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

合集下载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建议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建议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

在深化改革中 ,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进一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容忽视。

下面就有关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建议进行分析: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国有资产流失既有体制性和政策性方面的原因,又有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原因,主要归纳为:1、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有资产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国有资产行政管理机构全面履行对国有资产的组织、运营、管理和监督职能,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没有理顺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并以行政权代行所有权、管理权和干预经营权,造成了国有资产使用时各方都要管,国有资产流失时各方都不管的局面。

2、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包括:产权制度法律法规不完善,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缺乏有力的法律保证,尤其是对行政权代替、侵蚀和干预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做法缺乏法律的界定和约束。

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资产运营、资产流动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得对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处置无法可依,制止不力。

资产评估和中介活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资产评估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缺乏约束、监督和进行制裁的依据。

3、现代企业制度尚待建立。

企业难以担负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

企业缺乏科学管理,决策失误,管理混乱也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监督管理不力。

对占用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资产转让管理、权益管理等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得违反国家财政经济法律法规的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纠正。

国有资产流失法律法规

国有资产流失法律法规

国企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条文及公司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九十六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十五条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配置、使用、处置国有资产未按照规定经集体决策或者履行审批程序;(二)超标准配置国有资产;(三)未按照规定办理国有资产调剂、调拨、划转、交接等手续;(四)未按照规定履行国有资产拍卖、报告、披露等程序;(五)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国有资产清查;(七)未按照规定设置国有资产台账;(八)未按照规定编制、报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第五十四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较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占有、使用国有资产或者采用弄虚作假等方式低价处置国有资产;(二)违反规定将国有资产用于对外投资或者设立营利性组织;(三)未按照规定评估国有资产导致国家利益损失;(四)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

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推广,国有资产流矢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和推算,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累计损失约10000亿元。

如此严重的流失势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投入资本金的原有金额,也包括因各种原因形成的企业净资产增值额中国家应享份额。

国家作为投资人不直接经营自己投入的资本,但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然要求接受投资的企业保证投入资本不受损害。

但目前企业法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不容乐观,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其表现(一)表象原因1.会计行为失真。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有些企业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弄虚作假,严重破坏了会计法规,加快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

如有些企业只为追求表面成绩和账面利润,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导致固定资产不断损耗、老化;盘亏或报废资产长期挂账、坏账损失不冲账、贷款利息和大量跨期摊配费用不按期摊销或预体提等现象屡见不鲜。

2.产权交易不规范。

由于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和健全,使得不规范的产权交易有机可乘。

一些国有企业在推行股份制或与外商合资时低价或无偿转让国有资产,有意减少国家股、虚列企业股、个人股,致使国有股在分配环节上比重下降而造成流失。

有些国有企业无偿将国有资产借给或低价租给所属的劳动服务公司、下属单位、关系户或个人长期使用。

久而久之,随着企业负责人的不断更换,逐渐无人关心其产权关系,国有资产变为集体占用或个人所有。

在一些已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中,对国家股和个人股、法人股不实行同股同权同利,致使企业利润中属于国有资产的部分转化为个人或法人财产。

3.债务重整业务混乱无序。

债务重整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经济行为,通过债务重整,一方面减轻债务人的负担,另一方面多少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指国有资产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流失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价值减少或者失去。

国有资产是国家财产,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财富,国有资产的流失不仅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还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入手,分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具体表现,探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危害,提出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管理不善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不善。

国有资产由国家所有,管理者通常不用自己的资本购买国有资产,管理者可能没有足够的切身利益去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另外,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由于管理者的个人能力、管理水平、管理理念等因素,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不善。

例如,工程项目管理不善,导致工程建设中出现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管理者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监管不力国有资产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监管不力。

监管失灵、监管不力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中,监管是非常重要的,监管不力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监管不力的表现主要包括监管部门的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力等问题。

3、腐败问题腐败问题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腐败行为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例如,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职务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法利益,或者与他人串通作案,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对此,建立反腐机制,加大反腐力度,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重要途径。

4、缺乏公平公正的监督机制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还包括缺乏公平公正的监督机制。

如果国有资产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就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各级政府及有关监管机构要将把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作为当务之急,严格监管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也在不断增加。

但与此同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日益突出。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家或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管理和使用中被侵占、浪费、损坏等,导致国家或集体所有的财产遭受损失。

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制约国家财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

为了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有效保值和增值。

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分析1.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失职渎职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体制不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核和审批不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另外,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不作为、不负责,对国有资产管理不重视,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监管机制不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一些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监管措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难以有效地得到制止和解决。

(3)管理人员失职渎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失职渎职,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力,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一些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为个人私利,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尽职尽责,导致国有资产受到损失和流失。

2.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国有资产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是国家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具体危害如下:(1)影响国家财产保值增值国有资产流失会影响国家财产的保值增值,减少国家财富的积累,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

(2)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国有资产流失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影响社会稳定国有资产流失会导致国家财富的流失,增加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对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

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

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

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涵义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形成及渠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区域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及企业经营者的获利信心,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二是决策不民主,一言堂。

为使企业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发展,80年代后期,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后,企业摆脱了众多婆婆的干预,得以快速发展。

但同时暴露出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即:一个脑袋、一个思想、一只笔、一张嘴“。

某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1988年到1990年间,厂长一个决策,投资6000万元与日本一家公司合资兴建空调器厂,利润分成与外方实行倒四六;而后又投资3000万元引进国外平绕行输出变压器生产线,由于选择不当,无法使用,成了一堆费铁;后又投资1亿元从美国引进纸箱生产线,因产品无市场,到目前为止设备仍无法启动。

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特征与八种主要表现形式

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特征与八种主要表现形式

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特征与八种主要表现形式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特征与八种主要表现形式国资委办公厅(党委办公室)一、定义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者经营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致使国有资产财产权遭受损失。

二、特征(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体是“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者经营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

只有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经营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才具备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主体资格。

其他单位或个人则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也就是说,国有资产流失只发生在对国有资产享有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是由他们管理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所造成的。

除此之外,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违法行为,虽也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害,但不作为国有资产流失来处理,而是按其触犯法律的行为来查处。

如犯罪分子盗窃国有资产,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由于主体不符,故不属于国有资产流失查处的范畴,而是按盗窃国家财产来查处。

因此,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体是特定的,即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者经营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必须是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管理或经营国有资产存在风险,国有资产既有保值和增值的可能,也有贬值或受损的可能。

合法管理经营国有资产未必都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时一些意外因素也往往会给国有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因而不能将所有国有资产的损失都视作国有资产流失来认定。

只有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才是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起因于特定主体履行其职责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

作为是指实施违法行为;不作为是指不履行法定职责,如负有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或个人,不去履行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责,致使国有资产权益受损,就属于不作为。

(三)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财产权的灭失。

国有资产流失表面上是国有资产的标的物的流失,如私分、侵占或毁损国有资产,而实质上是资产权益的流失,即国有资产财产权的灭失,包括国有资产所有者失去其依法所享有的权益。

工程建设合同国有资产流失

工程建设合同国有资产流失

工程建设合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有资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障其安全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工程建设合同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合同签订、执行、监管等方面分析工程建设合同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工程建设合同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 合同签订不规范在工程建设合同签订过程中,部分合同签订主体不合法、合同内容不完善、条款不公平等问题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例如,合同签订主体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者合同中的关键条款缺失,如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投资控制等,都会给国有资产流失留下可乘之机。

2. 工程执行不到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方、监理方等执行主体不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工程进度延误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工程效益,还可能导致国家资金浪费和流失。

3. 监管不到位工程建设合同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规划、建设、审计、财政等。

监管不到位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立项、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环节出现漏洞,为国有资产流失提供机会。

4. 利益输送工程建设合同中,部分主体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通过虚报工程量、抬高工程成本、降低工程质量等手段,将国有资产转移至私人账户,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5. 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在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方面尚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

这使得工程建设合同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制裁,进一步助长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工程建设合同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合同的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签订、执行、监管等环节的制度,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公平性。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合同,应坚决不予签订和执行。

2. 强化监管力度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合同的监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协同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在立项、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环节的合规性。

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特征与八种主要表现形式

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特征与八种主要表现形式

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特征与八种主要表现形式国资委办公厅(党委办公室)一、定义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者经营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致使国有资产财产权遭受损失。

二、特征(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体是“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者经营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

只有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经营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才具备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主体资格。

其他单位或个人则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也就是说,国有资产流失只发生在对国有资产享有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是由他们管理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所造成的。

除此之外,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违法行为,虽也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害,但不作为国有资产流失来处理,而是按其触犯法律的行为来查处。

如犯罪分子盗窃国有资产,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由于主体不符,故不属于国有资产流失查处的范畴,而是按盗窃国家财产来查处。

因此,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体是特定的,即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者经营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必须是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管理或经营国有资产存在风险,国有资产既有保值和增值的可能,也有贬值或受损的可能。

合法管理经营国有资产未必都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时一些意外因素也往往会给国有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因而不能将所有国有资产的损失都视作国有资产流失来认定。

只有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才是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起因于特定主体履行其职责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

作为是指实施违法行为;不作为是指不履行法定职责,如负有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或个人,不去履行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责,致使国有资产权益受损,就属于不作为。

(三)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财产权的灭失。

国有资产流失表面上是国有资产的标的物的流失,如私分、侵占或毁损国有资产,而实质上是资产权益的流失,即国有资产财产权的灭失,包括国有资产所有者失去其依法所享有的权益。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表现对策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1.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流失。

即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因决策失误、盲目建设造成项目失败或项目建设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形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

到1992年底,全国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闲置封存,积压弃置的固定资产共达258亿元,相当于1992年国家预算内基建投资307.87亿元的83.8%。

2.经营亏损造成的流失。

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使国有资产不仅难以增值,而且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到1992年底,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实际亏损总额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当年财政总收入的72%。

国家信息中心在1995年对500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表明,1995年第二季度亏损企业仍占37%,账面持平,实际仍属潜亏的企业占24%,即国有企业明亏和潜亏面达2/3左右。

据有的专家测算,我国每天因企业亏损造成的资产流失额近1亿元。

3.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在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不少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经营中,为了完成“利润计划”,少计成本,少摊费用,特别是拼设备、拼消耗,造成大量固定资产使用价值严重损坏,给国有企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1992年国有企业中仅各种待处理财产损失就有200亿元。

4.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对中方资产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对中方资产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有的甚至低估,就按远远低于现值的账面净值入股,使中方资产比例下降,国有权益受到损害。

据有关方面统计,仅1992年全国8550多家进行中外合资的国有企业中,约有5000多家未经评估就与外商合资,中方出资额为657亿元,根据已评估项目增值幅度计算,仅此一项一年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约460多亿元。

5.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造成国有金融资产流失。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不少企业高达90%以上,总负债率也曾高达75%。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本文旨在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现状,提出加强监管、改革管理体制和提高资产效益等对策。

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不善、监管不力、信息不对称等。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表明,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应加强监管力度,改革管理体制,提高资产效益。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注重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管理和保护。

仅靠政府的单一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监管力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效益、严重性、研究目的、现状分析、对策、艰巨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和资源,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会导致国家财务损失,还会造成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国有资产流失还会加剧贫富分化,产生不良社会后果。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加强监管,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才能有效遏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其严重性不言而喻。

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也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公众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和价值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总结汇报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总结汇报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总结汇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实现国家财富保值增值、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工作,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效率提高。

下面我就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现状以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汇报。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

在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因为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给国有资产流失创造了机会。

2. 内部管理不善。

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着腐败问题,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3. 缺乏科学的评估和交易机制。

国有资产评估不准确、交易机制不完善,导致了一些国有资产被低价出售,造成流失。

4. 人员流动和管理薄弱。

一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动频繁,管理薄弱,容易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仍然存在。

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企业质押、担保、并购等方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 流失现象多样化。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多样化,如非法挪用、虚假交易、违法投资等。

3. 经济损失严重。

国有资产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仅浪费了国家财富,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

三、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1.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2. 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3. 健全评估和交易机制。

强化国有资产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科学合理,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定价,加强交易程序监管。

4. 加强人员管理。

建立稳定的人员队伍,提高员工素质,规范人员流动,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忠诚与廉洁。

5.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认识,形成社会共识和监督。

总之,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第三节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的程序

第三节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的程序

三、立案 (一)立案的概念
立案,是指查处机关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案件成立
并进行查处的活动。立案的结果是案件进入了正式调查和认 定、处理阶段。
(二)立案的条件
1.国有资产流失事实成立。 2.违法违规行为成立。
(三)立案的管辖
1.一般管辖。
2.特殊管辖。

处罚。
6. 接受政府监察部门的执法监察,对查处不力、滥用职权、处罚不当
或者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企业的主要职责 四、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原则 (一)客观公正、依法查处
1.立案阶段 2.调查阶段
3.处理阶段
(二)重在制止和挽回损失 (三)依靠政府、相互配合
(1)上级查处机关认为有影响的重大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2)下级查处机关不便查处或者无力查处的重大、复杂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
(3)要求上级查处机关查处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
3.指令管辖。

(1)上级查处机关发现应当由下级查处机关立案而没有立案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

(2)上级查处机关经过初步核实,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一)国有资产产权关系不明晰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三)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 (四)执法体制改革滞后 (五)监督管理不力 (六)决策程序不科学
第二节 则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机关和查处原
一、国有资产流失查处的性质 (一)查处的依据 (二)查处的权力 (三)查处的基础
第十六章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
第一节
国有资产流失概述
一、国有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即把国有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家所有的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丢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并不鲜见,而且在一些领域中甚至呈现出了严重的趋势。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资产流失问题。

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往往被挪用、浪费甚至侵吞。

比如某些企业的资金被用于高消费、赌博等行为,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

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也损害了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政府部门中也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比如一些基建项目中存在的贪污现象,一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而将国家的资金挪为私用,导致国家的资产流失。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

此外,在一些地方性国有资产中,也存在着流失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的资源开发、土地征用等行为中,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谋取政绩、经济利益,将国家的资源挪为私用,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的财产利益,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努力,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解决方案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并由国家保有、代表国家利益的各种资产。

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丧失、减损、损毁、流失或因不当管理和过失所造成的损失。

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国有资产的流失不仅会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还会削弱国家的管理效能和权威,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将其防范和解决。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国有资产在过去长期的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一些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不重视,不了解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对资产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不熟悉,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缺乏有效监管。

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出现了乱象。

一些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出现了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3.制度不完善。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制度和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合理的激励机制也会导致管理人员不重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4.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

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方式单一,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5.存在腐败现象。

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存在腐败现象,例如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6.社会经济环境不稳定。

一些国有资产管理单位在社会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7.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单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缺乏重视,减损意识不强。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具有关键性影响,因此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国有资产流失会对国家和人民利益产生重大危害:1.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以下是关于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一)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中的流失1.处置固定的资产不入账。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擅自处理更新改造拆换下来的固定资产,但收入不入账。

2.应收账款不入账。

有的企业不积极追收应收账款,达到三年即做坏账处理,而实际上已经收回。

有的企业收回三年以上、已做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时不入账,形成体外循环,化公为私。

3.通过投资转移资金。

有的国有企业将资金投入民营或非关联企业,最后借口对方企业经营失败,让对方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确认为投资损失,无法收回,造成“合法”流失。

4.担保中的流失。

有的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信誉为民营企业担保。

赚了钱就归民营企业,亏损了就由国有企业承担债务。

5.国有企业购销环节的流失。

企业购销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索要回扣;在销售过程中,为赚取佣金,·低价销售。

6.在工程承包过程中,干预招投标。

对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大量“豆腐渣工程”,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建设项目严重超预算,随意增加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超支工程款。

7.私设“小金库”。

现在相当多的企业存在“账外资产”或“账外收入”。

这些资产和收入,往往不进财务大账,私设“小金库”,以奖金、福利的名义私分国有资产。

8.偷漏国家税款。

有的企业“账外收入”不进财务大账,偷漏流转税、所得税。

收入直接抵减支出,偷漏国家税款。

9.利用虚假发票报销,虚列成本。

利用假发票,或者虚开发票报销。

在成本中虚列费用,将民营企业、关联公司的费用拿到国有企业报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0.高管渎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流失。

企业高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产。

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受其经营管理能力所限,使得企业连年亏损,甚至破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由于产权关系不清与产权管理缺位并存,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因而,探讨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意义十分深远。

本文从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

标签: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对策国有资产是国家得以存在,国家机器得以运转的物质基础,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不仅使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受到破坏,而且还威胁到社会财富的积累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国有资产流失是指由于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有者、出资者、管理者主观上的过错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减少的状态或者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有了很大的增长,规模在迅速扩大,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对这样庞大的国有资产,在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督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很明显的一点是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一些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和民营化等的改制过程中,以各种方式低估或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在出售国有资产时,不是在市场中公开进行,而是私下交易,有的甚至一卖了之,或把国有资产直接量化到个人。

一些国有企业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中,由于不善于经营,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效益流失。

二、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分析从实践层面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管理体制滞后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对国有资产起约束和监督作用并促使国有资产有效运营的机制。

国有资产按行业和行政区划由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也是合一的。

按行业和行政区划来确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机构,使得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等于实际上的部门和地方所有,出现国有资产在改制等产权变动中严重流失的现象。

2.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与防范策略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与防范策略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与防范策略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家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富的重要载体,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也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防范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成为摆在国有资产经营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腐败行为、经营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流失。

具体表现为资金挪用、违规投资、滥发股利、挪用公款、虚报损益、偷税漏税、违规担保、侵占国有资产等行为。

其主要原因包括:1.管理体制不合理。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过于官僚化、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不科学、信息不畅通、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监管和制约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资产流失问题屡禁不止。

3.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管理者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或缺乏职业道德,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容易出现资产流失问题。

4.腐败行为严重。

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存在腐败问题,以权谋私,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5.外部环境不利。

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市场环境不良、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需求萎缩等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国有资产的流失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加强防范和控制:1. 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等,加强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防范资产流失。

2. 建立健全的权责清晰的管理体制。

调整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明确权责边界,加强管理者对资产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3. 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对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自觉地保护国有资产,减少资产流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及管理体制的完善》目录关于天津市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1)二、调查时间 (2)三、调查方式 (3)四、调查结果 (4)五、调查体会 (5)天津市国有资产流失情况分析一、国有资产流失研究重要性 (1)二、天津市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 (2)三、改善天津市国有资产流失现状的对策 (3)(一)明晰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5)(二)改革企业的用人制度 (6)(三)加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完善企业财务制度 (6)(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6)四、总结 (6)关于天津市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中国特别严重,由于企业改制过程中,经营过程中,企业产权关系问题等引起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要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继续蔓延,必须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运营机制,建立健全的保护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

二、调查时间:2014年8月18日至2014年9与18日三、调查方式:访谈、查阅资料四、调查结果(一)从天津大学了解到,2000年初,该校决定对校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争取上市,以提高学校校办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发展后劲。

于是学校有关负责人和深圳某公司洽谈,在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未经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未报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便与该公司签订了委托其在证券市场运作的协议,并于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期间,将1亿元资金分三批委托给该公司。

该公司收到学校资金并购买股票后。

将所购股票用于质押融资。

2003年下半年质押的股票被相关证券公司陆续强行平仓,款项被划走,公司的当事人潜逃。

学校有关负责人在得知天津大学资金遭受重大损失后,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通过民事诉讼等渠道进行了追款。

但迄今仍然造成学校所投资本金重大损失。

事件发生后,中纪委和教育部对此进行了调查,认为在这一重大资金损失案中,时任校长单平同志负有失察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严重失职错误。

根据党的纪律处分的有关规定,经中纪委常委会议讨论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单平同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

教育部免去了对此案件负有直接责任的天津大学副校长杭建民同志职务。

天津大学召开了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的扩大会议,宣布了中纪委和教育部的决定,校党委书记刘建平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全面正确地领会和坚决地贯彻执行中央及教育部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认真吸取深刻教训,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疏导工作,保持学校稳定的大局,立足岗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学习,落实制度,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中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做好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

(二)2008年天津昆仲名至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股东谢俊英一纸诉状将兄长昆仲名至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云发告上法庭,状告兄长返还股权。

原来妹妹谢俊英并非针对哥哥谢云发,此案中牵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股权转让。

在股权转让的同时,昆仲名至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享有的“西货场地块”的土地开发经营权也被转移了。

事实上,我国法律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规定:国有企业参股,应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beian。

在本案中,市政公司为国有企业,于2005年4月22日向了昆仲名至公司参股取得47%的股权,未公布,未报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beian,严重违规违法。

并且,市政公司在转让国有股权给谢云发时,未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未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beian,同时也未进行必要的清产合资和资产评估,而且零价转让,其行为违规违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方协议由此也引发了纠纷,并暴露出了股权转让背后潜藏着的土地转让问题。

(三)泰达建设从2003年开始介入嘉海花园项目开发,9年过去了,地块仍是一片荒地。

而经过此间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更迭,泰达建设最终成为20多亿元亏空的埋单人。

国企为私企还债,其母公司泰达控股称,资金流失情况因“人员变动”而“说不清”。

位于天津市正中心的这块商业地产经历了十几年未开发,却涉及了超过十几家公司,被誉为天津的龙头商业地产,当年以每平米412.22元低价拿到的一块黄金地段,十几年下来,地块仍是一片荒地,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转化和过户后,竟以几十倍的高价转手,国有土地就这样变没了。

(四)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国有企业——天津光荣酱油厂,原本想通过与民企重组实现“双赢”。

但没有想到的是,改制6天后原厂区30亩土地即被转卖,1688万元的土地转让补偿费大多不知去向,企业多年经营的品牌荡然无存。

原企业400余名职工生活陷入困境。

当初改制时,双方曾就发展生产、扩大品牌影响、提高职工待遇等,签下了详细而完备的重组协议,而现实的结果却是,漂亮而完美的重组协议,实际成了企业的“卖地契”。

协议签订6天后厂区土地被转卖。

五、调查体会国有资产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加强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国企改革,资产重组,经济结构的调整各方面都应注重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严把国企一把手用人原则,防止经营管理不善,注重加强无形资产国有土地管理。

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真正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审核、查处机制,加强审计监督,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天津市国有资产流失情况分析一、国有资产流失研究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总的来说,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是也出现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几千亿元,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国企发展的严重障碍。

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但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是国企改革过程中凸现的一个“黑洞”。

探析当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清楚认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制度缺位,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之惊人,流失量之大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国企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严重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研究探讨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天津市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

中国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二是决策不民主,一言堂。

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

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

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

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

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后。

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改善天津市国有资产流失现状的对策(一)明晰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我国应当严格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企业进行改革。

要明确各级国资委(局)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履行出资人职责,以股东方式行使权力,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和方式管理企业。

国资委应当只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并且按照同股同权的原理,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益。

调整重组企业的出资人所有权结构,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一个国有产权可转让的开放性竞价机制,使之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推动国有产权的有序流动,同时保护和监管国有资产,组建产权交易机构,采用市场化运作。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和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提高其运营效率。

加强产权交易的监督力度,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国有产权在公开的产权交易市场应当以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保证交易的公平、公开和透明。

根据最新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法》,除法定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的转让应当在依法成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应当公开竞价。

参与转让的相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参与转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工作。

(二)改革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建立现代企业的用人制度,杜绝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命的形式,同时解决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又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现象。

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的企业的经营者。

在人员选聘方面要公正、公平、透明,强调专业性、技术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实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员选聘制度。

要大力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无行政依附和单位依附的企业家阶层,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企业家市场。

(三)加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取确定阶段目标运用具体指标逐步考核的办法对企业进行考核。

建立一个严格合理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考核及奖惩方法体系,这种考核要从企业规模效益的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企业要做好扎实的财会基础工作,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企业财会账目要严格真实地反应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和约束机制。

做好各项国有资产的管理,加强资金的管理,把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不定期监督检查经常化制度化。

完善企业的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先进性,利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监督,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

规范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聘任社会专家担任独立董事,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企业议事时应当引入和实行“投票制”,对重大事项,应通过集体研究决定,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避免企业个别领导者的“一言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