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答案)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如下: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贤,通“甚”,超过)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词义自: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听说)以:以养父母(用来)卒:泯然众人矣(最终)古今异义古: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重点词语解释令:让,使;愿,希望;令作诗;写。
奇: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乞:向人求讨或乞求。
重点句子的翻译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父亲把邻近人家年龄相与的及稍微大些的子女全部招来,让他们拜拜我仲永,让他作诗,并给我仲永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⑥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⑦泯然众人矣!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⑧得为众人而已耶?译:能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应该结尾啊!⑨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且为众人未若复吾赋不幸之可晒而因得众人也。
译:那么他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只不过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
1.第一章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第二章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三)桃花源记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齐谐》中描写鹏往南海迁徙的句子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九)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十)《礼记》二则
1.《虽有佳肴》中表现中心论点的是教学相长也。
3、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四)小石潭记
1.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大道之行也》中表现大同社会中物尽其用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___姓名: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
(一)关雎
1.《关雎》第一章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古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期末古文知识点梳理第六单元※注释※重点词:1.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4.子.非鱼:你。
5.子固.非鱼:本来。
6.固.不知子矣:纵然。
7.请循.其本:追溯。
8.弗.食:不。
9.不知其旨.也:味美。
10.不知其善.也:好,好处。
1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12.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13.使老有所终.:终老。
14.男有分.:职分,职守。
15.女有归.:女子出嫁。
16.盗窃乱贼.而不作:伤害。
17.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18.故.外户而不闭:门。
19.是谓.大同:称作,叫做。
20.人不学,不知道.:道理。
21.故虽.有名马:即使。
22.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3.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24.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25. 更着.风和雨:遭受。
2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
27.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
28. 正患.己不能知:担忧。
29.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才干。
3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31.执策而临.之:面对。
32.暮投.石壕村:投宿。
33.老翁逾.墙走:越过。
34.老翁逾墙走.:(逃)跑。
35.吏呼一何..怒:多么。
36.犹.得备晨炊:还。
37.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结。
38.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39.长夜沾湿何由彻.:到,这里指“彻晓”(到天亮)。
40.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蔽。
4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高耸的样子。
42.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
43.手把.文书口称敕:拿着。
44.翩翩..两骑来是谁:轻快的样子。
45.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46.系.向牛头充炭直:挂。
47.万籁..此都寂:指各种声音。
48.有恨无人省.:知晓。
一词多义:1.志①《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②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2.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含答案)★古文精彩句子:1《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⑴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⑵总括富春江山水景色特点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⑶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⑷描写山之“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⑸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⑹触景生情,表明自己鄙弃名利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⑴概括先生最突出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⑵直接具体表现“不戚戚于贫贱”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⑶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⑷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马说》(唐韩愈)⑴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⑵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⑶写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的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依次是: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⑸文中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⑹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送东阳马生序》(元宋濂“开国文臣之首”)⑴描写少年时读书之难的句子:①无书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寒冷: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时间紧: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 写自己从师之难的句子:①路程远: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学生多,师道严: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下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霜林菊影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一、期中之前古诗理解性默写:1、《关雎》①、起兴的句子是:②、全诗的纲目,统御全诗的句子或整体表现小伙子通常都讨厌美丽而贤淑的姑娘的句子就是:③、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2、《蒹葭》①、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②、《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3、《没落》①、《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4、《子衿》①、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的诗句是:②、运用假设语气、妥协的姿态作出猛烈质问的两句就是: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第1页共13页①、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②、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③、王勃《送来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明不要因为初恋而伤感的诗句就是: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①、《盼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丽气势的句子: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③、《盼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就是:④、《盼洞庭湖赠张丞相》抒发渴求仕官而无人赏识的句子就是:二、期中之后古诗的理解性默写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抒发他旷达胸襟的诗句就是: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下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就是: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整体表现群童调皮的句子:第2页共13页⑤、描绘秋天悲凉氛围的语句:8、《卖炭翁》白居易①、描写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②、描绘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就是:③、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④、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9、《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①、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②、《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常考知识汇总-附答案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不久。③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
④和景:春天的景色。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 5~8 题。(11 分) 小石潭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2 分)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
二、名句默写。(4 分)
4.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5.《关雎》中以“
,
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达出来。
6.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3)俶.尔.远逝(
)
(4)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
)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答案) (1)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1、与朱元思书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本文是一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与”是“给”的意思。
A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古: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如:暴戾。
③经纶:古: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风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断(指断句,即停顿),一句两断;后来出现的六字一断,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A 字音:辄[zhé] 箪[dān] 俦[chóu] 觞[shāng ]B 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
2019 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一、《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之,复前.(向前,名作状)行,欲穷.(尽)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若.(像,好像)有光。
便舍船,从口如,初极狭,才.(仅仅、只)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这)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像)外人,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于是,就)大惊,问所从来,具.(详细)答之,便要.(同“邀”,邀请)还家。
村中闻有此人,咸.(全,都)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于是、就)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问今是何世,乃.(竟然,居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对、向)具言所闻,皆叹惋.(感叹)。
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告诉)云.(说):“不足.(不值得,不必)为.(对、向)外人道.(说)也。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路,处处志.(做记号)之。
及.(到)郡下,诣.(拜访)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派、派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终于、最终)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打算,计划)往,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病终,后遂无问津..(访求、探求,津:渡口)者。
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向西,名作状)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竹林),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以……为乐)之。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一)一、与朱元思书1.出处: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通假字A 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_______”,_______。
窥谷忘返:“反”通“_______,_______。
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以后,表示_______,一百许里;今常常利用义为_______。
②戾:_______,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_______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学富五车”。
一词多义:①绝:______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白叫无绝_______。
②上:负势竞上_______;横柯上蔽_______。
直视无碍_______;争高直指_______。
③百:百许里;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_______。
②彼此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_______。
④凤烟俱净:净,_______。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_______。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_______。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1.出处: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描述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隐士形象。
古今异义:①造:造饮辄尽_______;今常常利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今常常利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①以:因以为号焉_______,以此自终。
_______②之: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无怀氏之民欤?_______③言:闲静少言_______;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文言知识(一)桃花源记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豁然开朗..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5)率妻子..妻子:古义: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6)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足..道也不足:古义:__________ ..为外人今义:________外人: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9)寻.病终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3.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 ____________屋舍.俨然 ______(2)出:不复出.焉 ______皆出.酒食 ______(3)志:处处志.之 ________寻向所志. ______(4)寻:寻.向所志 ______寻.病终 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2)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3)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果.,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他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缤纷:____________(3)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4)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6)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7)悉.如外人悉:________(8)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具.答之具:______(10)咸.来问讯咸:________(11)皆叹惋..叹惋:______(1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14)此中人语.云语:______(15)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16)及.郡下及:____(17)诣.太守诣:______(18)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1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虚词意义及用法(1)与: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_____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3)之: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4)其:欲穷其.林 __________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既出,得其.船 ____________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__________(5)乃: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人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部分知识点详解全部自己整理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部分知识点详解全部自己整理1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从听觉来写:“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从山自身写:(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理解背诵。
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语文课大家都是一样的看注释听老师讲古文,但大家有没有真正的听懂或看懂古文里表达的内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一、《与朱元思书》[基础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字。
(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任意东西..()(4)一百许.里()(5)水皆缥碧..()(6)天下独绝.()(7)急湍甚箭..()(8)猛浪若奔.()(9)负.势竞上.()(10)互相轩邈..()(11)千转.不穷()(12)百叫无绝.()(13)鸢飞戾.天()(14)经纶..世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2.填空。
(1)、本文作者,朝文学家。
(2)、作者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八个字;第二段写“”,抓和特点;第三段又分写“”,多层次展开描绘。
[课堂探究]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独绝..轩邈 D、天下.. C、互相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此人----为具.言所闻5.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6.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完整)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
完整)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一、《桃花源记》【东晋】XXX在晋太元时期,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走,不知道路程的远近。
突然遇到了桃花林,两岸数百步范围内没有其他树木,芳草鲜美,落花繁多。
渔夫十分惊异,继续前行,想要尽情地探索这片林子。
走到林子尽头,他发现了一座山。
山上有一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
他便离开船只,走进了这个洞口,刚开始非常狭窄,只能通行一人。
但走了几十步之后,突然豁然开朗。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美观,有良田美池,桑树和竹子随处可见。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的叫声随处可闻。
这里的男女衣着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们都很快乐。
当地的居民非常惊讶地发现了这位渔夫,纷纷前来询问。
他自称是为了避开秦时的战乱,和妻子、XXX一起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并且从此不再出去,与外界隔绝。
他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代,甚至不知道有汉朝和魏晋时期。
他向大家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大家都感叹不已。
其他人都邀请他到家里做客,相互招待。
停留了数日之后,他告别了大家,这些当地人说:“这些事情不值得对外人说。
”离开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船只,沿着之前的路程标记着每个地方。
到了下一个郡县,他拜访了太守,并向他述说了自己的经历。
太守派人随行,想要寻找他所标记的地方,但最终迷失了方向。
后来南阳的XXX听说了这个故事,打算前去探寻,但不幸病逝,之后再也没有人去探访过那个地方。
二、《小石潭记》【唐】XXX从小山向西行走了一百二十步,穿过篁竹林,听到了水声,像是银饰碰撞的声音,让人心情愉悦。
砍伐竹子走过去,就可以看到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潭底是整块的石头,靠近岸边,石头依次排列,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大石头。
青树和翠绿的藤蔓交织在一起,参差不齐地摇曳着。
字“核舟记”,端庄古朴。
这是一艘由XXX亲手雕刻的核舟,船上有各种精美的雕刻和画作,令人叹为观止。
【古文梳理】八下必会知识点
一《桃花源记》1.文体解读“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美好世界。
题目明确了记述的主要内容。
2.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代表作品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文章《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3.文言知识(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2)一词多义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具答之(代词,指问题)其:复前行,欲穷其林(代词,这,那)其中往来种作(代词,这,指桃花源)既出,得其船(代词,他的)舍:便舍船,从口入(读shě,动词,舍掉)屋舍俨然(读shè,名词,房屋)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3)词类活用①未果,寻病终(名词用作动词,实现)②复前行(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③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4)古今异义①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②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③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④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⑤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⑥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5)①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示判断)②省略句a林尽水源(“尽”后省略了“于”)b便舍船,从口入(“便”前省略主语“渔人”)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后省略了“之”)4文章解读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这一交代似真实虚,以实写虚。
】缘溪行,忘【“忘”字写渔人一心捕鱼,无意于路途的远近,暗示其所行已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1、与朱元思书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本文是一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与”是“给”的意思。
A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古: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如:暴戾。
③经纶:古: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风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断(指断句,即停顿),一句两断;后来出现的六字一断,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A 字音:辄[zhé] 箪[dān] 俦[chóu] 觞[shāng ]B 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是贬义词。
古今异义: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
”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3、《马说》1.《韩愈文选》文学家、哲学家韩愈A 字音:祗[zhǐ] 骈[pián] 食[sì]B 词语:a“见”通“现”,表现。
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b“材”通“才”,才能。
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c“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句意:真的没有马吗?d “食”通“饲”,喂养。
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喂养它。
C一词多义:①之:助词,译为“的”;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它,代千里马;不译,补充音节。
②食:通“饲”,喂;顿③策:名词,鞭子;动词,鞭打。
④以:用;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够;能力。
⑤其:它的,代词;表反问语气,难道;其实词语活用:①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③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④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⑤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译:能跑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人的手里。
)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策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能力,听到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送东阳马生序》1.《宋学士文集》,宋濂,A 字音:叱咄[chì duō] 俟[sì] 箧[qiè] 屣[xǐ] 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 īn] 烨[yè]然缊[yùn]B 词语:a平和。
b “支”通“肢”,肢体。
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
c “被”通“披”。
句意: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的衣服。
古今异义:①走:跑②汤:热水③假:借一词多义:①以:用;连词,因为;相当于“而”;把;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②书:书籍;信。
③从:向;跟从。
④其:他;他的。
⑤至:周到;到。
⑥若:好像;如。
患:动词,担忧,忧虑;名词,忧患。
故:连词,所以;副词,特意,故意.道:名词,学说;动词,说。
质:动词,询问;名词,本质,资质。
词语活用:①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②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③手,名词作动词,动手;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赶快。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判断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的,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
省略句: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
译: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候遇到他地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去请教。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省略主语)(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同(我)交游,(向他们请教)。
寓(于)逆旅主人。
(省略介词)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
倒装句: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
译: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其劳。
自己说少年时学习用心很劳苦。
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5、《小石潭记》1.出处: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A 字音:清冽[lie]卷[quan]石坻[chi]嵁[kan]俶[chu]尔翕[xi]乎悄怆幽邃[qiao chuang you sui](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B 词语:下见小潭(“见”通“现”,文中句意为:向下走,出现一个小潭。
)一词多义: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古今异义: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今常用义为“往”。
词语活用: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
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例句:斗折蛇行。
⑤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例句:斗折蛇行。
⑥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例句:凄神寒骨。
⑧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例句:凄神寒骨。
⑨空: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⑩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四面竹树环合。
彻:形容词充当“阳光”的谓语,深深透过;日光下彻:译为:太阳光直射水底。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全石以为底。
(应为“以全石为底”。
译:以整块石头为底。
)省略句:(余)以其境过清。
(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
)日光下澈(潭水)。
太阳光直射到潭底。
(溪泉)斗折蛇行。
溪水像北斗星座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爬行。
坐(于)潭上。
坐在潭边。
翻译: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
好像和游人互相嬉戏。
6、《岳阳楼记》1.出处: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A 字音:浩浩汤汤[shang shang]芷[zhi]B 词语:“具”通“俱”,全,皆。
“属”通“嘱”,嘱咐。
古今异义:①微:没有,微斯人;今义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