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会使用音乐标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
2、在圆舞曲基本舞步的学习中、聆听体验中感受3/4的韵律特点及歌曲风格。
3、在音乐实践中表达自己开心快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四三拍歌曲的韵律特点并准确演唱。
2、学习圆舞曲基本舞步,舞蹈动作优美准确。
三、教学难点歌曲演唱中七度音程音准的掌握,结束句的演唱。
四、教学用具:录音机、钢琴、大歌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现代舞吗?学生:喜欢!教师: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好吗?教师:在跳舞的过程中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很开心,高兴。
教师:那么,你们开心的时候都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学生:大笑、唱歌、跳舞……[设计意图]:以综合的舞蹈艺术形式(学生喜欢的现代舞形式),让学生体验开心、愉快的心情,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此环节教师和学生在现代舞的音乐中共同进行表演)二、新授环节1、学习舞步(在《开心的感觉真好》的伴奏音乐中,学习圆舞曲的基本舞步。
)教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跳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三拍子的基本舞步。
先看老师跳一下。
(1)左脚上步原地踏步两次,右脚退步原地再踏步两次。
舞步要轻盈、身体要随着音乐起伏。
(左二三、右二三)(2)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做一次。
(3)这次我们加上手的动作,可以两三个人一起围成圆圈来表演。
随音乐一起来跳一跳,动作要优美,看看哪位同学的舞姿最美。
[设计意图]:音乐具有弥漫性,在舞蹈的学习中,无意识记音乐的旋律,降低了歌曲学习的难度,因为歌曲都是听会的,此环节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舞步学习放在前面,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肢体与音乐密切结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歌曲《龙的传人》花城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龙的传人》选自花城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是一首富含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文化底蕴的歌曲。它以鲜明的民族旋律,激昂的歌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传承精神。本歌曲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能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并能运用到实际演唱中,同时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力和表现力,与课本教学目标紧密相连。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花城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以便在课堂上随时翻阅歌曲《龙的传人》的乐谱、歌词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 辅助材料:
- 图片:准备与歌曲相关的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图片,如龙图腾、传统乐器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
- 图表:制作音乐理论知识图表,如音阶、节奏示意图,方便学生直观地学习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2. 拓展建议:
- 民族音乐欣赏:建议学生在家中或课外时间欣赏一些民族音乐作品,可以通过网络音乐平台、音乐CD或学校图书馆等途径获取资源。在欣赏过程中,注意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音乐的特点和感受。
- 民族音乐家介绍:建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一些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可以尝试总结他们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1. 知识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歌曲中民族元素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2023最新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2023最新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音乐的概念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能够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喜好。
教学准备- 课件: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含义和作用;2.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以及原因。
教学方法- 听觉感知: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扩展- 邀请音乐老师或音乐爱好者到课堂上分享关于音乐的故事或经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的短文。
第二课:音乐的要素教学目标- 理解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和节拍;- 能够辨别不同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准备- 课件:介绍音乐的要素和示范不同的旋律和节奏;- 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内容1. 解释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和节拍;2. 利用乐器示范不同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聆听和模仿;3.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通过使用乐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要素;-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创作。
教学扩展- 邀请乐器演奏者到课堂上进行示范和讲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并演奏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音乐的分类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不同分类方法;- 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准备- 课件:介绍不同的音乐分类方法和示范不同类型的音乐;-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内容1. 解释音乐的不同分类方法,如流派、乐器、风格等;2.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尝试猜测音乐的分类。
教学方法- 视听感知:通过聆听和观察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并猜测音乐的分类。
教学扩展- 邀请音乐专家或收藏家到课堂上分享关于音乐分类的知识和经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写出它们的分类方法。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1.章节内容:《阿细跳月》
2.教学内容:
a.学唱《阿细跳月》歌曲,掌握歌曲旋律、节奏及歌词;
b.了解《阿细跳月》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c.学习简谱中的音高、音长、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提高识谱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将《阿细跳月》的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简谱知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应着重讲解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识谱能力;
-了解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教师可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组织集体演唱实践,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共同表现。
2.教学难点
a.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集体演唱实践。这个实践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阿细跳月》的旋律和节奏,感受团队协作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集体演唱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阿细跳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阿细跳月》的基本概念。《阿细跳月》是一首彝族民间歌舞曲,它融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动的舞蹈动作。这首歌曲展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民间音乐的重要资料。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风满小城》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风满小城》教案一. 教材分析《春风满小城》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但在歌曲的表现力和音乐素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2.学会歌曲《春风满小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掌握。
2.歌曲的情感表现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感悟。
3.分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春天的图片、歌曲《春风满小城》音频、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花朵、绿草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同时,播放歌曲《春风满小城》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歌曲的氛围。
2.呈现(5分钟)介绍歌曲《春风满小城》的背景、结构等,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错误。
分组进行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观看与春天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歌曲以我国云南省彝族阿细人传统的“跳月”舞蹈为题材,展现了阿细人欢快的舞蹈场面和幸福的生活。
歌曲为2/4拍,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彝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演唱、节奏、欣赏等方面,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演唱歌曲《阿细跳月》,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3.学会合作演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3.分组标识:如名牌、颜色等。
4.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彝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
播放《阿细跳月》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组别,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选取优秀演唱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5.拓展(5分钟)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节奏、音色、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思考。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阿细跳月》人音版(五线谱)
1.课堂时间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时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某些环节过于紧凑,学生可能无法充分吸收知识。
2.学生参与度:部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民族音乐兴趣不大,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
3.教学评价方式: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可能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3)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如合唱比赛、乐器演奏比赛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音乐讲座和音乐会:引导学生关注学校或社区的音乐讲座和音乐会,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音乐素养。
(5)家庭作业:布置与民族音乐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欣赏一首民族歌曲、学习一种民族乐器等,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6)线上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加入音乐交流群或论坛,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和进步。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阿细跳月》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审美、创造、表现、理解。
1.审美: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欣赏民族音乐的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创造: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即兴编创、演奏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阿细跳月》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知识的掌握情况。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阿细跳月》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 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册) > 800字以上
第一课:音乐的节奏感受
教学目标
1. 通过音乐节奏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掌握简单的节奏形式,能够配合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
3.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
2. 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
3. 节奏乐器:鼓、木琴、小号等
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 谈论平时大家所接触过的音乐节奏。
- 引入新课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感受音乐的节奏。
2. 研究节奏形式
- 听示范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规律和重复。
- 分组进行节奏打击演示,配合音乐节奏打击乐器。
3. 身体动作配合节奏
-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 分组进行动作表演,展示不同的节奏感受和动作形式。
- 分享观感,学会欣赏他人的表演。
4. 合作创作活动
- 学生自由组合,用节奏乐器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节奏。
- 分享创作成果,展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从音乐节奏的感受中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并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形式。
通过身体动作的配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合作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在音乐之旅中,学生们将继续发现更多美妙的节奏世界。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童话香巴拉 西师大版
《童话香巴拉》
教学目标:
1、采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童话香巴拉》,体会歌曲的感情。
2、唱出真情、唱出活力,唱出对香巴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在聆听时展开想象,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童话捍巴拉》。
教学难点:
唱准低音的4和低音的6,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视唱练习
二、教唱歌曲
1、老师介绍本首歌曲的调子和调号,以及作者等。
2、全体同学自己大声地朗读一遍歌词。
3、学生弹奏旋律,全体同学跟琴练习。
4、老师弹奏旋律,同学们用
“啦”练唱。
5、老师弹奏两个小节的旋律,学生跟琴唱歌词。
6、全体同学跟着琴声小声练唱,唱完之后老师指出不足之处。
再反复练习。
特别注意一定要唱好低音的4和低音的6。
老师再示范。
7、分男女生练习唱,老师提出应值得注意的地方。
8、分两个大组练唱本首歌曲。
9、抽个别学生练习唱,老师指导。
10、全体齐唱。
三、老师小结,布置课后练习唱。
反思: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多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
但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全音符的时值唱足,不能拖,也不能少唱,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另外就是最后一句,高音部比较长,要注意气息的连贯和流畅,二声部在进来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在高声部进行了四拍的时候进来,最后同时结束。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拨弦波尔卡-人教新课标(2023秋)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拨弦波尔卡的基本概念。拨弦波尔卡是一种欧洲民间舞曲,以2/4拍和活泼的节奏著称。它是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拨弦波尔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带给我们欢乐。
其次,关于《波尔卡》舞曲的节奏,这也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节奏感,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入一些更有趣的节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节奏。
在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但在成果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展示不够充分,可能是因为时间紧张或者准备不足。为了提高展示效果,我决定在下次课程中提前告知学生展示要求,并给予他们更多准备时间。
-举例:学生需能分辨并演奏《波尔卡》舞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如波尔卡节奏。
-体验并感受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与魅力,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举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描述《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欧洲民间文化。
2.教学难点
-拨弦乐器的演奏技巧对初学者来说较为困难,如何准确、流畅地进行拨弦、按弦等动作是教学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拨弦波尔卡的基本概念、演奏技巧和节奏特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拨弦波尔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体验音乐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具体内容包括: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之声圆舞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之声圆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春之声圆舞曲》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曲目,它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圆舞曲作品。
这首曲子以生动活泼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感受到圆舞曲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圆舞曲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春之声圆舞曲》的深入理解和表现,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春之声圆舞曲》的背景和特点,感受圆舞曲的魅力。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手法演奏《春之声圆舞曲》,提高音乐技能。
3.能够通过集体合作,表现《春之声圆舞曲》的生动性和活泼性。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演奏《春之声圆舞曲》,理解圆舞曲的特点。
2.难点:对《春之声圆舞曲》的深入理解和表现,以及音乐技能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欣赏《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示范演奏,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集体合作,实际演奏《春之声圆舞曲》,提高音乐技能。
4.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春之声圆舞曲》进行讨论,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春之声圆舞曲》乐谱,音响设备,教学器材。
2.学生准备:带好音乐笔记本,准备好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圆舞曲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引发学生对《春之声圆舞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春之声圆舞曲》的乐谱,讲解乐谱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让学生对曲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奏《春之声圆舞曲》,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阿细跳月》 ︳人音版 (五线谱)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课题:《阿细跳月》课型:欣赏课教材分析:《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
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
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
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
《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4节拍。
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
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乐曲,了解彝族人民的风土人情。
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中,学会演唱乐曲主旋律。
并通过学跳简单彝族舞蹈、声势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记忆乐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情绪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感受民乐合奏热烈红火的风格特点,根据旋律感受音乐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够认识乐曲当中出现的民族乐器,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并正确为乐曲分段。
教学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器、多媒体、头饰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演唱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提问学生: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彝族是我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多居住在山区、半山区。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
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那去看一看。
你们听远处传来了悦耳的音乐。
1、学习乐曲A部分:教师播放乐曲A段第一部分:提问学生:音乐中的主奏乐器?生回答:竹笛师:原来是彝族的小朋友在进行吹奏。
下面我们继续聆听,听一听这段音乐与彝族小朋友吹奏的旋律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播放A 段第二部分)生:音乐是以合奏的形式表现师:你们看音乐响起彝族的人民都来跳舞了,大家想加入到他们当中吗?首先我们要来学习一下彝族舞蹈动作。
教师教授舞蹈动作,并一边哼唱一边让学生进行体验。
带动作熟练后,跟随着乐曲旋律一起来跳一跳。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这段一共由几个乐句组成?生:四个乐句学生带上头饰,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来跳一跳。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采用简谱记谱,旋律优美、抒情,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读写能力仍有所欠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学生对夜晚月光的自然景色有较强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这首歌曲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旋律和歌词。
2.提高学生对简谱的识读能力,增强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夜晚月光美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简谱的识读,特别是低音部分的读写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
3.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夜晚月光下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4.合唱教学法:分组练习,逐渐过渡到全体学生合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简谱、歌词、夜晚月光景色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背景音乐。
3.乐谱:每人一份《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简谱。
4.合唱架:用于分组练习合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晚月光下的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月光的感受。
教师总结引入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份简谱。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简谱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其余学生倾听,互相鼓励、纠正。
然后全体学生一起合唱,熟悉歌曲。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
这首歌曲以我国彝族阿细人传统的“跳月”习俗为背景,展现了阿细人欢快的舞步和热情的生活态度。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民族音乐方面,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对彝族文化及“跳月”习俗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民族音乐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阿细人的“跳月”习俗,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2.学会演唱歌曲《阿细跳月》,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
2.歌曲的高音部分,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彝族文化和“跳月”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学。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学习效果。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钢琴或其他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彝族文化和“跳月”习俗,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阿细跳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的演唱。
4.巩固(5分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彝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歌曲《阿细跳月》,加强巩固。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欣赏单簧管波尔卡|人教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单簧管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这让我意识到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提供更多背景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辅助,学生们对单簧管的构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种乐器的特点。
在讲授《单簧管波尔卡》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节奏的感知很强,但音色的辨识能力还有待提高。我采用了对比聆听的方法,让学生们分辨单簧管与其他乐器的音色,效果不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单簧管的基本概念、音色特点以及《单簧管波尔卡》的节奏和风格。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单簧管音乐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音乐。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单簧管波尔卡节奏非常投入,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节奏组合和协调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适当增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创作技巧。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单簧管波尔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少创意火花,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单簧管的音色特点和《单簧管波尔卡》的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单簧管波尔卡相关的问题,如单簧管的演奏技巧、波尔卡舞曲的特点等。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第二部分节奏缓慢,通过对比展现出了月光下的宁静与美好。
这首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符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能够较快地掌握旋律和节奏,但对歌词内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2.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内涵。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述的情境。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3.钢琴:教师伴奏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月光下的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述的情境。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说课稿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我国阿细族人民的丰收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为2/4拍,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跳跃性,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的音乐课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简谱的识谱能力,以及对一些基本音乐符号的认识。
此外,他们还学过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和合唱技巧。
然而,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仍然有限。
《阿细跳月》作为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新鲜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阿细跳月》,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演唱、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阿细跳月》的曲谱,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阿细跳月》的曲谱,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2.教学难点:理解并表现歌曲的民族特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演唱、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实践中学习音乐。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展示歌曲的曲谱,以及运用乐器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阿细族的民间舞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阿细族的文化特色,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欣赏:播放《阿细跳月》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学唱: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曲谱,教唱歌曲,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我抱着月亮,月亮抱着我》教案人音版(最新版)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一、指导思想、理论依照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属于音乐学习领域中的“表现”领域中“演唱”,以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为教课要点。
加入有彝族风格的舞蹈,使学生能够初步领会有名的彝族风格。
使得“感觉与赏识领域”中的“音乐风格与派别”、“音乐表现因素”得以延长。
二、教材剖析这首歌是以云南少量民族的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拥有彝族民歌风格的歌曲。
歌曲描述了一幅地处红河两岸的人们在月光下点起了篝火,高兴地歌舞的生动情形。
歌曲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整重复,第二乐段是它的对照与发展,全曲协调一致。
三、教课目的:1.正确掌握歌曲旋律,唱准音。
2.用连接的声音来演唱。
3.激发学生对少量民族音乐的喜爱。
四、教课重难点(一)教课要点正确掌握歌曲旋律,唱准音。
(二)教课难点用连接的声音来演唱。
五、教课过程一、组织教课:师生问好。
二、基本练习1.发声练习2.节奏练习三、歌曲教课(一)熟习歌曲内容1.让学生朗诵歌词,问:这首歌写了什么内容?12.听歌曲。
3.你感觉它是哪个少量民族的歌曲?4.歌曲介绍:这首歌是以云南少量民族的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拥有彝族民歌风格的歌曲。
歌曲描述了一幅地处红河两岸的人们在月光下点起了篝火,高兴地歌舞的生动情形。
歌曲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整重复,第二乐段是它的对照与发展,全曲协调一致。
5.再听歌曲。
6.学生边听边随着小声唱。
(二)学唱乐谱1.老师先范唱,边唱边解说。
2.学生学唱。
3.整体连唱。
(三)学唱歌词(老师范唱、指导,学生跟唱)1.复听,老师剖析,学生跟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让学生自己练习。
4.多种形式的稳固练唱。
5.歌曲办理:(1)指引学生把歌曲唱得轻盈活波。
(2)学生唱,老师剖析指导。
(四)拓展学习几个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对少量民族音乐的喜爱。
(五)作业办理1.请说出歌曲旋律运用了哪几个音?2.请标明每小节的节拍,并唱唱曲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容、流畅、柔美地
教学反思
六周课题:欣赏《喷泉》《霍拉特舞曲》
《康沃尔的早晨》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欣赏《霍拉舞曲》,熟悉木琴的音色以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欣赏《康沃尔的早晨》,了解其作者劳伦斯。
教学重
难点
1.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4)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5)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二、听一听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感恩的心》1=中速4/4
《欢乐颂》1=G中速、雄伟地4/4
分组进行练习手语、互相评价
教学
反思
二周课题:《爱的人间》
教
学
目
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
难点
重点: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
3.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过ຫໍສະໝຸດ 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三、自主赏析歌曲《爱之梦》、《爱的罗曼斯》
说说相同和不同
四、复习本单元学会的歌曲。
五、小结。
板书
设计
《爱之梦》1=G 6/4稍快感情丰富地
自主欣赏、谈谈感受
《爱的罗曼斯》1=G 3/4中板
《爱星满天》1=F 2/4中速深情地
相同
不同
教学
反思
四周课题:《单簧管波尔卡》
三、学习手语
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分组进行练习。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欢乐颂》
1.介绍乐圣贝多芬。
2.《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
3.欣赏《欢乐颂》,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小结、下课
板书
设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并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4.再次整体聆听具体说说:乐曲好象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你是怎么来欣赏的?
四、总结
板书设计
《霍拉舞曲》1=G 2/4快板小提琴独奏
《喷泉》1=G 2/4小快板钢琴独奏
《康沃尔的早晨》1=G 4/4稍慢、自由地民谣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3.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
难点
1.情感领悟
2.赏析
教
学
过
程
一、歌曲《爱的人间》导入
有感情的演唱
二、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3.介绍《霍拉舞曲》: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作曲家迪尼库作于1906年。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再次整体聆听并具体说说:乐曲好象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
二、欣赏《喷泉》
三、赏析《康沃尔的早晨》
1.初步聆听,感受《康沃尔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并交流。
2.介绍《康沃尔的早晨》
如今的康沃尔已经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但当年却是地老天荒的蛮夷之地。劳伦斯夫妇选择了大西洋岸边沼地上的一个小村落住了下来,自己种菜,勉强糊口。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他们的审美情趣:铺天盖地的紫红色石楠花丛与碧蓝的海水和浅绿的逶迤山影组成了粗犷妖艳的康沃尔景观,劳伦斯从这幅自然美景中获得了安慰和写作灵感。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四、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爱的人间》1=F 4/4
中速柔美抒情地
口腔打开发声啊——-噜——
教学反思
三周课题:《爱之梦》《爱的罗曼斯》
《爱星满天》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赏析过程中感悟爱的主题。
2.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五、总结、下课
板书
设计
《单簧管波尔卡》
感受————欢快
动作————节奏感十足
教学
反思
五周课题:《蓝色的雅特朗》
教
学
目
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平稳的气息,轻柔的音色演唱《蓝色的雅特朗》。
2.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3.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2.体会歌曲感情
教
学
过
程
一、听《霍拉舞曲》
1.初步聆听,感受《霍拉舞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播放小提琴《霍拉舞曲》、木琴《霍拉舞曲》)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喜欢的乐器音色?学生喜欢小提琴或木琴的,可给学生介绍。
教
学
目
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
3.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
难点
1.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
2.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一、学一学
1.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第一周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配合手语进行歌曲演唱,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4.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欢乐颂》,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
难点
重点: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