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巨人和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品质。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学习,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关爱他人和勇敢面对困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中的巨人孩子为例,分析其行为背后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故事《巨人和孩子》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2. 教学道具:巨人、孩子的人物模型。

3. 教学资源:相关文章、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巨人和孩子》,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体会角色情感。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巨人孩子的行为,探讨其背后的意义。

6.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和勇敢面对困难。

9. 课堂反馈:教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复述故事《巨人和孩子》,并简要阐述故事寓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实例。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反转,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巨人,体验关爱孩子的感受。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关爱孩子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经验。

3. 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关爱他人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理解故事寓意。

巨人与孩子教案

巨人与孩子教案

巨人与孩子教案第一篇:巨人与孩子教案《巨人与孩子》教案杨菱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把握文章故事,理清文章结构,学会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

(二)品析本文对人物形象的造型及景物描写特色(三)体会爱的力量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巨人与孩子》,请翻开课文,接着老师的话来说话: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花园”这里发生了什么?(二)请同学们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概述“花园里发生了什么故事”。

1、巨人不在→还在玩耍→春驻花园巨人与孩子2、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3、巨人醒悟→与孩同玩→春回花园(三)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那么我们把目光放在欣赏上。

讨论几个小话题:1、巨人对孩子态度变化(语言、动作)2、文中景物特写欣赏3、丰富的幻想使文章故事充满美丽和神奇。

(1、“你们再这儿干什么?”他粗气粗气的吼叫起来,孩子们都吓跑”“我的花园就是我们的花园“巨人说”,谁都清楚,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于是,他沿着花园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还挂出一块告示牌:闲人莫入,违者重罚。

充分展现巨人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巨人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走到花园里”表现出巨人对孩子充满了爱。

“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

”表现巨人对孩子百般呵护,这是的巨人心中充满了爱。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

”巨人说,接着他提起一把大斧头,把围墙统统给砍倒了。

“一起关爱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着自己的花园,“我有好多美丽的鲜花,”他说,”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我真的天自私了!”他说,“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

我要把那可怜的孩子抱上树,然后再把围墙都推到,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得游戏场所。

” 巨人幡然醒悟,决定要把花园当成孩子们的游乐场所,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其他孩子看见巨人不再那么凶恶,都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

小男孩的一吻,使自私的巨人充满爱心。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本文将介绍一种以小说《巨人和孩子》为基础的语文教学设计,适用于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已经学过《石头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学生。

通过阅读小说《巨人和孩子》,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强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读《巨人和孩子》,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及亲情、友情和牺牲精神的价值。

2.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背景知识,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3. 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巨人和孩子》的作者奥斯卡·王尔德,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

然后通过简单的阅读片段,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2. 认知围绕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特点,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巨人和一个孩子不同的命运和人生。

你认为这两个人物代表着什么?- 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有哪些是小说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要引导他们理性、批判性的分析和讨论,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指导和纠正。

4. 扩展让学生在小组中选取一个主题,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对小说中出现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和体悟;- 对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感悟;- 对小说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启示。

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口头报告。

5. 总结从故事中的主题出发,回顾整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一下所学到的东西,并表达自己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教学后,教师应通过以下几个维度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是否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并能在自己的阅读活动中体现出来。

- 认知能力评价:是否掌握了分析小说情节、人物特点和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能。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教案一:巨人和孩子之巅峰对决课型:阅读课教材:七年级语文教材教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巨人和孩子的文本,了解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2.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2.分析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1.分析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2.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

教学准备:1.巨人和孩子的文本;2.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入巨人和孩子这一话题,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巨人和孩子的认识和印象。

Step 2 阅读巨人和孩子(15分钟)教师出示巨人和孩子的文本,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可自己阅读,并标记重要信息。

Step 3 分析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15分钟)让学生讨论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巨人和孩子有什么不同?”“巨人为什么会生气?”等。

Step 4 分析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15分钟)让学生讨论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并分析冲突和对决的原因和结果。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并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类似的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文本中的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和冲突对决,拓宽思维和视野。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水平,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等,给予针对性的评估和反馈。

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文本和课件,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化教学。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1.4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课文分析方法。

2.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2.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童话的魅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2理解故事中的善良、勇敢等品质,提升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1.3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2.1分析故事中的巨人形象。

2.2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1.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学习其用法。

3.合作交流3.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2教师分析巨人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5.2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反馈和指导。

6.写作训练6.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6.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1学生分享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造句。

3.写一篇关于巨人形象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提升了写作能力。

3.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对巨人形象的分析较为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光,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分析巨人和孩子的性格特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后习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育:以故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巨人和孩子的教案

巨人和孩子的教案

巨人和孩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于认错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寓意。

2. 学会关爱他人,勇于认错。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巨人角色的转变,认识关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认错、改正错误的勇气。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2. 故事文本《巨人和孩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关爱他人的故事。

b. 提问:你们认为关爱他人重要吗?为什么?c. 引入本课《巨人和孩子》。

2. 讲述故事a. 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内容。

b. 逐段讲解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巨人角色的转变。

c. 讨论:故事中的巨人为什么要道歉?3. 分析讨论a. 提问:孩子们为什么能原谅巨人?b.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答案,总结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c. 讨论: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4. 角色扮演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巨人、孩子等)。

b. 各组表演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观看、评价。

5. 总结反思a. 提问:通过本课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b.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学会关爱他人,勇于认错。

c. 作业布置:以“我学会了关爱他人”为主题,写一篇日记。

6. 课后反思a.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查漏补缺。

b.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c.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

2. 举例说明关爱他人的具体做法,如帮助同学、关心弱势群体等。

3. 邀请家长或社区代表来校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悟。

七、实践环节1. 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爱他人的活动方案。

2. 各组汇报活动方案,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3. 选取优秀的活动方案,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施。

八、评价机制1. 设立“关爱小天使”奖项,表彰在关爱他人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巨人和孩子》教案6_教案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案6_教案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案6课标要求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思想内容,感悟课文浓厚的童话和神话色彩。

2、理清文章结构,培养概括能力。

3、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体会课文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妙处。

4、领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学法点悟]学习本文,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通过辐射阅读,增强语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做到积累、思考、比较、运用。

通过片断练习,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勤于练笔的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在世界各国传诵了百余年的著名童话。

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歌颂了爱心,歌颂了爱的力量,今天读来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这些是我们学习文章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质疑: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解惑:这篇童话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质疑: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解惑:全文有22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来玩,花园里只剩下了冬天。

第三部分(11~22):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三部分里,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质疑: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解惑: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巨人的花园终年是寒冷。

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

而当孩子回到了巨人的花园后,树上开满了鲜花,鸟儿们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出笑脸。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1体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含义1.1.2培养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1.2过程与方法1.2.1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认识作品意义1.2.2体会文中人物的变化过程,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1.2.3初步掌握运用拟人手法增添文章色彩的技巧1.3知识与技能1.3.1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生词1.3.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1.3.3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2.教学重点、难点2.1体会文中人物的变化过程,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2.2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妙处2.3如何理解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花园后,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和秋天?3.教学资源3.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3.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3.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一课时:导学法。

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音乐《爱的奉献》),爱心就是绿洲;如果自私是疾病,爱心就是神医;如果自私是魔鬼,爱心就是天使;让我们都做这充满爱心的天使吧!2.朗读、品悉课文2.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王尔德(1854-1900),是英国著名作家,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有人将他与安徒生相提并论;作品有童话集《快乐王子集》《石榴之家》等。

王尔德的童话由于其文字的千锤百炼,丰富的抒情性、内容的新颖和形式优美而魅力无穷。

本文是他童话中的名篇。

(2)检查预习2.1.1注音()息徘徊()()戏咆哮()()听翩翩()起舞2.1.1释义: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的人物。

:用行为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

3.自由阅读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文学想象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形象,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巨人和孩子》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2.能够描述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2.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三、教学准备:1.复印故事《巨人和孩子》给每位学生;2.准备PPT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重要人物;3.准备讨论题目和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观看一个与故事相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巨人和孩子有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Step 2:阅读故事 (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巨人和孩子》,着重理解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Step 3:讨论和分析 (20分钟)展示PPT,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故事的情节、人物和主题,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发表意见,并互动交流。

问题:1.故事中的巨人和孩子代表了什么?2.你觉得故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你最喜欢或者最讨厌的人物是谁?为什么?4.故事中有哪些场景或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tep 4:小组讨论 (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讨论使得自己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Step 5:写作任务 (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写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读后感或者印象记叙文。

要求学生在文中通过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来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Step 6:分享和展示(10分钟)让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写作作业,并展示他们写作的过程和收获。

鼓励同学之间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和探讨。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分析和写作任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还能够分析和解读人物形象和主题。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巨人和孩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以及寓意。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挖掘故事的寓意。

3.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10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巨人和孩子》,并默读。

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归纳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三、集体讨论(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以及故事所传递的寓意。

四、读后感写作(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读后感作文,并进行互评。

六、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复习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拓展延伸: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撰写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读后感。

2.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编故事的结局或编写续篇,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年级《巨人和孩子》教案设计

七年级《巨人和孩子》教案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熟读并理解《巨人和孩子》的故事内容。

1.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1.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2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2教育学生关爱他人,懂得分享和宽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故事内容的理解。

1.2生字词和重点句型的学习。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2对巨人和孩子情感变化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音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1.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内容。

2.2学生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字典或询问同学。

3.课堂讲解3.1讲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型,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

3.2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4.合作学习4.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2分享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特点、情感变化等。

4.3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共同完善分享内容。

5.课堂讨论a.巨人为什么不喜欢孩子们?b.巨人为什么改变了态度?c.你觉得巨人和孩子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6.课堂小结6.1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道理。

7.作业布置7.1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巩固记忆。

7.2布置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作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掌握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2.学生参与度: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

3.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案例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学会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学会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巨人会和孩子成为好朋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故事《巨人和孩子》的后续发展。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学会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巨人和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3)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全面感知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理解友谊、善良、宽容等价值观。

(2)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3)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这是一个关于巨人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巨人拥有强大的力量,但他却孤独寂寞。

有一天,一群孩子来到了巨人的世界里,他们和巨人一起玩耍、分享快乐。

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巨人感受到了友谊和温暖,他放下了自己的骄傲和冷漠,成为了一个善良、宽容的巨人。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3)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感。

3. 教师讲解故事: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部分,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故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法探讨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

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教学流程设计(一)投影名言导入新课:“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

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1)王尔德其人:(1854———1900)。

英国作家,诗人。

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其作: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

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四人学习小组)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8_教案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8_教案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8教学要求:1、培养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2、了解童话的特点;3、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认识作品意义;4、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重点难点:理清结构,概括内容,分析形象。

弄清巨人的变化和结果对文章主题的关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二、阅读要求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2、划分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三、字词的落实。

1、音、形、义栖息聆听戏耍徘徊烟囱肆意哭泣咆哮乐不可支:妙不可言:欣喜若狂:翩翩:不知所措:感化:四、分析结构与内容。

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的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没有了春夏秋三季,而只剩下了肆虐的严冬。

第三部分:(11、1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里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五、分析巨人形象。

1、为自私付出沉重代价的巨人在封闭花园后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明确:第8、10段。

2、是什么原因使花园里又出现了春天的景象?明确:第13段。

3、使巨人深受感动,幡然悔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悔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13~15段)4、你觉得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情节?这个情节说明了什么?5、这些巨大的令人激动的变化源于“巨人”的什么变化?六、欣赏课文的艺术特色。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朗读,并简单谈淡喜欢的理由。

(1)师: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请同学们找出来,加以分析。

生:a第2段,花园长满了。

青草用“绿茸茸的”;桃花用“粉扑扑的团团”;果实用“累累的”用叠音词来表达一种欢快喜爱之情。

师:生动形象的语言离不开准确的动词形容词,离不开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请同学们找出来,分析分析。

生:b第8段,“小鸟无心歌唱”(唱)“树儿也忘了开花”(忘)“一朵花儿从草丛探出头来”(探)“把头缩回去”(缩)“霜和雪乐不可支”(乐)“雪用白色斗蓬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盖)“霜让树披上夹衣”(披)“唤来北风和他们同住”(唤)“北风应邀而至”(至)“他穿一件皮大衣”(穿)“把冰雪叫来”(叫)“冰雹不停敲打着城堡的屋顶”(敲打)“被砸得七零八落的石板上”(砸)“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跑)这些动词把所描写的景物人格化,动词用得准确而传神,写得生动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巨人和孩子
教学目标
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3.通过片段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1.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看看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在《巨人和孩子》一文中是怎样诠释爱心的。

设计2.
正大剧场结束曲中唱道:“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韦唯在《爱的奉献》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还有一位诗人说道:“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

”(投影以上歌词或名言)请同学们谈谈对“爱”的理解,可以应用格言、歌词,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绿茸.茸(rónɡ)栖.息(qī)嬉.戏(xī)聆.听(línɡ)果实累.累(léi)城堡.(bǎo)翩.翩起舞(piān)
斗篷.(pénɡ)呼啸.(xiào)冰雹.(báo)肆.意(sì)
徘徊
..(pái huái)咆哮
..(páo xiào)烟囱.(cōnɡ)
2.词语解释
栖息:停留。

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

聆听:(书)听。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豫不决。

乐不可支:乐得都快支撑不住了。

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妙不可言:美妙到了极点,无法用语言表达。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作飞舞。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形容窘迫或发慌。

措,安置,处理。

3.作者名片
王尔德(1854—1900),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

对20世纪的英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作品有童话集《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长篇小说《陶连格雷的画像》,诗剧《莎乐美》等。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四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班级交流。

(1)本文讲述了的故事。

【点拨明确】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一个巨人与花园、孩子;
一群孩子使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巨人禁止孩子在花园玩耍,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秋天,只有严冬。

孩子们进入花园,春天就不邀而至了。

(2)巨人由而变得,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与缺点。

【点拨明确】自私真诚而富有爱心
(3)孩子天真活泼,是的象征。

【点拨明确】快乐与活力
2.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四人一学习小组)
【点拨明确】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
第一部分(1~2):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玩耍。

第二部分(3~10):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1~21):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二)深层理解
1.巨人的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
【点拨明确】可以从原文第5和10自然段来回答。

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点拨明确】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

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三)走进人物
1.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点拨明确】巨人看到了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的恶果。

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鲜花怒放,鸟儿歌唱。

小男孩的亲吻使他深受感动。

他由此而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2.巨人的真诚、彻底改过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明确】“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


“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


“接着他提起一把大斧头,把围墙统统砍倒了。


3.说说课文中出现的人或物的象征意义。

【点拨明确】小男孩:指最后一个没有受到爱与关怀的人,或指特别需要关爱的人。

孩子、花鸟、春天:爱心的象征和化身。

围墙: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自我封闭或自私冷漠的象征。

风雪、冰雹:象征人的自私冷酷。

(四)走进语言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朗读,并简单谈谈喜欢的理由。

1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请同学们找出来,加以分析。

【点拨明确】第2段,花园长满了青草用“绿茸茸的”,桃花用“粉扑扑的团团”,果实用“累累”,用叠音词来表达一种欢快喜爱之情。

2.生动形象的语言离不开准确的动词、形容词,离不开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请同学们找出来,分析分析。

(1)第8段,“小鸟便无心唱歌”(唱)
“树儿也忘了开花”(忘)
“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探)
“把头缩回去”(缩)
“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乐)
“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盖)
“霜也让所有的树木披上夹衣”(披)
“唤来北风和他们同住”(唤)
“北风应邀而至”(至)
“他穿一身毛皮大衣”(穿)
“把冰雹叫来”(叫)
冰雹“不停地敲打着城堡的房顶”(敲打)
“石板瓦被砸得七零八落”(砸)
“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跑)
这些动词把所描写的景物人格化,动词用得准确而传神,写得生动形象。

(2)第13段,树“欣喜若狂”;鸟“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花朵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

这些用词很形象。

写出了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春天动植物的神态。

(3)表现巨人的自私,如第4段用了“粗声粗气地吼叫”。

写巨人改变态度后到花园去,如第15段用的是“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

展现出了巨大的变化。

(4)写花园美丽和花朵之多,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另一个比喻是在巨人转变之后,认为“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这些比喻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

3.通过以上大家的交流分析,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说说本文语言生动传神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明确】形容词、动词的准确运用。

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

四、板书设计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
爱——春天
自私——寒冬
五、拓展延伸
仿句练习。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答案: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久旱的甘霖,使心田孤寂的人感受真情的滋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