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艺术创作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课件(共159张PPT)精选全文
这个理论至今仍然占据优势,成为西方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代表者有:20世纪初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勤,他认为万物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可以与人交感。如史前洞穴中动物的遗骨,都被堆积得整齐叠置有序。代表者还有英国慕名人类学家弗雷泽。
将军崖壁画
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样三种功能。
一、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对与自然、社会、历史术的基本特征
比例 : 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 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 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 响到建筑美。
均衡: 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 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间的关系。 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 增加崇高的美感。
五、建筑艺术的特征
通过空间 形体 比例 节奏 色彩 均衡 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的内涵。
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罗马角斗士竞技场
特点:拱券结构 长轴188米,短轴15米, 中央的“表演区”长轴 86米,短轴54米。
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但是,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 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 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四、中国园林
北方大型皇家园林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 诗情画意自然美 建筑美 文化美
上 海 紫 园 别 墅
园林艺术
一、园林艺术的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艺术创作展示PPT
02
不同的线条表现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如水平线代表平静、垂
直线代表挺拔等。
线条的节奏感
03
通过线条的排列和组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节奏感和动态感,
使画面更加生动。
构图布局
画面构图
合理的画面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加和谐、平衡,增强视觉效果。
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表现出画面的远近、大小、虚实等关 系,增强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
确定最终方案
经过多次修改后,艺术家 最终确定作品的方案,为 后续的精细绘制做好准备 。
精细绘制
细节刻画
艺术家在精细绘制阶段需要对作 品进行深入的细节刻画,使作品
更加生动、逼真。
色彩运用
艺术家需要考虑色彩的搭配和运 用,使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
觉效果。
技巧运用
艺术家需要运用各种绘画技巧, 如线条、明暗、透视等,以实现
质感表现
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表现作品的质感,如油画、水彩、素描等,可以 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效果。
细节处理
通过精细的细节处理,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质感,增强画面 的逼真度。
质感与情感的结合
不同的质感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如粗糙的表面给人带来粗犷的 感觉、光滑的表面让人感到细腻和优美等。
04 艺术创作材料与媒介
摄影作品案例分析
总结词
捕捉瞬间、传递情感
详细描述
分析摄影作品如何通过捕捉瞬间和 传递情感来表达摄影师的创作意图 和审美追求。
总结词
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技巧
详细描述
探讨摄影作品中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技 巧,分析摄影师如何运用视觉语言来 呈现主题。
总结词
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的反映
艺术学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PPT课件
2021
❖ 一 审美认知功能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 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 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21
❖ 二 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 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 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 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 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
从狭义上讲,艺理论和实践 教育。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 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广义的艺 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 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 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2021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1709-1805
❖ 一 美育与艺术教育 我国近代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 并论来提倡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近代教育 家蔡元培更是大力提倡美育。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 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
2021
❖ 二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021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的特点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2021
❖ 三 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 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 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2021
第二节 艺术教育
❖ 一 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即审美 教育)这个概念是在 18世纪,由德国美 学家席勒在《美育书 简》这一美学理论著 作中正式提出的。
❖ 一 审美认知功能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 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 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21
❖ 二 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 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 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 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 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
从狭义上讲,艺理论和实践 教育。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 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广义的艺 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 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 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2021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1709-1805
❖ 一 美育与艺术教育 我国近代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 并论来提倡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近代教育 家蔡元培更是大力提倡美育。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 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
2021
❖ 二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021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的特点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2021
❖ 三 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 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 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2021
第二节 艺术教育
❖ 一 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即审美 教育)这个概念是在 18世纪,由德国美 学家席勒在《美育书 简》这一美学理论著 作中正式提出的。
艺术概论教学课件-艺术创作
表现力。
文学创作技巧
情节构思
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 构思,使故事更加引人
入胜。
人物塑造
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 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生动。
语言运用
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以丰富文学作品的表达
力和感染力。
意境营造
通过意境的营造表现作 品的情感和主题,使作 品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
值。
04
艺术创作中的创新与表达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能够启迪人们的 思考和智慧,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 神境界。
情感表达之美
艺术创作能够深入挖掘和表达人类丰 富的情感世界,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 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升 华。
艺术创作的个人意义与自我实现
实现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
艺术创作是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自由发挥,能够让创作者在创 作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文化背景的 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同一艺术形式中的多样性
即使在同一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 。例如,同为绘画作品,有的注重色彩的表现,有的则强调线条的运用。
文化和历史的变化,如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历史事件等,对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主题选择产生影响 ,推动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03
艺术创作的技巧与方法
绘画技巧
01
02
03
04
线条描绘
通过不同的线条表现物体的形 态、质感、动态等,如粗细、 曲直、虚实等。
色彩运用
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 等特性,以表达画面的氛围和 情感。
文学创作技巧
情节构思
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 构思,使故事更加引人
入胜。
人物塑造
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 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生动。
语言运用
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以丰富文学作品的表达
力和感染力。
意境营造
通过意境的营造表现作 品的情感和主题,使作 品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
值。
04
艺术创作中的创新与表达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能够启迪人们的 思考和智慧,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 神境界。
情感表达之美
艺术创作能够深入挖掘和表达人类丰 富的情感世界,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 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升 华。
艺术创作的个人意义与自我实现
实现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
艺术创作是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自由发挥,能够让创作者在创 作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文化背景的 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同一艺术形式中的多样性
即使在同一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 。例如,同为绘画作品,有的注重色彩的表现,有的则强调线条的运用。
文化和历史的变化,如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历史事件等,对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主题选择产生影响 ,推动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03
艺术创作的技巧与方法
绘画技巧
01
02
03
04
线条描绘
通过不同的线条表现物体的形 态、质感、动态等,如粗细、 曲直、虚实等。
色彩运用
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 等特性,以表达画面的氛围和 情感。
《艺术学概论》课件绪论.ppt
• 2. 艺术品;美术品[U] There has never been an exhibition of African Art ever held in our small town. 在我们小镇上从没举办过非洲美术品展览。
• 3. 人文科学;文科[P] She received a bachelor‘s degree in arts in 1974. 她于一九七四年获文科学士学位。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艺术门类发展迅速, 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不断涌现。尤其是在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开始明确 将“艺术学”与过去通用的“文艺学”分离, 并且正式出版了《艺术学概论》《中国艺术学》 等多种专著和教材。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开始明确使用“艺术 学”取代过去通用的“文艺学”,并且正式出版了《艺术 学概论》《中国艺术学》等多种专著和教材。
②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说话得讲究点艺 术。
③指独特优美而丰富多采:这房间布置得挺艺 术的。
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意义
• 艺术学理论的第一个作用是指导 艺术创作。
• 艺术学理论的第二个作用是指导艺 术批评。
• 艺术学理论的第三个作用是努力发 掘和整理中华民族自身富有特色的 艺术创作理论与艺术批评理论,努 力构建中国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充 分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
• 4. (包括绘画、音乐、建筑等的)艺术学科[P] There used to be a department of arts containing such specialities as music and painting. 这里曾设有艺术系,含音乐与绘画之类的专业。
• 5. 技术,技艺;技巧[C][U] Language teaching is both a science and art. 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 3. 人文科学;文科[P] She received a bachelor‘s degree in arts in 1974. 她于一九七四年获文科学士学位。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艺术门类发展迅速, 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不断涌现。尤其是在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开始明确 将“艺术学”与过去通用的“文艺学”分离, 并且正式出版了《艺术学概论》《中国艺术学》 等多种专著和教材。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开始明确使用“艺术 学”取代过去通用的“文艺学”,并且正式出版了《艺术 学概论》《中国艺术学》等多种专著和教材。
②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说话得讲究点艺 术。
③指独特优美而丰富多采:这房间布置得挺艺 术的。
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意义
• 艺术学理论的第一个作用是指导 艺术创作。
• 艺术学理论的第二个作用是指导艺 术批评。
• 艺术学理论的第三个作用是努力发 掘和整理中华民族自身富有特色的 艺术创作理论与艺术批评理论,努 力构建中国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充 分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
• 4. (包括绘画、音乐、建筑等的)艺术学科[P] There used to be a department of arts containing such specialities as music and painting. 这里曾设有艺术系,含音乐与绘画之类的专业。
• 5. 技术,技艺;技巧[C][U] Language teaching is both a science and art. 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任何一副画都是一 场精美的叙述。
阻止战争的萨宾妇女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鲁迅也讲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 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 《宫庭秘事》”,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
个人在欣赏中包含着注意、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 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由协调。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起源
分别主管音乐、史诗、抒 情诗、情歌、悲剧、喜剧、 舞蹈、历史、天文、颂歌。 居斯塔夫·莫罗(法国) 《阿波罗和九个缪斯》
艺术的起源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个观点
1、艺术起源于“摹仿” 2、艺术起源于“游戏” 3、艺术起源于“巫术” 4、艺术起源于“表现” 5、艺术起源于“实践”
课堂讨论:
艺术源于模仿、游 戏、巫术、表现、实践的 几种观点,你更赞同那种 观点?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代, 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家总是要把自己的情感、 思想、愿望、理想熔铸到艺术形象中。
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开国大典
高小华《赶火车》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二、 艺术与哲学 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 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
国的两座高峰。
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是旧中国农村一个贫苦 落后而又不觉悟的一个农民艺术形象。他朴实憨厚,麻木不仁, 奴性,惯于自我欺骗,常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
阿Q的这种个性,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 的普遍、落后的精神状态,成为那个时代民族所共有的弱点。
艺术学概论之艺术鉴赏PPT课件
第39页/共49页
顿悟
• 顿悟:原是佛教用语,与渐悟相对,也是在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阶段时常发生的现象。是指在审美欣赏的 过程中,欣赏主体面对欣赏对象时对于作品的艺术境界和艺术意蕴的一种瞬间的领悟。
•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 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 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 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 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的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
第36页/共49页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 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艺术系统。
•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评介艺术作品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1页/共49页
• (一)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 (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 • (三)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第20页/共49页
艺术鉴赏中的一致性
从艺术鉴赏时代性来看,由于各个时代在社会实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从而 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风尚产生某种共同性或一致性。
第21页/共49页
第22页/共49页
第23页/共49页
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
• 所谓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 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 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拨弄共同的欣赏 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趋向。
第4页/共49页
期待视野
•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 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顿悟
• 顿悟:原是佛教用语,与渐悟相对,也是在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阶段时常发生的现象。是指在审美欣赏的 过程中,欣赏主体面对欣赏对象时对于作品的艺术境界和艺术意蕴的一种瞬间的领悟。
•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 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 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 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 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的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
第36页/共49页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 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艺术系统。
•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评介艺术作品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1页/共49页
• (一)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 (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 • (三)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第20页/共49页
艺术鉴赏中的一致性
从艺术鉴赏时代性来看,由于各个时代在社会实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从而 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风尚产生某种共同性或一致性。
第21页/共49页
第22页/共49页
第23页/共49页
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
• 所谓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 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 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拨弄共同的欣赏 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趋向。
第4页/共49页
期待视野
•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 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艺术学概论 ppt课件
2020/12/17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是意味着指示;
第二是建立计划、进行构想、规划;
第三是指画草图、制作效果图等。
2020/12/17
ppt课件
6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020/12/17
ppt课件
7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 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 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15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 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 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2020/12/17
ppt课件
16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 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作为一个功能注意者,琼斯的 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 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 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 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ppt课件
9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简述设计学的划分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
第三章--艺术创作--(《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四、创作个性
(一)创作个性的形成 (二)创作个性与作品 (三)创作个性与社会责任
第二节 艺术创作方式的特点
艺术创作是个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程序复杂的创造 性工程。仅在创作方式的层面,就有艺术创作与艺术 制作、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之 别。 一、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 二、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 三、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
光未然、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二、构思
(一) 圈定题材 (二)确定话题 (三)完成几个定位
(一)圈定题材
题材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社会 生活的领域加以分类。例如, 依据历史时期,可以分为历史 题材、现代题材、当代题材, 等等;依据行业特征,可以分 为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 题材、教育题材,等等;依据 地域特点,可以分为都市题材、 农村题材、边疆题材、境外题 材,等等;依据主人公的年龄、 性别和预期观众群体,可以分 为儿童题材、妇女题材、中学 生题材、大学生题材、青少年 题材、中老年题材,等等;若 依据其他标准,也可分为重大 农村题材话剧《白鹿原》和军事题材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 题材、宗教题材、环保题材、 贺岁题材、怀旧题材,等等。
2.更加风格化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 的创作个性、艺术特色、 审美理想等在艺术作品 中的总体表现。艺术家 与作品风格之间,存在 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 而在个体创作中,这种 联系显现得更加充分。
王羲之《兰亭集序》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3.更具独创性
个体创作的方式,需要 面对的制约因素相对较 少。在更加自由的条件 下实施的个体创作,通 常更具独创性。 个体创作虽然拥有较高 的自由度,但每一个创 作个体在每一部作品上 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 及必须克服的困难也是 巨大的。
1. 呈现性
《艺术学概论》PPT精选文档
10
杜尚《泉》 11
2.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物质材料,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更是发挥着 重要的媒介作用。其实,从原始艺术发展的初期 开始,人类就在不断拓展着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 媒介。
12
距今约两万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以及其他许多
史前的岩洞壁画,就都是原始人运用色彩持久的多种矿物质绘制 而成的。
30
2.意境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31
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地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 分。虚与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构成审美对象的两 大要素的区分,意与象、神与形、心与物、情与景等, 大体上讲,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39
思考题
1.艺术作品一般具有哪些媒介?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 品说明。 2.什么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 情境?请结合具体的 艺术形象,论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3.为什么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 畴?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论述艺术意境的特点。
40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第四章 艺术作品
2
•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3
艺术作品
媒介
形式
内容
4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15
杜尚《泉》 11
2.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物质材料,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更是发挥着 重要的媒介作用。其实,从原始艺术发展的初期 开始,人类就在不断拓展着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 媒介。
12
距今约两万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以及其他许多
史前的岩洞壁画,就都是原始人运用色彩持久的多种矿物质绘制 而成的。
30
2.意境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31
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地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 分。虚与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构成审美对象的两 大要素的区分,意与象、神与形、心与物、情与景等, 大体上讲,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39
思考题
1.艺术作品一般具有哪些媒介?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 品说明。 2.什么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 情境?请结合具体的 艺术形象,论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3.为什么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 畴?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论述艺术意境的特点。
40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第四章 艺术作品
2
•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3
艺术作品
媒介
形式
内容
4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15
艺术学概论课件 文档全文免费预览
艺术概论结合艺术发展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了造型艺术的多个方面。绘画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核心,在东方以中国画为主流,其特点体现在工具材料、构图方法、诗文书法篆刻的结合等方面;西方绘画则以油画为主,追求真实与环境的再现。雕塑艺术在中国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而西方雕塑艺术也经历了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等多个高峰时期。摄影艺术作为现代造型艺术,通过拍摄人物或景物反应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表现造型美。此外,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造型性与直观
最新艺术学概论之 第三章 艺术的本质课件ppt
1.客观精神说
•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 “宇宙精神”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古希 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柏 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现实世 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和真理隔着三层”。黑格尔认为美(艺 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内容和感性 形式的对立统一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 从这个时期开始,文人开始用诗歌、绘画、书法 等美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艺术 摆脱了以前只属于贵族和匠人的单纯技艺性活动 和体力劳动,具有了精神性特征。艺术成为文人 表达内心苦闷和喜怒哀乐的手段,成为文人的精 神寄托和身份象征。自此,艺术就超越了单纯的 技艺,和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成为专 指绘画、书法、音乐、诗歌等精神性产品的美的 艺术。
• 其后德国哲学家席勒的“游戏说”和尼采的“主 观意志”所强调的都是艺术是一种主观精神。
• 在这里,柏拉图的“理式”和黑格尔的 “理念”都是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一种精 神性的东西,但又是外在于人的。
• 这种观点在西方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影 响。
2.主观精神说
•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 生命本体的冲动”,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康 德。康德一方面把自由看作是艺术的灵魂,一方 面又认为艺术植根于艺术家的天才的想象力和理 解力,并且是不关涉任何实际功利和目的,也不 涉及理性化的概念,如同游戏。
2.艺术的狭义——美的艺术
• 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
• 在文艺复兴时期,美开始得到较高的评价,而且在生活中 发挥着自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作用。美的生产者……画家、 雕塑家、建筑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他们将自己看 作是超出匠人之上的而且力图打破他们同匠人的一致性联 系。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 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禅宗一公案:狗屎说
.
24
三、审美性
成为艺术品的条件: 25
1.必须是人创造的; 2.必须具有审美性。
.
26
.
27
.
.
28
.
29
30
.
.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客观精神说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 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 统一。
“文以载道”——《文 心雕龙》刘勰
.
7
2.主观精神说 康德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 没有内容的思维是空洞的,
没有概念的知觉是盲目的。”
只有直观和概念的结合才能产生先天综合判断,两
者缺一不可。
观因素是不同的。
15
如造型艺术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
于客观形象中;
.
而另一些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于主观因素中,如音乐。
16 安德松
《钟表店》 《杜鹃圆舞曲》 圣桑
《天鹅》
.
17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巴尔扎克》罗丹
.
.
18
19
.
.
20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1 艺集术中形体象现的为个“性艺和术共典性型的”统,一即,鲜 明的个性同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 典型形象。
课程设置目的? 1.对人类的艺术有个概念并自知本文化在其中的位置。 2.中、外艺术的对比和分析,开拓眼界,为全球化知识背
景作出初步启发. 3.纵观古今,理解艺术的最主要的规律和特性。
禅宗一公案:狗屎说
.
24
三、审美性
成为艺术品的条件: 25
1.必须是人创造的; 2.必须具有审美性。
.
26
.
27
.
.
28
.
29
30
.
.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客观精神说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 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 统一。
“文以载道”——《文 心雕龙》刘勰
.
7
2.主观精神说 康德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 没有内容的思维是空洞的,
没有概念的知觉是盲目的。”
只有直观和概念的结合才能产生先天综合判断,两
者缺一不可。
观因素是不同的。
15
如造型艺术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
于客观形象中;
.
而另一些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于主观因素中,如音乐。
16 安德松
《钟表店》 《杜鹃圆舞曲》 圣桑
《天鹅》
.
17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巴尔扎克》罗丹
.
.
18
19
.
.
20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1 艺集术中形体象现的为个“性艺和术共典性型的”统,一即,鲜 明的个性同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 典型形象。
课程设置目的? 1.对人类的艺术有个概念并自知本文化在其中的位置。 2.中、外艺术的对比和分析,开拓眼界,为全球化知识背
景作出初步启发. 3.纵观古今,理解艺术的最主要的规律和特性。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什么是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也叫艺术理论。是艺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学 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二、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 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绪论
三、学科性质 艺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
32学时
教学数的安排 课堂讲授:
课堂学习:
考核:
教学内容:
上编 艺术总论
中编 艺术系统
下编 艺术种类
成绩评定:
考核、考勤、作业
26学时 4学时 2学时
13次 2次 1次
第一编 艺术总论
狩猎图
西班牙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敦煌壁画
文物艺术 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 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 展过程。
照夜白图
秋郊饮马图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特征 任何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这就
是艺术的独创性。不同的取材,不同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 作品自然各不相同。
艺术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墨竹图(文同)
墨竹图(郑板桥)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征
任何一副画都是一 场精美的叙述。
阻止战争的萨宾妇女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鲁迅也讲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 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 《宫庭秘事》”,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
个人在欣赏中包含着注意、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 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由协调。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概论 PPT课件
艺术概论
第三编.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 了解艺术创造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理解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以及创 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掌握艺术 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 要特点,理解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 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状况。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主体论 意志主义主体论 弗洛伊德主义主体论 存在主义主体论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意志主义主体论
叔本华—“生活意志”
表象
我
意志
尼 采—“强力意志”
伯格森—生命冲动”
主体 生命冲动
超人
日神 酒神
客体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审 美 体验者 活 实践者
动
艺术创造主体
艺术家
审 美 创造者 精 生产者 神 产
品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1.艺术体验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
累; (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 (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
成;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2.艺术构思
❖整合 ❖变形 ❖移情 ❖意蕴的凝结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艺术意象的形成
❖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 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 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 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 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
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 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形象思维与灵感
灵感的特征
突发性 超常性 易逝性
形象思维
灵感 深度表现
交互作用
本编结束
谢 谢!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
❖审美感知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艺术思维
第三编.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 了解艺术创造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理解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以及创 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掌握艺术 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 要特点,理解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 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状况。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主体论 意志主义主体论 弗洛伊德主义主体论 存在主义主体论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意志主义主体论
叔本华—“生活意志”
表象
我
意志
尼 采—“强力意志”
伯格森—生命冲动”
主体 生命冲动
超人
日神 酒神
客体
第十章 艺术创造主体
审 美 体验者 活 实践者
动
艺术创造主体
艺术家
审 美 创造者 精 生产者 神 产
品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1.艺术体验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
累; (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 (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
成;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2.艺术构思
❖整合 ❖变形 ❖移情 ❖意蕴的凝结
第十一章 艺术创造过程
❖ 艺术意象的形成
❖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 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 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 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 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
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 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形象思维与灵感
灵感的特征
突发性 超常性 易逝性
形象思维
灵感 深度表现
交互作用
本编结束
谢 谢!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
❖审美感知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艺术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剧《雷雨》
2.才艺上的互补性
多元整合是组建创作团 队的又一条原则。创作 团队的成员,大多来自 不同的艺术岗位。如电 影创作的团队,就需要 聚集编剧、导演、演员、 摄影、录音、灯光、美 术、化妆、服装、道具、 焰火、剪辑、特技等十 多个类别的专家、艺术 家。因此,才艺上的互 补性,是集体创作的又 一个特点。
不同演员诠释的哈姆雷特形象
第三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一、 动因 二、 构思 三、 物化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家的情感思绪、审美意象、创作意图从混 沌到清晰、从朦胧到具体的过程,也是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创作 方法、表现手段从杂芜到有序、从候选到确定的过程。艺术创作活 动尽管复杂多变,其类别差异、个性差异也很大,但是艺术创作的 过程,依然有基本规律可寻。
评弹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三、物化
(一)深入认知艺术媒介 (二)熟练驾御语言系统 (三)灵活运用表达规范
思考题
1.艺术创作的主体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2.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个体创作与集体
创作、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主要特点是 什么? 3.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4.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二)确定话题
从某个角度出发,艺 术创作的本质,就是 换一种方式说话。因 此,艺术家在构思阶 段需要确定一部作品 的话题。 话题是艺术的胚胎, 是艺术品(尤其是叙 事类作品)的最初形 态。如何遴选话题? 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 实践中已经建立了这 样几条原则。
1. 选择自身最熟悉的话题
2. 选择观众最关心的话题
2. 基础性
相对于后期制作,前期的 艺术创作更具基础性。 有些艺术家爱用建房筑屋 来比喻艺术创作,如清代 剧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 就是这样来描述前期创作 的:“基址初平,间架未 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 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 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 挥斤运斧。倘造成一架而 后再筹一架,则便于前者, 不便于后,势必改而就之, 未成先毁,犹之筑舍道旁, 兼数宅之匠资,不足供一 厅一堂之用矣。”
一、动因
(一)动因形成的基础 (二)创作动因的萌发
(一)动因形成的基础
创作动因来源于社会生活。 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体 验与积累,是创作动因形 成的基础。对于多姿多彩 的大千世界,对于不同阶 层的社会生活,艺术家如 果没有充分的体验与丰厚 的积累,不可能形成创作 动因。坎坷的生活道路, 艰难的生活经历,之所以 被许多艺术家视为宝贵财 富,就是因为可以从中获 得切身的体验与珍贵的积 累,进而形成强大、持久 的内驱力。
电影后期制作
2.工艺性
艺术制作,是艺术家施 展高超技艺的创作环节。 以电影制作为例,后期 的剪辑、配音、配乐、 光色的调整、动效的处 理、片头片尾及字幕的 制作等,都需要高科技 的支撑,都需要数字技 术的辅佐。因此,工艺 性是艺术制作的又一个 重要特点。
影视剧绿幕技术
3.衍生性
精湛的艺术制作,不仅 可以圆满实现原初的创 作意图,常常可以丰富 艺术作品的内涵,甚至 可以提升艺术作品的境 界。但艺术制作与艺术 创作的关系,依然是 “毛”与“皮”的关系。 艺术制作团队的创作活 动,无疑具有衍生性。
1. 更加个性化 2. 更加风格化 3. 更具独创性
1.更加个性化
所谓“个性化”,是指 艺术家的审美追求、艺 术观念、个人气质等在 个体创作中得到充分地 发挥与彰显。 艺术创作的个性化,首 先体现在“创作什么” 上。 艺术创作的个性化,还 体现在“如何创作”上。
朱自清和俞平伯分别创作了独具个性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李渔(1611-1680)
3. 纯粹性
原创性、基础性的创作, 主体性更强,自由度更 高,选择性更多,因此 也更具有艺术上的纯粹 性。 所谓“纯粹性”,指不 计时间成本、不图经济 回报、不考虑功利得失。
曹雪芹与《红楼梦》
(二)艺术制作
1. 依附性 2. 工艺性 3. 衍生性
1.依附性
艺术制作,如电影、电 视剧、多媒体艺术的后 期制作,虽然也具有创 造性,虽然也属于艺术 创作的一个重要流程, 但必须依据艺术家前期 创作的文本而展开,这 样的特性便是依附性。
一、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
在传统的、经典的艺术创作论中,理论家只谈创作不讨论制作 问题。因为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古老的艺术品种的创作, 一般都是艺术家独自构思、一气呵成完成的,通常不需要后期 制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新的艺术门类出现了,如电影、电视剧、 多媒体艺术等,这些现代艺术门类的创作,需要众人参与,需 要多个部门合作,需要程序复杂的后期制作。于是,便有了艺 术创作与艺术制作的分工与区别。
小说《林海雪原》和京剧《智取威虎山》
2.再创性
演员或演奏员的呈现, 虽然是依据剧本、曲谱 进行的。但人们之所以 把这一行为称为“二度 创作”,是因为其中蕴 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或 者说,个中预留了开阔 的创造空间。
曹禺剧本《原野》以及话剧演员的再创作
3.多样性
依据同一个剧本、同一 首曲谱,不同的演员、 演奏员、歌唱家的处理 往往是不一样的,甚至 会出现很大的差别。高 水平的艺术表演,一定 会体现艺术家对于文本 的独特理解,一定会融 入艺术家自身鲜明的艺 术个性。因此,二度创 作的又一个特点就是多 样性。
2.更加风格化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 的创作个性、艺术特色、 审美理想等在艺术作品 中的总体表现。艺术家 与作品风格之间,存在 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 而在个体创作中,这种 联系显现得更加充分。
王羲之《兰亭集序》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Hale Waihona Puke .更具独创性个体创作的方式,需要 面对的制约因素相对较 少。在更加自由的条件 下实施的个体创作,通 常更具独创性。 个体创作虽然拥有较高 的自由度,但每一个创 作个体在每一部作品上 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 及必须克服的困难也是 巨大的。
一、社会角色
(一)艺术家是优秀作品的创造者 (二)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艺术家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开创者
二、人文修养
(一)人文知识是人文修养的基础 (二)人文精神是人文修养的核心 (三)人文情怀是人文修养在创作中的具体显现
徐悲鸿《愚公移山图》
三、心理机制
(一)形象思维与艺术创作 (二)抽象思维与艺术创作 (三)灵感思维与艺术创作
(一) 艺术创作
(二) 艺术制作
(一)艺术创作
1. 原创性 2. 基础性 3. 纯粹性
1. 原创性
所谓“原创”,指世间本 无这件精神产品,甚至连 这件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如人物、形象、题旨、 故事等)也都是全新的。 一般说来,在综合性较强 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团队中, 编剧、作曲、设计的工作 更具原创性,因为他们从 事的工作,大多是无中生 有、从无到有的。
3. 选择某种艺术媒介最适合表 述的话题
4. 选择最有创作冲动与创作欲 望的话题
(三)完成几个定位
随着新的艺术门类、艺术 样式的陆续出现,随着形 制巨大、篇幅超长、综合 性显著、资金众筹的艺术 作品的不断面世,自娱自 乐、即兴发挥几近没有空 间。 因此,在构思谋划阶段, 艺术家还需完成一系列的 定位:如主要受众的定位, 作品类型的定位,创作风 格的定位,价值取向的定 位,等等。在某些情况下, 还需要考虑投资规模和资 金来源的定位。
奥斯特洛夫斯基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创作动因的萌发
创作动因的萌发,是指创 作激情忽然涌动、创作欲 望突然升腾的一种心理状 态。 创作动因的萌发,常常因 人、因时、因地而异,其 内在机制,大致可以归纳 为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一个发现,一个捕 获,常常会触发创作激情、 创作欲望。 其次,一次感动,一次顿 悟,往往会引发创作激情、 创作欲望。 最后,一种需求、一种外 力,也会激发创作激情、 创作欲望。
歌剧《江姐》
3.追求上的磨合性
在任何一个创作团队中, 都会出现从审美理想到 艺术细节的摩擦与碰撞。 经过协调、磨合达成共 识,继而协力同心、共 同打造,是经常发生的 事。因此,体现在艺术 追求上的磨合性,也是 集体创作的一个特点。
导演陈凯歌在片场和演员进行交流和磨合
三、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
有些类别的艺术作品,需要经过接力式的创作才能最终完成。作曲 家谱曲,属于一度创作,歌唱家、演奏家依据曲谱演唱或演奏,便 是二度创作。编剧创作剧本,属于一度创作,演员按照剧本的要求 进行表演,也属于二度创作。
朱耷与董其昌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二)集体创作
1. 智力上的众筹性 2. 才艺上的互补性 3. 追求上的磨合性
1.智力上的众筹性
随着新的艺术门类或艺 术样式的陆续出现,随 着社会对于篇幅超长、 投入巨大、综合性显著 的艺术品的需求日益增 长,组建创作团队,实 施集体创作,已成为一 种司空见惯的创作方式。 强强联合是组建创作团 队的基本原则。这里所 说的强,特指创意、筹 划、思维、判断能力的 强健。因此,智力上的 众筹性,是集体创作的 第一个特点。
➢艺术学概论
第三章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主体
特点
过程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
一、社会角色 二、人文修养 三、心理机制 四、创作个性
艺术创作的主体,泛指艺术作品的创造者、生产者。从理论上说, 任何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只要他开展了艺术创作活动,他就是 艺术创作的主体。因此,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个极其庞杂的存在。
1. 呈现性
2. 再创性
3. 多样性
1.呈现性
一度创作的作品,专业性 往往很强。例如,编剧撰 写的剧本,作曲家创作的 曲谱,未受过专业训练的 普通人一般看不懂,或者 不能完全看懂。那些定格 在纸张上的戏剧与音乐, 那些凝固在文本中的人物 与故事、旋律与和声,必 须经过演员或演奏员依据 剧本或曲谱的呈现,才能 传达给面广量大的观众与 听众。因此,呈现性是二 度创作的基本特点。
二、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
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是艺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前一种创作方式,适合于传统的艺术门类以及中小型艺术作品的创 作;而后一种创作方式,则更适合于现代艺术门类以及大型、超大 型艺术作品的创作。这两种创作方式,各有利弊,均有自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