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合集下载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作者:高洁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2期摘要:现代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词汇,其使用量甚至超过了日语中的固有词汇,可见汉语在历史上曾经对日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明治维新以后,日语自制的一些汉字词汇(即和制汉语)也大量涌入中国,对现代汉语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本文将主要从日语中汉字的传入过程、传播途径、和制汉语的“回流”现象等方面入手,纵观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而探究其对中日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汉字词汇;中日文化交流;和制汉语;影响引言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东亚邻邦,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是源远流长。

纵观中日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汉字的传入无疑对日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点从现代日语中大量存在的汉字词汇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同样,日语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制的一些汉字词汇,即和制汉语也被借用到汉语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

一、汉字的传入过程据史书记载,日本的汉字最初是在秦汉时期由中国大陆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而在日本得到广泛地推广和使用则是在公元1世纪前后。

到了3世纪,日本不仅所有对外的国书使用汉字来书写,地名和人名使用汉字来标记,甚至日本最早的国史如《古事记》①和《日本书纪》②等也都是用汉文写成的。

后来,也就是公元4世纪到5世纪,为了扩大国家的政治势力,日本开始启用一些能够读写汉字的人为朝廷效力,这些人大多被任命为史官或文书。

当然,日本这样做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像《日本书纪》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

在敏达天皇执政期间,有一次高句丽③派使节进贡,并呈上了一封国书,但朝中竟无一人能读懂上面的文字。

最后还是一个叫王辰雨的人站了出来,为天皇解读了这封国书。

这件事在当时造成了一定影响,也引起了天皇的重视。

由此可见,在中国及其他一些周边国家的影响下,日本已经逐步认识到汉字在各国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日本加快了汉字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使用。

课题研究论文: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

课题研究论文: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

159267 汉语言文学论文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一、汉字在日语中的演变1.1 汉字的简化和整理日本对汉字的简化,其方法和我国的大同小异,大致可分为同音代替、同义代替、草书楷化、采用古体、更换、简省偏旁、记号代替、保留轮廓等。

(1)同音代替:在不引起意义混淆或误解的前提下,用一个笔画少的字,或用一个笔画多而常用的字,代替一个或几个同音或音近的字。

例如:“稀”作“希”,这是以笔画少代替笔画多的字。

下面的“昏”作“混”,则是以笔画多的字代替笔画少的字,不过,前者占绝大多数,后者则是占极小部分而已。

日本采取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汉字的数量,达到了限制汉字使用的目的。

(2)同义代替:以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字。

例如“必?”改为“必要”,“元旦”改为“元日”,“?辰”改为“?生”。

同义代替和同音代替一样,被代替的字,尽量淘汰不用,它的字义已经由代替字担任,所以代替字的意义就会扩大,这也是精简汉字、限制汉字数量的有效手段。

(3)草书楷化:中国草书创于汉朝,不但笔画勾连,字间勾连,而且形式极度简化。

它一般保持了原字的轮廓,所以一般草体子不难辨认。

那些被大家所熟知的草体字,把它的连写笔画分开,叫做“草书楷化字”。

(4)更换、简省偏旁:和我国的简体字一样,日本的这一类字多属于形声字,要更换的偏旁大多数都是声符,用一个笔画相对较少的字来更换原字中笔画较多的形符和声符。

例如:知(疑):痴(?)。

另外,还有一种省略字的一边或者一角的简化方法。

1.2 国字的产生和变迁日本古代并没有文字,与中国交往之后才引进汉字,并作为本国文字使用。

但是用汉字记录日语时,并不能完全表达日语的实际要求,特别是日本独有事物、概念,无法用合适的汉字来表示。

而古代日本人又极其推崇汉字,所以日本人根据日语表达的需要,利用汉字的造字法,创造出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国字。

国字从奈良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平安初期《新撰字镜》中,就已经收录了400多个国字。

论汉字及汉语对日语形成的影响以及日语学习的感想

论汉字及汉语对日语形成的影响以及日语学习的感想

论汉字及汉语对日语形成的影响以及日语学习的感想汉字对日语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日本古代,汉字是学问和文化的象征,通过汉字,日本接触到了许多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因此,许多汉字被引入到日语中,并且在日语中使用广泛。

汉字的引入对日语的发展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影响。

首先,汉字对日语的词汇产生了直接影响。

很多日语词汇是源自汉字的,尽管读音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がっこう)和“教师”(きょうし)等词汇都是通过汉字引入到日语中的。

同时,汉字还丰富了日语的表达方式,使得日语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意义。

其次,汉字对日语的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汉字的引入,日语中出现了许多汉字词组,这些词组的语法结构有时与日语的本土部分不同。

例如,在日语中,名词之间可以直接组成同位语,这是汉字的影响。

此外,汉字对日语的书写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语有两种书写系统:平假名和片假名,这两种书写系统都是汉字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来。

平假名是由汉字简化而来,而片假名则是汉字的部分偏旁和笔画的变形。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汉字对日语的影响。

由于掌握了汉字,我在学习日语的时候能够更轻松地理解许多词汇的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汉字,我也更加了解了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因为汉字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汉字对我来说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汉字的读音和发音在汉语和日语中有时会有所不同,这需要我去逐个学习和记忆。

此外,汉字繁杂的部首和笔画也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书写。

总的来说,汉字和汉语对日语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汉字丰富了日语的词汇、语法和书写系统,使得日语成为了一门独特而有魅力的语言。

通过学习日语,我深深体会到了汉字和汉语的重要性,也对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日汉字词语

中日汉字词语

中日汉字词语摘要:一、前言二、中日汉字词语的起源1.汉字的传播2.日本对汉字的改造三、中日汉字词语的差异1.音译词2.意译词3.借词四、中日汉字词语的交流影响1.影响中国的日本汉字词语2.影响日本的中国汉字词语五、结论正文:一、前言中日两国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作为两国共同的书写系统,见证了两国交流的历史。

然而,由于地域、文化、语言习惯的差异,中日汉字词语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趣的差异和交流现象。

本文将对中日汉字词语的起源、差异和交流影响进行分析。

二、中日汉字词语的起源1.汉字的传播汉字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三世纪,汉字就已经传播到日本。

随着汉字的传入,日本开始使用汉字记录语言,这为中日汉字词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日本对汉字的改造日本在引进汉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造。

这种改造包括简化汉字、创造新的汉字、以及赋予汉字新的意义。

这些改造使得中日汉字词语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差异。

三、中日汉字词语的差异1.音译词音译词是指直接将外语的语音引入本国语言的词汇。

在日语中,音译词主要来源于汉语。

这些音译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日两国语言的特点和差异。

2.意译词意译词是指根据外语词汇的意义,用本国语言创造的新词。

中日两国在引进外来词汇时,往往会采用意译的方式。

这种意译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国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3.借词借词是指将外语词汇直接引入本国语言,并在引入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在日语中,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

这些借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演变,反映了两国语言的差异。

四、中日汉字词语的交流影响1.影响中国的日本汉字词语在近代,日本汉字词语对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许多日本汉字词语,如“干部”、“电话”等,已经被汉语所吸收,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

2.影响日本的中国汉字词语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许多中国汉字词语在日本得以保留和传承。

这些汉字词语,如“料理”、“书道”等,已经成为日本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中日汉字词语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

从日语中的汉语词看中日间词汇的双向交流

从日语中的汉语词看中日间词汇的双向交流

从日语中的汉语词看中日间词汇的双向交流戴玉金(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12)摘要:中日两国是已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近邻。

汉字、汉语的传入,不仅给日本民族提供了记录、书写语言的方法,丰富了日语词汇,还对日语的发音、表达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一些日制的新词进入汉语,给汉民族的文化带来了新鲜的外来因子。

从词汇角度来看,实现了汉语和日语的双向交流。

既有大量的汉语词汇被吸收到日语,也有一些日语汉语词被接纳到汉语中。

关键词:汉语词;传入;构成类别;渗透;双向交流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10)01-0100-03收稿日期:2009-09-11作者简介:戴玉金,女,福建龙岩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文化。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已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并没有自己的文字。

汉字、汉语的传入,不仅给日本民族提供了记录、书写语言的方法,丰富了日语词汇,还对日语的发音、表达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汉字在日本扎根后,一部分词语一成不变,大部分词语在词和形方面发生变化、发展了,它们又传入我国,被我国所吸收和利用。

就词汇而言,汉语和日语的交流是双向的。

既有大量的汉语词汇被吸收到日语,也有一些日语汉语词被接纳到汉语中。

一、日语中的汉语词的产生、构成类别1.汉字(古汉语)的传入对日语中的汉语词的产生带来影响日本民族与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很早就有自己的口头语言(日语中谓之“大和言葉”<やまとことば>)。

但就日语的汉字而言,它是从中国传入的。

从许多史实可知,中国的汉字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进入日本,经过秦代而迄至东汉时期,伴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对日本的辐射,中国的货币在日本各地广泛流传,中国的典籍也被日本皇室引进,汉字由此而渗入到下至日本基层经济,上迄日本最高层文化的各领域。

[1]88汉字、汉语的传入不仅给日本人提供了记录、书写语言的方法,还丰富了日语的词汇。

日语汉字词与对日汉语教学

日语汉字词与对日汉语教学

书写的易混字辨析
辨析相似汉字
01
对于一些相似的日语汉字词,应进行辨析,强调其细微差别,
避免学生混淆。
对比中日汉字
02
对比日语汉字词与中文汉字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强化记忆与练习
03
通过记忆、练习和测试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易混字的认识和辨
析能力。
书写的文化背景
介绍汉字起源与演变
读音的标准性
普通话读音
日语汉字词的普通话读音应以《现代汉语词 典》等权威工具书为准,确保学习者掌握标 准的汉语发音。
方言读音
对于有方言读音的日语汉字词,教师需根据 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适当介绍不同方言的 发音特点,以便学习者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
读音的音变规则
要点一
连读
日语汉字词在汉语中的连读规则与日语有所不同,教师需 引导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连读习惯,如“日本语”应读作“rì běn yǔ”。
日语汉字词与对日汉语教学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日语汉字词的起源与特点 • 日语汉字词与对日汉语教学的
关系 • 对日汉语教学中日语汉字词的
教学方法 • 日语汉字词的语义与对日汉语
教学
目录
• 日语汉字词的书写与对日汉语 教学
• 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与对日汉语 教学
01
日语汉字词的起源与特点
简化学习过程
日语汉字词是对日汉语教学的重 要资源,利用日语汉字词可以帮 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汉语词汇和语 法结构,简化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效率
日语汉字词在书写和发音上与汉 语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 性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记忆和掌握 汉语词汇,提高学习效率。

试论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

试论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

试论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对两国文化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日本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文化。

日本文化在引进汉文化之后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在对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语言文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国的交流不断深入,日本文化在吸取汉文化的语言精华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日本文化,特别是日语体系,在近代史中,随着欧美文化的快速发展,日本文化在吸取欧美文化的特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了日语文化,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文化在日本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汉语的积极引进使得日语丰富起来,日本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具有很强的融合色彩。

从目前能够了解得到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引进汉语之前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在五世纪的时候才在金石文中发现汉字,进而被上层社会使用,以此为基础,日本才逐渐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1 汉语对日语发音的影响日本语言文化的产生受汉语的发音影响深远,汉语言在发音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音,同样日本在我国的各个朝代对汉语的发音都进行了引入和学习。

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日语发音,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日本的汉字读音一般都是分为两种发音形式,汉语文化中,对日本语言发音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地区发音以及唐朝时期的汉语言发音,所以,日本语言中汉字的发音往往是一字二音。

随着历史的发展,目前汉语言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但是吴音在日本语言发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总体的汉音发音在不断增加。

在日语中汉字的发音方面,由于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我国本身在汉语言发音方面随着历史朝代的不同就有着比较大的变化,同样汉语言文化的不断变化对日本语言的发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具体的日语中汉字的发音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直接按照汉语中的发音,另外一种就是在汉语发音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变化,进而形成特殊的发音方式。

日本渡来的汉字及其影响

日本渡来的汉字及其影响

日本渡来的汉字及其影响汉字是汉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写字系统之一。

在日本,汉字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个世纪。

日本人在公元五世纪左右从中国引进了汉字。

虽然这些汉字最初只用来写宗教文献,但这些汉字最终融入了日本文化,并在日本的漢字文化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日本渡来的汉字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一. 汉字的引进和汉字的发展汉字是从中国引进到日本的,最初的目的是用于翻译宗教文献,如佛经和道教经典。

在日本的飞鸟时代,即公元645年至710年之间,史官兼职官僚和僧人被派往中国完成翻译工作。

这些翻译工作为日本渡来的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日本最初引入汉字时,汉字的使用非常有限,只用于书写宗教文献。

不过,由于在中国汉字的应用范围很广,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汉字的实用价值。

因此,从公元七世纪开始,汉字开始逐渐融入到日本文化中,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汉字渐渐被日本人所接受并应用的原因在于,它们是一种极为简洁和高效的书写系统。

这样的书写系统不仅可以传达文字的意义,也可以传达语言的语音。

汉字的应用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多个方面。

1. 文字表达汉字为日本人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地表达文字的系统。

这些汉字不仅对解释杂乱的语言和文字文化差异提供了帮助,还提供了一种简单而丰富的表现文化和思想的方式。

由此,在表现剧作和歌词等方面,日本人使用汉字的形式依旧被广泛地使用。

2. 修辞艺术因为日语中有大量汉字音译单词,因此汉字常用于表达和展示修辞技巧。

这种技巧是在日文和汉字的结合中产生的,在日本文学和娱乐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汉字的机智意味和歧义性在日本文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3. 教育系统汉字在日本教育系统中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汉字的使用范围极广,因此掌握汉字成为了日本学生的一项必修技能。

日本学生需要掌握3000个以上的汉字才能读懂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古典文学。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发展与飞跃 。依据相关史 书 的记 载 ,最初 汉字 是通 过朝鲜
半岛于秦汉时期传人 日本本 土 ,相应汉字 词汇 与汉 学也在
公 元 一 世 纪 得 到 应 用 。公 元 3世 纪 ,诸 多 日本 对 外 国 书 中
也使用 了汉字书写 ,日本 国内一些汉 字标 记 、汉字 地名 层 出不穷 。公元 5世纪 ,为 更有效 地强化 日本 自身对 周边 国 家 的影 响力 ,日本遂 而选拔 了诸多精 通汉字 词汇 与汉学 的 人才任职于政府部 门。关 于这 一段历 史 ,更 有这样 一段 传 说 ,相传在 日本敏达 天皇执 政期 间,一 次高 丽派使 节 向 日
中 日两 国有 着悠 久的文化交 流历史 .作 为立 于东亚 海
史书将王仁作为最早 的汉字词汇传人者 。
3 .直 接 吸 收 —— 互 派 使 节 在 既 有 的文 化 传 递 与 积 淀 的 基 础 上 .互 派 使 节 更 加 快 了 日本 对 汉 字 词 汇 的 吸 收 和 传 播 , 追 溯 到 7世 纪 初 , 中 国 经 济 文化 处 于全 面 发 展 的 隋 朝 时 期 ,而 偏 安 一 隅 的 日本 意 识 到 中 国 的 强盛 ,不再 将 朝 鲜 作 为 汉 字 词汇 学 习 的 唯 一 路
二次 、第三次遣隋使 ,直 至公元 6 1 5年 , 日本 第 四次 向 中 国派遣访问使节 ,几次遣 隋使 的派遣相 当程度 上促进 了 日 本对汉语的研习水平 ,派 遣使节 相较于从 朝鲜 间接学 习是 更为直接而有效 的方 式 ,对后来 日本学 习 中国汉字 产生 了 深远影 响。在这段时 间,隋朝 隋炀帝在位 ,期间东 征高丽 , 继而造成 国事 衰落 ,百姓 痛 苦不堪 ,由此隋 朝很 快 衰落 , 直 至最终被 唐朝 取代 。开 国后 的唐朝 亟待扩 展 自身政治 影 响力 、传播 中华 文化 ,积极 主动派遣使 节 到 日本普 及 和宣 传 中华 文化 ,历史上著名 的便是鉴 真东 渡。鉴真 除 了传 播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与作用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与作用

[论文关键词]汉语日语[论文摘要]汉字源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成为日本文字的主要构成部分。

汉字的输入,不仅使日本产生了音标文字“假名”,日本人还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六书”造字法,造出了日本“国字”。

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汉字对日本语言的特殊贡献。

汉字是中日两种语言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中枢纽带。

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的零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从内容形式、方法内涵上,也丰富了日语语言的表达。

今天,日本人虽然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假名,但终究并没有取代汉字的位置。

汉字的地位及它的这种超强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汉字在日语语言中所起的作用汉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汉字让日本人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汉字具有很强的表意映像能力。

人们看到汉字,会因脑神经闪电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义,这是假名及拼音所无法比拟与抗征的。

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状况下,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日本人看到用汉字书写的日本天皇的大名时,情绪就会立刻激昂起来,产生让人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日本的同音词太多,约占日语词汇的36.4%,同样的读音,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汉字,例如读作“告”.的汉字就有“辉、聆、规、纪、着、摄、氛、楼、器、期、基、木、榭、黄、奇、己、鬼、食、季、生、忌、喜、祈、旗、耙、轨、氛、希、既、葵、掩、窥、企、危、伎、嬉、岐、雀、挥、机、棋、毅、案、徽”等几十种写法,如果不用汉字,就会混淆不清,难辩词义和句义,发生不可避免的错译和误会。

因此,可以说汉字是治愈同音字的最佳有效的良药。

汉字是具有音、形、义的表意文字,用它记录的句子,克服了用假名记录句子的冗长,且难于理解的弊端,使用汉字进行记录,极为简洁精密,常常只从字义或字形上就可以了解它的意思。

如“再石”这个词,汉字有“馥、冤、看、替,轼”等多种写法,而每一种写法都表现着思想上的细微差异,这正是汉字文化的精华所在。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55教育发展纵横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薛一河摘 要:目前日语中出现大量使用汉字词汇的现象,日语中对汉字词汇的使用量甚至超过了原本日语中的固定词汇。

由此可见,汉字对日语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大量的日 语自制汉字词汇开始涌入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语的发展。

因此首先对汉字传入日本的过程及途径 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对和制汉语出现的回流现象进行了探讨,结合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探索对中日文化交 流的影响。

关键词:日语 汉字词汇 发展历程 中日文化交流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11-0255中国与日本是屹立在东亚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拥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史。

纵观日语的发展历程,汉字的传入无疑对日语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完全可以从日语词汇中保留的大量汉字来证明。

与此同时,日语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自制的汉字词汇,这些和制汉语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我们的汉语文字。

一、汉字传入日本的过程根据史书上的明确记载,汉字最初是在秦汉时期从中国大陆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汉字在日本得到广泛的应用则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

到了公元3世纪,日本不仅在对外的国书中运用汉字书写,在本国内也用汉字来标记人名及地名。

等到公元4~5世纪,日本为了强化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开始选拔一些熟通汉语的人进入中枢机构,这些人一般被任命为文书或是史官。

由此可见,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及周边各国对日本的影响正逐渐加深,这也促使了日本开始重视汉字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因此,汉字逐渐在日本得到了推广及使用。

二、汉字的主要传播途径1.朝鲜作为中转站实现了汉字间接传入日本上文说道,汉字最初是从中国大陆经由朝鲜半岛开始传入日本的。

在日本最早的官修史书《古事记》及《日本书纪》中明确提到了在应神天皇16年也就是公元285年,中国的王仁携带汉籍经百济朝鲜古国进入日本,因此日本史书把他作为汉字的最初传入者,日本也从此开始告别了有语言无文字的时代。

从近代汉字新词的环流看中日文化互动

从近代汉字新词的环流看中日文化互动

从近代汉字新词的环流看中日文化互动中日文化互动可以从词汇的互借和环流中得到一些启示。

近代汉字新词的环流是中日文化互动中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其中有一些词汇是由中国引进给日本的,而另一些词汇则是由日本引进给中国的。

这种词汇的互借和环流可以反映出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从中国引进到日本的词汇有很多。

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和知识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体现在汉字词汇的引进上。

“民主”一词就是由中国引进到日本的。

在中国,民主思想自古有之,而在近代,中国的民主潮流传到了日本,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词汇也是由中国引进到日本的。

中国的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思想和实践对日本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启发,为日本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做出了贡献。

从日本引进到中国的词汇也有相当一部分。

近代日本被誉为“东方之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随着日本的崛起,一些日本的思想和实践也被中国吸收和借鉴。

“练习曲”一词就是由日本引进到中国的。

日本的音乐文化深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而“练习曲”正是日本音乐教育的一种方法。

“幼儿园”、“名人堂”等词汇也是由日本引进到中国的。

这些词汇反映了日本的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种词汇的互借和环流不仅反映了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还反映了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的共同追求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

中国和日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而在近代,两国都遭受到了列强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摧残。

在这一背景下,两国人民都积极地借鉴外来文化,以强大自己的实力和振兴自己的国家。

这种相互影响和借鉴也为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日汉字词语

中日汉字词语

中日汉字词语摘要:1.中日汉字词语的概述2.中日汉字词语的差异3.中日汉字词语的交流与影响4.中日汉字词语的发展趋势正文:1.中日汉字词语的概述中日两国的汉字词语,顾名思义,是指在中文和日文中出现的汉字词汇。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早在公元前14 世纪的甲骨文时期,汉字就已经开始出现。

后来,汉字传播至日本,成为日本文字的一部分。

至今,日本仍在使用部分汉字词汇,这些词汇被称为“汉字词语”。

2.中日汉字词语的差异尽管中日两国的汉字词语都源于中华文明,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们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量:中文汉字词汇丰富多样,远超过日文汉字词汇。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词汇约有7 万个,而在现代日语中,汉字词汇仅有约6000 个。

(2)读音:中日汉字词语的读音有很大差异。

在日语中,汉字词语的发音遵循“训读”和“音读”两种规则。

训读是指按照汉字的本义来读,而音读则是按照汉字在汉语中的发音来读。

因此,许多汉字词语在日语中的发音与汉语不同。

(3)含义:部分中日汉字词语的含义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或者是词汇发展的方向不同所导致。

例如,“书”在中文中指任何书籍,而在日语中,这个词可能特指书法作品。

3.中日汉字词语的交流与影响中日两国的汉字词语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从唐朝开始,大量的汉字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字、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日本著名的《万叶集》和《平家物语》等古典文学作品,都大量使用了汉字词语。

近现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加深,日语汉字词语也逐渐传入中国。

例如,汉字词语“政治”(日语:せいじゅう,中文:政治)和“经济”(日语:けいたん,中文:经济)等词汇,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

4.中日汉字词语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播变得越来越密切。

在这个过程中,中日汉字词语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1)词汇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汉字词语不断涌现。

和制汉语词汇大全

和制汉语词汇大全

和制汉语词汇大全【原创实用版】目录1.概述和制汉语词汇2.和制汉语词汇的发展历程3.和制汉语词汇的特点及影响4.和制汉语词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正文一、概述和制汉语词汇和制汉语词汇,顾名思义,是指在日语中使用的,由汉字构成的词汇。

这些词汇在日语中被称为“汉字词汇”或“和制汉语词汇”。

和制汉语词汇大全是对这些词汇进行整理和归纳的工具书,旨在方便人们学习和研究这些词汇。

二、和制汉语词汇的发展历程和制汉语词汇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 5 世纪。

当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大量的汉字和汉文典籍被引入日本。

这些汉字和典籍成为了日本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也催生了和制汉语词汇的产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在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新的汉字词汇,并通过自己的语言环境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

到了平安时代(794-1185 年),和制汉语词汇已逐渐成为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和制汉语词汇的特点及影响和制汉语词汇有以下几个特点:1.形式上,和制汉语词汇由汉字构成,但在读音和语法结构上与汉语有所不同。

2.语义上,和制汉语词汇在引入日本后,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往往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引申和变异。

3.功能上,和制汉语词汇在日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和制汉语词汇对日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丰富了日语的词汇体系,使日语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它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加深了两国的历史渊源。

四、和制汉语词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制汉语词汇的学习和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

目前,和制汉语词汇的收录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探索。

展望未来,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和制汉语词汇将继续发展壮大。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制汉语词汇的学习和研究将更加便捷高效。

第1页共1页。

和制汉语词汇大全

和制汉语词汇大全

和制汉语词汇大全
摘要:
1.概述和制汉语
2.和制汉语的发展历程
3.和制汉语的特点及影响
4.和制汉语的现状与未来
正文:
一、概述和制汉语
和制汉语,又称日制汉语,是指在日本语中使用的汉字和汉语词汇。

自公元五世纪起,汉字开始传入日本,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此期间,日本不断吸收和借鉴汉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和制汉语词汇。

二、和制汉语的发展历程
1.古代:公元五世纪至七世纪,汉字开始传入日本,日本开始学习和使用汉字。

2.中世纪: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日本大量吸收汉字词汇,形成了初步的和制汉语词汇体系。

3.近现代:公元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进行,和制汉语词汇得到迅速发展,大量新词被创造出来。

4.现代:二十世纪至今,和制汉语词汇继续丰富和发展,成为日本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和制汉语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和制汉语词汇在汉字的基础上,结合日本语的语法和发音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词汇体系。

这些词汇往往有明确的日语含义,与汉语原意可能有所差异。

2.影响:和制汉语词汇对日本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日本语的词汇体系,促进了日本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四、和制汉语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和制汉语词汇在我国也逐渐为人所知。

在网络、学术等领域,和制汉语词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和制汉语词汇将继续发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综上所述,和制汉语作为汉字文化在日本的延伸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日本语的词汇体系,也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中日汉字词语

中日汉字词语

中日汉字词语摘要:1.中日汉字词语的渊源与关系2.中日汉字词语的差异3.中日汉字词语在现代的应用与影响正文:一、中日汉字词语的渊源与关系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早在公元五世纪就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独特的汉字词语,这些词语既包括汉字的基本含义,也融入了日本本土的文化特色。

可以说,中日汉字词语是中日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两国间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二、中日汉字词语的差异尽管中日汉字词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们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含义的差异:有些汉字词语在传入日本后,其含义发生了变化,与原意有所不同。

例如,“书”在汉语中指任何书籍,而在日语中则特指书法作品。

2.语法的差异:中日两国的语言结构不同,导致汉字词语在语法上的运用也有所差异。

例如,“的”在汉语中表示所属关系,而在日语中则表示“地”的意思。

3.用字的差异:为了适应日语的发音特点,日本在一些汉字词语中采用了与汉语不同的字形。

例如,“職员”(在职员)这个词语中,“员”字采用了日语特有的片假名形式。

三、中日汉字词语在现代的应用与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日汉字词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不仅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还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日本的动漫、电视剧、电影等作品,其中大量的汉字词语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中日汉字词语的交流也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传播和友好往来。

通过研究这些词语的渊源、差异及其在现代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趋势,从而加深两国间的友谊与合作。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变迁与作用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变迁与作用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变迁与作用汉字作为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日语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汉字在日语中的变迁历程、作用以及应用方面的主要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汉字在日语中的重要性。

汉字最初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早在公元5世纪左右,日本开始使用汉字记录历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和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奈良时代(710-794),日本开始使用“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来记录语音,使得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成为了可能。

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汉字的使用更加普遍,但也出现了汉字与假名混合使用的现象。

现代日语中,汉字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特别是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言中,汉字被视为一种表达正规、严肃和文雅的重要手段。

同时,为了便于书写和表达,日本政府也对汉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和简化。

汉字在日语中具有多种作用。

汉字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占据了日语书写的大部分比例,还能够准确表达日语的含义和思想。

汉字的传入使得日本开始形成书面语言,并逐渐发展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学和文化。

汉字还对日语的词汇和语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很多日语词汇都是由汉字组成的,甚至一些日语语法结构也与汉字的使用有关。

通过汉字的使用,日本人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形成了独特的日语文化。

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也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使得两国能够相互学习和借鉴彼此的文化成果。

汉字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增进了中日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关系,也为中日文字的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字在日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日语的书写中,汉字主要用于正式场合的文书和文章中,例如官方文件、报刊杂志等。

同时,在日本的广告、宣传品中也经常使用汉字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在日语的教学中,汉字也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日语。

汉字还在日本的计算机输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标准键盘布局“Kana-Kanji”就是将假名和汉字结合使用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发展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作者:魏佳欣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01期
摘要:当下日语中存在不少汉字词汇运用的情况,特别是日语中使用汉语词汇的数量超过了日语原本的固定词汇。

可见汉语对于日语形成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后.诸多日语自制的汉字词汇也涌现在中国。

某种程度上带动了汉语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汉字传入日本以及日本自制汉字回流的情况,进一步结合日语中汉字词汇发展和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进行探究.望对日后中日文化交流工作有所增益。

关键词:汉字词汇中日文化交流日语探究路径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

作为立于东亚海岸的邻邦。

中国的汉字词汇在日语发展过程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这一点在日语词汇中含有的大量汉字方面得以体现。

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日语发展带给汉字发展的冲击。

其所产生的一些自制汉字更是相当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字。

一、浅看汉字传播过程和传播路径
1.汉字传人日本的历程
汉字词汇传人日本的历程在某个时间节点上有鲜明的发展与飞跃。

依据相关史书的记载,最初汉字是通过朝鲜半岛于秦汉时期传人日本本土,相应汉字词汇与汉学也在公元一世纪得到应用。

公元3世纪,诸多日本对外国书中也使用了汉字书写,日本国内一些汉字标记、汉字地名层出不穷。

公元5世纪,为更有效地强化日本自身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日本遂而选拔了诸多精通汉字词汇与汉学的人才任职于政府部门。

关于这一段历史,更有这样一段传说,相传在日本敏达天皇执政期间,一次高丽派使节向日本进贡,同时呈上一封国书,然而日本朝堂内竟然没有一人能够读懂国书上的文字。

最后由一个平民为天皇解读了这封国书。

这在当时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遂引起了天皇对汉字的重视,于是更加快了汉字词汇的使用与研究。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与周边邻国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均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此也促进了汉字在日本的发展,明确了汉字在中日文化交流之间的重要意义。

汉字的发展在日本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汉字的推广与使用更是屡见不鲜。

2.朝鲜的媒介作用
毫无疑问,朝鲜在日本使用汉语词汇方面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朝鲜作为传播汉字的中转站一点也不失实.日本古书就曾记载。

应神天皇16年即公元285年。

古代中国一位名叫王
仁的人从百济进入日本,与此同时,他还带去了汉籍,更使他成为了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汉字传播者,至此,日本摆脱了没有文字的历史。

王仁其实是汉代的学士,在古代中国执掌相关图书典籍,也负责经学传授,由他带入日本的汉学典籍对于日本文字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当时经学传授的对象为王室皇子,所以日本史书将王仁作为最早的汉字词汇传人者。

3.直接吸收——互派使节
在既有的文化传递与积淀的基础上,互派使节更加快了日本对汉字词汇的吸收和传播,追溯到7世纪初,中国经济文化处于全面发展的隋朝时期。

而偏安一隅的日本意识到中国的强盛,不再将朝鲜作为汉字词汇学习的唯一路径。

而是通过向中国派遣访问使节来直接接触和学习中国汉字文化。

于是造就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上的划时代格局,派遣遣隋使成为中日文化交流上的重要举措。

相应的历史史料也有记载。

日本圣德太子曾经前后四次派遣了遣隋使节前来学习中国的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

正是由于日本态度的转变。

才带来了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浪潮。

公元600年,圣德太子第一次派遣了遣隋使来到中国朝见隋文帝。

后来又在公元607年和608年连续派遣了第二次、第三次遣隋使,直至公元615年,日本第四次向中国派遣访问使节,几次遣隋使的派遣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日本对汉语的研习水平。

派遣使节相较于从朝鲜间接学习是更为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对后来日本学习中国汉字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段时间,隋朝隋炀帝在位,期间东征高丽,继而造成国事衰落,百姓痛苦不堪,由此隋朝很快衰落,直至最终被唐朝取代。

开国后的唐朝亟待扩展自身政治影响力、传播中华文化,积极主动派遣使节到日本普及和宣传中华文化,历史上著名的便是鉴真东渡。

鉴真除了传播佛法,同时还带给日本中国先进的医药学、建筑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也进一步见证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

二、探究汉字词汇对日语言体系构建的作用以及汉字传人日本的回流情况
1.汉字词汇影响日语语音和词汇
汉字的引入导致了新日语语音的产生。

进而完善和丰富了日语语音体系。

具体而言,增添了拗音和拨音、促音,在奈良背景时期的日语音韵体系仅仅局限于“b”行与“劝”行,学习汉语词汇后,为更确切地发音,诸多拗音进而被使用,甚至演变为现代日语语音学角度上的固有形式;拨音同拗音相似,也是紧随汉语而出现的,传统日本语音体系并没有拨音,汉字词汇中多数字都需要运用鼻音做辅助,为更准确地读出此类汉字,因此日本创造了以鼻音为拨音的重要形式;日本根据促音特点,创造出模仿古汉语入声的促音,更广泛地运用于和语,它主要的作用是强调语气和“音变”,促音让汉语语音更为丰富有力。

汉字词汇传人日本的同时,也丰富与完善了日本语言的词汇量,具体表现为:第一,充实了日语语言的抽象词汇数量,其中包括诸多表现理想信念等在内的高度抽象词汇,代指特定的抽象词汇纷纷涌现。

弥补了日本传统本语的空白之处。

第二,汉字词汇变革了日语词汇构造体系,日语词汇构词顺序同汉语有着诸多区别,最关键的便是主语、宾语和补语顺序的不同,日语通常宾语补语在前,而主语在后,与汉语恰恰相反。

日本语言学家在汉字词汇引入日本之后,依循汉语特性,调整了日语语序,仿造汉语构词的顺序和习惯创造了一批新词汇,尽管汉语构词并未在根本上变革日语构词习惯,但
是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也就说明了日本语言学家开始结合汉字词汇的优势之处进行发展本民族语言的反思。

2.日语影响汉语的发展初探
尽管汉语对日语的发展和演进影响明显。

然而这种影响并不是单向的。

日语通过运用汉语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给汉语的发展、完善提供了一个反作用力。

日语同汉语作为同源性的语言。

正是由于两者间的彼此作用和相互影响才促使二者各自得到发展与完善,近代明治维新后,日本不再闭关锁国,开始全面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

日本人不仅运用汉字词汇衍生出新词汇。

还善于运用汉语文化相关典籍来翻译、创造现代西方新词汇。

譬如,日本将英文中的revolution翻译为“革命”的意思,就是一定程度上借鉴中国古代《易经》的说法,此翻译方式不但传神准确。

同时也言简意赅。

带有浓厚东方文化氛围,这些词语进入中国后迅速发展为正式的汉字词汇。

总的来说,日语对于汉语言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古代汉语字、词的改造,结合西方现代的语汇构筑的一批新词汇,并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将这批词汇输入到了汉语之中。

文化输入的方式站在民族语言完善和丰富的角度上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尤其是在同源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不会制约汉语正常健康发展的。

两种语言的碰撞下,汉语的影响是有优势的,我们要为此自豪,且更好地进行汉语语言体系的发展和创新。

更充分地吸收与借鉴日语语言的优势经验。

反观汉语对于日本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至今仍然非常巨大。

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汉语的影响力无疑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我们应当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我们却并不能因此就停止进行汉语语言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还是要充分学习、吸收和借鉴日语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经验,特别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为建设成世界文化强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三、汉语中汉字词汇影响中日文化交流
汉字词汇是汉语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瑰宝,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

汉字的发展也见证了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

毋庸置疑,中日汉字词汇中的相互借鉴与发展强有力地带动了中日文化发展,一方面,汉字词汇的传人带给日本文字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日本对汉字的不断吸收和借鉴,日本能够充分接受中华文明的洗礼和熏陶,特别是在佛学、医药学以及天文建筑等领域得到突破性发展。

除此以外很多汉字词汇的原构词原理也被利用起来。

创制出和制汉字。

这些和制汉字也渐渐被中国汉字所认可。

一部分也成为汉字词汇的外来语,它们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带给汉语汉字发展新的生命力。

四、结语
由此可见,汉字词汇的相互借鉴与发展已经成了两国文化交流的突出象征,尽管带来的文化冲击不容小觑,但是从长远来看,更有益于两国文化交流。

特别是汉字传人日本.并没有因为长期改造而演变为全新文字。

而是同日本本国的假名、国字、外来语这些词汇共同构成了现
代化的日语体系。

由此可见,日语中汉字词汇的进一步发展对中日文化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并且在今后两国文化交流中仍将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责任编辑:孙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