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之路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农业不再是传统的农村产业,而是逐渐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科技化的产业。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需要大量技术熟练、经营管理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
他们不仅要熟悉农业生产技术,还要具备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
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三、提升市场营销能力除了技术水平,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市场需求,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这一点对于农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也是新型职业农民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四、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活动,而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等知识,掌握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确保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管理水平,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注重环境保护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更注重环境保护。
他们不仅要关注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既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也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
六、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他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发挥自己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致力于农业生产,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以参与乡村旅游、农业休闲等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们需要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八、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农业生产需要各种资源的协同作用,需要团队的合作。
乡村振兴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
乡村振兴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呢?普及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政府可以建立更多的职业教育学校,引导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加强农村技能培训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技能培训班,教授种植、养殖、农业机械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们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备条件。
政府可以设立农村信贷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购买新设备,开展经营活动。
建立健全的农民工作保障制度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保障农民的工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举掖。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拓宽农民的职业发展空间。
加强农业科研力量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力保障。
政府可以支持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倡导尊重劳动、崇尚创新的农村文化氛围,培养农民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支撑。
政府可以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水平。
发展乡村旅游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农村旅游观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政府、农民、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参与。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家也开始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和农村发展成为国家发展大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特征、培养方式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开发、工业化生产前提下,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支新型职业队伍。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1. 技术能力强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为种植、畜牧、养殖、农机操作等提供技术支持。
2. 经营管理能力突出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商业头脑和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决策经营模式,为自己和其他农户谋取最大利益。
3. 社会责任感强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始终把服务社会放在第一位。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粮食品质和国家安全的责任。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式1. 组织专业化培训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组织专业化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培训包括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职业经营管理知识、财务会计、商务礼仪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 加强示范带动加强农村技术推广、示范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先进技术和模式,为农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学习和借鉴的范本,推动其转型升级。
3. 提高口碑评价农民实行自由选择承包地和经营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读懂市场信号的能力,持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口碑、竞争力。
四、未来发展前景新型职业农民具备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特征,目前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国家鼓励农民走市场化、多元化、规范化经营道路,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产业、资本、技术、科技等各方面融合发展,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5.24•【文号】农办科[2013]36号•【施行日期】2013.05.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办科﹝2013﹞36号)自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紧迫性(一)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实。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二)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主要类型及内涵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重要性和现状情况。
首先介绍了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随后分析了其重要性,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培训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
在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加强培训、提高待遇、引导农民转型等建议。
最后展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应注重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等措施。
综合分析可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探索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培育、路径探索、背景、重要性、现状分析、具体措施、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索Introduction:2. 正文2.1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农民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的新要求。
国家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不断完善,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农民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自身技能,转变种植方式,提高产出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农业知识和市场信息,提升自身素质,开拓市场,提高收入。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政策支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结合的结果。
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背景信息,解释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在正文中,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展示了实践案例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并给出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性和现实问题,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培养、问题研究、培养模式、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实践案例、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逐渐增加。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技能的农民,他们不仅要具备传统农民的种田养殖技能,还需要具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而现阶段我国的农民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种田养殖阶段,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技能。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逐渐减小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劳动力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缺乏劳动力。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实现农村振兴。
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农民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迫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也可以带动农村社会的进步,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问题,探讨培养模式和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实践探索——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认识
贡献率 超 过 5 %。农 民收 入结 构 的变 化反 映 出就 业 新型农 民和职业农 民结 合起来 ,适应 了我国农村劳动 0
状 况 的变化 。由于农 业生 产规模小 、比较效益低 ,农 力结 构变化和现代农 业 发展 的新形 势,体现了农 民从 村 青壮年劳动力大 多数选择 进城 务工和在 非农 产业就 身份 向职业转变、从 兼业 向专业转变 、从传 统农 业生
的现实选择 , 更是农 民分工分业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 。 从 农业 发展所处阶段看。当前 ,我 国正处于传统
业的现代化。 从 农 民收入来源看。近 年来 ,我国农 民收入在保
农 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 的关键 时期 ,面临着保障农 产品 持 稳定 增长 的同时,结 构 出现 了明显 的趋 势性 变化 。 有效供 给、转变农业 发展方 式 、提高农 业 国际竞争力 据统让 2 0 0 0~2 1 年 ,农 民纯收人中来 自第一产业 01 的艰 巨任务。在高起点 上推进现代农 业建 设,必须克 的收人 比重 从 4 . 降到 3 . 84 % 61 %,而工资性收 入 比重
素质不高 ,是我 国农 业生 产 中化肥 农 药等 投入 过高、
单位产出较低 、农 业竞 争力不强 的重 要原因 ; 也是导 致我国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率仅有 3 % 一4 %,远低 于 0 0 新 型职 业农 民概念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 征和需求导 发 达国家平均水平 的重要 因素。因此,要 实现 传统农 向。培育新型职 业农 民,既是我 国农 业发展新 阶段 的 业 向现代农 业转变,关键 是农 民素质转变 ,核心是 培 客观需要 ,也是 推动农 业现代化 和提高农 民收人 水平 养高素质 的新型农 民。没有农 民的现代化,就 没有农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也日益得到关注。
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村复兴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培育模式、实践成效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培育模式1、市场化培训模式这种培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市场化,通过聘请一些农业专家或企业家为主讲人,吸引有志于从事农业的人士前来参加培训。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大、可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战性,但缺点是培训周期难以把握,内容也易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
2、学校化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置于教育体系之中,采取学校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育方式,着重培养农业技能与管理能力,通过学校资质认证,使学员具有找工作或创业的资格。
学校化培训模式比较规范,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但是存在着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等方面的僵化问题。
3、基地化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放在农业实践基地内,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和帮助学员掌握农业技术并熟悉种地习惯、感受自然“呼吸”的感觉,促进其对农业行业的热爱。
这种模式可以取长补短,解决农村文化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但是,实践基地有限、培训效率难以提升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二、实践成效针对不同的培训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参训人数不断增加,成果逐渐显现。
据统计,当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已达5000万之多,这些新型农民分布在各个农村地区,他们通过实现家庭农业规模化、品牌农业、优质农业等多种形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问题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农民素质、观念不导向。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认知难核转变2、培训投入不足。
对于许多农业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来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最重要的是投入经费3、缺乏长期有效性的考核机制。
由于原有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示范工程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考核机制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那些具备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能够独立经营农业生产的人才。
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供给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首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支持。
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不断更新和进步,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分享经验和技术。
同时,可以推动农业院校和职业学校加强对农业专业的教育培养,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
这包括提供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项目和企业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和贷款利息补贴。
政府还可以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此外,政府可以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发,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机会。
另外,新型农业技术和科学创新在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和高校可以加强农业领域的科研,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和预测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可以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
这样,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具备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和创新创业能力。
他们要善于发现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和品种选择。
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成功至关重要,政府可以加强创业培训和支持,提供创业孵化器和财务支持,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农业企业和农村电商平台。
总之,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及途径
2 0 1 2年 国家 农业 部实施 了 1 0 0个 县 ( 市) 新 型职 业农 民 培 育试 点 工作 , 2 0 1 4年农 业部 部署 实施 了覆盖 数 百个 县 、 数 十 个城 市 ( 全市 推进 ) 、 2个省 ( 全 省推 进 ) 的新 型 职业 农民 培
育工程 , 2 0 1 5年 中 央发布 的 一号文件 中再次 提 出要继 续 “ 大
农 村经 济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 0 1 5年 第 2 1期
培 育 新型 职 业农 民的意 义及 途径
张 志红
( 江西 农 业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 江西 樟 树 3 3 1 2 0 0 )
摘 要 新 型职 业农 民培训 是从 2 0 1 2年开 始的 旨在培 养建 立一 支有 文化 、 懂技 术 、 会 经 营、 善 管理 、 能创 新的 新 型职 业农 民队伍 的培训 工作 , 这 项培 训 工作是 一 项创 新性 、 探 索性 较 强的 工作 。 通过 借鉴 以往 新 型职 业农 民培 训过 程 中的 经验 , 结合 当前 新 型职 业农 民培 训 的 实 际, 就 新型 职业 农 民培 训 的若干 情 况进行探 讨 , 并提 出相 应的措 施 , 为培训 工作 提供 有利 参考 。 关 键词 新 型职业 农 民 ; 培育; 意义; 问题 ; 途 径 中图分 类号 F 3 2 3 .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5 ) 2 1 — 0 3 3 6 — 0 1
家 大 力开 展新 型职 业农 民 培训 就 是为 了广 大 的农村 地 区培 育一 支有 活力 、 有能 力 、 有 意愿 、 素质 高 的队伍 , 这 样 不仅 提 升 了 农村 劳动 力整 体 水平 , 促 进 现代 农 业技 术推 广 , 也 为解 决“ 三农 ” 问题 提供 了 坚强 的智 力支持 p _ 卅 。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探索
河南农业2015年第8期(上)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河南省农业干部学校河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办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
目前,河南省农业生产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还很突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纳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力较差,资源配置使用不科学、低效率。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传统落后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的职业化和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培养造就千千万万素质优良的职业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形成持续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和创业技能,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整村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因此,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从2010年春季开始,河南省农广校开展了全日制涉农专业进村办班试点,试点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取得初步成效。
至今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 000多人。
试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直接招收产业村或专业村职业农民参加学习目前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滞留在城市,回乡务农的极少,而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大量劳动力仍属于传统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农业对劳动者的基本技术要求。
职业农民具有强烈的教育培训需求。
因此,河南省农广校直接招收职业农民进入学校学习,把教育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工作思路,通过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高效农业,为农村社会发展培养稳定型的实用技术人才。
二、进村开办全日制涉农 中专班农业的生产经营基本上是以农户为单位,农业的特点是区域性、分散性、复杂性和差异性。
解读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
解读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作者:牛绛丽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3期牛绛丽摘要连续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问题,代表着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代表着农业、农村和农民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明确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技术培训力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空心村”问题日趋严重。
只有将一部分高素质的青年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才断档和“空心村”问题。
因此,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中,积极探索出一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的新模式。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新型职业农民新模式一、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表述2012年首次提出,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明确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3年又提出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2014年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5年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2016年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探索
非农产业 的生产者 、经营者和城市市 致 了农 业 的分 工 分 业 , 践 证 明 , . 实 当农 京 农业从 业人 员平均 受教 育年 限 79
份 界定 。 业 农 民应 该 至少 具 有 以下 3 系 的新 兴职 业 就会 不 断涌 现 , 济 越 是 上 学 占 36 ,小 学 占 3 % , 初 中 占 职 经 . % 9 个 前提 条 件 : 一是 必 须从 事 农 业 生产 和 发达 的地 区 , 民的职业化程度 就越高 。 农 经 营 ;二 是 必 须 以获 取 经 济 利 润 为 目 4 .% ,高 中 占 89 ,大 专 及 以上 占 77 .%
步带来的积极因素 。同时, 在生产率不 的现 象普 遍存 在 , 职业 农 民培 育 的 模式 技教育培训中心便于人 员组织、 贴近农
断 提 高 的强 压 下 , 业 从 业人 员的 素质 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 业 生产 实 际 等优 势 , 对 当地 农 业生 产 针
成为 了水桶 中最低的那块短板 , 面临压
代农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限制。
低 , 业 素质及 专 业 水平 不高 。 职 同时 , 农
2 丰 富农 民 培训 内容 . 用 多 种 形 、 采
2 、素质 偏 低 的农 业 劳 动 力面 临 巨 村及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素质 的劳 式 开展 培训
大压力。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 明, 农业 动 力缺 乏 应 有 的吸 引 力 , 法 为农 业 生 无
职 业 农 民 培 训 的 内容 应 包 括 以 下
从业人 员从 2 0 0 5年 的 4 .7万 人 , 1 6 减 产提 供 新 鲜血 液 , 造成 农 业从 业 人 员 总 几 个 方面 : 一是 以提 高 职 业 农 民种 养 技 少至 2 0 0 9年 的 3 . 人 , 均 递 减率 体 素质 无 法提 高 , 上本 地 农 民生 活 比 术 为 目的而设 置 , 04万 年 加 主要 包 括 各 类农 业 新 为 76 同 时 , . %。 由于 农 业科 技 的不 断进 较 安逸 , 乏接 受专 业培 训 和创 业 的 激 品种 、 业 高 产 高 效 生 产 技 术 、 施 农 缺 农 设 步 和发 展 , 业 新 品 种 、 技 术 的不 断 情 和能 力 。 农 新 应 用 , 府 投 入 的 持 续 加 大 , 业 增 加 政 农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十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回答写作,探讨如何培育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农村产业的发展,而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从农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科技创新与农民农村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内容。
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培训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创业创新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创业,提供创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同时,提供与创业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民创新创业,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逐步形成一支创业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四、教育培训与农民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投入和支持,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
同时,还应提供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的创业成功率。
五、土地流转与新型职业农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条件。
土地流转可以使农民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增加收入;也可以使农田得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土地流转,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土壤。
六、金融支持与新型职业农民金融支持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
同时,还应探索和建立适应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他们提供融资、信贷、保险等金融支持。
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喝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制度的变革
2 0 1 2 年农业部启 动了 l 0 0 个 县的新型职业农 民培育试点 , 着力构 建促进 新型 职业 农 民成长 的制 度体 系 ,积极推 动各项 政策 向新型 职业农 民聚焦 。
让农 民成为受人尊重的职 业
什么是 “ 新 型 职业 农 民” ? “ 新 型农 民” 或 “ 现 代农 民”是针 对传统农 民、分散小农 户而言 的 ,是农 民从 “ 自给 自足” 的传 统小农 生产走 向商 品化 、专业 化 、社 会化大 生产
的 根 本 转 变 ,是 解 放 生 产 力 、推 进 现 代 农 业 和 城 乡 经 济 发 展
的历史要 求 。 “ 职业农 民”是针 对 “ 身 份农 民” 、兼业 农 民
而 言 的 ,是 农 民 从 生 活 在 贫 穷 乡 村 、社 会 地 位 较 低 的 “ 身
保 障和子女 教育等 问题 ,将 土地 的城镇化 与人 的城镇 化合二
为贯彻 中央精神 ,2 0 1 2 年农 业部 启动 了1 0 0 个县的新 型职业 农民培 育试 点 ,着力构 建促进新 型职业农 民成 长的制度体 系。一 年 多来,各地 结合 本地 实际,尊重农 民意愿 , 以 家庭农 场主、种养 大户、产业工人等 为主要 培育对 象,积极尝试开展各种职业技 能培 训 ,探 索职 业农 民认定 管理 办法 ,并对取得认 定资格 的农 民从政策 、资金上给 予扶持 , 进 一步激发 了他 们务农的热情和信 心 ,促进 了农 业发展 、农村稳定 、农 民增 收。
“ 如 何 种 好 地 ”难 题 的制 度 性 变 革 。
培育新型职 业农 民是 现代农业制度的变革
随着 城 乡一 体化 的发展 ,将 耕地 流转给种植 养殖 能手 、
适 度扩大 经营规模 、提高农 业 比较 效益 ,是 现代农业 的发 展 方 向 ,但 同时还需要妥善解决好富余劳 动力 的出路问题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引言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转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本文将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培育策略和效果进行探讨。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的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是指政府根据农业农村发展的需求和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培训计划,旨在培养和打造一支专业化、技术化的农民队伍,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经营能力。
1.1政府的责任与支持为了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政府应承担重要责任。
一方面,政府应提供经济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提供农业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1.2培育目标和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需求和特点,明确培育目标和要求。
同时,要注重培养农民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提高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组织协作能力。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包括培训、技术推广和示范引领等多个方面。
2.1培训与学习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农民学校和培训基地建设等方式,提供农民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运营、农资管理、金融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农民提升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2.2技术推广与创新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广新技术和新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引进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同时,要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2.3示范引领与经验交流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地、组织学习交流活动等方式,引领农民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分享成功经验和教训。
同时,要加强与农业企业和大型农户的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3.1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接受专业培训和掌握先进技术,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3年第08期自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紧迫性(一)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实。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二)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主要类型及内涵特征。
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
浅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状
浅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状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农业生产技能,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管理和经营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仍存在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培养现状1. 政策支持逐渐加大近年来,国家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培训补贴、创业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地方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各地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面也积极探索不同的模式和途径。
一些地方建立了农业职业教育机构,为农民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一些地方通过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形式,引导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培养起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3. 科技支持不断加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农业生产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政府和农业部门经常组织农民参与相关的科技培训和示范,引导他们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1. 农民培训与实际生产脱离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民培训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在一些地方,农民培训与实际生产仍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些培训课程和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符,导致他们接受培训后无法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
2. 缺乏现代化管理和市场意识传统的农民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习惯和思维定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市场需求。
很多农民缺乏对市场的洞察力和经营策略,导致生产经营上的一些问题。
3. 技术创新成果难以普及尽管政府鼓励农民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农民中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三、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建议1. 完善培训体系,结合实际需求提供专业化培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着力打造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结合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提供专业化、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了关键。
本文将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乡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农业产业正面临新的竞争压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因此,如何培养一支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任务。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逐渐加大投入力度。
根据“三农”人才发展中心统计,仅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有超过2200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农业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农业知识到现代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
同时,各地纷纷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农技推广中心等设施,提高培训效果的同时,也推动着乡村产业发展。
未来,随着我国农村发展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建立制度体系。
未来,政府将加大农村人才政策支持,增加对农技推广、农村人才培训等的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农业人才培养、认证、分层管理等体系。
2. 推进“大农业”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新型农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农村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向进行调整,开展专业化培训,推动组建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合作社、企业,实现“大农业”发展。
3. 打造特色品牌。
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培育有特色、品质卓越的农产品品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更加注重技能培训、品牌建设等方面。
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何路径
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何路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变得愈发重要。
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何培育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路径。
一、加强教育培训1、完善农业教育体系建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农业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农业科普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基本认知;在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设立农业相关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2、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农民,组织开展短期培训、中长期培训、专题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农民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
例如,开发在线课程、制作教学视频、建立农业知识数据库等,方便农民自主学习。
二、强化实践锻炼1、建立实习基地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农民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让他们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积累经验。
2、开展田间学校在田间地头设立田间学校,由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授课和指导,让农民在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创业实践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三、推动政策支持1、完善土地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规模化经营提供土地资源。
2、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用于培训补贴、创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3、出台优惠政策出台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保险补贴等政策,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之路
中国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之路培养农民精英
在我国,“职业农民”实际是一个新名词。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教育主要以农民职业教育为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农民职业教育与职业农民教育是两个不同概念。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职业农民培养教育尤为重要。
从国外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和政策措施的典型经验来看,现阶段我国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体系的构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引导。
强化制度设计
目前,我国职业农民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发展规模、质量、效益远不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甚至是农村基础教育。
职业农民教育弱势地位的形成,部分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的长期缺位造成的。
因此,大力发展农民教育,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履行相应的职能。
这主要体现在农民教育的立法和制度设计上。
对国外职业农民培养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备受政府和社会重视,而立法正是其重要的保证。
当前,尽管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农民教育工作,但职业农民教育制度仍不完善,与农民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成熟,甚至没有一部关于农民教育的专门法律,农民教育得不到充分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因此,制定农民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民教育的法制建设,健全各级、各部门农民教育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是职业农民培养的当务之急。
构建多元主体
国际经验表明,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要分类对待,层次分明。
职业农民培养的主体应该力求多元化,更具针对性。
未来我国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应该形成农业院校、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培训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等多主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灵活有效体系和机制,建立和完善高、中、初职业农民培养体系。
具体说,一要加强创业农民和先导农民培训,培养新农村职业农民带头人;二要加强农民需求调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需求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三要分类指导,分层次培训,探索和建立“培训—扶持—创业—联营”相结合的实用性职业农民教育新形式。
培养农民精英
未来,大学毕业生将成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中的精英分子,这类职业农民拥有较扎实的农业理论基础,也拥有一定的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对新技术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对新市场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因此,参加过职业农民培训的大学毕业生,如果能够在农村就业创业,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目前,我国已通过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政策培养了一部分职业农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到基层就业尤其是到农村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仍是极少数,我国亟需进一步完善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为大
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资金奖励,并在贷款、融资、利息、技术和成果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投身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建立准入制度
农业职业准入制度在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养体系中已很普遍,而我国尚没有开展职业农民相关的认定工作。
农业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教育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强化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的“瞄准程度”,使优惠政策真正被从事农业生产,拥有农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增强优惠政策的使用效果。
因此,我国需要逐步建立起严格的职业农民准入制度,为职业农民提供制度保障。
职业农民补贴保障制度应该包括农民培训补贴制度和对农业生产经营补贴制度两个方面。
推动中等农民职业教育和初等农民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培训补贴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对参与培训的农民不收费或少收费并提高补贴标准,提高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经营补贴制度要进一步加大对具备资格的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和金融支持。
(2013年08月06日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