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知识点熟记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必修三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starvevi.“饿死,挨饿”。
starve for …,表示“渴望获得,迫切得到”。
starve to death 饿死2)plenty3)satisfy作与物动词,表示“满意,使满足”,直接跟宾语。
be satisfied with对……满足be satisfied to do sth满足于做某事4)harm作名词,意为“损害”,常与do,come,mean等动词搭配。
do more harm than good弊大于利There’s no harm in doing sth= It does no harm for sb to do sth 做某事无害处5)lead作与物动词,表示“领导,引导”。
表示“影响,致使”时,后接介词to,也可以接不定式。
lead sb into使某人陷入某种不良的状态。
lead sb by the nose牵着某人的鼻子,完全操纵某人lead a dog’s life过困难的生活lead the way带路,带头lead to 导致,致使6)origin是名词,表示“起源,起因,出身”。
be of origin起源于,出身于7)event是名词,表示“事变,事件”,既可以指历史上的,国际上的,国内的大事件,也可以指日常事件,复数形式还可以指事态的发展和结局。
也可以指体育比赛中的“项目”。
常见词组:at all events/in every event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怎样in the event结果,终于 in the event of万一,如果,倘若 in that event若果那样的话8)dress作与物动词,表示“给……穿衣”,后接人作宾语,也可以做不与物动词,表示“穿上衣服,穿着衣服”。
dress up穿上盛装,打扮dress作不可数名词,表示“衣服”;作可数名词,表示“妇女与儿童的衣服”。
dress sth up修饰,掩饰9)trickplay a trick on sb=play sb a trick开某人的玩笑,诈骗某人do/turn the trick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
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1篇20.xxx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xxx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xxx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5.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2篇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3篇36.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0.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4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必修三必记知识点
必修三必记知识点1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胞内液和存在于细胞外的细胞外液组成。
2、由_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血浆淋巴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_、温度。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 a+和Cl-。
8、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_和_血浆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_和淋巴。
11、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有一定限度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停止。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_、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兴奋_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其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9、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高中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高中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
传递过程: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肽键:—nh—co—|nh2—c—cooh|h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5、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基本元素:c、h、o、n(4种)最基本元素:c(1种)主要元素:c、h、o、n、p、s(6种)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族的书面语言,广义上包括先秦时代至清代中叶的文学作品。
文言文具有古代汉语的特点,包括典雅、正式、讲究平仄、形式多样等。
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1.了解上下文,理解主旨:通过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2.熟悉常用词语: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如“吾辈”、“尔等”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
3.注意句子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常常较复杂,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
4.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需要注意识别和理解。
第二单元:古诗文鉴赏一、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审题:理解古诗文的题目,了解诗文的写作时代和背景,从而理解诗文的意象和内涵。
2.朗读: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而把握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3.词句品味:仔细品味古诗文中的优美词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作品对比:对比不同的作品,不同诗人的作品,形成对古诗文的整体把握和比较分析。
二、古文阅读的重要性1.拓宽视野:古文代表了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智慧,通过阅读古文,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2.培养审美能力:古文中充满了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通过欣赏古文,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3.提高写作水平:古文作为优秀的范例,可以借鉴其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单元:修辞与写作一、修辞手法的分类1.比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比较,使语言更富有形象和感染力。
2.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3.排比:通过将同类事物并列起来,以增强修辞效果和强调。
4.对偶:通过呼应的语句结构和韵律,形成一种对称美感。
5.反问:通过提出疑问或反问,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写作技巧与方法1.文采斐然:在写作中,注重修辞和表达的艺术性,使文字更具有感染力和美感。
2.情景交融:通过描述场景和人物来增强文字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以下是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的部分知识点:
1. 修辞格: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反问等。
2. 修辞方法:象征、借代、拟声、写景、描写、记叙等。
3. 文体特点:辞章显著、文采飞扬、抒情富厚、思想深刻。
4. 词语运用:词义辨析、虚实夸张、比喻曲折、双关巧思等。
5. 句法结构:并列句、合并句、独立句、主谓一致、倒装句等。
6.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排比、反问、对偶、比喻、比拟等。
7. 文言文阅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等。
8. 现代诗阅读:阅读现代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现代人的思考问题。
9. 散文阅读:阅读中短篇散文,了解现实主义、真实主义等文学流派的特点和创作思路。
10. 修辞技巧: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和理解。
这些知识点只是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内容复习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核心考点背记1.人的体液及各成分间的关系成份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来源(1)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绝大多数体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化学成分相同点: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不同点:血浆中蛋白质含里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置很少(1)内环境的概念只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膀胱腔、泪腺等结构均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因而消化液、尿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的范畴。
(3)血液和血浆的关系::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属于体液范畴(4)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分析存在于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①营养物质: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调节成分:淋巴因子神经递质和激素等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②胞内酶如呼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③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概念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溶质微粒的关系细胞外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目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因素(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与K+有关大小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缓冲物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
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
《语文必修三》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课后练习和文学
常识等知识点。
下面是《语文必修三》中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比拟、倒装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文学常识:了解诗、词、曲、小说、散文、寓言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认
识到文学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3. 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从中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 现代文学作品:了解现代文学作品,如《孔雀东南飞》、《茉莉花》、《蟋蟀》等,从中感受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存在意义。
5. 阅读与鉴赏: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
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6. 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写作技巧的学习和应用。
7. 语言与表达:培养用准确、简洁、生动地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以上是《语文必修三》中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不同的学校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
差异,具体的课程内容还需要参考教材或教师的讲解。
必修3知识点梳理
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梳理一、程序框图1.算法与程序框图(1)算法①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②应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2)程序框图定义: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2.三种基本逻辑结构3.算法语句(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格式与功能(2)条件语句①程序框图中的条件结构与条件语句相对应.②条件语句的格式a.IF—THEN格式b .IF—THEN—ELSE 格式(3)循环语句①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与循环语句相对应. ②循环语句的格式二、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1)定义: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 ≤N ),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2.系统抽样的步骤假设要从容量为N 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 (1)先将总体的N 个个体编号;(2)确定分段间隔k ,对编号进行分段.当N n (n 是样本容量)是整数时,取k =Nn ;(3)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 (l ≤k );(4)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 加上间隔k 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 +k ),再加k 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 +2k ),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3.分层抽样(1)定义: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 (2)分层抽样的应用范围: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个部分组成时,往往选用分层抽样. 三、用样本估计总体 1.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2.频率分布折线图和总体密度曲线(1)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2)总体密度曲线: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作图时所分的组数增加,组距减小,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 3.茎叶图统计中还有一种被用来表示数据的图叫做茎叶图,茎是指中间的一列数,叶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4.标准差和方差(1)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 (2)标准差: s =1n[(x 1-x )2+(x 2-x )2+…+(x n -x )2]. (3)方差: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x n 是样本数据,n 是样本容量,x 是样本平均数). 【知识拓展】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点(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邻两横坐标之差表示组距,纵坐标表示频率组距,频率=组距×频率组距.(2)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1,因为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组距是一个固定值,所以各小长方形高的比也就是频率比.(3)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频率分布的两种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2.平均数、方差的公式推广(1)若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那么mx 1+a ,mx 2+a ,mx 3+a ,…,mx n +a 的平均数是m x +a .(2)数据x 1,x 2,…,x n 的方差为s 2.①数据x 1+a ,x 2+a ,…,x n +a 的方差也为s 2; ②数据ax 1,ax 2,…,ax n 的方差为a 2s 2. 四、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正相关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 (2)负相关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负相关. (3)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 2.回归方程 (1)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直线,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2)回归方程方程y ^=b ^x +a ^是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的回归方程,其中a ^,b ^是待定参数.⎩⎨⎧b ^=∑n i =1(x i-x )(y i-y )∑n i =1(x i-x )2=∑ni =1x i y i-n x y ∑n i =1x 2i-n x2,a ^=y -b ^x .3.回归分析(1)定义: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2)样本点的中心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其中(x ,y )称为样本点的中心. (3)相关系数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r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r |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4.独立性检验(1)分类变量: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像这类变量称为分类变量.(2)列联表:列出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表,称为列联表.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可能取值分别为{x 1,x 2}和{y 1,y 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称为2×2列联表)为2×2列联表构造一个随机变量K2=(a+b)(c+d)(a+c)(b+d),其中n=a+b+c+d为样本容量.(3)独立性检验利用随机变量K2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五、随机事件的概率1.概率和频率(1)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 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 n(A)=n An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在相同条件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我们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随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把这个常数称为随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2.事件的关系与运算3.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0≤P(A)≤1.(2)必然事件的概率P(E)=1.(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F)=0.(4)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则P (A ∪B )=P (A )+P (B ). (5)对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则P (A )=1-P (B ). 【知识拓展】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六、古典概型1.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1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括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 mn .4.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七、几何概型 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中,事件A 的概率的计算公式 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3.要切实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试验的两个基本特点 (1)无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 (2)等可能性:每个结果的发生具有等可能性. 4.随机模拟方法(1)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的模拟试验,以便通过这个试验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近似值的方法就是模拟方法.(2)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模拟试验的方法为随机模拟方法.这个方法的基本步骤是①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某个范围内的随机数,并赋予每个随机数一定的意义;②统计代表某意。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算法1.更相减损术:求两个自然数m ,n 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将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将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两个数相等时为止,这时这两个相等的数就是m ,n 的最大公约数。
2.秦九韶算法:一种求多项式的值的算法。
方法是将多项式通过加括号变形,如32()456((4)5)6f x x x x x x x =-+-=-+-.这样计算的好处,一是大大减少了乘法的次数,二是每次计算都是相同的过程——将上次的结果乘以x 再加下一个系数,这样很容易用计算机来实现。
注意计算时若有系数为0的项要补上该项 (二)统计一、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适用范围:总体容量N 较小,且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2.系统抽样的适用范围:总体容量较大,且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3.分层抽样(1)定义: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就叫做分层抽样. (2)抽取数量的计算:各层抽取的数量之比,等于各层的数量之比.如各层分别有300,200,400个个体,则从各层中抽取的个体数量之比为300∶200∶400,即3∶2∶4.(3)适用范围:总体容量N 较大,且个体差异明显(有明显的层次).二、用样本估计总体1.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做法 ①求极差:即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与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常常需要一个尝试和选择的过程(试题中一般有规定);③数据分组:计算各小组的频数和频率,列出频率分布表;④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图中纵轴表示频率/组距,各小矩形的面积=频率.(2)茎叶图:当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它不但可以保留所有信息,而且可以随时记录,这对数据的记录和表示都能带来方便。
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1)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若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估计众数,则可用最高矩形的横坐标的中点表示.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则处于正中间的一个数叫做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平均数: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12nx x x x .n++=(2)标准差:12n x ,x ,,x 的标准差为s =标准差的平方叫方差,用2s 表示.标准差(或方差)越小,说明数据波动越小,越稳定;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越分散,越不稳定.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线性相关与最小二乘法回归直线^y bx a =+:()x,y 叫做回归中心,回归直线必定经过回归中心.(三)概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的性质: (1)0≤P(A)≤1.(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3)若A ,B 互斥,则有P(A ∪B)=P(A)+P(B). (4)若A ,B 对立,则P(B)=1-P(A).注:概率为1的不一定是必然事件,概率为0的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二、古典概型 1.基本事件:①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②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 和 . 2.古典概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古典概型概率公式:P(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A三、几何概型1.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概率计算:P(A)=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必修三最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最全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背景知识1. 世界地理大洲分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
2. 世界地理气候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极地气候等。
3. 世界地理海洋分布: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4. 世界地理地理环境消耗问题: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等问题。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丘陵。
2. 世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3. 世界重要湖泊:美国五大湖、死海、巴尔干半岛的多瑙河,湖泊或称商洛湖,位于安甲淳省的湖泊。
4. 地震、火山: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通过地震波传递在地球表面产生的一种现象。
5. 生态环境: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物种多样性体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章:生态环境1. 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等。
2. 生态灾害:干旱、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
3. 绿色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
4. 生态旅游:生态游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弘扬自然、人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观念,增进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进人们的环境保护情感等。
第四章:自然资源1.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水资源的短缺和过剩等问题。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主要利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活等用途。
3. 水资源的保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因此我们要重视水资源保护问题,开展节水减排等活动。
4. 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陆地冰雪、地下水等。
第五章:自然资源的保护1. 自然资源的保护:资源保护工作的特点、矛盾、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资源合理开发,绿色生活等。
2. 自然资源评估:以资源的现状和未来状况为基础,建立预测信息系统、采取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评估。
完整版必修三知识点
必修三知识点整理一、西部大开发1.优势:①矿产、油气、水能和土地资源丰富②地价低③劳动力充足廉价④边境线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2.劣势:①工农业基础薄弱②基础设施落后③交通不便④人才、技术、资金匮乏⑤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3.意义:①缩小东西差距②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③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④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⑤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 西电东送三条线路北线: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坑口火电----京津唐中线:长江中上游的水电---长江三角洲南线:云南、贵州等地的坑口火电和红水河的水电---珠江三角洲2.西气东输(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一线工程:(1).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市场),为沿途城市输气(3).在山西、陕西向北拐弯的原因:补充气源二线工程:西气东输二线是西气东输系列中的第2个工程,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调剂气源为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国产天然气。
工程主要目标市场是早先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未覆盖的华南地区,并通过支干线兼顾华北和华东市场。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14个省区市,干线全长4895千米,加上若干条支线,管道总长度(主干线和八条支干线)超过9102公里。
此外还有:从四川盆地的四川、重庆----湖南、湖北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影响(1)对东部地区有利影响,(没有不利影响)①缓解能源紧张②优化能源结构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④促进经济发展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⑥提升百姓生活质量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2)对西部地区有利影响:①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优化能源结构,可减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不利影响:管道沿线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建设过程易引发荒漠化(3)对整个区域的影响:减少了煤炭的运输量,可减轻运输途中的损耗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缓解铁路压力。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 诗歌鉴赏: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鉴赏方法,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重点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先秦诸子文化:了解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
3. 古代诗词欣赏: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 《论语》阅读:学习《论语》中的经典篇章,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掌握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5. 句子成分分析:学习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分析方法,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6. 文言文阅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翻译方法,尤其是《孟子》等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
7. 阅读与写作技巧: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学习如何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理解作者的意图。
8.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方式,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9. 议论文写作:学习如何撰写议论文,包括论点的选择、论证的方法和结构的安排。
10. 作文批改:学习如何批改他人的作文,包括分析错漏点和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是高一语文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必修三 核心知识点背诵
必修三《文化生活》学考核心知识点速记8.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2.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注意区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5.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6.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8.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文化创新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5.守旧主义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封闭主义即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6.民族虚无主义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即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7.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8.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10.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高二上册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上册必修三知识点一、数学知识点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数学中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工具。
在高二上册必修三中,学生将深入理解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达方式以及函数的性质。
包括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基本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图像来分析这些性质。
2.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运算包括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等。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运算规则来简化函数表达式,以及如何求解复合函数的内外函数。
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将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以及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同时,还将学习如何利用指数和对数解决实际问题。
4.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解决与角度和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基础工具。
学生将学习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以及如何应用三角恒等式进行变换和化简。
5.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
包括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如何求解它们的交点、距离等问题。
二、物理知识点1. 力学基础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高二上册必修三中,学生将学习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量的概念,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天体物理的基础。
学生将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天体的运动。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
在高二上册必修三中,学生将学习电场、电流的基本概念,以及磁场的产生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三、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的基础。
学生将学习原子的结构、化学键的形成,以及分子的几何形状和性质。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是化学的核心内容。
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以及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3.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变化的动态平衡过程。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会考是学生们的重要考试之一,对于必修三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是考核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对高二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指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性质。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形式为y = kx + b,二次函数的形式为y = ax²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可以通过图像、方程组以及函数性质进行分析。
3.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其关系可以通过单位圆、图像、周期性等进行分析。
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形式为y = aᵏ,对数函数的形式为y = logₐx,其中a、k为常数,可以通过性质、图像以及方程等进行分析。
5. 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可以通过函数与方程的联立、函数图像、函数性质等进行问题的求解与解答。
二、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向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包括向量加法、数乘、向量投影等运算。
2.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向量的数量积包括向量夹角的余弦、向量的正交、向量共线等概念,向量的数量积可以通过向量的坐标进行计算。
向量的向量积包括向量的模、方向、长度等概念,向量的向量积通过坐标计算,可以求出面积、夹角等属性。
3.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运用可以通过平面向量的模、夹角、坐标以及向量的性质等进行几何问题的求解与证明。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可以通过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求和公式等进行分析。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 - 1)d,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rⁿ⁻¹,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r为公比。
3. 数列的运算与和可以通过数列的性质进行数列的运算与和的计算,包括前n 项和、无穷项和等。
4.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包括归纳步骤与归纳假设,通过证明基本情况与归纳步骤进行数学论证。
必修三课文基础知识归纳
---------------------------------------------------------------最新资料推荐------------------------------------------------------必修三课文基础知识归纳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归纳第一课黄山记 1 字音卓.越(zhu) 倏.然(shū) 绮.丽(qǐ) 悭吝..(qiān ln) 缥缈.(miǎo) 菡萏..(hn dn) 万仞.(rn) 糗.(qiǔ) 峰趾.(zhǐ) 鲫.鱼(j) 狭仄.(z) 莲蕊.(ruǐ) 苔藓.(xiǎn) 翩.然(piān) 凝眸.(mu) 喑.呜(yīn) 诡.奇(guǐ) 褶.皱(zhě) 突兀.(w) 氤氲..(yīn yūn)露宿.(s) 玉屏.峰(png) 漂泊.(b) 一宿.(xiǔ) 屏.营(bīng) 星宿.(xi) 屏.气(bǐng) 血泊.(pō) 2 字形崇:崇高援:攀援峻:险峻砌:铺砌粟:粟子矫:矫健绚:绚丽祟:鬼鬼祟祟湲:潺湲竣:竣工沏:沏茶栗:战栗骄:骄傲徇:1 / 37徇私 3 词义卓越杰出卓绝卓越:着重指非常优秀,高出一般。
还形容功绩、称号、见解等。
杰出:超出一般,不平凡。
着重指突出、出众。
还常形容作品、著作等。
卓绝:着重指程度达到了极点,超过一切。
比:杰出卓越程度都高,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形容人的精神、行为部署布置二者都与安排事情有关。
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一般指大规模地、全面地安排布置。
布置:指在一些活动中作出安排,多指具体的安排、配置等渐渐逐渐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渐缓慢增减,有较明显的阶段性。
使用范围较窄,多半用于人们的有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
只常用于动词之前,不常用于形容词之前。
逐渐:着重渐渐地、一点一点地,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使用范围较广,---------------------------------------------------------------最新资料推荐------------------------------------------------------ 可用于人们有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也可用于各种自然事物的变化,可用于动词之前和形容词之前迷漫弥漫相同点:都表示充满的意思。
高一年级必修三知识点(化学 物理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高一年级必修三知识点(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年级必修三知识点(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政治)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阶段的学科体系严谨,交叉密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好好归纳一下重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知识点熟记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3、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4、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1)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水热条件较好。
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3)土地条件:长江三角洲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土壤类型是水稻土;因河网密布耕地比较分散。
松嫩平原的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是黑土。
耕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水平高。
(4)矿产资源: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比较贫乏;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有较丰富的石油。
(5)农业: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也较发达;松嫩平原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西部宜发展畜牧业。
(6)工业:长江三角洲依托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7)商业贸易:长江三角洲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松嫩平原地处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
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口迁移,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成为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被河网切割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遥感(RS)1、概念: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关键装置:传感器——在航空货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3、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4、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特点:提供精密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确定考察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多应用于军用、交通、旅游探险等。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3、应用:(1)通过对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3)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四、数字地球1、概念: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作用: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整合为立体、动态的显示,为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实验基地。
3、数字地球与“3S”的区别: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RS、GPS、GIS、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
“3S”技术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3、实质: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
4、分布: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我国的分布:西北地区。
)二、我国西北地区及其自然特征1、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亚欧大陆腹地。
2、地形:东部——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干旱(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山岭重重阻隔)4、植被:草原、荒漠为主(东部——草原;西部——沙漠和戈壁为主)5、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三、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地形加剧干旱;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植被少,土壤发育差;疏松沙质沉积物。
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况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
近代:大量移民,人口剧增,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了荒漠化。
现代: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旱作地区和草原地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2、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4、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5、荒漠化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6、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整农、牧、林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牧);④采取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的作用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环境资源①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燃料、食品、药材、多种原材料……②环境资源:“水气净美沙尘无(物)”生态效益——“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环境效益——“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沙”防风固沙;“尘”吸烟除尘;“物”生物多样性。
2、世界主要原始森林的分布: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原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难以通行;开发较晚。
3、森林减少导致的问题: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二、热带雨林1、雨林的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最大分布区:亚马孙河流域。
2、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之肺”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形成云雨;涵养大量淡水)地球上繁衍生物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基因宝库”雨林生物基因库是人类药品原料的重要来源和医学研究的宝库——“医学宝库”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脆弱性的表现:①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集中在地表植物体内脆弱性的原因:①雨林群落生产力很高;②生物循环旺盛脆弱性的关键所在:雨林一但被毁,地表养分将迅速被地表径流带走,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速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
三、热带雨林的开发和前途1、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发展中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
直接原因——人类开发:过度的焚耕开垦;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20世纪60年代以前,亚马孙雨林受破坏程度小的原因:历史——开发较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自然——丛林的阻隔,湿热的环境;社会——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主,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3、60年代以后,亚马孙雨林遭破坏的原因:修路:西部秘鲁边境———大西洋沿岸迁都:里约热内卢(沿海)巴西利亚移民:“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借助外资:伐木出口、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4、雨林面临的形势:每年大约有11万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焚烧而毁灭;1990~2000年南美洲共损失热带雨林面积32万多平方千米。
————当前背景下,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5、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概述1、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2、能源的重要性: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二、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1、开发原则:因地制宜2、山西煤炭资源优越的开发条件: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为2700亿吨;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陕西省都有分布;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用于燃烧发电);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用于冶炼钢铁)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市场广阔——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消费长期以煤炭为主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地处我国中部,邻近北京、天津等工业中心和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较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