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公开课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评课稿
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
课程内容: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撰写日期: [填写当前日期]
教师姓名: [填写教师姓名]
一、引言
本文是对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这节课的评课稿。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及其在解释光电效应现象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该节课的设计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二、课程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能够运用光电效应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光电效应的概念和问题;
•概念讲解:讲解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光电离和阈频;
•原理讲解:介绍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公式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光电效应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实验探究:进行实验探究,巩固学生对光电效应的理解;
•概念延伸:拓展光电效应的应用领域,如太阳能电池等;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回顾,梳理重点内容。
3.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讲解法:利用讲解方式阐述光电效应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其实验和观察能力;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 教学资源
为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教材;
•实验设备: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光源等;
鲁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评课稿
鲁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评课稿
引言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高中物理选修3中的重要章节。该章节介绍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气体分子运动的规律性、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气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等。本文将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一章节进行评课,从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内容设计
1.1 目标明确
教师在设计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时,明确了以下目标:•了解分子动理论的由来和基本观点;
•掌握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规律;
•理解气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1.2 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章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确定了以
下重点和难点:
•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热运动规律、分子间力的性质等;
•理解气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掌握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概念。
1.3 教材内容的梳理
教师对本章节的教材内容进行了梳理,将其分解为以下几
个部分:
•分子动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规律
•分子间力的性质
•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概念
•气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 教学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和讨论。
2.1 讲授
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对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规律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同时,教师还通过图表等多媒体展示,辅助讲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2 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进一步理解和验证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气体颗粒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分布,来体会分子运动的规律性。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温度和温标》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温度和温标》评课稿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
1. 课程背景:
本课程是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中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温度和温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温标的种类。
2. 课程目标:
•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
•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温标的特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温度相关的问题。
二、课程具体内容
1. 温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温度的定义: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程度。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热平衡状态下物体间热量传递的基础,也是衡量物体热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2. 温度的测量方法: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测量方法:通过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特性来测量温度。
•热力学温度的测量方法:运用热平衡状态下的物体间热量传递规律来进行测量。
3. 常用温标的特点:
•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基准,将温度分为100个单位。
•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基准,将温度分为180个单位。
•开氏温标:以绝对零度作为基准,温度从0开始。
4. 温度和热平衡:
•温度和热平衡的关系:温度是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间热量传递的基础,只有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间的温度才能相等。
•热平衡的条件和实例:热平衡的条件有热接触、传热方向相反和达到热平衡时物体的温度相等等。例如,将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的温度将趋于相等。
5. 温度变化和热量计算: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
a3
x6 x3 3T2
,再算出a1、a2、a3平均值
a a1 a2 a3 3
6/68
1 3
x4 x1 3T2
x5 x2 3T2
x6 x3 3T2
x4
x5
x6 x1
9T2
x2
x3 ,
即为物体加速度。
(2)图象法:如图所表示,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
用vn=
xn
xn1 2T
42/68
A、B、C进行测量,图乙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点距离。
43/68
(1)重力加速度测量值为g=
m/s2(结果保留3位
有效数字)。
(2)试验中该同学选择电火花计时器,而不选择电磁打
点计时器,请从误差分析角度说明选择电火花计时器主
要理由
。
44/68
【解析】(1)由纸带可知,xAB=7.60cm,xBC=7.99cm,依据
(3)依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
时间间隔,且T=5t),求出
a1=
x
4 3T
x1
2
,a
2=
x
5 3T
x
2
2
,
a
3=
x
6 则xa3 ,=
3T2
a1
a2 3
a3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核聚变》评课稿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核聚变》评课稿
一、课程背景介绍
本节课是高三物理选修3中的一堂课,主题为《核聚变》。核聚变是一种重要的核反应过程,也是太阳等恒星内部进行的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了解核聚变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 2. 掌握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 3. 理解核聚变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 4. 了解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 1. 核聚变的基本原
理和过程; 2. 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与联系; 3. 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
1. 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1.1 原子核的结构
•示意图: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结构示意图;
•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性质。
1.2 核聚变的定义和过程
•核聚变的定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以氢核聚变为例,介绍聚变的核反应方程式;
•聚变过程中涉及的能量变化。
2. 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与联系
2.1 核裂变的定义和过程
•核裂变的定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以铀核裂变为例,介绍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
•裂变过程中涉及的能量变化。
2.2 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
•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对比;
•聚变与裂变的能量释放情况对比。
2.3 核聚变与核裂变的联系
•核聚变与核裂变在能源应用中的差异与联系;
•核能的来源和转换关系。
3. 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3.1 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历程
•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概述;
•国内外核聚变技术研究的进展。
高考干货-推荐收藏---高三第一轮复习公开课教案动能定理(卷)
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
1.知识与技巧:
(1)正确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2)能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有关力学综合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
(2)提高高三复习的效率
动能:
物理意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做功的本领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定义式:E K=mυ2/2
说明:1.单位:焦耳(J)
2. 标量性
3.相对性
4.瞬间性
动能定理: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动能改变和合外力的功的关系。
定理表述: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ΣW= mυ22/2- mυ12/2 或ΣW=ΔE K
特点:(1)动能定理的标量性,
普适性,
相对性。
对于多个过程的力学问题用动能定理求解很方便,
对于变力作用下做变加速运动的问题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很方便。
1. 确定好的研究对象
2. 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3. 选好一个过程,两个状态
4. 依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1.如图,一质量为2kg的铅球从离地面2m高处自由下落,陷入沙坑2cm深处,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g= 10m/s2)
例2.质量m=1kg的木块静止在高h=1.2m的平台上,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用水平拉力F=20N,使木块产生位移S1=3m时撤去,木块又滑行S2=1m时
飞出平台,求木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g= 10m/s2)
例3.M=500t的机车,以恒定的功率从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5min在水平路面上行驶s=2.25km,速度达到了最大值νm=54km/h,则机车的功率为多少?机车运动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多少?
高三物理一轮研讨会公开课评课稿
高三物理一轮研讨会公开课评课稿
2019年济宁市高三物理一轮教学研讨会公开课评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兖州,来到兖州一中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受曹老师的委托,下面对三位老师备课的准备工作和授课过程,谈谈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
按照曹老师要求设计了三种课型:X海涛老师的试卷讲评课,吴召辉老师的知识串讲课,倪敬付老师的习题课。
一、XXX老师的试卷讲评课
1、意图清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X老师这节课一开始就展示了成绩分布,错题归因统计,每个题对应的选项统计和平均分情况,还有试卷的规范和典型错误展示,可以看出X老师全批全改,准确的把握住了考情、学情,在试卷的讲评中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效率。
2、问题归类模式灵活一题多解
结合试卷的批改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归类。如审题错误,有效数字错误之类的通过学生进行自查自究处理。对于重点问题分类讲评,如连接体模型(试卷第5、7题)计算失误多,就让学生爬黑板落实,又进行了一模多变。传送带模型(试卷第9题)选择C项同学较多,就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弹簧动态变化模型(试卷第10题)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X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清晰的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一题多变。而对于板块模型(试卷第15题)学生做题中是忽略了是否发生相对滑动的判断。做到提醒就可以了。可以看出X 老师试卷讲评课注重了问题归类讲评,处理模式非常的灵活。
3、贴近高考培养能力树立信心
X老师在精讲精评中,潜意思的让学生运用物质观、运动相互作用观,能量观解决物理问题。注重学生的科学推理和模型构建,培养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光电效应与光量子说》评课稿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光电效应与光量子说》评课稿
一、课程设计背景和目标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说》是高三物理选修3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了解光量子说对于解释光电效应的重要性和作用。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拓宽学生对光电效应与光量子说的认知面,为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
1. 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电效应的现象描述
•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光电效应的计算公式
2. 光量子说的引入和作用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基本概念
•光量子说的产生和发展
•光量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3. 学生实验与探究
•使用光电效应实验装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光电效应与光量子说的关系
•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光电效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电效应的发生机制。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引
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课程实施过程
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如下: #### 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光电效应的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光电效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物质会发生光电效应,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第二步:基础知识讲解
物理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平抛运动
【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提高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巩固并熟练应用解决曲线运动的基本思想— 分解合成思想 重难点: 1. 加深对平抛运动规律中合成分解思想的渗透 2.灵活应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海纳百川】 1.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受到互成角 度的两个恒定水平力的作用,这两个 力各自产生加速度。如果撤掉其中一 个力,另一力产生的加速度是否会因 另一个力的存在与否而受到影响?
2.匀速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受到与速度
方向垂直的恒力作用,物体将做什么 运动,这样的运动一般如何处理?
3.如图所示,当匀速运动的物体突然受
到与速度方向成一定夹角(不垂直) 的恒力作用时,物体将做什么运动, 又该如何处理?
V F
【沙里淘金】
目标与要求:
例1
(5分钟)
1.个人完成例1,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疑问。相互帮助、指导,准
备展示。
2.充分讨论,讨论完迅速落实,未解疑问点评时质疑追问。 3.所有同学全力以赴,看看哪个小组最高效、哪位同学最投入!
踊跃展示(5分钟)、精彩点评
展示题 目
展示位置 展示要求
展示 小组
点评 小组
要求
1.展示要迅速 规范, 2.非展示同学 积极讨论 3.点评要言简 意赅 4.非点评同学 积极质疑
鲁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
鲁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
一、引言
《动量守恒定律》是鲁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中的一节重要
内容。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系统中动量守恒的规律。掌握这一定律对于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评课稿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该课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材内容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是鲁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教材的第X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动量的概念:对动量的含义进行解释,并引入动量
的数学定义。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
理,阐述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3.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具体的物理实例,解释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
性和普遍性。
5.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探讨动量守
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应明确教学目标,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可以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和应用,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灵活运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概念导入与知识讲解
首先,可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对动量
的兴趣。学生可以思考汽车碰撞、弹力球反弹等物理现象与动量之间的关系。
沪科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光的衍射》评课稿
沪科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光的衍射》评课稿
一、前言
《光的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中的一章,属于光学的重
要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深入了解光的衍射现象,理解光的波动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衍射现象的解释和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认为需要突出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光的衍射现象,能够描述光的衍射现象的特点;
–理解衍射的基本原理,能够解释光的衍射现象的原因;
–掌握利用夫琅禾费衍射公式计算衍射角和位置等;
–掌握光的衍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光的衍射实验,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能够运用衍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利用计算工具计算衍射角和位置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光的衍射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对光学应用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 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 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的对比;- 光的衍射现象及其特点; - 衍射的基本原理; - 夫琅禾费衍射公式及其应用; - 光的衍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教学过程
Step 1: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光的衍射现象
和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对光的衍射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知识讲解在激发学生兴趣后,展开正式的知识讲解。首先介绍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的对比,引出光的衍射现象。然后详细讲解光的衍射现象及其特点,包括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等。接着解释衍射的基本原理,引入夫琅禾费衍射公式。最后介绍光的衍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衍射光栅、显微镜等。
高三一轮复习——羧酸酯公开课PPT学习教案
【对点练习3】
D (2015 山西太原一模)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①
②
A.用图①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B.用图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 坩埚
C.用图③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
第18页/共27页
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③
④
解析:A 项制取氨气时反应试管的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因 此不能用图①装置制取氨气,错误;B 项制取乙烯应该用加热 溴乙烷和NaOH 的乙醇溶液的混合溶液,因此不能用图②装置 制取乙烯,错误;C 项灼烧海带应该在坩埚中进行,错误;D 项用图④装置利用乙酸、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来制取乙酸 乙酯,答为案了:除D 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同时利于乙酸乙酯的分层, 通常要把混合物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正确。
与NCa.O4H:反3应:1的官能团: -DOH. (4酚:)3-:C2OOH -COO- -X
与Na2CO3反应的官能团: -OH(酚) -COOH 与NaHCO3反应的官能团第:7页-/共C2O7页OH
②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 =
O
CH3
C OH + H
18O
CH 浓 2 5 H2SO4
O CH3 C 18O C2H5 + H2O
酯化机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反应特点:可逆反应
第8页/共27页
沪科版高三物理上册《离心现象》评课稿
沪科版高三物理上册《离心现象》评课稿
评课背景
《离心现象》是沪科版高三物理上册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离心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本文对《离心现象》这一章节进行评课,旨在探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改进之处,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知识目标:了解离心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
探索和钻研精神。
课程设计
课程结构
本节课按以下结构进行设计:
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离心现象
的思考;
2.理论学习:讲解离心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常见应用;
3.实验演示:进行一项简单的离心实验,帮助学生加
深对离心现象的理解;
4.讨论与解析: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
识进行对比分析;
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离心现象在生活和科学研
究中的更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离心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应用,以
及实验操作技巧的培养。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离心现象的机理,并能将这一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1.板书:结合生动的图示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
记忆重点概念;
2.多媒体展示:通过播放有关离心现象的视频和动画,
加深学生对离心现象的直观理解;
3.实验演示:通过展示离心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
生的实践能力;
4.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一轮教学研讨会公开课评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兖州,来到兖州一中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受曹老师的委托,下面对三位老师备课的准备工作和授课过程,谈谈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
按照曹老师要求设计了三种课型:姚海涛老师的试卷讲评课,xxx 老师的知识串讲课,xxx 老师的习题课。
一、xxx老师的试卷讲评课
1、意图清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姚老师这节课一开始就展示了成绩分布,错题归因统计,每个题对应的选项统计和平均分情况,还有试卷的规范和典型错误展示,可以看出姚老师全批全改,准确的把握住了考情、学情,在试卷的讲评中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效率。
2、问题归类模式灵活一题多解
结合试卷的批改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归类。如审题错误,有效数字错误之类的通过学生进行自查自究处理。对于重点问题分类讲评,如连接体模型(试卷第5、7题)计算失误多,就让学生爬黑板落实,又进行了一模多变。传送带模型(试卷第9题)选择C项同学较多,就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弹簧动态变化模型(试卷第10题)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姚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清晰的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一题多变。而对于板块模型(试卷第15题)学生做题中是忽略了是否发生相对滑动的判断。做到提醒就可以了。可以看出姚老师试卷讲评课注重了问题归类讲评,处理模式非常的灵活。
3、贴近高考培养能力树立信心
姚老师在精讲精评中,潜意思的让学生运用物质观、运动相互作用观,能量观解决物理问题。注重学生的科学推理和模型构建,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很好的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了高考思想。
是一堂优秀的试卷讲评课。
不足之处:
二、吴召辉老师的知识串讲课
1、立足课本面向高考着眼基础
吴老师展示了本单元的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明确了高考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在知识的串讲中,不忘初心,遵循课本原有的思路,什么是曲线运动?什么条件下做曲线运动?如何判断曲线运动的性质和轨迹?怎样处理曲线运动。注重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教学。体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