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1
艺术导论彭吉象2018满分课后题
第一章艺术学概论1。
1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哪位画家创立了云南画派?()A、丁绍光B、贝聿铭C、谭盾D、赵无极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2.【单选题】哪位大师将中国国画中的意境运用到了油画中?()A、丁绍光B、贝聿铭C、谭盾D、赵无极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3.【单选题】()是北京香山饭店的建筑师。
A、丁绍光B、贝聿铭C、谭盾D、赵无极我的答案:B 得分:25。
0分4.【判断题】贝聿铭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概念。
()我的答案:×得分:25。
0分1.2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案例已完成成绩:100。
0分1.【单选题】中国电影于()诞生。
A、1895年B、1905年C、1911年D、1862年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世界电影于()诞生.A、1895年B、1905年C、1911年D、1862年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单选题】我国电视剧评奖最高奖项为()。
A、百花奖B、飞天奖C、白玉兰奖D、金鹰奖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4.【判断题】《一口菜饼子》是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
3中国电影诞生的三次高潮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17年中国电影”指的是()时期。
A、1949—1966年B、1966—1983年C、1983—2000年D、1932—1949年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2.【单选题】目前中国电影票房以每年()的速率在增长。
A、0。
2B、0.25C、0.3D、0。
1我的答案:C 得分:25。
0分3.【判断题】徐克是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
()我的答案:√得分:25。
0分4.【判断题】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三次高潮.() 我的答案:×得分:25。
0分1.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已完成成绩:100。
0分1.【单选题】()导演的作品包括《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A、陈凯歌B、李安C、韩三平D、张艺谋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莫言的文学风格深受下列哪一位大家的影响?()A、维吉尔B、司汤达C、马尔克斯D、狄更斯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思想之一是“天人合一"。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简略试题(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艺术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答:(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道”不仅是文艺本质,而且是文艺内容,“文”是作为“道”工具而已。
(2)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如: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自由的艺术”.(3)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论断。
(4)第四,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答: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起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其次,性质和特点,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和情感。
总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第三,揭示了艺术系统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艺术创作是“生产阶段”,艺术作品是“产品”。
艺术鉴赏是“消费阶段”.过去美学理论,侧重某一环节,不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整体.如:19世纪实证批评家:圣佩韦等,重视对作家研究,侧重艺术创作.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重视对作品研究.侧重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诞生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研究,侧重读者,听众,观众总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应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第二节艺术特征3.艺术特征论述:答:“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习题题
摘自隋志强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艺术学概论》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四、名词解释1.艺术四要素(2006年山东大学考题)2.不平衡关系(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3.艺术的形象性特征(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题)4.艺术真实(2007年山东大学考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5.审美关系(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艺术的民族性(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山东大学考题)7.审美(2011年广州美术学院考题)8.艺术符号(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9.主观精神说(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考题)10.文化工业(2013年清华美院考题)五、简答题1.简述“艺术的本质”。
(2009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2.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009年聊城大学考题)3.试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2009年厦门大学考题)4.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5.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结合作品实际阐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010年中山大学考题)7.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
(2008年山东大学考题)8.为什么说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010年南师大考题)9.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0.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关系。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1.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007年聊城大学考题)12.什么是艺术的主体性特征?(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3.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意义。
(2010年北京大学考题)14.试论述艺术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5.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举例说明。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连线题1用直线将作者与作品连起来。
(中传2016年研)【答案】作家与作品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查看答案【解析】嵇康,字叔夜。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的主要作品有《声无哀乐论》《答难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
库尔贝是法国画家,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
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
他用他的画去抗议当时公认的程式,表现出与熟练处理传统俗套之作相对立的、毫不妥协的艺术真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他的主要作品有《奥尔南的丧礼》《石工》《割麦的女人》。
严羽是南宋诗论家、诗人。
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
他的主要作品有《沧浪诗话》,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他的《沧浪诗话》也影响了明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高棅和明代中后期的前后七子。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他的主要作品有《工具论》《物理学》《诗学》。
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
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他的主要作品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
2用直线将作者与其作品连起来。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3.
1.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
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
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是空洞的。
两者的不同在于:(1 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 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3 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芝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4 艺术批评的目的是做出科学的评判,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5 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
艺术鉴赏的对象则比较单一,就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2.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介。
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3.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
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
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题共114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 题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艺术概论测试题(彭吉象)PPT
12.北京的颐和园属于( ) A.私家园林 B.欧洲园林 C.岭南园林 D.皇家园林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北京颐和园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坐落于北京西郊, 最初为清朝皇帝的行宫和花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 面积约290公顷。
13.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的作者是( ) A.爱森斯坦 B.让·加本 C.卓别林 D.嘉宝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电影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卓别林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
3.中国魏晋时期的哲学流派是( ) A.神学 B.儒学 C.实用主义 D.玄学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与哲学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玄学是魏晋时期的思想主流,也是当时主要的哲学流
派,对当时的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诗歌、书法领域。
4.大众传播学者所说的“靶子”是指( ) A.传播主体 B.传播媒介 c.艺术信息 D.受传者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传播。 【应试指导】大众传播学者把受传者称为“靶子”,因为受传者是 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是艺术接受的主体,是艺术 作品的欣赏者和消费者。
(2)作品描绘了炎热的夏天,一群衣着破烂不堪的纤夫迈着沉重而 疲惫的步伐,拖着货船,在伏尔加河畔艰难前行的情景。画面中11个 男人,老弱病残,或低眉顺眼以示驯服,或无可奈何地哀叹,或流露 出反抗的愿望。这是被奴役者的群像,束缚在胸前与肩头的纤绳,是 难以挣脱的锁链。他们拼死挣扎,步履蹒珊地拉扯着逆流而上的帆船, 帆船的桅杆顶端有一个醒目的标志:俄罗斯的三色旗。正是这一群帝 国的奴隶,在牵引着苦难的俄罗斯缓慢地前行。纤夫们以后的历程, 将会是更为艰辛:纤夫们会跌倒,然后爬起;会昏迷,然后醒来;会绝 望,然后又重新燃起希望……在这幅画的色调里,充满了贫穷、饥饿 和辛酸的影子,这幅作品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蕴,展示了一个古 老民族挣扎、抗争的身影,直至今天,仍然富有教育意义。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实用艺术【圣才出品】
中编艺术种类第5章实用艺术一、填空题1.1956年日本设计师Sori Yanagi设计的代表作品是()凳。
(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案】蝴蝶【解析】蝴蝶凳由日本老一代工艺设计师柳宗理设计,使用弯曲和板的立体加工技术。
柳宗理将两片弯曲定型的纤维板,通过一个轴心反向而对称地连接在一起,连接处在座位下用螺丝和铜棒固定。
这种造型很像是一只蝴蝶正在扇动的翅膀,因而取名为“蝴蝶凳”。
蝴蝶凳承继往昔大和民族的审美意识,巧妙地融合西洋的现代素材,堪称“绝品”。
1957年蝴蝶凳在米兰设计三年大赛上获得“金罗盘”奖,这是日本工业产品设计最早在国际设计界崭露头角。
2.《掷铁饼者》雕像是()的代表作品。
(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案】米隆【解析】米隆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他擅长作青铜像,作品突破了古风时期雕刻的拘谨形式,把希腊雕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同时,他也善于把握人体的准确结构及其在运动中的变化关系,并达到精神和肉体的平衡和谐,因而被认为是希腊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
《掷铁饼者》雕像被公认为体育运动和健美体魄的象征,它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了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米隆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是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3.包豪斯大师()在1925年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把由钢管制造的瓦西里椅。
(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案】马歇尔·拉尤斯·布劳耶【解析】设计大师马歇尔·拉尤斯·布劳耶于1925年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皮革椅,为了纪念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故取名为“瓦西里椅”。
马歇尔采用钢管和皮革或者纺织品结合,设计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几等,得到世界广泛的欢迎,同时马歇尔也是第一个采用电镀镍来装饰金属的设计家。
4.美国螺旋形的建筑“所罗门·古跟海默博物馆”建于1959年,是()设计的。
艺术概论联系加重点 彭吉象
三大家。
5、版画可分为三大类,即
,铜版画等“凹版”类,以及石版画
等“平版”类。
6、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而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
来表现物象。
7、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主要代表作品有《
》。
8、后期印象派画家凡高和高更都喜欢使用黄色,但凡·高用的是
,而高更用的黄色多是土黄。
试题 1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即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
之中。
2、中国画可以细分为壁画和卷轴画两大类,按装裱形式又可分为
等。
3、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
。
4、魏晋六朝时出现了“六朝三杰”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1、如何对艺术种类进行划分 2、建筑的六大类型 3、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性 4、现代工业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共 50 分。 如何理解设计是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必要链条
彭吉象《艺术概论》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造型艺术 绘画 雕塑 摄影 书法
3.视觉设计,是指人们为了( )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 A.纪录图像或商业贸易
B.传递信息或使用
标记 C.制作广告或传播知识 D.扩展印刷或展示陈列
4、天安门城楼翼角上的 9 个走兽依次为( )。 A. 獬、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
犼 B. 天马、凤、龙、狮子、麒麟、海马、鱼、獬、犼 C. 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獬
的声音而来的。
3、席勒在他的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指出: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
《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是本书的重要基础章节之一,主要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学习时,需要着重了解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把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概念以及该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三点启示。
本章主要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时要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分点记忆,并熟悉对应代表学者的艺术哲学理念和代表作,以便答题时举例。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客观精神说(见表1-1)表1-1 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见表1-2)表1-2 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或再现说(1)模仿说(见表1-3)表1-3 模仿说(2)再现说(见表1-4)表1-4 再现说(3)评析这种观点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过分夸大了客观因素,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问题中存在片面性。
4其他观点中外艺术史上有影响的其他观点还包括“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拓展】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考点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1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见表1-5)表1-5 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见表1-6)表1-6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考点三: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非抽象,见表1-7)表1-7 形象性2主体性(见表1-8)表1-8 主体性3审美性(见表1-9)表1-9 审美性。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第6部分.
1.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普遍性的根本规律。
’”哲学代表着人们对宇宙、社会的总体看法,是人看待世界的根本观点,在世界观中占据着高屋建瓴的地位。
文艺创作不能不受世界观的制约,因而也必须受到哲学观点的影响。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
例如,李白喜欢道家,其诗充满了蔑视礼法、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杜甫钟情儒学,其诗被称为“每饭不忘君”之作;王维崇尚佛家,其诗则山水空明,万象澄寂,充溢出世之情西方现代派文艺旨趣复杂,不管小说、诗歌,还是绘画、雕塑,都有着强烈的反传统倾向,非理性主义哲学泛滥则是现代派文艺兴盛的重要原因。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文艺思潮、创作倾向创作方法、风格流派等许多方面。
反过来,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之的哲学思想。
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均是如此。
2差异性与一致性关系。
差异性与一致性辩证统一。
艺术鉴赏的差异性,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文艺作品时,其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
这种差异性,根源于鉴赏者主体的个性差别,也同时代、民族、阶级的差别相关。
所谓时代差异,指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倾向、鉴赏能力和价值观念。
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时代风尚等差异而形成的。
所谓民族差异,是由不同民族的社会风尚、文化传统等差别形成的。
同一件艺术晶,下同民族对它的欣赏喜爱程度常会有巨大差异。
此外,阶级的审美差异也不可忽视,它是由鉴赏者阶级立场、思想观念、生活条件等不同而造成的。
例如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的鉴赏趣味同劳动人民的鉴赏趣味就大为不同。
不过,在这众多的审美差异中,最重要的是鉴赏者的审美个性的差别。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讲义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讲义----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资料1(一)基本框架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四章。
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题
念对文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自 然力的逐渐征服,人类将以一种新的世界观看待宇宙和社 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 亡,例如古代的神话史诗曾经耀人眼目,随着科学思想: 的深入,今天已失去了他们重新产生的文艺土壤。与此同 时科学思想·、观念又在不惭创造着、催进着新的文艺形 式诞生。例如科幻文艺即为其中一种。
• 9.雕塑艺术的特征 (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在所有造型艺术中,物质材料对审美效应制约最大的是雕 塑和建筑,不同的物质材料,对于雕塑晶的外观、气质、 风格等均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玉石、大理石、象牙、青铜、 泥土等,其本身就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意味。此外,技艺对 于雕塑艺术也有重要作用,除了艺术创作所需的审美经验 和艺术构思外,技巧性、制作性对雕塑也必不可缺,雕塑 创作本身·就带有某种艺术制作的味道,雕塑家掌握的刀 工,手法、技巧都对雕塑艺术的成败高低至关重要。 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一般说,雕塑的题材大多较单纯。雕塑以实体性的形体为 艺术语言,这使它在题材上受到很大 限制。这决定了雕 塑的造型必须追求单纯明朗,必须舍弃生活现象中大量的 偶然细节,选择那些最有概括性和最富表现力的:瞬间形 体动作与表情来塑造静止而单纯的形象。然而,雕塑艺术 的长处正在于把表现的单纯性同精神的内在性有机结合起 来。雕塑所表现的内在的灵魂,所表现的情感、气韵、神 采和精神,不能由外部注入,只能在形体的塑造中“自内 向外”辐射。
• 4.简述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故此说又称 “情感表现说”或“心灵表现说”。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 和心理学家的拥戴。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 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 等。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 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是人的 本能和欲望的变相满足,是一种“白日梦”。 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 学者苏珊·朗格等。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 情感,直觉即表现。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特别是抒情的表现。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情感。因此,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 才是“真正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像和情感的表现。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 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 术晶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这些 说法虽然强调丁人的主体意识、主观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但割断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排斥了理性因素在艺术中的 地位和作用,显然也是片面的。 ·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圣才出品】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主要论述了艺术最主要的三种社会功能,其中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最主要的特性,也是多重社会功能的基础,此外还介绍了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概念题、简答题,学习时,需重点掌握艺术三大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评价,并能结合实例加以分析,明确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同时把握艺术的审美教育这一社会功能中所提到的“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这三个特点的内涵。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知作用(见表3-1)表3-1 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见表3-2)表3-2 审美教育作用3.审美娱乐作用(见表3-3)表3-3 审美娱乐作用考点二:艺术教育★★★1.美育与艺术教育(1)美育(见表3-4)表3-4 美育(2)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基本手段和中心内容,在美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艺术教育的要点(见表3-5)表3-5 艺术教育的要点3.2 自测题及详解一、单选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庄子B.老子C.孔子D.孟子【答案】C【解析】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讲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段话除了强调文艺为维护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服务外,也指出了文艺具有两方面的认识作用:①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②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2.西方哪位思想家认为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A.费尔巴哈B.黑格尔C.列宁D.马克思【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历来重视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马克思在评价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时说,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的本质(1)关于艺术的本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2)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主要论述艺术的起源及发展,探讨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考生需要着重掌握历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重要的学术观点,即“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论”等,同时还应掌握对应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时期、学说要点、影响、评价和总结等。
本章主要考查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有时会要求综合比较两类或多类学说。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1.艺术起源于“模仿”(两千多年前,见表2-1)表2-1 艺术起源于“模仿”2.艺术起源于“游戏”(19世纪末、20世纪初)(1)概述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拥有的游戏本能,表现在:①人类拥有过剩的精力。
②当人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无实用、无功利目的的活动中,就呈现为自由的“游戏”,从而产生了艺术。
(2)代表人物及观点(见表2-2)表2-2 代表人物及观点(3)评价(见表2-3)表2-3 评价3.艺术起源于“表现”(19世纪后期以来,见表2-4)表2-4 艺术起源于“表现”4.艺术起源于“巫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见表2-5)表2-5 艺术起源于“巫术”5.艺术起源于“劳动”(19世纪末叶以来,见表2-6)表2-6 艺术起源于“劳动”考点二: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见表2-7)★★★表2-7 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2.2 自测题及详解一、单选题1.“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是以下哪位哲学家对艺术起源的看法?()A.赫拉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德谟克利特D.第欧根尼【答案】C【解析】“模仿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
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艺术作品的情节?由哪几部分组成?情节是叙事性艺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所以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
在一些大型作品中,有的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序幕是故事发生前对故事的因由、背景、人物关系或作者意图作简要交代。
开端是故事发生的起点,矛盾冲突的开始,一般以主要人物的出场为标志。
发展是矛盾冲突的逐渐激化,是故事的演化进程,它是情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
高潮是矛盾冲突的白热化,故事发展到顶点,原有的平衡再难以维系下去。
结局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故事的收场。
尾声是故事结束后对人物事件发展的补充交代,或给读者、观众留下回味深思的余韵。
3、试比较艺术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1)各自含义不同,(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
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与意境具有不同的特征。
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
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
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4、简述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故此说又称“情感表现说”或“心灵表现说”。
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和心理学家的拥戴。
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等。
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变相满足,是一种“白日梦”。
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
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特别是抒情的表现。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情感。
因此,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晶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这些说法虽然强调丁人的主体意识、主观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但割断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排斥了理性因素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然也是片面的。
5、试述书法艺术的特征(1)线条与组合。
书法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人的审美情操。
书法用的毛笔用兽毛制成,有软毫、硬毫和兼毫诸种,它们能够表现出粗细、浓淡、虚实、方圆、厚薄、刚柔等种种线条。
书写在吸水性渗化性很强的宣纸上,能够创造出晕化的趣味和墨色的美感,从而具有图画的美,使书法艺术更韵味无穷。
书法的组合包括结构与章法两种。
书法的“结构”。
包括字的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
书法的“章法”,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即整幅字从总体上看应当错综变化、疏密相问、具有节奏和气势,从而体现出整幅作品内在的神韵。
(2)具象与抽象相统一。
中国历史上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汉文字确实是从象形起源的。
因此。
不仅文字的点画具有形象性,而且文字的字形结构也具有形象性的特征。
这使书法带有一定的具象性。
但实际上书法中的具象又不同于绘画中的具象,即使是象形字,也早已脱离了事物的具体形象。
书法主要是以线条点画为艺术语言,只能抽象地表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情感。
体现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的美,(3)情感性与象征性,书法艺术,历来被人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
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它最适宜表露主观意念、情趣、感受和理想,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建构了一个性灵世界。
书法又常常富于象征性。
俗话说:“书如其人”,书法艺术往往凝聚着笔者的心力和精神,反映出作者的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诱发出一种独特的神韵气势和风格。
成为书法家人格、品性的象征。
6、艺术创作要经历那几个阶段?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
其具体内容是:(1)艺术积累阶段。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①材料储备。
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生活素材和情感的积累。
艺术家只有搜集到大量生活的原始材料,才可能在此基础上选择题材、提炼主题、进行创作。
所以每个艺术家创作的第一步无不从积累生活素材开始。
②艺术发现。
有了一定的生活和情感积累,艺术家的目光会更加敏锐,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异常活跃,这时就会有更多的艺术发现。
使艺术家有所激动,有所思考,并产生将所发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这就启动了创作欲望(或创造冲动)。
③创作欲望。
所谓创作欲望,是在艺术发现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推动构思并进一步付诸艺术表现的心理要求和情感冲动。
艺术感受愈真切,艺术发现愈深入,创作欲望也就愈强烈。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①构思的方式及运作;艺术构思是一项艰苦、复杂和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性劳动。
为完成艺术构思的任务,艺术家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将浩如烟海、错综复杂的生活材料重新组合,并使之形成新的、具有丰富内容的艺术意象。
艺术构思的方式是复杂和多样的,但一般常见的是以下4种方式。
A.综合,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B.变形,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以一定的审美原则为指导,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对客观对象做较大的改动和重建,甚至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手法创造艺术意象的方法。
C.移情,是指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外化,融人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之中,并生成新的审美情思的心理活动。
②意蕴的凝结。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含的美学意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
(3)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①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②艺术内涵的深化。
A.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B.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C.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D.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7、艺术意象?意识构思中的意象同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有何区别和联系?艺术意象这个概念在习惯上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是指“意中之象”,即艺术学在艺术构思当中,出现于心中而尚未表现出来的形象。
它属于作者意识中的“象”,还没有物化为可视可闻的感性形象。
艺术意象的另一种解释为“寓意于象”。
即指艺术作品中寄寓着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
它是已经通过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这种意象由意与象两部分统一构成,所谓“意”,指人的意志、思想,情绪、理想、旨趣等,是包容着理智和情感的一种复合性心理构成。
所谓“象”,即指客观的、具体的、感性的物象。
当然,上述两种意象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并有密切联系的。
因为艺术家构思中的意象最终总要物化为艺术作品申可感的意象,丽艺术作品中的“寓意之象”,其实仍是艺术家构思的产物,归根结蒂他仍都是艺术家主观情思同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8、艺术批评的功能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批评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充分释放。
(2)对艺术创作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
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帮助艺术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所以贺拉斯把艺术批评比之为“磨刀石”,它虽不能直接切割东西,却可以使刀更锋利,使艺术创作更成熟。
(3)对艺术鉴赏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
艺术鉴赏是一方个人的审美天地。
然而,与艺术作品之间深层审美沟通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
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可似为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9、雕塑艺术的特征(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在所有造型艺术中,物质材料对审美效应制约最大的是雕塑和建筑,不同的物质材料,对于雕塑晶的外观、气质、风格等均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玉石、大理石、象牙、青铜、泥土等,其本身就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意味。
此外,技艺对于雕塑艺术也有重要作用,除了艺术创作所需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构思外,技巧性、制作性对雕塑也必不可缺,雕塑创作本身就带有某种艺术制作的味道,雕塑家掌握的刀工,手法、技巧都对雕塑艺术的成败高低至关重要。
(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一般说,雕塑的题材大多较单纯。
雕塑以实体性的形体为艺术语言,这使它在题材上受到很大限制。
这决定了雕塑的造型必须追求单纯明朗,必须舍弃生活现象中大量的偶然细节,选择那些最有概括性和最富表现力的:瞬间形体动作与表情来塑造静止而单纯的形象。
然而,雕塑艺术的长处正在于把表现的单纯性同精神的内在性有机结合起来。
雕塑所表现的内在的灵魂,所表现的情感、气韵、神采和精神,不能由外部注入,只能在形体的塑造中“自内向外”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