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和方剂
中兽医方剂与记忆口诀
中药方剂一、解表药及方剂发散表邪、解除表症为主的药物,有发汗、解肌的作用,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证。
1.1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药代表:细辛、紫苏、荆芥、桂枝、防风、生姜、麻黄、苍耳子(口诀:戏子精贵防生麻疮)①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口诀:干妈贵姓)②桂枝汤:功能发肌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恶风发热、汗出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口诀:大勺炒姜汁)③荆防败毒散: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挟湿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肢体疼痛,用于风寒咳嗽1.2 辛凉解表辛凉解表药代表:葛根、桑叶、升麻、柴胡、薄荷(口诀:格桑生柴禾)①银翘散: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风热咳嗽,是辛凉解表的主要方剂②小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本方为治伤寒之邪传入少阳的代表方。
二、清热药及方剂2.1清热泻火清热泻火药代表:石膏、知母、栀子、芦根①白虎汤: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脉洪大有力。
本方用于治疗阳明经证或气分实热证。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口诀:师母炒米)2.2 清热凉血清热凉血药代表:牡丹皮、地骨皮、生地、白头翁、玄参(口诀:牡丹地生白参)①犀角地黄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本方为治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的重要方剂。
组成:犀角、生地、白芍、丹皮(口诀:单脚扫地)2.3 清热燥湿清热燥湿药代表:黄柏、秦皮、黄连、黄芩(口诀:柏皮连琴)①白头翁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口诀:白翁练琴)②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常用于肝胆湿热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口诀:茵陈治黄)③郁金散:功能清热解毒、涉肠止泻,主治肠黄,常用于大肠湿热2.4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药代表:板蓝根、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口诀:男仆瞧金子)①黄连解毒汤:功能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热盛或疮疡肿毒,本方为泻火解毒之要方。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中药方剂解表剂
中药方剂解表剂1.升麻葛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升麻芍药甘草葛根【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
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加减变化麻疹其邪属热,初起治宜透邪外出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本方清疏之力皆不强,临证时可选加薄荷、荆芥、蝉蜕、牛蒡子、银花等,以增强透疹清热之功。
若因风寒袭表不能透发,兼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症,宜加防风、荆芥、柽柳以发表透疹;麻疹未透,色深红者,宜加紫草、丹皮、大青叶以凉血解毒。
本方除用于麻疹治疗外,亦治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水痘、腹泻、急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
可知程氏方重在清里,陶氏方重在解肌,是两方同中之异。
性细菌性痢疾等病属邪郁肌表,肺胃有热者。
使用注意若麻疹已透,或疹毒内陷而见气急而粗,喘息抬肩,鼻翼煽动者,则当禁用。
2.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组成】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加减变化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增强发散表寒之力,值夏秋可以苏叶代之;热邪伤津而见口渴者,宜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热生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用石膏以加强清热之功。
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牙龈炎、急性结膜炎等属外感风寒,邪郁化热者。
使用注意若太阳表邪未入里者,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人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者,亦不宜用。
【附方】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柴胡葛根黄芩赤芍甘草知母生地丹皮贝母心烦加淡竹叶;谵语加石膏。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
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散。
此方比陶氏柴葛解肌汤少羌、芷、桔,是因不恶寒无需多用升散发表之品,且羌、芷皆辛温香燥,见症已有口渴,故减去;再者,虽去石膏,但配人知、贝、丹、地,不仅清热,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
解表药与方剂
第二节 解表方
•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 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 小青龙汤 • 【组成】麻黄去节9 g,芍药9 g,细辛3 g,干姜6 g,甘草炙6 g,
桂枝去皮9 g,半夏9 g, 五味子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为必备症状,胸痞喘咳,痰多
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寒凝血滞所致寒湿痹 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痛证;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 利,心悸动、脉结代者。 • 【用法用量】煎服,3~9 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使用注意】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 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 桑菊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组成】桑叶7. 5 g,菊花3 g,杏仁6 g,连翘5 g,薄荷2. 5 g,桔 梗6 g,生甘草2. 5 g,芦根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犯肺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 麻杏石甘汤 • 【组成】麻黄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18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扇,口渴,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 【用法用量】煎服,1~3 g;散剂每次服0.5~1 g。 •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第一章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解表祛湿
•
the circulation of the lung-Qi to relieve asthma, and inducing diuresis to remove edema.
• 特点:麻黄发汗力最强。
车前子
• 性味:甘,微寒。入肺、膀胱、小肠、肾、肝经。 • 功效:利水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 • 主治: • 1.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漓涩痛;或湿盛泄泻。 • 2.目赤肿痛,或视物昏花。 • 3.肺热咳嗽痰多。 • 用量:3——9克。
二、祛风湿方 独活寄生汤
• 功效: •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 Dispelling wind-dampness , stopping pain of blockage-
• • •
syndrome, tonifying the liver and kidney and replenishing qi and blood. 主治: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畏寒喜温, 舌淡苔白,脉细弱。
身痛,脉浮。常见于伤风感冒,多种传染病的初 起阶段。另外,麻疹初起,疮痈初起见有表证者。 临床分型 : • 风寒表证: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药和方。 •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药和方。 • 另外,体虚又感外邪的表证 ----- 扶正解表方 • [注意] 1、不宜久煎。 2、预防发汗太过。
第一章 解表药
茯苓
• • • • • • •
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胃、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补中健脾、宁心安神。 主治: 1.水湿证。小便不利,水肿及饮停。 2.脾虚证。体倦乏力,食少脘闷、便溏等。 3.心悸,失眠。 用量:9——15克。
中药学表格归纳
中药学表格归纳一、解表药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证。
但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能温经通阳,常用于寒凝经脉、痰饮水湿内停、风寒湿痹、胸痹及心悸、脉结代等证荆芥与防风,皆微温,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
但荆芥轻透力强,更长于发表透疹,并有止血功效;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解痉,可用于风寒湿痹及破伤风等证。
桑叶与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等证。
但桑叶疏散风之力较强,并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菊花则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清热解毒,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热毒疮疡。
二.清热药(五)清虚热药三.泻下药大黄与芒硝二药,均能泻热通便,但大黄长于攻下,芒硝长于软坚润燥,二药常相须为用,以增通腑泻热之功,用治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证;二药外用均能清热消肿,可治痈疮肿毒。
大黄清热泻火力强,并能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可用于温病热毒、血热出血、瘀血证、湿热黄疸与淋证等;芒硝长于润燥软坚,多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以及常外用于咽喉肿痛、疮疡、目赤等证。
四.祛风湿药羌活与独活二药,均能祛风胜湿止痛、发汗解表,常用治风寒湿痹和外感风寒湿表证。
但羌活气味较浓,发散解表力强,并善治上部风寒湿痹痛;独活气味较淡,性较和缓,长于治下部风寒湿痹痛,其解表之力不及羌活,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之说,若一身尽痛,则二药常相须为用。
苍术与厚朴二药,均可燥湿,常用于湿阻中焦证。
但苍术为燥湿健脾要药,并可祛风湿、散表邪和明目,可治风湿痹证、风寒表证以及夜盲等证;厚朴燥湿之力不及苍术,但又能行气消积、化痰平喘,可治食积气滞、痰多咳喘等证。
砂仁与白豆蔻二药,均能化湿,行气,温中,常用治湿阻中焦、脾胃虚寒、脾胃气滞证。
解表药方剂
解表药方剂1.辛温解表方(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恶寒发热。
(2)桂枝汤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微微岀汗,流清涕。
(3)荆防败毒功能发汗解表,故除湿,主治外感温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等。
2.辛凉解表方(1)银翘散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2)小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解热。
主治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饥不饮食,口津少,反胃呕吐。
3..清气分热方(1)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
证见高热口干舌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
如乙型脑炎,中暑,肺炎等热性病。
(2)苇茎汤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
清肺化痰、祛瘀排脓。
主治肺痈。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清热凉血方(1)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白芍、丹皮。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温热病之血分证或热入血分,有热甚动血,热扰心营见证者。
(2)清瘟败毒散清气凉血,泻下解毒。
主治热毒炽盛,气血两燔。
5.清热燥湿方1)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
证见里急后重,泻痢频繁,或大便脓血,渴欲饮水。
常用于细菌性猁疾及阿米巴虫性痢疾。
(2)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
功能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3)郁金散功能清热解毒,涩肠止泻。
主治肠黄。
证见泄泻腹痛,荡泻如水,泻粪醒见,渴欲饮水。
本方是治疗马急性肠炎的基础方。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6.清热解毒方(1)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功能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热盛或疮痈肿毒。
证见大热烦躁,甚则发狂,或见发斑,以及外科疮疡肿毒等。
(2)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清热解毒,消疮散痈。
用于各疮痈肿毒。
7.解暑方剂(1)香薷散—清心解暑,养血生津。
主治伤暑。
解表药和方剂
防风《本经》 为伞形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甘、微温。 归经;入膀胱、肝、脾经。 功能:辛温解表,除湿止痛,祛风止痉,透疹止痒。 主治及应用: 1.外感风寒之头身痛。症见恶寒发热,以寒为重,头 身尽痛。常与荆芥相须为用。 2.风寒湿痹之肢节疼痛。常与羌活、独活相伍为宜。 3.风毒内陷之破伤风。常与天南星、白附子、蝉蜕、 全蝎同用。 4.治麻疹初起,难以透发者。 用量:3~10克。 注意事项:血虚、阴虚火旺者忌用。
解表药
解表药
凡能发散表邪,疏解肌表,促使发 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大多具有 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 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该类药大 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 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分类: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麻黄汤
【组成】麻黄6g
《伤寒论》
桂枝6g
杏仁9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
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使用注意】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对于表虚 有汗、
新产妇 人、失血患者等均不宜用。
【加减运用】本方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寒湿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 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 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 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 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 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桑菊饮
《解表药及解表方》
14
8 辛 夷
29.09.2020
15
9 苍耳子
甘、苦、温。有小毒。入 肺、肝经。
散风通窍
祛风湿, 止痛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四药散风寒、祛湿、止痛、
通鼻窍。适用于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脑颡鼻脓、浊涕
下流29.09等.2020证,走窜之力较强。
16
10 生姜
辛、微温。入脾、肺、 胃经。
发散表寒 其发汗 作用较弱。
发散解表,兼祛风 发汗 之力大于防风。风热、 风寒感冒都可以配伍应 用。
止血 炒炭入血分,有止 血作用,治肠风下血, 衄血、便血、尿血、子 宫出血等。
29.09.2020
10
5 防风
29.09.2020
辛、甘、微温。入膀胱、 肝、脾经。
祛风散寒 治风通用药, 发汗力较弱,长于胜 湿,用于治疗风寒、 风热感冒挟湿者,还 治风寒湿痹等证。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5
二、发散风寒药
此类药物多辛温,发汗力较强, 散寒力较大,主要适用于风寒 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紧)。有的兼有平喘、除湿、 利水等功能,用于治喘咳,风 寒湿痹、水肿等证
29.09.2020
6
1 麻黄 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辛温发汗 发汗力较强, 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 强发汗力量。
7 细辛
冒,发汗之力仅次于 麻黄,故有“小麻黄”
之称。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9.09.2020
13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第1组——麻黄、香薷、浮萍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口诀:麻黄发喘水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口诀:香薷发湿水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口诀:浮萍发疹水第2组——紫苏、桂枝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口诀:支书表,三星盒。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口诀:桂枝发汗解肌发——发汗解肌汗——韩文铜镜卖解——姐住养花七肌——几瓶葱姜泥第3组——生姜、葱白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口诀:想象喝四口生姜汤第一口,想象全身发热出汗,同时说:“解表散寒”。
第二口,想象热汤到了胃里,胃里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温中止呕”。
第三口,想象热气到了胃里又掉头向上到肺部,肺部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化痰止咳”。
第四口,想象吃的鱼遇到姜汤就溶化了,同时说:“解鱼蟹毒”。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口诀:想象剥葱剥第一层葱皮,去了皮,葱里面的汗和寒就能发散出来,同时说:“葱白发汗解表散寒”。
剥第二层葱皮,葱里有热气(阳气)出来,同时说:“通阳”。
第4组——荆芥、防风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口诀:荆芥表,缝针疮。
联想:荆芥的表皮,有缝针留下的疮疤。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口诀:防风取表拾铜镜。
联想:防风在取表的路上拾了个铜镜。
第5组——羌活、藁本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藁本: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口诀:羌藁解散风湿痛。
联想:羌活、藁本都有解表散寒和解除风湿疼痛的作用。
第6组——细辛、白芷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口诀:细芷借三区桶鼻敲。
新闻非花银,只找袋重农。
联想:细芷借三区的桶用鼻子敲,这个新闻要发表非花银子不可,只好找口袋沉重的农村亲戚借。
第7组——辛夷、苍耳子新夷:散风寒,通鼻窍。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中医药概述: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了解表药
是指中医药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表 证的药物。
2 作用
通过发散表邪、解除表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等途径,帮助身体恢复健康新颜,并提高抵 抗力。
解表方的定义和作用
1 解表方
是指中医药中综合运用多种解表药物,根据 具体病情制订的治疗方案。
2 作用
通过解表药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病 程,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常用的解表药物及其功效
藿香正气水
外感风热,头痛发热,用于清热解表。
板蓝根颗粒
风寒感冒,发热咳嗽,用于清热解表,解毒。
银翘解毒片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用于解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
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用于祛风散寒,解表止 咳。
典型的解表方剂介绍
银翘散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采用多味 解表草药制成的方剂。
桂枝汤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采用多种 解表药物制成的煎剂。
杨氏脱黄汤
湿热黄疸,腹胀纳差,采用中草 药煎煮而成的疗效方剂。
解表方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1
风寒感冒
鼻塞、流涕、咳嗽、恶寒等症状。
2
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口渴、发热等症状。
3
湿热黄疸
黄疸、尿黄、腹胀等症状。
解表方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1 注意事项
在应用解表方剂时,需要考虑身体体质、病情轻重和其他疗法的配合。
2 禁忌症
个别病人存在特殊禁忌症,如过敏反应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
注意用药剂量
辛温解表药的用量应适当,不宜过大 或过小,应根据畜禽的体重和病情调 整剂量。
禁用于阴虚火旺的畜禽
辛温解表药性温燥,对于阴虚火旺的 畜禽应禁用或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05
总结
中兽医学解表药的特色与优势
整体观念
中兽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认为动 物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表 药通过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治疗 目的。
03
方剂
方剂的基本概念
方剂是由多种药物组成,按照一定配 伍关系和剂量比例组合而成的制剂。
方剂的组成需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 即以主药为主,辅以协助或制约的药 物,以提高疗效或减轻副作用。
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病因、病理的分析,以药物之 间的相辅相成或制约关系,达到治疗 目的。
辛温解表方的组成原则
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 成,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的 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荆防败毒散
由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 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 桔梗、人参、甘草组成,具有发 散风寒、解表散寒的功效,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
九味羌活汤
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 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组成,具有发散风寒、祛湿止痛 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所致
创新发展
在传统解表药的基础上,开发新型的解表药和方剂 ,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对动物疾病防治的需求。
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兽医 学技术和经验,推动中兽医学的国际化发展 。
对兽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指导用药
中兽医学解表药的特色和优势为 兽医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药物残留。
辩证施治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
第27页
12、难产
舒氏医案:偶医一产妇,发动六日,子已出胞, 头已向下,而竞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 之灵符,又求灵神炉丹,俱无效。延余视之,其 身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此寒伤太阳之营 也,法主麻黄汤,作一大剂投之,使温覆,少顷, 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此 治其病,而产自顺,上工之法也。 (《皇汉医 学》)
服后,复温取汗,换衣两次。翌日外邪解,声音略扬,咳 仍有痰,胸微胀。又于前方去桂枝,减麻黄为4.5克,加 贝母、桔梗各6克,白蔻3克,细辛1.5克,以温肺化痰。 续进2帖,遂不咳,声音复常。
方剂学解表剂
第21页
7、突发性耳聋
刘女,52 岁。晨炼时,天下大雪,忽感右侧偏头痛,鼻塞,流清涕, 咳嗽,身痛。服川芎茶调丸及西药治疗后,感冒症状基本消失,但右 耳突发耳聋、耳鸣,西药治疗无效。现右侧耳鸣、耳聋、头昏胀,恶 风,形寒肢冷,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方剂学解表剂
第30页
13、开窍还魂
按:煤气余毒内伏,须有外出之路。麻黄 发汗利水,宣通气血,驱散毒邪。徐大椿 谓其“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之 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 入凝痰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 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 大”(《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方剂学解表剂
第26页
Hale Waihona Puke 11、癃闭吴某,男,36岁,1984年2月15日就诊。患者以捕 捉鱼虾为生,经常涉水淋雨,三日前突然畏冷发 烧,无汗,咳嗽声重,痰白而稀,伴小便点滴不 畅,小腹胀急疼痛不可按,痛苦难以言状.而延 余诊治。脉浮,舌苔薄白。此乃风寒犯肺,肺气 郁闭而致尿闭不畅。方用麻黄汤加味:
解表药——精选推荐
解表药解表药⾟温解表1、⿇黄【性味】⾟、苦温。
【功⽤】(1)发汗:⽤于风寒感冒。
配桂枝发汗⼒增强,治重症⽆汗的风寒感冒。
(2)平喘:⽤于实证喘息。
配⽣⽯膏、杏仁治肺热咳喘(如肺炎)。
(3)利尿:⽤于实证⽔肿。
配⽣⽯膏、⽣姜、⽢草治风⽔(如急性肾炎⽔肿)。
【⽤法】1.5~10克。
⽣⽤发汗;蜜炙⽤于⽌咳平喘。
2、桂枝【性味】⾟、⽢、温。
【功⽤】(1)发汗散风:⽤于风寒感冒。
配⽩芍治风寒感冒有汗者。
配⿇黄增强发汗作⽤,治重症⽆汗的风寒感冒。
(2)温化⽔湿:⽤于阳虚不能化⽓之⽔湿痰饮停滞,可配茯苓、⽩术(如五苓散)。
(3)温通经脉:⽤于阳⽓不通或寒邪凝滞之胸痹、风寒痹症、闭经等,可配附⼦、当归、川芎。
3、苏叶【性味】⾟、温。
【功⽤】(1)发散风寒:⽤于风寒感冒,常配荆芥。
(2)解鱼蟹毒:⽤于鱼蟹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常⽤紫苏。
【⽤法】5~10克。
解鱼蟹毒⽤30~60克。
4、荆芥【性味】⾟、微温。
【功⽤】(1)发汗解表:⽤于外感风寒,常配防风、苏叶。
(2)理⾎解毒:⽤于⾎蕴热毒之⽬⾚、咽肿、疮毒、⿇疹初起、荨⿇疹等。
(3)祛瘀⽌⾎:荆芥炭能⽌⾎,可⽤于衄⾎(⿐或齿龈出⾎)、崩漏(⼦宫出⾎)、便⾎。
治便⾎常配槐花、侧柏炭。
【⽤法】5~10克。
6、防风【性味】⾟、温。
【功⽤】(1)祛风解表:⽤于风寒感冒,常配荆芥。
配黄芪、⽩术(即“⽟屏风散”),⽤于体虚⾃汗。
(2)祛风湿⽌痛:⽤于风湿痛。
(3)祛风解痉:⽤于破伤风。
【⽤法】3~10克。
7、⽩芷【性味】⾟、温。
【功⽤】(1)散风除湿:⽤于风寒湿盛引起的前额头痛、⽛痛、眉棱⾻痛,常配羌(2)芳⾹通窍:⽤于⿐炎、⿐窦炎、常配苍⽿、⾟荑、薄荷。
(3)消肿排脓:⽤于疮疡肿痛,常配⽠蒌、贝母。
【⽤法】3~10克。
本品温散耗阴,故阴虚⽕旺之头痛忌⽤。
8、藁本【性味】⾟、温。
【功⽤】散风寒,⽌头痛:⽤于外感风寒之头顶痛,可配⽩芷。
【⽤法】3~10克。
9、细⾟【性味】⾟、温。
【功⽤】(1)发散风寒:⽤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黄、藁本。
方剂证类第一章解表剂
方剂证类——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大青龙汤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溢饮:头身疼重或四肢浮肿,无汗烦躁脉浮紧。
3、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4、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5、香苏散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6、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7、止嗽散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二、辛凉解表剂1、银翘散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口渴头痛,咽痛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桑菊饮风温初起,邪克肺络证:但刻,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3、麻杏石甘汤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扇,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4、柴葛解肌汤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甚,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目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5、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咽红,口渴,苔薄而干,脉浮数。
6、葱豉桔梗汤风温初起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三、扶正解表剂1、败毒散气虚外感风寒湿证:憎恶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身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重按无力。
2、参苏饮气虚外感,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痞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3、再造散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热服。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2
辛温解表剂
麻黄桂枝汤
发散血中风寒。
夜疟,血分有邪。
净麻黄二钱,柳桂枝一钱二分,片黄芩一钱,光桃仁十五粒,炙甘草、大生地各一钱,鲜红花五分,葱白一茎。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序号
类别
名称
功用
主治
组成
用法
出处
1
辛温解表剂
香薷散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500g),白扁豆(微炒)(250g),厚朴(去粗皮姜制)(250g)
1、古代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不拘时候。
夏至后用。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23
辛温解表剂
桂枝加芍药汤
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六两(18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三两(9g)。
古代用法: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
水煎,热服。
《幼幼集成》卷三
33
辛温解表剂
桂枝加桂汤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发汗解表,兼行气滞。
四时感冒,寒热头痛,咳嗽。
紫苏叶一钱五分,陈皮、香附各一钱二分,甘草(炙)七分,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一钱,川芎五分,生姜三片。
解表剂小结
解表剂小结解表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浅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
解表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辛温、散寒、宣发等药性来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以下是对常用的解表剂的小结。
1. 麻黄汤:麻黄汤是《伤寒论》中记载的最早的解表方剂之一,主要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
麻黄汤的功效为发散风寒,解表发汗,适用于表寒症状明显且无发热者。
麻黄汤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鼻塞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2. 桂枝汤: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较早病位较浅的解表方剂,主要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
桂枝汤的功效为发散风寒,解表散寒,适用于表症较重者。
桂枝汤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 防风通圣丸:防风通圣丸是《温病条辨》中记载的一种解表剂,主要由防风、柴胡、芍药、桔梗等草药组成。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为解表散寒,散风通络,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
4. 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汤是《伤寒论》中记载的一种解表方剂,主要由防己、生地、白术、茯苓等草药组成。
防己地黄汤的功效为解表发汗,散寒通阳,适用于阳气不足引起的感冒症状,如发热不退、恶寒等。
5. 苦寒化湿汤:苦寒化湿汤是《伤寒论》中记载的一种解表方剂,主要由苦参、黄芩、石膏、竹茹等草药组成。
苦寒化湿汤的功效为解表除湿,清热凉血,适用于湿邪浸渍身体引起的湿疹、湿热病等症状。
以上是对常用的解表剂的小结。
解表剂在中医药中应用广泛,对于表浅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但是要注意,解表剂一般适用于表症明显、发热不重、无里证的患者,在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
此外,解表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干等,因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量:3-9克。
注意事项:气虚者不宜单用。
参考资料:
1.紫苏叶长于解表散寒。苏梗长于理气安胎,常配砂仁、竹茹、半夏、陈皮等治疗妊娠之呕吐、紫苏子长于消痰平喘。
2.本品主要含挥发油、精氨酸、枯酸、色素等。
3.药理研究:
3.药理研究:
(1)解热作用:其煎剂及浸剂均能使汗腺分泌旺盛,皮肤血循环加强,有和缓的解热作用。
(2)抗菌作用:1:1000浓度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
(3)荆芥炒炭后能缩短出、凝血时间。
按语:荆芥、紫苏均能发汗解表。然紫苏散寒力强,善行气宽中,凡感冒兼胸闷气滞者常用;荆芥祛风力强,炒炭能止血,凡外感头痛,透发麻疹及理血方中常用之。
用常:3-10克。
注意事项:表证自汗,气虚咳喘,脾虚水肿者不宜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参考资料:
1.麻黄生用发汗力强,炙用发汗力弱,故发汗解表宜生用,宣肺平喘生用炙用均可。麻黄去节后为净麻黄,发汗力更强。捣绒发汗力弱。麻黄根有止汗作用。
2.麻黄中含多种生物碱,以麻黄碱为主要有效成分。其次含有假麻黄碱、麻黄定碱及苄基甲胺,少量挥发油、儿茶酚、鞣酸及多种无机盐。
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炒荆芥、荆芥炭。
药用部分:茎叶及花穗。
性味:辛、微温。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解表祛风、透疹、炒炭止血。
主治与应用:
(1)外感风寒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合羌活、防风等。
(2)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恶寒、目赤咽痛。合银花、连翘、桑叶、菊花。
别名:人仁草、薄荷草、眼药草。
处方用名:薄茶、薄荷叶、苏薄荷、薄荷梗。
药用部分:茎叶。
性味:辛、凉。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发疹毒。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有表热证者。多与其它辛凉解表药及清热解毒药合用。如银翘散。
2.用于风热上攻头目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常配菊花、荆芥、桔梗。
(三)紫苏叶《别录》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叶。
别:紫苏。
外方用名:苏叶、紫苏叶、苏梗。
药用部分:茎叶。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风寒感冒。由于本品有行气宽中之功,故外感风寒兼有脾胃气滞者尤为适宜,常与生姜、藿香配用。
(2)镇痛作用。主要作用于大脑感觉中枢,提高痛觉阈,能缓解血管痉挛性头痛。
(3)健胃作用。能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以助消化。
(4)桂皮油有强心、利尿作用。
(5)桂皮油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炭疽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按语:麻黄、桂枝均能发汗解表,然麻黄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作用缓和,并能温经通脉,通阳化气。故肺气壅实,腠理致密之表实无汗者用麻黄;营卫不和、腠理疏松之表虚自汗者用桂枝。
(3)麻疹透发不畅,常配防风、蝉蜕。
(4)荆芥炭有止血作用。配其它止血药可用于多种血症,如便血、崩漏等。
用量:3-9克。
注意事项:表虚自汗者慎用。
参考资料:
1.荆芥穗芳香气烈,升散力较荆芥之茎叶为强,故发汗透诊以用荆芥穗为好。
2.本品含多种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
一 解表药和方剂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1)紫苏叶能扩张毛细血管,刺激汗腺分泌而发汗。
(2)减少支气管分泌物及缓解支气管痉挛而镇咳祛痰。
(3)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
(4)所含紫苏醛有较强防腐作用;紫苏水浸液对葡萄球菌、疾病、大肠杆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四)荆芥《本经》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之全草及花穗。
2.风寒湿痹之肢节疼痛。常与羌活、独活相伍为宜。
3.风毒内陷之破伤风。常与天南星、白附子、蝉蜕、、全蝎同用。
用量:3-9克。
注意事项:血虚、阴虚火旺者忌用。
参考资料:
1.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所致之病证,善行全身,为风病之要药。炒用祛风力弱,却有止泻之功,可用于腹泻;炒炭能温经止血,可用于妇女崩漏。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
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3)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增加食欲。
(4)六氢姜黄素有利胆作用。
二)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药)
本类药物多性凉味辛、辛能发散,凉能解热,故用风热外感之表证。本类药物多具有抗菌、抗病毒、退热和镇痛作用,其发汗作用多数不明显。
(一)薄荷《唐本草》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茎叶。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2.本品含挥发油、甘露醇、酚性物质、多糖类及有机酸。
3.排砷解毒作用。
按语:荆芥、防风均能祛风解表,常相须为用。因二者发汗力缓,故风寒、风热均可用之。
(六)生姜《别录》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姜之根茎。
处方用名:生姜、鲜姜、生姜片。
药用部分:根茎。
归经:入肺、脾、胃经。
3.抗菌、抗病毒作用。经过大量实验,已证明解表类药物对某些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有抑制或杀伤作用。
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生姜、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等。
对某些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抑制作用者: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薄荷、牛蒡子、菊花、桑叶、菊花等。
附: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参考:
1.发汗解热作用。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生姜、薄荷、菊花、柴胡等大多数解表药均具有发汗解热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实现的。
2.增强体表血液循环。如桂枝、紫苏、生姜、菊花等多数解表药均能扩张周围血管,增强体表循环、促进汗腺分泌,从而增加热的散发。表证特点之一是"恶寒",而这种恶寒与肌肉及小动脉痉挛有关(即产热增加),解表药通过扩张痉挛之血管可改善这种病理状态。同时由于外周循环加强,使病毒大量流至皮肤毛细血管。引起皮肤毛细血管增生、血清渗出、形成皮疹。这可能是解表药用以透疹的作用基础。解表药除了能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用于疮病之治疗外,还能通过扩张周围血管,使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用于疮用初起之治疗。
3.药理研究:
(1)小量内服,有兴奋中枢作用,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故有解热作用。
(2)外搽用可使局部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感觉麻痹,故有止痒、止痛作用。
注意事项:
桂枝辛温助热,能旺盛血行,故对温热病,阴虚火旺,出血患者忌用;孕妇、月经过多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桂枝上行发表以散风寒,为太阳经之引经药。
2.本品含挥发油,主要为桂皮醛。
3.药理研究:
(1)桂枝所含桂皮醛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故有解热作用。
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主治与作用:
1.外感风寒表证。以生姜合红糖煎服;或伍用其它辛温解表药。
2.胃寒之呕逆。常合半夏同用。若胃热之呕吐常合竹茹、黄连。
3.尚能健胃助消化,并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用量:3-9克。
附:
生姜汁:辛微温,有化痰止咳之效,用于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证。
4.其它作用
除上述主要药理作用外,该类药物尚有镇痛作用;止咳祛痰作用;健胃及利尿作用。
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一)麻黄《内经》
为麻黄科植物的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典的干燥茎枝。
别名:麻黄草
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蜜炙麻黄。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入肺、膀胱经。
对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藁本、细辛、薄荷、牛蒡子、菊花、柴胡等。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者:柴苏、荆芥、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牛蒡子、升麻等。
对某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者;桂枝、羌活、防风、白芷、辛夷、葱白等。
此外,菊花对白喉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防风、白芷、细辛对枯草杆菌;桂枝对炭疽杆菌;柴胡对疟疾均有抑制作用。
生姜皮: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用于小便不利之水肿,常合冬瓜皮、桑白皮。
煨姜:辛温,能温中止呕止泻。
参考资料:
1.本品主要含挥发油、树脂、天门冬素及姜辣、六氢姜黄素。
2.药理研究:
(1)挥发油能促进血液循环,并能发汗。
(2)反射性地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血压上升。
(五)防风《本经》
为伞形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别名:旁风。
处方用品:防风、青防风、炒防风、防风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