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 PPT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雅典学院
最后的晚餐
耶稣十字架
耶稣1
耶稣2
基督下架
基督
基督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四、 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非、
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 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 2,却截然相反,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 术人才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艺术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作品,使身心得到愉 快和休息。
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作用时曾说:“民间故事书的 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后,在晚上拖着疲倦 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记自己 的劳累。把他弱瘠的土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容会损害艺术。 3,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
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 意蕴等体现出来。

艺术概论课件

艺术概论课件

• 斯宾塞进一步说:人是高等动物,比起动 物来有更多的剩余精力,艺术就是这种剩 余精力的发泄。
• 德国学者谷斯鲁认为,“游戏”并不是完 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而是在轻松愉快 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为将来的实 际生活做准备或者联系。
• 举例:小猫追逐线团————捕捉老鼠
• 小女孩玩木偶————做母亲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德国美学家希勒《美育书简》,首次提 出“美育”这一概念,并且系统地阐述了 他的美育思想。
希勒将古希腊与近代文明社会进行了对 比,认为在古希腊,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 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 也非常和谐。然而,近代文明社会,发达 的工业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 等级的严格区别,这样一来,不仅使社会 与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
• 普列汉诺夫指出,劳动先于艺术,总之, 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 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来看待他们。
•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 提。
• 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他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的结束,也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第二节 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起源于“交感巫术”的进一步发展:
•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 • 美国美学家托马斯《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史
理论》 • 艺术史学家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 ”
1900年,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通过 对原始音乐、舞蹈、绘 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 学、民俗学、人类学和 民族学的文献证明,系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 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
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 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 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 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活动的 进一步因素。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 彭吉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重要 的思想家,也是西方文化中 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 一。在哲学上建立了欧洲哲 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 心主义体系。他一生著述颇 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 《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 义哲学的创建者,始创理念 论心理学思想。
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柏拉图认为,理 念世界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 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音乐:
俄国在19世纪中叶以后走出了钢琴音乐的“空白区域”, 钢琴作品很快在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长繁荣,其 音乐旋律线条悠长、气息宽广、热情而忧郁。在推动钢 琴音乐民族化的进程中,以发扬民族音乐为宗旨的“强 力集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米利·巴拉基列夫和莫杰斯 特·穆索尔斯基创作了深具代表性的作品,《图画展览会》 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钢琴作品。
“传神”——中国美学
传神的艺术作品,不但反映了对象的本质特征, 而且表现了艺术家对生活、人物的理解。
韩熙载夜宴图
一、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任 何 艺 术 形 象 离 不 开 形 式 , 但 更 离 不 开 内 容,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深刻的思想内涵、 完美的形式,相结合体现。
戏剧:
果戈里(1809一1852)在确立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 中起过特殊作用。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 篇小说《死魂灵》揭露了俄国人民的两大敌人--官 僚和地主。果戈理的作品由于辛辣的嘲讽和幽默的 讽刺相结合,收到明显的艺术效果。
契诃夫(1860一190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影 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创作成就在短篇小说 和戏剧方面。他的短篇小说文笔精炼,形象鲜明, 思想深刻,通过细小故事情节,或表现劳动人民的 悲惨生活(《苦恼》、《万卡》等);或揭发专制警察 制度下忠实奴仆的愚蠢与专横(《变色龙》等);或讥 笑小市民的庸俗习气;或暴露知识分子生活的空虚; 或反映社会的黑暗(《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都能收到以小见大的社会效果。契诃夫的戏剧作品 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 桃园》等,大多反映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1905年 革命前夜俄国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以及他们对健康 生活的憧憬和朦胧追求。契诃夫的戏剧朴素而含蓄, 具有哲理性,受到剧坛的推崇。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
•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 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
•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 •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 •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审美性
•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捷径 •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的发展不能脱 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从最终原因上将总是在 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 另一方面,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 相对独立性,在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艺术发展的繁荣 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
610
课彭 程吉 代象 码第
五 版





彭吉象第五版 课程代码610
课程性质
•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素质院校的重点课 程之一,本课程对于普及艺术常识、提高 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剧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本书在考试中主要主要注重考查 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考试方式上多为开放 式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 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
(1)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 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就肯定了“模仿” 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 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 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 五种起源观点 • 多元决定论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艺术的社会功能 • 艺术教育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作为文化的艺术 • 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

艺术学概论全套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全套ppt课件

二、主体法: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 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要用形象来反 映社会生活,但不是单纯反映“模仿”“再 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 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作性和创新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 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得到精神享受和审 美愉悦愉心悦目、精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 赏演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 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 “审美教育”),由18世纪法国美学家席勒 正式提示。《美育书简》中首次提示了“美 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科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提出的“艺 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 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 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 产的“不平衡”的关系。 第三、艺术:艺术特征
一、形象形: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 式,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 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 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 想情感。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三、审美性: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任何艺 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 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 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 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 一。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 编编
几种主要看法
艺艺
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客观



精神说”、“主观精神说”、 总论
“模仿说”或“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 上 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编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 艺
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
的。德国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 术
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 总
哲学体系之上。

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 道是文的本源。朱熹认为, 上 “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 编 单工具,“犹车之载物”罢了。 艺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 术 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 总

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

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 术
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总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
点;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编
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 艺 了这个道理。总而言之,艺 术
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 总
的再创造。

(三)审美性

1、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 编
产品;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
基础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艺
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 术 总
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论
三、“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
学研究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 编

《艺术学概论》课件绪论.ppt

《艺术学概论》课件绪论.ppt
• 2. 艺术品;美术品[U] There has never been an exhibition of African Art ever held in our small town. 在我们小镇上从没举办过非洲美术品展览。
• 3. 人文科学;文科[P] She received a bachelor‘s degree in arts in 1974. 她于一九七四年获文科学士学位。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艺术门类发展迅速, 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不断涌现。尤其是在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开始明确 将“艺术学”与过去通用的“文艺学”分离, 并且正式出版了《艺术学概论》《中国艺术学》 等多种专著和教材。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开始明确使用“艺术 学”取代过去通用的“文艺学”,并且正式出版了《艺术 学概论》《中国艺术学》等多种专著和教材。
②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说话得讲究点艺 术。
③指独特优美而丰富多采:这房间布置得挺艺 术的。
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意义
• 艺术学理论的第一个作用是指导 艺术创作。
• 艺术学理论的第二个作用是指导艺 术批评。
• 艺术学理论的第三个作用是努力发 掘和整理中华民族自身富有特色的 艺术创作理论与艺术批评理论,努 力构建中国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充 分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
• 4. (包括绘画、音乐、建筑等的)艺术学科[P] There used to be a department of arts containing such specialities as music and painting. 这里曾设有艺术系,含音乐与绘画之类的专业。
• 5. 技术,技艺;技巧[C][U] Language teaching is both a science and art. 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艺术学概论 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 ppt课件

2020/12/17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是意味着指示;
第二是建立计划、进行构想、规划;
第三是指画草图、制作效果图等。
2020/12/17
ppt课件
6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020/12/17
ppt课件
7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 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 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15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 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 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2020/12/17
ppt课件
16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 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作为一个功能注意者,琼斯的 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 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 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 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ppt课件
9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简述设计学的划分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

1-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一章

1-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一章

(一)儒家礼乐合一的艺术观念
• 儒家对作用于人的感情的艺术高度重视,将之与社会 政治和道德伦理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从 先秦孔孟思想到宋明理学精神,儒家艺术观念持续发 展,对中国文学艺术基本形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 第一,“礼乐合一”与“美善统一”。
• 礼是礼仪、制度,是一整套社会规范系统,用以规范 和治理社会,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而乐则是音乐, 泛指今天所谓艺术。艺术作用于人的感性和精神,把 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自觉需求。
(二)道家自然自由的艺术观念
• 第一,道家艺术观念将自然视为最高的美,认为一 切人之艺术都需要遵从自然。
• 第二,自然无为的本质是自由,道家思想将自由视 为人生和艺术的最高境界。
• 第三,道家提出了虚静、物化、心斋、坐忘等重要 的艺术美学与艺术心理问题。
(三)禅宗艺术观念
• 第一,直观与妙悟。 • 第二,韵味与境界。
• (一)从人的本质问题出发思考艺术与美 • (二)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 • (三)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 (四)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发展
(一)从人的本质问题出发思考艺术与美
•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基础上思考艺术和 美的问题的。
• 马克思认为,人不像动物那样完全依靠本能来生存, 人还可以进行劳动、创造、艺术活动等,这才是自由 自觉的活动。审美与艺术活动正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生 命活动与类本质的最集中的体现。
第一节 艺术观念的演变
• 艺术发展到今天,观念更加多样、创作形式也更加 纷繁复杂,艺术的定义难以定于一尊,我们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尝试这样理解艺术的基本属性:艺术 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形式,创作者通过某种媒介(造型 材料、影像、声音、身体等),创造一种特殊的形式,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或情感。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 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禅宗一公案:狗屎说
.
24
三、审美性
成为艺术品的条件: 25
1.必须是人创造的; 2.必须具有审美性。
.
26
.
27
.
.
28
.
29
30
.
.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客观精神说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 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 统一。
“文以载道”——《文 心雕龙》刘勰
.
7
2.主观精神说 康德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 没有内容的思维是空洞的,
没有概念的知觉是盲目的。”
只有直观和概念的结合才能产生先天综合判断,两
者缺一不可。
观因素是不同的。
15
如造型艺术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
于客观形象中;
.
而另一些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于主观因素中,如音乐。
16 安德松
《钟表店》 《杜鹃圆舞曲》 圣桑
《天鹅》
.
17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巴尔扎克》罗丹
.
.
18
19
.
.
20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1 艺集术中形体象现的为个“性艺和术共典性型的”统,一即,鲜 明的个性同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 典型形象。
课程设置目的? 1.对人类的艺术有个概念并自知本文化在其中的位置。 2.中、外艺术的对比和分析,开拓眼界,为全球化知识背
景作出初步启发. 3.纵观古今,理解艺术的最主要的规律和特性。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什么是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也叫艺术理论。是艺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学 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二、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 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绪论
三、学科性质 艺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
32学时
教学数的安排 课堂讲授:
课堂学习:
考核:
教学内容:
上编 艺术总论
中编 艺术系统
下编 艺术种类
成绩评定:
考核、考勤、作业
26学时 4学时 2学时
13次 2次 1次
第一编 艺术总论
狩猎图
西班牙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敦煌壁画
文物艺术 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 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 展过程。
照夜白图
秋郊饮马图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特征 任何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这就
是艺术的独创性。不同的取材,不同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 作品自然各不相同。
艺术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墨竹图(文同)
墨竹图(郑板桥)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征
任何一副画都是一 场精美的叙述。
阻止战争的萨宾妇女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鲁迅也讲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 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 《宫庭秘事》”,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
个人在欣赏中包含着注意、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 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由协调。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ppt课件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ppt课件
相关,而且与社会生活相关。
3
董希文《开国大典》
4
5
上层 建筑
6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政治、法律、道德,包括相应的 机构及其措施。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宗教、哲学、艺术、 文学。
◦ 艺术以及其他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 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
◦ 但艺术是更高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要通过 “中间环节”来连接经济基础。
12
13
◦ 艺术除了表现阶级斗争外, 还要表现各种各样丰富多 彩的社会生活,还要表现 人类的情感和审美理想, 它除了反映社会的经济关 系和阶级关系之外,还要 反映自然中一切与人类的 社会生活有关的美好事物, 并不都是阶级斗争。
14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 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知道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 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社会 生活的反映。
◦ 利用各门艺术宣传宗教 ◦ 宗教对于艺术的两种相反作用: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 ◦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参与宗教活动、宣扬宗教思想、强化宗教氛围
19
20
1536-1541
位 于 梵
米 开
蒂朗
冈 西年 斯
基 罗
廷 礼 拜
《 最
堂后
祭 坛 墙
的 审
壁判

21
巴黎圣母院
科隆大教堂
22
23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格 吕 内 瓦 尔 德 《 基 督 受 刑 图 》
◦ 艺术是政治的附庸,艺术从属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 ◦ 艺术是独立自由发展的,不受政治的约束和限制。

艺术概论课件第一章

艺术概论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摹仿说
Hale Waihona Puke •摹仿说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形成,大概是最古老的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近些年来,这
一理论的拥护者渐少,并受到一些学者的否定。似乎摹仿说对于艺术起源来说是比较肤浅的说法,
但事实上也许并非如此简单,应该说它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也称“再现说”。 它认为美术
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摹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师造化”
• 巫术本身并不是艺术,但是在巫术的作用下,艺术慢慢崭露了头角 ……
• 首先,原始艺术可以看作是原始巫术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它所具有的 最初的形象魅力,记载了原始巫术的精神内容,使巫术达到了认知自 然的目的;
• 其次,原始巫术又作为艺术的精神内涵,在认知自然的强列愿望的驱 使下,有力的促进了由非艺术向艺术的过渡,并不断向前发展。
作过程中的手段、手法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摹仿”在艺术发生学中也就显得只
有局部的和浅层的意义。在艺术表现因素不断加强的今天,摹仿说也就更加不为人
们所重视了。
• 其次,即使作为一种手段,考古遗存也并不都是这一理论的有力佐证。虽然我 们能够找到许多史前艺术品或史前艺术活动摹仿现实的痕迹,但毕竟还有另外一些 艺术品,使我们难以找到所有摹仿的根据。
原始先民中的“艺术家”更像是巫师,
“艺术创作”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妖术,在 进行着创造世界的活动。他们之所以这么 关心动物的长相,那是因为他们想尽可能 逼真的描绘或者雕刻出动物的全部特征, 使创造的形象尽可能的具有与现实世界中 存在的动物同样的意义,希望那些栩栩如 生的“自然主义”作品,可以等同于整个 世界真实的物象。
• 第三,还有些史前艺术,出于对主体感情的发泄,既不以物质的媒介表述,也 不模拟现实的任何现象和过程。例如原始的抒情诗和某些歌舞等。假若诚如亚理斯 多德所说,人类摹仿的本性是同动物毫不相干的话,那么也就无法说清楚人类这一 能力的由来,而使这一理论走向神秘。这样,等到人类出现以后再去寻找艺术的渊 源,也已经晚了。上面所述,有些方面是摹仿说本身在说明艺术起源问题时难以克 服的缺点,但有些方面则是由于后人先把“摹仿”限制于一定的内涵以后,再去加 以诘难,也就使之陷于被动的境地了。实际上,摹仿在艺术起源以及艺术创作中, 具有更深层的意义。这一对艺术特别是西方艺术影响深远的理论,还有待于我们进 一步研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画 中国马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原始歌舞
4.艺术起源于“巫术”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野蛮人的世 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 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想 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 天空。”
三、审美性(具有审美价值)
1.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任何艺术
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借以凝冻和保 存人类的审美意识。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化真为美(艺术真实),化善为美(人生态度 和道德评价)
在艺术中,“丑”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概论新编
第一章 艺术总论
第一节 艺术起源
一、艺术起源的几种理论 1.“模仿说”或“再现说” 2.“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艺术起源于“游戏” 3.艺术起源于“表现”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5.艺术起源于“劳动”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模仿说”或“再现说”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 概念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1)“以情感人”
〔俄〕柴可 夫斯基
《如歌的行 板》
(2)“潜移默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北朝民歌《木兰诗》)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当其贯日月, 生死安足论。” (文天祥《正气歌》)
(3)“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强调应当把思 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3.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 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 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 享受和审美愉悦,悦心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 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 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
每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 和审美情感。
2.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 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文同和郑板桥之竹;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散文
3.欣赏
美感的个性差异,欣赏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 过程,完成和实现、补充和丰富艺术作品的审美 价值。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2.“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艺术起源于“游戏”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
能”
3.艺术起源于“表现”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 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 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 出来。"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普列汉诺夫
艺术起源于劳动
彩陶背壶 黑陶高柄杯
劳动号子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社会发展不是一元 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 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 造成的。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 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 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 动说更为重要。
列宁把列夫·托尔斯 泰的小说看成是“俄 国革命的镜子”,因 为这些作品深刻地表 现了“俄国千百万农 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 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 思想和情绪”。
(2) 艺术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 现象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 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 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 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 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子在齐闻《韶》,三 月不知肉味。”(《论 语》)
“‘乐者乐也’。君子 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 欲。以道制欲,则乐而 不乱;以欲忘道,则惑 而不乐。” (《乐记》 )
贺拉斯“寓教于乐”说
贺拉斯在《诗艺》中明确 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 ,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 爱,才能符合众望。”
他认为诗仅仅具有美感是 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魅力 ,戏剧也应当具有趣味, 才能吸引观众。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节 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
一、艺术的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3.审美娱乐作用
1.审美认知作用
(1)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恩格斯和列宁论艺术的认识作用
恩格斯认为,从巴尔 扎克的社会小说《人 间喜剧》中所学到的 东西,“比从当时所 有职业的历史学家、 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 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 还要多”。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鲜明生动、具体可感)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样式。
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的、 感性的形式中体现着主观的思想感情) 例:《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淮南子》:“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 孟贲(本)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
〔古罗马〕贺 拉斯
艺术中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是一种“高峰体验”,在这种 时刻里,人会感受到强烈的幸 福、狂喜、顿悟、完美,这种 体验尤其存在于人的高级精神 活动如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 中,审美活动中的“高峰体验 ”实际上是通过自我证实而达 到审美的最高境界。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 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二、主体性(体现在创作、作品、欣赏三个环节中)
1.创作
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动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 有严格区别。
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 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并且将 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理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 艺术作品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