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平台 组织行为学 简答题库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37. 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
(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38. 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
(2)群体成员资源。
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
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
群体任务。
39. 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答:(1)独揽决策权。
(2)单纯命令主义。
(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40. 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1)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个体身外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4)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41. 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
答:(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责任感等。
(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
(3)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也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调激励_。
⑷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 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员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 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 员工必须学会与上级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组织行为简答题1、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态度的形成受以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①社会因素;②个性因素,其中包括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因素;③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2、组织结构有何特点?组织结构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把要完成的任务划分和安排成几个可以管理的部分。
我们常把这种划分和安排的过程称之为“部门化”。
(2)各组的组长需与常设的群众团体负责人密切地协作,因此各组所作的努力才能协调。
向负责人汇报工作的小组的数目,是一个由组织工作的方式所产生的结构特点。
对负责人来说,这些工作小组就是他必须给以协调或管理的小组的数目,即“管理的跨度”。
(3)在负责人协调下的各个小组,其职能犹如一个委员会。
在许多组织中,委员会是一个长期性的组织机构。
组织的这些正式职权和联系网络可以通过“组织图”来描述清楚。
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4、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特征有:①边缘性、综合性;②两重性;③实用性。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特别最近几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③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自动力;④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⑤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简答论述
组织行为学简答论述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答案要点: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系统及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关于个体特性的基本假设是什么?答案要点:(1)个体差异假设。
(2)完整的人假设。
(3)行为有因假设。
(4)渴望尊严假设。
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是什么?答案要点: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
一个是管理科学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有关理论,另一个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是什么?答案要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系统及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的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5、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跨学科性、层次性和实用性。
6、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论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人本原则、系统原则和权变原则?第二章思考题1、个体行为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从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差异性来看,人的行为具有自为性、有因性、目的性、持久性、可改变性的特点。
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看,人的行为具有不连贯性、环境依赖性、隐蔽性、应变性、复杂性难以描述和度量性的特点。
2、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人经历、个性和认知三类因素。
其中,个人经历是指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认知则包括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决策。
影响个体行为的客观因素,指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一切外在因素的总和。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个体行为发生影响作用的组织因素,如组织的激励制度、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等等;另一个是对个体行为发生影响的社会因素,如个体的家庭状况、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等等。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观察法和调查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观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后果按时间顺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1.群体决策有何优缺点?答:群体决策的优点: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克服偏见,提高群体的凝聚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决策在确定目标时,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优于个人决策。
(2)群体决策可提供更多的备择方案。
(3)群体决策对活动结果的评估更为客观。
群体决策的缺点:(1)风险转移现象;(2)群体思维;(3)较少选择性;(4)对偏爱的选择没有再检验;(5)对淘汰的选择没有再检验;(6)否决专家意见;(7)对新信息存有偏见;(8)没有权宜之计。
2.什么是情商?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情商是指个体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能力,以及对情绪进行的思考能力。
主要包括四个内容:一、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二、思绪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三、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四、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能力。
3.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自我实现人”假说。
“自我实现人”是指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自己才得到最大的满足。
“自我实现人”假说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人并非生来是懒惰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②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但愿意而且主动工作。
③人有追求满足欲望的需要,职工的自我实现倾向与组织所要求的行为之间没有矛盾,只要管理适当,人们会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④人并非必然会对组织目标产生抵触和采取消极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压力造成的。
⑤人对自己所参与的工作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⑥大多数人都有组织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智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介绍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赫兹伯格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简答题1.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提门科。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有助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与发展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3.模型: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表示4.按模型的发展变化,模型可分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按模型生产的形式,可分为-主观模型和客观模型按模型的形态,可分为物理模型与抽象模型按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可分为标准模型和描述模型5.模型的结构由目标变量和关系组成6.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7.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容:物理环境组织环境心理环境的要素8.人的行为的特征:1自发的,人的行为是自发的2有原因的,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还同该行为导致的后果有关3有目的的4持久性的5可改变性的9.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10.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2组合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倾向性6整体性1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的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的影响。
1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的整体之中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称为本我自我超我13.个性理论的应用:1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2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3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14.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15.气质差异的应用原则:1气质绝对原则。
以其所要求的气质特征为绝对标准挑选和培训人员2气质互补原则.有的气质可以由别的气质特征予以适当的补偿,基本上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叫做气质互补。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试题库完整
《组织行为学》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一.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通过制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每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标准化原理)4、采用鼓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两者都有益.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互相协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努力;6、把计划职能(管理职能)同执行职能(实际操作)分开;7、推行职能制和直线职能制;8、组织机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
二、简述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答: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以及设计;4、决策系统的设计;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7、控制系统的设计;8、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三.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答:(一)、经营六职能: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二)、管理五要素: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四..组织结构的要素有哪些?答:组织结构的要素: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就组织内部而言.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或者主要方面。
概括的讲.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1、部门划分;2、工作专门化;3、管理跨度;4、指挥链;5、集权和分权;6、正规化;7、职位界定;8、职位描述。
五..简述管理跨度及其影响因素?答:管理跨度(管理幅度、控制跨度)——一个上级直接监管的下级人员的数量。
由于管理者受自身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能有效管理的下属是有限的。
一位管理者的管理跨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的能力——管理者能力强.管理跨度大;反之要小一些。
2、被管理者的水平——被管理者能力强.素质高.管理跨度可以大一些。
3、工作性质——工作复杂多变.需要的监管工作量大.管理跨度小一些。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一组织行为学面临的主要挑战:1.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2.日益发展的全球环境3.急速发展的信息技术4.雇佣关系发生的变化二举例说明社会知觉偏见的表现形式1.基本归因错误2.行动者和观察者差别3.自我服务偏见4.晕轮效应5.投射作用6.刻板印象7.对比效应三不用的气质,能力和性格特点对管理的启发是什么?1.气质差异:职业选择;管理教育;在人员选拔和工作安置方面;在工作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意识到人的气质会因重大事件的发生和长时间的强化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2.能力差异:能力是招聘和选拔人力资源的重点;能力是管理的重点;情绪智力和元认知能力对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3.性格差异:从工作要求看,一定要把工作与性格进行匹配;由于人与岗要匹配,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一定要重视对人性格特点的考察。
四价值观和态度之间的关系?1.价值观更概括和稳定,而态度更具体。
2.价值观对态度的影响3.态度对价值观的影响五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人格;价值观;工作环境;社会影响)六激励的公平理论为管理者提供的启示?1.工作分析和个人绩效考核2.把能力相近的人配置在相同的岗位上3.扩大的范畴,增加公平值4.以机会公平代替结果公平与形式公平5.营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6.建立员工认同且融入员工个人可比标准的组织评价体系7.帮助员工客观认识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以及将组织评价体系内化为员工个人评价标准8.公平公正公开的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是此公平理论模型有效实现的载体和信托。
七简述群体决策的特点和应该遵循的原则优点:将不同的人整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发挥了群体性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实现知识结构上的互补,增强了观点的多样性;增强民主性合法性缺点:办事缓慢,成本高;常常导致妥协和盲目的群体思维;极端化倾向;责任分散原则:满意原则;信息准确,全面原则;可行性原则;民主原则八如何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怎样发挥群体的凝聚力的积极作用?增强:.加强群里成员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群体成员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于满足;正确行使领导职能;加强群体规范建设;营建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环境发挥:在群体内人际关系方面,提高凝聚力;在生产率方面,在提高群体凝聚力的同时,引导群体形成积极的群体规范,并把群体目标引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方向。
bb平台 组织行为学 简答题库
第一章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在企业衰退时期,人际能力在激励员工方面是至关重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减少。
技术技能可以在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作用,概念技能,可以用来寻找小的细分市场,分析该行业情况,保持企业继续盈利。
2)解释弗雷德.卢森斯区分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
答: 弗雷德?卢森斯认为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被定义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成功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有效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
3)为什么在我们试图理解组织行为时,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是重要的?答: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系统研究包括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行为的基础。
也就是说,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4)通常怎么样确定组织行为学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答: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者历来强调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今天,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和组织公民已经被添加到该列表。
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自变量分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个人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个性、情感、认知、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
群体变量包括沟通、领导、权力和政治。
组织系统层面变量包括正式组织的设计,组织的内部文化,组织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个体行为:识人,用人,调动员工积极性;组织行为:机制,结构,整合,适应,变革,发展;领导行为:领导基础,领导功能,领导决策,领导有效性;群体行为:群体动力学机制,协调,整合,沟通,冲突,决策。
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一、总体方法论: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进行研究.二、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情景模拟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1.组织设计的内容答: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及设计;4、决策系统的设计;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7、控制系统的设计8、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2.企业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几种?答:(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影响组织设计的重要因素。
(2)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组织结构的选择也将带来影响.(3)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不同对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4)环境因素。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环境对组织结构形式也会带来重要影响。
3.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答:法约尔经营六职能: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管理五要素: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4.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答: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等。
5.试述管理者应如何设计有效的工作团队。
答:工作团队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成的团队。
工作团队的成员努力的结果是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bb平台组织行为学选择题库
一章1.为了预测人类的行为,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精准预测?系统研究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社交网络3.模型是一种抽象现实4.以下是是一个有效的公司的例子吗?操作的最低成本而产生更高的输出5.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倾听,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可能是下列哪方面技能的缺乏人际技能6.正确根据Luthans研究,成功的管理者,这意味着那些被迅速提拔,花更多的时间在社交网络比在其他任何活动。
7.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的能力.8.劳动力多样性使得组织变得更均匀,不分性别,种族和种族。
错9.弗雷德·卢森斯从不同的视角想看探讨管理者做什么,认为社交网络是哪一类管理强调的重点。
成功的管理者10.哪位学者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11.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12.组织行为模型通常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错13.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这些任务要求具备技术技能错14.下列哪一个不会被视为具有人际技能的经理?决策15.个体层面的独立变量包括以下所有除了领导16.下列哪个方面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贡献是来自心理学?学习17.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18.什么是决定组织行为的三个主要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19组织公民是可自由支配的行为,不属于正式员工的工作要求,但能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
20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搜索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发起项目带来的变化,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创业者21.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一个特定的成年人所在的社区22.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23.下列哪个方面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贡献是来自人类学?组织文化24.一个组织生产如果它实现了目标,是通过输入输出转移以最低的成本。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期末重点)
简答题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含义(P9)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③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简述组织与管理的关系(P5)①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③管理活动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
3.简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P46)①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②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③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④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⑤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4.简述态度对行为的影响(P73)①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②态度影响行为效果;③态度影响忍耐力;④态度影响相容性。
5.能力与组织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P101)①制定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②制定准确的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实现能力与工作相匹配;③团队和领导班子的能力互补;④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⑤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和人才选拔制度。
6.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75)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③情境因素。
7.如何培养员工的情感承诺(P127)①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②通过内部晋升来培养情感承诺;③通过培训和宣传来培养情感承诺;④通过沟通和支持来培养组织承诺。
8.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P135)①形成阶段,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
②震荡阶段,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
而且,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执。
③规范化阶段,群体内部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④执行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最新-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精品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篇一: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题库组织行为学试题库简答题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
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
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
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
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
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
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
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动机。
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
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
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
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1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哪些?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大,报酬低时,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某一措施或几个。
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谋求降低他人的报酬;改变比较对象。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小,报酬大时,主要是增加投入,提高质量。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一、案例分析(50分)王安电脑公司思考题: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2、这种人性观在管理方式上是怎样体现的?3、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量和关系。
答:(1)从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目光远大,办事果断,懂得人才开发的重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
对于人的使用,自始至终充满尊重、理解和信赖。
王安认为,公司是人组成的,能不能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将关系到公司的成败。
平日里,王安从不插手一个具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在他认为非要他管不可的时候,他才露面。
而且公司内部每一个员工的意见他都爱听。
公司很少解雇员工,他以最大努力发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此假设认为:第一、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第二、人们在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第三、对目标、任务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第四、在适当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第五、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2)按照Y理论的假设,主管人员就不会太担心是否对职工给予了足够的体贴和关心了,而会较多地考虑怎样才能使工作本身变得具有更多的内在意义和更高的挑战性。
管理自我实现的人应重在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此时的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和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予支援和帮助。
激励的整个基础已经从外在性的转到内在性的了,也就是从组织必须干些什么事来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转到组织只是为职工的积极性提供一个表现与发挥的机会而已,而这种积极性是本来就存在的,只不过要把它引向组织的目标。
在管理制度上给予自我实现的人以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题库
组织行为学试题库简答题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
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
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
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
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
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
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
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动机。
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
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
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
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1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哪些?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大,报酬低时,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某一措施或几个。
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谋求降低他人的报酬;改变比较对象。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小,报酬大时,主要是增加投入,提高质量。
组织行为学简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组织的基本涵义。
2.简述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
3.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4.解决冲突的技术主要有哪些?5.组织老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6.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由什么决定的?a:多科学性决定的;b: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c:由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
7.简述“X理论”的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方式。
内容------a: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没有抱负;b:安全需要最重,自我中心;c:反对变革。
相应的管理方式-------a: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b:金钱是最主要的激励手段;c:关心任务而不关心职工8.简述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赖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9.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
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年龄结构:应是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b:智能结构:必须有创造能力强的思想家、组织能力强的组织家和实干精神强的实干家组成的班子结构;c:专业结构:必须把具有不同特长的内行、专家进行合理配置;d:知识结构:班子成员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知识水平;e:个性性格结构:班子成员性格气质应具有多样互补性。
10.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a: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这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的基本标志;b: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c: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d: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16.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
17.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18.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19.简述选择沟通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20.简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21.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22.简述“领导”概念包含的四种重要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在企业衰退时期,人际能力在激励员工方面是至关重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减少。
技术技能可以在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作用,概念技能,可以用来寻找小的细分市场,分析该行业情况,保持企业继续盈利。
2)解释弗雷德.卢森斯区分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
答: 弗雷德?卢森斯认为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被定义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成功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有效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
3)为什么在我们试图理解组织行为时,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是重要的?答: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系统研究包括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行为的基础。
也就是说,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4)通常怎么样确定组织行为学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答: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者历来强调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今天,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和组织公民已经被添加到该列表。
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自变量分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个人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个性、情感、认知、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
群体变量包括沟通、领导、权力和政治。
组织系统层面变量包括正式组织的设计,组织的内部文化,组织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
5)描述组织中的一个管理者可以在评估工作满意度中使用的两个权变变量。
答:权变变量是情境因素,调节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能够预测工作满意度,管理者必须考虑权变变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需求。
例如,管理者要确定弹性时间是否导致工作满意度,也许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是正相关,这个特定的条件z就是权变变量。
在这个例子中Z可能是30岁以下的员工,或女性员工。
因为有些员工可能更喜欢定期工作。
第二章组织的多元化1) 在接下来的十年,为什么年龄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答:首先,人们也普遍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绩效下降。
不管它是真还是假,很多人相信并采取行动。
第二,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多的雇主意识到年长代表高素质求职者的巨大潜在群体。
最后,美国立法公布,任何理由和和目的强制退休都是违法的。
2)什么是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由哪两种因素构成?答:能力是指一个人成功完成各项工作的可能性。
一个人的总体能力本质上是包括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
智力能力是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研究发现,包括7个维度: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以及记忆力。
体质能力包括9项基本能力:动态力量、躯干力量、静态力量、爆发力、广度灵活性、动态灵活性、躯体协调性、平衡性、耐力。
3)李冰高考成绩非常高,并录取进入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后在工作上的非常成功,但是,李冰的工作满意度却非常低,请分析原因?答:智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几乎是零相关,研究表明,虽然聪明的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更好,并且容易获得更有趣的工作,但是,他们对工作条件的评估也更苛刻,即使条件已经很好,他们还会期望更好。
4)设计一个人力资源招聘策略,目的是希望增加其劳动力的多元性。
答:公司需要在公开场合以及各种期刊和出版物上刊登广告宣传;公司应该重新设计其招聘材料,显示不同背景的员工在所在公司的公平性,人力资源部筛选过程需要重新评估,以确保它是公平的和非偏置。
5)能力会影响员工的绩效水平,要招聘高业绩的员工,基于能力问题管理在应该怎么做?答:第一,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员工和工作要求的匹配。
第二,组织中影响现有员工的晋升和调职决策要反映候选人的能力水平。
第三,管理者可以对工作进行微调,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
第三章态度和工作满意度1)态度的三个成分为什么是一致的?用一个例子说明态度三个成分的一致性。
答:态度的三个成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
态度是对事物方式的一种描述和信念。
情感时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行为成分是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的行为意向。
态度的三个成分都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认知和情感在很多方面是不可分离的,例如,你认为有人对你不公平。
这是一个认知评价,但它和情感发生在同一时间,。
最后找工作的行为发生是在结合认知和情感态度两个要素的时候产生的。
因此,虽然我们一般认为认知导致情感,情感导致行为,但是,这些成分是很难进行区分的。
2)讨论认知失调理论,个人如何在他们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寻求一致性?答:认知失调是个体可以感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的态度之间,或行为和态度之间指任何不一致。
费斯汀格认为,任何形式的不协调都是不舒服的,个体将试图减少失调,他们将寻求一种能把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稳定状态,。
研究一般认为,人们在他们的态度或态度和行为之间寻求一致性。
他们或者改变态度或行为,或使自相矛盾更合理化。
3)大部分的研究一直关注与工作有关的三种组织行为中的态度: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解释这些态度之间的区别。
答:工作满意度是是指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工作满意度较高,说明对工作持积极的态度;——工作满意度较低,说明对工作持消极的态度;工作参与,用来测量一个人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他的绩效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组织承诺: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心态。
包括:——情感承诺:对组织的情绪依赖及其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
——持续承诺:与离开组织相比,感受到留在组织的经济价值。
——规范承诺:基于道德及伦理的原因而产生留在组织的责任感。
4)什么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原因?答:主要的影响工作满意度方面是: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监督和同事。
大多数人对能够提供培训、具有多样性、允许独立完成、拥有控制权的工作感到满意;对工作场所中社会环境的喜欢往往与高水平的整体工作满意度有密切的相关。
即使在考虑了工作本身的特点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社会支持和工作场所之外的与同事的互动仍与工作满意度高度相关。
对于穷人和那些生活在贫困国家,薪酬与工作满意度高相关。
但是当个体达到一定程度的舒适生活后。
这种相关几乎完全消失。
另外,人格在工作满意度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那些具有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同那些具有消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人相比,对工作满意度更高。
5)列出并解释员工可以表达对工作的不满意的四个方面。
答: 根据两个维度:积极或消极和建设性或破坏性的,员工遇到不满意时,可以采取退出、建议,忠诚,和怠工四种途径。
1)退出。
它是积极的和破坏性的,是直接离开组织,包括寻求新的岗位或者辞职。
2)建议:采取积极和建设性的努力试图改善工作条件,包括提出改进建议,主动与上级以及其他类型的团体一起讨论所面临的问题。
3)忠诚,采取被动但乐观地等待环境有所改善。
包括面对外部批评时站出来为组织说话,以及相信组织及管理层会做出正确的事4)怠工,被动的听任事情变得越糟,包括长期旷工或迟到,它是一个被动的和破坏性的响应。
第四章情绪和心境1)什么是情感?解释情绪和心境的差异。
答: 情感是一种通称,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
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成分。
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情感,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人或事的反应。
心境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不指向人或物。
情绪是由具体的事件引起,持续时间短,本质上是具体的,通常伴随面部表情,本质上是行为导向。
心境原因通常不清楚,持续时间长,更具一般性,通常没有显著的表情,本质上是认知导向。
情绪和心境概念不同,但是,情绪和心境是可以相互影响的2) 通常人们认为,如果你展现出感性一面,行动上就有可能缺乏理性。
你同意这个观点么?为什么?答: 不同意。
情绪对于理性的思考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情绪会提供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周围世界的重要信息,优秀的决策者既要运用思考的力量,又要运用情感的作用。
3)解释情感事件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答: 员工对于所发生的事情产生情绪反应,进而,这些反应又影响他们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绪是对工作环境中的事件的反映。
工作环境包括有关工作的要素,这些环境会产生令人烦恼、令人振奋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
但是,员工的人格和心境预先安排了他们的反应程度,情绪影响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对我们的提示:情绪对于我们理解员工的行为具有重要价值;员工和管理者不能忽视情绪和起源事件4)什么是情商?简要说明赞成和反对情商的理由。
答: 情商是一种个人能力,它使得个人具有自我意识,可以察觉他人的情绪,可以管理情绪的线索和信息。
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支持的观点:直觉吸引力,EI可以预测重要的标准,EI有生物基础反对的观点:EI的概念太模糊,EI无法测量,EI的有效性令人怀疑5)解释为什么一个员工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客户。
答:一个员工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客户服务,客户服务又会影响相同业务的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是对员工的要求,这常常使员工处于情绪失调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态会导致工作倦怠、工作绩效下降,和较低的工作满意度。
此外,员工的情绪也可能转移给客户。
研究显示,在员工和客户之间的情绪存在相应的影响,这一效应称为情绪感染,因此,当员工表达积极情绪,客户往往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第五章人格和价值观1)比较MBTI和大五人格模型?哪一个是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为什么?答:MBTI人格测验包括100道问题,用以了解个体在一个具体情境中通常的感觉和活动是怎样的,根据他们的回答,可以把个体分为外向或内向(E或I),领悟或直觉(S或N)、思维或情感(T或F),判断或感知(J或P)。
在此基础上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描述。
大五模型表明, 人格的构成有五个基本维度的,这五个维度是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经验的开放性。
大五人格模型为大多数研究者接受,因为MBTI缺乏有力的支持证据,它的结果似乎与工作业绩无关,可能并不适合管理者把他作为员工选拔的工具,大五人格模型有大量的支持观点,这五个基本维度是其他维度的基础,并且他们包括了人格特质中最重要的变量。
2)识别并简要描述了在大五人格模型中的五个关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