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角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圆周角的性质》数学教案

《圆周角的性质》数学教案

《圆周角的性质》数学教案标题:《圆周角的性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

- 能够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用图形语言表达思考过程,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体验数学的魅力。

-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白板。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圆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圆的知识,如半径、直径、弧度等。

2. 提出问题:“在圆中,除了直线角度,还有其他特殊的角吗?”引出圆周角的概念。

(二) 新授内容(30分钟)1. 定义讲解:教师以实例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圆周角。

即顶点在圆上,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就是圆周角。

2. 性质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圆周角与它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发现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应圆心角的一半。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圆周角性质的理解。

(三) 巩固提升(15分钟)1. 例题解析: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详细解释解题思路,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2. 自主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四) 小结反馈(10分钟)1. 学生小结: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补充。

2. 教师总结:再次强调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并指出它们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圆周角的度量值。

2.掌握圆周角的性质,能够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

2.掌握圆周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1.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圆周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周角吗?圆周角有哪些度量方法?二、概念解释与角度固定(20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板书给学生解释圆周角的定义,即以圆心为顶点的角,记作∠AOB。

2.引导学生体验圆周角中的两条弧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可以观察到,位于圆上的任何两条弧所对应的圆周角都是固定的。

3.引导学生体会到角度的度量方法,即使用角度的弧度制和角度的度制进行度量,并给予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三、性质总结与例题演练(25分钟)1.教师总结圆周角的性质,包括相等的圆周角所对应的弧是相等的,相等的弧所对应的圆周角是相等的等等。

2.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圆周角的性质,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3.引导学生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知识扩展(15分钟)1.通过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讨论。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出示一些能够锻炼圆周角相关知识的练习题,布置作业。

2.提醒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完成作业,以便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圆周角概念:以圆心为顶点的角,记作∠AOB性质:相等的圆周角所对应的弧是相等的,相等的弧所对应的圆周角是相等的【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结合概念解释与角度固定、性质总结与例题演练、知识扩展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

关于圆周角教案四篇

关于圆周角教案四篇

•••••••••••••••••关于圆周角教案四篇关于圆周角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周角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周角教案篇1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2.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3.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重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难点发现并论证圆周角定理.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2 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活动3 发现并证明圆周角定理活动4 圆周角定理应用活动5小结,布置作业从实例提出问题,给出圆周角的定义.通过实例观察、发现圆周角的特点,利用度量工具,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探索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证明圆周角定理.反馈练习,加深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回顾梳理,从知识和能力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东西.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 ]问题演示课件或图片(教科书图24.1-11):(1)如图:同学甲站在圆心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他们的视角(和)有什么关系?(2)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和,他们的视角(和)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教师演示课件或图片: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教师解释:在这个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弧形玻璃窗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教师出示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提出问题.教师结合示意图,给出圆周角的定义.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辨析圆周角,并引导学生将问题1、问题2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研究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1)问题的提出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2)学生是否理解了示意图;(3)学生是否理解了圆周角的定义.(4)学生是否清楚了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总是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人们的需要产生了数学.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的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活动2]问题(1)同弧(弧AB)所对的圆心角∠AOB与圆周角∠ACB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2)同弧(弧AB)所对的圆周角∠ACB与圆周角∠ADB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度量工具(量角器或几何画板)动手实验,进行度量,发现结论.由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演示,让学生观察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有无变化:(1)拖动圆周角的顶点使其在圆周上运动;(2)改变圆心角的度数;3.改变圆的半径大小.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2)学生是否度量准确,观察、发现的结论是否正确.活动2的设计是为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度量工具(如半圆仪、几何画板)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几何画板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演示,目的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从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不变的关系.[活动3]问题(1)在圆上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2)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如何证明活动2中所发现的结论?(3)另外两种情况如何证明,可否转化成第一种情况呢?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前后四人一组,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请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全面时,请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教师演示圆心与圆周角的三种位置关系.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2)学生能否发现圆心与圆周角的三种位置关系.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情况入手证明所发现的结论.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完成证明.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发现,教师观察指导小组活动.启发并引导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将问题进行转化.教师讲评学生的证明,板书圆周角定理.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会想到添加辅助线,将另外两种情况进行转化(2)学生添加辅助线的合理性.(3)学生是否会利用问题2的结论进行证明.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通过数学活动,教给学生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活动3的安排是让学生对所发现的结论进行证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问题1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问题2、3的提出是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会运用化归思想将问题转化.并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活动4]问题(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2)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什么?(3)在半径不等的圆中,相等的两个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吗?(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吗?为什么?(5)如图,点、、、在同一个圆上,四边形的对角线把4个内角分成8个角,这些角中哪些是相等的角?(6)如图, ⊙O的直径AB 为10cm,弦AC 为6cm, ∠ACB的平分线交⊙O于D, 求BC、AD、BD的长.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讲评.对于问题(1),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由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得出圆周角的度数.对于问题(2),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由90°的圆周角推出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是180°,从而得出所对的弦是直径.对于问题(3),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说明理由.教师提醒学生:在使用圆周角定理时一定要注意定理的条件.对于问题(4),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利用定理得出与圆周角对同弧的圆心角相等,再由圆心角相等得到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对于问题(5),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准确找出同弧上所对的圆周角.对于问题(6),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由已知条件得出直角三角形ABC、ABD;(2)学生能否将要求的线段放到三角形里求解.(3)学生能否利用问题4的结论得出弧AD与弧BD相等,进而推出AD=BD.活动4的设计是圆周角定理的应用.通过4个问题层层深入,考察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问题1、2是定理的推论,也是定理在特殊条件下得出的结论.问题3的设计目的是通过举反例,让学生明确定理使用的条件.问题4是定理的引申,将本节课的内容与所学过的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问题5、6是定理的应用.即时反馈有助于记忆,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学生练习,及时发现问题,评价教学效果.[活动5]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1)阅读作业:阅读教科书P90—93的内容.(2)教科书P94 习题24.1第2、3、4、5题.教师带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布置作业.通过小结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加阅读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并通过看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后巩固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检验,是让学生巩固、提高、发展.圆周角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圆周角的概念1、复习提问:(1)什么是圆心角?答: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2)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是什么?答: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如右图)2、引题圆周角:如果顶点不在圆心而在圆上,则得到如左图的新的角∠ACB,它就是圆周角.(如右图)(演示图形,提出圆周角的定义)定义: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3、概念辨析:教材P93中1题: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学生归纳:一个角是圆周角的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和圆相交.(二)圆周角的定理1、提出圆周角的度数问题问题:圆周角的度数与什么有关系?经过电脑演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猜想它们有无关系.引导学生在建立关系时注意弧所对的圆周角的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在教师引导下完成)(1)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圆周角与相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演示图形)观察得知圆心在圆周角上时,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提出必须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去证明.证明:(圆心在圆周角上)(2)其它情况,圆周角与相应圆心角的关系:当圆心在圆周角外部时(或在圆周角内部时)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的情况,从而运用前面的结论,得出这时圆周角仍然等于相应的圆心角的结论.证明:作出过C的直径(略)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说明:这个定理的证明我们分成三种情况.这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在证明中,后两种都化成了第一种情况,这体现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对A层学生渗透完全归纳法)(三)定理的应用1、例题:如图OA、OB、OC都是圆O的半径,∠AOB=2∠BOC.求证:∠ACB=2∠BAC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得,教师规范推理过程.说明:①推理要严密;②符号“”应用要严格,教师要讲清.2、巩固练习:(1)如图,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 的度数?(2)一条弦分圆为1:4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说明: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多个,却这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一个,但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两个.(四)总结知识:(1)圆周角定义及其两个特征;(2)圆周角定理的内容.思想方法:一种方法和一种思想:在证明中,运用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五)作业教材P100中习题A组6,7,8圆周角教案篇3教材依据圆周角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圆的有关性质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依据新人教版九年级《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及《初中数学新教材详解》。

《圆周角》 教学设计

《圆周角》 教学设计

《圆周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能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

圆周角定理推论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练习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圆周角的图片,如摩天轮、自行车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角的特点。

提出问题:这些角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圆心角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课题——圆周角。

2、讲授新课(1)圆周角的概念结合图形,给出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强调圆周角的两个特征:顶点在圆上;两边都与圆相交。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一些角是否为圆周角,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圆周角定理的探究提出问题: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通过测量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度数,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组交流讨论,展示测量结果和猜测。

(3)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引导学生将圆周角的顶点进行移动,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圆周角的顶点在圆心处;圆周角的顶点在圆内;圆周角的顶点在圆外。

分别证明这三种情况下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从而得出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由圆周角定理,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推论 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圆周角的定义:理解圆周角的含义,明确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两边分别与圆上的两条弧相交。
-圆周角定理:掌握同圆或等圆中,相等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相等弧所对的圆周角也相等的定理。
-圆周角的应用:学会将圆周角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弧长、角度等。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以及圆周角定理在四边形中的应用。
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新课,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我发现有些学生难以跟上我的思路,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太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放慢讲解速度,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相当不错。他们能够将所学的圆周角定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没有独立思考。因此,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周角的基本概念。圆周角是指圆上一条弧所对的角,其顶点位于圆心上。它是研究圆的重要几何属性,对于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圆周角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周角的定义和圆周角定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区别,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周角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周角(三)数学教案

圆周角(三)数学教案

圆周角(三)数学教案标题:圆周角(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圆周角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钟表指针形成的角,来引入圆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圆周角的存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不在圆心,而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 圆周角的性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教师可以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性质。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加深对圆周角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圆周角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如判断哪些角是圆周角,计算圆周角的度数等。

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圆周角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圆周角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的疑惑和困难,要耐心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圆周角定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圆周角定理

玻璃乙圆周角的定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2、准确地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2、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情感与价值观1、经过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主动探究,并能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圆周角定理的推导及运用它们解题.教学难点1.认识圆周角定理需要分三种情况逐一证明的必要性。

2.推论的灵活应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教学突破让学生学会分类讨论、转换化归是教学突破的关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制作圆形纸片教学过程活动1: 创设情景,引入概念师:课件(出示圆柱形海洋馆图片)右图是圆柱形海洋馆的俯视图.海洋馆的前侧延伸到海洋里,并用玻璃隔开,人们站在海洋馆内部,透过其中的圆弧形玻璃窗可以观看到窗外的海洋动物.如图是圆柱形的海洋馆横截面的示意图, AB⌒表示圆弧形玻璃窗.同学甲站在圆心O 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C,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师:同学甲的视角∠AOB的顶点在圆心处,我们称这样的角为圆心角.同学乙的视角∠ACB、同学丙的视角∠ADB和同学丁的视角∠AEB不同于圆心角,是与圆有关的另一类角,我们称这类角为圆周角.师:提出问题问题1:观察∠ACB、∠ADB和∠AEB的边和顶点与圆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特点?问题2:∠ACB、∠ADB和∠AEB与∠AOB有什么区别?问题3:∠ACB、∠ADB和∠AEB有哪些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关注以下问题)1、问题的出示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2、学生是否理解示意图3、学生是否理解圆周角的定义4、学生是否清楚了要探究的数学问题生:这三个角的共同点有两个:①顶点都在圆周上;②两边都与圆相交.师:评价并鼓励学生的总结给出肯定,我们把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教师板书圆周角定义,并强调定义的两个要点,学生在学案上写出圆周角的定义.)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抽象出图形的共同属性,得出圆周角定义,理解圆周角概念的本质.跟踪练习:请同学们根据定义回答下面问题:在下列与圆有关的角中,哪些是圆周角?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就每个图形分别请一位学生作答.)玻璃乙(C)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概念,此处教师并排地呈现正例和反例,可以有利于学生对本质属性与非本质进行比较.活动2:问题探究探究同弧所对圆周角及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师:下面我们继续研究海洋馆的问题,设想你是一名游客,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位置供你选择,你认为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海洋景象范围更广一些?预设生:(会很肯定的说)当然是同学甲的位置可以看到更广的海洋范围了.师提出:你是如何知道的?预设生1:因为我发现∠AOB 比∠ACB 、∠ADB 和∠AEB 都大.预设生2:因为发现在圆内当角的顶点距离弧越近角就越大师提出:如果在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位置中选择,哪个位置看到的海洋范围更广一些?预设生:(看了图形想了想)三个位置看到海洋范围的大小应该是一样的. 师提出问题:1、弧AB 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2、弧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预设生:有无数个,度数相等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生:观察猜到的。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圆周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圆周角,能够计算圆周角的大小。

2. 能力目标:掌握圆周角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概念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角的定义。

2. 常见圆周角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将圆周角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一个圆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想一想:圆内的点与圆周上的两个点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这个角叫什么名字?步骤二:引入概念教师解释,圆周角是由圆心、圆周上的两个点所组成的角,用∠AOC表示,其中点O为圆心。

步骤三:定义和性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圆周角的一些定义和性质,如圆周角的度数等于所对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唯一确定的等等。

步骤四:计算方法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周角的方法。

首先将圆周角转化为对应圆心角,然后使用适当的计算公式,如度数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长相等的原理等,进行计算。

步骤五: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然后互相交换答案进行核对。

步骤六:拓展应用教师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的圆周角的计算方法应用于解决问题,如计算钟表指针的夹角、计算车轮的转角等。

步骤七:总结归纳教师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点,并进行总结归纳,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激发了学生对几何概念的兴趣。

通过设计练习题和应用题,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圆周角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总结,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然而,在教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游戏、小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圆周角问题,培养学生用动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圆周角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图形的对称美;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及初步应用。

难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与证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周角的概念。

比如,展示一个时钟的表盘,指出其上的圆周角。

2. 新知探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圆周角与对应的圆心角,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推理和证明,得出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3.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与圆周角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答或小组讨论。

例如,让学生自己画图、分析并证明一些特殊的圆周角定理推论。

4. 知识运用: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周角定理的重要性,以及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和定理。

同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圆周角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并回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圆》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圆周角的性质,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圆周角定理是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圆的性质,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

但学生对于圆周角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从而得出圆周角定理。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模型和图片,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应用。

3.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圆周角定理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圆周角定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推理,证明圆周角定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了解圆周角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圆周角(一)数学教案

圆周角(一)数学教案

圆周角(一)数学教案
标题:圆周角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周角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圆形教具
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关于圆的知识,引入圆周角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1)定义:圆周角的概念,强调圆周角的顶点在圆上,两边都与圆相交。

(2)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圆周角的性质,如圆心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周角的两倍等。

3. 实例解析: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
分小组进行讨论,设计一些题目让各小组完成,然后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5.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习题供学生自我检查,巩固他们对圆周角的理解。

6. 课堂小结:
让学生复述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7. 布置作业:
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圆的知识的认知,为学习圆的其他性质和定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圆周角的性质。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圆周角的特征。

3.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每人一套圆规、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圆周角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圆周角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究圆周角的性质(1)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标出圆心O和任意一点A。

(2)让学生以点A为顶点,分别画出两条射线,使其分别与圆相交于点B和点C。

(3)引导学生观察∠AOB和∠AOC的关系,发现∠AOB=∠AOC。

(4)让学生总结圆周角的性质,得出结论:圆周角等于其所对圆弧的两倍。

3. 讲解圆周角定理讲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圆周角定理的含义。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圆的直径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圆周角》教学设计

《圆周角》教学设计

《圆周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让学生探索和掌握圆周角定理,并能灵活地应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圆的有关说理和计算问题。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分类”“化归”等数学思想;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既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又要培养学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思考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互相讨论的团队精神。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难点:了解圆周角的分类、用化归思想合情推理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圆规、三角板、自制教具、皮筋;学生:学具、皮筋、圆规、量角器。

四、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教具中的∠aob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什么角?(2)教具演示顶点的移动。

观察:当顶点移到c处时,这个角此时还是圆心角吗?它和圆心角有什么区别?(3)请学生给圆周角下定义。

(4)在教具上用皮筋依次演示下列角,请学生结合圆周角概念判断这些角是否为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2.师生互动,启发猜想[探究活动一]摆一摆:一条弧对的圆心角有几个,圆周角有几个?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和皮筋,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可得出:一条弧对的圆心角只有一个,圆周角有无数个;[探究活动二]找一找:圆心与圆周角有几种位置关系?充分的活动交流后,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派代表在展台上展示图片,说明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思考除这三种位置关系外,是否还有遗漏?分别做出这三个图中的圆心角∠boc。

(1)圆心o在∠bac的内部;(2)圆心o在∠bac的一边上;(3)圆心o在∠bac的外部。

[探究活动三]量一量: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bac与圆心角∠boc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3.动手实践,验证猜想将学生分三大组,每组同学摆其中一种图形,并测量角度。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圆周角,掌握圆周角的定义。

2.熟练掌握圆周角大小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圆周角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圆周角的定义所谓圆周角,就是圆上的一个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当一个圆周上的两点,与该圆心所构成的角为圆周角。

圆周角度量的单位是角度,记作°。

其中一周的角度为360°。

在弧AB与CB上角度相等,而且它们所对应的中心角α相等。

这时,α=2∠ACB。

①、弧长:在圆上AB一段弧,AB的长度为l,而圆周角所对应的弧为AB,则角度的度数为:α=l÷π×180°三、教学方法授课法和实例教学法相结合,以活跃班级气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圆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对这个新的知识点进行认识。

2、定义讲解老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把圆周角的定义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圆周角的含义和要点。

3、大小计算方法的讲解4、设计问题应用知识点、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应用技能。

(1)求下列圆周角度数:a.弧长为5π cm,所对圆周角度数的大小是多少?(2)在圆心角B的弧AB所对的圆周角是300°,而弧DE所对的圆心角D的度数是200°,求弧DE的度数。

5、总结归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和理解,需要老师总结归纳,梳理整个学习过程,再次回顾、强化掌握的内容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圆周角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和基础的知识点,它与数学中许多基础概念和概念密切相关,比如说:弧长、半径、圆心角等,而它的大小也有多种计算方法,如弧长、以及半径的相关计算方法等。

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理论讲解,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思维实践。

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计算圆周角的大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难点:圆周角的推理证明。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教案、教辅书籍。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请一名学生前来,拿着一张圆的纸贴在黑板上,并让其绕圆心旋转。

2. 引入新知识:通过导入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圆周角的
问题和疑惑。

3. 概念解释:根据学生的问题和疑惑,给出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并对概念进行讲解和解释。

4. 计算练习:通过例题进行计算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圆周角的方法和技巧。

5. 性质总结:总结圆周角的性质,并用纸板记录下来,供学生复习和参考。

6. 拓展练习:布置拓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和技能。

7. 总结提升:通过教学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提升对圆周角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3.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需要进行的改进和调整。

圆周角教学设计方案

圆周角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

- 能够应用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 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 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证明。

- 圆周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钟表等,引导学生回顾圆的相关知识。

- 提问:在圆形物体中,有哪些角度是我们熟悉的?这些角度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圆的周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圆规画出圆周角。

- 讨论圆周角的定义,并总结出圆周角的性质。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圆周角定理,并尝试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

3. 应用新知-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问题。

-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周角的概念、性质和定理。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圆周角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5.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思考圆周角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圆周角》教案设计

《圆周角》教案设计

《圆周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能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圆的相关知识,如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2)提问:在圆中,哪些角与圆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圆周角的概念。

2.探索圆周角的性质(1)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讨论等方式,发现圆周角定理。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圆的性质,证明圆周角定理。

3.应用圆周角定理(1)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圆弧的长度、圆的半径等。

(3)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圆周角定理的推论(1)引导学生发现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并证明。

5.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本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6.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反思1.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是指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其两边分别是圆的切线和弧。

2.圆周角定理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等于其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证明: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角为A,圆周角为B。

由圆心角的定义,可知圆心角的度数为360°/r。

由圆周角的定义,可知圆周角的度数为弧长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设弧长为l,则圆周角的度数为l/r。

由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定义,可知圆周角的度数为A/2。

因此,圆周角定理得证。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推论1: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其所对的圆弧的度数。

推论2: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其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4.圆周角定理的应用(1)求圆弧的长度已知圆的半径r和圆周角B,求圆弧的长度l。

解:由圆周角的定义,可知圆周角的度数为B=l/r。

圆周角的教学设计

圆周角的教学设计

圆周角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2.掌握计算圆周角的方法和公式。

3.运用圆周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圆周角的定义和概念。

2.弧度与度数的转换。

3.圆周角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公式。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准备一张圆形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形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完整的圆周有多少度?为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即一个完整的圆周对应的角度为360度。

教学展示:1.介绍弧度制和度数制的概念。

2.引导学生将度数制的角度转换为弧度制。

3.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单位圆,并在圆周上标出一个角度为60度的弧。

4.引导学生计算这个角度对应的弧度数。

教学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角度的度数是60度,它对应的弧度数又是多少呢?2.引导学生推测圆周角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让学生自行计算度数为90度和120度的角对应的弧度数,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计算结果。

4.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给定的角度范围内计算角度和弧度的对应关系,并讨论归纳出计算公式。

教学总结:1.梳理圆周角的概念和弧度制、度数制的转换关系。

2.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圆周角的方法和公式。

3.解答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

巩固练习:1.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题。

2.师生互动,解答学生在练习中的问题。

拓展活动:1.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要求他们运用圆周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分角度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比赛来锻炼对圆周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对圆周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何?3.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4.学生对圆周角的学习有没有什么困难和疑惑?5.针对学生的困惑,如何进行差异化辅导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周角教学设计
证明:(圆心在圆周角上)
= =
= ,否则
问题3:(1)一个特殊的圆弧——半圆,它所对的圆周
BC、AD、BD的长。

活动五:小结,布
九年级上册《圆周角》说课稿《圆周角》是人教版数学课本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4节的内容。

虽然近两年中考中"圆"所占的比例和试题难度都有所下降,但这一章仍然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而圆周角一节又是本章中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

在旧版本的安排中,本节课的内容有: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定理及其三个推论。

而在新版本的安排中,把圆周角定理与它的一个推论合在一起,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从三个减少为一个,这样并不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反而可以说是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发现并分情况证明圆周角定理
本节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四层次教学法;
学生学习的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第二个方面:目标确定
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简单计算和证明,并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个方面:教学过程设计(共有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本环节只安排了一个活动)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的观察,再利用展台展示课本观察中的图片,并提出两个问题:1.同学甲的视角∠AOB和同学乙的视角∠ACB有什么关系?
2.同学丙、丁的视角∠ADB、∠AEB和同学乙的视角∠ACB相同吗?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从实例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听课效果,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环节共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利用课件演示所引实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中的圆心角是。

图中的∠ACB、∠ADB、∠AEB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在这里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关于圆周角的概念,教师马上板书今天的课题:圆周角并把圆周角的概念书写到黑板上,强调出圆周角定义的两个特征。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区分圆周角和圆心角;并让学生认识到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唯一的,而圆周角是不唯一的,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


活动二:教师出示一张幻灯片,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自己画出图形,并进行探究。

1.在圆中任意确定一条弧,作出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和三个不同位置的圆周角。

2.利用各种工具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互相交流,把探究的成果和大家一同分享。

在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工具进行实验、探究,在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测量的结果可能存在误差,而利用几何画板来进行演示,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不足;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三:教师根据学生们所发现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1.在圆中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根据点和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应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即可分为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共三种情况,如图所示。


2.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时,如何证明我们所发现的结论呢?
(在这里教师可提示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可证明,证明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


3.当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或圆周角的外部时,又如何证明呢?
(在这里教师可提示学生转化为第一种情况,再利用第一种情况的结论进行证明)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让学生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知识整合,拓展应用(本环节共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
2.90o的圆周角所对弦是什么?
3.在半径不等的两个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吗?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吗?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层层深入,考查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并将本节课的知识和所学过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活动二:我安排了两个例题
1.课本中的练习第一题:图中哪些角是相等的?
(通过此题让学生认识圆周角,能分清哪两个角是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并理解同弧所对的两个圆周角是相等的。


2.课本中的例题:
(此题涉及到以下的知识点: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o;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的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等)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例题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能力。


环节四:内容小结,布置作业(本环节共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进行联系,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活动二: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本.习题第2
2.阅读作业:阅读课本本节内容。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课后书面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检验,能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教学效果,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和发展;而增加阅读作业是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并通过看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第四个方面:反思和评价
我认为这节课的不足之外有两个,第一是学生探究时间过长,前松后紧,拖堂有两三分钟;第二是所创设的情境和农村学生的生活有些远,效果不太明显。

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了几何画板直观、形象的显示了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不变的这一事实。

我今天的说课到此为止,希望各位教师提出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