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思考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
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
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生活引入,设疑激趣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见面握手行礼的形式,在一次集体会议上,20位参会人员,每两个人都要握手行礼。
你能很快知道一共握了多少次手吗?生活引入,设疑激趣主动探究,经历过程初步探知,化繁为简 再次探究,发现规律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思路全课小结扩展练习,巩固提高全课总结,提高深化预设一:利用已经掌握的排列组合知识进行了计算20×20=400(次),也可能随后很快改变了想法更改为19×20。
不难看出,这已经是一个学生自我调整的过程,从20到19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与自己握手的情况。
预设二:有课外班的学习基础或据生活经验的逻辑推理能够从固定1个人的角度开始考虑,顺势列出了按顺序累加的算式:1个人与19个人握手,第二个人不用和第一个再握手了,一次类推所以应该是19+18+ (1)2、生活转型,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师:看来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要解决这个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你有好的方法吗?生: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转化?如果一个人看做一个点(变点),另一个人也看成一个点(变点),两个人握一次手可以看成两点之间连一条线。
这样的一条线段就表示握了一次手。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把握手问题转化成点与点之间的连线问题。
有效的课件演示带领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问题转化:把20名同学看做20个点,两个点可以连成一条线段就相当于两个人握一次手,把问题转化成“20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3 34 65 104、师生共同整理思路:(1)、化繁为简,经历连线过程点数图示增加条数总条数2 1师:2个点可以连成1条线段,如果再增加1个点,现在有几个点?一共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增加了几条线段?师:只增加了一个点,为什么会增加2条线段呢?师:你会列式计算吗?点数图示增加条数总条数2 13 2 1+2=3师:如果再增加1个点,现在有几个点?增加了几条线段?怎么会是3条呢?刚才增加1个点,只增加了2条线段?师:4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你会列式吗?点数图示增加条数总条数2 13 2 1+2=34 3 1+2+3=6师:大家想一想,5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呢?为什么?点数图示增加条数总条数2 13 2 1+2=34 3 1+2+3=65 4 1+2+3+4=10(2)、观察比较,发现数据关系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中的数据,你能获得那些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与什么有关?(每次增加的线段数=点数-1)师:不用连线,你知道6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吗?(3)探究策略,建立模型师:谁能说说下面这几个算式应该怎样写?说说你的理由。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16-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16-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6.4 数学思考”的相关知识点。
–能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实例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6.4 数学思考”的相关知识点。
•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入“6.4 数学思考”这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学生认真听讲,老师介绍“6.4 数学思考”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性质等。
3. 实例演练•老师给学生举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6.4 数学思考”的习题。
2.思考并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可以运用数学思考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引入实际问题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偏差,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训练。
下节课我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做适当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6.4数学思考”的知识点。
期待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14-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14-人教版 (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学习数学思考中的第14个知识点,主要内容包括: - 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定理 - 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思考中的第14个知识点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掌握数学思考中的第14个知识点
四、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小黑板
•教材
•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2. 提出问题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兴趣。
3. 学习新知识
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定理。
4. 练习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他们进一步思考,拓展知识面。
6. 归纳总结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学生表现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调整教学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考中的第14个知识点。
祝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人教版 (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小白板和马克笔。
4.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五、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入小数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小数的加减运算。
第二步:教学
1.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包括小数点对齐、补零等。
2.演示几个小数加减法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第三步:练习
1.学生自行完成若干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老师及时纠正。
2.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运算。
第四步:拓展
1.引导学生思考小数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等。
2.带领学生探讨小数运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步:作业
1.布置小数加减法的作业,鼓励学生多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小数运算,提高数学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6.4 数学思考》的教学内容,希朥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策略3. 数学思维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反思不足。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数学思考2. 板书内容: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思维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总复习 数学思考
4数学思考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思考部分是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在推理方面得到更多的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本部分的内容包括利用数形结合找规律、列表推理、等量代换、简单的几何证明,都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典型素材。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枚举、比较、归纳、列表、假设等逻辑推理时常用的方法,并能较灵活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体会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枚举、比较、归纳、列表、假设等逻辑推理时常用的方法,并能较灵活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会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枚举、比较、归纳、列表、假设等逻辑推理时常用的方法,并能较灵活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使学生体会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PPT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预设生:观察过。
师:想想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
预设生1:一天当中的早上、中午、晚上。
生2:人的生老病死。
生3:数字的变化。
师:这里面都包含着数学问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教师板书课题)联系生活实际导入,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导入,使学生在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师:回忆我们学过的知识,想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在数学问题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预设生1:根据数字找规律。
生2:图形找规律。
师:今天我们将系统地学习这些有关数学思考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回忆知识导入,在回忆中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整数等。
2.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
第二部分: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1.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科学实验中的数学问题等。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部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旅行等。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实际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3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3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学思考的重要性。
2.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3.能够合理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并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准备1.准备黑板、粉笔及教材。
2.熟悉本课内容,准备案例分析。
3.确保学生虚拟学习环境正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题目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2. 模块教学1.学生针对某道难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师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培养他们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 练习及巩固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正确解题方法。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关于数学思考,通过一道道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数学思考重要性逻辑思维合理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堂效果评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理解数学思考的概念,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存在困惑,需要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希望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4.数学思考 第1课时 数学思考(1)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数学思考第1课时数学思考(1)》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推理;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概念和定理来解决问题; 3. 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数学思考的案例和练习题;2.黑板、粉笔:用于讲解和板书;3.教辅材料:辅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4.班级布置: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喜好进行分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方法,引导他们进入数学思考的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包括问题分析、找出规律、推理和验证等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比较。
4. 整合总结引导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强化他们对数学思考的认识和掌握。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动讨论和实际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主思考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数学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考能力,欢迎家长和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共同促进学习的进步。
希望本节课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复习说课稿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数学思考复习说课稿,主要包含了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的整除性、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计量单位、统计图表、比例问题等。
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整除性、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巩固数的整除性、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基础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整除性、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数的整除性、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顾已学知识。
2.新课导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比例问题、计量单位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巩固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3)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思考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推理等。
2. 数学思考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数学思考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或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
(2)分析: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规律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3)归纳:让学生总结出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分析、归纳等。
(4)类比: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5)推理: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3. 实践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
(2)提高数学素养: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4. 总结反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数学思考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4 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4 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数学思考的含义,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考的含义和方法2. 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思考的含义和方法,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思考的理解和经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数学思考的含义和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过程。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数学思考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思考的经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过程。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数学思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
3.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数学思考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的三个总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目标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需要在丰高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人教版教材在每册都安排了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让学生探索规律,透排列、组合、等量代换等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当中,同样安排了《数学思考》这部分内容,通过3个例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生找规律,分部枚举组合以及列表推理的能力。
数材尝试把这些重要的思想方法以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的形式,借助生动有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和作用,锻炼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点与点之间连线段的内在规律,掌握正确计算线段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2.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间題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増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导学案、三角板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数学思想方法、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趣题,你还记得吗?预设:1.鸡兔同笼,2.烙饼问题,3.抽屉原理,4.数与形……师:你还记得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吗?预设:1数形结合,2列举,3假设,4化繁为简……总结: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的思考,简捷地去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一些有趣的题目。
板书:数学思考1.(二)探究学习1、直接导入、发现问题。
(1)呈现问题师:请大家在纸上任意点上6个点,每两个点可以连成一条线段,6个点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2)初次探究。
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的。
a.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收集素材,b.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路。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6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 1一、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数与代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教材呈现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通过相互连接得到多少条线段。
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画图,由简单到繁杂最后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测和探索,学生能过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2、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地方法灌输其中。
通过规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有学生62人,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同样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先探究3个点时总线段数怎么计算,之后列出4个点和5个点时总线段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
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这样既巩固算法,同时还回应了课前游戏的设疑。
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数字卡片、扑克一副教师准备:小黑板、直尺、彩笔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师生合作、探究规律三、课内活动、加深理解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五、课后练习、巩固提高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 2教学内容: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问题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
2. 数学方法:介绍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如画图、列表、方程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问题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安排时间最合理?如何分配资源最公平?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 数学方法(10分钟)针对引入的问题,教师介绍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如画图、列表、方程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这些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终结性评价:检查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成果,评价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20-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4 数学思考》20-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
2.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课本《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教学投影仪和计算器。
3.练习题和作业布置。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
•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概念。
•分析思考方法的重要性。
2. 数学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整合信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实际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将数学思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数学谜题或趣味问题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和示范
•老师讲解数学思考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示范。
3. 练习和讨论
•学生进行练习题,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拓展应用
•老师指导学生将数学思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5. 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和思考。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2.提出自己的数学思考问题,并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馈
1.收集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
2.对学生表现优异者给予表扬奖励,对有待提高者进行个别指导。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加强练习和思考,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1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反思。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2. 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3. 数学思考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难点:数学思考的应用,如何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案例3. 教学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学习的经历,让学生谈谈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1.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学思考吗?数学思考有什么意义和方法?2. 讲解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2.1 解释数学思考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2.2 讲解数学思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
3. 讲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3.1 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2 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和难点。
3.3 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4 问题的反思:引导学生反思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 数学思考的应用4.1 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4.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总结和作业5.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
5.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明白了数学思考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让学生掌握了数学思考的方法。
通过数学思考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于数学思考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3)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以及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
2.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1)回顾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强调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应用提高题: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此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拓展思维题: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此类题目可以来源于数学竞赛、奥数题等,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分数、小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
2.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分数、小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避免过度负担学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总结。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善于请教同学和老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含义,并能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 使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推理等。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含义,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 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数学思考的含义。
2. 学习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推理等。
3. 实践数学思考-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
4. 小组合作-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总结与反思-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结果评价- 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注重实践- 让学生多参与数学活动,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 注重团队合作-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教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教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引言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教案,帮助他们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二、探索与实践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份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 活动一:数学游戏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活动步骤:-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数学谜题。
-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谜题。
- 学生可以互相合作,通过讨论和推理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找到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2. 活动二:问题解决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活动步骤:- 提供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某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需要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相同数量的学生。
请问能分成几个小组?-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可以使用图表或其他途径。
-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尝试。
- 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解决方案,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 活动三:数学探索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能力。
活动步骤:- 提供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例如:用1至9这九个数字排列成三位数,使得这个三位数是32的倍数。
- 鼓励学生独立进行试验和探索,寻找符合条件的数字排列方式。
- 学生可以通过列举、推理等方法寻找解决方案。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过程,促进合作和交流。
4. 活动四:数学思考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活动步骤:- 提供一道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某班级有5个男生和7个女生,你可以选择其中的几个学生做一次辩论比赛,要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相同,并且每个选出来的小组男女生人数也相同。
问有多少种选择方式?- 鼓励学生用图表、代数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例研究
课题数学思考执教教师王阳义执教班级六三具体时间4月26
设计理念出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推理归纳能力的目的,构建一个开放的,民主的,数学味很浓又有趣味性的自主探究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列表、分析、归纳,掌握解决“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这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繁为简”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应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疑,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和你们上课,因为后面有那么多老师在指导我们学习。
你们也高兴吗?那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好,下面先看谁厉害。
(课件出示)
1.课件出示“看谁厉害”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师:同学这么厉害,我们来玩个数学连线段游戏好不好?
2.学生看完课件“游戏”开始在纸上连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情告诉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难?
生:嗯(板书:难)
师: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数学思考)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一)探寻方法一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连线过程)
我们应该从几个点开始研究最简单呢?1个点能不能连?
生:1个点不能连,应该从2个点开始,
师:好,我们就从2个点开始研究,逐渐增加点数,看看有没有规律。
师:两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呢?请在表格的第一列中画两个点连接起来。
师: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点设为点A和点B。
(出示课件)(板书:点数 2 线段数1)
2、自主探究(动手画一画、数一数)
师:如果增加1个点,我们用点C表示,现在是几个点?请同学们动手连一连,并完成第二列表格。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完成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答案。
3个点可以连几条线段呢?生:3条
师:增加了几条线段?分别是哪两条线段?
有三个点为什么不是增加3条?
师:非常好(课件再现连线过程)
师:你能把3条线段的由来用算式表示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板书:1+2)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师:你们同意吗?
3、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师:如果增加到4个点,5个点,又能连多少条线段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并完成表格,同时我也给了几点合作建议给同学们(课件出示建议)
小组合作
小组同学讨论出结果了吗?4个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那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成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生:4个点可以连出6条线段。
师:那比三个点的时候增加了几条线段?
师: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总线段数?(学生上台写出算式,配合课件板书:1+2+3)师:3表示什么意思?1+2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你打算怎么夸夸他。
生:非常好!非常好!
师:5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呢?那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
师:比四个点时增加了几条线段?生:4条
师:所以怎么列算式?生:1+2+3+4(学生上台板书)(课件展示)掌声
师:二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
请同学们综合观察这个表格,你还发现什么?每次增加的条数与点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每次增加的条数都比点数少1 。
那6个点你还要画图吗?(课件出示)师:再观察这列算式,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最后一个加数比点数少1
师:从几开始加的呢?加到几为止?
师:举个例子说一说
师:说得非常好。
知道点数时,如何计算总条数?
生:总条数就是从1开始一直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
(板书:总条数=1+2+3+……点数-1)学生齐读公式,(课件出示“归纳一下”)。
4.举一反三,掌握算法
师:根据规律,你知道12个点、20个点分别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吗?请说出算式。
生:1+2+3+4+5+6+7+8+9+10+11
师:这个算式太长,我们可以这样缩写,1+2+3+一直加到11
师:20个点怎么列算式?
生:1+2+3+………+19
师:如果有n个点呢?怎么加?(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1+2+3+……+.n-1)师:n在这里可以是任何数吗?可以是1或0吗?
师:n必须大于或等于2。
师:现在我们要知道全班同学加老师共74人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多少次?你会列算式了吗?
生:1+2+3+………+73
师:现在有规律了吗?我们是怎么发现规律的?
生:有,从2个点开始研究,依次增加点数,探寻找到规律的。
师:对,我们是利用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再结合图形找到了规律。
(板书:化难为易)
(二)探讨第二种方法
师:现在知道了点数,我们就可以求出线段的总条数。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师:好!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究其它的方法。
我们从4个点开始分析,4个点中任意一个点可以与其他点连成3条线段,有几个这样的3条呢?
师生4人表演握手,老师开始和其他3人各握手一次。
你们每人也和其他3人各握手一次。
同学们计数,开始,4次,5次…
师:这样我们一共握手12次,也就是有12条线段,为什么与实际结果不一样呢?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生:线段重复了
师:每两个人之间握了几次?
师生再次表演一次,每人记住自己握手的次数。
是2次吗?
黑板上再用笔连接每人都与其他3人握手一次。
师:所以我们还要除以2 。
(引导学生总结出算式,并板书:4×3÷2)
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生:每个点与其它连成的条数
师:这个数跟点数是什么关系?
师:除以2呢?
师:你能根据这个规律,说出5个点、8个点时,总条数的算式吗?
生:学生写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师:n个点呢?生:n×(n-1)÷2(板书)师:n表示什么?n-1表示什么?除以2表示什么?生:点数……
(三)应用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学思考的方法,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现在你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了吗?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过渡言:刚才我们通过探究,得出了这么大的一个规律,大家了不起。
更重要的是用这种化难为易的思考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1.16个足球队比赛,每两个队要比一场,一共要比几场?
2 .长沙与湘潭的城际铁路中途还有8个车站,那么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3.画一画,找规律
(1)画一画,第6个图形是怎样的?
(2)第7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3)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的?
老师总结:我们通过眼睛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我们要善于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说(课件展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同学们,数学是因思考而美丽的,希望同学们爱上思考,爱上数学,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03页
数学思考
点数线段数
化 2 1
3 1+2=3
难 4 1+2=3=6 3×4÷2
5 1+2+3+4=10 4×5÷2
为 6 1+2+3+4+5=15 n(n-1)÷2
8 1+2+3+4+5+6+7=28
易n 1+2+3+…(n-2)+(n-1)=n(n-1)÷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