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地理必修2(中图版)课时演练: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四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含参考答案)
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章末综合检测(四)一、选择题上海浦东新区、成渝试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试验区。
读三个试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
1.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2.制约“成渝试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A.交通不便B.自然资源C.耕地资源少D.人口众多3.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解析:第1题,浦东新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缓解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二是以浦东开发为切入点,促进上海的发展,从而带动长江流域的发展。
第2题,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成渝位于四川盆地,四周被山地包围、境内多丘陵,地形地势不利于修建交通线,使其与外界交通联系不便,严重制约其经济发展。
第3题,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处在江汉平原上,自然条件优越;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武汉钢铁工业发达,也是我国著名的“光谷”。
答案:1.D 2.A 3.C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空间格局规划为“一核五圈四带”。
其中一核为上海,为超大城市,南京定位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4~5题。
4.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利于( )①共建共享基础设施②缓解城市交通压力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④加强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和合作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③5.南京定位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②经济发展空间得到提升③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量减少④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A.①④ B.①②C.③④ D.①③解析:第4题,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利于共建共享基础设施。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可 持续发展的理念,如节约用水 、用电、减少垃圾排放等。
探讨如何在旅游、交通等方面 减少对地理环境的破坏,提出 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所在地区 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 案并尝试付诸实践。
06
总结反思与提高方向指引
自我评价:掌握程度和不足之处
掌握程度
经过本章的学习,我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相 关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绿地系统,建 设宜居城市。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密集、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 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改 善。
03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践途径
可持续发展概念解读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 耗和浪费,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 修复,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 生活方式。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关注民生问题,推动教育、医疗 、就业等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 社会和谐稳定。
落实全球发展倡议
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 发展议程等全球发展倡议,推 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
04
案例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策略探 讨
国内外典型区域协调发展案例介绍
国内案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 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问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根底课程,下面是由我共享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问点总结,盼望对你有用。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问点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1、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劳动力利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的过程2、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中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本钱获得最高利润3、工业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有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和原料、零部件。
产品除产品外还有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4、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运输、动力(燃料)、原料、科技,政策5、工业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表达方式:地形平坦,适合建工厂;水源足够。
市场广袤,运输便利,能源足够,原料丰富,科技兴盛,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6、各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典型工业部门和布局原那么①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本钱较高,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加工等,布局时应接近原料产地。
②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本钱较高,啤酒,家具制造、炼油等,布局时应接近市场③动力导向型工业须要消耗大量能量,电解铝(有色金属类)等,布局时须要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④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须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服装工业(加工),电子装配工业,鞋帽加工工业等,布局时应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⑤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需求较高,飞机、精细仪表等(服装设计等也应属于此类),布局时应接近高等教化和科技兴盛地区7、工业区位因素的变更工业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开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靠程度。
8、鞍钢和区位选择因素是接近燃料和原料产地宝钢的区位因素是便利的交通和广袤的市场。
9、宝钢的煤炭来自安徽淮南和山西等,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等10、钢铁工业区位的三次变更:在早期,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因素,钢铁工业靠近大煤田,如德国鲁尔区;20世纪初期,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向大铁矿靠近,如包钢,武钢,鞍钢;二战后,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如上海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区11、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更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实力提高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靠程度提高12、影响工业区位的其他因素有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如东部沿海经济的开展,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如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建厂等。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章末综合检测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
章末综合检测(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图,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下图示意京津冀三地间转移方向及三大产业比例。
据此回答1~2题。
1.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将使()A.北京城市职能减少,工业全部迁至河北B.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差距加大C.天津以海空两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D.河北农业人口大幅度增加2.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B.保定等京津周边城市等级大幅提升C.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D.促进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区迁移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时空分异特征。
如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
读图,回答3~5题。
3.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①非农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②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③人均GDP波动下降④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01~2004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和人口发生突变的原因可能是()A.开发区大规模建设B.城市化进入高水平阶段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D.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迅速5.根据四个特征要素年均增长率差异可知,京津冀地区的城市()A.非农劳动力过剩B.交通逐渐通畅C.居民购买力停滞D.土地供应紧张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读“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变化及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图”,回答6~7题。
春地理必修人教课时演练:第四章 章末总结提升 含解析
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导向型工业②环境因素③政策④市场需求变化⑤工业集聚⑥工业分散⑦新工业区⑧传统工业区[触摸高考]►主题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2019·浙江选考)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
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
据此,完成下题。
1.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销售的主要优势是() A.距离市场较近B.土地成本较低C.人才资源丰富D.运输距离较短解析: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的特色农产品,主要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和销售,距离市场近,A正确;中、东部地区经济较西部发达,土地成本较西部地区高,B错误;加工、包装和销售的技术含量较低,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少,C错误;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和销售,只是增加了加工、包装环节,并没有缩短农产品的运输距离,D错误。
答案:A2.(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解析:第(1)题,一般情况下,服装附加值中智力劳动(研发、管理等)创造的附加值高于生产加工过程中创造的附加值。
根据图中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专注于研发和管理,而由加盟的多家生产厂负责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可大幅度提高附加值,A选项正确。
关闭自有生产厂降低的人工成本非常有限,因为生产环节附加值低,人工成本也较低,而缩小规模、加强合作也不是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的主要目的,排除B、C、D选项。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要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要点总结(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区位选择因素1、自然因素(1)水源(2)土地(3)原料(4)能源2、经济社会因素(1)市场(2)交通(3)科技(4)政策(5)劳动力(6)资金(7)农业基础(8)个人偏好3、环境因素(1)废渣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居民区和农田(2)废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垂直地带(3)废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上游活动科技进步导致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条件改善(高速化、大型化)→工厂可以远离原料地、燃料地布局→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素质、人才、科技的要求提高→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靠近市场布局→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对原料、燃料的依赖程度下降阅读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变化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形成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②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或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或以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二、工业分散→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1)原因①原料和产品质量轻、体积小、价值高(如电子元器件)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如汽车)③工业集聚过度,导致环境污染、成本增加(2)效益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效益②形成了跨国企业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现代化的交通(2)现代化的通信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以鲁尔区为例)典型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意大利西北部、中国辽中南地区。
1、生产特点(1)、发展基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主导因素为原料导向型)(2)、工业部门:(煤炭、火电、化工、钢铁、机械、纺织)以重工业为主(3)、生产规模:以大型企业为主(4)、分布特点:高度集聚2、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中西部莱茵河畔,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水源充足(3)靠近法国的洛林铁矿(4)鲁尔煤田的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品质优良(5)市场广阔(6)水陆交通便利(内河航运)3、衰落原因(1)新科技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2)产业结构单一(3)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①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②冶金技术的进步,使煤炭消耗量减少③开采条件变差,成本增加(4)世界性的钢铁产能过剩①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钢铁替代品(橡胶、塑料)的广泛使用,使钢铁需求量减少(5)高度集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成本增加4、整治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核心措施)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②发展高技术工业(如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工业)③发展第三产业(如金融业、旅游业、科技、教育)(2)调整工业布局①向德国西部和南部转移②向荷兰沿海转移(3)优化环境①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②植树种草5、整治效益(1)产业结构多样化(2)工业布局趋于合理(3)成为环境优美的地区活动中国辽中南重化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濒临黄海、渤海海峡和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起辽宁省中部腹地、南至辽东半岛南端,临近京津冀工业基地2、水源不足:降水量少、水污染严重3、铁矿石、海盐资源丰富(鞍山铁矿)4、石油、煤炭资源丰富5、重化工业产品市场广阔6、交通便捷(铁路)二、新工业区(以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为例)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温州乡镇企业、珠三角专业镇。
第四章 章末总结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四章章末总结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章末总结章末总结教材P80探索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极大的忧虑和不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卡斯特罗说“有一个重要的物种正在灭亡,那就是人类”教材P85思考上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水环境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
教材P85思考下毛乌素沙地地处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本身已很脆弱,加上大规模地垦荒和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大片草场退化成沙地。
教材P86复习题1.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它们影响范围广.规模大.危害深。
这三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可归纳如下表主要问题成因全球气候变暖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尤其是亚马孙雨林的破坏臭氧层的破坏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化合物酸雨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2.本节所介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们的表现类型如下图所示3.首先要明确本地区面临哪些环境问题,选择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其次要区分这些问题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再确定要分析的方面,即生态破坏主要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角度分析,环境污染主要从过量排放与环境自净能力不足的矛盾分析。
治理措施要对症下药,从原因入手推出具体措施。
教材P87探索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到xx 年四一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中,几乎全部涉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所有世界环境日主题都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那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教材P89思考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社会活动趋向利益和效益最大化。
人类不但开发当前的自然资源,还想“预支”未来的自然资源,这种行为过度消耗资源,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使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020同步中图版地理必修二新突破课件第4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第八页,共36页。
2.分析人为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 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 损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9
第九页,共36页。
25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1.读组成 可持续发展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人的管理调控居于核心地位, 是该系统实现恶性循环或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2.理关系 图中三个子系统间的箭头可分为两类:首先是社会系统、经济 系统从生态系统中索取资源,同时又把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到环 境中;再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和技术等,经济系统为 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资金等。
16
第十六页,共36页。
[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 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 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 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 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 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 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于 2015 年建成,形成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经 济专业基地。结合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28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图甲 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示意图
29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图乙 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意图
2020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第4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6.表格
待选地
运输成本(单位:元/吨)
点 原料
燃料
成品
甲 3.68
5.42
8.80
乙 3.16
3.85
14.00
丙 3.16
4.27
11.60
丁 3.68共39页。
依据表格数据信息进行区位分析,往往要通过计算、比较得出 结论,如表中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择在成本 最低的丁地。
36
第三十六页,共39页。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37
第三十七页,共39页。
满意(mǎnyì)后下载
学资学习网
押题
第三十八页,共39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四章 工业地域(dìyù)的形成与发展。押题
No Image
第三十九页,共39页。
15
第十五页,共39页。
专题整合 巧归纳
16
第十六页,共39页。
多种图示分析判断工业 区位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变形图较 多。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仔细研究各种工业区位模式图的特 征,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有:
17
第十七页,共39页。
1.柱状图
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 位的主导因素。如上图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 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5
第五页,共39页。
(2)资源条件 ①水资源:焦作市是中西部地区不可多得的水资源富集区。 ②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共有40余种。 ③土地资源:种类齐全,耕作面积大。
2020春地理必修2(中图版)课时演练:第四章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教材第94页探索漫画中的人物在用木筏上的木材作燃料,其结果必然导致木筏越来越小,最终会使大家都沉入水中,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漫画从深层次说明人类目前过度索取资源,损害环境,将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因此,人类必须转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地恢复受损的环境,减少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新的损害,这样才能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
二、教材第95页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教材第100~101页思考1.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颁布实施。
为了落实该议程,我国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就如下图所示:《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困难有: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解决办法: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要实现的发展战略目标而言,中国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而不考虑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对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四、教材第101页复习题1.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严峻的问题,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为实现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减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节能节水,选购环保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拒食野生动物,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等。
3.通过互联网等形式查找案例即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公众参与。
[课堂小结][A级 抓基础]读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完成1~2题。
1.E、F、G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部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4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类型 滨海砂矿
石油、天然气 多金属结核
分布
内涵
近岸带 海洋底部蕴
大陆架浅海 藏的金属矿
海底
和非金属矿
大洋海盆 的总称
开发利用意义 ①形成近海石油工业 部门; ②多金属结核是未来 可以利用的最大资源
-3-
海洋生 物资源
海洋化 学资源
海洋能 源资源
海洋空 间资源
鱼类 藻类 其他 食盐 其他 潮汐能 海流能 波浪能 温差能 盐差能 交通空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几年,浙江规定每年从 6 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实行三个月的“休渔
期”,主要原因是( )
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
B.修补渔船和渔网
C.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
D.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3)近几年,广东省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沉置大量废弃船只,主要原因是( )
A.阻止渔船在该海域捕鱼
进,利用空间更为广
阔
海洋公园、海
滨浴场、海上
运动区
2.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4-
据此完成(1)~(3)题。
(1)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因为( )
①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
的营养盐类 ③沿岸有寒流和暖流交汇 ④位于寒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海洋中所蕴 藏的可再生 的自然能源
①为可再生资源,污 染小; ②作为新的能源
海港码头、运
输船舶、海上
航道等
海上电站、人 工岛、围海造 陆、海洋牧场
海底光缆 海底货场、 海底仓库、 海洋倾废场
①海洋空间资源利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限时训练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第一节【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知识点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知识点3:长江经济带)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知识点1]张家口和北京联合承办冬奥会,北京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则承办雪上项目。
张家口能和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较为发达,与北京经济互补性强B.交通通达度好,为华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C.地形、气象条件比北京更适宜开展雪上项目D.目前,配套设施已经完善,接待能力强【答案】C 【解析】冬季奥运会的雪上项目对地形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具有地形和气象条件上的优势;张家口经济、交通、基础设施等要落后于北京。
[知识点2]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出批复,提出首都功能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发展目标。
读“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回答第2~3题。
2.优化首都功能应采取的措施是( )A.西城区大量拆除古老院落B.东城区扩建物流仓储设施C.海淀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D.密云山区发展现代制造业3.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①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②缓解河北省的交通压力③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④根治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2.C 3.B 【解析】第2题,根据北京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西城区古老院落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不能大量拆除;东城区位于市中心,地价高,不适宜扩建物流仓储设施;密云山区为北京市的水源地,发展现代制造业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故A、B、D项错误。
海淀区是大学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地区,发挥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是科学合理的措施,故C项正确。
第3题,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主要是治理北京的城市问题,可以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①③正确,故B项正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四章 本章整合
分析角度
分析思路
实例
交通运输 条件
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
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 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展的重要保障
有利于经济发展
主要分析人口数量、人口 高素质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有 人口状况
质量、人口增长情况等 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科技条件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越发达, 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土壤、水源 要意义
等自然条件
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 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有利于农业 的发展
主要分析自然资源 美国东北部、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
自然资源条 件
的数量、品质、分 布状况以及资源的 地域组合状况
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 煤炭资源,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 有利,从而形成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第四章
本章整合
地理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答案 ①交通一体化 ②车辆导航调度 ③毗连区 ④大陆架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
分析角度
分析思路
实例
气候、地形、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
纽,
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第(3)题,不同意
我国企业继续在西欧多国大量建设海外仓的理由可从西欧地
区
、交通便利、建设成本高等方面分析。西欧面积较小
且以
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重复建设海外仓的成本较高;经济发达,地
价高,建仓成本高。
思路导引答案 适应市场 运费 市场 信息技术 市场 欧洲中部 交 通网络 面积小 平原 题目答案 (1)海外仓采用大规模集中运输,效率提高,运费降低(物流成本降 低);接近市场,物流时效提高,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 外仓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市场分析、物流追踪等),利于适应市场变化。 (2)德国经济发达,是我国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场;地处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 越;是中欧铁路的重要枢纽,交通网络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 (3)西欧面积较小且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重复建设海外仓会造成浪 费;经济发达,地价高,建仓成本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①变暖②臭氧层③酸雨④荒漠化⑤工业⑥持续性⑦环境⑧公众⑨国际
[触摸高考]
主题一主要的环境问题
1.(2018·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
据此,完成(1)~(2)题。
(1)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①提高土壤肥力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减少产品种类④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
A.青海省B.河南省
C.湖南省D.广东省
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可知,用糟液进行沼气发酵,生产的有机肥回归农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①对;从图中信息看,玉米脱胚后可以糖化、发酵和蒸馏,还可以生产玉米油和饲料,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对;从图中信息看,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该清洁生产方式的产品种类是增多的,③错,生产工艺流程延长,④错。
答案选A。
第(2)题,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玉米产区。
四个选项中,河南省位于玉米产区。
答案选B。
答案:(1)A(2)B
主题升华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理、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
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
获取信息
本图为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①农业部门有养猪业、种植水稻、种植果树、养殖鸡鸭、放牧牛羊等;②
养猪业粪便的处理无害化;③水稻种植与鸡鸭养殖互惠双赢;④水稻种植为牛羊提供饲料;⑤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信息解读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要素的“五读”
(1)“一读”部门:由部门判断类型,如拥有农(种植业)、林、牧、渔中的几个部门,则为混合农业。
(2)“二读”影响:各部门产生的废弃物经处理后排放到环境中,其对环境影响小。
(3)“三读”联系:各部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要看联系是否互惠共赢。
(4)“四读”产品:由部门之间的联系判断产品是否绿色环保。
(5)“五读”意义: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经济、社会、生态等角度分析。
调动知识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技巧
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
第一,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第二,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第三,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第四,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
加速问题的解决。
第五,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
第一,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二,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
第三,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填时最好采用试填法。
第四,完成解答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
►主题二垃圾分类
2.(2019·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B.原料
C.能源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生产沼气等,说明厨余垃圾是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
第(2)题,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最后剩余废渣,利用提取的生物油脂可以生产工业油脂。
答案:(1)B(2)C
3.(2019·浙江选考)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B.技术
C.资金D.劳动力
(2)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产业集聚B.降低运输成本
C.提高规模效益D.促进产业协作
解析:第(1)题,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土地进行,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等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然分散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A正确;技术、资金和劳动力改变不了农业生产分散分布的空间格局,因而不是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B、C、D错误。
第(2)题,将数量巨大的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能显著提高规模效益,C正确;农业废弃物处理产业对其他关联产业的影响较小,故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农业废弃物并不能促进产业集聚及产业协作,A、D错误;将分散的
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会增加运输成本,B错误。
答案:(1)A(2)C
主题升华认识垃圾分类
1.垃圾分类的含义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影响以及现有处理方式的要求,分成不同类别的若干种类。
欧美发达国家与国内城市的垃圾分类经验告诉我们: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
2.垃圾分类产生的原因
(1)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
(2)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
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
(3)垃圾不分类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没得到利用。
而我们经常随手丢弃的废干电池,每年就有60多亿只,里面总共含有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
这些资源如果都能被重新利用,将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财富!
3.垃圾分类的内容
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大类。
(1)可回收垃圾。
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
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塑料制桶、制盆、制瓶和塑料衣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2)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3)湿垃圾。
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瓜皮果核、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活废弃物。
这类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4)干垃圾。
干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上海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食品袋(盒)。
这类垃圾不会腐烂,危害较小,但无再次利用价值。
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在当今社会,还无化解其他垃圾的有效方法,所以应尽量减少产生干垃圾。
4.垃圾分类的意义
(1)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2)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
(3)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普及环保与垃圾的知识,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