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判定中权利要求解释的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范围解释与限定方法

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范围解释与限定方法

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范围解释与限定方法在专利申请中,权利要求范围的解释与限定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解释与限定权利要求范围可以确保专利申请的有效性,保护发明人的权益。

本文将介绍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范围解释与限定方法。

一、权利要求范围解释权利要求是专利申请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定义了专利权的具体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通常由独立权利要求和依赖权利要求组成。

独立权利要求是对发明的核心要素进行定义,而依赖权利要求则对独立权利要求进行补充、限定或附加特征。

解释权利要求范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以字面意义解释:权利要求应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即根据权利要求的语言表达,来确定其保护范围。

这种解释方法在权利要求明确清晰时较为常用。

2. 从技术领域的角度解释:权利要求应从技术领域的角度来理解,考虑到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背景。

这种解释方法有助于防止狭隘解释,并确保权利要求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变体和等效构件。

3. 以说明书为依据解释:权利要求的解释可以参考说明书中关于发明的描述和实施方式。

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例子和描述可以为权利要求的解释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定方法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定是为了确保专利申请符合专利法律要求,区别于现有技术,并且具有足够的可行性和明确性。

权利要求范围限定的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1. 添加技术特征:在权利要求中添加具体的技术特征,以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这些技术特征可以是与发明相关的结构、功能或步骤等。

2. 引入限定性语言:使用限定性语言如"至少包括"、"选自以下组合中的一种"等来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

这样可以排除某些不符合要求的变体或结构。

3. 引入数值范围:当权利要求中涉及数值参数时,可以通过引入具体的数值范围来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

这样可以确保专利申请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总之,权利要求范围的解释与限定是专利申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解释权利要求的范围,并采取适当的限定方法,可以确保专利的有效性和保护效力。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1.文字解释原则:根据专利权的权利要求文本,判断被指控产品或技术是否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即为专利权的法律保护范围,被指控产品或技术如果符合权利要求的所有要素,则构成侵权。

2.等效原则:即使被指控产品或技术没有直接落入专利权的权利要求范围,如果实质上与专利权的技术内容相同或者近似,仍然可能被认定为侵权。

这是因为专利侵权法律要求不仅针对字面上的侵权,还包括实质上的侵权。

3.直接侵权原则:指的是被指控产品或技术直接实施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

如果被指控产品或技术与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完全一致,则构成直接侵权。

4.间接侵权原则:指的是虽然被指控产品或技术自身并不实施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但通过其他方式对专利权所述的行为或方法提供了帮助或支持,导致他人实施了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

例如,提供专利技术的关键部件或销售与专利技术密切相关的产品,在被告知或应当知道他人将使用该产品实施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时,仍然销售该产品,构成间接侵权。

5.抽象原则:根据案例法和专利法学中对专利保护对象的要求,确保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不会过于宽泛或主观。

根据这个原则,法院或专利审查机构需要根据技术的具体实现来判断侵权行为,而不是依赖于对专利权文本的过度解读或解释。

这些原则通常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使用,根据具体的案件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原则来确定侵权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专利侵权的判定不仅仅是以上几个原则的简单叠加,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专利的有效性、技术的先进性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专业的法律人员和专利专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来进行判定。

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考虑意见陈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考虑意见陈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考虑意见陈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知识产权法领域,权利要求是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权利的核心内容,它具体描述了权利人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的确定对于权利的实际保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权利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考虑意见,这些意见是在权利要求起草和解释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帮助权利人更好地明确其权利的范围,避免权利被他人侵犯或争议。

通过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本文旨在为权利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为知识产权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文章的骨架,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引导读者进入文章主题。

- 正文部分: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权利要求的定义和保护范围的重要性,探讨考虑意见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相关概念和实践案例的分析,展现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 结论部分: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建议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旨在强调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启示,并为读者留下深刻而有益的印象。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概念、重要性和考虑意见,并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考虑意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制定和解释权利要求时应该考虑各方意见。

在知识产权领域,权利要求是对创新成果的具体描述,是创新者获得专利保护的基础。

因此,确定合适的保护范围至关重要,能够影响到专利的有效性和保护力度。

通过分析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考虑意见,可以更好地了解各方在专利保护方面的立场和要求,为制定公平有效的权利要求提供参考依据。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及案例分享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及案例分享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及案例分享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及案例分享导言:外观设计是产品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关乎产品的美观与功能,更涉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法律保护。

在如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案例分享等方面展开,并从个人看法出发,对该领域进行一定的探讨与理解。

一、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1. 外观设计专利的权利要求外观设计专利的权利要求主要包括摘要、主要图和附图。

其中,主要图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清晰地展示了该外观设计的特征,对于后续的侵权判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 相似性比较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中,相似性的比较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相似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外观的整体外观相似性和外观的细部外观相似性。

当两者相似度较高时,就可能构成专利侵权。

3. 教授技术意见书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诉讼中,法官常会聘请技术专家撰写教授技术意见书,对侵权行为进行评估。

该意见书的撰写会综合考虑外观的相似性、市场影响等因素,对案件的判定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例分享1. 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在全球范围内,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涉及到的专利主要包括外观设计专利。

案件中,苹果公司指控三星公司的智能手机外观和图标设计侵犯了其外观设计专利权。

经过长期的审理和调查,最终法院判定三星公司侵犯了苹果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并判决三星赔偿苹果巨额赔偿金。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并对其他企业起到了警示作用。

2. 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专利争议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专利争议也是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例。

在该案中,美的集团指控格力电器的空调外观设计侵犯了其外观设计专利。

法院对案件进行了仔细调查与评估,最终判定格力电器的产品侵犯了美的集团的外观设计专利,判决格力支付赔偿金。

这一案件充分体现了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定需要严格的比较和分析,以确保侵权行为的合理判定。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解读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解读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解读《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中国法律界权威性的专利判定参考文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制定并发布。

该指南系统地规定了专利侵权案件的认定标准和方法,对于加强专利保护、支持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解读。

首先,指南明确了专利侵权认定的主要要素。

根据指南,专利侵权主要包括两个要素,即侵权行为和侵权客体。

侵权行为是指行使专利权的一种侵犯行为,涵盖了制造、使用、销售、提供、引进等一系列行为。

而侵权客体是指行使专利权的产品或方法,既可以是整个产品,又可以是产品的部分组成、特性或方法步骤。

指南明确了这两个要素的界定,为侵权行为的认定提供了准确的判断依据。

其次,指南对专利侵权的判定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指南明确了三种主要的判定方法,即字面上的解释、权利要求限制解释和专利权侵害等效理论。

其中,字面上的解释是指根据专利权利要求的文字本身进行解释,判定是否涵盖了侵权行为。

权利要求限制解释是指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解释和限制,以充分保护专利权利要求的合法性。

专利权侵害等效理论是指如果侵权行为与专利权利要求的实质特征相同或相似,可以视为构成侵权行为。

通过这些判定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专利侵权是否存在。

再次,指南明确了参与专利侵权认定方的主要责任。

指南明确指出,法院、当事人和鉴定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判例,各自承担起专利侵权认定的责任。

法院应当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正确运用判案经验和专利知识,进行侵权认定;当事人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配合法院开展审判工作;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法院的委托,提供专利技术鉴定报告。

指南的明确规定使各方在侵权认定中分工明确,有助于提高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最后,指南对指导技术性侵权认定和非技术性侵权认定进行了明确。

指南指出,技术性侵权认定主要应当采用技术解释的方法,即通过技术鉴定结果和技术论证进行判定。

而非技术性侵权认定则主要应当采用普通人的识别能力标准,即根据一般公众对于产品相似性或特点的识别程度来进行判定。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解方法与经验分享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解方法与经验分享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解方法与经验分享在当前具有高度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社会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屡见不鲜。

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掌握有效的调解方法和经验分享对于解决此类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法律服务工作中常用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解方法,并分享一些相关经验。

一、案件调解方法1. 双方沟通对话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双方当事人通常存在误解或不合理的预期。

因此,通过双方沟通对话,了解彼此的观点和利益诉求是解决纠纷的第一步。

调解人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倾听双方的观点,减少误解,并寻找互利互惠的解决方案。

2. 调查取证在进行案件调解时,对于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事实,调解人需要进行充分调查取证。

这包括查阅相关文件、收集证据和了解权益归属等。

调解人可以考虑借助专门的调查机构或相关专家,以确保调解过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谈判和协商调解的核心在于通过谈判和协商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调解人应充分发挥中立性和公正性,帮助双方找到解决争议的共同基础。

在谈判和协商中,调解人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引导双方寻找具有可执行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进行交叉许可、付费授权等。

4. 法律咨询与规范在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法律服务工作者可以就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咨询与规范。

通过详细解读当地或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为双方提供最佳法律路径。

二、经验分享1. 引导当事人主动解决问题在进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解时,调解人应鼓励当事人主动解决问题。

调解人可以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当事人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引导他们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激励当事人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利于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减少对立情绪,促进案件的快速解决。

2. 保持中立和公正作为调解人,要始终保持中立和公正的立场。

不偏袒任何一方,并且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调解人应深入了解案件的各个方面,全面分析双方权益和诉求,并根据法律法规作出公正的裁决。

专利侵权判定的三大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三大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三大原则
首先,根据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原则,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由
专利权的权利要求书确定。

侵权行为应当与专利权的权利要求书所
确定的技术特征相一致,即侵权行为如果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就构成侵权。

这一原则强调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由专利权的权利要
求书来确定的,侵权行为必须在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才能构成侵权。

其次,根据技术特征的对比原则,对涉案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
征与专利权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构成侵权。

这一原则
要求对专利权的技术特征和涉案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进行细致比对,只有当涉案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的技术特征一致或
相似到达一定程度时,才能认定构成侵权。

最后,合法抗辩原则是指被告可以提出合法抗辩事由,证明其
行为不构成侵权。

合法抗辩事由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权无效、专利权
不侵犯、合法使用等。

被告可以通过提出合法抗辩事由来否定原告
的侵权主张,从而免除侵权责任。

这三大原则在专利侵权判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综合运用
这些原则,可以全面客观地判定专利侵权案件,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也能确保被告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是指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法院和专利权人应遵循的原则和依据,以确定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益。

以下是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的一份简要概述。

首先,对于专利权的确定,应当考虑专利的有效性、适用范围等因素。

专利权被授予的前提是其具备新颖、创造性和实施可能性,因此专利权要求的三个要素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施性应当得到充分的审查。

其次,对于被控侵权行为,需要分析其是否在专利的技术保护范围内。

技术保护范围是指专利权的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

如果被告的技术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特征,则可以认定为侵权行为。

进一步,需要判断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实施了专利权的权利要求。

要求实施是指被告对专利权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实质性的使用、制造、销售等行为。

如果被控侵权行为没有实施专利权利要求中规定的技术特征,则不构成侵权。

此外,还需要判断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具备传统的侵权要件,如侵权主体的主观故意、实施方式的公开、对原告的侵犯行为的实际影响等因素。

传统的侵权要件是依据专利法律的具体规定,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最后,还需要考虑其他与侵权相关的因素,如修正、补救措施等。

根据专利法规定,如果被告能够证明其在专利权申请日之前已经使用了专利技术,可以申请专利权权利要求的部分无效。

另外,原告还可以采取诉讼救济措施,如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综上所述,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是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一份重要指导文件,通过运用相关的原则和依据,可以辅助法院和专利权人判断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益。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判断。

专利审查和侵权中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

专利审查和侵权中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

专利审查和侵权中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产品权利要求和方法权利要求是权利要求的两种基本类型,而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是产品权利要求的一种特殊情况,在专利审查和专利侵权判定的解释标准上存在差异,也引发了一些讨论。

一、专利审查中的规定根据《专利审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3.2.2 节的规定[1],只有当产品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无法用结构特征予以清楚表征时,允许借助物理或化学参数表征,因此对于参数特征采取的是不提倡的措施。

而对于参数特征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审查中,根据《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3.2.5 节的规定[1]可以看出,在专利审查阶段的参数特征采用的是产品限制论来解释权利要求,对于一项用参数特征定义的产品权利要求来说,专利性由产品本身确定,而不是由产品的参数确定。

如果专利审查员检索到的现有技术产品和需要保护的产品相同或者没有实质区别,那么专利审查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以需要保护的产品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为理由进行驳回。

上述规定实质上是相当于专利审查员在审查一项用参数特征限定的产品权利要求时,可以忽略权利要求中相关的参数特征,只要检索到了相同的或没有实质区别的已知产品,就可以以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为理由驳回该权利要求。

二、专利侵权中的规定我国《专利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没有规定采取哪种方式来解释以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七条[2]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五条中有涉及专利侵权的相关规定。

此外,对于其他特殊情况的解释,例如产品权利要求中的方法技术特征、用途技术特征的解释,司法解释都进行了特殊规定。

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范围解读

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范围解读

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范围解读专利申请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便是权利要求范围的确定。

权利要求是专利文件中具备法律效力的部分,它规定了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边界和保护范围。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权利要求范围的重要性、确定方法以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权利要求范围的重要性权利要求范围是专利保护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决定了专利权人能够享有的权益。

在侵权纠纷中,权利要求范围的确定会决定产品或技术是否侵犯了专利权人的权利。

因此,准确确定权利要求范围对于专利权人来说至关重要。

二、权利要求范围的确定方法权利要求范围的确定需要考虑技术结构、实际应用和法律规定等因素。

通常,权利要求范围包括独立要求和从属要求。

独立要求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定义了专利权人的权利边界;从属要求则对独立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和限制。

在确定权利要求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 技术结构和实现方式:权利要求应具体而明确地描述技术结构和实现方式,以确保在范围内的产品或技术能够被清晰界定。

2. 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权利要求必须与现有技术明显区别开来,具备技术创新性,才能被授予专利保护。

3. 与实际应用的相关性:权利要求应与实际应用密切关联,具备实用性和商业价值,以增加专利权的有效保护范围。

三、权利要求范围的实施注意事项在实施权利要求范围时,专利权人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被合理解读,并非一味片面扩大或缩小其保护范围,以避免权利要求的无效化。

2. 侵权判定的标准:专利权人在侵权纠纷中需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评判侵权行为的合法性。

法院将根据权利要求范围的解释来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3. 合理限制权利要求:权利要求范围应避免过于泛泛或具有推广性,需要进行合理限制,以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平竞争。

综上所述,权利要求范围对于专利申请和保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权人在申请专利时,应根据技术结构和实际应用要求来准确确定权利要求范围。

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方法

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方法

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方法专利侵权的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下面将介绍几种基本方法:一、字面理解法:字面理解法是通过对专利权利要求中的词语和语句进行解释、理解和比较,判断被控侵权行为是否与专利权利要求字面上的语言相符。

如果被控侵权行为的实施方式符合专利权利要求的字面上的语言,就可以认定存在侵权。

二、详细比较法:详细比较法是通过对被控侵权行为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其与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之间的相似度。

如果被控侵权行为与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就可以认定存在侵权。

三、构造比较法:构造比较法是通过选定一个技术标准作为参照物,将专利权利要求和被控侵权行为进行比较。

如果被控侵权行为在技术标准上与专利权利要求一致,就可以认定存在侵权。

四、等同技术特征法:等同技术特征法是通过对被控侵权行为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与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具有等同性。

如果被控侵权行为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在功能、结构、原理等方面具有等同性,就可以认定存在侵权。

五、规范化法:规范化法是通过将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进行规范化处理,再与被控侵权行为进行比较。

如果被控侵权行为具有规范化后的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就可以认定存在侵权。

六、目的和效果法:目的和效果法是通过分析专利权利要求的发明目的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与被控侵权行为的目的和效果进行比较。

如果被控侵权行为与专利权利要求在目的和效果上具有一致性,就可以认定存在侵权。

在实际判定中,通常会采用以上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判断。

判定专利侵权需要综合考虑专利权利要求的字面表述、技术特征、规范化处理、发明目的和效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权衡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最终做出综合判断。

总之,专利侵权的判定需要将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字面表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专利保护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创新者的重要手段。

然而,专利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也随之而来,给创新者和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创新成果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成为了重要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介绍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的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专利侵权判定指南1. 确定专利权利范围:在判定专利侵权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专利权利的范围。

这包括了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具体描述。

权利要求是专利权的核心部分,它规定了专利权的具体保护范围。

而说明书则提供了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和支持。

判定专利侵权时,需要对专利权利范围进行准确的解读和理解。

2. 确定侵权行为:在确定专利侵权时,需要对被指控的侵权行为进行准确的界定。

这包括了对专利权利要求的逐项比对,以确定被指控的行为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

同时,还需要考虑专利权的有效性和侵权行为的实质相似性。

只有在侵权行为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相符合,并且专利权有效,才能认定为专利侵权。

3. 判定侵权主体:在专利侵权判定中,需要确定侵权主体。

侵权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

判定侵权主体时,需要考虑其在侵权行为中的角色和责任。

例如,是否是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还是提供侵权产品或服务的主体。

判定侵权主体有助于确定侵权责任和追究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1. 确定专利权利的真实性:在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时,首先需要对涉嫌假冒的专利权利进行真实性的审查。

这包括了对专利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需要查证专利权的注册情况、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真实性,以及专利权的有效期等信息。

只有在确认专利权的真实性后,才能进一步认定是否存在假冒专利行为。

2. 确定假冒行为:在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时,需要对涉嫌假冒的行为进行准确的界定。

这包括了对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比对,以确定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相似或相同。

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1.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是对专利权的确定范围进行了具体表述的部分。

依据《专利法》和相关法规,对权利要求的解释主要采用了以下原则:-字面解释原则:根据权利要求的措辞进行解释,将其理解为字面上的含义。

-专利文件的整体原则:由于专利权利要求通常包括多个条款,权利要求的解释需要综合考虑权利要求的全文。

-技术领域的一般知识原则:解释权利要求时可以参考技术领域的一般知识,以了解术语和概念的常规含义。

-领先专利原则:如果先前的专利文件揭示了类似的技术,新专利的权利要求不能超过或损害领先专利的权益。

2.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是依据专利权特有的概念和要求,在具体案件中进行判定的依据。

主要判定标准如下:-权利要求相同原则:侵权行为应当与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相同或足以产生同样的技术效果。

-范围概念原则:专利权利的范围由专利权利要求所确定,侵权行为应当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技术效果原则:侵权行为应当实现专利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技术效果。

-同样的基础上应当继续追究原则:即使专利权利要求有一定的变化或修改,只要其基本的专利创造思维保持一致,仍可认定为侵权。

3.对专利侵权的证据要求在专利侵权案件中,为了证明侵权行为,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主要的证据要求包括:-专利权证明:原告应当提供对专利权的证明,例如专利证书或专利权确认文件等。

-专利权利要求证明:原告需要提供专利权利要求的原本或副本,以证明侵权行为是否涉及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侵权行为证明:原告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被告实施了专利权利要求所揭示技术特征的证据,例如产品、设备、文件等。

-专利侵权调查报告:原告可以委托专利侵权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并提供调查报告作为证据。

-专利侵权损失证据:对于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原告需要提供经济损失的证明。

总之,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包括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和对专利侵权的证据要求。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摘要:1.专利权利要求的概述2.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3.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4.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原则5.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案例分析正文:【专利权利要求的概述】专利权利要求是专利权的核心内容,是专利权人享有排他性权利的依据。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申请人需要通过权利要求书来明确自己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专利权利要求的撰写对专利申请的成败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是一个关键环节。

根据我国《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应当遵循以下规则:1.文字解释:以权利要求书的文字表述为基础,结合整个专利说明书和附图,对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术语和语句进行解释。

2.结构解释:根据权利要求的结构和语句顺序,理解技术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解释:根据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功能和作用,解释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方式。

4.引用解释:参考专利说明书和附图,对权利要求中的引用内容进行解释。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语法分析:分析权利要求的语法结构,明确技术方案的组成部分。

2.逻辑分析:通过分析权利要求的逻辑关系,理解技术方案的内在联系。

3.比较分析:将权利要求与专利说明书及附图进行比较,确定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

4.历史分析:研究专利申请的历程,了解权利要求的演变过程,为解释提供参考。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原则】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文字表述原则:以权利要求书的文字表述为基础,充分考虑每个技术术语和语句的含义。

2.公平原则:在解释权利要求时,应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确保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合理。

3.穷尽原则:在解释权利要求时,应尽量穷尽技术方案的所有可能性,避免因解释不全面而导致专利权人的权益受损。

4.一致性原则:在解释权利要求时,应保持与专利说明书及附图的一致性,确保解释结果符合申请人的原意。

专利权利要求解释和共同侵权的认定及责任划分

专利权利要求解释和共同侵权的认定及责任划分

专利权利要求解释和共同侵权的认定及责任划分专利权是指对于新颖性、进步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法律保护的技术成果。

以此为基础,专利权利要求就是为了保护专利技术的产权保护。

专利权利要求一般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其中独立权利要求是指专利技术的基本权利要求,而从属权利要求则是与独立权利要求相结合而形成的更为具体的权利要求。

对于专利权的侵权问题,相关法律规定了专利权的保护措施。

专利权的侵权主要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形式。

直接侵权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使用、制造、销售或进口侵犯专利权的产品或方法,而间接侵权则是指为实现直接侵权所作出的贡献行为。

在刑事诉讼中,对于专利权的侵权行为需要通过技术鉴定的方式来进行确认。

对于专利权的共同侵权问题,在实际生产或销售中,往往会涉及多个侵权行为主体的协同行为。

此时,共同侵权问题就需要在专利法中进行确立,并明确各方在共同侵权中的责任划分。

具体来说,共同侵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侵权人在同一专利侵权行为中参与的情况。

而在共同侵权中,侵权人的责任划分一般分为全责、部分责任和连带责任。

在全责的情况下,共同侵权人所承担的责任是平等的,即地位相同的侵权人都需要承担全部损失。

在部分责任的情况下,共同侵权人所承担的责任则是按照各自参与侵权行为的程度进行划分,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在连带责任的情况下,共同侵权人所承担的责任则是共同和单独承担,并且在承担共同责任时,需要承担全部损失,无论是自己的行为还是他人的行为。

总的来说,专利法律对专利权的侵权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侵权行为主体在实际生产或销售中,需要谨慎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否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在共同侵权中,各方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责任划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协商处理,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在实践中,专利权的侵权行为往往并不是非常明显,这就需要对侵权行为的界定和认定进行科学而严格的判定。

具体来说,对于专利权的侵权行为的认定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是指对专利权利的侵犯行为进行判定的基本原则。

在判定专利侵权行为时,需要考虑到专利权的内容、使用方式、技术特点等因素,以确定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下面是一些参考内容。

1. 权利要素匹配原则:根据专利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一一对应。

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具备专利的主要技术特征,即使有一些次要的差异,也可能构成侵权。

2. 构成整体规避原则:当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在外观上、结构上或使用方式上与专利相似,并且具备专利技术的重要特征,即使细节上有些不同,也可能构成侵权。

3. 构成等同替代原则: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只要能够实现专利技术的同样效果,即使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实现,也可能构成侵权。

4. 组合特征原则:对于专利权仅仅是对一部分技术特征进行了保护的情况,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如果使用该部分特征,且与该部分特征和其他技术特征的组合效果相似,也可能构成侵权。

5. 法定例外原则: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某些特定行为可能不构成侵权,如个人及非商业目的的个人使用、试验使用、科研使用等例外情况。

6. 损害赔偿原则:如果侵权行为已经给专利权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被判侵权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赔偿金额可以包括实际损失和侵权行为带来的利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的参考内容。

实际判定专利侵权行为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案件情况、专利技术的独创性、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市场影响等因素,综合进行判断。

专利审查和侵权中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

专利审查和侵权中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

专利审查和侵权中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专利是对发明的一种保护措施,具有独特性、实用性和工业利用性。

专利权是为了鼓励创新而设立的一种独占权利。

在申请专利和侵权纠纷中,参数特征限定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参数特征限定是对技术特征的定义和界定。

在专利文件中,技术特征通常包括产品或方法的构造、组成、结构、步骤、功能、效果等方面。

专利法要求技术特征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并且可以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加以检索和确定。

参数特征限定是对技术特征的细分和具体化,用于界定技术的范围和限制。

在专利审查中,参数特征限定是一个重要的审查标准。

专利审查员会根据申请文件的技术揭示和要求,对技术特征进行评估和验证。

如果技术特征不明确或无法加以限定,则可能导致专利申请被拒绝。

参数特征限定可以帮助审查员确定技术的范围和界限,以确保专利符合专利法的要求。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参数特征限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参数特征限定来界定专利权的范围和权利要求。

如果他人的产品或方法满足了专利权要求中所陈述的参数特征,则可以视为侵权行为。

参数特征限定在侵权纠纷中起到了界定和界定事实的作用。

然而,参数特征限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参数特征的界定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歧义性。

不同的人可能对参数特征的理解和解释存在差异。

这可能导致专利申请的不确定性和争议。

其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也可能导致参数特征的变化和更新。

参数特征限定可能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最后,参数特征限定的判断和验证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

这对于法院和专利权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参数特征限定的明确性和适用性。

必须确保技术特征明确、具体,并且可以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加以验证和确定。

同时,也需要关注参数特征限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确保专利权的保护和实施。

这需要审查员、法院和权利人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总之,参数特征限定在专利审查和侵权纠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界定专利权的范围和限制,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原创版)目录1.专利权利要求的概念和作用2.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3.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实践应用4.我国专利法对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规定正文一、专利权利要求的概念和作用专利权利要求是专利申请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申请人为保护其发明创造而提出的具体要求。

专利权利要求界定了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是判断他人是否侵权的依据。

准确理解专利权利要求的含义,对于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以及涉及专利纠纷的各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规则在实际操作中,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通常遵循以下规则:1.文字解释:依据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即按照文字的通常理解来解释权利要求。

2.结构解释:将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解释,以揭示其内在的技术方案。

3.功能解释:根据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所实现的功能进行解释,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4.结合说明书和附图解释:在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时,应结合说明书和附图进行解释,以全面、准确地揭示发明创造的内容。

5.采用有利于权利要求人的解释:在专利权利要求解释存在争议时,通常采用有利于权利要求人的解释。

三、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实践应用在专利侵权纠纷中,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至关重要。

例如,当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有所差异时,需要通过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判断这些差异是否导致被控侵权产品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此外,在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中,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也起着关键作用。

四、我国专利法对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规定我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和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这一规定明确了专利权利要求在确定保护范围方面的地位,并强调了说明书和附图在解释权利要求时的作用。

总之,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是专利法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系到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 第10期2019年 10月中国发明与专利China Invention & PatentV ol.16 No.10Oct. 2019专利侵权判定中权利要求解释的经验分享章建勤张小娟(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北京100020)摘 要:本文分享了专利侵权判定中权利要求解释的经验,用对权利要求解释错误导致再审的案例说明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重要性及难度。

还介绍了:权利要求解释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权利要求中包含的全部技术特征并确定每个技术特征的含义;确定待解释的权利要求中包含的技术特征的方法;确定技术特征含义的方法及所依据的材料;特殊情况下权利要求的解释。

关键词:权利要求解释确定技术特征技术特征的含义中图分类号:D923.42 文献标识码:A0序言如何正确理解或者解释权利要求在专利侵权判定中非常重要,而且具有很大难度。

很多专利侵权判定,乃至法院的专利侵权判决之所以出错,就是因为对专利权利要求的理解或者解释出错所致。

例如,在湖南广义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沙深湘通用机器有限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2013)民提字第127号提审案中,之所以经过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后最高人民法院提审,主要就是因为对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在磨盘上方通过支架活动装有磨辊”的“上方”的含义的争议导致。

在深圳市蓝鹰五金塑胶制品厂与罗士中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2013)民提字第127号再审案中,一审判决关于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垂直大孔的两侧设有贯穿其中心的纵向孔”的错误解释导致一审判决被二审判决撤销,二审判决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提审判决的维持。

在杭州华新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日昭新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等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2015)民提字第58号提审案中,对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母线最外绝缘层是导电屏蔽接地层”及技术特征“过电流”的错误解释,导致一审、二审判决均被最高人民法院提审撤销。

对于如何正确理解或者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得非常笼统,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一些专家、学者,特别是一些“智慧法官”1作出了非常卓越的探索。

其中的一些优秀成果,基本都已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上升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因此,在我国进行专利权利要求解释时,必须遵守的规则,除了《专利法》的规定外,主要是相关司法解释。

另外,相关具有指导意义的判例,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进而正确理解或者解释专利权利要求,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简介:章建勤(1967—),男,甘肃岷县人,理学学士、法律硕士,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师,北京反侵权假冒联盟法律服务部主任,主要从事技术类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相关研究;张小娟(1972—),女,北京人,工学学士,律师、专利代理师,研究方向:专利侵权诉讼及无效实务;企业专利布局及风险分析;各类知识产权民事诉讼实务及知识产权刑事法律的适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实务。

1 “智慧法官”是笔者对那些面对没有规则可依,没有先例可循的案子不得不主要依靠智慧作出判决的法官的称呼。

笔者所说的“智慧”是指个人的达到一定程度的智力、知识和道德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制约、互相激荡后形成的结晶。

• 98 •2019年第10期1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权利要求中包含的全部技术特征并确定每个技术特征的含义《专利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五十九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2。

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自2015年2月1日第二次修正后起施行)第十七条规定: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所称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是指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

因此,在专利侵权诉讼实务中对权利要求的解释的目的,实际是为了确定权利要求中包含的全部技术特征,并且确定权利要求包含的各个技术特征的含义,以便与被诉侵权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比对,判断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是否全部覆盖了涉案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即被诉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了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其中所述的技术特征是指在权利要求中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最小的技术单元或者技术要素。

其具体表现为,在权利要求中限定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方法发明技术方案或者产品发明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产品技术方案)的结构、组分、步骤、条件等或其之间的关系的词语或者术语。

由此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待解释的权利要求中包含了哪些技术特征;第二步,确定所确定的技术特征的含义。

2确定待解释的权利要求中包含的技术特征的方法理论上讲,确定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首先是从阅读权利要求开始。

对于一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文件,除了著录事项和说明书摘要外,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首先是权利要求。

由此,阅读一个专利授权文件似乎应该是从阅读权利要求开始。

但以笔者的经验,如果阅读者阅读专利文件的功力非常深厚,而且对该专利所保护的技术方案非常熟悉的话,不妨按照先阅读权利要求,后阅读说明书的顺序。

否则,笔者建议阅读者不妨像笔者通常所作的,第一步,阅读说明书中的技术背景部分;第二步,阅读说明书所声明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部分,搞明白该发明创造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或者技术背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这一步非常重要,请参阅笔者的文章《试论说明书所声明的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重要性》(见《中国知识产权》2019年4.26特刊);第三步,直接跳到附图说明部分,对附图各个视图有个初步了解;第四步,对照附图和附图说明,仔细阅读各个具体实施例,做到确实理解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果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技术名词、背景知识等不理解的话,可以先通过网上“百度”等搜索查阅。

只要足够耐心细致,这方面的大部分问题,都可通过“百度”解决。

当然往往需要花足够的时间、精力,有时需要查询专业文章,但一般问题通过“百度百科”等就可以搞定。

有时,“百度知道”所显示的网友答疑也很有帮助。

如果通过在“百度”等网上搜索查阅还不能搞懂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话,就要查阅教科书、技术手册、技术词典等,或者向专业人士咨询。

例如去图书馆就很有帮助,一般总能找到所需要的工具书,特别是找到该专利申请日之前的作为现有技术的工具书。

值得一提的是,大一些的图书馆一般都提供所需资料的复印服务。

通常情况下盖图书馆复印章的资料,效力相当于公证资料,法院等是直接确认其真实性的,但比公证要省钱省时很多。

如果必要并可能,直接和发明人等专利权人的技术人员沟通。

第五步,在确实搞懂了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再阅读发明内容部分;第六步,在理解了发明内容的基础上,再阅读全部的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的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

在阅读完权利要求后,应该再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权利要求中的哪些名词或者术语在说明书中有特别或者专门的解释说明,或者对其含义进行章建勤,等:专利侵权判定中权利要求解释的经验分享2 在这次专利法修正征求意见稿中,没有涉及关于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内容,笔者也未见到有人对现有的专利权解释规则提出修改的建议。

因此,在我国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的现有规则,不会因这次专利修法而改变。

• 99 •2019年第10期了专门界定;第二步,确定哪些词语、词组、乃至句子,是用来限定该专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方法发明技术方案或者产品发明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产品技术方案)的结构、组分、步骤、条件等或其之间的关系的,并对其逐一进行标注,这些每一个被标注的文字就是通常所说的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3确定技术特征含义的方法及依据3.1依据专利授权文件确定技术特征的含义在做出上文所述的标注后,再看这些被标注的技术特征的含义是否清楚明确。

如果明确的话,进一步确认是通过仅仅阅读权利要求就可明确的,还是通过阅读说明书和其他权利要求才能明确的。

如果是通过阅读说明书或/和其他权利要求才能明确的,相关技术特征的含义就不能按照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而要按照说明书或/和其他权利要求的特别界定或者说明确定技术特征的含义。

3.2 超出专利授权文件的内容确定技术特征的含义如果确实搞懂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发明内容,但还不能明白权利要求中的一些技术特征的含义的话,就应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条第一款“人民法院对于权利要求,可以运用说明书及附图、权利要求书中的相关权利要求、专利审查档案进行解释。

说明书对权利要求用语有特别界定的,从其特别界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第六条“人民法院可以运用与涉案专利存在分案申请关系的其他专利及其专利审查档案、生效的专利授权确权裁判文书解释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

专利审查档案,包括专利审查、复审、无效程序中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提交的书面材料,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及其专利复审委员会制作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会晤记录、口头审理记录、生效的专利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书和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等”的规定,去阅读专利审查档案和与涉案专利存在分案申请关系的其他专利及其专利审查档案和相关的生效专利授权确权裁判文书,以确定其技术特征的含义。

如果通过上述步骤还不能明确权利要求的含义,具体为其中技术特征的含义的话,就应该结合工具书、教科书等公知文献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际只能是解释者把自己假想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确定技术特征的含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此处所述的工具书、教科书等公知文献是指,该专利申请日之前的工具书、教科书等公知文献;解释者也只能将自己假想成该专利申请之时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4 特殊情况下权利要求的解释4.1权利要求中包含了表示功能或者效果的术语的特殊情况的处理如果在权利要求中包含了表示功能或者效果的术语,该权利要求就可能属于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

而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识别、功能性技术特征含义的确定,司法解释二第八条“功能性特征,是指对于结构、组分、步骤、条件或其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其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功能或者效果进行限定的技术特征,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仅通过阅读权利要求即可直接、明确地确定实现上述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除外”有特别的规定,而且在专利权利要求解释中是最容易出错的,要特别谨慎。

其特殊性和难度在于:首先,只有依照相关的现有技术才能确定是否为功能性技术特征,而不是仅仅依据专利文件就能确定是否为功能性技术特征;其次,只要确定为功能性技术特征,其含义是由说明书及附图来确定,而不是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