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1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初三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课件华东师大版

初三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课件华东师大版
初三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 课美苏“冷战”课件华东师大

•一、背景
•前排三人是谁?
•照片拍摄于何时 ?
•他们当时的关系 如•丘何吉?尔,罗斯福,
斯大林
•二战雅尔塔会议
•盟友
•一、背景: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美的强大
•苏联的壮 大
•野 心•阻碍

•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 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 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一、背景: •世界格局 二、概况
发生变化。 小结
. 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 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 .
• 冷战的对峙:
1、经济:•马歇尔计划 与 •经互会

2、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与华沙条约组织 。 • 冷战的激化: •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 • 冷战的发展:缓和—紧张—缓和 • 冷战结束: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80S末90S初) . •三、实质:•美苏两强争霸世界。 •四、影响:•威胁世界和平,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
•“情报局”和“经互会”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
•华沙条约组织(《友好互助条约》 •4、激)化
•柏林危机(2次)和古巴导弹危
•激化表现一:柏林危机
•德 国
•柏林
•激化表现一:柏林危 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高潮、美苏冷战加剧的标志物是什么?
•激化表现二 古巴导弹危机
• 美国对古巴实行敌视、封锁。苏联赫鲁晓夫 秘密在古巴部署苏联的中近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 并允诺以苏联武器保护古巴。1962年7月,美 国得悉苏联开始用船将导弹运往古巴。8月29日 ,美国在古巴岛上空飞行的U—2型间谍飞机报告 说,在古巴发现有新的军事设施和苏联技术人员。 10月14日又报告说,有一枚弹道导弹出现在发 射场上。双方剑拔弩张。 •最后结局如何?说明了什么?(阅读111页阅读卡)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课件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课件华东师大版
C 开始于( )
A、一战后
B、二战后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苏联解体
2、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
C 是( )
A、北约组织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德国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军备竞赛
4、两极格局的结束
——苏东剧变、华约解体
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 苏联等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最先在波兰出现,后 蔓延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苏东剧变、华 约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标志着两大 对立的军事集团的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 发展。
——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
(1)背景:P115
(2)直接目的:稳定和复兴欧洲 (3)实质:通过援助欧洲复兴经济,逐 步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来对抗苏联
材料阅读:关于马歇尔计划
战后欧洲形势严峻,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
生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了社会 动乱。法、英、意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三、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对峙激化的体现
1、柏林危机
危机
出现背景 爆发时间
结果
第一次 柏林危

第二次 柏林危

分区占领柏 林分裂德国
计划
西柏林问题和 西方颠覆东欧 社会主义图谋
1948年6 月
德国分裂 为“民德” 和“联德”
1958年11 修筑柏林墙

冷战加剧
2、古巴导弹危机
(1)出现背景:1959年 1962年 (2)爆发时间:1962年10月,战争一
第四单元 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第20课 美苏冷战

第20课 美苏冷战__教学设计

第20课 美苏冷战__教学设计

第20课美苏冷战__教学设计十堰市第十八中学王友权【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

(2)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

(3)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能力培养:(1)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2)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而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二战的影响,学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重点】对美苏冷战过程的大致了解。

【教学难点】分析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冷战的实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一、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自主学习】1、出台的时间:年3月。

2、主要内容: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3、意义:标志着美国推行的开始。

4. 本质: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合作探究】二战后的美国为什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二、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对峙)【自主学习】1、美国方面:实施战略,对苏联推行全面的“遏制”政策。

为稳定和复兴欧洲,美国政府推出了“”。

2、苏联方面: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联合东欧先后建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形成了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北约建立的时间是:年4月;华约建立的时间是年5月。

【合作探究】美苏“冷战”对峙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冷战”激化)【自主学习】1、柏林危机:⑴时间:第一次是年6月,第二次是年11月。

⑵结果:德国分裂成为和两个国家,并于1961年8月,由苏联和东德政府修筑“柏林墙”,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2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2华东师大版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历史地图、时间轴制作工具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冷战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美苏冷战的内容做好准备。
(3)历史档案: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历史档案馆等渠道,查阅与美苏冷战相关的原始档案和资料,以培养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2)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观看拓展材料后,撰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以加深对冷战时期的历史认识和理解。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冷战政策、冷战事件和冷战结束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观察: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互动探究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3)测试: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冷战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3)冷战的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解体使得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教学难点:
(1)冷战政策背后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竞争,更深层次的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意识形态对抗的意义和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介绍冷战政策、冷战事件和冷战结束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递知识,让学生掌握冷战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事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1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1 华东师大版

第20课美苏冷战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⑴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⑵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⑶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能力培养⑴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⑵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⑴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⑵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美苏冷战的过程,具体包括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对峙:马歇尔计划(经济方面)北约和华约(军事方面)激化: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谈话式,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是什么关系?(盟友,共同对抗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又怎样呢?(教师用肢体语言展示:对手;部分学生也能据课本答:对手)他们的关系为什么会有盟友变成对手呢?(教师提示:从美国苏联不同的政治制度、战争爆发前夕他们的关系来考虑),美国苏联的政治制度不同,苏联是一个信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从共产主义诞生那天起,资本主义国家便把他当成了敌人,当苏俄革命成功的时候,英美等国便进行过武装干涉,当干涉失败后,他们就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

二战中,处于对抗法西斯的需要,英美暂时的跟苏联联合起来,二战结束后,美苏没有了共同的敌人,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对立便再度成为双方关系的重大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变得强大而有影响力,在法反法西斯的过程中,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建立了人们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在战后大为加强。

这样苏联就成了美国称霸的障碍。

所以他们变成了对手。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处于冷战状态。

(释题)何谓冷战?就是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美苏冷战说课稿

美苏冷战说课稿

美苏冷战说课稿阳春中学肖东辉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第20课《美苏冷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想。

一、说教材。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情况,主要是美苏冷战,体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线索。

二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遏制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

美苏冷战则反映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霸权主义的争夺。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会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为后面的内容《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起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的理念特点,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知道杜鲁门主义,了解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形成,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苏冷战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通过苏联的解体,树立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美苏冷战的形成过程,难点是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冷战的实质。

二、说学情。

本课学习的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课堂表现活跃。

但历史事件离学生生活远,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浓。

所以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思想认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教法。

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因此主要创设了问题情境法,探究学习法和多媒体法三种教法。

四、说学法。

初三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初三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 4.20《美苏冷战》学案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4.20《美苏冷战》学案 华东师大版

学科:历史时间:完成人课时讲授内容教学重、难点把握例题设计中考典型题解读作业设计第六课时美苏冷战重点:1、杜鲁门主义。

2、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难点:美苏“两极”对峙的影响。

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2、20世纪60年代,导致美苏争霸冲突最激烈的事件是()3、美苏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4、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5、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其中不属于冷战表现的是()A侵略朝鲜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 D抛出“杜鲁门主义”6、20世纪50——801、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集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广霸权主义政策2、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A二战冷战 B二战中东战争C一战二战 D二战科索沃战争3、读图简答:赫鲁晓夫1、列举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2、下面是两位同学就“美苏争霸”发表的观点,你认为谁说得对。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课件华东师大版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课件华东师大版

3、什么是“冷战”政策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 战的实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
如何推行“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
4、杜鲁门主义
——冷
材料一: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 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援助的国家 的支持 材料二: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 国的安全有关。
北约的建立 时间 地点 国家
华约的建立
阅读与理解
材料一:“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认 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 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 之进攻。”
材料二:如果在欧洲发共生同了点任:何都国是家军 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标根志据:联两合极国格宪局
阅读与理解
材料一:“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认为 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 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 攻。”
材料谈二谈:世苏界联局是势战可胜能希会特出勒现的什主么要样力的量变 次于美国。战争的胜利使苏联军事力量 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
2、“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
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 在这条线的铁后幕面:,指坐苏落联着及中东欧欧和人东民欧民 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 于苏联的势实力质范:围依之靠内美,国不实仅力以,这反种对 形式屈服于影苏响联:的揭势开力了影美响国,“而冷且战还” 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6、两极格局的结束 ——苏东剧变、
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最 织国家。苏东剧变、华约解体标志着
冷战: 序幕 时间: 1946年
开始标志 【总结巩固
识记:冷战政策的含义;世界贸易组 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强”局面,正 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美苏“冷战”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美苏“冷战”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20课美苏“冷战”【达标检测】1、笼罩了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苏联解体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

主要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实施③北约组织建立()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3、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4、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雅尔塔会议上的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图二:古巴导弹危机⑴据图一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之间是何种关系?结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⑵据图二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是何种关系?这种关系使当时世界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⑶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征?【史林采风】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后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

咨文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4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4华东师大版
3.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美苏冷战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冷战政策的实施细节、影响层面感到难以理解,如对马歇尔计划、柏林墙建立等事件的背后原因及影响缺乏深入的认识。此外,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多维度分析,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投影仪
-计算机设备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历史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和过程,理解冷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史料实证能力,学会运用教材中提供的史料,对冷战事件进行客观评述;国际视野,通过对比研究,认识不同体制下的国际关系和冷战背景下的全球格局;思考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契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程:
讲解冷战的定义,包括其主要事件和影响。
详细介绍冷战的起因、过程和主要事件,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冷战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3.美苏冷战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冷战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冷战案例进行分析,如马歇尔计划、柏林墙建立等。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冷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冷战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冷战对现代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鼓励学生关注历史,汲取经验教训。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冷战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5.报告题:撰写一篇关于冷战中美苏两国在科技竞赛方面的短战时期,美苏两国在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赛,包括太空竞赛、核武器研发等。科技竞赛不仅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还推动了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其中,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取得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地位;而苏联则在核武器研发方面与美国保持竞争,使得两国在冷战期间维持一种恐怖平衡。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十课美苏冷战课件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十课美苏冷战课件华东师大版

发展
缓和(70年代)、紧张(80年代里根政府“星球大 战计划”)、在缓和(80年代中期)
终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80年代末90年代初)
随堂训练
1、“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C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欧洲复兴计划D、对土耳其和希腊实施援助
2、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直接原因是 C
材料二: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 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 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 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三:苏军总数达1140万,年产作战飞机40,000 架,驻军欧亚许多区,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扩展了60 万平方公里疆土。战后初期,苏军驻扎在东欧、南欧、 中国东北、朝鲜北部等广大地区。苏联成为惟一能够与 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 请回答: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 后来被称为什么?
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P114)
(1)时间:1947年3月 (2)提出者:杜鲁门 (3)内容:声称无论在何地…,美国…干预. (4)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
冷战政策的开始。
美苏冷战经过——对峙
阅读材料:从1948—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1.5多亿美 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 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 最慷慨的举动”。
土耳其
北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两大阵营对峙
美国为首的资本 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
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出台 情报局
经济
实施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
成立北约组织 成立华约组织

《美苏冷战》教学案例.doc

《美苏冷战》教学案例.doc

《美苏冷战》教学案例一、教材依据本课是华东师大版初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

第四单元学习主题是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概述了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进程。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关二战后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多极化国际格局的形成。

二、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出现了以美国为霸主的资本主义世界,以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的两极格局。

美苏国家利益相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导致主导国际关系达40年之久的冷战。

冷战期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领域全面抗衡,发生了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和古巴危机等一系列事件。

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宣告终结。

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

2、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杜鲁门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为了线索清晰地呈现本课内容,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我整合了教材,分别从“冷战”的含义和形成原因,“冷战”的本质;美国“冷战”政策和苏联对抗措施,“冷战”的影响三方面建构本课知识点。

3、美苏冷战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偏深偏难,且枯燥乏味,学生对历史史实不具有认识的深刻性和分析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学生不太关注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因此教学中出示“导读提纲”,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层层问题,互启思维,降低学习难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依据课标,适当补充典型事例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史料,从中提炼信息,回答问题,学会解读历史材料的方法。

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学会了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综合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充分掌握历史事实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提高对史实的理性认识,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

(1)了解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下形成的;(2)知道美国为遏制苏联,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标志冷战开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2 华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美苏冷战》教案2 华

第20课美苏冷战导入:师:同学们,非常荣幸与大家在一起学习,今天我们来探讨的话题是第20课美苏冷战。

(展示)在学习新课前,先回顾一下二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如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哪位同学说的比较全面。

生思考回答(略)师:好,归纳的不错,请大家看屏幕。

(展示)师:那么,为什么二战期间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战后不久就由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了呢?“冷战”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对峙的?期间出现过哪些危机?“冷战”如何发展、怎样结束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来探讨的主要话题。

请同学们看“新课导读”。

好,我们先来看冷战的起因。

冷战的起因师:大家先看斯大林于雅尔塔会议期间的一段话。

结合课文114页,总结归纳美国在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其本质是什么?生思考回答(略)(师先提问冷战原因)师解释:说的很好,先看一下冷战的概念。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三,前两点好理解,注意第三点:战后苏联的强大,尤其是在60—80年代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展示)苏联综合国力达到顶峰,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军事力量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随之其争霸世界的野心与日俱增。

因此,美国将其视为最大的障碍。

所以美苏冷战的本质是美苏争霸世界。

师: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将苏联等的共产主义比喻为“铁幕”,从而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下面我们来看美苏冷战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冷战政策的表现师:先来看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

请大家自主学习课文114—116页,完成表格(屏幕展示)师逐条提问引导学生加以分析(略)师:面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进行反击。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指出苏联的反击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一下。

(屏幕展示)师逐条引导学生加以分析(略)冷战中的危机师:在美苏冷战对峙中,东西方之间多次出现危机,其中两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险些酿成全面战争。

先了解两次柏林危机,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文117—118页,思考屏幕上有关问题。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第20课《美苏冷战》教学设计

20课《美苏冷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掌握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二、能力目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重点:美苏冷战的过程。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导入新课:漫画导入(引导学生猜出漫画中的两个人物,通过分析漫画内容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几个问题:美苏为何会由盟友变为冷战对手?何为冷战?美苏冷战有哪些表现?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预习交流:利用多媒体呈现出预习题目:1.何为“冷战”?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2.冷战期间,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苏联又是如何应对的?3.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4.美苏冷战激化和结束的标志。

交流展示:问题一:师:你知道什么是冷战吗?生:“冷战”通常是对20世纪下半叶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与“热战”相对而言。

(课本114页课下注释)问题二:师: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冷战的原因)生: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

美国欲称霸世界,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同样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师补充:20世纪上半叶,人类刚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渴望和平,美苏双方不敢也不愿再把自己卷入另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中。

问题三:说一说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表现?苏联是如何应对的?政治方面: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情报局;经济方面: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互会;军事方面:以美国为首成立“北约“,苏联联合东欧各国成立”华约“;杜鲁门主义:引用课本114页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美苏冷战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⑴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
⑵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
⑶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能力培养
⑴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⑵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⑴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⑵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美苏冷战的过程,具体包括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对峙:马歇尔计划(经济方面)北约和华约(军事方面)激化: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谈话式,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是什么关系?(盟友,共同对抗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又怎样呢?(教师用肢体语言展示:对手;部分学生也能据课本答:对手)他们的关系为什么会有盟友变成对手呢?(教师提示:从美国苏联不同的政治制度、战争爆发前夕他们的关系来考虑),美国苏联的政治制度不同,苏联是一个信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从共产主义诞生那天起,资本主义国家便把他当成了敌人,当苏俄革命成功的时候,英美等国便进行过武装干涉,当干涉失败后,他们就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

二战中,处于对抗法西斯的需要,英美暂时的跟苏联联合起来,二战结束后,美苏没有了共同的敌人,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对立便再度成为双方关系的重大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变得强大而有影响力,在法反法西斯的过程中,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建立了人们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在战后大为加强。

这样苏联就成了美国
称霸的障碍。

所以他们变成了对手。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处于冷战状态。

(释题)何谓冷战?就是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引导学生看114页注释1并识记冷战概念)冷战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具体有哪些表现?冷战局面什么时候结束?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杜鲁门主义
1、指导学生看书,回答:
⑴丘吉尔这番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说这番话有何意图?丘吉尔为什么要英美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付苏联的挑战?
⑵丘吉尔在哪里发表演讲?此时他的身份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让一名在野的英国人发表这种演讲?
⑶是哪个国家、哪件事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板书冷战序幕富尔敦演说)
2、指导学生看书,回答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时间提出者内容实质
引导学生从内容上来分析冷战实质(既然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革命动乱往往都是共产党领导的,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那么无疑美国以世界的主人自居,他要称霸世界。

杜鲁门主义就是美国为独霸世界,以冷战手段“遏制”苏联的全球扩张主义)
引导学生看杜鲁门在演说图
(板书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思考:为什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参读阅读卡片,提示学生:杜鲁门的思维方式:非“黑”即白;不”是“既”非“;只要对西方制度造成威胁,就一定是共产党鼓动的,从而得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针对苏联政策,所以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教师叙述,引入两大阵营的对峙之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就是美国为独霸世界,以冷战手段“遏制”苏联的全球扩张主义,那么,美国的扩张重点是哪里呢?(欧洲)在欧洲,美国怎样同苏联不进行直接的战争,冷战呢?(提示学生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在经济领域的对抗就是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二、两大阵营的对峙
1、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指导学生看书115页第一段和小字部分,回答:
⑴马歇尔计划是谁提出的?它的另一个名称叫什么?
⑵该计划实施于哪个地区?实施该计划的背景是什么?
⑶美国提出该计划的意图何在?该计划实施后,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美国为什么要稳定和复兴欧洲?(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使欧洲成为“遏制”苏联的前沿阵地。

但大战之后的欧洲,经济一片破败,美国十分担心整个欧洲会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崩溃,从而导致形形色色的共产党政权,使美国在同苏联的对抗中处于不利地位。

为稳固西欧局势,增强其抗击苏联的力量,离间东欧与苏联的关系,美国积极开展援助欧洲事宜。


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是如何应对的呢?
引导学生看书115页第二段和小字“情报局”“经互会”部分
苏联联合东欧各国先后成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

这样,就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抗衡。

教师叙述,引入北约和华约。

在经济上,美苏对抗表现为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相抗衡,在军事上美苏的对抗表现为什么呢?
2、北约----华约
指导学生看116页北约----华约
提问⑴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两大军事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
⑵北约的全称是什么?成立于什么时候?有哪些国家参加?他们的盟约是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北约的成立》
⑶华约的全称是什么?成立于什么时候? 有哪些国家参加? 他们的盟约是什么?引导学生看图《签订华沙条约场景》
思考:美苏的相互对抗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世界局势很紧张,几乎要爆发战争。

教师叙述在冷战对峙中,美苏之间出现了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冷战被进一步激化,几乎引发美苏间的战争。

下面我们共同来看看。

三、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1、引导学生看书117页,提出问题
⑴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阵地是哪里?在《对德分区占领示意图》上标出柏林的位置
⑵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它的最终结果如何?(引导学生看图《美英向西柏林空运物资》)
(教师强调: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建立;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
国(东德)建立。

⑶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于什么时候?因何事美苏再度发生危机,此次危机的高潮是什么?引导学生看课本118页《柏林墙一景》
⑷古巴导弹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师生共同看119页《运输导弹的苏联船只》此次危机是怎么解决的?(美苏先进行战争威胁,继而讨价还价,最后互相让步)
思考并讨论
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几乎使战争一触即发,为什么美苏之间最终没有爆发战争呢?参读阅读卡片: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列强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

这可被比作困于瓶中的两只蝎子,彼此可将对方置于死地,但自身也性命难保。

----罗伯特奥本海默由此得出:美苏两强既互相争霸,同时也尽量避免战争的爆发,以免两败俱伤。

2、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过后,冷战格局朝怎样的方向发展?指导学生看119页最后一段。

冷战格局有怎样的变化?缓和(20世纪70年代)、紧张(因20世纪80年代初期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再缓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
3、美苏冷战局面是怎样结束的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多次发生危机,战争一触即发,但为何终究没有发生世界性“热战”?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抑制美苏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

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和变化是影响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战后军事格局、核武器及其他军事技术的发展也是抑制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进行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