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与布尔代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理11.1 定理11.1
(1)a∨b和b∨a分别是{a,b}和{b,a}的最小上界。 (1)a∨b和b∨a分别是{a,b}和{b,a}的最小上界。 分别是{a,b} 的最小上界 由于{a,b} {b,a},所以a∨b b∨a。 {a,b}= a∨b= 由于{a,b}={b,a},所以a∨b=b∨a。 由对偶原理,a∧b=b∧a得证 得证。 由对偶原理,a∧b=b∧a得证。 (2)由最小上界的定义有 (2)由最小上界的定义有 (a∨b)∨c≥a∨b≥a (13.1) (a∨b)∨c≥a∨b≥b (13.2) (a∨b)∨c≥c (13.3) 由式13.2 13.3有 13.2和 由式13.2和13.3有 (a∨b)∨c≥b∨c (13.4) 再由式13.1 13.4有 13.1和 再由式13.1和13.4有 (a∨b)∨c≥a∨(b∨c) 同理可证 同理可证 (a∨b)∨c≤a∨(b∨c) (a∨b)∨c= 根据偏序关系的反对称性有 (a∨b)∨c=a∨(b∨c) 由对偶原理,(a∧b)∧c=a∧(b∧c)得证 得证。 由对偶原理,(a∧b)∧c=a∧(b∧c)得证。
定理11.2 定理11.2
证明<S <S, 构成格。 即证明a∨b a∨b= a∧b= (3) 证明<S,≤>构成格。 即证明a∨b=a°b,a∧b=a*b 。 a,b∈S (a°b)=(a°a)° ∀a,b∈S 有 a°(a°b)=(a°a)°b=a°b (a°b)= (b°b)= b°(a°b)=a°(b°b)=a°b 根据≤ a≤a° b≤a° 所以a {a,b}的上界 的上界。 根据≤的定义有 a≤a°b和b≤a°b, 所以a°b是{a,b}的上界。 {a,b}的上界 则有a 的上界, 假设 c为{a,b}的上界, 则有a°c=c和b°c=c,从而有 (a°b)° (b° (a°b)°c = a°(b°c) = a°c = c 这就证明了a b≤c, 所以a {a,b}的最小上界 的最小上界, a∨b= 这就证明了a°b≤c,所以a°b是{a,b}的最小上界,即 a∨b=a°b 为证a*b是{a,b}的最大下界, 先证 为证a*b是{a,b}的最大下界, a*b 的最大下界 a*b= a°b=b ⇔ a*b=a (13.7) 首先由a a*(a° 首先由a°b=b 可知 a*b =a*(a°b) =a (a*b)° 反之由a*b=a 可知 a°b =(a*b)°b =b°(b*a) =b 反之由a*b= a*b 再由式(13.7) (13.7)和 a*b= 依照前边的证明, 再由式(13.7)和≤的定义有 a≤b ⇔ a*b=a, 依照前边的证明, 类似地可证 a*b是{a,b}的最大下界, 即 a∧b=a*b。 a*b是{a,b}的最大下界, 的最大下界 a∧b=a*b。
定理11.1 定理11.1
(3)显然a≤a∨a, (3)显然a≤a∨a, 显然 又由a≤a可得 又由a≤a可得 a≤a a∨a≤a。 a∨a≤a。 a∨a= 根据反对称性有 a∨a=a, 由对偶原理,a∧a= 得证。 由对偶原理,a∧a=a 得证。 (4)显然 (4)显然 a∨(a∧b)≥a a∨(a∧b)≤a 由式13.5和13.6可得 由式13.5和13.6可得 13.5 根据对偶原理,a∧(a∨b)= 得证。 根据对偶原理,a∧(a∨b)=a 得证。 (13.5) (13.6) a≤a, 又由 a≤a,a∧b≤a 可得 a∨(a∧b)= a∨(a∧b)=a,
例11.2
(1)是格 是格。 解答 (1)是格。 x,y∈P(B),x∨y就是x∪y,x∧y就是x∩y。 就是x∪y 就是x∩y ∀x,y∈P(B),x∨y就是x∪y,x∧y就是x∩y。 由于∪ 由于∪和∩运算在P(B)上是封闭的,所以x∪y,x∩y∈P(B)。 运算在P(B)上是封闭的,所以x∪y,x∩y∈P(B)。 P(B)上是封闭的 x∪y >,为 幂集格。 称<P(B), ⊆>,为B的幂集格。 (2)是格。 (2)是格。 是格 x,y∈Z,x∨y=max(x,y),x∧y=min(x,y),它们都是整数。 ∀x,y∈Z,x∨y=max(x,y),x∧y=min(x,y),它们都是整数。 (3)都不是格。 (3)都不是格。 都不是格 (a)中的{a,b}没有最大下界 中的{a,b}没有最大下界。 (a)中的{a,b}没有最大下界。 (b)中的{b,d}有两个上界 中的{b,d}有两个上界c e,但没有最小上界 但没有最小上界。 (b)中的{b,d}有两个上界c和e,但没有最小上界。 (c)中的{b,c}有三个上界d,e,f,但没有最小上界 中的{b,c}有三个上界d,e,f,但没有最小上界。 (c)中的{b,c}有三个上界d,e,f,但没有最小上界。 (d)中的{a,g}没有最大下界。 (d)中的{a,g}没有最大下界。 中的{a,g}没有最大下界
对偶原理
定义11.2 是含有格中元素以及符号=、 =、≤ 定义11.2 设f是含有格中元素以及符号=、≤、≥、∨和∧的 命题。 是将f中的≤替换成≥ 替换成≤ 命题。令f*是将f中的≤替换成≥,≥替换成≤,∨替换成 替换成∨所得到的命题。 对偶命题。 ∧,∧替换成∨所得到的命题。称f*为f的对偶命题。 在格中令f (a∨b)∧c≤c, (a∧b)∨c≥c。 例如 在格中令f是(a∨b)∧c≤c,则f*是(a∧b)∨c≥c。 是含有格中元素以及符号=、 =、≤ 格的对偶原理 设f是含有格中元素以及符号=、≤、≥、∨和 的命题。 对一切格为真, 的对偶命题f ∧的命题。若f对一切格为真,则f的对偶命题f*也对一切格 为真。 为真。 对一切格L 例如 对一切格L都有 那么对一切格L 那么对一切格L都有 对一切格 ∀a,b∈L,a∧b≤a a,b∈L, ∀a,b∈L,a∨b≥a a,b∈L, (因为a和b的交是a的一个下界) 因为a 的交是a的一个下界) 说明 许多格的性质都是互为对偶命题的。 许多格的性质都是互为对偶命题的。 有了格的对偶原理,在证明格的性质时, 有了格的对偶原理,在证明格的性质时, 只须证明其中的一个命题即可。 只须证明其中的一个命题即可。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课程
离散数学
第11章 格与布尔代数
本章内容
11.1 格的定义与性质 分配格、有补格与 11.2 分配格、有补格与布尔代数 本章总结 作业
11.1 格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11.1 <S,≤>是偏序集 如果∀ , ∈S 是偏序集, ∈S, , } 定义11.1 设<S,≤>是偏序集,如果∀x,y∈S,{x,y}都有最小 上界和最大下界,则称S关于偏序≤作成一个格 上界和最大下界,则称S关于偏序≤作成一个格(lattice)。 ) 说明:由于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的唯一性,可以把求{ , } 说明:由于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的唯一性,可以把求{x,y}的最 小上界和最大下界看成x 的二元运算∨ 小上界和最大下界看成x与y的二元运算∨和∧。 x∨y:表示x与y的最小上界 ∨ :表示x x∧y:表示x和y的最大下界。 ∧ :表示x 的最大下界。 本章出现的∨ 本章出现的∨和∧符号只代表格中的运算,而不再有其它的 符号只代表格中的运算, 含义。 含义。
定理11.2 定理11.2
∀a,b,c∈S 有 a,b,c∈S aRb且 aRb且bRc ⇒ a°b=b 且 b°c=c (b° ⇒ a°c=a°(b°c) (a°b)° ⇒ a°c=(a°b)°c ⇒ a°c=b°c=c ⇒ aRc 这就证明了R 这就证明了R在S上是传递的。 上是传递的。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R为S上的偏序。 上的偏序。 以下把R记作≤ 以下把R记作≤。
定理11.2 源自文库理11.2
(1)证明在S (1)证明在S中*和°运算都适合幂等律。 证明在 运算都适合幂等律。 ∈S, a*( ∀a∈S,由吸收律得 a*a = a*(a°(a*a)) = a 同理有 a°a=a。 a,b∈S (2)在 上定义二元关系R (2)在S上定义二元关系R, ∀a,b∈S 有 <a,b>∈R ⇔ a°b=b 下面证明R 下面证明R在S上的偏序。 上的偏序。 <a,a>∈R, 根据幂等律, ∈S都有 都有a 根据幂等律, ∀a∈S都有a°a=a, 即<a,a>∈R, 所以R 所以R在S上是自反的。 上是自反的。 ∀a,b∈S 有 aRb且 aRb且bRa ⇔ a°b=b且b°a=a (由于 b=b° 由于a ⇒ a=b°a=a°b=b (由于a° b=b°a) 所以R 所以R在S上是反对称的。 上是反对称的。
例11.3
是群,L(G)是 的所有子群的集合。 例11.3 设G是群,L(G)是G的所有子群的集合。即 L(G)= L(G)={ H|H≤G } 对任意的H ∈L(G), 也是G的子群, 对任意的H1,H2∈L(G),H1∩H2也是G的子群,而<H1∪H2>是由 生成的子群(即包含着H 的最小的子群)。 H1∪H2生成的子群(即包含着H1∪H2的最小的子群)。 在L(G)上定义包含关系⊆,则L(G)关于包含关系构成一个格, L(G)上定义包含关系⊆ 上定义包含关系 L(G)关于包含关系构成一个格, 关于包含关系构成一个格 称为G 子群格。 称为G的子群格。 易见在L(G)中 就是H 就是<H 易见在L(G)中,H1∧H2就是H1∩H2,H1∨H2就是<H1∪H2>。 L(G)
格的实例
例11.1 设n是正整数,Sn是n的正因子的集合。D为整除关系, 是正整数, 的正因子的集合。 为整除关系, 则偏序集<S ,D>构成格 构成格。 则偏序集<Sn,D>构成格。∀x,y∈Sn, x∨y是lcm(x,y), x∨y是lcm(x,y),即x与y的最小公倍数。 的最小公倍数。 x∧y是gcd(x,y), x∧y是gcd(x,y),即x与y的最大公约数。 的最大公约数。 下图给出了格<S ,D>, ,D>和 ,D>。 下图给出了格<S8,D>,<S6,D>和<S30,D>。
格的运算性质
定理11.1 设<L,≤>是格,则运算∨和∧适合交换律、结合 定理11.1 <L,≤>是格,则运算∨ 适合交换律、 是格 交换律 幂等律和吸收律, 律、幂等律和吸收律,即 (1)交换律 (1)交换律 ∀a,b∈L 有 a∨b= a∨b=b∨a (2)结合律 (2)结合律 ∀a,b,c∈L 有 (a∨b)∨c= (a∨b)∨c=a∨(b∨c) (3)幂等律 (3)幂等律 ∀a∈L 有 a∨a= a∨a=a (4)吸收律 (4)吸收律 ∀a,b∈L 有 a∨(a∧b)= a∨(a∧b)=a a∧(a∨b)= a∧(a∨b)=a a∧a= a∧a=a (a∧b)∧c= (a∧b)∧c=a∧(b∧c) a∧b= a∧b=b∧a
例11.2
例11.2 判断下列偏序集是否构成格,并说明理由。 判断下列偏序集是否构成格,并说明理由。 <P(B),⊆ 其中P(B)是集合B的幂集。 P(B)是集合 (1) <P(B),⊆>,其中P(B)是集合B的幂集。 <Z,≤>,其中Z是整数集,≤为小于或等于关系。 ,≤为小于或等于关系 (2) <Z,≤>,其中Z是整数集,≤为小于或等于关系。 偏序集的哈斯图分别在下图给出。 (3) 偏序集的哈斯图分别在下图给出。
定理11.2 定理11.2
定理11.2 <S,*,° 是具有两个二元运算的代数系统, 定理11.2 设<S,*,°>是具有两个二元运算的代数系统,若对 交换律、 运算适合交换律 结合律、吸收律, 于*和°运算适合交换律、结合律、吸收律,则可以适当定 中的偏序≤ 使得<S,≤>构成一个格, a,b∈S有 <S,≤>构成一个格 义S中的偏序≤,使得<S,≤>构成一个格,且a,b∈S有 a∧b=a*b,a∨b= a∧b=a*b,a∨b=a°b。 (1)证明在 证明在S 运算都适合幂等律。 思路 (1)证明在S中*和°运算都适合幂等律。 (2)在S上定义二元关系R,并证明R为偏序关系。 (2)在 上定义二元关系R 并证明R为偏序关系。 (3)证明<S,≤>构成格。 (3)证明<S,≤>构成格。 证明<S,≤>构成格 通过规定运算及其基本性质可以给出格的定义。 说明 通过规定运算及其基本性质可以给出格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