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经济改革和调整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政策和结构调整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政策和结构调整的主线十分清楚:一是把供给管理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放在首位。
二是美国体制结构调整在公平和效率的取舍上明显偏向效率。
三是高度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
四是摸索并建立了对付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的体制。
五是形成了以摆脱国际竞争对手为中心的发展新模式。
因此,($年代,尤其是%((!年以来,美国出现的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先导、以知识为基础、以生产率增长和结构转换为特征的新经济,与上述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是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宏观政策环境从二战结束到)$年代末,美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一直是强调解决总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相机抉择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当总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时,采取赤字财政和通胀型货币政策,解决需求和就业不足问题;当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胀时,则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反通胀。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通胀与失业之间有相互替代关系,只要通过合理的需求管理政策,就能够把失业率保持在自然率水平*当时认为约!+!&!,-,把./0保持在潜在增长率水平*当时认为约#&!,-。
这套政策组合虽然保证了美国经济在!$至’$年代的稳定增长,却无法解决美国生产率增长缓慢、竞争力日渐低下的供给问题。
由于政府干预扰乱了经济内在稳定机制,到’$年代末和整个)$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通胀与失业的相互替代关系消失了。
"$年代初期,美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从扩大有效需求转向了反通胀,同时实施了由需求管理政策向供给管理政策的转变,即由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信条转向促进生产力增长,加快供给结构调整。
为此,里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政策,包括:*%-大幅度调减税负!,改变高税负对生产、投资和消费产生的激励机制扭曲,使劳动者、投资者和消费者有更多税后收入用于储蓄、资本积累和长期消费,从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大幅度上升,使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调增长;*#-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减少人们对政府公共支出的依赖,在公平和效率的政策导向上向效率倾斜;*1-对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对象,扩大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范围,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2-政府增加对研究与开发投入和国防投资,促进军用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鼓励技术创新和扩散,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基础和创业环境;*!-政府学习日本扶持出口的政策,从贸易立法和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入手鼓励出口,打开国外市场;*’-确定以技术领先产业为核心的竞争力提升战略。
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完整版PPT课件
克林顿调整经济的主要措施
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 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
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 的发展;
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 方针;
积极推动多边经济合作,并谋求在其中的霸 权地位。
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18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
——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2克林顿调整经济的措施
1980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为克服经济危机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0000亿
53000多亿美元
32000多亿美元
30000亿
1983年
1990年
1982年后,美国经济持续增
美国供给侧改革的挑战、应对与启示
Forum
美国供给侧改革
挑战、应对与启示
经过里根时期供给侧改革、沃尔克控制通胀等努力,美国在上世纪90年 代以后“新经济”崛起并重新领导世界。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面临 的挑战与应对具有重大启示和借鉴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文=任泽平里根经济学的精髓及理论基础
1980年,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面对棘手的经济形 势,里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减税、降低社会福利、放松对部分行 业的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其中,减税、放松管制和紧货币是里根经济学的精髓。 1981年8月通过《1981经济复苏税法》(坎普-罗斯减税法案)。主要内容有:第一,1981年10 月降低税率5%,在1982、1983年的7月再分别削减10%,并且从1985年起实施个人所得税和通胀 指数挂钩;第二,将非劳动所得的最高税率从70%降至50%;第三,边际税率从14%-70%降为 11%-50%;第四,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并简化分类,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第五,对企业投资 给予纳税优惠:如购买汽车或研究设备减税6%;添置机器设备减税10%。 1986年,颁布了《1986年税制改革法案》。该法案的颁布旨在降低税率、扩大税基、堵塞税 收漏洞、实现税收公平。
里根政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放松了政府管制: 第一,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鼓励企业合理的竞争。政府颁布新的公司合并指导文 件,旨在促进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合并,阻止那些削弱竞争的合并。根据该文件,美国司法部 对过去1200多宗判例重新审查,其中一些案例得到改判或撤销。 第二,放松石油价格管制。1981年,政府颁布行政命令,取消了对石油和汽油价格的管 制。取消后最初的两个月每加仑油价上升了12美分,但随后开始出现下降,降至低于管制前 的水平。同年,美国本土新钻油井就比1980年增加了33%。与此同时,石油消费下降6%。 第三,放松对汽车行业的管制。里根政府开始对限制美国汽车工业的规章条例进行全面 的审查,环境保护署和运输部宣布对34项有关规章予以重新考虑。这些管制改革使汽车工业 成本得到降低,使消费者每年节省15亿美元。 第四,放松劳动力价格管制。1982年,里根政府修订《戴维斯·贝肯法》,减少了对劳 动力市场价格的干预。变化主要有:对“通行工资”重新下定义,使之更加符合市场价格的 实际水准;允许企业雇佣非正式的员工,不受最低工资限制;制止过去农村地区工资攀比城 市标准的做法。 第五,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政府通过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消除制度障碍。例如,1982 年出台《小企业创新发展法》;1983年《小企业出口扩大法》。同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 税收、资金等全方位支持。 第六,鼓励企业创新,成功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里根政府通过立法不断鼓励企业创新 同时保障企业创新成果。《小企业创新发展法》(1982)、《国家合作研究法》(1984)、 《联邦技术转让法》(1986)、《综合贸易与竞争法》(1988)密集的法律文件的出台促进 了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及技术应用。而《半导体芯片保护法》(1984)、《计算机安全 法》(1987)等一系列法律则保护了刚出现的信息技术,确保研发者的合法权利。另外, 1984年颁布的《国家合作研究法》允许竞争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并从法律上明确合作研 发豁免于反托拉斯法3倍惩罚,使得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高度统一起来。
80年代的美国经济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媒体来源:国研网发布时间:07-11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作者:国家计委对外经济所张燕生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政策和结构调整的主线十分清楚:一是把供给管理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放在首位。
二是美国体制结构调整在公平和效率的取舍上明显偏向效率。
三是高度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
四是摸索并建立了对付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的体制。
五是形成了以摆脱国际竞争对手为中心的发展新模式。
因此,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美国出现的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先导、以知识为基础、以生产率增长和结构转换为特征的新经济,与上述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是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宏观政策环境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末,美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一直是强调解决总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相机抉择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当总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时,采取赤字财政和通胀型货币政策,解决需求和就业不足问题;当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胀时,则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反通胀。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通胀与失业之间有相互替代关系,只要通过合理的需求管理政策,就能够把失业率保持在自然率水平(当时认为约5—5.5%),把GDP保持在潜在增长率水平(当时认为约2.5%)。
这套政策组合虽然保证了美国经济在50至60年代的稳定增长,却无法解决美国生产率增长缓慢、竞争力日渐低下的供给问题。
由于政府干预扰乱了经济内在稳定机制,到60年代末和整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通胀与失业的相互替代关系消失了。
80年代初期,美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从扩大有效需求转向了反通胀,同时实施了由需求管理政策向供给管理政策的转变,即由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信条转向促进生产力增长,加快供给结构调整。
为此,里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政策,包括:(1)大幅度调减税负,改变高税负对生产、投资和消费产生的激励机制扭曲,使劳动者、投资者和消费者有更多税后收入用于储蓄、资本积累和长期消费,从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大幅度上升,使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调增长,(2)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减少人们对政府公共支出的依赖,在公平和效率的政策导向上向效率倾斜;(3)对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对象,扩大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范围,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4)政府增加对研究与开发投入和国防投资,促进军用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鼓励技术创新和扩散,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基础和创业环境;(5)政府学习日本扶持出口的政策,从贸易立法和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入手鼓励出口,打开国外市场;(6)确定以技术领先产业为核心的竞争提升战赂。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与启示
13
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作为国家最优先项目来发展。 ( 三 ) 以兼并促进发展 , 实现产业组织合理化 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 美国企 业掀起 了本 世纪 以来第 四次 ( 1982 1988) 和第五次 ( 1993 年以 来 ) 兼并浪 潮。1986 年美国 企业间的兼并事件发生了 4000 多起 , 兼并资产额达到 1900 亿 美元 , 1988 年 兼并额又 创新记 录 , 达 2263 亿 美元。 1993 年以 来兼并潮再 次席卷美国各地 , 1995 年兼并 资产额 上升到 5180 亿美元 , 1996 年达到 5370 亿美元。 在这两 次兼并浪 潮中 , 热 点行业有通讯、 交通、 金融、 零售、 娱乐、 医 疗保健 和国防 工业 等。与并购行为相结 合 , 美国企 业实行了 内部经 营结构 的整 顿 , 甩掉一些盈利欠佳的工厂 , 集中经营那些盈利较多和富有 发展前途的部门。 二、 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实践对我国的借鉴 意义 我国的经济结构经过改 革开放 以来的 调整 , 已取得 了巨 大的成就 ,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 ,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 ,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 结构调整已成为牵 动经济全局的问题 , 在向什么方向调整和如何调整方面 , 美国 的实践有着深刻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 一 ) 结构调整的目标应指向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世界 资源的 最优配 置 , 它 使得企 业家 能够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资金、 技术、 信息、 管理和劳动 力 , 在 任何地方生产产品 , 并且 把生产 出来的 产品销 往任何 有需求 的地方。对我国来讲 , 这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 又是十 分严峻的挑战。在这场竞争中能够保证不断增进我国国家利 益、 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选择是提高国际竞 争力。 在全球竞争中 , 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才能确保经 济的持续繁荣。因此 , 应当以这次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 , 抓住 当前发达国 家经济结构调 整中产业 国际转 移的有 利条件 , 树 立我国在一 些传统产业方 面的竞争 优势 , 促进 国际竞 争力的 全面提高。 ( 二 ) 在促进某一 产业的 发展上 , 贸易 保护政 策和产 业扶 持政策必须密切配合 , 二者缺一不可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 走强 , 高新技 术产业 的长足 发展 , 是克林顿 政府 实施 战略 性贸 易政 策结 出 的丰 硕果 实。 如前所述 , 战略贸易政策 的核心 思想是 把贸易 保护政 策与产 业技术政策 结合起来 , 促 使本国 产业在 全球市 场上成 为最大 的赢家。这 说明 : 第一 , 当前即 使在美 国这样 的最发 达国 家 , 也仍然存在着强大的保护主义势力 , 与我们相比 , 只不过它的 手段更为隐 蔽 , 保护的 产业具 有更高 的技术 含量罢了 ; 第 二 , 美国政府在产业发展上的政策取向已从只保护不扶持转向保 护与扶持并 重 ; 第三 , 面对经 济全球 化的浪 潮 , 美 国倡导 的自 由竞争 , 也仅仅限于它要淘汰或转出的产业 , 对于触及其竞争 力希望所在的高技术产业 , 他实施的是政府补贴、 其他国家的 信息出口限制和自愿扩 大进口 等干预。因 此 , 目 前我国 一方 面要顺应国际贸易自由化、 投资自由化的浪潮 , 另一方面也要 积极创造条件 , 运用各种非关税壁垒等措施 , 适当地保护国内 具有潜在竞 争优势的产业 , 并辅 之技术 研究与 开发的 政府补 贴、 税收优惠、 出口市场干预等产业扶持政策。 ( 三 ) 提高产业集中度与发挥企业集团优势 产业集中度是现代企业组织的主要指标之一。产业适度 集中 , 企业在最佳生产 规模下 生产 , 不但使 规模经 济递增 , 而
试析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_张幼香
字 已 帮 助 把 美 国 推 出 衰退
。
’,
¾
,
里根 的 经 济理 论 和 实 践 出 现 的矛 盾 经 济 政 策前 后 出
现 的 不 协调 是 由于 经 济 实 践 中 不 断 涌 现 出 一 系 列 新 的 问
,
0 % 的 附加 税 ; 二 是 提 高 美 元 的再 征 收 1
年利 润超过
干预
。
年 1 月
,
克 林顿 当 选 为 第
比如
,
,
1 98 3
年至
1 98 4
年
,
当 美 国 经 济 出现 了 强 劲
,
顿在 竞 选 纲 领 《 把 人 民 放 在 首位 》和
,
1
的 复 苏 美元 汇 率 直 线 上 升的 时 候
,
。
里 根 强 调 必 须尊 重 市
1 98 4
交 国 会 的 经济 纲 领 《 美 国变革的 前景 》
利 益 逐 层 渗透 的 经 济
通过 赤 字 财 政 刺 激 经 济 的 发 展 本 是 凯 恩 斯 主 义 主 要
的 政 策 主张 之 一
,
联 邦债 务 上 造 成 一 种 虚 假 繁 荣 全 国 放
,
。 ’ ,
而里 根对 财 政 赤 字 一 向 深 恶 痛绝
,
,
他曾
此 众 多 的 美 国 家 庭 甚至 连 双 亲 工 作 的 的孩 子 作 提 高 生 活 的 美 国 梦 了
亿美元
,
为 了 解 决 困 扰 美 国 经 济 的 赤 字 间题
。
亿美元
,
。
。
里根 第 一 任 期 四 年 的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课件
PPT学习交流
21
PPT学习交流
17
高考题
(2008江苏)“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 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历程。你知道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发展所出现的新变化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A.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C.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美国出现“新经济”
A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11
比较联邦德国、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异同。
异:模式各具特色,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同:都根据自身的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都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
家 政权的力量,促进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成为世界 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PPT学习交流
12
9
二战后的联邦德国经济
1、模式 建立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 市场经济”。 2、特征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 保障制度。 3、主要内容
PPT学习交流
10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
1、模式 50年代中期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2、特征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成效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阶段
经济思想(理论)
二战结束到 20世纪60年 代末
20世纪70年 代
20世纪80年 代
20世纪90年 代
T学习交流
1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 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 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 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 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 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本文在介绍美国产业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对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原因进行了探讨。
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学习美国的经验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制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一、引言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是在经济实力相对衰落的背景下展开的。
美国经济相对衰落主要表现在:1.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竞争受挫,处境恶化。
80年代日本汽车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压力不断增加。
美国的钢铁工业,到70年代末也陷入了深刻的危机。
2.美国部分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也遭到明显削弱。
从70年代末开始,美国半导体工业的领先地位受到威胁,从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退居到次要角色。
半导体工业的衰落直接导致美国电子工业的滑坡。
美国的民用飞机工业也受到了欧洲公司的强大竞争。
3.美国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
1979年美国劳动生产率下降1.2%,1980年再下降0.3%。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要求委员们提出改善生产率的具体建议。
一些美国学者认为,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下降,涉及美国经济一系列根本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它对美国对外竞争力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此必须做出长远安排。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产业政策的改变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日本和欧洲的竞争挑战,产业政策在美国受到关注。
里根政府采取了放松经济规制和减税等措施,营造产业创新的氛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节奏,克林顿政府开始正视产业政策的作用。
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企业对产业创新和竞争力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适应美国市场经济的特点、以促进创新为核心的新式产业政策应运而生。
(一)创新转型、市场失灵与产业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技术革命中,由于创新活动发生了深刻转型,也使市场失灵表现出新的特点。
八十年代美国税制改革与美国的经济增长(共5篇)
八十年代美国税制改革与美国的经济增长(共5篇)第一篇:八十年代美国税制改革与美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税收政策案例内容:1980年底,里根入主白宫前后,即同他的经济顾问班子研究确定了贯彻供给学派主要主张的“经济复兴计划”和后来被称为“经济复兴税法”及“公平、简化和促进经济成长”的税制改革计划。
此计划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减税、减支和减少政府干预来增加私人储蓄和投资,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1981年到1984年的四年中,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降低了25%,从原来的最低税率14%和最高税率70%,分别降为11%和50%。
同时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行个人所得税指数化。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美国历史上最短的折旧办法。
折旧期分别为3年、5年、10年、15年。
如汽车折旧期仅为三年。
实行这些计划并加上有利的国际环境,使美国经济有了较快回升。
1984年的经济增长率为6.4%,这是从1954年以来没有过的增长速度,1982年以来对新工厂和设备的实际投资每年增长15.4%,这是二战后没有过的速度,失业率从1982年的10.7%降为1985年的7.4%,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3%降为1984年的4%。
里根对他在第一任期的四年里取得的成果是满意的。
他说:“四年来我们联邦政府的工作也开始发生了悄悄的但是深刻的革命,我们遏制了当时看来是一股不可抗拒的趋势:政府干预越来越多,税收越来越高,开支越来越大、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防务力量越来越弱。
”里根竞选连任总统后于1986年10月他又签署了被称为是“美国第二次革命的核心”的税制改革方案,在继续减税的同时,着重解决税制过于繁琐的改革。
因此,把这次税改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简化、公平和促进经济的增长”。
1.简化——从累进税制向比例税制过渡具体说来有,他们将最高税率为50%,最低税率为11%的15级累进税制改为15%和28%的两档税制。
另对高收入者征5%的附加税。
在公司所得税方面,把原来15%到46%的五级税率,改为15%、18%、25%、33%四档税率,并对特定的数额范围加征5%的附加税。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本文在介绍美国产业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对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原因进行了探讨。
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学习美国的经验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制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一、引言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是在经济实力相对衰落的背景下展开的。
美国经济相对衰落主要表现在:1.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竞争受挫,处境恶化。
80年代日本汽车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压力不断增加。
美国的钢铁工业,到70年代末也陷入了深刻的危机。
2.美国部分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也遭到明显削弱。
从70年代末开始,美国半导体工业的领先地位受到威胁,从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退居到次要角色。
半导体工业的衰落直接导致美国电子工业的滑坡。
美国的民用飞机工业也受到了欧洲公司的强大竞争。
3.美国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
1979年美国劳动生产率下降1.2%,1980年再下降0.3%。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要求委员们提出改善生产率的具体建议。
一些美国学者认为,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下降,涉及美国经济一系列根本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它对美国对外竞争力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此必须做出长远安排。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产业政策的改变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日本和欧洲的竞争挑战,产业政策在美国受到关注。
里根政府采取了放松经济规制和减税等措施,营造产业创新的氛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节奏,克林顿政府开始正视产业政策的作用。
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企业对产业创新和竞争力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适应美国市场经济的特点、以促进创新为核心的新式产业政策应运而生。
(一)创新转型、市场失灵与产业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技术革命中,由于创新活动发生了深刻转型,也使市场失灵表现出新的特点。
简述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及发挥的作用
D
A、限制垄断行为 B、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水平 C、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的确立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3、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
C、自由放任
D、货币主义
积极吸取外来资金技术, 积极吸取外来资金技术,抓住发展 机遇,重视科研教育, 机遇,重视科研教育,鼓励高新技术产 适当抑制通货膨胀, 业,适当抑制通货膨胀,合理利用市场 调节与国家干预发展经济, 调节与国家干预发展经济,注重适时调 整经济发展战略。 整经济发展战略。 注意解决社会问题, 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 体制. 体制.
简述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政策 不断调整的过程及发挥的作用
⑴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 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 60年代末 预经济,实行充分就业,危机发生时政府动用赤字财政、 预经济,实行充分就业,危机发生时政府动用赤字财政、 通货膨胀等手段。 通货膨胀等手段。这些手段虽然减轻了危机但造成巨大的 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⑵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 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 年代 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但只能缓解,不能消除“ 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但只能缓解,不能消除“滞 胀” 。 ⑶80年代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 80年代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 年代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 抵制通货膨胀、减税,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 抵制通货膨胀、减税,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 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 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但因加大国防开支导致财政赤字 年年攀升。 年年攀升。 ⑷90年代克林顿上台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 90年代克林顿上台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年代克林顿上台实施 济政策,消灭了财政赤字,解决就业问题, 济政策,消灭了财政赤字,解决就业问题,美国经济再度 繁荣。 繁荣。
美国1980年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美国1980年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在198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此之前,美国长期实行的是“新政”(New Deal)政策,即利用政府干预和控制市场,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方式。
但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衰退的到来,这种政策开始失效,政府的破产和社会紊乱成为了普遍现象。
于是在1980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开始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即“里根主义”(Reaganomics)。
“里根主义”采取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强调供给侧经济学,即通过减税、去除市场限制和监管、鼓励私人投资等方式来激励生产力和经济活力的释放。
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使市场自由竞争,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里根主义”的核心是税收变革。
里根政府先是通过1981年的税收削减法案,大幅度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同时也删减了福利项目等政府支出。
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私人投资和生产力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另一个“里根主义”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改革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打破垄断和限制。
里根政府推出所谓的“去除限制”(deregulation)政策,取消了一些垄断性行业的限制性法规,鼓励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
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效率最大化。
相应地,里根政府还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投资和出口促进,加快了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本,加强了美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
以贸易逆差最为突出的日本,就是在这一时期走向了全球化。
“里根主义”经济政策带来的效果,确实是迅速的经济发展。
由于降低了所得税和汇率贬值的影响,美国的产业投资和消费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短短的几年间,美国的工业生产、货币流通和贸易顺差均经历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影响也渐渐扩大到了全球范围。
然而,“里根主义”经济政策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政策减税的过度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和公共负债的增长。
其次,减少在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可能会限制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发展。
11第十一章 八十年代美国的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
美国政府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是从指定工业 政策或产业政策入手,而在贸易政策、科技政 策上大做文章,推动企业兼并改组、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灵活机制。从而 不但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相对宽一)增加研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为经济竞争提供有力 基础; 2.大力开展应用研究,促进科学成果商品化; 3.加强企业与大学的科研合作。 (二)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 采用电子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工业。 (三)以兼并促发展,实现产业组织的合理化
(一)采用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基 本“治”住了恶性的通货膨胀。 (二)通过减税和事实上扩大财政支出政策手段 促成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通过放松管制等措施带来了美国劳动生产 率的增长率的积极变化
三、里根经济学的遗产——孪生赤字
就是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巨额的外贸逆差 造成巨额财政赤字的原因,既有增加收入不成 功的原因,也有削减开支的失败。 减税的结果除了直接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之 外,却没有带来储蓄的增加。 在削减开支方面,只是削减民用开支,国防开 支反而大规模增加。
“里根经济学”集中体现在里根两届任期中,分 别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及《经济增长和机 会的第二任期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降低个人税和企业税,实行“税制改革”; 2.放宽、取消政府对私人经济的规章法令; 3.紧缩通货,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4.消减政府对社会福利等民用项目的开支。
二、里根经济学的成功
连年的巨额财政赤字为“美国经济运行创造了 一种新的机制”,即: 高财政赤字 高利率 高汇率 高贸易逆差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结 构的调整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 (一)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和 钢铁工业竞争受挫,处境恶化 (二)美国部分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也遭到明 显削弱 半导体工业的领先地位受到日本的威胁,直接 导致电子工业的滑坡; 民用飞机工业也受到欧洲公司的强大竞争。 (三)美国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王 允 贵 【内容提要】 80年代初,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为扭转颓势,美国实施了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总纲,以战略贸易政策、科技政策和企业兼并改组等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性调整。
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美国经济90年代的复兴,并为下个世纪的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结构调整已成为牵动经济全局的关键,美国的经验具有借鉴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允贵,1967年10月生,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北京 邮编:100037) 从8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高技术工业长足发展,不仅使美国占据了21世纪产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而且促进了汽车、钢铁等传统工业的改造,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美国迎来了20世纪末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是在经济实力相对衰落的背景下展开的。
美国经济相对衰落历时已久,一般认为在1968年前后就开始,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日本、联邦德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下,情况更加不妙。
1.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竞争受挫,处境恶化。
汽车工业是美国工业的骄傲,与钢铁工业、建筑业并称三大支柱产业,大约1 6的就业与这个部门有关,自本世纪20年代起美国汽车就主宰着世界汽车市场。
然而,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取代美国(800万辆)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国。
日本汽车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压力不断增加。
1980年进口轿车已经占领美国市场的28.6%。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亏损40亿美元,克莱斯勒濒于破产。
汽车工业这顶美国工业的王冠突然被日本人夺走,强烈震撼着美国各界。
美国经济的另一根支柱钢铁工业,到70年代末也陷入了深刻的危机。
1979年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宣布关闭16个钢铁厂,解雇13000名工人。
1982年和1983年美国钢铁工业共亏损67亿美元。
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展望
尽管 这两 次衰 退 的严重程 度轻 于 1 9 7 3
~
1 9 7 5 年的危 机
。
,
满足人 的感 情要 求 适 乎人 的精 神需要 建 设民主
明
,
.
但 对整 个经济 的发 展无疑 会 有 很 大 影
,
和睦
团结的新型家庭
对 都有
响
该 公司的研 究 报告还 认为
2 1 .
八十 年 代 国 民 生 产 总 值的
,
整 个 七 十 年代
为建设社会主义 四 化所需 的 人才
。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的 年平 均 增 长 率 只 达
,
以 社会主 义 原 则 和 道 德标
.2 9 %
工业 生产 年增 长率 只 达 .3 3 %
,
。
准抚养 和照料 老 人
, .
人总是要衰老 的
, .
这是谁 也不 能抗 拒 的 自然规律 心老人 年夫妻
。 , , , ,
预 测 又 进 行 了 种种修 订 总的说 来 调
据通 用 电 气公司估 计
,
也
,
美 国在八 十 年 代
(
19 8 3 一 19 8 4 年 ,
可 能发生 两 次衰 退
1987~ 1988年)
。
是恢复 身 心健康 和 增 强工 作活力 的 理 想 场所 总而言之 它合 于人 的生 理本 能
5
,
中国人 民大学 )
2 的年平均 增 长率将 在 .
%~
3
%之间
”
,
。
近 年来
下
,
,
在必 须
“
重新工业 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讲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美国经济发展史专题》第11讲)黄安年文发表: 中央电视教育台《中学历史教师之友》栏目,1999年4月;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研究/2002年5月31日发布;2002年8月28日重发第十一讲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一里根政府的振兴经济政策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这位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总统(1981-1989), 1981年1月20日在就任第40任美国总统时的演说中,宣布要对外重振国威, 对内振兴经济, 实行新保守主义的新联邦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通常被新闻媒介称为“里根经济学”。
在里根政府八年任期里, 他一反传统的现代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经济政策, 一方面改行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 同时也兼顾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政策,从而出现了恢复和振兴美国经济的新局面。
里根总统就职演说谈到:“令我们深受其害的经济弊端, 是几十年累积而来的这些弊病”。
他阐述了新联邦主义的思想, 他说:“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 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
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
”“我无意废弃政府,而是要使其发挥功能,和我们一起合作,而不是凌驾于我们之上;和我们并肩而立,而不是骑在我们的背上。
政府能够而且必须提供机会,而不是扼杀机会;它能够而且必须提高生产力,而不是抑制生产力。
”同年2月5日,里根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说:“现在应该认识到是我们到了转折点的时候了,我们受到了一次相当大规模的经济灾难,按老办法办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现在是另找办法的时候了。
”1981年9月24日, 里根在电视广播演说中又说:“我们政府已经包办了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应当由良好的社会自豪感和邻里互助意识的人们去做的事情。
”1982年1月28日, 里根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正企图破坏‘伟大社会’,它是约翰逊发起的向贫穷开战,使我们落到如今的困境中”。
里根的新联邦主义振兴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1.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1981年7,8月间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里根政府提出的1981年复兴税法,要求从1981年10月起的三年内,分三次降低个人所得税从5%到10%再到23%,边际税率从14%到70%降为11%到50%;同时优惠投资的个人收益、降低公司的边际税率、加速工业设备的折旧期限。
实施经济复兴法的结果,1981-1984年间联邦政府税收减少了3 152亿美元。
鉴于1980-1982年经济危机的影响,1982年8月,里根政府提出自6月起,在三年内增税683亿美元的法案。
但是随着1983年起经济形势的好转,1984年11月,财政部长里甘提出了《关于基本税简化和改革的报告》。
1985年5月28日,里根又提出了税制改革的新建议。
经过国会多次争吵和妥协,1986年10月23日,里根签署了8月23日和9月29日美国众、参两院分别批准的修正税法,即1986年税制改革法案。
这是战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减税行动, 也是里根复兴经济政策的核心。
根据这一法案, 降低了个人所得的最高税率, 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 由于不同阶层税率都有所下降, 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 6.4%;新税法将公司所得最高边际税率由46%减为34%, 最低边际税率定为20%, 同时取消了一些项目的优惠税率, 延长了资产折旧年限。
它改变了30多年来税率越订越高, 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
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 既使中产阶层得到实惠, 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估计七年内,每个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增加600-900美元。
2.坚持紧缩货币政策, 严格控制货币膨胀里根政府改变以往把紧缩货币作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补充手段的主张,预定1981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为3.6%,实际只有2.1%,持续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的结果,消费物价由1980年的12.4%下降到1982年的3.9%。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为18%,到1987年降到3%。
由于美国的高利率政策, 单1985-1986年就有1 000亿美元流入美国, 刺激美国经济的回升, 然而, 美国商品竞争力的下降却导致美国出现巨大贸易逆差, 1980年贸易逆差389.89亿美元,1987年高达1 530亿美元,1985年美国成为1916年来头一回的债务国。
3.推行新联邦主义,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里根的社会福利改革思想主要是:改变联邦政府的过重社会福利负担;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支出,尤其是随意性开支;减少联邦政府在干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责任,由州和地方政府更多地负担社会福利保障的责任,促进私人和社区福利事业的发展。
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 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 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用以解决当时出现的联邦政府承担社会福利的过重负担。
1982-1985财政年度,未成年儿童家庭补助和食品券开支,比1981年前减少13%,医疗补助减少了5%,儿童营养补助减少了4.4%,一般就业和训练基金减少了35%,工作鼓励项目减少了33%。
48%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家庭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子女抚养的新问题,他还强调州和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某些责任, 并推动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
4.推行战略防御计划里根政府在1985年初正式推出了战略防御计划, 以期促进高科技、社会经济和国际力量的发展。
如第三讲中关于美国发展高新技术战略所述,星球大战计划,在战略上是美国“高边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上,以退为进,迫使苏联在其他领域内让步;在经济上,一石四鸟,振兴美国夺回主导权、拖住苏联、制服西欧和日本;在军事上,由相互摧毁战略转向确保生存战略;在科技上,发展夺取21世纪高科技优势的领航工程。
5.致力平衡预算, 放松对企业控制里根于1985年12月签署了《1985年平衡预算和紧急控制赤字修正案》, 致力于平衡预算, 控制财政赤字, 放松对企业的控制,规定每年赤字限额,一旦超过最高限额100亿美元,授权总统可以削减预算开支的比例。
由于里根引导美国这条“诺亚方舟”度过了1979-1982年严重经济危机,并带来了持续72个月的80年代经济增长新局面,使60年代以来困扰历届美国总统的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能源危机三大难题得以缓解,并在国际上相对巩固了超级大国的实力谈判地位,然而也埋藏了严重的潜伏危机。
一是美国外貌和财政两大赤字有增无减;二,是股票过分超值。
股票市场值总额和支撑的实际资本相差167倍,买空卖空长期盛行。
到1987年8月,股票帐面价值提高了3倍多,达29 000亿美元,为二次大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元疲软,汇市下跌,美元信任危机加深,一旦失控,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1987年10月19日,纽约华尔街的股票市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暴跌风潮。
在下午收盘时,纽约证券交易所行情牌上写道: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508点。
票面价值的损失为5 000亿美元,等于法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创股市历史的新记录。
美国各报称这天是“黑色的星期一”。
“黑色星期一”以来的一个月内,美元汇价猛跌,股市波动不已,不仅给美国而且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影响,不到两周,美国损失近万亿美元。
这次由纽约股市开始的西方股市暴跌来势凶猛,波动幅度超过了1929年水平,由于电脑化技术的推广,一天之内就波及全世界。
此外,里根政府扩大贫富差距的经济政策还使社会矛盾增多, 共和党的统治基础缩小,为共和党继续执政投下了严重的阴影。
1989年1月, 里根任期的副总统乔治·布什就任新总统,他在任期四年间,萧随曹规,基本上承继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 但里根政府留下的高赤字和高国债使布什政府在旧轨道上步履艰难。
里根经济学的实施,集中反映了自尼克松新联邦主义以来美国政府保守主义政策调整的特色。
里根政府政策调整和改革,连同在这以前的尼克松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和卡特政府的反滞胀经济政策, 构成了本世纪以来新一轮政策大调整, 体现了和罗斯福新政不大相同的政策模式。
它虽然承继了新政加强联邦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和实行福利保障社会化的基本精神, 但着重注意的是要纠正新政以来的改革弊端, 并在新的条件下, 吸收了胡佛强调发挥州和地方作用, 限制联邦政府在福利等方面干预过度的思想。
在现代美国社会保障史上, 罗纳德·里根政府改革美国社会福利保障的思想和政策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他一改新政以来扩大社会福利和联邦政府干预政策,紧缩社会福利规模并逐步转入私人经营轨道, 以减轻联邦政府的沉重负担,但是也造成了加剧了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的现象。
它表明自3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政府扩大社会福利保障趋势的受阻, 改革扩大社会保障带来的弊端,保持社会保障的“安全阀”机制,成为80年代以来困扰美国历届政府的重要课题。
协调公平和效率的天枰由强调公平向于强调效率方面倾斜。
二七、八十年代美国政府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的特点和战后初期至60年末的1/4世纪改革不同, 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经济调整和改革有着自己的特点。
1.从改革背景和任务看它面对着经济滞胀,要着力解决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难题; 在国际事务中美国面临全球霸权的局部收缩态势, 和重振西方霸主雄风的任务。
五、六十年代的调整改革模式是大政府、小社会、高税收和高福利模式; 而70年代以来, 出现了大社会、小政府、低税收、有限福利模式政策的发展趋势; 在政治思想领域, 和在这以前的自由主义大发展不同,7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相对衰落,保守主义抬头,新联邦主义发展。
2.从改革的内容看70年代以来, 税收政策以减税为主,偶而局部增税; 货币政策和以前的膨胀货币不同, 以紧缩货币, 控制膨胀为主; 财政政策以控制财政赤字, 争取相对平衡预算为主; 社会保障政策和60年代的扩大社会福利规模和开支不同, 以控制社会福利规模和纠正社会福利保障的弊端, 强调州和地方发挥作用为主; 经济管理体制政策以放松管制, 鼓励民营化为主; 70年代以来, 美国工资、物价和生产增长的协调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更加重视能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高科技发展政策。
3从改革的指导思想看70年代以来强调国家干预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自由竞争的功能; 强调在联邦政府的主导作用下, 充分兼顾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能动作用; 籍以指导政府经济政策的经济学说, 转向了重视现代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 并兼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 或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和现代货币学派等其他学派兼顾; 在政治思潮方面, 更加重视共和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至于90年代克林顿的“新民主党人”主张实际上也反映了民主党人的新保守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