行的 负债清偿能力,保证存款客户的资金安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