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函数教案(二)
《变量与函数》教案2
《变量与函数》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目标解析(1)知道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2)体会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初步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变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一个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的关系,学生往往只认为是一种确定的数量关系,类似于二元一次方程,没有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观察思考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气温随海拔而变化,树高随树龄而变化…所谓“万物皆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发现,在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中往往蕴含着量的变化,研究这些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是我们把握变化规律的关键.【设计意图】通过引言教学,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合理地引起学生注意.2.合作探究,形成概念问题1有如下几个变化过程,请找出各变化过程中的量,并分类:(1)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为s km/h,行驶时间为t h.填写下表,s的值随t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2)3 10张票,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3)用10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分别为3m,3.5m,4m,4.5m时,它的邻边分别为多少?(4)美丽的水中涟漪图中,圆形水波纹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分别为10cm,20cm,30cm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师生活动1教师与学生一起通过计算填表,并分析问题(1)中出现的三个量,发现其中有些量的数值是变化的,如时间t,路程s;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如速度60km/h.【设计意图】在常见的“行程问题”中,引导学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观察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可以较为自然地引导学生对三个量进行分类.师生活动2学生继续分析问题(2)(3)(4)中的量并分类,领会“变量”、“常量”的含义.发现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为常量,而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设计意图】有前述的示范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销售问题”、“几何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通过探索简单实例中的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深刻体会变量与常量的含义.问题2在上述问题1的四个变化过程中,请思考:(1)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为s km/h,行驶时间为t h.s的值随t 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2)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张.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3)美丽的水中涟漪图中,圆形水波纹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设圆的半径为r,圆的面积S,S的值随r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4)用10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邻边长为y,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变量,进一步体会常量与变量之间、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同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对应关系.3.初步辨析,强化认识问题3指出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x t,月应交水费为y元.(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min.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 min,话费卡中的余额为w元.师生活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2个常见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中,通过合理、正确的思维,指出同一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第(3)题仍然沿用圆形水波的问题背景,但讨论的角度由圆的面积变为圆的周长,常量为圆周率π,变量为圆的半径r和周长C.问题4请根据下列背景构造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1)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2)把10本书随意放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内都放).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结论.【设计意图】本题是在学生认识了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后,只给出问题背景,让学生通过思考,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构造变量,进一步认识常量与变量.第(1)题可以记圆的半径为r,圆周长为C,圆周率(圆周长与直径之比)为π.第(2)题可以第一个抽屉放入x本,第二个抽屉放入y本.4.简单应用,巩固概念例1指出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1)购买一些单价为0.5元/支的铅笔,总价y随购买支数x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8cm,高h可任意伸缩,面积S随高h的变化而变化.师生活动1学生独立完成.追问你能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给出同一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设计意图】在数学问题中识别常量和变量,并分别用倍数关系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函数关系作铺垫.5.小结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新知:(1)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2)你认为同一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之间有联系吗?6.布置作业:举一组运动变化的例子并指出其变量和常量.。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用好课堂40分钟最重要。我的经验是,哪怕 是再简单的内容,仔细听和不上心,效果肯 定是不一样的。对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 有的同学觉得很简单,听讲就不会很认真, 但老师讲解往往是由浅入深的,开始不认真, 后来就很难听懂了;即使能听懂,中间也可 能出现一些知识盲区。高考试题考的大多是 基础知识,正就是很多同学眼里很简单的内 容。”常方舟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对竞赛试 题类偏难的题目并不擅长,高考出色的原因 正在于试题多为基础题,对上了自己的“口 味”。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19.1 函数
19.1.1 变量与函数 第2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
问 题 探 究
问题1:在上一节课“活动二”的问题(1)~(4)中,是否都 存在两个变量?请你用所学知识写出能表示同一个问题中的两 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式子. 问题(1)~(4)中都存在两个变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式分别为: (1)s=60t;(2)y=10x;(3)S=πr² ;(4)y=5-x. 问题2:在上面的4个问题中,是哪一个量随哪一个量的变化而 变化?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的值是唯一确定 的吗?
活动四:辨析概念
问 题 探 究
O
问题4:下列曲线中,表示y不是x的函数是( ), 怎样改动这条曲线,才能使y是x的函数?
y y y y
x
O
x
O
x
O
x
A
B
C
D
选B. 将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曲线去掉等,只要满足“对 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都 能使y是x的函数.
活动五:运用概念
解:(1)当0<x≤3时,y=8; 当x>3时,y=8+1.8(x-3)=1.8x+2.6. 当x=2时,y=8;x=6时,y=1.8×6+2.6=13.4. (2)当0<x≤3和x>3时,y都是x的函数,因为对于 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八年级数学 《变量与函数(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1、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 (单位:L)随行驶里程 (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问题1:写出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问题2:指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问题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油?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出各自得到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⑴ 与 的函数关系式是
⑵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0≤ ≤500。
⑶汽车行驶 200km时, 油箱中还有30L汽油。
教师提示:确定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到函数关系式必须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带问题开展讨论,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绪得到自然发展,在不自觉的学习中掌握了重点,化解了难点,还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重点
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填表:13-40101显示的数 是输入的数 的函数吗?为什么?
2、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 序进行操作: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唤起浓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一种探索的情景。
小结与作业
课 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函数的定义,能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 会求出函数值。
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加明确节课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
书第106页习题14.1第3、4题
选做题:课时达标第51页第15---24题
教学反馈
课题:
教学目标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2)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2)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1.掌握变量用字母表示的方法;2.熟练掌握变量在代数式中的应用;3.熟练掌握常量与变量的区别;4.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5.掌握函数与变量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变量表示方法;2.变量在代数式中的应用;3.函数定义与函数表达式。
难点1.理解函数的概念;2.理解函数与变量的关系;3.掌握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引入变量概念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变量;2.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来解释变量;3.引入常量的概念并让学生解释常量和变量的区别;4.引入函数概念并解释函数的定义。
2. 理解变量在代数式中的应用1.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式子中的变量;2.让学生举例出一个代数式然后带入数值计算。
3.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解释函数的定义;2.引入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4. 函数与变量的关系1.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变量的关系;2.解释函数表达式中的变量;3.让学生用变量来表示函数表达式。
5. 练习1.带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学生练习;3.互动式教学。
五、学习评估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课堂上让学生表现所学知识;3.监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课件PPT;2.试卷模板;3.教学实例。
以上是本节课程的完整教案,希望能够给各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加强教育良好的教学教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受益。
变量与函数(二)教案
变量与函数(二)教学目标1.经过回顾思考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2.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3.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研究的每个问题中是否各有两个变化?同一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随之确定一个值呢?这将是我们这节研究的内容.Ⅱ.导入新课首先回顾一下上节活动一中的两个问题.思考它们每个问题中是否有两个变量,变量间存在什么联系.活动一两个问题都有两个变量.问题(1)中,•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售票数量x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早场x=150,则y=1500;•日场x=205,则y=2050;晚场x=310,则y=3100.问题(2)中,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每当重物质量m确定一个值时,弹簧长度L•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当m=10时,则L=15,当m=20时,则L=20.再来回顾活动二中的两个问题.看看它们中的变量又怎样呢?问题(1)中,很容易算出,当S=10cm2时,r=1.78cm;当S=20cm2时,r=2.52cm.•每当S取定一个值时,r随之确定一个值,它们的关系为r=S.问题(2)中,我们可以根据题意,每确定一个矩形的一边长,•即可得出另一边长,再计算出矩形的面积.如:当x=1cm时,则S=1×(5-1)=4cm2,当x=2cm时,则S=2×(5-2)=6cm2……它们之间存在关系S=x(5-x)=5x-x2.因此可知,•每当矩形长度x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就随之确定一个值.由以上回顾我们可以归纳这样的结论: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中国人口数统计表年份人口数/亿1984 10.341989 11.061994 11.761999 12.52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问题(1)的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在问题(2)中,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y是x 的函数(function).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据此可以认为:上节情景问题中时间t是自变量,里程s是t的函数.t=1时的函数值s=60,t=2时的函数值s=120,t=2.5时的函数值s=150,…,同样地,在以上心电图问题中,时间x是自变量,心脏电流y是x的函数;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x是自变量,人口数y是x的函数.当x=1999时,函数值y=12.52亿.从上面的学习中可知许多问题中的变量之间都存在函数关系.例1 一辆汽车油箱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L)随行驶里程x (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汽车行驶200km时,油桶中还有多少汽油?结论:1.行驶里程x是自变量,油箱中的油量y是x的函数.行驶里程x时耗油为:0.1x油箱中剩余油量为:50-0.1x所以函数关系式为:y=50-0.1x2.仅从式子y=50-0.1x上看,x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是考虑到x•代表的实际意义是行驶里程,所以不能取负数,并且行驶中耗油量为0.1x,它不能超过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即0.1x≤50,x≤500.因此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500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的汽油量是函数y=50-0.1x在x=200时的函数值,将x=200代入y=50-0.1x得: y=50-0.1×200=30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升汽油.关于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1:在上面的联系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各是什么样的限制?问题2:某剧场共有30排座位,第l排有18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写出每排的座位数与这排的排数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
教案(二)
第14章一次函数14.1变量与函数(1)教学目标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②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难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副弹簧秤和挂件,一根绳子.教学设计提出问题: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写下面的表,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2.已知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那么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人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画面积为20cm2的圆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注:(1)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教师进行点评.(2)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景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动手实验1.在一根弹簧秤上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填入下表: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2.用10d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的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用表格表示).设矩形的长为xdm,面积为Sd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注:分组进行实验活动,然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通过动手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深刻体会了变量间的关系,学会了运用表格形式来表示实验信息.探究新知(一)变量与常量的概念1.在学生动手实验并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上面的问题和实验都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时间t、里程s、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等)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我们称之为变量.也有些量是始终不变的,如上面问题中的速度60(千米/时)、票价10(元)等,我们称之为常量.2.请具体指出上面这些问题和实验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3.举出一些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注: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并作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的能力.(二)函数的概念1.在前面的每个问题和实验中,是否各有两个变量?同一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师生分析得出:上面的每个问题和实验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惟一确定的值.2.分组讨论教科书P.7 “观察”中的两个问题.注:使学生加深对各种表示函数关系的表达方式的印象.3.一般来说,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如果当x=a 时,y=b,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例如在问题1中,时间t 是自变量,里程s 是t 的函数.t=1时,其函数值s 为60,t=2时,其函数值s 为120.同样,在心电图中,时间x 是自变量,心脏电流y 是x 的函数;在人口统计表中,年份x 是自变量,人口数y 是x 的函数.当x=1999时,函数值y=12.52.巩固新知下列各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的某个变量看成是另一变量的函数吗? 1.右图是北京某日温度变化图2.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长为4,BD 的长在变化,设BD 的长为x,则菱形的面积为y=21×4×x3.国内平信邮资(外埠,100克内)简表:注:巩固变量与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许多问题中的变量关系都存在着函数关系,初步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总结归纳1.常量与变量的概念;2.函数的定义;3.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注:通过总结归纳,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P.18 习题11.1第1题.2.选做题:教科书P.18 习题11.1第2题.3.备选题:(1)下图是某电视台向观众描绘的一周之内日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①图象表示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②这周哪天的日平均温度最低?大约是多少度?哪天的日平均温度最高?大约是多少度?③14、15、16日的日平均温度有什么关系?④点A表示的是哪天的日平均温度?大约是多少度?⑤说说这一周的日平均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如右图所示,梯形上底的长是x,下底的长是15,高是8.①梯形面积y与上底的长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自变量与函数.②用表格表示当x从10变到20时(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③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④当x=0时,y等于多少?此时它表示的是什么?(3)研究表明,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①上表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其中的自变量和函数.②当氮肥的施用量为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③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为多少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④简单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设计思想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因此,设计本课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变量与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同时在引导学生探索变量之间的规律,抽象出函数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让学生领悟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姿多采的数学问题,并能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培养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探索、研究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14.1变量与函数(2)教学目标①理解掌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②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③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函数概念,并能根据具体问题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教学准备计算器、CAI课件.教学设计提出问题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填表: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唤起浓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一种探索的情景.2.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下表中的x与y是输入的5个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问:所按的第三、四两个键是哪个两个键?y是x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它的表达式(用含x的式子表示y).注:先让学生动手探索,然后讨论y是否是x的函数,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探究新知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L)随行驶里程x(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问题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问题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问题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出各自得到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1)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50-0.1x.(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O≤x≤500.(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L汽油.教师提示: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到函数关系式必须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讨论,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然发展,在不自觉的学习中掌握了重点,化解了难点,还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新知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8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800元但低于13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月收入11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160-800)×5%=18(元).1.当月收入大于800元而又小于13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2.某人月收入为9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3.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0元,那么这个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注: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增强趣味性,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多角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奥妙与价值,增强创造性地学数学、主动性地用数学的意识.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函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模型.许多生活问题中都存在着函数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函数的定义,能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注: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19页习题11.1第3、4题.2.选做题:教科书P.20 习题11.1第8、9题.3.备选题:(1)地表以下岩层的温度y(℃)随着所处深度x(km)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y与x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用关系式y=35x+20来表示.当x的值分别是2,3,5,7,10,13时,计算相应的温度值y.(2)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 增加0.5cm.①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kg、2kg、3kg、4kg、5kg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②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3)某移动公司手机的A类收费标准如下:不管通话时间多长,每部手机每月必须缴月租费50元;另外每通话1分钟交费0.40元.①写出每月应缴费用y(元)与通话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式.②某手机用户这个月通话时间为152分钟,他应缴费多少元?③如果该手机用户本月预交了200元的话费,那么该用户本月可通话多长时间?设计思想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模型.本课设计力求体现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合理解答的学习过程.由于许多现实问题中都存在着函数关系,因此,本课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设计,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索,合作交流,既掌握函数的知识,又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数学活动经历与体验,同时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主动建构的机遇与环境,尽可能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其个性思维得到发展.不仅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生动紧凑,更主要的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形成一个立体化的信息流通网络,进而产生一种正向效应,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14.1变量与函数(3)教学目标①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进行描述表达,初步认识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②学会观察图象、识别图象及理解图象所表示的含义.了解图象的意义及其与实际轨道之间的关系和区别.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再根据图象来研究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三角尺、CAI课件.教学设计提出问题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下图中得到哪些信息?注: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与函数图象有关的背景,让学生在观察背景中认识、理解函数的图象.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气温丁是时间t的函数.由图象可知:(1)这一天凌晨4时气温最低(-3℃),14时气温最高(8℃);(2)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长而下降),从4时到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3)我们可以从图象中看出,这一天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4)如果长期观察这样的气温图象,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气温变化规律.探究新知1.有些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列式子表示,但是可以用图象来直观地反映.例如,用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表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即使对于能列式子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画图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为清晰.2.函数的图象问题:写出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学生完成这个问题的解答后,师生共同探讨利用在坐标系中画图的方法来表示S与x 的关系.注:领会和掌握函数图象的意义和画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教师在讲解教科书P.10 函数S=x2图象的画法后,指出: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我们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巩固新知做一做:教科书P.16 练习第2题“做一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的是进一步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下面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里出发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少时间?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注:以课本例题中的实际生活问题为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几个问题的探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问题解决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总结归纳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归纳:(1)函数图象会使函数关系更为清晰,怎样画出函数的图象呢?(2)如何根据函数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来研究实际问题?注:进一步加深对函教图象的理解.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P.19 习题11.1第5题.2.选做题:教科书P.19 习题11.1第7题.3.备选题:(1)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2)左下图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①汽车行驶了多长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②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③出发后8分钟到10分钟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④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3)右上图表示的是,小明放学回家途中骑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你能想像出他回家路上的情景吗?设计思想本课设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他们熟知的或发生在身边的事实,是现实而有意义并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图象来反映的问题实例,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选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背景,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获得图象所传达的信息,逐渐熟悉图象语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形成函数思想的充分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函数图象并形成函数思想.另外,本课在设计中还注意了问题的层次性,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从基本问题到简单的开放性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功.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14.1变量与函数(4)教学目标①学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函数关系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②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学会函数图象的基本画法.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与探索活动,体验探索的快乐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细心画图,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会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难点:函数关系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准备三角尺.教学设计提出问题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 的每一确定的值,y 有惟一的对应值,即y 是x 的函数.你能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吗?1.y=x+0.5 2.y=x6 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探究新知1.分组讨论这两个函数图象的画法,然后每人自己动手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先在组内交流各自所画的图象,然后每组选出一个同学所画的图象在班内交流.看看你画出的图象与教科书上图11.1-6、图11.1-7相同吗?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2.师生共同探讨下列问题:(1)观察函数y=x+0.5的图象,可以看出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即当x 由小变大时,y=x+0.5随之增大;观察函数y=x6(x>0)的图象,可以看出曲线从左向右下降,即当x 由小变大时, y=x6随之减小. (2) 归纳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如下: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讨论交流:教科书P.15 “思考”中的两个问题.巩固新知1.画出函数y=2x-1的图象.判断:点A(-2.5,-4)、点B(1,3)、点C(2.5,4)是否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2.画出函数y=x2的图象.从图象中观察,当x<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呢,还是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x>0时呢?注:理解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巩固函数图象的画法.总结归纳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1.作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分别是什么?2.如何从图象中了解函数的变化情况?注:加深对函数图象画法的印象.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P.19 第6题.2.选做题:教科书P.20 第10题.3.备选题:(1)画出函数y=3x 的图象.(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 与y=-x+6的图象;观察这两个图象的位置关系如何.(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6与y=-x+6的图象;观察这两个图象的位置关系如何.设计思想本课的引入与新知识的讲解融会贯通,一气呵成.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灵活地学习知识.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一是通过学生作图,在作图过程中建立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图。
19.1.1变量与函数(2)教案
变量与函数(2)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根据函数关系式直观得到自变量取值范围,以及实际背景对自变量取值的限制;2.掌握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过程性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2.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1填写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解如图能发现涂黑的格子成一条直线.函数关系式:y=10-x.问题2 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80-2x.问题3 如图,等腰直角△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 cm,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 cm2与MA长度x 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21x y.二、探究归纳思考 (1)在上面问题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取值范围.(2)在上面问题1中,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多少?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多少?分析 问题1,观察加法表中涂黑的格子的横向的加数的数值范围.问题2,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x 不可能大于或等于90°. 问题3,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MA 长度为0cm ,随着△ABC 不断向右运动过程中,MA 长度逐渐增长,最后A 点与N 点重合时,MA 长度达到10cm .解 (1)问题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9;问题2,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90;问题3,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10.(2)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7;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4. 上面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解析法表示的,又例如:s =60t , S =πR 2.在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不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函数解析式S =πR 2中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如果式子表示圆面积S 与圆半径R 的关系,那么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就应该是R >0.对于函数 y =x (30-x ),当自变量x =5时,对应的函数y 的值是y =5×(30-5)=5×25=125.125叫做这个函数当x =5时的函数值.三、实践应用例1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 y =3x -1; (2) y =2x 2+7;(3)21+=x y ; (4)2-=x y .分析 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一般来说,自变量只能取使式子有意义的值.例如,在(1),(2)中,x 取任意实数,3x -1与2x 2+7都有意义;而在(3)中,x =-2时,21+x 没有意义;在(4)中,x <2时,2-x 没有意义.解 (1)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2)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3)x 的取值范围是x ≠-2;(4)x 的取值范围是x ≥2.归纳 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分母中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式子;(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 例2 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某市民用电费标准为每度0.50元,求电费y (元)关于用电度数x 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0cm 2,设它的底边长为x (cm),求底边上的高y (cm)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在一个半径为10 cm 的圆形纸片中剪去一个半径为r (cm)的同心圆,得到一个圆环.设圆环的面积为S (cm 2),求S 关于r 的函数关系式.解 (1) y =0.50x ,x 可取任意正数; (2)xy 40=,x 可取任意正数; (3)S =100π-πr 2,r 的取值范围是0<r <10.例3 在上面的问题(3)中,当MA =1 cm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解 设重叠部分面积为y cm 2,MA 长为x cm ,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21x y = 当x =1时,211212=⨯=y 所以当MA =1 cm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21cm 2.例4 求下列函数当x = 2时的函数值:(1)y = 2x -5 ; (2)y =-3x 2 ; (3)12-=x y ; (4)x y -=2. 分析 函数值就是y 的值,因此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解 (1)当x = 2时,y = 2×2-5 =-1;(2)当x = 2时,y =-3×22 =-12;(3)当x = 2时,y =122-= 2; (4)当x = 2时,y =22-= 0.四、交流反思1.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②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2.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应的函数值.五、检测反馈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 ,它的各边长减少x cm 后,得到的新正方形周长为y cm .求y 和x 间的关系式;(2)寄一封重量在20克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60元,求寄n 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 (元)与n 间的函数关系式;(3)矩形的周长为12 cm ,求它的面积S (cm 2)与它的一边长x (cm)间的关系式,并求出当一边长为2 cm 时这个矩形的面积.2.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y =-2x -5x 2; (3) y =x (x +3); (3)36+=x x y ; (4)12-=x y . 3.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t (秒)滑下的距离s (米)由下式给出:s =10t +2t 2.假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4.当x =2及x =-3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1) y =(x +1)(x -2);(2)y =2x 2-3x +2; (3)12-+=x x y .。
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
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求法。
难点:函灵敏处变量取值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概念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什么叫分式?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x+2/2x+3有意义?(答:分母里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分母≠0,即x≠3/2。
)3、什么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答:根指数是2的根式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0。
)4、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并指出式中的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新课1、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解析法的意义:用教学式子表示函数方法叫解析法。
并指出,函数表示法除了解析法外,还有图象法和列表法。
2、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有时要受到限制这就可以引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并说明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是:(1)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即是函数表达式)有意义。
(2)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讲解P93中例2。
并指出例2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
推广与联想:请同学按上述三类题型自编3个题,并写出解答,同桌互对答案,老师评讲。
八年级数学上册变量与函数教案2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变量与函数2》教案新人教版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 来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 来表示,•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生:动手操作,同桌交流操作结果.师生共同归纳可知:如果把方格纸中的方格边长不断缩小,将发现这些涂黑的方格逐渐变成点,这些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y=10-x. 互动2师:利用幻灯片演示“试一试”中问题(2).试写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底数y 与底角度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生:经过独立尝试后,交流各自的结果.师生共同归纳得:•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及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同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可知:y=180-2x. 互动3师:利用幻灯片演示“试一试”中的问题(3),并演示“重叠部分面积”课件.如图17-1-6所示,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 的边长均为10•厘米,AC 与MN 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最后A 点与N•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厘米2)与MA 的长度x(厘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师(点拨):重叠部分的△AMD 是什么三角形?边AM 与DM 之间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生:分组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回答,不断补充完善.师生共同归纳得:由于△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BAC=∠ADM=45°,所以AM=DM=x,因为S △ADM=12AM ·DM,所以y=12x 2. 互动4 师:利用幻灯片演示提出的问题.在上述“试一试”中出现的各个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限制吗?如果有,分别写出它的取值范围. 生:讨论交流后,回答问题.明确 从“试一试”问题(1)中可以看出:横向和纵向的加数都是正整数,•因此:100x x >⎧⎨->⎩,解得0<x<10(x 为整数);在问题(2)中,由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大于0并且小于直角,•因此有0°<x<90°;在问题(3)中,0≤AM ≤MN,因此可得0≤x ≤10.归纳可知:在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使实际有意义”. 互动5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5.2、典型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y=3x-1 (2)y=2x 2+7 (3)y=12x + (4)y=2x -. (5)25-+-=x x y生:讨论交流后,举手上讲台板演,然后学生互评. 解:(1)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2)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3)x 的取值范围是x ≠-2; (4)x 的取值范围是x ≥2.(5)x 的取值范围是05≥+-x 且2-x >0;∴2<x ≤5归纳上述结论可知:(相对于已学知识而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使分母不为零;(2)使二次根式中被开方式非负; (3)使实际有意义. 互动6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6.【例2】在上试“试一试”的问题(3)中,当MA=1厘米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生:独立尝试后,和同学们交流.师:请同学们求出(1)当x=6时,例1中各题对应的y 的值;(2)当y=9时,例1•各题中对应的x 的值.生:推选四名同学板演,互评答题结果.在给定的函数中,取自变量的一个固定值,可以计算出与之对应的函数一个值(简称函数值),其计算的方法与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相同;取一个函数值,•通过构建方程,可以求出对应的自变量的值.练习: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t (秒)滑下的距离s (米)由下式给出:s =10t +2t 2.假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 三.达标反馈课本第28页中的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4题、如图17-1-7所示,一堵旧墙长8米,现要借助旧墙用2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养鸡场,其中垂直于墙的一边留一个宽1米的木门,设垂直于墙的另一边长为x 米,•试求养鸡场的面积y(米2)与x(米)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的取值范围.(教师来回巡视,进行点拨、交流或合作,最后请同学们推选代表发言.)四.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函数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限制条件函数值的求法 (2)方法归纳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常常首先依据函数关系式的结构特点或依据实际构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给定一个函数解析式的条件下,已知自变量的一个固定值,可以利用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求出函数的对应值;已知函数的一个固定值,可以首先构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自变量的对应值.五课后作业:课本第29页第第3题、第5题、第6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 │ │ │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 │ │ │函数值的求法 │ │├───────────────┤ │ │学生板演内容 │ │ └───────────────┴──────────┘七,教学后记:⎧⎨⎩。
八年级数学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函数教案人教版.doc
第2课时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准确写出函数的关系式.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上一节课中的每个问题都涉及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也随之确定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二、讲授新课师:观察问题(1)中的表格,时间t和路程s是两个变量,但当t取定一个值时,s也随之确定一个值.t/时 1 2 3 4 5s/千米60 120 180 240 300生:是的,当t时,s=300.师:问题(2)也是一样的,当早场x=150时,收入y=1500;当午场x=205时,y=2050;当晚场x=310时,y=3100.也就是说售票张数x与票房收入y是两个变量,但当x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也就确定一个值.师:问题(3)中,当圆的半径r=10 cm时,S=100πcm2,当r=20 cm时,S=400πcm2等,也就是说…生:也就是说当圆的半径r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也随之确定,并且S=πr2.师:问题(4)中,当长为4 m时,面积为4 m2;当长为3 m时,面积S为6 m2;当长x 为2.5 m时,面积S为6.25 m2,也就是说…生:也就是说当长x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也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师:当长取定为x m时,面积S等于多少呢?生:S=x·(5-x)=5x-x2.师:像这样,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前面的几个问题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生1:问题(1)中,时间t是自变量,路程s是t的函数,s=60t.生2:问题(2)中,售票数量x是自变量,收入y是x的函数,y=10x.生3:问题(3)中,圆的半径r是自变量,面积S是r的函数,S=πr2.生4:问题(4)中,长方形的长x是自变量,面积S是x的函数,S=x(5-x).师:其实,现实生活中某些函数关系是用图表的形式给出的,比如说: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y是x的函数吗?生:y是x的函数,因为在心电图里,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师:很好!再比如说下面是我国的人口统计表,人口数量y是年份x的函数吗?中国人口数统计表年份人口数/亿1984 10.341989 11.061994 11.761999 12.522010 13.71教师总结:(再一次叙述函数的定义)像这样,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x =a 时的函数值,例如在问题(1)中当t =1时的函数值s =60,当t =2时的函数值s =120.在人口统计表中当x =1999时,函数值y =12.52亿.【例】教材第73页例1师:关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我们再来看两个题目.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y =2x 2-5;y =1x +4; y =x +3.生1:对于y =2x 2-5,x 没有任何限制,x 可取任意实数.生2:对于y =1x +4,(x +4)必须不等于0式子才有意义,因此x≠-4. 生3:对于y =x +3,由于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因此x≥-3.三、巩固练习下列问题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自变量的函数?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 ,正方形的面积S 随之改变.【答案】S =x 2,x 是自变量,S 是因变量.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为106 m 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 随这个村人数n 的变化而变化.【答案】y =106n,n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认识了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的概念,并通过两个活动,加深了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学会了确定函数关系式以及求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引入新课所设计的一些问题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函数的概念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的,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变量与函数(2)教案
y 2x
学生通过自己 对概念的理解 先自己做出这 几道例题, 然后 老师进行更正 讲解
2)某地一天中的气温与时刻 3)
y x
观 察
观察ppt上面的心电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2)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都有唯一确定的 值与其对应吗? 3)y是x的函数吗? 学生仔细观察 观察ppt上面的人口统计表, 回答下面几个 图像, 认真思考 积极回答问 问题: 问题, 进一步理 题 4)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 解概念 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5)y是x的函数吗? 由此得出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6)解析式法;
教学方法
启发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复 习 概 念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活动
复习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学生快速回忆 已学的概念
积极回答问 题
活动一:复习上节课的两个问题的内容,让学 生迅速填写表格并算出结果: 问题一: 一辆汽车以 60 千米 /小时的速度匀速行 新 课 探 究
积极回答问 题
例1、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 的自变量与函数 例 题 精 析 1)正方形的面积 S 随边长 x 的变化 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这个村人均耕 地面积 y 随着人数 x 的变化而变化 3) 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度数 y 随边数 n 的变化情 况 例2、下列各问题中的变量是否是函数? 中的y与x 1) 积极回答问 题 对函数概念 的进一步的 理解
19 . 1 . 1 变量与函数( 2 )教学设计 朱小 霞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函 数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 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19.1.1变量与函数2教案
19.1.1变量与函数2教案篇一:第19.1.1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第19章《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篇二:19.1.1变量与函数(2)教案变量与函数(2)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根据函数关系式直观得到自变量取值范围,以及实际背景对自变量取值的限制;2.掌握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过程性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2.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1填写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解如图能发现涂黑的格子成一条直线.函数关系式:y=10-x.问题2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80-2x.问题3如图,等腰直角△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cm,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cm2与ma 长度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2x.2二、探究归纳思考(1)在上面问题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取值范围.(2)在上面问题1中,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多少?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多少?分析问题1,观察加法表中涂黑的格子的横向的加数的数值范围.问题2,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x 不可能大于或等于90°.问题3,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ma长度为0cm,随着△aBc不断向右运动过程中,ma长度逐渐增长,最后a 点与n点重合时,ma长度达到10cm.解(1)问题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x≤9;问题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90;问题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10.(2)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7;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4.上面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解析法表示的,又例如:s=60t,S=πR2.在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不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函数解析式S=πR2中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如果式子表示圆面积S与圆半径R的关系,那么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就应该是R>0.对于函数y=x(30-x),当自变量x=5时,对应的函数y的值是y=5×(30-5)=5×25=125.125叫做这个函数当x=5时的函数值.三、实践应用1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y=3x-1;(2)y=2x2+7;(3)y?;x?2(4)y?x?2.分析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一般来说,自变量只能取使式子有意义的值.例如,在(1),1(2)中,x取任意实数,3x-1与2x2+7都有意义;而在(3)中,x=-2时,没有意义;x?2在(4)中,x<2时,x?2没有意义.解(1)x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2)x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3)x的取值范围是x≠-2;(4)x的取值范围是x≥2.归纳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分母中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式子;(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例2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某市民用电费标准为每度0.50元,求电费y(元)关于用电度数x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0cm2,设它的底边长为x(cm),求底边上的高y(cm)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在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形纸片中剪去一个半径为r(cm)的同心圆,得到一个圆环.设圆环的面积为S(cm2),求S关于r的函数关系式.解(1)y=0.50x,x可取任意正数;40,x可取任意正数;x(3)S=100π-πr2,r的取值范围是0<r<10.(2)y?例3在上面的问题(3)中,当ma=1cm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解设重叠部分面积为ycm2,ma长为xcm,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1y?x2211当x=1时,y??12?221所以当ma=1cm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cm2.2例4求下列函数当x=2时的函数值:(1)y=2x-5;(2)y=-3x2;2(3)y?;(4)y?2?x.x?1分析函数值就是y的值,因此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解(1)当x=2时,y=2×2-5=-1;(2)当x=2时,y=-3×22=-12;2(3)当x=2时,y==2;2?1(4)当x=2时,y=2?2=0.四、交流反思1.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②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2.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应的函数值.五、检测反馈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cm,它的各边长减少xcm后,得到的新正方形周长为ycm.求y和x间的关系式;(2)寄一封重量在20克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60元,求寄n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元)与n间的函数关系式;(3)矩形的周长为12cm,求它的面积S(cm2)与它的一边长x(cm)间的关系式,并求出当一边长为2cm时这个矩形的面积.2.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y=-2x-5x2;(3)y=x(x+3);6x(3)y?;(4)y?2x?1.x?33.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t(秒)滑下的距离s(米)由下式给出:s=10t+2t2.假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4.当x=2及x=-3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x?2(1)y=(x+1)(x-2);(2)y=2x2-3x+2;(3)y?.x?1篇三:19.1.1变量与函数(1)(教案)19.1.1变量与函数(1)授课教师:李明登授课时间:20XX年5月日授课班级:八年级()班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认识变量、常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量与函数》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章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进而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对变量、方程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函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
2.学会用函数表示实际问题,能够运用函数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函数的性质。
3.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函数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学案例。
2.制作PPT,展示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现象?从而引出函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讲解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如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值等。
通过PPT动画展示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数学案例,探究函数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答部分学生的作业,讲解错误之处,巩固所学知识。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教案 人教数学八年级下册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函数三种表示方法以及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表示函数.【过程与方法】1.经历回顾思考,训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具体的问题中的一个变量的值对应着另一个变量的值,体会到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教学难点】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带有网格的纸,三角板等.学生:三角尺、铅笔、带有网格的纸.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你听说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站在比萨斜塔顶部,让两个铁球自由下落,在铁球下落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铁球下落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铁球下落的速度v随下落的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内容.(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4-6,探究函数的有关概念教师问:全运会火炬手以3米/秒的速度跑步前进传递火炬,传递路程为s米,传递时间为t秒,填写下表:学生口答,教师填写如下表:教师问:怎样用含t的式子表示 s?学生答:s=3t教师问:根据上面的问题,完成下面的题目:________ 随着 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当______确定一个值时,________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学生口答,教师总结:传递路程s随着传递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当传递时间t确定一个值时,传递路程s就随之确定一个值.教师问: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若改变长方形的长度,长方形的面积会怎样变化.教师依次展示学生答案:学生口答,教师总结如下表:改变长方形的边长,面积也发生变化.教师问: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m2),一边长为x,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长方形的面积S?学生回答:S=x(5-x)教师问:每个问题中有几个变量?学生回答:有2个变量.教师问:同一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另一个变量随之也发生变化.教师问: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各变量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共同特点: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总结点拨:(出示课件7)定义: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考点1:利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下列关于变量x,y的关系式:①y=2x+3;②y=x2+3;③y=2|x|;④y=±√x;⑤y2-3x=10,其中表示y是x的函数关系的是_______.(出示课件8)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析:④⑤中每一个x的值,对应着两个y的值,所以不是函数.答案:①②③教师问:如何判断一个变量是不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学生回答:当自变量确定时,因变量只有一个值与自变量对应.教师总结点拨: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关键是看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出示课件9-10,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考点2:求函数的值已知函数y=4x−2x+1(1)求当x=2,3,-3时,函数的值;(2)求当x 取什么值时,函数的值为0.(出示课件11)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学生1解:(1)当x=2时,y=4×2−22+1=2; 当x=3时,y=52; 当x=-3时,y=7.学生2解:(2)令4x−2x+1=0解得x=12,即当x=12时,y=0. 总结点拨:把自变量x 的值代入关系式中,即可求出函数的值. 出示课件12,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2.出示课件13,探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师问:请用含自变量的式子表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1)汽车以7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间为 t (单位:h ),行驶的路程为 s (单位:km );(2)多边形的边数为 n ,内角和的度数为 y .学生1回答:(1)s=70t .学生2回答:(2)y=180° (n -2).教师问:问题(1)中,t 取-2 有实际意义吗?学生回答:没有实际意义.教师问:问题(2)中,n 取2 有意义吗?学生回答:n 取2就不是多边形了,所以没意义.教师问:根据刚才的思考问题,你认为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任意值吗?学生回答:在实际问题中,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往往是有限制的,在限制的范围内,函数才有实际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函数没有实际意义,我们把这种自变量可以取的数值范围叫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考点1: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汽车的油箱中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 (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出示课件15-16)(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汽车行驶200 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油?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教师依次展示学生答案:学生1解答:(1)解:函数关系式为: y = 50-0.1x.学生2解答:(2)由x≥0及50-0.1x ≥0得0 ≤ x ≤ 50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 ≤ x ≤ 500.学生3解答:(3)当 x = 200时,函数y的值为y=50-0.1×200=30.因此,当汽车行驶200 km时,油箱中还有油30L.教师强调:汽车行驶里程,油箱中的油量均不能为负数!师生共同归纳: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不仅要考虑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各变量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出示课件18,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9-26)练习课件第19-26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7)(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9.1.2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知道函数的图象和函数图象读图方法.七、课后作业1、教材第74-75页练习第1,2题.2、七彩课堂第110-111页第2、5、8、11题.八、板书设计第2课时1.函数的有关概念;自变量、函数和函数值考点1 考点2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点13.例题讲解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从知识与方法、能力与素质的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高估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主要的困难在于学生从图形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补救措施:加强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熟练地从图形中获取信息.。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17.1 变量与函数》教案2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17.1 变量与函数》教案2 (新版)华东师大版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熟练地列出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理解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含义,能求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写如右图(一)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如图(二),请写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y与底角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如图(三),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l0cm,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
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与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二、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1:在上面的联系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各是什么样的限制?问题2:某剧场共有30排座位,第l排有18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写出每排的座位数与这排的排数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
从右边的分析可以看出,第n排的排数座位数座位 l 18一方面可以用18+(n-1)表 2 18+13 18+2示,另一方面可以用m表示,所以……m=18+(n-1) n 18+(n-1)n的取值怎么限制呢?显然这个n也应该取正整数,所以n取1≤n≤30的整数或0<n<31的整数。
请同学们试着写出上面第2、3两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y=3x-l (2)y=2x2+7 (3)y=1x+2(4)y=x-2分析:用数学表示的函数,一般来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式子有意义的值,对于上述的第(1)(2)两题,x取任意实数,这两个式子都有意义,而对于第(3)题,(x+2)必须不等于0式子才有意义,对于第(4)题,(x-2)必须是非负数式子才有意义.3.函数值例2.在上面的练习(3)中,当MA=1cm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求一求在例1中当x=5时各个函数的函数值.三、课堂练习课本第32页练习的第1、2、3题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如何列函数关系式,对于几何问题中列函数关系式比较困难,有的题目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也很难确定,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做到熟练地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对于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关系式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虑两个方面,其一是分母不能等于0,其二是开偶次方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五、作业课本第33页的第3、4、5、6题.六、教学反思:。
变量与函数(2)教学案例
变量与函数(2)教学案例(2010——2011学年度)宁安二中郭晓红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求简单函数的解析式。
2、学会求已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学会求给定函数的函数值。
(二)能力培养点1、通过观察,初步学会从表格、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能用函数的解析式表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体验点经历对熟悉的具体事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体验函数是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的常用方法,初步形成用函数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的习惯。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求已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求简单函数的解析式。
疑点:从表格、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合作探究——观察思考——能力达标——拓展迁移——课堂小结。
三、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1)为了刻画事物变化规律,数学上常用___表示.(2)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
2、合作探究(1)师:利用幻灯片演示“涂格子”课件:填写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 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 表示,试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生:动手操作,同桌交流操作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如果把方格纸中的方格边长不断缩小,将发现这些涂黑的方格逐渐变成点,这些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y 与x 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y = 10 – x 。
(2)师:利用幻灯片演示: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 与底角的度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生:经过独立尝试后,交流各自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及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可知: y = 180 - 2x 。
(3)师:利用幻灯片演示“重叠部分面积”课件:如图,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 cm ,AC 与MN 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最后A 点与N 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 cm 2与MA 长度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师:重叠部分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生:分组讨论,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不断补充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变量与函数(二)
教学目标
1.经过回顾思考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
2.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
3.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
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
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研究的每个问题中是否各有两个变化?同一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随之确定一个值呢?
这将是我们这节研究的内容.
Ⅱ.导入新课
首先回顾一下上节活动一中的两个问题.思考它们每个问题中是否有两个变量,变量间存在什么联系.
活动一两个问题都有两个变量.问题(1)中,•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售票数量x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早场x=150,则y=1500;•日场x=205,则y=2050;晚场x=310,则y=3100.
问题(2)中,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每当重物质量m确定一个值时,弹簧长度L•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当m=10时,则L=15,当m=20时,则L=20.
再来回顾活动二中的两个问题.看看它们中的变量又怎样呢?
问题(1)中,很容易算出,当S=10cm2时,r=1.78cm;当S=20cm2时,r=2.52cm.•
每当S取定一个值时,r随之确定一个值,它们的关系为
问题(2)中,我们可以根据题意,每确定一个矩形的一边长,•即可得出另一边长,再计算出矩形的面积.如:当x=1cm时,则S=1×(5-1)=4cm2,当x=2cm时,则S=2×(5-2)=6cm2……它们之间存在关系S=x(5-x)=5x-x2.因此可知,•每当矩形长度x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就随之确定一个值.
由以上回顾我们可以归纳这样的结论:
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问题(1)的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在问题(2)中,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y是x 的函数(function).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据此可以认为:上节情景问题中时间t是自变量,里程s是t的函数.t=1时的函数值s=60,t=2时的函数值s=120,t=2.5时的函数值s=150,…,同样地,在以上心电图问题中,时间x是自变量,心脏电流y是x的函数;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x是自变量,人口数y是x的函数.当x=1999时,函数值y=12.52亿.
从上面的学习中可知许多问题中的变量之间都存在函数关系.
[活动一]
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填表:
显示的数y
2.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下表中的x与y
有x的式子表示y).
活动结论:
1.从计算结果完全可以看出,每输入一个x的值,操作后都有一个唯五的y值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两个变量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从表中两行数据中不难看出第三、四按键是1
这两个键,且每个x•的值都有唯一一个y值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两个变量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关系式是:y=2x+1 [活动二]
例1 一辆汽车油箱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L)随行驶里程x (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桶中还有多少汽油?
结论:
1.行驶里程x是自变量,油箱中的油量y是x的函数.
行驶里程x时耗油为:0.1x
油箱中剩余油量为:50-0.1x
所以函数关系式为:y=50-0.1x
2.仅从式子y=50-0.1x上看,x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是考虑到x•代表的实际意义是行驶里程,所以不能取负数,并且行驶中耗油量为0.1x,它不能超过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即0.1x≤50,x≤500.
因此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0≤x≤500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的汽油量是函数y=50-0.1x在x=200时的函数值,将x=200代入y=50-0.1x得: y=50-0.1×200=30
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升汽油.
关于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问题1:在上面的联系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各是什么样的限制?
问题2:某剧场共有30排座位,第l排有18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写出每排的座位数与这排的排数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
2.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例.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y=3x-l (2)y=2x2+7 (3)y=1
x+2
(4)y=x-2
分析:用数学表示的函数,一般来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式子有意义的值,对于上述的第(1)(2)两题,x取任意实数,这两个式子都有意义,而对于第(3)题,(x+2)必须不等于0式子才有意义,对于第(4)题,(x-2)必须是非负数式子才有意义.我们在巩固函数意义理解认识及确立函数关系式基础上,又该学会如何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和求函数值的方法.知道了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函数关系式的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
Ⅲ.随堂练习
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
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 ,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
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 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
1.正方形边长x 是自变量,正方形面积S是x 的函数.
函数关系式:S=x2
2.这个村人口数n 是自变量,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 是n 的函数.
函数关系式:y=6
10n
Ⅳ.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思考、观察讨论,认识了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的概念,并通过两个活动加深了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学会了确立函数关系式、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会求函数值,提高了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Ⅴ.作业
1、习题11.1.1-1、
2、
3、4题.
2、《课堂感悟与探究》
Ⅵ.活动与探究
1、小明去商店为美术小组买宣纸和毛笔,宣纸每张3元,毛笔每支5元,商店正搞优惠活动,买一支毛笔赠一张宣纸.小明买了10支毛笔和x 张宣纸,•则小明用钱总数y (元)与宣纸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什么?
过程:
根据题意可知:
当小明所买宣纸数x 小于等于10张时,所用钱数为:y=5×10=50(元)
当小明所买宣纸数x 大于10张时,所用钱数为:y=50+(x-10)×3=3x+20(元) 结果:
当0<x ≤10时 y=50
当x>10时 y=3x+20
2、 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10吨时,水价为每吨1.2元;超过10吨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8元收费,该市某户居民5月份用水x 吨(x >10),应交水费y 元,请用方程的知识来求有关x 和y 的关系式,并判断其中一个变量是否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
(参考答案:Y=1.8x-6或31095+=
y x )
2、如图(二),请写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y 与底角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三),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l0cm,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
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与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备课资料
1.校园里栽下一棵小树高1.8米,以后每年长0.3米,则n年后的树高L与年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
2.在男子1500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1500
t,则这个关系式中________是
自变量,________函数.
3.已知2x-3y=1,若把y看成x的函数,则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
4.△ABC中,AB=AC,设∠B=x°,•∠A=•y•°,•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_.
5.到邮局投寄平信,每封信的重量不超过20克时付邮费0.80元,超过20克而不超过40克时付邮费1.60元,依此类推,每增加20克须增加邮费0.80元(信重量在100克内).如果某人所寄一封信的质量为78.5克,则他应付邮费________元.
答案:1.L=0.8+0.3n 2.t v是t的 3.y=2
3x-
1
3 4.y=180°-2x 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