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和再现说1、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古希腊…柏拉图(哲学家)从他的客观唯心主意说法,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艺术世界是“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个这三层。
于柏拉图的客观精神说相仿,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家)黑格尔对美学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主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的鼻祖康德(思想家…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不涉及任何功利,没有任何目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是艺术的特征。
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质的冲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3、模仿说和再现说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古希腊学者认为,人类模仿鸟儿的啼叫,所以人类要唱歌;人类模仿蜘蛛织网,所以人类要织布;人类模仿燕子的筑巢,所以人类要盖房子。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就是模仿,戏剧里面的好人就是在模仿生活中的好人,戏剧里面的坏人就是在模仿生活中的坏人。
中国美学界泰斗朱光潜先生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在西方雄霸了2000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文艺理论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美是生活”的理论出发,认为:艺术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再现。
除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外,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二、艺术本质的科学理论基础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我们认为德国:马克思(革命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艺术生产”理论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而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人类最初的艺术作品,常常是同物质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第一章 艺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 客观精神说 2. 主观精神说 3. 模仿说或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 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的艺术本质观
上编
艺术总论
艺术学的建立
〔德〕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 “艺术学之父”, 主张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美学
〔德〕格罗塞(1862—1927):《艺术的起源》
〔德〕狄索瓦(1867—1947)、乌提兹(1883—1965):大 力提倡一般艺术学
〔德〕马克斯·德索:《美学与一般艺术学》
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迄今 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艺术的“生产阶段”艺术生产的“产 艺术的消费阶段 品”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二、主体性 三、审美性
一、艺术的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家所 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 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 是艺术家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林兆华导演话剧《樱桃园》剧照
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
画家 列宾
《不期而至》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伊凡雷帝杀子》
芭蕾舞剧《天鹅湖》
芭蕾舞剧《睡美人》
文艺评论家
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 杜勃罗留波夫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系统的构成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教学目的与根本要求:学习本章内容,要留意开阔思路、深化理解,不行拘泥于机械记忆,对于本章的学习,至少应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明确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根底(尤其是艺术消费理论与艺术系统)、艺术的三个根本特征,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二是要树立一种意识,即从学科的根本理论动身,并依倨此理论敏捷地、亲密地结合实际地学习与理解各种问题。
要学会用一种辨证的、全面的、开展的、长远的目光分析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授课2课时第一节艺术的本质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课程重点与难点:(1)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2)艺术的三个根本特征;(3)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根底(尤其是艺术消费理论与艺术系统)。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艺术消费理论与艺术系统的关系及对艺术系统的初步相识。
教学方式及留意事项: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教学内容:一、本章的重点与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表达。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展哲学讨论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相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建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到达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开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总论
原始部落艺术
艺术总论
艺术的起源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实用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原始部落艺术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艺术总论
艺术的起源
实用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斯宾塞认为,人作为高等动物有 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 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
• “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 的功利目的。
• 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从实 质上来讲,无非也是一种“游 戏”,美感就是从“游戏”中获 得发泄过剩精力的愉快。 ——【英国】斯宾塞
中国四川三星堆遗址
艺术总论
艺术的起源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实用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中国四川三星堆遗址
艺术总论
艺术的起源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实用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形象性: 1.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概论彭吉象笔记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概论彭吉象笔记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史上的主 __: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客观精神说学探讨的学者。
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 __美学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主观精神说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
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 __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 __性质和特点。
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 __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圣才出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是本书的重要基础章节之一,主要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学习时,需要着重了解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把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概念以及该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三点启示。
本章主要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时要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分点记忆,并熟悉
对应代表学者的艺术哲学理念和代表作,以便答题时举例。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客观精神说(见表1-1)
表1-1 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见表1-2)
表1-2 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
(1)模仿说(见表1-3)
表1-3 模仿说
(2)再现说(见表1-4)
表1-4 再现说
(3)评析
这种观点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过分夸大了客观因素,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问题中存在片面性。
4.其他观点
中外艺术史上有影响的其他观点还包括“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拓展】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考点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1.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见表1-5)
表1-5 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见表1-6)
表1-6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考点三: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非抽象,见表1-7)
表1-7 形象性。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任何一副画都是一 场精美的叙述。
阻止战争的萨宾妇女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鲁迅也讲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 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 《宫庭秘事》”,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
个人在欣赏中包含着注意、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 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由协调。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起源
分别主管音乐、史诗、抒 情诗、情歌、悲剧、喜剧、 舞蹈、历史、天文、颂歌。 居斯塔夫·莫罗(法国) 《阿波罗和九个缪斯》
艺术的起源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个观点
1、艺术起源于“摹仿” 2、艺术起源于“游戏” 3、艺术起源于“巫术” 4、艺术起源于“表现” 5、艺术起源于“实践”
课堂讨论:
艺术源于模仿、游 戏、巫术、表现、实践的 几种观点,你更赞同那种 观点?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代, 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家总是要把自己的情感、 思想、愿望、理想熔铸到艺术形象中。
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开国大典
高小华《赶火车》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二、 艺术与哲学 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 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
国的两座高峰。
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是旧中国农村一个贫苦 落后而又不觉悟的一个农民艺术形象。他朴实憨厚,麻木不仁, 奴性,惯于自我欺骗,常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
阿Q的这种个性,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 的普遍、落后的精神状态,成为那个时代民族所共有的弱点。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彭吉象精选全文
艺术生产理论全面地研究艺术活动的全部过程, 清楚的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系统,而不是单纯 的强调某一方面。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二、主体性 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 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 实是艺术家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黑格尔认为,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
一、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
康 德 ( 1 7 2 4 年 4 月 2 2 日 -1804年2月12日)著 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 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 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 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 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 流派。
托尔斯泰(1828一1910)是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他以自己的名著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 文学。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作家的晚年作品 写出了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表 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蕴藏在俄国农民心中的愤 懑情绪,也表现了作家本人世界观的矛盾。这些作 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贵族地主和新 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罪恶,但又宣传了不以暴力抗恶 的思想。
卫城山门
帕提农神庙
埃雷赫透神庙
哈德良之拱(Hadrian's Arch)以及奥林匹亚宙斯神庙(Temple of Olympian Zeus)
19世纪的俄国是欧洲领土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当西 欧主要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俄国仍是个落 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后其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异常强大,沙皇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是俄国地 主的总头目,他既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又是全俄的主宰, 具有无限的权威,全国任命必须绝对服从,并且沙皇用军 队和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来维护统治。一旦农奴发生暴动 分驻各地的军队立即前往镇压,沙皇政府还实行书刊检查 制度,限制人民的出版、言论自由。由此可见沙皇制度的 国家机器是十分强大的。这些国家机器的使命是维护农奴 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这为沙皇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提供了条件。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框架图
第四节 艺术与道德
第五节 艺术与科学
中编 艺术种类
第五章 实用艺术 第六章 造型艺术 第七章 表情艺术 第八章 综合艺术 第九章 语言艺术
第一节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 第一节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表情艺术精品赏析 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综合艺术精品赏析 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第二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语言艺术的精品赏析
下编 艺术系统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
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第二节 典型和意境
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第四节 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
艺术学概论
上编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第二节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定论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艺术教育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第二节 艺术与哲学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
《艺术概论》彭吉象版
一、艺术的本质一、客观精神说二、主观精神说三、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理式世界第一,感性世界第二,艺术世界第三◆基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规律◆基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思想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包含辩证法思想,理式是内容感性显现是形式,二者是统一的◆刘勰《文心雕龙》首篇《原道》,认为文是道德表现,道是文得本源◆宋代朱熹认为,文不过是载道德简单工具,有车载物罢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中国古代◆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看到并强调了创作主体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做艺术于审美活动的精髓◆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美学康德◆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主观意志被说城市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作是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德国哲学家尼采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望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于社会现实的联系。
南北朝时期◆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肯定了艺术的真实性◆进一步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美是生活◆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解释: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现实出生活或者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有机械唯物论的缺陷,过分抬高现实美,贬低艺术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 创举。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上编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Error!——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概论(彭吉象)
武隆印象:张艺谋任艺术顾问,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
川江号子
尼 采: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此作受弗洛伊德启迪, 表现了一个错乱的梦世 界。清晰的物体无序的 散落在画面上。湿面饼 般的软钟表、深远的背 景给人以虚幻、冷寂之 感,展示了无意识的梦 境。
《记忆的执著》达利
《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
勒内·马格利特 作品风格 •对常识的质疑 •对写实性的超越 •文字游戏 《单词的使用》
模仿说/再现说
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 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 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 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双喜写作“囍”,原指同时两件的喜事, 现多用在结婚庆典,表达双方欢喜之意,结 婚时贴“囍”是中华传统的民间喜庆习俗。
民间美术——剪纸
剪纸
艺术语言 “刀剪味”、“线线相连”
艺术特色
北方剪——粗犷朴拙,天真浑厚。 江南刻——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分类 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等,
纹饰 月牙纹,锯齿纹,云纹,圆形纹
艺术概论
上篇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究竟什么是艺术? 它具有哪些基本性质的特点?
“艺术”是否可定义?
本质论:主张艺术能被梳理 反本质论:否定艺术的可被界定性
艺术如浩瀚、绚丽、神秘,却对人类非常重要的宇宙星际说不清楚,放弃探索 又着实可惜,更不可取。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
《加莱义民》
以诗人但丁为原型 《思想Leabharlann 》《巴尔扎克像》1898年
《艺术概论》教案课程(完整资料).doc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案一、课程说明1、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1级专科1 班。
3、学时学分32学时,2 学分。
4、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有关艺术的基础理论课。
5、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本课程主要侧重于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述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通过鉴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使学生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性情,提高自身自主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6、教学时数分配表7、使用教材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 月版8、考试、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开卷考试=总成绩9、主要参考书目及网址杨琪的《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 月版。
杨恩寰、梅宝树的《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 月版。
刘明亮、刘峥的《艺术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 月版。
潘红的《艺术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黄宗贤的《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7 月版。
金元浦等主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宗白华的《艺境》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黑格尔的《美学》王振复的《中国美学史教程》等二、课程内容绪论什么是艺术学【教学目的】1、了解艺术学的历史渊源2、理解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理解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章重点】1、艺术学的起源、研究对象及方法2、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章难点】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法与手段】讲授为主,提问为辅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内容】1、艺术学的历史渊源(1)中国古典艺术学(2)西方古典艺术学2、艺术学的研究对象(1)艺术学学科地位的确立(2)何谓艺术学3、艺术学的研究方法(1)美学的方法(2)文化学的方法4、艺术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1)艺术与哲学(2)艺术与宗教(3)艺术与道德(4)艺术与科学【参考书目】陈望衡著的《中国美学史》等【课后作业】思考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编基本原理第一章艺术本质【教学目的】1、了解西方几大理论家的大致生平事迹;2、掌握西方几大理论家的艺术本质论;3、能够对其艺术本质论观点作出合理评价。
艺术学概论教案
艺术学概论教案《艺术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1)、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2)、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教学要求: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2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1)、本章的重点难点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艺术概论》彭吉象版
一、艺术的本质一、客观精神说二、主观精神说三、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理式世界第一,感性世界第二,艺术世界第三◆基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规律◆基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思想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包含辩证法思想,理式是内容感性显现是形式,二者是统一的◆刘勰《文心雕龙》首篇《原道》,认为文是道德表现,道是文得本源◆宋代朱熹认为,文不过是载道德简单工具,有车载物罢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中国古代◆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看到并强调了创作主体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做艺术于审美活动的精髓◆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美学康德◆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主观意志被说城市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作是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德国哲学家尼采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望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于社会现实的联系。
南北朝时期◆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肯定了艺术的真实性◆进一步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美是生活◆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解释: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现实出生活或者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有机械唯物论的缺陷,过分抬高现实美,贬低艺术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 创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开阔思路、深入理解,不可拘泥于机械记忆,对于本章的学习,至少应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明确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尤其是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系统)、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二是要树立一种意识,即从学科的基本理论出发,并依倨此理论灵活地、密切地结合实际地学习和理解各种问题。
要学会用一种辨证的、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2课时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课程重点与难点:
(1)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2)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3)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尤其是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系统)。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艺术生产理论与艺术系统的关系及对艺术系统的初步认识。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
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
教学内容:
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本章小结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
4.形象性
5.主体性
6. 审美性
四、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谈谈对艺术具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