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企业财务目标三大误区财
年尾财务预算的三大误区分析
年尾财务预算的三大误区分析年尾财务预算的三大误区分析年初抢指标,年末抢花钱,很多预算不但没有起到控制费用的目的,相反,成为诱导费用扩张的重要手段。
预算指标定在什么位置,预算编报单位基本上心中有数,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管理层往往无法合理确定比较可行的方案。
眼看到了年底,企业预算提上了日程,明年的预算不仅令财务部门着急,其他部门也加快了执行预算的脚步。
江西一家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生产科李科长和小马为今年的预算正犯愁,小马汇报:“今天突击花掉86755元,离预算还差32561元。
”李科长提示:“上周厂里开会要求把预算结余的钱交到厂部。
”小马犯了难:“这能行吗?这些钱是咱们生产科一年到头省下来的,上交了,明年哪还会批这么多预算?”李科长灵机一动:“这么办,下半个月想办法花掉这些钱,留下几千元上交。
你很聪明,这样明年的预算才不至于滑坡,关键是把钱要过来,算得再好,钱要不来没用,抽时间做一份明年的预算,别让生产的兄弟们吃了亏。
”年年都难做的预算工作,也让一些公司的普通员工头疼不已,你瞧这位网友的留言:单位每年都会拨款给我们IT部门几百万元作为整个集团的信息技术建设费用。
今年的预算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钱买了42台扣肉机,但是现在还剩下每人1500~2000元的预算没用完,领导要我找一下有趣的和工作多少扯上一点关系的东西,最好要1500元左右,超过了1600元,就要打报告,很麻烦。
想来想去我都不知道买啥好,很多东西都已经有了,移动硬盘刚刚换的.60G,光驱/刻录机单位用2个、家里2个,U盘、mp3每年都会换1~2次,多到可以给远房亲戚用。
摄影器材可以考虑,但是1500元好像买不到什么好货啊……我们的原则是要么全部都买一样的,要么别买。
想来想去不知道买什么,就只有上来请教大家了。
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存在类似现象:“许多人感慨,预算管理的弊病是管得不好还不如不管,比如,今年的招待费花了6万元,明年预算,财务打算给我多少招待费?怎么也得给8万吧?到了十一月份花了5.5万元,剩下2.5万元怎么办?年底肯定花掉,年初抢指标,年末抢花钱,预算不但没有起到控制费用的目的,相反,成为诱导费用扩张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的决策制定、战略规划和绩效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往往会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一、过分依赖单一财务指标许多企业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往往只关注某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如净利润、资产负债率等,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指标。
这种做法是片面的,因为单一的财务指标往往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例如,净利润是一个常见的指标,但它可能会受到会计政策的选择、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企业仅仅关注净利润的增长,而忽略了现金流、资产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误判。
同样,资产负债率虽然可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它没有考虑到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结构。
一个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如果其流动资产占比较低,短期负债占比较高,仍然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财务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忽视非财务信息财务报表虽然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反映,但它并不能涵盖企业的所有信息。
非财务信息,如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行业竞争态势、技术创新能力等,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客户满意度较高,尽管其当前的财务报表表现一般,但从长远来看,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看起来不错,但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那么它未来的发展可能会面临挑战。
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还应该充分考虑非财务信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三、对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影响认识不足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会根据会计准则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
走出财务目标的误区
一、“企业的”财务目标还是“企业财务的”目标“企业的”财务目标与“企业财务的”目标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是主体归属不同。
“企业的”财务目标主体归属于“企业”;“企业财务的”目标,主体归属于“企业财务部门”。
第二是职能不同,即实现其目标各自发挥的职能作用不同。
“企业的”财务目标,其实现是通过企业决策当局对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环境资源等)综合性、适时性、动态性的指挥、协调及运作的阶段性结果;而“企业财务的”目标实现则是企业内财务这一职跳部门通过筹资、投资等财务理财职能作用发挥(即主要是物力资源的综合性价值管理)所要达到的财务部门的自身的理财目标。
第三是目标层次不同。
企业目标有多种,如市场占有率目标、产品质量目标、品牌目标、扩张目标等等。
“企业的”财务目标只是企业的众多目标之一,是用财务指标所表现的综合性最强的企业目标;而“企业财务的”目标则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服务的,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基础和保证的财务子系统目标。
第四是责任人不同。
“企业的”财务目标的责任人是企业最高管理当局,而“企业财务的”目标的责任人是财务管理部门。
同时,“企业的”财务目标和“企业财务的”目标又是紧密相联的,财务的理财目标是为企业目标服务的,是受企业目标支配的,但它又反过来制约或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不仅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企业其他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管理职能与财务的理财目标长期以来理论界用“企业的”财务目标代替企业财务管理本身的目标(即“财务理财目标”),造成财务管理本身的目标虚设、财务管理职能方向模糊,在很长时间内忽略乃至放弃了对“财务理财目标”的研究。
由于“理财目标”这一重大的财务基本理论问题被忽略,导致如何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来真正地、脚踏实地地实现财务部门自身的理财目标的理财观念、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等也被理论界和实践所忽略,使得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和企业的财务理财实践受到重大影响。
财务职能的概括表述为“以资金为中心,对企业进行综合性的全面价值管理”,或简述为“筹资、投资、收益分配”。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七大误区,精准避免,呈现更优质的财务工作成果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七大误区,精准避免,呈现更优质的财务工作成果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经济运营的核心,其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利益。
然而,在实践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本文将阐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七大误区,并提出相应的避免方法,以期呈现更优质的财务工作成果。
一、误区一: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长远规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优先考虑眼前的利润,而忽略长远的经济规划。
这样做的后果是短浅的决策往往难以获得更长远的利益,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避免方法:企业应该树立长远规划意识,在短期的利益基础上,更要注重未来的发展和长远的盈利。
企业应该通过制定长远的规划,保证跟踪经济状况的变化,改进经济系统和制定预算计划,确保公司未来经济运营的顺畅性。
二、误区二:财务管理只是会计工作企业中,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常常混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陷入狭窄和被动的状态。
会计工作注重各项资金的管理和记账工作,而财务管理则注重企业资产和资金的整体规划和管理。
避免方法:企业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不只是会计管理,而是与企业的资产和资金进行综合规划和跟踪,做到财务收支平衡,保障企业利益最大化。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引进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人才、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以及投资运营的经验来提升整个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误区三:不重视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可以为企业发现内部管理缺失和漏洞并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健的发展。
然而,企业中,往往容易忽视内部审计。
避免方法:企业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稳定运营。
在内部审计方面,企业可以引入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组建专业的审计人员团队,对企业的各项经济运营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误区四:财务管理只是企业的后勤工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有时候会把财务管理看做是企业辅助性的后勤工作,不认为其能对企业的经济运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财务管理的五大误区
财务管理的五大误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策划和决策,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本文将探讨财务管理的五大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误区一: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过度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规划。
这种短视行为会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隐患,长期来看,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为了避免这种误区,企业应该制定全面的财务规划,将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相结合,注重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
误区二:财务决策过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
一些企业在财务决策中非常保守,对风险的容忍度较低,不敢进行有风险的投资。
然而,在市场竞争中,保守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企业应该有创新精神,勇于进行市场拓展和产品升级,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灵活进行资金配置。
误区三:财务目标与企业战略不相匹配。
有些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往往脱离了实际的企业战略,导致财务目标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不相匹配。
财务目标应该与企业战略相统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沟通,从而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误区四:财务管理片面追求数字指标。
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过度强调数字指标的达成,而忽略了背后的原因和真实情况。
企业只追求数字指标的完成,容易导致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组织结构僵化。
财务管理应该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注重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估,而不是片面追求数字指标。
误区五:财务管理过于依赖外部咨询。
某些企业会过度依赖外部咨询机构来进行财务管理,缺乏自主决策的能力。
虽然外部咨询机构在财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企业应该培养内部财务管理团队的能力,提高自主决策水平。
企业应该加强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包括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创新精神、财务目标与企业战略不匹配、追求数字指标等。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有时会产生一
些误区。
本文将针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反思。
第一个误区是忽视财务分析的时机。
有些企业经理人在制定经营策略和决策时往往只
参考过去的财务数据,而忽视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
财务数据只是过去的反映,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前的经营状况。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发
展趋势,对企业的当前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第二个误区是单一依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有些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依据
几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非财务因素。
财务指标只是企业经营状况的
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财务指标、
市场状况、行业竞争力等因素,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行全面的分析。
第三个误区是未考虑财务数据的可靠性。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然而
有些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存在虚假记账、滥用资金等问题,导致财务数据不准确。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对财务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比对不同时间段的财务
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等方式来评估财务数据的可靠性。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摘要】企业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在进行财务分析时,经常存在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包括只关注财务指标、过分依赖历史数据、忽视行业竞争对手情况、不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忽略风险管理等。
为了克服这些误区,我们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指标,结合定性分析,重视外部环境分析,加强风险识别与管理。
通过纠正这些误区,可以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误区、反思、财务指标、历史数据、行业竞争、宏观经济环境、风险管理、综合利用、定性分析、外部环境、风险识别、重要性、准确性、可靠性、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什么是企业财务分析企业财务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和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等关键方面的情况,并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剖析和解读的过程,它包括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以及对财务比率、财务指标的计算和解读。
通过企业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资金运作情况、财务风险等关键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势,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和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企业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发现问题和机会,指导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2 为什么企业财务分析至关重要企业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误区导致分析失误,影响最终的结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及反思。
误区一:仅注重财务数据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很多人都会只关注财务数据,例如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等等。
然而,仅仅从这些数据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
因为财务数据仅仅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无法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市场竞争状况、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反思一:除了财务数据,还需综合分析为了更准确的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我们应该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包括对企业的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企业的销售数据分析市场分布、销售渠道等,通过员工离职率、薪资待遇等数据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
误区二:单一时间点分析有些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只关注某一个时间点的数据,例如某一年度的财务报表。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反映企业在这一年度的财务状况,但是无法反映其历年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经营趋势。
反思二:全面考察历年数据和未来预测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我们应该除了看某一个时间点的数据之外,还应该对历年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以判断其经营状况是否波动、增长趋势是否可持续等;同时也需要结合行业趋势、宏观经济形势等进行未来预测和分析,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误区三:只关注表面现象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有些人只看表面现象,例如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营收增长、利润增长等指标,而忽略了其背后的原因和问题。
反思三: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问题为了更全面和准确的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问题,找出其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根据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例如分析营收增长的原因,是否由市场扩张导致,是否由于竞争优势加强等;分析利润增长的原因,是否由减少成本导致,是否由于更好的经营策略等。
总之,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要避免仅仅看财务数据、单一时间点分析、只关注表面现象等误区,而应该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包括综合考虑历年数据、未来预测以及对数据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等。
企业财务常见误区有哪些
企业财务常见误区有哪些一、为分析而分析,与财务分析需求脱节部分财务分析工作者缺乏与分析报告需求者的充分沟通,没有真正领会分析的真正用途,拿到财务数据就急于进行分析。
这样的财务分析,仅仅为分析而分析,分析报告的类型、分析范围和分析重点的选择基本靠主观臆断,与分析的需求基本脱节,分析报告的使用者也难以从中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
二、就财务论财务,与公司经营管理脱离部分财务分析工作者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难以跳出财务固有的思维惯性,拿着一堆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重要业务情况等缺乏了解,从而使财务分析仅仅停留在财务领域,不能真正从公司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具体财务问题和财务数据。
三、就报表论报表,表外事项关注度不高部分财务分析工作者仅仅停留在财务报表层次,主要就3张会计报表展开分析,而置公司经营环境、土地价值、对外担保情况、或有事项等重要表外事项的分析于不顾。
这样的财务分析,由于分析基础受限,容易忽视那些报表华丽的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也难以挖掘那些业绩难看的公司的潜在价值,得出的分析结论也常常给人以误导。
四、就数据论数据,真正的归纳、提炼少部分财务分析的数据描述篇幅很多,数据分析的力度很小,或者缺乏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因果分析,或者未把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串联起来分析,或者没有把观点归纳和提炼出来,从而不能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经济实质、形成恰当的分析结论。
这样的财务分析,没有经济语言支撑,只能算是一种简单的统计。
五、综合分析过于“综合”,掩藏了公司真相部分财务分析特别是综合性财务分析,仅仅围绕综合数据展开,没有按照不同的业务板块或公司级次层层展开分析,容易隐藏公司的真实情况。
对多元化发展模式下的公司集团财务分析尤其如此,不同的业务或公司,或好或坏,或增或减,如果只看整体、不看结构,就过于笼统,得到的结论往往趋于“中性”、“平淡”,看不出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容易掩盖一些非正常的状况。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摘要】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性,有助于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健康程度。
许多人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存在一些常见误区,比如过度关注利润而忽略现金流,忽视财务报表之外的因素,过度关注短期表现,以及缺乏综合性分析能力等。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我们需要正确的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包括重视现金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仅关注短期表现,还需要有长远眼光,并不断反思与改进自己的财务分析方法,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误区分析、利润、现金流、财务报表、短期表现、综合性分析能力、正确方法、反思、改进。
1. 引言1.1 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企业财务分析是评估和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可帮助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健康状况。
通过对财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和成长潜力。
这些信息对于企业决策、投资决策、财务规划和绩效评估至关重要。
企业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发现经营问题、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
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和潜在风险,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和投资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深入的财务分析,才能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驾护航。
正确的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1.2 误区分析的重要性企业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经营决策。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甚至产生误导性的结论。
深入分析和纠正这些误区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可能存在的偏见和错误观念。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企业财务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经营决策。
然而,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往往会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甚至是偏差很大。
本文将对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及反思。
一、关注单一指标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单一指标,比如说单纯地看一个企业的毛利润率,或者只看企业的净利润,而忽略了这些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单一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某一方面,但是缺乏全面性,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应该关注多个指标,并将它们相互比较,以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对比不当企业财务分析中还存在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对比不当。
有些人在比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状况时,只是将各个指标挨个比较,而忽略了企业之间的差异性。
例如,一些人在比较两个企业的营业额时,只是比较它们的数值大小,却忽略了两个企业所在的行业、市场份额等因素。
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分析。
三、忽略未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分析并不仅仅是对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的分析,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
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的分析,而应该把握未来趋势,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策略。
四、客观性不足企业财务分析需要客观性的分析,不能受到个人偏见的影响。
有些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可能会出现主观臆断,只是看到自己喜欢的指标,而不是用严格的管理和经营标准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这样的企业财务分析不仅不准确,而且很容易误导管理层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
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需要客观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受个人偏见的干扰。
五、数据真实性问题企业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通常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于分析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企业财务分析一直是企业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存在一些误区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本文将就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及反思。
误区一:只注重企业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过度关注现金流量反而会忽略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需要投资未来,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才能够实现长期增长。
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除了现金流量外,应该着重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潜在的盈利能力。
误区二:只关注利润利润是企业财务分析中另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有时候过度注重利润,会忽略到企业的风险和发展潜力。
企业的利润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和可持续性。
只有利润与债务、股权、资产规模等指标相互关联才是有意义的。
误区三:忽略资金结构和资产质量企业的资金结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债务和股权占比以及融资成本等方面的情况。
而资产质量则涉及到企业的信用风险,如果企业的资产质量不佳,那么企业很可能会面临债务违约和资金链紧张等风险。
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资金结构和资产质量。
误区四:忽略外部环境和行业特点企业的运营不仅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特点的影响。
当宏观经济形势不佳时,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都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
同时,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也不同,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来进行财务分析。
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将外部环境和行业特点也考虑在内,以便更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财务状况。
总之,企业财务分析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多个方面指标,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的指标,否则会导致财务分析结果的偏差。
从整体上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财务风险、资产质量以及外部环境和行业特点等都需要考虑在内,才能更准确地评估企业财务状况,为更好地制定企业经营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误区及防范对策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误区及防范对策在企业预算管理中,有很多误区,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探求有效防范这些误区,以实现经济繁荣,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实施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一个误区是财务预算管理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收入方面,而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支出。
收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支出也是与之相关的环节,如果不加以管理,可能会破坏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因此,企业预算管理应该兼顾收入和支出,以确保企业财务支出处于可控范围内,从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第二个误区是企业太过注重预算的实施与实现,而忽略了目标的重要性。
只有当企业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预算的实施和实现更加精准,从而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这可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财务,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三个误区是企业对预测收入的过度乐观。
很多企业会根据过去的销售或收入数据,对未来收入给出过高的预估,缺乏客观性,缺乏考虑未来市场变动、竞争环境等因素。
因此,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对市场、客户、竞争对手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有足够的了解,编制客观合理的预算,预测收入应为多角度考虑,以防止预测失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准确的编制。
第四个误区是企业过于看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
一些企业在经营中看重短期利益,忽略了长期发展,导致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出现瓶颈。
因此,在预算管理中,企业应重视长期发展,做好长期规划,缩短投资回报周期,确保投资回报的可持续性,从而获得高效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应该警惕以上四个误区,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以保证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营。
首先,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管理的方法,既要考虑收入又要考虑支出,以确保企业财务支出在可控范围内,从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其次,企业应重视预算目标的重要性,确立明确的预算目标,以便精准地实施和实现预算,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此外,企业还应根据市场变化及其他可能影响收入的因素,多角度考虑,客观编制预测收入,以防止预测失误。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企业财务分析是管理者和投资者在评估企业财务健康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时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我们有必要对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误区做一些分析和反思,以期能够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之一是只关注利润而忽视现金流。
很多人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关注企业的利润情况,而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其实,企业的现金流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一个企业如果利润虽高,但现金流却不足,那么很可能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我们应该重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支撑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很多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常常只看单季度的财务数据,而忽视了财务数据的长期走势。
单季度的财务数据可能会受到季节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偏差,而长期的财务数据则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我们在做企业财务分析时,应该注重财务数据的长期走势,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是否能够持续增长,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
很多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企业的内部财务数据,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往往不仅受到企业自身经营行为的影响,还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格局、政策法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我们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需要充分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以便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运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之一是盲目追求数字。
很多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往往只盯着数字数据,而忽视了财务数据背后的经营实质。
数字数据只是一个表象,要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还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市场定位、产品竞争力、管理团队等方方面面。
我们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需要将数字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地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企业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优化经营。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误区存在,下面对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和反思。
有些人认为企业的财务指标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人们过于关注财务指标,忽视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因素。
财务指标只是企业运营情况的一个衡量标准,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价值和潜力。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多个维度,包括市场前景、竞争力、经营策略等因素,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有些人只看表面数字,不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
在企业财务分析中,数字只是表象,对数字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企业的利润率下降,可能是因为成本增加、销售额下降、营销策略不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仅仅看到利润率下降,没有更深入的分析,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我们应该注重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因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
有些人容易陷入过度分析的误区。
企业财务分析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工具来辅助分析,但是过度分析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有些人可能会陷入无尽的数据分析和指标计算中,忽视了对企业真实情况的了解和把握,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我们应该找到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并注意分析的重点和深度,不要盲目追求分析数据的多少和复杂性。
有些人对企业财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存在偏差。
企业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制定决策,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些人可能只关注短期的利益和回报,把财务分析当作获取投资回报的手段,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我们应该把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价值创造。
企业财务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工具,但是在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避免常见的误区。
财务报表分析的常见误区是什么
财务报表分析的常见误区是什么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的价值,债权人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等。
然而,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从而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过分依赖历史数据很多人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仅仅关注过去的财务数据,而忽视了企业所处的动态市场环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历史数据固然重要,它能够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但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未来。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政策法规、技术创新等因素都可能对其未来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仅仅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很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一家企业过去几年的销售额一直在增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未来可能面临销售下滑的风险。
如果分析人员只看到过去的增长趋势,而没有对市场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就可能会高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误区二:忽视非财务信息财务报表虽然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反映,但它并不能涵盖企业的所有信息。
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战略规划、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层素质等,对于评估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一家高科技企业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优秀的研发团队,但由于研发投入较大,短期内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可能并不理想。
如果只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而忽视了其技术优势和未来的市场前景,就可能错过一个具有巨大投资价值的机会。
误区三:只看表面数字,不深入分析有些分析人员在查看财务报表时,只是简单地计算一些财务比率和指标,而没有深入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和业务逻辑。
例如,毛利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产品提价,但也可能是由于成本控制不当导致销量下降。
如果不深入分析原因,就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
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报表附注中的信息,很多人也容易忽视。
财务报表分析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财务报表分析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然而,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准确,进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财务报表分析中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过分依赖单一财务报表很多人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只关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者现金流量表中的某一张报表。
然而,单一的财务报表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但它不能直接展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
利润表则侧重于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即收入、成本和利润。
然而,利润表容易受到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但对于企业的资产结构和盈利能力的揭示相对较少。
因此,为了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分析结果,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三张财务报表,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印证。
误区二:只看数字,不关注背后的业务实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固然重要,但如果只盯着数字,而不深入了解数字背后所代表的业务实质,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企业的销售额大幅增长,看起来是个好消息。
但如果进一步了解,发现这种增长是通过大幅降价、赊销等手段实现的,可能会带来应收账款增加、利润下降等问题。
同样,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增加,可能是企业进行了新的投资,但也有可能是旧资产的重估增值。
所以,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我们要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策略、市场环境等因素,深入探究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
误区三:忽视非财务信息财务报表虽然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反映,但非财务信息同样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企业的管理层素质、市场份额、行业竞争态势、技术创新能力等非财务信息,往往能够预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忽视这些信息,可能会导致对企业的前景判断出现偏差。
此外,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的变化等外部因素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财务报表分析中需要注意哪些常见误区
财务报表分析中需要注意哪些常见误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也能让债权人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然而,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如果不能加以识别和避免,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进而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误区一:只关注数字,忽略背后的业务实质很多人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仅仅盯着报表上的数字,而没有深入了解这些数字背后所代表的业务实质。
例如,看到营业收入增长,就简单地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却没有考虑到这种增长是通过降价促销、放宽信用政策还是新产品的成功推出所带来的。
不同的原因可能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再比如,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可能不仅仅是资产价值的下降,还可能反映了企业在资产管理和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果不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来分析这些数字,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误区二:过分依赖单一财务指标一些分析者在评估企业时,往往过分依赖某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如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
然而,单一的财务指标往往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以净利润率为例,虽然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没有考虑到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和现金流状况。
一个净利润率较高的企业,如果资产周转缓慢,可能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
资产负债率可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但不同行业的合理资产负债率水平差异很大。
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可能是正常的,而在轻资产行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可能意味着较大的风险。
误区三:忽视非财务信息财务报表虽然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反映,但非财务信息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企业的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行业竞争格局、技术创新能力等,这些非财务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未来发展潜力。
如果只关注财务报表,而忽略了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变化、竞争对手的动态等非财务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分析及反思
企业在管理与经营过程中,财务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
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对于
财务分析的误区,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与隐患,下面我们就对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误区
进行分析与反思。
(一)过于依赖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应该作为财务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不能成为唯一依据。
财务数据有时候
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整体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些新兴企业或者存在非常规经营模式的
企业来说,单纯的财务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其市场和经营活力,这可能会在分析数据当中
出现偏差,影响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忽略经营模式和市场环境
经营模式的选择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市场环境是影响经营模式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如果分析时只看重财务数据,而忽略了经营模式和市场环境等重要因素,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可能会出现不适当的管理决策,导致企业出现经营困境。
(三)未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
企业经营不是一个确定性的过程,风险与不确定性是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
进行财务分析时,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不确定因素,就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和判断。
为了
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需要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风险和不确定性。
(四)着眼于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
有些企业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忽略了长远发展,可能会给企
业带来隐患。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经济效益,更需考虑企业的长
期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企业财务目标三大误区关于财务目标的讨论,财务学界已经形成了利润最大化、每股净利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观点。
实际上,这些观点并没有本质差异。
美国学者II •Levy和M •Sarmat曾经通过严密的数学推理,具体证明了这些“最大化”实质上都意味着企业股东财富的最人化。
因此,对企业财务目标的研究如果还在这些“最大化”上纠缠显然没有多大的价值。
简单地说,回报股东是财务日标理论讲究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然而,一些认识误区显然存在,比如:所布者财务目标等同于经营者财务目标;所有者内部财务目标一致;企业财务日标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实现路径没有区别。
财务理论界需要深入挖掘财务目标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笔者认为,在财务日标的讨论上。
人们可能忽视了以下一些重要问题:两权分离条件卜所布者财务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目标的不一致性、股东内部财务目标的不一致性、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财务目标实现路径的不一致性。
一、两权分离下企业财务目标有可能偏离所有者财务目标在两权分离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者与经营者作为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和财务主体客观存在着,加上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经营者有可能背叛股东的利益去寻租。
以上各种关丁•财务目标的描述实际上都可以加到所有者“头上”,但要想加到经营者的“头上”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笔者提出,在两权分离条件下经营者的财务目标是自身效用最大化(1995年)。
要顺利实现所有者的财务目标,必须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加大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如股票期权、递延年薪等)使经营者的财务㈠标与所有者财务目标趋丁一致。
同时,通过各种财务监督减少经营者“偷懒”、“滥用资产”、利用权力或私有信息“寻租”的可能性。
在我同现阶段的上市公司中,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所有者财务主体的“虚置”,则务激励不足,经营者利己动机十分明显,表现为:构建“个人帝国”、过度投资(over—investment)、职位消费、讨好员工等。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同家,经营者财务目标可能偏离所有者财务目标已经为人们所发现,并且已经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主要的措施有:职业经理入制度、有效的资本市场、财务总监派出制度、激励制度、中介体系(会计师事务所等) 和社会诚信制度等。
借鉴这些措施,笔者针对我国经营者财务目标偏离所有者财务目标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1.构建职业经理人市场,形成声誉机制,促使经营者注重长期行为。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是被当成“干部”进行任命的,而没有被当成资本资源与其他资本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众所周知,对行政干部的素质要求与对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相差甚远,有时完全相反。
比如,市场的千变万化耍求经理人具有开拓和冒险精神,但这些素质一般不适用于行政干部。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应尽可能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让私人资本发挥作用,同时构建职业经理人市场,为市场提供丰富的、多层次的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以资本增值为己任,一旦在从业过程中有背叛所有者行为、滥用股东资产行为以及做假账骗取奖金,能力低下、连年亏损等情况出现,会受到谴责,下岗甚至其丑行被曝光等惩罚,从而影响其职业声誉,使其有所顾忌。
这样,经营者会注重长期行为,不会轻易损害所有者利益。
职业经理人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把生产资料市场看成是市场的硬件部分,那么职业经理人市场则是市场的软件部分。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时,一定要“软硬”一起抓。
2. 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很理性、很成熟,也很实际。
经营者追求短期行为增加任期内业绩并损害公司长远利益、通过改变会计政策来调节利润等“花招”会被市场“识破”。
这就需要培养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性股东队伍,改变我国以散户为主体的,投机为目的的投资者结构。
正确的理念形成需要机构投资者的引导与培育。
比如,在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权益性融资的现象还没有被广泛视为消极信号。
而在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股票股利就呈下降趋势,越来越不为投资者所接受,“优序融资”(Pecking^ Order)理论更是将股权融资视为“洪水猛兽”列为公司融资的最后一个顺序,不到万不得已不做。
又如,在我国,一些经营者靠追求短期行为(如不当节约职工培训费、新产品开发费、研究与开发费、设备维护费等)获得任期内“优良”的业绩,投资者难以判别。
西方国家则鼓励企业自愿披露这方面信息。
一旦企业这些事关长远发展的费用被不合理“节约”,投资者会判定这家企业前景暗淡,股价会严重下滑甚至被收购而导致经营者“下课”。
为了适应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要求,建议在我国也应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研究与开发、社会责任等方面信息。
3. 建立与完善财务总监制度。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务总监制度对于保护所有者利益,防止经营者“寻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现代企业制度下(特别对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所有者远离经营者,经营者有可能利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编制失真的财务报告、虚假的招股说明书及伪造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骗取薪金、奖金和股本投入。
财务总监作为代表股东利益的财务专业人员,对经营者进行经常性、权威性的日常监督,有利于消除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财务信息的不对称。
在我国,类似西方的这种财务总监还非常少,尚不普及,有的企业名义上叫财务总监实际上是为经营者服务的财务经理。
为了避免经营者收买财务总监为共服务,所有者应在薪酬上充分考虑,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
4. 建立与股价、经济增加值挂钩的激励经营者的薪酬制度。
激励经营者是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重要一环。
经营者通过有效经营增加了股东财富,超过了股东的期望值,理应获得应有报酬。
如果不能获得应有报酬,则其积极性会下降,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求“收益”,如在对外采购等环节中接受回扣损害股东的根本利益等。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目前绝大多数总经理都不关心股价(股东价值重要指标)的涨跌,因为他们不持有公司股票,不会自动换位思考。
他们在意占有多少资源,热衷于构造“个人帝国”,不关心回报股东,置股东投入资本巨大的机会成本于不顾。
西方国家则通过股票期权、与经济增加值挂钩的薪酬制度试图解决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
笔者认为,股票期权并非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完美方法。
安然等事件告诉我们,经营者完全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在股价最高时变现股票而不管股东长远利益。
西方对经营者的激励制度有几点是可以借鉴的:一是固定报酬少,变动报酬多,以使经营者与所有者“同甘共苦”,二是合理设计参照的财务指标,比如近年来出现的经济增加值(EVA) 很能代表西方国家评价经营者业绩的思想倾向,这有利于防上经营者不合理占有股东资本;三是经营者业绩与市场评价(股价表现)相结合,长期业绩与短期业绩相结合。
对我国上市公司设计经营者激励制度而言,我们不必注重形式(如股票期权),而应注重内容。
5.构建中介和社会诚信体系。
所有者要科学评价经营者业绩离不开公正的社会审计系统,耍寻找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离不开“猎头”公司的帮助;发现上市公司经营者搞短期行为离小开财务分析师的慧眼。
社会中介对丁处理两权分离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则是一个长期的。
艰巨的,但又必须完成的任务。
所布者对经营者的激励要兑现;纤营者要诚信经营、忠子股东的资本增值事业;财务总监要忠诚为所有者服务,注册会计师要公正评价经营者的财务报告等等。
这些都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部分。
诚信体系构建会减少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摩擦,从而使二者的财务目标尽可能一致。
二、所有者内部财务目标可能存在矛盾企业强势集团会影响财务目标的走向。
企业的强势集团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地方政府等。
他们或者利用权力(如控制权、行政权力),或者利用信息优势地位改变企业回报全体股东这一宗旨。
比如:控股股东利用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的“发言权”通过“不分配”、“送股不分现”等利润分配方案,随后进行配股、增发等“圈钱”活动,大量囤积“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 ”,再通过明显有失公允的关联交易等各种“掏空”(tunneling) 手段将上市公司变成其利用控制权寻求“私有收益”的工具,从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置股东追加投入巨大的机会成本于不顾。
现有的财务理论暗含一个基本假设,即股东是一个整体,日标是一致的,内邮没有冲突。
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股东持有公司股票有不同背景和不同动机。
有的股东以短期投机为目的,有的股东以长期投资为目的;有的股东喜欢持有利得,有的股东偏好资本利得,有的股东以控股为日标,行使“用手投票权”影响公司决策,有的股东以获取股票价差为日标,喜欢“搭便车”等等,不一而足。
在我国股权分置背景下,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分成两大阵营,双方追求的利益存在重大差异。
具体差异见表一。
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是否所有股东的财务目标就完全一致了?笔者持否定看法。
以上所述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投机性股东与投资性股东等阵营依然存在,在诸如是否配股,是否分红、是否进行股票回购、是否进行多元化投资、是否并购、是否重奖经营者等问题上仍然有分歧,有时甚至是对立的。
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寻求“私有收益”永远具有可能性,必须要在法律的完善、监管的有效和制度的严密上下功夫,防止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证券法及相关法律必须以保护弱小股东利益为理念,防止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通过有损弱小股东利益的议案。
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严密监视控股股东的各种财务行为, 比如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的不平等性、上市公司为大股东进行担保、大股东转嫁费用给上市公司等等。
同时,要继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加大其发言权,强化其责任,提高其待遇,使他们能够站在全体股东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行使权力。
笔者认为,“一股独人”不是过错,关键是要制约控股股东不合理地从上市公司取得“私有收益”。
具体的措施有:在法律上要为中小股东追讨控股股东的非法“私有收益”提供现实路径、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必须单独设置账户单独披露并要计算利息费用;对关联交易的价格和数量必须分别说明其公允性和必要性等等。
三、企业财务目标路径选择要结合生命周期企业财务目标不会自动实现。
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要靠良奸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正确的财务决策,规范的财务行为、健全的法律法规、适当的所有者激励和约束制度为重要支撑。
同时,企业必须耍根据产品寿命周期、投资的边际收益及股东资本的机会成本对比等选择实现伞业财务曰标的路径。
目前的财务学术界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路径选择几乎没有探讨。
股东创力、企业的目的足增加自身财富,投资伞业的日的在于它能给股东(企业的所布者)带来超过其期望的未来报酬。
这种报酬包括两方面:获得现金股利和出售股权获得资本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