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综合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

合集下载

大学关于修订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大学关于修订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大学关于修订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一、前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必须及时调整和改进本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旨在为大学制定和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提供指导性意见,以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

二、专业培养方案的意义专业培养方案是指为了达到学院制定的培养目标,按规定的学分与课程计划制定的教学计划。

一份完整、科学的专业培养方案对于一个学科群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意义在于:(1)规范教学,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专业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计划的基础,有助于规范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科知识,使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和实用。

(2)提高教学效果和就业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强化职业素养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的重要制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具有长远的引导性和优越的战略性。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科和专业的优势,为人才的求职和发展提供支持。

三、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先。

通过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全方位了解,切实关心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及时调整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确保每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加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应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

因此,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应加强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建设,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使学生能够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掌握前沿的学科研究和应用技能。

(3)强化职业素养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本科专业培养应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目标,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高技术、高质量的工作岗位的需求。

西安体育学院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西安体育学院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西安体育学院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和造就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我院富有体育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决定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进行修订,现就本次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陕办发〔2014〕2号)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全面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通识与专业、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原则各专业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三)坚持适应社会需求原则课程设置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合理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强化从业技能训练。

(四)坚持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凸显专业优势与培养特色。

三、修订重点(一)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对人才服务领域、服务面向和服务层次进行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二)合理设置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各专业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由“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三位一体、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结构。

关于制订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

关于制订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

燕京理工学院关于制订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纲领性工作指针,体现出学校的战略性发展定位,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要求,是学校进行实际课堂教学与开展课外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也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体现信息化社会的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经济结构对教育的客观需求,充分满足高校专业的自身发展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需要,立足21世纪现代社会人才的“人类责任、国际性视野、创新能力、专业精深、职业适用”等基本素质品质要求,在遵循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条件前提下,充分借鉴与吸取以往的编制经验与课程体系,根据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总体战略目标定位,构建出以培养“四会”“五有”为特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复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1.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国家教育目的根本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坚持教育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同社会生活、社会经济结构需求相适应,突显“学以致用”,为国家强国战略、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及人力资源强国目标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2.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构想依据当今社会实际的需求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教育思想、手段、方法的现代化,教育视野与前瞻的世界化,教育同社会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未来发展的紧密结合化等视角,努力打造出“高起点眼界,高质量结果”的培养方案。

北京物资学院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北京物资学院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北京物资学院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和本科教学国家标准,结合《北京物资学院大学章程》确立的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定位,不断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巩固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特制定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定位,进一步凝练和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能力要求;进一步科学构建与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最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符合专业建设要求和教育教学改革趋势,能够充分满足社会需求,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修订原则1.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目标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定位,依据服务面向、社会需求、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发展目标,在满足学校总体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凝练和明确专业特色,科学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并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构建专业培养目标体系。

着眼学生未来,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修订培养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于制订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三年制)

关于制订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三年制)

关于制订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三年制高职)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我院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制订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学教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本原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面向三个需求,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新型产业政策的变化,确定专业定位。

(一)贯彻职教政策。

2014年,国家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落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各项部署,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各专业要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六部委联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厅发布的《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鲁教职发〔2016〕1号)等文件要求,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二)突出学生主体。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的根本宗旨出发,面向未来职业生涯,科学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

(三)依托行业企业。

体现国内外产业、行业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认证标准,确定专业教学目标。

(四)加大实践学时比例。

强调基础课程及实训、实习教学的系统化建设,实践学时比率占总学时比率要达到60%以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安排课程序列。

完善顶岗实习标准,优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平台。

(五)生源分类原则。

依据不同招考方式(夏季高考、春季高考、单独招生、三二连读)和生源类别(夏季高考考生、春季高考考生)分别制订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吉首大学教务处

吉首大学教务处
4.适应性原则。根据错位发展、特色办学的思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经济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专业核心课 程设置,构建学科、专业和创新创业有机结合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 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突出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环 节,设置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6.特色化原则。突出专业特色、优势,明确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有特色 的人才培养理念、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点带面,推进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努力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
三、修订重点 1、明确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定位,结合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未来人才需求和本专 业的自身现状及特色,参考国家人才培养标准和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在充分论证的基础 上科学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要求,强化“下得去、用 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科类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医学类专业按照医学教育认证标准,教师教育专业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相关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创建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 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坚持“立德、立行,树人、达人”的立人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坚 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务实作风和国际视 野”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遵循 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新观念、新标准和新要求,以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适应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 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凸 显专业办学特色,构建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学生发展、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本科人才 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 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强化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教学,加大相应学分和学时,安排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 的教师授课,为学生发展打好良好基础。 2.科学性原则。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和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科学设计本科人才

2016年本科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模板】

2016年本科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模板】

2016年本科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按照“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思路修(制)订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吻合、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本原则(一)科学定位,分类培养以专业性质、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等为依据,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学科并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覆盖的普通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应用性强的普通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余普通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要求,逐步实现分级分类教学。

各专业要结合各自办学实际,深入社会调研,准确定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二)优化课程,因材施教构建大基础教育下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台阶必修课程体系。

精简课程门数,优化课程内容。

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教学互动,倡导问题导向式、项目引领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思维启迪,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训练,学思结合提升课程内涵,开展课程习题、课程论文、课程心得、课程讨论、读书报告和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成长、成才。

完善以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多元多次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新体系,平时成绩由3~6个项目构成,不低于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0%,积极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动从“教”到“学”的转变,以信息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平台,以学分认证为手段,推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对接、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3.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能力本位和三个对接(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符合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培养结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4.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全面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环节,提高实验、实习实训课时比例,构建实验、实习实训环境,形成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习实训质量保障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第二课堂能力互动,全面启动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

关于做好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模板】

关于做好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模板】

关于做好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学校决定在总结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做好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学校人文主义办学传统,坚持“以生为本,以德为先”办学理念,按照“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升级、实干兴校”的工作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实施“分类分型”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育人,完善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厚学科基础、宽专业口径、高品德素质、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1. 继承性原则。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认真总结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经验,原则上在其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发展性原则。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顺应时代发展,以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为目标,从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等实际出发,突出就业创业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谐能力、表达和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3. 精细化原则。

严格按照《关于制订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校发〔2013〕6 号)格式要求,切实做好培养方案的深化、细化和实用化工作,重视发挥培养方案的教学指导作用,确保方案的科学、规范、优质、高效。

三、修订重点1. 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为根本追求,着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进一步完善“正大学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加强人才协同培养。

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培养,鼓励高水平教师吸收优秀本科生进科研团队,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活动,着力提高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比例和受益面。

关于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的说明

关于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的说明

关于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的说明为使我校的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和创新精神,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自主成才,我校从2000级起试点学分制改革,从2002年起,全面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

在总结近几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坚持按照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点,以社会发展和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素养的需求为导向,遵循学校“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贯彻“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育教学理念,强化核心能力素养,实现造就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围绕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厘清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培养环节和课程体系,扩大大类招生,加大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度等方面做了修订。

具体说明如下:一、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指导思想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发展和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为导向,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根据我校本科层次主要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科学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卓越发展。

3.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加强弹性学习制度建设,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指导性意见附件1

关于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指导性意见附件1

附件1:2016年学院统一开设公共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课程属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类型考核形式课程学分计划学时按学期分配(学时)课程归属课程性质备注总计讲授学时实践学时一二三四五六公共课公共基础课06010502军训C120120120学保处必修另外军事理论、国防教育讲座30学时0501010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 2.54234842公基部必修0501010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348321648公基部必修05010102实用英语(1):(大学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A√ 3.51201041656公基部必修05010112实用英语(2):(大学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A√464公基部必修05010101应用数学(1):(理工类数学、财经类数学、普通高数)A√ 3.51201041656公基部公选文史类可不开设,数学建模实践16节05010111应用数学(2):(理工类数学、财经类数学、普通高数)A√464公基部公选05010103大学体育(1)B 1.58888028公基部必修05010113大学体育(2)B228公基部必修05010114大学体育(3)B232公基部必修05010106形势与政策公基部必修134期讲座,8学时/期,256期自学0501011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基部必修12期讲座,4学时/期05010118创业就业指导B232161632公基部必修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实施05010119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B232161632公基部必修05010120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C2363636公基部必修公共拓展课05010119高职综合素质提升教程(1):习惯与礼仪B232161632公基部必修05010120人文素养(高职综合素质提升教程(2)、(3))B232221032公基部必修05010121文艺与科普(高职综合素质提升教程(4))公基部必修12期讲座,6学时/期05010116计算机应用基础C 4.5701654信工系必修信工、安全系第1期,其余系第2期开设06030401公共安训教育C1安工系必修第1期项目教学16学时,不占课内学时0603040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B232248安工系必修信工、安全系第2期,其余系第3期开设合计43.5804392412各专业应将合计课时填写完整说明1.文史类专业不开设应用数学所空余的课时,可由系部根据专业需要安排相关文化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等课程来补齐课时;其余没有申请或没有足够调研基础的专业,不得随意增删这门课程;2.课程整合:将军事理论与训练、国防教育整合为军训;人文素养(含高职综合素质提升教程(2)口才与交际、(3)应用文写作与计算机技术);艺术鉴赏(含高职综合素质提升教程(4)文化艺术与科技);3.课程归属:将课程归属落实到系部、处室,这些课程及对应的课程讲座等由相应处室、系部牵头实施和协调;4.安全类公共课:设置两门:公共安训教育(将入学教育、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疏散及常用技能,劳动、安全与健康等整合融入其中)、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两门以公共拓展课进入公共课进程表;5.考核形式:“期考”课程对应栏内划“√”,不划即为形考课程;由于某些课程分系部在不同学期开设,故按学期分配学时没填写,请各专业据实际情况再填入并将合计课时填写完整。

材料1:关于修订201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说明

材料1:关于修订201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说明

附件1:关于修订201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说明一、基本内容培养方案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标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素质学分、毕业合格标准及学位要求、学制、学位授予、课程结构与修读要求、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构成表、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通识教育课程、国设通识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对教学计划的必要说明、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图。

以上基本内容要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为依据。

二、学时、学分及学制1.学时与学分:每一门课程具有的学分数,以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授课时数为依据,每15-18学时计1学分,原则上文科类总学分为165学分,理工类总学分为175学分。

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课程数量和学分总数要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选课的需要,开设课程数量和学分总数应满足学生每学期的最低学分修读要求。

同时,培养方案中同一学期全部课程设置的周学时总和不要超出课程安排的合理范围。

2.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学分制管理弹性学制,允许3-6年毕业,以修满规定学分为主要基准;雕塑专业学制为5年,实行学分制管理弹性学制,允许4-7年毕业,以修满规定学分为主要基准。

三、关于外语和计算机成绩的相关要求1.外语(1)普通专业: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大学外语四级水平。

(2)专升本专业:掌握一门外语,达到高等学校外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

(3)中职本、艺术、体育类专业:掌握一门外语,达到高等学校外语应用能力(B级)水平。

具体参照附件3执行。

2.计算机普通专业: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具体参照附件3执行。

四、课程结构1.通识必修课程通识必修课程主要由思政类、体育类、外语类和计算机类等课程组成,具体参照《沈阳师范大学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开课计划》(附件4)执行。

2.通识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分为基础通识课、国设通识课、学科通识课三个平台。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本科⽣培养⽅案的指导性意见.doc⼤连理⼯⼤学关于制订2016-2020 级本科⽣培养⽅案的指导性意见本科⽣培养⽅案是学校为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才⽽制订的具体计划,也是学⽣进⾏学习规划主要依据。

为了保证全⾯深化课堂教学改⾰落到实处,将第⼗五次教育教学研讨会成果固化在⼈才培养⽅案当中,并进⼀步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探索特⾊鲜明的⼈才培养途径,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素质拔尖创新⼈才,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等关系,优化本科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学校决定制订2016-2020级本科⼤类和专业培养⽅案,特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指导思想新⼀轮培养⽅案的制订要坚持党的教育⽅针,遵循⾼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流⼤学的⼈才培养经验,以精英⼈才培养为⽬标,以促进学⽣全⾯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定位,注重通识教育,确⽴适合理⼯科学⽣和⼈⽂与经管类学⽣选修的通识教育核⼼课程;注重⼤类培养,构建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注重个性发展,灵活设置特⾊专业⽅向和各类选修课程。

以学⽣实践能⼒与创新能⼒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性实践环节;注重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教学之中,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学科体验实验等。

以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注重本研贯通,设置本科⽣和研究⽣层次递进的课程和通选互认课程,科学构建与研究型⼤学精英⼈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能⼒培养为导向,体现知识、能⼒、素质协调发展的⼈才培养⽅案。

⼆、培养⽅案构成本科专业培养⽅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类别或专业名称(2)专业及专业⽅向介绍(3)培养⽬标及要求(4)毕业⽣能⼒(5)毕业学分要求1(6)授予学位(7)主⼲学科(8)专业核⼼课程(9)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10)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11)课程修读要求(12)课程与毕业⽣能⼒要求的对应关系1. 培养⽬标学校本科教育⼈才培养的⽬标定位: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才。

某大学关于制定2016版本科培养方案的意见1

某大学关于制定2016版本科培养方案的意见1

某⼤学关于制定2016版本科培养⽅案的意见1关于制定2016版本科培养⽅案的意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全⾯实施我校“⼗三五”发展规划,进⼀步推⾏学分制改⾰,强化办学特⾊,提升教育教学⽔平,提⾼创新创业⼈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制定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案。

⼀、指导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针,遵循⾼等教育发展规律,落实⽴德树⼈根本任务。

坚持学校“育⼈为本、知⾏统⼀”的办学理念和“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应⽤型⼈才”的培养⽬标。

参照⼯程教育认证标准,突出专业办学特⾊,不断深化教学改⾰,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知识、能⼒、素质协调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培养。

坚持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素质⼈才。

⼆、基本原则(⼀)知识、能⼒、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在保证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提⾼学⽣的学习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与实践创新的能⼒;坚持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建⽴良好的课程体系,有效结合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努⼒培养“厚基础、宽⼝径”的创新型⼈才;采取多种形式、设置多种环节,满⾜学⽣⽂化艺术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得到全⾯协调发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整合并加强实践教学。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标,兼顾认知、技能和综合创新训练;改⾰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式和途径,探索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性环节创新机制,提⾼教学实效。

(三)个性化培养原则尊重学⽣个性,体现专业特⾊,各专业根据⾃⾝特点,制定符合⼈才培养要求的培养⽅案。

卓越计划专业可根据改⾰要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案。

在保证⼈才基本规格的同时,注重扩⼤学⽣个性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保证选修课学分要求的⽐例,保持学分制下资源的丰富性,在创新学分要求的设计中体现学⽣个性发展需要。

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号)、《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号)和《江苏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本科教案质量名校建设进程的若干意见》(江大校[]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全面修订版本科培养计划。

为确保新版培养计划实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现提出如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使命,以推进素质提升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培养机制为改革主题,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模式、拓展成才路径,全面构建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适应性基础上的规范化原则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参照国家专业目录和专业规范标准,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培养计划框架要求,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教案内容,高标准、规范化制定出新一版本科培养计划。

.科学性基础上的国际化原则积极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新形势,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本科教案国际化建设力度。

品牌专业培养计划要率先与国际接轨;拟参加教育认证的专业,要仔细研究和参考教育认证的基本标准,相关模块学分比例要符合专业认证及国际规范。

.协同性基础上的多样化原则主动对接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和第三次本科教案工作会议确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互相支撑的办学优势,为每个本科专业构建更为多样化的培养平台,为每位本科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

三、总体要求.坚持学生为本,实现基本学分学时大幅精简版本科培养计划学分分为基本课程学分与自主研学学分两部分。

四年制专业基本课程学分统一设定为学分 (五年制医学类专业设定为学分),相应学时较版培养计划压缩以上,同时增设个自主研学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综合培养方案修订
指导性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豫政〔2015〕41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现提出修订本科综合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教育部关于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工作的相关要求,服务河南省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建设需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注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1 —
坚持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获取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终身教育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突出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

各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应设置2-6个创新创业学分。

3.参照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关注本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体系,并设计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

工科类专业应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科学构建基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各专业认证补充标准的课程体系。

4.借鉴先进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
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进一步减少总计划学时。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标
—2 —
准,确定10门左右由学科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的核心课程。

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将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的各项知识、能力、素质与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

5.加强实践教学,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继续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实践教学体系的再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再整合,打通专业实验课程,建立完整、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层次性。

三、本科综合培养方案的总体结构和设置说明
1.总体结构
本科综合培养方案的总体结构由主修教学计划、通识教育选修课、双学位教学计划和二课活动计划组成。

综合培养方案总学分175学分以内,其中主修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120学分左右,实践教学控制在36-42学分,(五年制本科专业的总学分205分以内,其中主修教学中理论教学125学分左右,实践教学60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12学分,第二课堂5学分。

主修教学计划、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计划、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三个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双学位计划主要面向学习成绩达到一定要求且学有余力的学生。

—3 —
主修教学计划、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计划和双学位教学计划由教务处和教学院部共同制订完成,第二课堂活动教学计划由学校团委提出具体方案并负责实施。

2.主修教学计划总学时及课程体系设置
对于四年制本科专业,理论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由4个课程平台组成,即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平台、学科必修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平台,理论教学总学时控制在1800学时左右(五年制本科专业控制在1900学时左右)。

在设置各学期课程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负荷的均衡性,每学期的考试课程控制在3-4门,周学时控制在20学时以内为宜。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文明水平、自然科学素养和艺术文化素养,加强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掌握必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和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手段与工具,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学科必修课程平台由专业所在学院根据学科特色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

构建培养方案时,同一学科要打通学科必修课程,同时认真研究和把握学科必修课程间的先修后继关系,注重各门课程间的系统性、连贯性,以达到利用较少的学时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目的。

专业必修课程平台由专业所在学院根据凝练的专业特色进行课程设置。

各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要体现本专业特色,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先修后继关系,注重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融会贯通,避
—4 —
免课程内容的重复。

建议取消各专业的专业外语课程,专业外语知识的获取以在各专业课的讲授中加入双语教学内容的方式来实现。

专业选修课程平台为拓宽专业知识领域类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选择相关课程,目的是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了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本平台课程学生至少需修够10学分方可毕业。

3.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平台课程设置说明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平台由思想政治类、数学类、计算机类、外语类、体育类、创新创业类、艺术教育类等课程组成(具体见教学计划模板),由学校统一安排设置,根据专业差异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1)对于《信息检索》、《艺术鉴赏》、《大学物理》课程,各专业可根据需要合理安排课程上课学期;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分两学期学习。

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平台中其他课程的各项设置不能任意更改。

(2)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等理科类专业,其数学和物理类课程不做统一要求。

(3)对于数学类、计算机语言类、电工学类、工程图学类课程,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合理选择课程的取舍及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的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5 —
电工学类课程的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6 —
4.主修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说明
(1)各专业要根据专业需求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总体时间设置要求如下:对于四年制本科专业,工科类专业控制在40-42周,文、理、艺、经、法、管科各专业控制在36-38周;对于五年制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控制在55-60周。

(2)文学类、法学类、理学类和艺术类专业可以根据学科专业需要安排实习(或实践)内容,对“金工实习”学校不再作统一要求。

(3)工科类、经管类各专业的金工实习、电工实习按以下
(4)实践环节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实现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

—7 —
(5)课程设计要突破单门课程的思路,提倡依托系列课程进行系统安排,体现一定的工程实际背景,并结合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5.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与要求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思维方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以下五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类、跨学科领域类、高新技术类。

在每一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学生至少需选修1学分、总学分达到12学分方符合毕业要求。

四、本科综合培养方案修订程序
本科综合培养方案的修订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各学院组织专业教研室进行专业调研。

2.各学院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制订培养方案,形成初稿。

3.各学院对初稿进行审核,并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修改后经学院领导签字,上交教务处。

4.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以及其他规范性要求进行审核,对部分专业的培养方案论证情况进行抽查,提出修改意见。

5.教务处将修改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专业所在学院,学院根据修改意见组织人员进行再修改。

—8 —
6.修改稿经学院领导、教务处处长、主管校长分别签字后,形成综合培养方案定稿。

五、其他
1.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2.本意见解释权归教务处。

中原工学院
2015年12月18日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