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坚持立德树人,以内涵式发展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学生具备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构建完善的农村区域发展领域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发展问题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会计、统计、农村调查、测量、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计算机等专业技能训练;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等从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村区域发展和当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农村发展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实施、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农村区域社区发展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一流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农村区域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农村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发展战略和规划、发展项目管理、农业普及和推广、农村区域分析、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等基本技能;4.熟悉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了解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5.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具备自主获取和更新所需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区域发展规划、农业推广学、农学概论。
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探究——以浙江海洋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为例
作途径 单一、 合作培养规模 不大、 合作领域狭 窄等 问题 , 致使人才培养 目 标 与现 实需求对接 出 现 问题 。建议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专业硕士合作培养的支持力度, 学校应广泛吸纳社会资源, 创建新培养基地。
关键词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 ; 人 才培养模式 ; “ 政产学研 ” 合作 ; 专业硕士
展专 业主要 面 向浙江地 区开始 招
收非 全 日制研 究生 , 学 制为三年 。 养应用 型 、 复合 型高层次人才 。研 “ 校外研 究生 培养基地 ” 。学校从 2 0 0 9 年, 开始面 向全 国招收全 日制 究“ 政产 学研 ” 合作 培养模 式有 助 这些基地选聘导师。 研 究生 , 学 制 为两 年 。截至 2 0 1 3 于解决 我 国专 业学位 教育 改革 与 ( 二) 研 究方 法 年6 月, 该专业 共招收全 日制研究 发展面临 的实际问题 。 问卷调 查方 法 。根据研 究 目 生1 7 8 名, 授 予学位 人数 7 7 名; 非 标, 制定 两类 调查 问卷 , 一类 针对 研 究对象 与方法 全 日制招生人数 1 4 1 人, 授予学位 研究生导师 , 共5 1 份; 一 类 面 向 人数 3 7 名。 ( 一) 研 究对 象 2 0 1 1 、 2 0 1 2 级 两个 年级研 究生 , 共 ( 二) 合 作模 式 以浙 江海洋 学 院管理学 院农 1 5 2 份 。 回收 问卷 1 9 8 份, 回收率 1 . 联合招生和培养 村 与 区域 发展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为 是9 7 . 5 %。通 过 对 问卷 的总体 筛 除 了本校招收全 E t 制、 非全 日 研 究对 象 。该 专业依 托舟 山市政 选, 排除无效 问卷 5 份, 最终确立有 府 相关部 门 , 如舟 山市港务局 、 舟 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外 , 近两年浙江 效问卷 1 9 3 份, 有效率为 9 5 . 1 %。 山市海洋 渔业局 、 舟山市定海 区党 海 洋学 院与温 州市人 力 资源和社
农村区域发展的农村人才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区域发展的农村人才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区域发展是一个国家与地区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与城市发展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国家的全面发展。
而农村人才与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和主要驱动力之一、本文将探讨农村人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互动影响。
首先,农村人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科技、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农村人才还能带来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促进农村的产业扩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例如,农村人才的创业,可以带动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开发、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也会吸引农村人才返乡创业。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看好,许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村人才开始回乡创业。
这些农村人才不仅带来了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技能,还带来了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他们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创新,引入了新技术和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村人才返乡创业也为当地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就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农村人才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农村人才的返回和留在农村,可以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可以对农村的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贡献,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福利水平。
例如,农村人才的返乡,可以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改善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条件,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总之,农村人才与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和转型,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吸引农村人才返乡创业。
通过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实现农村人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区域的全面发展。
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
农 村 与 区域 发展 方 向课 程 设 置 的 思 考
以浙 江海 洋 学院 为例
付翠莲 , 倪 素红 , 李
( 浙江 海 洋学 院 管理 学院 , 浙江 舟 山
摘
松
3 1 6 0 0 0 )
要: 以浙江海洋学 院为例 , 分析该 校农业 推广硕 士农村 区域 发展领 域课 程体 系设 置 的模式 与特点 , 着重 分析存在 的问题 , 试 图对各农业 院校如何 克服 自身局 限 , 如何 搞好特 色专业建 设方面 有所探 索 , 并 提
特点 , 以及存 在 的问题 , 试 图对 各农 业 院校 如 何 克 服
社会 、 文化 、 政治、 环境等多方面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过程 。“ 农 村 与 区域 发 展 ” 方 向就 是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自身局 限, 如何搞好特色专业建设方面有所探索 。 浙 江 海洋 学院 农村 与 区域发 展方 向课程体 系
分 析
根 据 国务 院学 位 办  ̄ 2 o o 8 3 3 3号文 件 《 关于 2 0 0 8
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 硕士学位工作 的通知 》 , 浙江海
洋 学 院在 2 0 0 8年 6月 3日被 批 准为农 业 推广 硕 士新 增 单位 , 获农 村 与 区域 发展 领域 专业 招生 及学 位授 予 权, 随之制 订 了详 细 的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建 立 了相 应 的 课 程体 系 。 目前 , 该 校农 村 与 区域发 展方 向主要包 括 区域经 济 与管 理 、 新农村政治与社会发展 、 农 村 文 化 建设 与 区域 发展 三 个 方 向模 块 。由 于 目前 农 业 推 广 硕 士是 二年 制 , 该校 专 业 硕 士 学 业 安 排 第 一 、 二 学 期 主 要是 在课 程教 学 的 同时 , 要 求 学生 完成 论文 的选 题
全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经验研究
(col f o oeavs iga gi h rl nvrt,Qndo hn og2 6 0 ,C i ) Sho o — prte ,Q ndoA r u ua U i sy i a ,S ad n 6 19 hn C i c ei g a
A s a t U ie s y c u ltd b t c : n v ri a c muae mo e r t r man e p r n e n o s u t n u a r a e e o me t p oe s n i x e e c i c n t ci r r l a e s d v lp n r fs i .T e e i r o o h s
全 国高等院校农村 区域发展本 科专业建设 的主 要经 验研 究
王 勇
( 岛农 业 大 学 合 作 社 学 院 ,山东 青 岛 青 26 0 ) 6 19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 :因地制宜设定了本专
业人才培养的 目标 ,优化课程体 系 ,以核心教材 和区域性特 色教材开发 为突破 口,积极 加强 教材 建设 ,推行参
战略 意义 。
0 引 言
19 年 以 来 , 农 村 区 域 发 展 专 业 从 无 到 有 、 99
1 依 据 区域发 展实 际
养 目标
因地 制宜 设定该 专 业人 才培
由 少 到 多 、 由 弱 小 走 向 稍 有 实 力 。 根 据 教 育 部 统 计 ,截 止 到 2 0年 底 ,全 国 共 有 4 01 8所 高 等 院 校 开
与式教学方法 ,制定了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 :农村 区域发展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城乡统筹发展
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初设阶段发展的思考
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初设阶段发展的思考作者:曹鑫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09期【摘要】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需求在未来五年日益迫切,文章结合地方财经类院校初设农村区域发展方向的实际及遇到的问题,提出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模式1999年,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农村区域发展这一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我国的农村发展、扶贫、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日益深入,在科教兴农战略指导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才的培养,因此农业技术和实用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
广西财经学院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是目前广西唯一一所开设此专业的学校。
一、广西农村人才需求情况由于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来看,大部分集中在广西区内,少部分学生在区外就业。
因此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于广西区内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坚持以农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以提高科技素质、实用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5年,统筹城乡人才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推进城镇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社会工作者服务新农村建设、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下乡支农。
到2015年,全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37万人。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等诸多利好政策背景下,广西农村与农业发展对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情况广西财经学院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接受农村发展调查分析、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党政机关和涉农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农村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实施、区域发展项目的管理与评价、企业和农协的组织与管理、农产品策划与营销、农业综合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地方农业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地方农业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作者:姜新强赵贤慧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10期摘要: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使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迫切需要,更是全球化进程中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未来时代要求。
该文以青岛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践,立足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对风景园林相关领域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2015—2019年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德育认知不足、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陈旧和培养质量不突出等问题。
从研究生培养规律出发,经过2020—2022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先导、专业基础为核心、创新培养为根本、全生命周期导师队伍锻造为支撑”的“四位一体”风景园林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一核、两翼、三阶段”协同一体化组合式风景园林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推崇“厚基、尊重、质疑、研究”的循环思维训练,全面提升研究生德育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
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业务专深、视野开阔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风景园林人才,更好地助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地方农业高校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风景园林;“四位一体”;一核两翼;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047-07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not only th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ut is the realistic need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Moreo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innovative talents can enfor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and improve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study,based on the training needs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 in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y, we examine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disciplin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t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 want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students of LA from 2015 to 2019. These problems include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cognition, single training mode, and older train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resulting in poor cultivating quality. After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orm 2020 to 2022, we established an inno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training mode, which we called the "four-in-one" model. This model is composed of guided by virtue and cultivating people, centered on professional basis, fundamental in innovation training and supported by the forging of mentors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In addition, we also reconstruct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postgraduate and formed a combin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one core, two wings and three stages". It has advocated the circular thinking training of "foundation, respect, questioning and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moral education leve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se results above can provide excellent students with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deep professional expertise, broad vision,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era. These innovative talents not only better help and serv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ut reflect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r-in-one"; one core, two wings; application innov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风景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行业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乡村振兴视域下“一中心、两融合、三导师、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TheSocialAngle 社会广角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7乡村振兴视域下“一中心、两融合、三导师、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文/王淑群 麦月晴摘要:高校人才培养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显著的持续性,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许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故而,本文着重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一中心、两融合、三导师、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渐进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第二课堂1 研究背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需求与国家建设需求的有效契合和对接。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关于开展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有提及借助电子商务帮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人才是被大力支持的。
与此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第二条明确指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2 学术价值2.1 探索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认知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是高职教学的主线,更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知度不高,或者认知错误,往往导致了该专业难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
另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与产业经济的联系也更为直接和密切。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高职教育更能发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
2.2 探索多元协同、可持续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长期一直致力于实现的重要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院校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院校面临着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的任务和责任。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传统的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模式以教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不足。
与农村实际脱节。
农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存在一定的脱节,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培养模式单一。
传统的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只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农业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与农村实际结合。
农业院校应该根据农村实际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之与农村发展的需要相匹配。
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农业院校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五、结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契机和挑战。
农业院校应该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农村实际结合,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人才培养与创新机制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人才培养与创新机制研究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农业农村为重点,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人才培养与创新机制是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人才培养与创新机制的研究。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促进乡村社会进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农村人才培养与创新机制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之一,也决定着战略的成败。
三、农村人才匮乏的现状当前,农村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不足,限制了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四、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农村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只有通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才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五、创新机制的必要性创新机制是农村人才培养的保障。
当前,农村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落后,创新机制的建立具有迫切性。
通过创新机制,能够激发农村人才的发展潜力,促进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农村基础教育是培养农村人才的基础。
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七、实施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吸引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回归农村非常关键。
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发展机会,鼓励有能力的人才回乡创业、投资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八、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农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应当鼓励农村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与城市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为农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九、加强对农村创新创业的支持创新创业是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新型农业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新型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新型农业人才,他们需要具备农业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培养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方面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城乡全面发展。
在这一战略中,新型农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型农业不仅包括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这就要求新型农业人才既要具备传统农业生产管理的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市场营销、品牌推广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从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来看,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业管理、农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他们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的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并且能够通过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他们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
三、新型农业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既然新型农业创业人才需要具备以上所述的特点,那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 专业教育培养路径专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基础。
在农业院校和相关专业学院,学生可以系统学习农业生产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业管理、农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还可以学习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多学科 相结 合的 高 效教 师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 高教 提
育教 学 水 平 的 重 要 途 径 , 促 进 农 村 区域 是
12发 展现 状 .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于 l 9 9年首 次开 9 始招生 ,当年全国共有 8所学校招收 该专
发展专业不断发展完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
师资 队伍 建设是 高等 教 育发展 的基
础 , 关 系着 教学 效果 的提 高 和 高素 质学 生 它 的培 养 …。 因此 , 设 一 支与 课 程 相 匹 配 , 建
持续发 展与推广 学 农业 多功能性产业 2 个博士 学位授 权 点 ,并 可继 续报 考农 林 经 济管 理 、区域 经济学 等专 业的硕 士研
村 区域 发展专 业 以农学 为轴 线 ,以 经济 学 为基 础 ,以管 理学 为特 色 ,以工学 为 手段 ,培育 和形 成学科 交叉 优势 。 经过 3年多的积极建设和 努力,2 0 年国家学 02 位 办 批 准 了 在 作 物 学 一 级 学 科 下 设立 “ 续 发 展与 推 广学 ”二 级学 科 的 博士 持
上提 出以农 学 、经济学 、管 理学和 工学 为基础 ,构 建农 业推 广和农 村发展两 个 专 业 方 向 ,据 此组 建 多学 科 交 叉融 合 、
关键词 囊
。
。
析 ,测 量 与 规 划 , 财 务 管 理 软 件 应 用 等 。国家授 予农 村区域 发展 专业 学生 管
学位 有 6人,占教师总数 的 4 .%,具有 00 学士学位 2 ,占教师总数的 1 .%。从 位 33
年龄结构 看 ,教 师平 均年龄为 3 1 9. ,平
均教龄 l . 5 9年 ,其中 5 0岁以上有 1位,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基于国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借鉴
论讲授为主 , 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 创新型教学 方法欠缺等 问题 , 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 。而世界发达 国家高校人才 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 , 借鉴国外 经验 , 构建适合我校情况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种是学习导师 ,他们专门负责解决学生在专业上遇到的各种 疑难 问题 。 另一种是 生活导师 , 负责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导 师制 的实行 ,使得不同学科背景 的学生可以和教师密切交 流
和沟通 , 拓宽 了学生的视野 , 激发 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收 稿 日期 :00 0 — 6 2 1— 10
2 1 第 8期 0 0年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S ARC GU D C RE E H I E
No8, 01 . 2 0
总第 8 2期
S f l .2 e a 8 i No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
基 于国外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才培养模式 的经验借鉴 李启 宇 , 何 凡
黎中央理工大学是专才培养模式的代表。该校非常注重学生 在各个领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和训练 。学生入学 的一二 年级不分专业 , 习广泛 的理工科基础知识 , 学 旨在培养 学生扎 实的学科基础 。 两年后 , 根据学生的兴趣 和学业状况划 分专业领域 。另外 , 众多的有 着很强 自我管理 、 自我发展和 自
模式 , 对于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 全面提高农村区域发展 专业本科生综合 素质 ,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一
时也促进 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懂两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农村区域发展
第22卷第1期2020年1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mal of HeF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ocHal Sciences)乡村振兴背景下"一STU"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例陈凌子,郑钊,何宛蓉,刘飞翔(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下,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成为牵动全局、事关根本的大事。
为破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瓶颈,以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课程评估、专业恳谈会、文献法等方法梳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阐明“一懂两爱”人才内涵并构建“五力”互动模型;提出树立整体教育观、突出爱农情怀教育、增强教师改革自觉;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革新课程体系”“学程分段,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案”“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课程评估,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等4个方面,对“一懂两爱”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与完善。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一懂两爱;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927(2020)01-0113-06D0I号:10.13320/ki.jauhe.2020.001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是在一定办学条件基础上和特定教学理念设计下,由课程体系、教学机制、运行范式等要素组成的关于“培养什么人”“为什么培养”“怎么培养”的科学方法。
在时代价值理念、经济社会运行要求及高校自身建设水平影响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受到德国、苏联、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思想影响,整体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但缺乏自身特色。
另一方面,呈现出矛盾性,即在历史尺度上同时表现出时代适应性和可持续维度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全球秩序的认识逐渐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常磊;柴守玺【摘要】以甘肃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例,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技能型复合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理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45-46,47)【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农村建设【作者】常磊;柴守玺【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因适应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一个新型农业本科专业,目前已有30多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农村区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要求,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甘肃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2001年开办的新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实践教学基地不足、创新型教学方法欠缺等问题。
如何根据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需求,正确制定教育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人才,仍然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1.1 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必要性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把传统的农户种植养殖小生产逐步转变成行业部门组成完整的社会化大生产,由此导致“种养技术”中心地位让位于农业产业化技术多样化选择;二是农村工业化使农村产业结构远远超出农业产业范畴,企业管理成为一切产业经济行为适应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三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重视农民群体的公平发展待遇,使农村公共管理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的社会环节;四是农村发展同时又是区域社会中对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影响最广泛的领域。
因此,农村区域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提出了区域发展规划综合性与科学性的严肃要求,所有这些史性变革,共同造成了建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问题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问题探究作者:谌力铭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1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每一个环节的实施,都离不开农民这一主体要素。
并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是强调了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指导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的原则之一。
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培养能够建设农村的实际人才,成为加快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必要手段,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分析了农村人才培养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目标和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农村人才培养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农民是农村发展和建设的主体。
农民在整个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仅扮演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色,还肩负着乡村治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等重要使命任务。
因此,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我国乡村发展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只有培养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才能解决农村发展的内生问题,使传统农业成功向现代农业转型,使农民成为有前途的职业,实现传统小农向现代农业的无缝衔接,乡村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振兴。
当然,教育和人才培养虽然是一项见效慢、周期长的大工程,却是实现农村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所以,大力培育農村人才,全面提高农村农民的素质,实现农村居民“高质化”,才能为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1 我国农村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只有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力度、广度和深度,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技术进步与推广,打造符合我国农村需要的建设主体。
目前,我国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我国农村人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我国农村人口5.76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41.5%。
劳动力数量非常丰富。
但是,在5.766亿农村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不容乐观。
试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特色
试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特色摘要: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虽然设置的时间不长,但各有关院校都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专业建设的经验,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拟从广西财经学院对该专业的办学实践视角,初步归纳了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大体上具有培养目标的区域性、知识架构的综合性、能力训练的实践性、教材建设的特色性和培养过程的多元性等特色。
关键词: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新增设的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向纵深推进,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从2004年至今连续9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从而引起了各高校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重视,促进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各类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有49所高校先后开设了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遍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其中非农院校就有32所,占据开设院校的65.3%,几乎是农业类院校的两倍。
可见,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过去由农业类院校垄断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更加引起了经济管理类院校的关注,其中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就达17所。
广西财经学院也就是从2009年在广西才率先开始招生,根据几年来的人才培养实践,我们发现,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其他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有所不同,显示出以下五个方面的专业特色。
一、培养目标的区域性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它必须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业经营的基层组织,是农业生产的载体,而农民则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村居住的成员。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农业、农村、农民的基础条件差别较大,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各异,因此,各地院校在设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当突出地方特色。
在制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考虑教育部的总体要求,但是,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照套,各院校可以立足于本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根据院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衔接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衔接
徐祗坤;高雅斌;周玉梅;颜芳芳;郑慧
【期刊名称】《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
【年(卷),期】2022()9
【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
本文从供求两方面分析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错位现象,分析了这种错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体制机制、人才激励和政产学研融合等方面探讨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总页数】3页(P00060-00062)
【作者】徐祗坤;高雅斌;周玉梅;颜芳芳;郑慧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两岸协同创新背景下乡村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例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
究3.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基于国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的经验借鉴4.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懂两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农村区域发
展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例5.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遵义市实施村级组
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引领农村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作者:李启宇何凡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08期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发达国家大学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改革;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237-0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某一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而设计制定的教学活动总体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其核心是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进程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考核体系等。
四川理工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2005年开办的新专业,经过四年的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上仍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创新型教学方法欠缺等问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
而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借鉴国外经验,构建适合我校情况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国外大学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现状1. 注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英国几所著名的大学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牛津和剑桥都采用精英化教育方式,规定了严格的招生和教学管理制度。
在学生管理方面,两所学校均实行导师制,这样可以使师生有更多的机会密切交流。
导师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学习导师,他们专门负责解决学生在专业上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另一种是生活导师,负责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
导师制的实行,使得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和教师密切交流和沟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通过一定的教学制度予以体现。
学分可以积累、存储和转移,并能够在各学科领域、各高等院校和若干年内流通,由此造成了各高校在教学上的竞争,但也使美国的高等教育具有适应性强、灵活性高和开放性等优点。
法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主要是它的专才培养模式,其中,巴黎中央理工大学是专才培养模式的代表。
该校非常注重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入学的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学习广泛的理工科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
两年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业状况划分专业领域。
另外,众多的有着很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社团,成为学校管理的有益和有效补充,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日本经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如联合研究制度、合作研究制度、合同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
日本具有职业培训性质的课程较多的是由学生就业的场所(如企业、政府部门等)承担的。
日本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甚至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
所以,日本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无需花很多时间学习这些知识,这样就会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基础理论和接受素质教育。
2.重视本科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国外大学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将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
美国高校希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本科生可直接参与以前只有研究生才能参加的科研活动。
并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对其专业修读、职业设计等予以指导。
导师制最初源于14世纪的英国,当时由牛津、剑桥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后逐渐在伦敦大学及其他许多学校推广。
国外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立体化的。
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在课堂上,许多大学把《科学研究方法》当作大学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开设,以便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久就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掌握科研知识和科研方法,还要训练他们的科研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和辩论。
在上课结束以后,教师还要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往往是和生产或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具有探索的价值,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调查研究、总结分析等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课外,各大学普遍实行本科生科研计划,并且成效明显。
除了指导学生参加本科生科研计划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专家座谈等,对于学习优秀、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作为“种子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
二、国外大学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趋势1.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在培养目标上,国外高校既重视知识学习,更注重能力培养,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
对学生来说,最持久的甚至是终生有用的是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把促进学生从具有能力到承担责任作为本科生教育的最高目的,尤其强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产学研紧密结合在教育模式上,改变传统的封闭模式,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同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
“产学研”合作是西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最近的30年里,美国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了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办学新模式。
美国“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和合作内容主要包括:高校与企业联合组织咨询小组或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双方关心的事情;企业向高校学生提供资助、贷款或奖学金;企业支持高校的科研,这种合作的发展趋势是集中利用资源,联合使用设备;高校参与企业的训练活动,帮助企业开设培训课程,训练雇员;高校与企业联合开设学位课程;等等。
3.教育机构多样化在教育机构设置上,高等教育机构由单一走向多样化,在更大范围内来整合教学资源,实施跨系、跨院和跨国的联合培养。
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单一的、正规的高等教育系统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尝试设立新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国立大学、私立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还有培养实用人才的社区学院、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以便满足劳动力市场和受教育机会均等等各种各样的复杂需要。
高等教育机构走向多样化以履行其作为知识创新与传播中心、专业培训场所、终身学习聚集点和国际合作伙伴的职能和义务。
许多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已具有国际通用性、开放性和交流性的国际化特征。
三、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借鉴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构建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培养目标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毕业后能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农业企业集团、农村协作服务组织、农业推广部门等从事农村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实施、区域发展项目的管理与评价、企业和农协的组织与管理、农产品策划与营销、农业综合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改革课程设置和安排目前,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中涉及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课程偏少,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已设置的专业课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专业课程较少,培养的学生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不系统全面;选修课程设置较多,但基本上是根据学生学分需要安排选修课程,缺乏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前提,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条件。
创新型人才的产生正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结果。
所以,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增加发展经济学、农村发展规划、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参与式发展理论等专业课程,尤其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尽可能都开,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修,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改革教学方式目前,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环节”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倾向。
这种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寻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形成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教学相长。
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或辩论、撰写文献综述、学生当“小老师”、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建立科学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效果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实践课、专业认知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
专业实践课和专业认知实习环节比较薄弱。
目前还没有教学实习基地;专业认知实习欠缺,学生到农村、农业企业、农业部门、农户家庭、农产品市场等调研较少。
学生理论不能与实际很好地结合,学到的知识是书本的、抽象的、滞后的,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必须重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与信誉良好的农业企业或地方政府通过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定期到企业或地方部门参观考察,增强感性认识,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更好地结合;企业或地方部门则根据现实发展需要提供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依托高校的智力资源,解决各种难题。
教学学习基地,是学校与社会的接轨点,对于学生今后的社会工作生活是一种很好的准备与保障。
(2)聘请专家做专题报告。
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边界,使学生深切感受专业文化,形成专业思想,提升专业素质。
(3)指导学生成立研究学会。
教师选择学术界的前沿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实际调研,创造性地对相应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老师、同学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掘出新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研究学会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4)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种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
以老师的课题或学生自选课题为核心,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利用暑期时间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实情、探寻原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地方服务,展现大学生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现状,认识自身知识的不足,有重点的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