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形经典练习题.docx
初中数学:等边三角形练习(含解析)
初中数学:等边三角形练习(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对称轴最多的是()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直角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最多的是等边三角形.故应选C.考点:等边三角形2、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 与CE交于点F,则∠DFC的度数为()A. 60°B. 45°C. 40°D. 3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AB,∠CAE=∠B,根据SAS可证△AEC≌△BD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BAD=∠ACE,所以∠DAC+∠ACE=60°,所以∠DFC=60°.解:∵△ABC是等边三角形,∴∠CAE=∠B=60°,在△AEC和△BDA中,AE BD EAC DBA AC AB =⎧⎪∠=∠⎨⎪=⎩,∴△AEC ≌△BDA ,∴∠BAD=∠ACE ,∵∠DAC+∠BAD=60°,∴∠DAC+∠ACE=60°,∴∠DFC=∠DAC+∠ACE=60°.故应选A.考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下面给出的几种三角形:①三个内角都相等;②有两个外角为120°;③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所对的角的角平分线;④三条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①三角形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两个外角是120°的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一定是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第三个内角也是6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所对的角的角平分线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④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当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相等时,三角形的三条边也相等,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正确的有3个.故应选B.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二、填空题4、在△ABC 中,如果AB=AC=BC ,则∠A =_________,∠B =___________,∠C =_________。
等边三角形典型试题
等边三角形典型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 B.220° C.240° D.300°2.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A.30° B.20° C.15° D.100°3.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A.6 B.12 C.32 D.644.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依次在边AB、BC、CA上取点A1、B1、C1,使AA1=BB1=CC1=1,则∠A1B1C1的面积是() A.3/4 B.3√3/4 C.9/4 D.9√3/4 5.在等边∠ABC中,D是边AC上一点,连接B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连接ED,若BC=5,BD=4.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E∠BC B.∠ADE=∠BDC C.∠BDE是等边三角形D.∠ADE的周长是96.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A.1/3B.1/2C.2/3 D.不能确定7.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O的边OB在x轴上,将∠ABO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30°得到三角形OA1B1,则点A1的坐标为()A.(√3,1) B.√3,-1) C.(1,-√3) D.(2,-1)8.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1/3×1/2)5a B.(1/2×1/3)5a C.(1/3×1/2)6a D.(1/2×1/3)6a如图,等边∠ABC中,AB=2,D为∠ABC内一点,且DA=DB,E为∠ABC外一点,且∠EBD=∠CBD,连接DE、CE,则下列结论:①∠DAC=∠DBC;②BE∠AC;③∠DEB=30°;④若EC∠AD,则S∠EBC=1,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点C是线段AB上除点A、B外的任意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的同旁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DC于M,连接BD交CE于N,连接MN.下列结论:①∆ACE≌∆DCB②∠AFD=60③∆CMN是等边三角形④FC平分∠AFB⑤MN∠AB.,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1.如图,在等边∠ABC中,D为AB上一点,连接CD,在CD上取一点E,连接BE,且∠BED=60°,若CE=5,∠ACD的面积为,则线段DB的长为.2.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度.3.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5B5A6的边长为16,∠A2012B2012A2013的边长为.4.如图,∠ABD与∠AEC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BE=CD;②∠BOD=60°;③∠BDO=∠CEO.5.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且A、C、B在同一直线上,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④PC 平分∠APB;⑤∠APD=60°.其中不正确结论是.(填序号)三.解答题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边上一点,以AD为边作∠ADE=60°,DE与∠ABC的外角平分线CE交于点E,连结AE,试判断∠A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BE=AF,CE、BF交于点P.(1)求证:CE=BF;(2)求∠BPC的度数.3.如图,P是等边∠ABC内一点,∠PBQ=60°,且BQ=BP,连接CQ.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4.如图,D是等边∠ABC内一点,AD=BD,∠DBP=∠DBC,且BP=BA,求∠P的度数.5.如图,点E是等边∠ABC内一点,且EA=EB,∠ABC外一点D满足BD=AC,且BE平分∠DBC,求∠BDE的度数.(提示:连接CE)6.如图,点B是AC上一点,∠ABD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1)AC与BE相等吗?为什么?(2)若BE∠DC,试求∠BDC的度数.7.已知:等边三角形ABC(1)如图1,P为等边∠ABC外一点,且∠BPC=120°.试猜想线段BP、PC、A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2,P为等边∠ABC内一点,且∠APD=120°.求证:PA+PD+PC>BD.8.如图1,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1)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2)何时∠PBQ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9.如图(1),在等边的顶点B、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ABC分别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B向C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s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P处,请问:(1)在爬行过程中,BD和AP始终相等吗?为什么?(2)问蜗牛在爬行过程中BD与AP所成的∠DQA大小有无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3)若蜗牛沿着BC和CA的延长线爬行,BD 与AP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蜗牛爬行过程中的∠DQA大小变化了吗?若无变化,请证明.若有变化,请直接写出∠DQA的度数.10.已知: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点P和Q分别从A和C两点同时出发,做匀速运动,且它们的速度相同.点P沿射线AB运动,点Q沿边BC的延长线运动,设PQ 与直线AC相交于点D,作PE∠AC于E,当P和Q运动时,线段DE的长是否改变?证明你的结论.11.如图,∠ABC和∠ADC都是每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点E,F同时分别从点B,A出发,各自沿BA,AD方向运动到点A,D停止,运动的速度相同,连接EC,FC.(1)在点E,F 运动过程中∠ECF的大小是否随之变化?请说明理由;(2)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点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变化了吗?请说明理由;(3)连接EF,在图中找出和∠ACE相等的所有角,并说明理由;(4)若点E,F在射线BA,射线AD上继续运动下去;(1)小题中的结论还成立吗?(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说明理由)12.如图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且AC=2BC.求证:AD=4BD.13.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CB延长线上一点,∠ADB=60°,E是AD上一点,且有DE=DB.求证:AE=BE+BC.14.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为射线AC上一点,D为射线CB上一点,AD=DE.(1)如图1,当点D为线段BC的中点,点在AC的延长线上时,求证:BD+AB=AE;(2)如图2,当点D为线段BC上任意一点,点在AC的延长线上时,(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点在线段AC上时,请直接写出BD、AB、AE的数量关系.15.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EAD=180°,∠ABC不动,∠ADE绕点A 旋转,连接BE、CD,F为BE的中点,连接AF.(1)如图①,当∠BAE=90°时,求证:CD=2AF;(2)当∠BAE≠90°时,(1)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结合图②说明理由.1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E∠AB,OF∠AC,试说明BE=EF=FC.17.如图,在∠ABC中,∠ACB=90°,E是斜边AB的中点,且E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作CD∠BA,垂足为D.若∠ACE=30°,试证明:(1)∠CEB是等边三角形;(2)AB=4BD.18.如图所示,一个六边形的六个内角都是120°,其中连续四边的长依次是1、9、9、5.求这个六边形的周长.19.如图,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M和∠BCN是正三角形,P是AN中点,Q是CM 中点.求证:∠BPQ是正三角形.20.如图,点C是线段AB上除点A、B外的任意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的同旁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DC于M,连接BD交CE于N,连接MN.(1)求证:AE=BD;(2)求证:MN∠AB.21.如图,已知线段AB的同侧有两点C、D满足∠ACB=∠ADB=60°,∠ABD=90°-1/2∠DBC.求证:AC=AD22.如图,线段AB=CD,AB与CD相交于O,且AC与BD不平行,∠AOC=60°,判断AC+BD与A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3.如图①,在凸四边形中,∠ABC=30°,∠ADC=60°,AD=DC.(1)如图②,若连接AC,则∠ADC 的形状是三角形.你是根据哪个判定定理?(2)如图③,若在四边形ABCD的外部以BC为一边作等边∠BCE,并连接AE,请问:BD与AE相等吗?若相等,请加以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3)在第(2)题的前提下,请你说明BD2=AB2+BC2成立的理由.24..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BC=1.将三角板中30°角的顶点D放在AB 边上移动,使这个30°角的两边分别与∠ABC的边AC,BC相交于点E,F,且使DE始终与AB 垂直.(1)∠BDF是什么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设AD=x,CF=y,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用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移动点D使EF∠AB时,求AD的长.。
等边三角形典型试题综合训练(含解析)印刷版
等边三角形典型试题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是60°;②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A.45°B.55°C.60°D.75°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到E,使CE=CD,连接DE.下面给出的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①BD⊥AC;②BD平分∠ABC;③BD=DE;④∠BDE=120°.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ABC、△DEF和△GMN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E、M在线段AC上,点G在线段EF上,那么∠1+∠2+∠3等于()A.90°B.120°C.150°D.180°5.如图所示,△ABC中,AB=BC=AC,∠B=∠C=60°,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A.45°B.55°C.75°D.60°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则OE+OF的值为()A.1 B.3 C.2 D.47.如图,一个足够大的五边形,它的一个内角是120°,将120°角的顶点绕一个小正三角形的中心O旋转,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正三角形面积的()A.B.C.D.不断变化8.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BF;③FG∥BE;④CF=CG.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7小题)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共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和该边所对内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10.如图,已知点D,E是BC上的三等分点,△ADE是等边三角形,那么∠BAC的度数为.11.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BOC=度.12.△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BN⊥AC于点N,则DE,DF,BN三者的数量关系为.13.如图,已知等边△ABC,AB=6,点D在AB上,点F在AC的延长线上,BD=CF,DF交BC于点P,作DE⊥BC与点E,则EP的长是.14.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在边AB上有一点P,Q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Q=PA,过点P作PE⊥AC于点E,连接PQ交AC于点D,则DE的长为.15.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①BE=FD;②∠BFE=∠CFD;③△EBF≌△DF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已知,如图,等边△ABC中,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E为CA延长线上一点,且AE=DC,求证:AD=BE.1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CE=CD,(1)求证:DB=DE.(2)在图中过D作DF⊥BE交BE于F,若CF=4,求△ABC的周长.18.在等边△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延长线上,且ED=EC.(1)当点E为AB中点时,如图①,AE DB(填“>”“<”或“=”)(2)当点E为AB上任意一点时,如图②,AE DB(填“>”“<”或“=”),并说明理由.(提示:过E 作EF∥BC,交AC于点F)19.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20.如图,以△ABC的两边AB、AC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和等边三角形ACD,连接BD、CE,相交于O.(1)试写出图中和BD相等的一条线段并说明你的理由;(2)求出BD和CE的夹角大小,若改变△ABC的形状,这个夹角的度数会发生变化吗?请说明理由.21.如图,△ABC和△ADC都是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点E、F同时分别从点B、A出发,各自沿BA、AD方向运动到点A、D停止,运动的速度相同,连接EC、FC.(1)在点E、F运动过程中∠ECF的大小是否随之变化?请说明理由;(2)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点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变化了吗?请说明理由;(3)连接EF,在图中找出和∠ACE相等的所有角,并说明理由.22.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C的中点,∠EDF=120°,DE交线段AB于E,DF交直线BC于F.(1)如图(1),求证:DE=DF;(2)如图(2),若BE=3AE,求证:CF=BC.(3)如图(3),若BE=AE,则CF=BC;在图(1)中,若BE=4AE,则CF=BC.23.阅读材料: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腰上的高为h,连接AP,则S△ABP+S△ACP=S△ABC,即:,∴r1+r2=h(定值).(1)类比与推理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即: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等边△ABC的高为h,试证明r1+r2+r3=h (定值).(2)理解与应用△ABC中,∠C=90°,AB=10,AC=8,BC=6,△ABC内部是否存在一点O,点O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距离r的值,r=.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等边三角形典型试题综合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是60°;②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故①正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根据等边对等角;故③正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故④正确.故选D.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A.45°B.55°C.60°D.75°【分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证△ABD≌△BC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等边△ABC,∴∠ABD=∠C,AB=BC,在△ABD与△BCE中,,∴△ABD≌△BCE(SAS),∴∠BAD=∠CBE,∵∠ABE+∠EBC=60°,∴∠ABE+∠BAD=60°,∴∠APE=∠ABE+∠BAD=60°,∴∠APE=60°.故选C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到E,使CE=CD,连接DE.下面给出的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①BD⊥AC;②BD平分∠ABC;③BD=DE;④∠BDE=120°.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又BD是AC上的中线,所以有,AD=CD,∠ADB=∠CDB=90°(①正确),且∠ABD=∠CBD=30°(②正确),∠ACB=∠CDE+∠DEC=60°,又CD=CE,可得∠CDE=∠DEC=30°,所以就有,∠CBD=∠DEC,即DB=DE(③正确),∠BDE=∠CDB+∠CDE=120°(④正确);由此得出答案解决问题.【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上的中线,∴∠ADB=∠CDB=90°,BD平分∠ABC;∴BD⊥AC;∵∠ACB=∠CDE+∠DEC=60°,CD=CE,∴∠CDE=∠DEC=30°,∴∠CBD=∠DEC,∴DB=DE.∠BDE=∠CDB+∠CDE=120°,所以这四项都是正确的.故选:D.4.如图,△ABC、△DEF和△GMN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E、M在线段AC上,点G在线段EF上,那么∠1+∠2+∠3等于()A.90°B.120°C.150°D.180°【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ABC、△DEF和△GMN都是等边三角形,∴∠GMN=∠MGN=∠DEF=60°,∵∠1+∠GMN+∠GME=180°,∠2+∠MGN+∠EGM=180°,∠3+∠DEF+∠MEG=180°,∴∠1+∠GMN+∠GME+∠2+∠MGN+∠EGM+∠3+∠DEF+∠MEG=3×180°,∵∠GME+∠EGM+∠MEG=180°,∴∠1+∠2+∠3=3×180°﹣180°﹣3×60°=180°;故选:D.5.如图所示,△ABC中,AB=BC=AC,∠B=∠C=60°,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A.45°B.55°C.75°D.60°【分析】易证△ABD≌△BCE,可得∠BAD=∠CBE,根据∠APE=∠ABE+∠BAD,∠ABE+∠CBE=60°即可求得∠APE=∠ABC,即可解题.【解答】解:在△ABD和△BCE中,,∴△ABD≌△BCE(SAS),∴∠BAD=∠CBE,∵∠APE=∠ABE+∠BAD,∠ABE+∠CBE=60°,∴∠APE=∠ABC=60°.故选D.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则OE+OF的值为()A.1 B.3 C.2 D.4【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特殊角求出OE与OF的和,可得出其与三角形的高相等,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60°又∵OE⊥AB,OF⊥AC,∠B=∠C=60°,∴OE=OB•sin60°=OB,同理OF=OC.∴OE+OF=(OB+OC)=BC.在等边△ABC中,高h=AB=BC.∴OE+OF=h.又∵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OE+OF=2,故选C.7.如图,一个足够大的五边形,它的一个内角是120°,将120°角的顶点绕一个小正三角形的中心O旋转,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正三角形面积的()A.B.C.D.不断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这类选择题可以取特殊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使五边形继续转动到B点位于OD上、C点位于OG上时,得出答案.【解答】解:设OD交AB于P,OG交BC于Q.过O点作AB、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三角形OMP全等于三角形ONQ.所以无论如何旋转,阴影部分面积始终等于四边形OMBN的面积.则使五边形继续转动,使B点位于OD上、C点位于OG上,则∠BOC=12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阴影部分面积是等边三角形的.故选C.8.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BF;③FG∥BE;④CF=CG.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AC,CD=CE,∠ACB=∠BCD=60°,然后由SAS判定△BCD ≌△A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证得①正确;又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CBD=∠CAE,根据ASA,证得△BCF≌△ACG,即可得到②正确,同理证得CF=CG,得到△CFG是等边三角形,易得③④正确.【解答】解:∵△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BC=AC,CD=CE,∠ACB=∠ECD=60°,∴∠ACB+∠ACD=∠ACD+∠ECD,∠ACD=60°,∴△BCD≌△ACE(SAS),∴AE=BD,(①正确)∠CBD=∠CAE,∵∠BCA=∠ACG=60°,AC=BC,∴△BCF≌△ACG(ASA),∴AG=BF,(②正确)同理:△DFC≌△EGC(ASA),∴CF=CG,∴△CFG是等边三角形,∴CF=CG∴∠CFG=∠FCB=60°,∴FG∥BE,(③④正确)所以结论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7小题)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共有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中线、高线和该边所对内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中内角度数进而填空得出;(2)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即可;(3)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出.【解答】解:(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中线、高线和该边所对内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故答案为:(1)相等,60°;(2)三;(3)中线,高线.10.如图,已知点D,E是BC上的三等分点,△ADE是等边三角形,那么∠BAC的度数为120°.【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BAD=∠C=∠EAC=30°,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E是BC的三等分点,且△ADE是等边三角形,∴BD=DE=EC=AD=AE,∠ADE=∠AED=60°,∴∠B=∠BAD=∠C=∠EAC=30°,∴∠BAC=180°﹣∠B﹣∠C=120°.故答案为:120°.11.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BOC=120度.【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判定△DAC≌△BAE,得出对应角相等,再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得出∠BOC=120°.【解答】解:∵△ABD,△ACE都是正三角形∴AD=AB,∠DAB=∠EAC=60°,AC=AE,∴∠DAC=∠EAB∴△DAC≌△BAE(SAS)∴DC=BE,∠ADC=∠ABE,∠AEB=∠ACD,∴∠BOC=∠CDB+∠DBE=∠CDB+∠DBA+∠ABE=∠ADC+∠CDB+∠DBA=120°.故填120.12.△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BN⊥AC于点N,则DE,DF,BN三者的数量关系为BN=DE+DF.【分析】连接AD,利用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N=DE+DF.【解答】解:BN=DE+DF,证明如下:连接AD,∵S△ABC=S△ABD+S△ACD,∴AC•BN=AB•DE+AC•DF,∵△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AC•BN=AC•DE+AC•DF,∴BN=DE+DF.故答案为:BN=DE+DF.13.如图,已知等边△ABC,AB=6,点D在AB上,点F在AC的延长线上,BD=CF,DF交BC于点P,作DE⊥BC与点E,则EP的长是3.【分析】过点D作DH∥AC交BC于H,判断出△BDH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出HD=CF,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PCF=∠PHD,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PCF和△PH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PC=PH,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EH,然后求出EP=BC,从而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H∥AC交BC于H,∵△ABC是等边三角形,∴△BDH也是等边三角形,∴BD=HD,∵BD=CF,∴HD=CF,∵DH∥AC,∴∠PCF=∠PHD,在△PCF和△PHD中,,∴△PCF≌△PHD(AAS),∴PC=PH,∵△BDH是等边三角形,DE⊥BC,∴BE=EH,∴EP=EH+HP=BC,∵等边△ABC,AB=6,∴EP=×6=3.故答案为:3.14.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在边AB上有一点P,Q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Q=PA,过点P作PE⊥AC于点E,连接PQ交AC于点D,则DE的长为.【分析】过P作BC的平行线至AC于F,通过求证△PFD和△QCD全等,推出FD=CD,再通过证明△APF 是等边三角形和PE⊥AC,推出AE=EF,即可推出AE+DC=EF+FD,可得ED=AC,即可推出ED的长度.【解答】解:过P做BC的平行线至AC于F,∴∠Q=∠FPD,∵等边△ABC,∴∠APF=∠B=60°,∠AFP=∠ACB=60°,∴△APF是等边三角形,∴AP=PF,AP=CQ,∵AP=CQ,∴PF=CQ,∵在△PFD和△QCD中,,∴△PFD≌△QCD(AAS),∴FD=CD,∵PE⊥AC于E,△APF是等边三角形,∴AE=EF,∴AE+DC=EF+FD,∴ED=AC,∵AC=1,∴DE=.故答案为.15.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①BE=FD;②∠BFE=∠CFD;③△EBF≌△DF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③(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分析】由三角形ABE与三角形BCF都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对边相等,∠ABE=∠CBF=60°,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得到三角形EBF与三角形DFC全等解答即可.【解答】解:∵△ABE、△BCF为等边三角形,∴AB=BE=AE,BC=CF=FB,∠ABE=∠CBF=60°,∴∠ABE﹣∠ABF=∠FBC﹣∠ABF,即∠CBA=∠FBE,在△ABC和△EBF中,,∴△ABC≌△EBF(SAS),∴EF=AC,又∵△ADC为等边三角形,∴CD=AD=AC,∴EF=AD=DC,同理可得△ABC≌△DFC,∴DF=AB=AE=DF;∴∠FEA=∠ADF,∴∠FEA+∠AEB=∠ADF+∠ADC,即∠FEB=∠CDF,在△FEB和△CDF中,.∴△FEB≌△CDF(SAS),∴BE=FD;∠BFE=∠FCD;故答案为:①③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已知,如图,等边△ABC中,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E为CA延长线上一点,且AE=DC,求证:AD=BE.【分析】先根据等边△ABC中,AB=CA,∠BAC=∠ACB=60°,得出∠EAB=∠DCA=120°,再根据SAS即可判定△EAB≌△DCA,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在等边△ABC中,AB=CA,∠BAC=∠ACB=60°,∴∠EAB=∠DCA=120°.在△EAB和△DCA中,,∴△EAB≌△DCA(SAS),∴AD=BE.1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CE=CD,(1)求证:DB=DE.(2)在图中过D作DF⊥BE交BE于F,若CF=4,求△ABC的周长.【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60°,∠DBC=30°,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得∠DBC=∠CED,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到DB=DE.(2)由DF的长可求出CD,进而可求出AC的长,则△ABC的周长即可求出.【解答】(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ABC=∠ACB=60°.∠DBC=30°(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又∵CE=CD,∴∠CDE=∠CED.又∵∠BCD=∠CDE+∠CED,∴∠CDE=∠CED=∠BCD=30°.∴∠DBC=∠DEC.∴DB=DE(等角对等边);(2)解:∵∠CDE=∠CED=∠BCD=30°,∴∠CDF=30°,∵CF=4,∴DC=8,∵AD=CD,∴AC=16,∴△ABC的周长=3AC=48.18.在等边△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延长线上,且ED=EC.(1)当点E为AB中点时,如图①,AE=DB(填“>”“<”或“=”)(2)当点E为AB上任意一点时,如图②,AE=DB(填“>”“<”或“=”),并说明理由.(提示:过E 作EF∥BC,交AC于点F)【分析】(1)先证AE=BE,再证∠D=∠DEB,得出DB=BE,即可得出DB=AE;(2)过点E作EF∥BC,交AC于F,先证明△AEF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E=EF,再证明△DBE≌△EFC,得出DB=EF,即可证出AE=DB.【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E为AB的中点,∴∠ABC=60°,AE=BE,∠ECB=30°,∵ED=EC,∴∠D=∠ECB=30°,∵∠ABC=∠D+∠DEB,∴∠DEB=30°,∴∠D=∠DEB,∴DB=BE,∴DB=AE;故答案为:=;(2)DB=AE成立;理由如下:过点E作EF∥BC,交AC于F,如图2所示:则∠AEF=∠ABC,∠AFE=∠ACB,∠CEF=∠ECD,∵∠A=∠ABC=∠ACB=60°,∴∠A=∠AEF=∠AFE=60°,∠DBE=120°,∴△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EFC=120°,∴BE=CF,∠DBE=∠EFC,∵ED=EC,∴∠D=∠ECD,∴∠D=∠CEF,在△DBE和△EFC中,,∴△DBE≌△EFC(AAS),∴DB=EF,∴AE=DB;故答案为:=.19.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分析】要证M是BE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高和中线向重合即可得证.【解答】证明:连接BD,∵在等边△ABC,且D是AC的中点,∴∠DBC=∠ABC=×60°=30°,∠ACB=60°,∵CE=CD,∴∠CDE=∠E,∵∠ACB=∠CDE+∠E,∴∠E=30°,∴∠DBC=∠E=30°,∴BD=ED,△BDE为等腰三角形,又∵DM⊥BC,∴M是BE的中点.20.如图,以△ABC的两边AB、AC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和等边三角形ACD,连接BD、CE,相交于O.(1)试写出图中和BD相等的一条线段并说明你的理由;(2)求出BD和CE的夹角大小,若改变△ABC的形状,这个夹角的度数会发生变化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EC=BD,理由为:由△ABE和△ACD都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B=∠DAC=60°,AE=AB,AD=AC,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EAC=∠BAD,利用SAS可得出△AEC≌△AB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BD和CE的夹角大小为60°,若改变△ABC的形状,这个夹角的度数不变,理由为:由三角形ADC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DC=∠ACD=60°,再由(1)得到△AEC≌△AB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CE=∠ADB,由∠EOD为三角形OCD的外角,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等量代换可得出∠EOD=∠ADC+∠ACD,可求出∠EOD的度数,利用邻补角定义求出∠DOC的度数,即为BD与CE的夹角.【解答】解:(1)EC=BD,理由为:∵△ABE和△ACD都为等边三角形,∴∠EAB=∠DAC=60°,AE=AB,AD=AC,∴∠EAB+∠BAC=∠DAC+∠BAC,即∠EAC=∠BAD,在△AEC和△ABD中,,∴△AEC≌△ABD(SAS),∴EC=BD;(2)BD和CE的夹角大小为60°,若改变△ABC的形状,这个夹角的度数不变,理由为:∵△ADC为等边三角形,∴∠ADC=∠ACD=60°,∵△AEC≌△ABD,∴∠ACE=∠ADB,∵∠EOD为△COD的外角,∴∠EOD=∠ODC+∠OCD=∠ODC+∠ACD+∠ACE=∠ODC+∠ADB+∠ACD=∠ADC+∠ACD=120°,即∠DOC=60°,则BD和CE的夹角大小为60°.21.如图,△ABC和△ADC都是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点E、F同时分别从点B、A出发,各自沿BA、AD方向运动到点A、D停止,运动的速度相同,连接EC、FC.(1)在点E、F运动过程中∠ECF的大小是否随之变化?请说明理由;(2)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点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变化了吗?请说明理由;(3)连接EF,在图中找出和∠ACE相等的所有角,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SAS证明△BCE≌△ACF,得到∠ECB=∠FCA,从而证明结论;(2)结合(1)中证明的全等三角形,即可发现以点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即为△ABC的面积;(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以证明△ECF是等边三角形,再进一步根据平角定义,得到∠AFE+∠DFC=120°,则∠AFE=∠FCD,从而求解.【解答】解:(1)∠ECF不变为60°.(1分)理由如下:∵△ABC和△ADC都是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BC=AC=CD,∠B=∠DAC=60°,又∵E、F两点运动时间、速度相等,∴BE=AF,∴△BCE≌△ACF(SAS),∴∠ECB=∠FCA.(4分)所以∠ECF=∠FCA+∠ACE=∠ECB+∠ACE=∠BCA=60°;(6分)(2)不变化.理由如下:∵四边形AECF的面积=△AFC的面积+△AEC的面积,△BCE≌△ACF,∴△AEC的面积+△BEC的面积=△ABC的面积;(8分)(3)证明:由(1)知CE=CF,∠ECF=60°,∴△CEF为等边三角形,∵∠FCD+∠DFC=120°,∠AFE+∠DFC=120°,∴∠ECF﹣∠ACF=∠ACD﹣∠ACF,即∠AFE=∠FCD,所以∠ACE=∠FCD=∠AFE.(10分)22.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C的中点,∠EDF=120°,DE交线段AB于E,DF交直线BC于F.(1)如图(1),求证:DE=DF;(2)如图(2),若BE=3AE,求证:CF=BC.(3)如图(3),若BE=AE,则CF=BC;在图(1)中,若BE=4AE,则CF=BC.【分析】(1)根据对角和是180°可推断出BEFD四点共圆,然后在由同(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弧相等来证明DE=DF;(2)先证明△BDE和△BDF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1)的结果证明Rt△BED≌Rt△BFD(HL);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计算CF=BC;(3)过点D作DH∥BC,交AB于点H.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明△DHE ≌△DCF(SAS);然后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找出CF与BC的数量关系.【解答】证明:(1)连接BD.∵∠EDF=120°,∠B=60°,∴BEFD四点共圆;又∵D为AC中点,∴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为∠ABC的角平分线,∴DE和DF在BEFD四点所构成的圆内,其圆周角相等,∴DE=DF;(2)连接BD.由(1)知,四边形BEFD是圆内接四边形,又∵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为∠ABC的角平分线,∴BD也是∠EDF的角平分线,∴∠DEB=180°﹣=90°,∴△BED是直角三角形;同理,得△BFD是直角三角形;在Rt△BED和Rt△BFD中,BD=DB(公共边),DE=DF(由上题知),∴Rt△BED≌Rt△BFD(HL),∴BE=BF(对应边相等);又∵AB=BC,BE=3AE∴CF=BC;(3)过点D作DH∥BC,交AB于点H.∴∠CDH+∠BCA=180°,∴∠CDH=120°;又∵D为AC中点,∴DH=BC=DC;∵∠HDE+∠EDC=120°,∠FDC+∠EDC=120°,∴∠HDE=∠FDC;又由ED=FD,∴△DHE≌△DCF(SAS);∴HE=FC;①∵BE=AE,AB=BC,∴BE=BC,∵AH=BC,∴HE=BC﹣AH﹣BE=BC,∴BC;②∵BE=4AE,∴AE=BC,如图(1),连接BD.在Rt△BED和Rt△BFD中,,则Rt△BED≌Rt△BFD,∴BE=BF,∴FC=BC﹣BF=AB﹣BE=AE=BC;故答案分别是:,.23.阅读材料: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腰上的高为h,连接AP,则S△ABP+S△ACP=S△ABC,即:,∴r1+r2=h(定值).(1)类比与推理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即: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等边△ABC的高为h,试证明r1+r2+r3=h (定值).(2)理解与应用△ABC中,∠C=90°,AB=10,AC=8,BC=6,△ABC内部是否存在一点O,点O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距离r的值,r=2.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连接AP,BP,CP.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的两种计算方法进行证明;(2)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进行求作.【解答】证明:(1)连接AP,BP,CP.则S△ABP+S△BCP+S△ACP=S△ABC,即,∵△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r1+r2+r3=h(定值);(2)存在.r=2.。
13.3.2 等边三角形1(含答案)
뷈
,
뷈
,
在 上取点 ,使
뷈,
在 뷈 与 中,
뷈 , 뷈
,뷈
,
뷈
,
,
뷈 ,
뷈 甘 ,
뷈 뷈
甘,
,
为等边三角形,
,
뷈 .
18.解: 1证明:在等边 뷈 中,
뷈 甘,
뷈,
뷈,
,
뷈
甘,
뷈
⺁甘 ,
甘,
是等边三角形;
易知 뷈
,
뷈 ,뷈
뷈 뷈 .
뷈 平分 뷈,
1 .
是等边三角形,
,又 뷈 . 1 뷈.
16.解:
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 뷈 为等边三角形, 뷈 .
뷈
在 뷈 与 中, 뷈
뷈
뷈
,뷈
.
뷈 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甘,
甘,
是等边三角形.
17. 1证明: 在等边 뷈 中,
뷈
뷈 甘 , 뷈,
,
뷈 甘 ,
,
뷈
뷈 뷈 1ͳ,
在
뷈 中, 뷈 ⺁甘 ,
뷈 뷈,
뷈 뷈 1ͳ,
뷈 ͳ,
ͳ
19.解: 1 뷈 、 都是等边三角形,
뷈,
,뷈
뷈
뷈 甘,
甘,
뷈
뷈,
뷈
뷈,
뷈,
뷈 在 和 뷈 中, 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cm,则斜边的长为( )A. 2cmB. 4cmC. 6cmD. 8cm2.如图,BC=10cm,∠B=∠BAC=15°,AD⊥BC于点D,则AD的长为( )A. 3cmB. 4cmC. 5cmD. 6cm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于点D,点E在AC上,且AE=AD,则∠DEC的度数为( )A. 105°B. 95°C. 85°D. 75°4.如图,直线l1//l2,△ABC是等边三角形∠1=50°,则∠2的大小为( )A. 60°B. 80°C. 70°D. 100°5.如图,Rt△ABC中,∠ACB=90°,∠B=30°,CD是斜边AB上的高,AD=3则BD的长是( )A. 12B. 9C. 6D. 36.如图,直线l//m,等边△ABC的顶点B在直线m上,边BC与直线m所夹锐角为18°,则∠α的度数为( )A. 60°B. 42°C. 36°D. 30°7.如图,△ABC中,AB=AC,∠BAC=120∘,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交AC于E,DE=2,则BC=( )A. 8B. 10C. 12D. 158.如图,四边形ABCD中∠C=30∘,∠B=90∘,∠ADC=120∘若AB=2,CD=8,则AD=( )A. 4B. 5C. 6D. 79.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的长是( )A. 3B. 4C. 5D. 610.如图,C为线段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在AB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CD和正三角形BCE,AE与BD 交于点F,AE与CD交于点G,BD与CE交于点H,连接GH.以下五个结论:①AE=BD②GH//AB③AD=DH ④GE=HB⑤∠AFD=60°一定成立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③④⑤二、填空题11.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0cm,一边上的高是5√ 3cm,则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如图∠MAN=60°,点B在射线AM上,且AB=2,点C在射线AN上.若△ABC是锐角三角形,则A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3.在△ABC中,若AB=AC=7,∠B=30°,则BC边上的高AD=.14.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4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________米.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8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16.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分别过点E,F沿着平行于BA,CA方向各剪一刀,则剪下的△DEF的周长是______.17.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垂足为点D,若ED=5,则EC的长为.18.在△ABC中∠B=10°,∠C=20°,AC=2cm,CD⊥AB且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CD的长为.19.如图,将边长为5cm的等边△ABC向右平移1cm,得到△A′B′C′,此时阴影部分的周长为cm.20.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E//AC,点O为线段EC上一点,DO的延长线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F,DO= FO.若AC=7,FC=3,则OC的长为.三、解答题21.如图,在Rt△ABC中∠A=90°,∠B=30°,请用尺规作图法在AB上求作一点D,使得AB=3A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2.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直线CD与直线BE交于点F.(1)求证:CD=BE;(2)求∠CFE的度数.23.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CE交AB于点F.(1)求证:BE=CD;(2)若∠ECA=75°,求证:DE=1AB.224.如图,在△ABC中AB=AC=8,∠CBA=45°.(1)求证:AC⊥AB;(2)分别以点A,C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点D在AC的左侧),连接CD,AD,BD.求△ABD 的面积.25.如图①,在等边△ABC中,M是BC边上一点(不含端点B,C),N是△ABC的外角∠ACH的平分线上一点,且AM=MN.(1)尺规作图:在直线BC的下方,过点B作∠CBE=∠CBA,作NC的延长线,与BE相交于点E.(2)求证:△BEC是等边三角形;(3)求证:∠AMN=60°.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解析】解:∵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cm∴斜边的长为2×2=4cm.故选:B.2.【答案】C【解析】解:∵∠B=∠BAC=15°∴AC=BC∵∠ACD=∠B+∠BAC=15°+15°=30°又∵AD⊥BCAC=5cm.∴AD=12故选:C.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AC=BC=10cm,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求出∠ACD=3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可得∠CAD=30°,再由AD=AE可知∠ADE=∠AE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ED的度数,故可得出∠DEC的度数.【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D⊥BC ∴AD平分∠BAC∴∠DAC=30°.∵AD=AE∴∠ADE=∠AED=180°−30°2=75°∴∠DEC=∠DAC+∠ADE=105°.故选:A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熟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外角性质可求∠3,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60°∵∠1=50°∴∠3=∠1+∠A=50°+60°=110°∵直线l1//l2∴∠2+∠3=180°∴∠2=180°−∠3=70°故选:C.5.【答案】B【解析】解:∵CD⊥AB,∠ACB=90°∴∠ADC=90°=∠ACB∵∠B=30°∴∠A=90°−∠B=60°∴∠ACD=90°−∠A=30°∵AD=3∴AC=2AD=6∴AB=2AC=12∴BD=AB−AD=12−3=9故选:B.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根据余角的定义求出∠ACD,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C=2AD,AB=2AC求出AB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2AD,AB=2AC.6.【答案】B【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60°.∵l//m∴∠1=∠ABC+18°=78°.∴∠α=180°−∠A−∠1=180°−60°−78°=42°.故选:B.先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ABC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1的度数,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及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另解决本题亦可过点C作直线l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7.【答案】C【解析】解:连接AD,如图所示:∵AB=AC,∠BAC=120∘∴∠B=∠C=30∘∵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DA=DC,∠DEC=90∘∴CD=2DE=4∴AD=4∵∠BAD=120∘−30∘=90∘∴BD=2AD=8∴BC=BD+CD=8+4=12∴故选C.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作辅助线得出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DE⊥BC于E,作AF⊥DE于F,先求出EF=AB=2,再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 12CD=4,进而得到DF=DE−EF=2,进而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作DE⊥BC于E,作AF⊥DE于F,如图所示:则∠DEC=∠AFD=90∘,EF=AB=2∵∠C=30∘∴∠CDE=60°∴∠ADE=120°−60°=60∘,DE=12CD=4∴DF=DE−EF=2∵∠AFD=90°∴∠DAF=30∘∴AD=2DF=4.故选A.9.【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过P作PD⊥OB,交OB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POD中,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D的长,再由PM=PN,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MN中点,根据MN求出MD的长,由OD−MD即可求出OM的长.【解答】解:过P作PD⊥OB,交OB于点D在Rt△OPD中∠AOB=60°,OP=12∴∠OPD=30°∴OD=12OP=6∵PM=PN,PD⊥MN,MN=2∴MD=ND=12MN=1∴OM=OD−MD=6−1=5.故选C.1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的运用,平行线的判定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CE≌△DCB,就可以得出∠CAE=∠CDB,∠AEC=∠DBC,通过证明△CEG≌△CBH就可以得出CG=CH,GE=HB,可以得出△GCH是等边三角形,就可以得出∠GHC=60°就可以得出GH//AB,由∠DCH≠∠DHC就可以得出CD≠DH,就可以得出AD≠DH,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D=AC=CD,CE=CB=BE,∠ACD=∠BCE=60°.∴∠DCE =60°.∴∠DCE =∠BCE .∴∠ACD +∠DCE =∠BCE +∠DCE∴∠ACE =∠DCB .在△ACE 和△DCB 中{AC =DC ∠ACE =∠DCB CE =CB∴△ACE ≌△DCB(SAS)∴AE =BD ,∠CAE =∠CDB ,∠AEC =∠DBC.故①正确;在△CEG 和△CBH 中{∠GEC =∠HBC CE =CB ∠GCE =∠HCB,∴△CEG ≌△CBH(ASA)∴CG =CH ,GE =HB ,故④正确;∴△CGH 为等边三角形∴∠GHC =60°∴∠GHC =∠BCH∴GH//AB ,故②正确;∵∠AFD =∠EAB +∠CBD∴∠AFD =∠CDB +∠CBD =∠ACD =60°,故⑤正确;∵∠DHC =∠HCB +∠HBC =60°+∠HBC∴∠DCH ≠∠DHC∴CD ≠DH∴AD ≠DH ,故③不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④⑤.故选B .11.【答案】25√ 3cm 2【解析】【分析】根据周长可求边长;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属基础题.【解答】解:∵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0厘米∴边长为10厘米.∵高是√ 102−52=√ 75=5√ 3厘米∴面积=10×5√ 3÷2=25√ 3(cm2).故答案是:25√ 3cm2.12.【答案】1<AC<4【解析】解:如图,过点B作BC1⊥AN,垂足为C1,BC2⊥AM,交AN于点C2在Rt△ABC1中AB=2,∠A=60°∴∠ABC1=30°∴AC1=12AB=1在Rt△ABC2中AB=2,∠A=60°∴∠AC2B=30°∴AC2=4当点C在C1和C2之间时,△ABC是锐角三角形∴AC的取值范围是1<AC<4故答案为:1<AC<4.当点C在射线AN上运动,△ABC的形状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画出相应的图形,根据运动三角形的变化,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AC的取值范围.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能熟记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13.【答案】3.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答】解:∵在△ABC中AB=AC=7,∠B=30°,AD⊥BC∴AD=12AB=3.5故答案为:3.5.14.【答案】12【解析】【分析】此题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解决问题,然后解题时要正确理解题意,把握题目的数量关系.如图,由于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所以∠BAC=30°,由此得到AB=2CB,而离地面4米处折断倒下,即BC=4米,所以得到AB=8米,然后即可求出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解答】解:如图∵∠BAC=30°,∠BCA=90°∴AB=2CB而BC=4米∴AB=8米∴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B+BC=12米.故答案为12.15.【答案】8【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F的长即可.【解答】解:∵∠B=30°,∠ACB=90°,AB=8cm∴AC=4cm.由题意可知BC//ED∴∠AFC=∠ADE=45°∴AC=CF=4cm.×4×4=8(cm2).故S△ACF=12故答案为8.16.【答案】6【解析】解:∵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EF=2∵DE//AB,DF//AC∴△DEF是等边三角形∴剪下的△DEF的周长是2×3=6.故答案为:6.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可求EF的长,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证明△DEF是等边三角形.17.【答案】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CE,故可得出∠B=∠DCE,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ED=5所以BE=CE所以∠B=∠DCE=30°在Rt△CDE中因为∠DCE=30°,ED=5所以CE=2DE=10.故答案为:10.18.【答案】1cm【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求得∠DAC=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则这个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而求得CD的长.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答】解:∵∠B=10°,∠C=20°∴∠DAC=30°.∵CD⊥AB∴CD=1/2AC=1cm.故CD的长度是1cm.19.【答案】1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也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BC=5cm,∠B=∠ACB=60°,再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A′B′C′=∠B= 60°,BB′=1cm,B′C=4cm,于是可判断阴影部分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阴影部分的周长.【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5cm,∠B=∠ACB=60°∵等边△ABC向右平移1cm得到△A′B′C′∴∠A′B′C′=∠B=60°,BB′=1cm∴∠A′B′C′=∠ACB=60°,B′C=BC−BB′=5−1=4cm∴阴影部分为等边三角形∴阴影部分的周长为3×4=12(cm).故答案为:12.20.【答案】221.【答案】解:如下图:点D即为所求.【解析】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掌握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作∠ACB 的平分线即可.22.【答案】解:(1)∵△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AB ,AC =AE ,∠DAB =∠DBA =∠ADB =60°,∠CAE =60°∵∠DAB =∠DAC +∠CAB ,∠CAE =∠BAE +∠CAB∴∠DAC =∠BAE在△DAC 和△BAE 中{AD =AB ∠DAC =∠BAE AC =AE∴△DAC≌△BAE∴CD =BE .(2)∵△DAC≌△BAE∴∠ADC =∠ABE∴∠CFE =∠BDF +∠DBF=∠BDF +∠DBA +∠ABF=∠BDF +∠DBA +∠ADC=∠BDA +∠DBA=60°+60°=120°.【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明△DAC≌△BAE .(1)利用△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证明△DAC≌△BAE ,即可得到CD =BE ;(2)由△DAC≌△BAE ,得到∠ADC =∠ABE ,再由∠CFE =∠BDF +∠DBF =∠BDF +∠DBA +∠ABF ,即可解答.23.【答案】证明:(1)∵∠ACB =90°,AD ⊥CE ,BE ⊥CE∴∠ACD +∠BCE =90°,∠ACD +∠CAD =90°,∠ADC =∠CEB =90°∴∠BCE =∠CAD在△ADC 和△CEB 中{∠ADC =∠CEB ∠CAD =∠BCE AC =BC∴△ADC≌△CEB(AAS)∴BE =CD ;(2)∵∠ECA=75°∴∠CAD=15°=∠BCE ∵∠ACB=90°,AC=BC∴∠CBA=∠CAB=45°∴∠BFE=60°,∠DAF=30°∴∠FBE=30°,DF=12AF∴EF=12BF∴DE=DF+EF=12(AF+BF)=12AB.【解析】(1)由“AAS”可证△ADC≌△CEB,可得BE=CD;(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F=12AF,EF=12BF,可得结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4.【答案】(1)证明:∵AB=AC∴∠CBA=∠ACB=45°∴∠CAB=180°−∠ACB−∠CBA=90°∴AC⊥AB.(2)解:过点D作DE⊥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E由题意得:AC=AD=CD=8∴△ACD是等边三角形∴∠DAC=60°∴∠DAE=180°−∠DAC−∠CAB=30°∴DE=12AD=4∴△ABD的面积=12AB⋅DE=12×8×4=16∴△ABD的面积为16.【解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A=∠ACB=45°,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90°,即可解答;(2)过点D作DE⊥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E,根据题意可得:AC=AD=CD=8,从而可得△ACD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C=60°,从而利用平角定义可得∠DAE=30°,最后在Rt△DEA中,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4,从而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5.【答案】(1)解:如图所示:(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ACH=120°∵CN平分∠ACH∴∠HCN=∠BCE=60°∵∠CBE=∠CBA=60°∴∠EBC=∠BCE=∠BEC=60°∴△BEC是等边三角形;(3)证明:连接ME∵△ABC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B=BC=BE在△ABM和△EBM中∵{AB=EB∠ABM=∠EBM BM=BM,∴△ABM≌△EBM(SAS)∴AM=EM,∠BAM=∠BEM∵AM=MN∴MN=EM∴∠N=∠CEM∵∠HCN=∠N+∠CMN=60°∠BEC=∠BEM+∠CEM=60°∴∠CMN=∠BEM=∠BAM∵∠AMC=∠ABC+∠BAM=∠AMN+∠CMN∴∠AMN=60°.【解析】【分析】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是解本题的关键.(1)以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B、BC两边为D和F,以F为圆心,以DF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G,作射线BG,交NC的延长线于E,则∠CBE=∠CBA;(2)证明△BCE三个角都是60°,可得结论;(3)作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全等,证明△ABM≌△EBM(SAS),得AM=EM,∠BAM=∠BEM,证明∠CMN=∠BEM=∠BAM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结论.。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共10篇)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共10篇)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一):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练习题急求关于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练习题,稍微难一点,八年级上学期的, 稍微再提高点难度就好了!1.等腰三角形ABC,D为内部一点,AB=BC,角ABC=80,角DAC=30,角DCA=40,求角ADB延长CD交AB于E,延长AD交BC于F,过A作AG垂直BF于G因为 AB=BC,角ABC=80度所以角BCA=角BAC=50度因为角DCA=40度,角DAC=30度所以角CEA=90度,角EDA=角DCA+角DAC=70度因为角BCA=角BAC=50度,角DCA=40度,角DAC=30度所以角BCE=角BCA-角DCA=10度,角BAF=20度因为角ABC=80度所以角BFA=180-80-20=80度所以角ABC=角BFA所以 AB=AF因为 AG垂直BF所以 BG=GF=1/2BF,角BAG=角FAG=1/2角BAF=10度因为角CEA=90度,BC=BA,角BCE=角BAG=10度所以三角形BCE全等于三角形BAG所以 BE=BG=1/2BF以下是假设和验证的过程:假设 BD=BF要使假设成立,则三角形BDE是直角三角形,即Sin角BDE=BE/BD因为 BD=BF,角BFA=80度所以角CBD=20度因为角BCE=10度所以角BDE=角CBD+角BCE=30度因为 BE=1/2BF,BD=BF所以 Sin角BDE=1/2,BE/BD=1/2所以假设成立所以角BDE=30度成立因为角EDA=70度所以角ADB=角EDA+角BDE=70+30=100度2.已知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E,ED的延长线于F,那么△ADF是等腰三角形么为什么△ADF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证明:∵AB=AC∴∠B=∠C(等边对等角)又∵DE⊥BC∴∠B+∠BDE=90° ∠F+∠C=9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DE=∠C(等角的余角相等)又∵∠BDE=∠ADF(对顶角相等)∴∠BDE=∠ADF∴AD=AF(等角对等边)∴△ADF是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二): 等边三角形试题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M、N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为MN上任意一点,BD、CD的延长线分别交AC、AB于点F、E.若1/CE+1/BF=6,则三角形ABC的边长为特殊值法:设边长为a令点D与点E重合,则CE=AC=a,BF=BE=二分之根号3倍的a所以由条件1/CE+1/BF=6得a=(2倍根号3 +3)/18算错的话请见谅...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三): 等边三角形试题已知:如图,△ABC中,AB=AC,D是三角形外一点,且∠ABD=60°,∠ACD=60°.试说明BD+DC=AB选自《朗曼全息题解》106页第3题D点在线段BC下方【等边三角形练习题】要做辅助线延长DC于N(任意一点)使CN=AB我帮你的就这么多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11.1第6.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6cm,周长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11.1第6.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6cm,周长为20cm,求其他两边的长.7.(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6,求它的周长;(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求它的周长.【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当底边为6厘米时,腰长为(20-6)÷2=7厘米.即其他两边长都为7厘米.当腰长为6厘米时,另外一边为腰长6厘米,底边围20-6-6=8厘米.祝您在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五): 等边三角形练习1.已知△ABC中,AB=AC,点E是AB上一点,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EF交BC于O,求证:EO=OF.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CD为腰上的高,若2BD÷BA为整数,试判定△ABC的形状.会哪道就写哪道.急用,1.过点E做辅助线EG‖AC交BC与点G因为EG‖AC所以∠EGB=∠ACB因为AB=AC所以∠B=∠ACB所以∠B=∠EGB所以EG=EB所以EG=CF在三角形EGO和三角形FCO中EG=CF,角EOG=角FOC(对顶角),角EGO=角FCO(EG和AC平行)所以三角形EGO≌三角形FCO所以OE=OF2.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角A为直角.腰上的高CD其实就是CA(点D与点A重合)2BD/AB=2AB/AB=2 为整数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度,45度,90度)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六): 等腰三角形习题等腰三角形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且BD=AE,CD和BE相交于点0,DF⊥BE,垂足为F,求∠ CDF 的度数(图可以根据题目画出来)用等边三角形假设我也会,30度.你假设它是等边三角行,假设D.E都是中点.就算出来了.这样的题就得这样,算的快还准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七):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等腰三角形中AB=AC,O为BC上非中点的一点,过O的直线l平分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问l与三角形的交点位于哪里用相似三角形做过O做直线与AB平行,交AC于M设B0:OC=1:X则OC:BC=X/(1+x)则S三角形AMO:S三角形ABC=X^2/(1+X)^2四边形OMAB=(1+X)^2-X^2=X^2解出x即可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八): 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帮出几道练习题 8道填空题 5道证明题全都是有关全等的!难度中等可以的话有追加看题如何回答者: 5154225 - 魔法学徒一级 7-29 15:37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x1d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x1e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九): 圆的周长练习题一、填一填.(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5分泌,它的周长是()分米.(2)一个等腰梯形上底长4.5厘米,下底长6厘米,腰长3厘米,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厘米.(3)圆的()除以()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通常叫做(),它大约等于().二、对号入座.(1)想要求圆的周长,就必须知道().A.圆周率B.直径和半径C.直径或半径(2)π是一个()小数A.有限B.无限循环C.无限不循环三、应用题.1.校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直径是4.5m,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2.小强每天绕直径为20m的花坛跑15圈,则小强每天要跑多少米一、填一填.(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5分泌,它的周长是( 10.5 )分米.(2)一个等腰梯形上底长4.5厘米,下底长6厘米,腰长3厘米,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 16.5 )厘米.(3)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十):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测试题一、填空(3分×10=30分)1、如果△ABC≌△DEF,△DEF周长是32cm,DE=9cm,EF=13cm.∠E=∠B,则AC=________.2、如图,某人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你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则应带哪块玻璃去__________(填上玻璃序号).3、已知△ABC中,∠BAC=60°,将△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40°,如图所示,则△BAC′的度数为______.4、如图,点D、E、F、B在同一直线上,AB‖CD、AE‖CF,且AE=CF,若BD=10,BF=2,则EF=____________.5、△ABC中,AC=4,中线AD=6,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O点,∠1=∠2,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对.7、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10cm,BD=6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_.8、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9、如图,已知铁路上A、B两站(视为线上两点)相距45km,C、D为铁路同旁的两个村庄(视为两点),DA⊥AB于A,CB⊥AB于B,DA=25km,CB=20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收购站E,使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站应建在距A 站_______km处.10、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D于D,DE⊥AB于E,且AB=10,则△DEB周长为_______.二、选择题(3分×10=30分)11、如图△ABC≌△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点,若AB=6cm,BD=5cm,AD=4cm,则BC长为()A、4cmB、5cmC、6cmD、无法确定12、如图△ABE≌△ACD,AB=AC,BE=CD,∠B=50°,∠AEC=120°,则∠DAC的度数等于()A、120°B、70°C、60°D、50°13、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A、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A′B′C′B、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C、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D、若添加条件∠C=∠C′,则△ABC≌△A′B′C′14、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A、SSSB、SASC、ASAD、HL15、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C、一个锐角和相邻的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6、不能确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C、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和一条边所对应的角对应相等17、在△ABC和△A′B′C′中,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哪组条件不能保证△ABC≌△A′B′C′()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⑤⑥D、①②④18、如图△ABC中,∠C=90°,AB=2BC,D为AB中点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下列结论:①CE=DE;②AE=BC;③∠B=2∠A;④∠A=30°中正确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19、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FDE=α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 α+∠A=180°B、α +∠A=90°C、2α +∠A=90°D、α+∠A=180°20、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RS⊥AC于S,则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QSP()A、全部正确B、仅①和②正确C、仅①正确D、仅①和③正确三、解答题21、已知:△DEF≌△MNP,且EF=NP,∠F=∠P,∠D=58°,∠E=62°,MN=10cm,求∠P的度数及DE的长.(5分)22、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AE=CE,FC‖AB,求证:DE=EF.(5分)23、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N,分别在BC、AC上,且BM=CN,AM与BN 交于Q点,求∠AQN的度数.(6分24、如图,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 =∠3,AC=AE,求证:AB=AD.(6分)2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中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AF= AB,则线段BE与DF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7分)26、如图,AB‖CD,BE平分∠ABC,点E为AD中点,且BC=AB+CD,求证:CE平分∠BCD.(7分)27、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分别过B、C向过A的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如图,①过A的直线与斜边BC不相交时,求证:EF=BE+CF(4分)(2)如图,②过A的直线与斜边BC相交时,其他条件不变,若BE=10,CF=3,试求:FE长.(4分)28、在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AB平行直线:y = x,且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B点,点M、N在x轴上,(点M在点N的左边),点N在原点的右边作MP⊥BN,垂足为P(点P在线段BN上,且点P与点B 不重合)直线MP与y轴交于点G,MG=BN.(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B点坐标;(4分)(2)求点M的坐标;(4分)(3)设ON=t,△MOG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4分)(4)若以A为锐角顶点,直角顶点D在x轴上的直角三角形ADF与以A、O、B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全等,设F(a、b),求a、b值(只需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4分)。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1. 画出下列直角三角形:a) 边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b) 边长分别为5厘米,12厘米,1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c) 边长分别为7厘米,24厘米,2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2. 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并给出理由:a) 边长分别为6厘米,8厘米,10厘米的三角形。
b) 边长分别为9厘米,40厘米,41厘米的三角形。
c) 边长分别为5厘米,7厘米,9厘米的三角形。
3. 画出下列等边三角形:a) 边长为2厘米的等边三角形。
b) 边长为6厘米的等边三角形。
c) 边长为10厘米的等边三角形。
4. 小思画了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5厘米,5厘米,10厘米。
请问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给出理由。
5. 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4厘米,4厘米,4厘米。
请问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给出理由。
6. 这个练题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参考答案:1.a) ![image](triangle_a.png)b) ![image](triangle_b.png)c) ![image](triangle_c.png)2.a)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边长满足勾股定理 a^2 + b^2 = c^2 (6^2+ 8^2 = 10^2)。
b)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边长满足勾股定理 a^2 + b^2 = c^2 (9^2 + 40^2 = 41^2)。
c) 不是直角三角形,因为边长不满足勾股定理 a^2 + b^2 = c^2 (5^2 + 7^2 ≠ 9^2)。
3.a) ![image](equilateral_triangle_a.png)b) ![image](equilateral_triangle_b.png)c) ![image](equilateral_triangle_c.png)4. 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因为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5 + 5 < 10)。
5. 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因为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等边三角形典型问题综合专项训练(含解析)完美打印版
等边三角形典型问题综合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是60°;②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A.45°B.55°C.60°D.75°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到E,使CE=CD,连接DE.下面给出的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①BD⊥AC;②BD平分∠ABC;③BD=DE;④∠BDE=120°.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ABC、△DEF和△GMN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E、M在线段AC上,点G在线段EF上,那么∠1+∠2+∠3等于()A.90°B.120°C.150°D.180°5.如图所示,△ABC中,AB=BC=AC,∠B=∠C=60°,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A.45°B.55°C.75°D.60°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则OE+OF的值为()A.1 B.3 C.2 D.47.如图,一个足够大的五边形,它的一个内角是120°,将120°角的顶点绕一个小正三角形的中心O旋转,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正三角形面积的()A.B.C.D.不断变化8.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BF;③FG∥BE;④CF=CG.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7小题)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共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和该边所对内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10.如图,已知点D,E是BC上的三等分点,△ADE是等边三角形,那么∠BAC的度数为.11.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BOC=度.12.△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BN⊥AC于点N,则DE,DF,BN三者的数量关系为.13.如图,已知等边△ABC,AB=6,点D在AB上,点F在AC的延长线上,BD=CF,DF交BC于点P,作DE⊥BC与点E,则EP的长是.14.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在边AB上有一点P,Q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Q=PA,过点P作PE⊥AC于点E,连接PQ交AC于点D,则DE的长为.15.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①BE=FD;②∠BFE=∠CFD;③△EBF≌△DF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已知,如图,等边△ABC中,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E为CA延长线上一点,且AE=DC,求证:AD=BE.1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CE=CD,(1)求证:DB=DE.(2)在图中过D作DF⊥BE交BE于F,若CF=4,求△ABC的周长.18.在等边△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延长线上,且ED=EC.(1)当点E为AB中点时,如图①,AE DB(填“>”“<”或“=”)(2)当点E为AB上任意一点时,如图②,AE DB(填“>”“<”或“=”),并说明理由.(提示:过E 作EF∥BC,交AC于点F)19.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20.如图,以△ABC的两边AB、AC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和等边三角形ACD,连接BD、CE,相交于O.(1)试写出图中和BD相等的一条线段并说明你的理由;(2)求出BD和CE的夹角大小,若改变△ABC的形状,这个夹角的度数会发生变化吗?请说明理由.21.如图,△ABC和△ADC都是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点E、F同时分别从点B、A出发,各自沿BA、AD方向运动到点A、D停止,运动的速度相同,连接EC、FC.(1)在点E、F运动过程中∠ECF的大小是否随之变化?请说明理由;(2)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点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变化了吗?请说明理由;(3)连接EF,在图中找出和∠ACE相等的所有角,并说明理由.22.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C的中点,∠EDF=120°,DE交线段AB于E,DF交直线BC于F.(1)如图(1),求证:DE=DF;(2)如图(2),若BE=3AE,求证:CF=BC.(3)如图(3),若BE=AE,则CF=BC;在图(1)中,若BE=4AE,则CF=BC.23.阅读材料: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腰上的高为h,连接AP,则S△ABP+S△ACP=S△ABC,即:,∴r1+r2=h(定值).(1)类比与推理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即: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等边△ABC的高为h,试证明r1+r2+r3=h (定值).(2)理解与应用△ABC中,∠C=90°,AB=10,AC=8,BC=6,△ABC内部是否存在一点O,点O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距离r的值,r=.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等边三角形典型问题综合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是60°;②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故①正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根据等边对等角;故③正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故④正确.故选D.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A.45°B.55°C.60°D.75°【分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证△ABD≌△BC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等边△ABC,∴∠ABD=∠C,AB=BC,在△ABD与△BCE中,,∴△ABD≌△BCE(SAS),∴∠BAD=∠CBE,∵∠ABE+∠EBC=60°,∴∠ABE+∠BAD=60°,∴∠APE=∠ABE+∠BAD=60°,∴∠APE=60°.故选C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到E,使CE=CD,连接DE.下面给出的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①BD⊥AC;②BD平分∠ABC;③BD=DE;④∠BDE=120°.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又BD是AC上的中线,所以有,AD=CD,∠ADB=∠CDB=90°(①正确),且∠ABD=∠CBD=30°(②正确),∠ACB=∠CDE+∠DEC=60°,又CD=CE,可得∠CDE=∠DEC=30°,所以就有,∠CBD=∠DEC,即DB=DE(③正确),∠BDE=∠CDB+∠CDE=120°(④正确);由此得出答案解决问题.【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上的中线,∴∠ADB=∠CDB=90°,BD平分∠ABC;∴BD⊥AC;∵∠ACB=∠CDE+∠DEC=60°,CD=CE,∴∠CDE=∠DEC=30°,∴∠CBD=∠DEC,∴DB=DE.∠BDE=∠CDB+∠CDE=120°,所以这四项都是正确的.故选:D.4.如图,△ABC、△DEF和△GMN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E、M在线段AC上,点G在线段EF上,那么∠1+∠2+∠3等于()A.90°B.120°C.150°D.180°【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ABC、△DEF和△GMN都是等边三角形,∴∠GMN=∠MGN=∠DEF=60°,∵∠1+∠GMN+∠GME=180°,∠2+∠MGN+∠EGM=180°,∠3+∠DEF+∠MEG=180°,∴∠1+∠GMN+∠GME+∠2+∠MGN+∠EGM+∠3+∠DEF+∠MEG=3×180°,∵∠GME+∠EGM+∠MEG=180°,∴∠1+∠2+∠3=3×180°﹣180°﹣3×60°=180°;故选:D.5.如图所示,△ABC中,AB=BC=AC,∠B=∠C=60°,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A.45°B.55°C.75°D.60°【分析】易证△ABD≌△BCE,可得∠BAD=∠CBE,根据∠APE=∠ABE+∠BAD,∠ABE+∠CBE=60°即可求得∠APE=∠ABC,即可解题.【解答】解:在△ABD和△BCE中,,∴△ABD≌△BCE(SAS),∴∠BAD=∠CBE,∵∠APE=∠ABE+∠BAD,∠ABE+∠CBE=60°,∴∠APE=∠ABC=60°.故选D.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则OE+OF的值为()A.1 B.3 C.2 D.4【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特殊角求出OE与OF的和,可得出其与三角形的高相等,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60°又∵OE⊥AB,OF⊥AC,∠B=∠C=60°,∴OE=OB•sin60°=OB,同理OF=OC.∴OE+OF=(OB+OC)=BC.在等边△ABC中,高h=AB=BC.∴OE+OF=h.又∵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OE+OF=2,故选C.7.如图,一个足够大的五边形,它的一个内角是120°,将120°角的顶点绕一个小正三角形的中心O旋转,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正三角形面积的()A.B.C.D.不断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这类选择题可以取特殊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使五边形继续转动到B点位于OD上、C点位于OG上时,得出答案.【解答】解:设OD交AB于P,OG交BC于Q.过O点作AB、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三角形OMP全等于三角形ONQ.所以无论如何旋转,阴影部分面积始终等于四边形OMBN的面积.则使五边形继续转动,使B点位于OD上、C点位于OG上,则∠BOC=12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阴影部分面积是等边三角形的.故选C.8.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BF;③FG∥BE;④CF=CG.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AC,CD=CE,∠ACB=∠BCD=60°,然后由SAS判定△BCD ≌△A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证得①正确;又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CBD=∠CAE,根据ASA,证得△BCF≌△ACG,即可得到②正确,同理证得CF=CG,得到△CFG是等边三角形,易得③④正确.【解答】解:∵△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BC=AC,CD=CE,∠ACB=∠ECD=60°,∴∠ACB+∠ACD=∠ACD+∠ECD,∠ACD=60°,∴△BCD≌△ACE(SAS),∴AE=BD,(①正确)∠CBD=∠CAE,∵∠BCA=∠ACG=60°,AC=BC,∴△BCF≌△ACG(ASA),∴AG=BF,(②正确)同理:△DFC≌△EGC(ASA),∴CF=CG,∴△CFG是等边三角形,∴CF=CG∴∠CFG=∠FCB=60°,∴FG∥BE,(③④正确)所以结论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7小题)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共有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中线、高线和该边所对内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中内角度数进而填空得出;(2)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即可;(3)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出.【解答】解:(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每边上的中线、高线和该边所对内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故答案为:(1)相等,60°;(2)三;(3)中线,高线.10.如图,已知点D,E是BC上的三等分点,△ADE是等边三角形,那么∠BAC的度数为120°.【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BAD=∠C=∠EAC=30°,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E是BC的三等分点,且△ADE是等边三角形,∴BD=DE=EC=AD=AE,∠ADE=∠AED=60°,∴∠B=∠BAD=∠C=∠EAC=30°,∴∠BAC=180°﹣∠B﹣∠C=120°.故答案为:120°.11.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BOC=120度.【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判定△DAC≌△BAE,得出对应角相等,再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得出∠BOC=120°.【解答】解:∵△ABD,△ACE都是正三角形∴AD=AB,∠DAB=∠EAC=60°,AC=AE,∴∠DAC=∠EAB∴△DAC≌△BAE(SAS)∴DC=BE,∠ADC=∠ABE,∠AEB=∠ACD,∴∠BOC=∠CDB+∠DBE=∠CDB+∠DBA+∠ABE=∠ADC+∠CDB+∠DBA=120°.故填120.12.△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BN⊥AC于点N,则DE,DF,BN三者的数量关系为BN=DE+DF.【分析】连接AD,利用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N=DE+DF.【解答】解:BN=DE+DF,证明如下:连接AD,∵S△ABC=S△ABD+S△ACD,∴AC•BN=AB•DE+AC•DF,∵△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AC•BN=AC•DE+AC•DF,∴BN=DE+DF.故答案为:BN=DE+DF.13.如图,已知等边△ABC,AB=6,点D在AB上,点F在AC的延长线上,BD=CF,DF交BC于点P,作DE⊥BC与点E,则EP的长是3.【分析】过点D作DH∥AC交BC于H,判断出△BDH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出HD=CF,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PCF=∠PHD,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PCF和△PH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PC=PH,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EH,然后求出EP=BC,从而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H∥AC交BC于H,∵△ABC是等边三角形,∴△BDH也是等边三角形,∴BD=HD,∵BD=CF,∴HD=CF,∵DH∥AC,∴∠PCF=∠PHD,在△PCF和△PHD中,,∴△PCF≌△PHD(AAS),∴PC=PH,∵△BDH是等边三角形,DE⊥BC,∴BE=EH,∴EP=EH+HP=BC,∵等边△ABC,AB=6,∴EP=×6=3.故答案为:3.14.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在边AB上有一点P,Q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Q=PA,过点P作PE⊥AC于点E,连接PQ交AC于点D,则DE的长为.【分析】过P作BC的平行线至AC于F,通过求证△PFD和△QCD全等,推出FD=CD,再通过证明△APF 是等边三角形和PE⊥AC,推出AE=EF,即可推出AE+DC=EF+FD,可得ED=AC,即可推出ED的长度.【解答】解:过P做BC的平行线至AC于F,∴∠Q=∠FPD,∵等边△ABC,∴∠APF=∠B=60°,∠AFP=∠ACB=60°,∴△APF是等边三角形,∴AP=PF,AP=CQ,∵AP=CQ,∴PF=CQ,∵在△PFD和△QCD中,,∴△PFD≌△QCD(AAS),∴FD=CD,∵PE⊥AC于E,△APF是等边三角形,∴AE=EF,∴AE+DC=EF+FD,∴ED=AC,∵AC=1,∴DE=.故答案为.15.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①BE=FD;②∠BFE=∠CFD;③△EBF≌△DF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③(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分析】由三角形ABE与三角形BCF都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对边相等,∠ABE=∠CBF=60°,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得到三角形EBF与三角形DFC全等解答即可.【解答】解:∵△ABE、△BCF为等边三角形,∴AB=BE=AE,BC=CF=FB,∠ABE=∠CBF=60°,∴∠ABE﹣∠ABF=∠FBC﹣∠ABF,即∠CBA=∠FBE,在△ABC和△EBF中,,∴△ABC≌△EBF(SAS),∴EF=AC,又∵△ADC为等边三角形,∴CD=AD=AC,∴EF=AD=DC,同理可得△ABC≌△DFC,∴DF=AB=AE=DF;∴∠FEA=∠ADF,∴∠FEA+∠AEB=∠ADF+∠ADC,即∠FEB=∠CDF,在△FEB和△CDF中,.∴△FEB≌△CDF(SAS),∴BE=FD;∠BFE=∠FCD;故答案为:①③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已知,如图,等边△ABC中,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E为CA延长线上一点,且AE=DC,求证:AD=BE.【分析】先根据等边△ABC中,AB=CA,∠BAC=∠ACB=60°,得出∠EAB=∠DCA=120°,再根据SAS即可判定△EAB≌△DCA,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在等边△ABC中,AB=CA,∠BAC=∠ACB=60°,∴∠EAB=∠DCA=120°.在△EAB和△DCA中,,∴△EAB≌△DCA(SAS),∴AD=BE.1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CE=CD,(1)求证:DB=DE.(2)在图中过D作DF⊥BE交BE于F,若CF=4,求△ABC的周长.【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60°,∠DBC=30°,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得∠DBC=∠CED,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到DB=DE.(2)由DF的长可求出CD,进而可求出AC的长,则△ABC的周长即可求出.【解答】(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ABC=∠ACB=60°.∠DBC=30°(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又∵CE=CD,∴∠CDE=∠CED.又∵∠BCD=∠CDE+∠CED,∴∠CDE=∠CED=∠BCD=30°.∴∠DBC=∠DEC.∴DB=DE(等角对等边);(2)解:∵∠CDE=∠CED=∠BCD=30°,∴∠CDF=30°,∵CF=4,∴DC=8,∵AD=CD,∴AC=16,∴△ABC的周长=3AC=48.18.在等边△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延长线上,且ED=EC.(1)当点E为AB中点时,如图①,AE=DB(填“>”“<”或“=”)(2)当点E为AB上任意一点时,如图②,AE=DB(填“>”“<”或“=”),并说明理由.(提示:过E 作EF∥BC,交AC于点F)【分析】(1)先证AE=BE,再证∠D=∠DEB,得出DB=BE,即可得出DB=AE;(2)过点E作EF∥BC,交AC于F,先证明△AEF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E=EF,再证明△DBE≌△EFC,得出DB=EF,即可证出AE=DB.【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E为AB的中点,∴∠ABC=60°,AE=BE,∠ECB=30°,∵ED=EC,∴∠D=∠ECB=30°,∵∠ABC=∠D+∠DEB,∴∠DEB=30°,∴∠D=∠DEB,∴DB=BE,∴DB=AE;故答案为:=;(2)DB=AE成立;理由如下:过点E作EF∥BC,交AC于F,如图2所示:则∠AEF=∠ABC,∠AFE=∠ACB,∠CEF=∠ECD,∵∠A=∠ABC=∠ACB=60°,∴∠A=∠AEF=∠AFE=60°,∠DBE=120°,∴△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EFC=120°,∴BE=CF,∠DBE=∠EFC,∵ED=EC,∴∠D=∠ECD,∴∠D=∠CEF,在△DBE和△EFC中,,∴△DBE≌△EFC(AAS),∴DB=EF,∴AE=DB;故答案为:=.19.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分析】要证M是BE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高和中线向重合即可得证.【解答】证明:连接BD,∵在等边△ABC,且D是AC的中点,∴∠DBC=∠ABC=×60°=30°,∠ACB=60°,∵CE=CD,∴∠CDE=∠E,∵∠ACB=∠CDE+∠E,∴∠E=30°,∴∠DBC=∠E=30°,∴BD=ED,△BDE为等腰三角形,又∵DM⊥BC,∴M是BE的中点.20.如图,以△ABC的两边AB、AC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和等边三角形ACD,连接BD、CE,相交于O.(1)试写出图中和BD相等的一条线段并说明你的理由;(2)求出BD和CE的夹角大小,若改变△ABC的形状,这个夹角的度数会发生变化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EC=BD,理由为:由△ABE和△ACD都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B=∠DAC=60°,AE=AB,AD=AC,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EAC=∠BAD,利用SAS可得出△AEC≌△AB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BD和CE的夹角大小为60°,若改变△ABC的形状,这个夹角的度数不变,理由为:由三角形ADC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DC=∠ACD=60°,再由(1)得到△AEC≌△AB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CE=∠ADB,由∠EOD为三角形OCD的外角,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等量代换可得出∠EOD=∠ADC+∠ACD,可求出∠EOD的度数,利用邻补角定义求出∠DOC的度数,即为BD与CE的夹角.【解答】解:(1)EC=BD,理由为:∵△ABE和△ACD都为等边三角形,∴∠EAB=∠DAC=60°,AE=AB,AD=AC,∴∠EAB+∠BAC=∠DAC+∠BAC,即∠EAC=∠BAD,在△AEC和△ABD中,,∴△AEC≌△ABD(SAS),∴EC=BD;(2)BD和CE的夹角大小为60°,若改变△ABC的形状,这个夹角的度数不变,理由为:∵△ADC为等边三角形,∴∠ADC=∠ACD=60°,∵△AEC≌△ABD,∴∠ACE=∠ADB,∵∠EOD为△COD的外角,∴∠EOD=∠ODC+∠OCD=∠ODC+∠ACD+∠ACE=∠ODC+∠ADB+∠ACD=∠ADC+∠ACD=120°,即∠DOC=60°,则BD和CE的夹角大小为60°.21.如图,△ABC和△ADC都是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点E、F同时分别从点B、A出发,各自沿BA、AD方向运动到点A、D停止,运动的速度相同,连接EC、FC.(1)在点E、F运动过程中∠ECF的大小是否随之变化?请说明理由;(2)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点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变化了吗?请说明理由;(3)连接EF,在图中找出和∠ACE相等的所有角,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SAS证明△BCE≌△ACF,得到∠ECB=∠FCA,从而证明结论;(2)结合(1)中证明的全等三角形,即可发现以点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即为△ABC的面积;(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以证明△ECF是等边三角形,再进一步根据平角定义,得到∠AFE+∠DFC=120°,则∠AFE=∠FCD,从而求解.【解答】解:(1)∠ECF不变为60°.(1分)理由如下:∵△ABC和△ADC都是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BC=AC=CD,∠B=∠DAC=60°,又∵E、F两点运动时间、速度相等,∴BE=AF,∴△BCE≌△ACF(SAS),∴∠ECB=∠FCA.(4分)所以∠ECF=∠FCA+∠ACE=∠ECB+∠ACE=∠BCA=60°;(6分)(2)不变化.理由如下:∵四边形AECF的面积=△AFC的面积+△AEC的面积,△BCE≌△ACF,∴△AEC的面积+△BEC的面积=△ABC的面积;(8分)(3)证明:由(1)知CE=CF,∠ECF=60°,∴△CEF为等边三角形,∵∠FCD+∠DFC=120°,∠AFE+∠DFC=120°,∴∠ECF﹣∠ACF=∠ACD﹣∠ACF,即∠AFE=∠FCD,所以∠ACE=∠FCD=∠AFE.(10分)22.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C的中点,∠EDF=120°,DE交线段AB于E,DF交直线BC于F.(1)如图(1),求证:DE=DF;(2)如图(2),若BE=3AE,求证:CF=BC.(3)如图(3),若BE=AE,则CF=BC;在图(1)中,若BE=4AE,则CF=BC.【分析】(1)根据对角和是180°可推断出BEFD四点共圆,然后在由同(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弧相等来证明DE=DF;(2)先证明△BDE和△BDF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1)的结果证明Rt△BED≌Rt△BFD(HL);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计算CF=BC;(3)过点D作DH∥BC,交AB于点H.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明△DHE ≌△DCF(SAS);然后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找出CF与BC的数量关系.【解答】证明:(1)连接BD.∵∠EDF=120°,∠B=60°,∴BEFD四点共圆;又∵D为AC中点,∴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为∠ABC的角平分线,∴DE和DF在BEFD四点所构成的圆内,其圆周角相等,∴DE=DF;(2)连接BD.由(1)知,四边形BEFD是圆内接四边形,又∵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为∠ABC的角平分线,∴BD也是∠EDF的角平分线,∴∠DEB=180°﹣=90°,∴△BED是直角三角形;同理,得△BFD是直角三角形;在Rt△BED和Rt△BFD中,BD=DB(公共边),DE=DF(由上题知),∴Rt△BED≌Rt△BFD(HL),∴BE=BF(对应边相等);又∵AB=BC,BE=3AE∴CF=BC;(3)过点D作DH∥BC,交AB于点H.∴∠CDH+∠BCA=180°,∴∠CDH=120°;又∵D为AC中点,∴DH=BC=DC;∵∠HDE+∠EDC=120°,∠FDC+∠EDC=120°,∴∠HDE=∠FDC;又由ED=FD,∴△DHE≌△DCF(SAS);∴HE=FC;①∵BE=AE,AB=BC,∴BE=BC,∵AH=BC,∴HE=BC﹣AH﹣BE=BC,∴BC;②∵BE=4AE,∴AE=BC,如图(1),连接BD.在Rt△BED和Rt△BFD中,,则Rt△BED≌Rt△BFD,∴BE=BF,∴FC=BC﹣BF=AB﹣BE=AE=BC;故答案分别是:,.23.阅读材料: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腰上的高为h,连接AP,则S△ABP+S△ACP=S△ABC,即:,∴r1+r2=h(定值).(1)类比与推理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即: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等边△ABC的高为h,试证明r1+r2+r3=h (定值).(2)理解与应用△ABC中,∠C=90°,AB=10,AC=8,BC=6,△ABC内部是否存在一点O,点O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距离r的值,r=2.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连接AP,BP,CP.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的两种计算方法进行证明;(2)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进行求作.【解答】证明:(1)连接AP,BP,CP.则S△ABP+S△BCP+S△ACP=S△ABC,即,∵△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r1+r2+r3=h(定值);(2)存在.r=2.。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1.(2012•)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A.6 B.12 C.32 D.64 2.(2012•凉山州)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3.(201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点Q.若BF=2,则PE的长为()A.2 B.2C.D.34.(2011•)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的高为()A.2 B.4 C.D.25.(2010•随州)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A.B.C.D.不能确定6.(2009•)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与CE 交于点F,则∠DFC的度数为()A.60°B.45°C.40°D.30°7.(2007•)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ADE,BE、CE分别交AD于G、H,设△A.3S=2S2B.2S1=3S2C.2S1=S2D.S1=2S218.(2007•)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的矩形所截,AB被A.4cm2B.2cm2C.3cm2D.3cm29.(2006•)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个B.2个C.1个D.0个10.(2006•)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在边框AC上爬行(A,C端点除外),设A.d>h B.d<h C.d=h D.无法确定A.30海里B.40海里C.50海里D.60海里12.(2006•)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A.25°B.30°C.45°D.60°DF=DE,则∠E= _________ 度.14.(2008•日照)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度.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5.(2005•)如图,将边长为4的等边△ABC,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 .16.(2004•)如图,正三角形A1B1C1的边长为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A2B2C2的三条中线又组成△A3B3C3,…,如此类推,得到△A n B n C n.则:(1)△A3B3C3的边长a3= _________ ;(2)△A n B n C n的边长a n= _________ (其中n为正整数).17.(2006•嘉峪关)△ABC为等边三角形,D、E、F分别在边BC、CA、AB上,且AE=CD=BF,则△DEF为_________ 三角形.18.(1999•)如图,以A,B两点为其中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边三角形,最多可以作出_________ 个.19.如图所示,P是等边三角形ABC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BP′,若PB=3,则PP′=_________ .20.(200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正三角形ADE.(1)求△ABC的面积S;(2)判断AC、DE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1.(2009•)如图,△ABC为正三角形,D为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以CD为一边作正三角形CDE,连接AE,判断A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2.(2008•)附加题,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度.(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②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23.(2007•)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24.(2004•)已知: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至E,使BE=CD,连接DE,交BC于点P.(1)求证:DP=PE;(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全等三角形》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C 2.C 3.C 4.D5.B6.A7.A9.B10.C11.B12.B13.∠E= 15 度.14.①②③⑤.15..16. a3=;△A n B n C n的边长a n= (或21﹣n)17.等边三角形.18. 2 个.19 PP′= 3 .20.解:(1)在正△ABC中,AD=4×,(2分)∴S=BC×AD=×4×2=4.(3分)(2)AC、DE的位置关系:AC⊥DE.(1分)在△CDF中,∵∠CDE=90°﹣∠ADE=30°,(2分)∴∠CFD=180°﹣∠C﹣∠CDE=180°﹣60°﹣30°=90°.∴AC⊥DE.(3分)(注:其它方法酌情给分).21.解:AE∥BC.理由如下:∵△ABC与△CDE为正三角形,∴BC=AC,CD=CE,∠ACB=∠DCE=60°,∴∠ACB+∠ACD=∠DCE+∠ACD,即∠BCD=∠ACE,∴△BCD≌△ACE,∴∠B=∠EAC,∵∠B=∠ACB,∴∠EAC=∠ACB,∴AE∥BC.22.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是;②是;③否.并(1)证明:在△ABM和△BCN中,,∴△ABM≌△BCN,∴∠BAM=∠CBN,∴∠BQM=∠BAQ+∠ABQ=∠MBQ+∠ABQ=60°.(2)①是;②是;③否.②的证明:如图,在△ACM和△BAN中,,∴△ACM≌△BAN,∴∠AMC=∠BNA,∴∠NQA=∠NBC+∠BMQ=∠NBC+∠BNA=180°﹣60°=120°,∴∠BQM=60°.③的证明:如图,在Rt△ABM和Rt△BCN中,,∴Rt△ABM≌Rt△BCN,∴∠AMB=∠BNC.又∠NBM+∠BNC=90°,∴∠QBM+∠QMB=90°,∴∠BQM=90°,即∠BQM≠60°.解:(1)BF=CG;证明:在△ABF和△ACG中∵∠F=∠G=90°,∠FAB=∠GAC,AB=AC ∴△ABF≌△ACG(AAS)∴BF=CG;(2)DE+DF=CG;证明:过点D作DH⊥CG于点H(如图2)∵DE⊥BA于点E,∠G=90°,DH⊥CG∴四边形EDHG为矩形∴DE=HG,DH∥BG∴∠GBC=∠HDC∵AB=AC∴∠FCD=∠GBC=∠HDC又∵∠F=∠DHC=90°,CD=DC∴△FDC≌△HCD(AAS)∴DF=CH∴GH+CH=DE+DF=CG,即DE+DF=CG;(3)仍然成立.证明:过点D作DH⊥CG于点H(如图3)∵DE⊥BA于点E,∠G=90°,DH⊥CG∴四边形EDHG为矩形,∴DE=HG,DH∥BG,∴∠GBC=∠HDC,∵AB=AC,∴∠FCD=∠GBC=∠HDC,又∵∠F=∠DHC=90°,CD=DC,∴△FDC≌△HCD(AAS)∴DF=CH,∴GH+CH=DE+DF=CG,即DE+DF=CG.24.(1)证明:过点D作DF∥AB,交BC于F.∵△ABC为正三角形,∴∠CDF=∠A=60°.∴△CDF为正三角形.∴DF=CD.又BE=CD,∴BE=DF.又DF∥AB,∴∠PEB=∠PDF.∵在△DFP和△EBP中,∵,∴△DFP≌△EBP(AAS).∴DP=PE.(2)解:由(1)得△DFP≌△EBP,可得FP=BP.∵D为AC中点,DF∥AB,∴BF=BC=a.∴BP=BF=a.25.解:(1)当点P在△ABC时,结论h+h2+h3=h仍然成立.1理由如下: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G,交AC于H,交AM于N,则可得结论h1+h2=AN.∵四边形MNPF是矩形,∴PF=MN,即h3=MN.∴h1+h2+h3=AN+MN=AM=h,即h1+h2+h3=h.(2)当点P在△ABC外时,结论h1+h2+h3=h不成立.此时,它们的关系是h1+h2﹣h3=h.理由如下: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与AB、AC、AM分别相交于G、H、N,则可得结论h1+h2=AN.∵四边形MNPF是矩形,∴PF=MN,即h3=MN.∴h1+h2﹣h3=AN﹣MN=AM=h,即h1+h2﹣h3=h.26.解:(1)当CD2=AC•DB时,△ACP∽△PDB,∵△PCD是等边三角形,∴∠PCD=∠PDC=60°,∴∠ACP=∠PDB=120°,若CD2=AC•DB,由PC=PD=CD可得:PC•PD=AC•DB,即=,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ACP∽△PDB(2)当△ACP∽△PDB时,∠APC=∠PBD∵∠PDB=120°∴∠DPB+∠DBP=60°∴∠APC+∠BPD=60°∴∠APB=∠CPD+∠APC+∠BPD=120°即可得∠APB的度数为120°.27.证明:(1)∵△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C=DC,CE=CB,∠DCA=60°,∠ECB=60°,∵∠DCA=∠ECB=60°,∴∠DCA+∠DCE=∠ECB+∠DCE,∠ACE=∠DCB,在△ACE与△DCB中,∵,∴△ACE≌△DCB,∴AE=BD;(2)∵由(1)得,△ACE≌△DCB,∴∠CAM=∠CDN,∵∠ACD=∠ECB=60°,而A、C、B三点共线,∴∠DCN=60°,在△ACM与△DCN中,∵,∴△ACM≌△DCN,∴MC=NC,∵∠MCN=60°,∴△MCN为等边三角形,∴∠NMC=∠DCN=60°,∴∠NMC=∠DCA,∴MN∥AB.。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1.(2012•)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A.6 B.12 C.32 D.64 2.(2012•凉山州)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3.(201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点Q.若BF=2,则PE的长为()A.2 B.2C.D.34.(2011•)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的高为()A.2 B.4 C.D.25.(2010•随州)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A.B.C.D.不能确定6.(2009•)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与CE 交于点F,则∠DFC的度数为()A.60°B.45°C.40°D.30°7.(2007•)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ADE,BE、CE分别交AD于G、H,设△CDH、△GHE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A.3S1=2S2B.2S1=3S2C.2S1=S2D.S1=2S28.(2007•)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的矩形所截,AB被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cm2B.2cm2C.3cm2D.3cm29.(2006•)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个B.2个C.1个D.0个A.d>h B.d<h C.d=h D.无法确定A.30海里B.40海里C.50海里D.60海里12.(2006•)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 A.25°B.30°C.45°D.60°DF=DE,则∠E=_________度.14.(2008•日照)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度.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5.(2005•)如图,将边长为4的等边△ABC,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16.(2004•)如图,正三角形A1B1C1的边长为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A2B2C2的三条中线又组成△A3B3C3,…,如此类推,得到△A n B n C n.则:(1)△A3B3C3的边长a3=_________;(2)△A n B n C n的边长a n=_________(其中n为正整数).17.(2006•嘉峪关)△ABC为等边三角形,D、E、F分别在边BC、CA、AB上,且AE=CD=BF,则△DEF为_________三角形.18.(1999•)如图,以A,B两点为其中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边三角形,最多可以作出_________个.19.如图所示,P是等边三角形ABC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BP′,若PB=3,则PP′=_________.20.(200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正三角形ADE.(1)求△ABC的面积S;(2)判断AC、DE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1.(2009•)如图,△ABC为正三角形,D为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以CD为一边作正三角形CDE,连接AE,判断A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2.(2008•)附加题,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度.(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②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23.(2007•)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24.(2004•)已知: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至E,使BE=CD,连接DE,交BC于点P.(1)求证:DP=PE;(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全等三角形》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C 2.C 3.C 4.D5.B6.A7.A9.B10.C11.B12.B13.∠E=15度.14.①②③⑤.15..16. a3=;△A n B n C n的边长a n=(或21﹣n)17.等边三角形.18.2个.19 PP′=3.20.解:(1)在正△ABC中,AD=4×,(2分)∴S=BC×AD=×4×2=4.(3分)(2)AC、DE的位置关系:AC⊥DE.(1分)在△CDF中,∵∠CDE=90°﹣∠ADE=30°,(2分)∴∠CFD=180°﹣∠C﹣∠CDE=180°﹣60°﹣30°=90°.∴AC⊥DE.(3分)(注:其它方法酌情给分).21.解:AE∥BC.理由如下:∵△ABC与△CDE为正三角形,∴BC=AC,CD=CE,∠ACB=∠DCE=60°,∴∠ACB+∠ACD=∠DCE+∠ACD,即∠BCD=∠ACE,∴△BCD≌△ACE,∴∠B=∠EAC,∵∠B=∠ACB,∴∠EAC=∠ACB,∴AE∥BC.22.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是;②是;③否.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1)证明:在△ABM和△BCN中,,∴△ABM≌△BCN,∴∠BAM=∠CBN,∴∠BQM=∠BAQ+∠ABQ=∠MBQ+∠ABQ=60°.(2)①是;②是;③否.②的证明:如图,在△ACM和△BAN中,,∴△ACM≌△BAN,∴∠AMC=∠BNA,∴∠NQA=∠NBC+∠BMQ=∠NBC+∠BNA=180°﹣60°=120°,∴∠BQM=60°.③的证明:如图,在Rt△ABM和Rt△BCN中,,∴Rt△ABM≌Rt△BCN,∴∠AMB=∠BNC.又∠NBM+∠BNC=90°,∴∠QBM+∠QMB=90°,∴∠BQM=90°,即∠BQM≠60°.23解:(1)BF=CG;证明:在△ABF和△ACG中∵∠F=∠G=90°,∠FAB=∠GAC,AB=AC∴△ABF≌△ACG(AAS)∴BF=CG;(2)DE+DF=CG;证明:过点D作DH⊥CG于点H(如图2)∵DE⊥BA于点E,∠G=90°,DH⊥CG∴四边形EDHG为矩形∴DE=HG,DH∥BG∴∠GBC=∠HDC∵AB=AC∴∠FCD=∠GBC=∠HDC又∵∠F=∠DHC=90°,CD=DC∴△FDC≌△HCD(AAS)∴DF=CH∴GH+CH=DE+DF=CG,即DE+DF=CG;(3)仍然成立.证明:过点D作DH⊥CG于点H(如图3)∵DE⊥BA于点E,∠G=90°,DH⊥CG∴四边形EDHG为矩形,∴DE=HG,DH∥BG,∴∠GBC=∠HDC,∵AB=AC,∴∠FCD=∠GBC=∠HDC,又∵∠F=∠DHC=90°,CD=DC,∴△FDC≌△HCD(AAS)∴DF=CH,∴GH+CH=DE+DF=CG,即DE+DF=CG.24.(1)证明:过点D作DF∥AB,交BC于F.∵△ABC为正三角形,∴∠CDF=∠A=60°.∴△CDF为正三角形.∴DF=CD.又BE=CD,∴BE=DF.又DF∥AB,∴∠PEB=∠PDF.∵在△DFP和△EBP中,∵,∴△DFP≌△EBP(AAS).∴DP=PE.(2)解:由(1)得△DFP≌△EBP,可得FP=BP.∵D为AC中点,DF∥AB,∴BF=BC=a.∴BP=BF=a.25.解:(1)当点P在△ABC时,结论h1+h2+h3=h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G,交AC于H,交AM于N,则可得结论h1+h2=AN.∵四边形MNPF是矩形,∴PF=MN,即h3=MN.∴h1+h2+h3=AN+MN=AM=h,即h1+h2+h3=h.(2)当点P在△ABC外时,结论h1+h2+h3=h不成立.此时,它们的关系是h1+h2﹣h3=h.理由如下: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与AB、AC、AM分别相交于G、H、N,则可得结论h1+h2=AN.∵四边形MNPF是矩形,∴PF=MN,即h3=MN.∴h1+h2﹣h3=AN﹣MN=AM=h,即h1+h2﹣h3=h.26.解:(1)当CD2=AC•DB时,△ACP∽△PDB,∵△PCD是等边三角形,∴∠PCD=∠PDC=60°,∴∠ACP=∠PDB=120°,若CD2=AC•DB,由PC=PD=CD可得:PC•PD=AC•DB,即=,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ACP∽△PDB(2)当△ACP∽△PDB时,∠APC=∠PBD∵∠PDB=120°∴∠DPB+∠DBP=60°∴∠APC+∠BPD=60°∴∠APB=∠CPD+∠APC+∠BPD=120°即可得∠APB的度数为120°.27.证明:(1)∵△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C=DC,CE=CB,∠DCA=60°,∠ECB=60°,∵∠DCA=∠ECB=60°,∴∠DCA+∠DCE=∠ECB+∠DCE,∠ACE=∠DCB,在△ACE与△DCB中,∵,∴△ACE≌△DCB,∴AE=BD;(2)∵由(1)得,△ACE≌△DCB,∴∠CAM=∠CDN,∵∠ACD=∠ECB=60°,而A、C、B三点共线,.∴∠DCN=60°,在△ACM与△DCN中,∵,∴△ACM≌△DCN,∴MC=NC,∵∠MCN=60°,∴△MCN为等边三角形,∴∠NMC=∠DCN=60°,∴∠NMC=∠DCA,∴MN∥AB.。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说法,正确的是:A.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B.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小于60度C.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可以不相等D.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任意三角形中最长的2.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cm,那么它的周长是:A. 12cmB. 18cmC. 24cmD. 36cm二、填空题1.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______度。
2. 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其周长为______。
3. 在等边三角形中,若一条高为h,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
三、判断题1.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2. 等边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是同一条线段。
()3.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四、计算题1.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0cm,求其面积。
2.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为BC边上的中点,若BD=6cm,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3. 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求其边长。
五、作图题1. 画一个边长为5cm的等边三角形。
2.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作高线AD,使得D为BC边上的中点。
六、应用题1.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8cm,求其内切圆的半径。
2. 在一块等边三角形草地上,每边长为30m,现要铺设一条宽度为1m的石子路,求石子路的面积。
3.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是角A、B、C的角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求证:三角形DEF是等边三角形。
七、证明题1. 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中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 证明: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3. 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上的高相等。
八、综合题1.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BD=CE。
证明:三角形BDE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
2. 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点P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且BP=2PC。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1.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cm,求其高。
解: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h,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高将底边平分,形成两个30°-60°-90°的直角三角形。
在这种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即高)是斜边(即边长)的一半的根号3倍。
因此,h = √3 * (6/2)。
2. 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求其面积。
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a = 18/3 = 6cm。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A = √3/4 * a²,代入a = 6cm,得A = √3/4 * 6²。
3. 等边三角形的顶角为60°,求其底角。
解: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因此,底角也是60°。
4.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高为4cm,求其边长。
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高为h。
根据30°-60°-90°三角形的性质,斜边(即边长)是高(即较短的直角边)的两倍的根号3倍。
因此,a = 2 * h / √3 = 2 * 4 / √3。
5.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求其边长。
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A。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A = √3/4 * a²。
代入A = 12,得√3/4 * a² = 12,解得a = √(12 * 4/√3)。
6.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8cm,求其内切圆半径。
解:设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r。
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 等于高h的1/3,而高h = √3 * (8/2)。
因此,r = (√3 * 8/2) /3。
7.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0cm,求其外接圆半径。
解:设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R等于边长a的一半的根号3倍。
因此,R = √3 * (10/2)。
8.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27平方厘米,求其周长。
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A。
小学数学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小学数学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等边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是: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三个角均相等
2. 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每个角为:
A. 45度
B. 60度
C. 90度
D. 180度
3.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5cm,求该三角形的高度是多少cm?
A. 2.5cm
B. 3cm
C. 4cm
D. 5cm
二、填空题:
4.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度数为 __________ 度。
5. 等边三角形的高度等于边长的 __________。
6.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与边的垂直平分线重合,相交于
__________。
三、解答题:
7. 如图所示,三边均等的等边三角形ABC中,角D为该三角形的
内角平分线,E为边AC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边BC于点F,求证:AF=EC。
8. 有一个等边三角形ABC,点D是边AB上的一个点,且AD=DC,请问角BDC的度数是多少?
9.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求证:所有高的长度之和等于
边长的一半。
四、应用题:
10. 若一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求其面积。
11. 根据已知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说法:等边三角形的外角和为180度。
理由:
12.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连接DC并
延长交边AB于点E,若AD=CE,求证:BC=2AD。
以上是关于小学数学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题目,仔细思考后作答,祝你们有一个愉快的学习时间!。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等边三角形》练习题班级姓名1、填空题(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三个内角都,且每个内角都等于。
(2)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的、、互相重合。
( 4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分别是______.(5)如图,△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如果∠ABE=40°,那么∠CBD=度。
BCDAE2.△ABC中,AB=AC,∠A=∠C,则∠B=_______.3.已知AD是等边△ABC的高,BE是AC边的中线,AD与BE交于点F,则∠AFE=______.4.△ABC中,∠B=∠C=15°,AB=2cm,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CD的长度是_______.一、选择题1.正△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点I,则∠BIC等于()A.60°B.90°C.120°D.150°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3.如图,D、E、F分别是等边△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则△DEF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AFDB EC BAE12DC4.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B的长度是()A.2cm B.4cm C.8cm D.16cm5.如图,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CD,则对△ADE的形状最准备的判断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不能确定形状三、解答题1.已知D、E分别是等边△ABC中AB、AC上的点,且AE=BD,求BE与CD的夹角是多少度?2.如图,已知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交AC 于F,AD交CE于H,①求证:△BCE≌△ACD;②求证:CF=CH;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AEFB C HD3.如图,点E是等边△ABC内一点,且EA=EB,△ABC外一点D满足BD=AC,且BE 平分∠DBC,求∠BDE的度数.(提示:连接CE)ADEB4、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求证:DB=DEB ADCEC5、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ab+bc+ca,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最新整理初二数学教案《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课后练习题.docx
最新整理初二数学教案《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课后练习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课后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填空题1.已知,如右图,等腰△ABC,AB=AC:(1)若AB=BC,则△ABC为__________三角形;(2)若∠A=60°,则△ABC为__________三角形;(3)若∠B=60°,则△ABC为__________三角形.2.在线段、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3.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请你在图(1)中作出等腰△ABC,等边△DEF的对称轴.(1)(2)4.如图(2),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CD⊥AD,垂足为D、E为AC的中点,AD=DE=6cm则∠ACD=(__________)°,AC=__________cm,∠DAC=(__________)°,△ADE是__________三角形.5.如左下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B,垂足分别为D,E,如果AB=8cm,则BD=__________cm,∠BDE=(__________)°,BE=__________cm.6.如右上图,Rt△ABC中,∠A=30°,AB+BC=12cm,则AB=__________cm.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等边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B.线段AB只有一条对称轴C.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D.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2.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能是钝角B.等腰三角形不能是直角三角形C.若一个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那么它一定是等边三角形D.两个全等的且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边三角形3.在Rt△ABC中,如右图所示,∠C=90°,∠CAB=60°,AD平分∠CAB,点D到AB的距离DE=3.8cm,则BC等于A.3.8cmB.7.6cmC.11.4cmD.11.2cm三、解答与证明1.如下图,在△ABC中,∠A=20°,D在AB上,AD=DC,∠ACD∶∠BCD=2∶3,求:∠ABC的度数.2.如下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 ⊥B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MD=MA.3.如右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参考答案一、1.(1)等边(2)等边(3)等边2.线段、直角、等腰三角形3.一三4.301260等边5.43026.8二、1.A2.B3.C三、1.解:∵AD=DC,且∠A=20°,∴∠A=∠ACD=20°,又∵∠ACD∶∠BCD=2∶3∴∠BCD=30°,∴∠ACB=50°∴∠ABC=180°-∠A-∠ACB=180°-20°-50°=110°2.证明:∵MD⊥BC,且∠B=90°,∴AB∥MD,∴∠BAD=∠D又∵AD为∠BAC的平分线∴∠BAD=∠MAD,∴∠D=∠MAD,∴MA=MD3.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BE=60°又∵△BDE是等边三角形,∴BE=BD,∠DBE=60°,∴∠ABE=∠DBE∴在△ABE和△CBD中,∴△ABE≌△CBD(SAS),∴AE=CD。
等边三角形经典练习题
1、下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AB =7.4m,∠A =30°立柱BC 、 DE 要多长? B2、如图:在Rt △ABC 中∠A=300,AB+BC=12cm 则AB=_____cm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BC,DE ⊥AB,若AB=8cm, BD=___, BE=____4、如图在△ABC 中,AB=AC=2a,∠ABC=∠ACB=150,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5、要把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均匀分给甲 、乙、丙三家农户去种植,如果∠C =90°∠B =30°,要使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请你试着分一分,在图上画出来.6、如图,在△ABC 中,∠BAC=90°,∠B=30°,AD ⊥BC 于D 。
求证:BC=4CD7、如图, ∠AOB= 30°,P 是角平分线上的点,PM ⊥OB 于M ,PN//OB 交OA 于N ,PM=1cm ,则PN=________.D CBAAC EBDCBA300ABCDANMPBOA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在正△ABC 的边BC 上任取一点D ,以CD 为边向外作正△CDE , 求证:BE=AD 。
10、如图,已知△ABC 、 △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B 、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求证:(1)BD=AE (2)连接FG ,说明△DCE 是等边三角形.11、已知:如图,△ABC 中,AB=BC=CA ,AE=CD ,AD 、BE 相交于P ,BQ ⊥AD 于Q. 求证:BP=2PQABCDE12、Rt B=Rt 1CAD=BAC D DE AC 2DE ADC 1BD=DC2ABC ∠∠∠∠⊥∠已知:如图,在中,,,过点作,恰好是的平分线.求证:13、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A=100°,∠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E , 求证:AE+BE=BC14、如图,点E 是BC 的中点,点A 在DE 上,且∠BAE=∠CDE 。
等边三角形专题(含详解析)
《等边三角形》专题2.(2017天津第9题)如图,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060得DBE ∆,点C 的对应点E 恰好落在AB 延长线上,连接AD .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E ABD ∠=∠B .C CBE ∠=∠ C. BC AD // D .BC AD =3. (2017天津第11题)如图,在ABC ∆中,AC AB =,CE AD ,是ABC ∆的两条中线,P 是AD 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度等于EP BP +最小值的是( )A .BCB .CE C. AD D .AC17. (2017河池第12题)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12,D 是AB 上的动点,过D 作AC DE ⊥于点E ,过E 作BC EF ⊥于点F ,过F 作AB FG ⊥于点G .当G 与D 重合时,AD 的长是()A .3B .4 C. 8 D .910.(2008·菏泽中考)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一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恒成立的有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6、(2009·义乌中考)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AD 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正三角形ADE。
(1)求△ABC的面积S;(2)判断AC、DE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1.(2012•深圳)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2.(2012•凉山州)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25.(2010•随州)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与CE交于点F,则∠DFC的度数为()3S1=2S22S1=S2S1=2S2cm9.(2006•天津)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10.(2006•南宁)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在边框AC上爬行(A,C端点除外),11.(2007•南充)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B地,12.(2006•曲靖)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13.(2011•茂名)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 _________ 度.14.(2008•日照)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度.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5.(2005•扬州)如图,将边长为4的等边△ABC,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 .16.(2004•茂名)如图,正三角形A1B1C1的边长为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A2B2C2的三条中线又组成△A3B3C3,…,如此类推,得到△A n B n C n.则:(1)△A3B3C3的边长a3= _________ ;(2)△A n B n C n的边长a n= _________ (其中n为正整数).17.(2006•嘉峪关)△ABC为等边三角形,D、E、F分别在边BC、CA、AB上,且AE=CD=BF,则△DEF为_________ 三角形.18.(1999•广州)如图,以A,B两点为其中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边三角形,最多可以作出_________ 个.19.如图所示,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BP′,若PB=3,则PP′= _________ .20.(2009•浙江)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正三角形ADE.(1)求△ABC的面积S;(2)判断AC、DE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1.(2009•辽阳)如图,△ABC为正三角形,D为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以CD为一边作正三角形CDE,连接AE,判断A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2.(2008•绍兴)附加题,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度.(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②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23.(2007•河北)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24.(2004•苏州)已知: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至E,使BE=CD,连接DE,交BC于点P.(1)求证:DP=PE;(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25.(2002•黑龙江)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若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此时h3=0,可得结论h1+h2+h3=h”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当点P在△ABC内(如图2),(2)点P在△ABC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h1、h2、h3与h之间的关系如何?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26.(2000•河南)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1)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CP∽△PDB;(2)当△ACP∽△PDB时,求∠APB的度数.27.(2010•雅安)如图,点C是线段AB上除点A、B外的任意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的同旁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DC于M,连接BD交CE于N,连接MN.(1)求证:AE=BD;(2)求证:MN∥AB.28.(2005•临沂)如图,已知AD和BC交于点O,且△OAB和△OCD均为等边三角形,以OD 和OB为边作平行四边形ODEB,连接AC、AE和CE,CE和AD相交于点F.求证:△ACE为等边三角形.29.已知:如图,△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1)求证:AD=BE;(2)求∠DOE的度数;(3)求证:△MNC是等边三角形.30.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0,点P是边AB的中点,Q为BC延长线上一点,CQ:BC=1:2,过P作PE⊥AC于E,连PQ交AC边于D,求DE的长?《全等三角形》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C 2.C 3.C 4.D5.B6.A7.A9.B10.C11.B12.B13.∠E= 15 度.14.①②③⑤.15..16. a3=;△A n B n C n的边长a n= (或21﹣n),BC AD==422.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是;②是;③否.并,,BF=BC=BP=BF==,,,AM=BN=BEEF=,DF=AF+CF=AC 双基训练1. 如图14-45,在等边ΔABC中,O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OE∥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初二数学等边三角形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角A的度数是:A. 30°B. 45°C. 60°D. 90°2.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那么它的周长是:A. 2aB. 3aC. 4aD. 5a3. 等边三角形的高是边长的多少倍?A. 1/2B. 1/3C. 1/4D. 1/54.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 90°B. 120°C. 180°D. 360°5. 在等边三角形中,边长为x的线段是高的话,那么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是:A. 2xB. 3xC. 4xD. 5x6.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乘以:A. 1/2B. 1/3C. 1/4D. 1/57.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多少倍?A. 1/2B. 1/3C. 1/4D. 1/58. 在等边三角形中,若边长为a,那么它的外接圆半径是:A. a/2B. a/3C. a/4D. a/59.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与边长的比是:A. 1:1B. 1:2C. 1:3D. 1:410.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乘以:A. 1/2B. 1/3C. 1/4D. 1/5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_________度。
2.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边长的_________倍。
3. 等边三角形的高是边长的_________倍。
4.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乘以_________。
5. 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是边长的_________。
6.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与边长的比是_________。
7.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周长的_________。
8.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
9.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边长的_________。
10.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乘以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0cm,求该三角形的高和面积。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13.3.2等边三角形练习题班别:姓名:一、单选题.1.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在△ABC中,∵∠A=∠B=∠C,∴△ABC为等边三角形B.在△ABC中,∵AB=AC,且∠B=∠C,∴△ABC为等边三角形C.在△ABC中,∵∠A=60°,∠B=60°,∴△ABC为等边三角形D.在△ABC中,∵AB=AC,∠B=60°,∴△ABC为等边三角形2.如图,已知D、E、F分别是等边△ABC的边AB、BC、AC上的点,且DE⊥BC、EF⊥AC、FD⊥AB,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DEF是等边三角形B.△ADF≌△BED≌△CFEC.DE=ABD.S△ABC=3S△DEF3.在△ABC中,∠A∶∠B∶∠C=1∶2∶3,则BC∶AB等于( )A.2∶1B.1∶2C.1∶3D.2∶34.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BC=2,则AB等于 ( )A.2B.3C.4D.65.在Rt△ABC中,∠C=90°,∠B=30°,斜边AB的长为2cm,则AC长为( )A.4cmB.2cmC.1cmD.0.5m6.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B=15°,DE垂直平分AB,交BC于点E,BE=6 cm,则AC等于( )A.6 cmB.5 cmC.4 cmD.3 cm7.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立柱BC垂直于横梁AC,AB=10m,∠A=30°,则立柱BC的长度是( )A.5mB.8mC.10mD.20m8.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A.3.5B.4.2C.5.8D.7二、填空题9.在△ABC中,AB=BC,∠B=∠C,则∠A的度数是________.10.如果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且(a-b)2+(a-c)2+|b-c|=0,则这个三角形是.11.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小敏设计了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①,衣架杆OA=OB=18 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②,则此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cm.12.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9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E,则MN的长为 .1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是2 cm,则腰上的高为________.三、解答题14.如图所示,锐角△ABC中,∠A=60°,它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15.如图,已知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EBC=∠DAC,CE∥AB.求证:△CDE是等边三角形.16.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EF为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F,交AB于点E.求证:BF=12FC.17.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上一点,E为AB延长线上一点,DE⊥AC交BC于点F,且DF=EF.(1)求证:CD=BE;(2)若AB=12,试求BF的长.参考答案1.B2.D3.B4.C5.C6.D7.A8.D9.答案为:60°10.答案为:等边三角形.11.答案为:18.12.答案为:3cm.13.答案为:1 cm14.证明:∵OB=OC,∴∠OBC=∠OCB.∵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BEC=∠BDC=90°.又∵∠BOE=∠COD,∴∠EBO=∠DCO.∴∠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A=60°,∴△ABC是等边三角形.15.证明:∵∠ABE+∠CBE=60°,∠CAD+∠ADC=60°,∠EBC=∠DAC,∴∠ABE=∠ADC.又CE∥AB,∴∠BEC=∠ABE.∴∠BEC=∠ADC.又BC=AC,∠EBC=∠DAC,∴△BCE≌△ACD.∴CE=CD,∠BCE=∠ACD,即∠ECD=∠ACB=60°. ∴△CDE是等边三角形.16.证明:连接AF,∵AB=AC,∠BAC=120°,∴∠B=∠C=30°,∵EF为AB的垂直平分线,∴BF=AF,∴∠BAF=∠B=30°,∴∠FAC=120°﹣30°=90°,∵∠C=30°,∴AF=12CF,∵BF=AF,∴BF=12FC.17.解:(1)如图,作DM∥AB,交CF于M,则∠DMF=∠E,∵△ABC是等边三角形,∴∠C=60°=∠CDM=∠CMD,∴△CDM是等边三角形,∴CD=DM,在△DMF和△EBF中,,∴△DMF≌△EBF(ASA),∴DM=BE,∴CD=BE;(2)∵ED⊥AC,∠A=60°=∠ABC,∴∠E=∠BFE=∠DFM=∠FDM=30°,∴BE=BF,DM=FM,又∵△DMF≌△EBF,∴MF=BF,∴CM=MF=BF,又∵AB=BC=12,∴CM=MF=BF=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 , 点 D 是斜梁 AB 的中点 , 立柱 BC 、DE 垂直于横梁 AC,AB =, ∠
A = 30°立柱 BC 、 DE 要多长
B
D
A
E
C
2、如图:在 Rt △ ABC 中∠ A=300,AB+BC=12cm 则 AB=_____cm
A
B
E
D
A
30 0
A
B
C
B
D
C
C
第2题图
第 3题图
第 4题图
3、如图 :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D ⊥ BC,DE ⊥ AB, 若 AB=8cm, BD=___, BE=____
4、如图在△ ABC 中 ,AB=AC=2a, ∠ ABC=∠ ACB=150,CD 是腰 AB 上的高,求 CD 的长
5、要把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均匀分给甲 、乙、丙三家农户去种植 , 如果∠ C =90°∠ B =30° ,
要使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
, 请你试着分一分 , 在图上画出来 .
A
┓
C
B
6、如图,在△ ABC 中,∠ BAC=90°,∠ B=30°, AD ⊥ BC 于 D 。
求证: BC=4CD
A
B
D C
A
N
P
O
7、如图,
∠ AOB=30°, P 是角平分线上的点, PM ⊥ OB 于 M ,
PN
MB 8、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在正△ ABC的边 BC上任取一点 D,以 CD为边向外作正△ CDE,求
证: BE=AD。
A
B D
C
E
10、如图,已知△ABC、△ 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B、 C、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求证:( 1)BD=AE (2)连接 FG,说明△ DCE是等边三角形 .
D
A
F
G
B C E
11、已知:如图,△ABC中, AB=BC=CA,AE=CD, AD、 BE相交于 P,BQ⊥ AD于 Q.
求证: BP=2PQ
A
E
P
Q
B D C
已知:如图,在 RtABC中,B=Rt,
CAD= 1
BAC ,过点 D作DE AC,
12、
2
DE恰好是ADC 的平分线 .
1
求证: BD= DC
A
E
B D C
13、等腰三角形 ABC中 AB=AC,∠ A=100°,∠ ABC的平分线交 AC于 E,
求证: AE+BE=BC
A
E
B C
14、如图,点 E 是 BC的中点,点 A 在 DE上,且∠ BAE=∠CDE。
求证: AB=CD
D
A
B E C
15、如图,已知 D 在等边△ ABC的边 BA的延长线上,点 E 在 BC的延长线上,且 AD=BE,求
证: CD=DE
D
A
B
C E
16、已知:在△ ABC中, AB=AC,P 是 BC上的点,过 P 作 PD⊥ AB于 D,PE⊥ AC于 E,过 C
作 CF⊥ AB于 F.
求证: PD+PE=CF
A
F
D E
B P C
17、如图,若 P 点在 BC的延长线上,那么 PD、 PE 和 CF存在什么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
加以证明 .
A
D
F
B C P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