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不就业”现象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合集下载

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6 % 。 4

从表一可 以看 出,在各单位近 5年来录用大学生的 比例 占 5人 以下 和 5—1 的 为 绝 大 多数 。也 就 是 说 , 目前 少数 民 族 大 学 生 在 就 业 中 的 O人 录用人数偏低 ,就业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
表二 “ 责单位 近 5年 录 用少数 民旅大 学 毕业 生使 用 岗位 ” 回答 百 分 表
自主 择 业 ” 的转 变 。 近 年 来 ,在 逐 步 实 现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的 指 导 思 想 下 ,高校不断地大幅度扩招 ,加 之对少数 民族学生人学 时的政策倾 斜 , 使少数 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逐 日突出。 如何解决好少数 民族大学毕业 生就业 问题 ,不仅成为教育 工作 者必 须思考的问题 ,也是人才T作的当务之急。甘肃高校少数 民族 大学 毕业 生就业 工作关 系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家庭 的切身利益 ,关系高等 教育的持 续健康发展与进一步深化改革 , 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与社 会稳 关 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们 以甘肃 民族地区——甘南藏族 自治州为例进行实地调 研 ,采用 问卷法 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 式,从 少数 民族 大学毕业 生个人基本 情况 、 就业 情 况 、学 校 教 学 及 就 业 指 导 情 况 、对 就业 竞 争 力 的认 识 、及 用 人 单 位对 大学毕业 生就业能力的评价与需求 等方面进行 了调研 。通 过对 毕业 的少数 民族大学生 以及用人单位领导的访谈 ,收到了有关就少数 民族大 学生就业 的第一手资料 ,调 查问卷 内容 包括 :共五部 分 ,总共 4 1个 问 题 ,发放该 问卷 10份 ,收 回 10份 ,有效 回收率 10 0 0 0 %。在调查 的 10 0 人中 ,男性 5 4人 ,女性 4 6人 。5 9人的专业为文科 ,2 7人为理科 ,5人 1科 ,1 医药类 ,8人艺术类 。其 中 3 二 人 3人为大专学历 ,5 8人为本科学 历,9人硕士学历。他们 中 20 05年 以前毕业 的占 4 % ,20 4 0 6年毕业 的 占 2 ,20 % 0 7年毕业 的占 1 %,20 5 0 8年毕业 的占7 ,2 0 % 0 8年 以后毕业 的占 1 % 。其 中汉 族 占 2 % ,回族 占 7 ,东 乡族 占 3 ,藏 族 占 4

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及就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及就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及就业指导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观念不正确以及就业指导不足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就业指导措施。

一、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然而,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

一方面,一些传统的人文学科仍然得到过多的关注,导致该类专业的供需失衡;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和新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种供求不匹配导致了大量毕业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专业背景的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实时了解社会需求动态,根据市场的变化开设新专业和调整现有专业设置。

同时,也需要推进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断更新要求。

二、就业观念不正确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拿到正式的毕业证书就能轻松找到理想的工作。

事实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仅凭学历往往无法获得优先考虑。

此外,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定位缺乏清晰的认知,缺乏正确的就业目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校可以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引导毕业生对自身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制定就业计划和目标。

三、就业指导不足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的深度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师资水平有限,无法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这些问题导致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就业指导师资的培养和选拔,确保他们具备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数据库,为毕业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

新形势下大学生促进就业对策刍议——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新形势下大学生促进就业对策刍议——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SRTP)基金项目(编号:20180514)新形势下大学生促进就业对策刍议——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王玉翠 王晓凤 梁卓玛银措 王丽卉 宫业兴(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文章采取对大学生就业态度和就业形势认知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和就业形势认知情况,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提出大学生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加强专业指导和训练,大学生自我提升,多方面发展寻求优势。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促进就业就业这一重大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

要想搞好就业工作,需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把握好自身的有利条件,利用周围的有效资源,做好就业的准备,增强就业者信心。

一、调查数据来源本次调查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主要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被调查对象为甘肃农业大学的在校本科生,分两批次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203份,无效问卷有97份,无效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被调查对象对未来还没有什么规划。

本次调查对象按性别比例构成来看,男生占44.83%,女生占55.17%;按年级构成来看,大一学生占4.43%,大二学生占32.02%,大三学生占36.95%,大四学生占26.60%。

可见,这次调查的“主力军”为大二至大四的学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一的新生只有鲜少的人考虑了以后的职业生涯,大多数人还没有这个意识,大二到大四的学生每个年级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按专业构成来看,理工类占28.08%,金融类占33.50%,文史类占9.36%,计算机类占0.99%,其他类的占28.08%。

二、大学生就业态度与就业形势认知调查1、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在被调查对象中,选择就业的占多数,达到了52.22%,考研的占比为37.44%,其他选择占比为5.42%,自主创业的占比为3.94%,选择出国的仅占0.99%。

论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毕业论文

论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毕业论文

论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毕业论文一、问题的提出甘肃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省份,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甘肃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低、薪资水平较低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

因此,研究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问题的分析1. 就业率较低的原因首先,甘肃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吸纳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少。

其次,甘肃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一些专业的就业市场较为狭窄,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此外,由于甘肃省的高校教育相对滞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弱,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2. 薪资水平较低的原因由于甘肃省的经济相对欠发达,企业的资金实力较为有限,因此在薪资待遇上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

此外,甘肃省的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也相对较弱,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缺乏竞争力,因此在薪资待遇上也难以占据优势。

3. 农村地区的就业难度更大的原因甘肃省的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就业机会相较城市地区更加有限。

此外,由于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其面对就业市场时的竞争优势也较为弱,因此在就业难度上也更大。

三、解决途径的探讨1. 改善就业环境甘肃省政府可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和扩大产业规模等方式来改善就业环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可以加强与周边省份的经济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进入甘肃省,提高抢占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

2. 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甘肃省的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同时,应该优化专业结构,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重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3. 加强政策支持甘肃省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惠政策,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此外,农村地区的政府也应该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丰富就业机会,为农村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甘肃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甘肃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甘肃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何庆霞【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与非贫困生相比,高校贫困生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甘肃地处中国西部,受地理位置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突出.本论述通过对贫困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以调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国家、社会、学校、自身四个方面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和学生忧心的社会性问题,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和高等学府教育的改革,更是对民族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6(045)007【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服务体系【作者】何庆霞【作者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金昌7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381.1 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各个行业对人员需求上升缓慢的条件下,高等学校毕业学生数量的增加,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同期内,来自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山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学生在逐步上升,还有很多贫困生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家庭。

据教育部的一项统计,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贫困生占在校学生人数的20%~25%,在其中,还有一部分特别困难的学生,占到8%~10%,国家相关部门、各个高校都积极采取措施,来面对数量日益增加的贫困生。

目前,一套帮助贫困生解决入学问题的方案已经形成,主要涵盖设立奖学金、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减免学费、补助贫困生等措施,这一套措施不仅大大缓解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难问题,而且也能解决一些在校期间的困难。

但是,这些措施对贫困生的帮助是有限的,当他们完成大学学业,走进社会后,就业难又成为这些贫困生未来发展的制约。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分布的实证研究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分布的实证研究

样 的书… ‘ 怎么读书 ”是多数学 生的 困惑 ,我 国著名学者冯 友兰总结读书要 “ 精其选 , 解其意 、 知其 言 、 明其理” 。因此 , 迎合大学生需求 的合理 的阅读取 向引导和阅读 方法传授 非常 的重要 。学校可 以开设相关 的阅读课 程来 教授 学生如何 针对 不 同内容 的书运用不 同的阅读方法。
选 择 回家 乡 就 业 。
速增长等方 面发挥 了巨大作 用。然而 ,毕 业生 自由流动 、自 由就业在提高个体 收人 、促进经 济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 了另 外一个 问题 ,那就是高素质人才的区域分布更 加不 均衡 。 我国是一个地 区间差异十分 明显 的发展 中国家 ,这种差 异既有东西部之 间 、城 乡间经济水平 的差 异 ,也有社会 发展 水平 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在 经济上处 于劣势的地区 ,不但很 难 吸引本地或 其他地方 的高素质 的学 生在此接受 高等教育 , 也很难 吸引在外求 学的学子 回家乡就业 ; 而且即使 本地区培 养 了高素质 的毕业 生 ,也会 被其 他经济发 达地区吸引。大学 生就业分 布不仅关 系到大学 生的就业 质量 ,还会影响到高素 质劳动力 的配置 和流动状况 ,进 而影 响社会 经济发展 ,研 究 大学 生就 业分布 具有重 要 的理 论和 现实意 义。本文 对 2 0 1 3 年甘肃省大学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 从就业地点 、 就业地 区和就业单位 三方 面来研 究甘肃省大学生的就业 分布 状况 。并与学历层次 、生源地进行交叉分 析 ,试 图了解 甘肃 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分布 的特点。
况 :
( 一 )大 学 生 的就 业 地 点 分 布
若将 就业 地点划分 为直辖市 、省会城市 、其他城市 和农 村 ,2 0 1 3 年对 已落 实工作 的大 学生 的调查 中 ,签约 单位在 省会城市 的比重达到 5 0 %,在其他城 市的 占 3 2 . 4 %,在直辖 市的占 l 1 . 6 %,在农村 的仅 占 6 %。可见 ,甘肃 省 的应届毕 业大学生倾 向于在城市就业 ,其 中,在省会城市就业 的比例 最高 ,而在农村就业 的比例较低 。对 比大学生高考时 的家庭 所在地来看 ,属于农村地 区的学生人数最多 ,占调查人数 的 4 3 . 2 %,其次是其 他城市 ,有 3 3 . 3 %,来 自省会 城市 的大学 生占 1 8 . 5 %,直辖市 的占 5 . 1 %。这就意味着有很多毕业生涌 向省会城市就业 ,而相 当一部分生源地在农村 的大学生不会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分布的实证研究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分布的实证研究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分布的实证研究作者:万阳洋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7期【摘要】大学生就业分布不仅会关系到他们自身,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通过对2013年甘肃省大学毕业生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就业地点、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三方面来研究甘肃省大学生的就业分布状况。

并与学历层次、生源地进行交叉分析,试图了解甘肃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分布的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地区;地点分布;就业单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逐渐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统一分配的就业机制,允许毕业生与就业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自由择业,此举在促进劳动力市场竞争、提高人力资本的效用,甚至在保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毕业生自由流动、自由就业在提高个体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高素质人才的区域分布更加不均衡。

我国是一个地区间差异十分明显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既有东西部之间、城乡间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有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地区,不但很难吸引本地或其他地方的高素质的学生在此接受高等教育,也很难吸引在外求学的学子回家乡就业;而且即使本地区培养了高素质的毕业生,也会被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吸引。

大学生就业分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还会影响到高素质劳动力的配置和流动状况,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大学生就业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对2013年甘肃省大学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就业地点、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三方面来研究甘肃省大学生的就业分布状况。

并与学历层次、生源地进行交叉分析,试图了解甘肃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分布的特点。

一、研究方法和结果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高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流动的特征及影响机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西部地区人才政策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71363049)的调查数据。

课题组于2013年春季在甘肃省范围内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调查,调查的高校共有19所,有效的大学生样本5167个。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观与高校就业力培养现状研究——基于甘肃省21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观与高校就业力培养现状研究——基于甘肃省21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观与高校就业力培养现状研究——基于甘肃省21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就业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高校就业力的培养成为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甘肃省21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甘肃省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及高校在就业力培养方面的现状。

首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甘肃省大学生对就业观念的认知和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是他们选择大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学生对就业观念不够明确。

部分学生将就业仅仅看作是一个手段,而忽视了就业与自身能力、兴趣和发展的关系。

此外,一些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缺乏了解,对就业形势和市场变化也不够敏感。

这些问题反映出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

其次,本文调查了大学生对高校就业力培养的评价与期望。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加强就业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生们对于学校与企业合作和提供就业信息的期望较高,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和支持。

此外,一些学生也提出了对学校设置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和课程等建议。

在分析就业观念和高校就业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首先,就业观念的滞后与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不足有关。

许多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认识较为模糊,对新兴行业和就业趋势了解有限,这需要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和信息发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就业敏感度和适应力。

其次,高校在就业力培养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还需要强调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同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学校应该积极推动双方的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1. 引言1.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但是很多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实现就业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找到可持续解决之道。

2. 正文2.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企业招聘需求减少,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加剧。

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形成了激烈竞争。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毕业后找工作困难。

部分企业对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担忧,导致招聘难度增加。

一些大学生缺乏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仅凭学历和学历来应聘工作,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一些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迅速,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造成了就业困难。

地区发展不平衡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一些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的招聘机会更多,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有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找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帮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就业。

2.2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需要面对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寻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理想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逃避现象及其解决路径探析

大学生就业逃避现象及其解决路径探析

大学生就业逃避现象及其解决路径探析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逃避现象,即不愿意主动找工作或面对就业问题,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逃避现象的成因、表现和解决路径进行探析。

一、大学生就业逃避现象的成因1. 教育观念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将“读书考大学”视为子女的唯一出路,很少有家长重视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使得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就业的正确认识和准备。

2. 就业压力增加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一些学生由于害怕面对现实压力,选择逃避就业问题。

3. 教育体制约束中国的教育体制普遍偏重理论教育,缺乏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使得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的职业技能,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1. 拖延找工作一些大学生常常拖延找工作,以打游戏、玩手机等消遣方式来逃避就业问题,导致毕业后长时间失业。

2. 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由于缺乏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认知,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里开始,选择了放任自己,不思进取。

3. 依赖家庭部分大学生依赖家庭过度,在家庭的支持下逃避就业问题,不愿主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逃避问题的路径1.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需求、行业走向,引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和能力提升。

2. 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技能,使得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竞争力。

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不仅仅把重心放在读书,还应该重视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培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4. 倡导积极面对就业社会应该倡导积极面对就业的态度,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园,积极适应社会需求,拥抱未来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逃避现象虽然存在一定的成因,但是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养,改变家庭观念,以及社会的倡导,是可以解决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拖延”现象浅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拖延”现象浅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拖延”现象浅析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了大学的求学之路。

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些高校毕业生却选择拖延,不愿意立即投入到职场中。

这种现象被称为“就业拖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们需要了解“就业拖延”现象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

随着国内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而且,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导致一些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困境。

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深受学术氛围的影响,渴望深造或者发展自己的学术兴趣,因而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而非立即就业。

就业拖延现象也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些毕业生可能会因为对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而觉得彷徨,不愿迅速进入职场。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毕业生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的挑战。

就业拖延现象也与个人心理和职业规划息息相关。

一些毕业生可能会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感到焦虑,不愿意立即就业。

以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也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怎样选择。

一些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可能并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导致毕业后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哪种职业,也就不愿意草率地就业。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和解决。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且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

这样可以在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职场的挑战,减少就业拖延的可能性。

社会也应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职业挑战,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毕业生应该注重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要被就业环境打击了信心。

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轻言放弃。

可以通过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加找到理想工作的可能性。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与人口问题探析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与人口问题探析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与人口问题探析
马志立
【期刊名称】《西北人口》
【年(卷),期】2008(029)006
【摘要】大学生就业与人口问题是举国上下关注的大事要事,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省份,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还将成为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口素质的提升与就业反映出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必须和谐统一,这需要政府强力的政策引导、企业配合、机制完善.从调研来看,甘肃省人口素质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及用工不平等现象;性别比失衡的突出问题;大学教育所设专业课程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严重不协调,大学教育还不能适应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总页数】4页(P123-126)
【作者】马志立
【作者单位】农工民主党甘肃省委员会,兰州,7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05
【相关文献】
1.可持续发展中甘肃省所面临的人口问题 [J], 桂拉旦
2.甘肃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樊王妮;刘博;杨顺喜;魏鹏
3.甘肃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升策略的研究 [J], 刘博;樊王妮
4.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别差异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J], 周娟娟; 杜改凤; 王明娟; 张自尧
5.大学生就业意愿与创业情况调查分析
——以甘肃省L市为例 [J], 张蕾;史泾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兰州市就业问题实证研究

甘肃省兰州市就业问题实证研究

甘肃省兰州市就业问题实证研究作者:王清山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4期王清山(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兰州 730030)摘要:立足于兰州市的宏观经济现状,从兰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兰州市的就业形势与影响当地就业的主要因素,着力于解决经济转型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与庞大劳动力供给之间形成的矛盾,以此促进兰州市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兰州;就业理论;回归分析;;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57-02一、前言就业问题,不仅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的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

本次研究从兰州是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统计分析与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兰州市的就业形势与影响当地就业的主要因素。

二、计量分析本文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揭示兰州市的就业与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使用了多元回归模型、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性等理论。

1.多元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是研究一个被解释变量与多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即反映多个变量间关系的随机性数学表达式。

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现为:Y=b+a1X1+a2X2+a3X3+…+aiXi+Ut(i=1,2,3…)2.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是指某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出现了相关性。

当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时,一些变量就可以被另一些变量取代,从而可以剔除模型中多余的变量。

3.序列相关性序列相关性是指模型的随机干扰项违背了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随机干扰项之间存在相关性。

本文研究就业所采用的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而序列相关性经常出现在以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的模型中。

三、实证分析与结论(一)指标选择本次研究重点是兰州市就业问题。

我们选取如下几个相关性较强的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就业人数(Y),GDP(X1),CPI(X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社会零售商品消费总额(X4),政府财政支出(X5),高等学校毕业人数(X6),第一产业比重(X7),第二产业比重(X8),第三产业比重(X9)。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杰
【期刊名称】《致富时代(下半月)》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省份,面,临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就业渠道单一、服务大学生就业平台不完备、大学生整体就业率偏低等等,这些问题的不仅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阻碍因素,也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很多综合性的问题。

笔者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在分析甘肃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甘肃省大学生的就业率。

【总页数】1页(P167-167)
【作者】杨杰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就业中的公平问题研究--基于甘肃省某高校的调查研究 [J], 师玉生
2.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唐博
3.新形式下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黄成良
4.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李季
5.当代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李张宁;鲍萌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及对策研究

甘肃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及对策研究

甘肃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及对策研究王首道;马唯香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24()5
【摘要】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甘肃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就业结构性矛盾、毕业生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家长就业观念趋于保守、部分高校就业工作不细不实等。

积极有效应对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现象,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大学生个体需要培育更积极的就业心态,家长要鼓励成年子女积极走向社会,高校要进一步增强就业服务的主体意识,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总页数】4页(P104-107)
【作者】王首道;马唯香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38
【相关文献】
1.经济新业态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对策研究
2.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归因和对策研究
3.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4.个体化视角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根源与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9卷
Vo l 。 2 9
第6期
成 都师范学 院学报
J OU RNAL OF C HENGDU NO RMAL UN I VER S I TY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 1 3
基 于 扎根 理 论 的大 学 生 “ 不就 业 ’ ’ 现 象研 究
集 中显现 大学生“ 不就业” 现 象的原 因。运用扎根理论研 究 范式 , 对在 甘肃省 1 4所 高校所采 集的 4 2 7句大 学生及 高校教师对该 问题 的个人原 因回答语 句进行 了三级 编码分 析 , 结果显 示甘肃省 大 学生“ 不就 业” 原 因可 以集 中为 1 4个范畴。 同时 , 以上述 原因各 范畴类别作 为大学生“ 不就 业” 现 象原 因影 响 因子 , 依 据核心 范畴 与其他 范畴 的关 系得 出各影响 因子 的权 重及其排序 。并提 出解决大学生“ 不就业” 问题 , 需要加强对大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 导工
甘 肃省 l 4所不 同层 次 的高校 为 样 本 , 以“ 你 觉 得 大
的问卷调查环节。通过对调查所获一手资料借助扎 根理论研究 范式 的分析 J , 构建 出解 释大学生“ 不 就业” 现象 的理论模型。 二 、研 究方 法与研 究设 计
( 一 )扎 根理论 方 法 扎根 理论 是 G l a s e r和 S t r a u s s于 1 9 6 7年提 出 的
— —
以甘 肃省 为例
吕 蕊 , 胡 建 军 , 马 军
( I . 兰州工业学院 管理工程系 , 兰州 7 3 0 0 5 0 ; 2 . 兰州工业学院 招 生就 业处 , 兰州 7 3 0 0 5 0 )
摘 要: 大学生及 高校教师对 于“ 你 觉得 大学生就 业率低的原 因是什 么? ” 这 一问题个人原 因方 面的回答 可以
在就 业 问 题得 到越 来 越 多 的关 注 、 就业 形 势 日 益 严 峻 的情 况 下 , 大学 生就 业 却 呈 现 了与就 业 形 势
相反的趋势, 出现了“ 不就业族 ” 。面对 “ 不就业族 ” 我们不禁要发问 , 为何不就业?不就业出路何在? 大学生是高校就业 的主体 , 高校教 师 ( 尤其是 就业工作人 员 ) 是高校就业工作 的直接载体 , 他们 对 高校 就业 工作 现 状 的感 知 力最 强 , 理所 当然 成 为 本 研究 最佳 的资 料 获取 对 象 。鉴 于此 , 本 研 究 选 取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就业问题再次给予了高
度 的关 注 , 就业 问题 是对 人社 部 门 , 各级 政府 工作 的
学生就业率低的原 因是什么? ” 为题 , 开展 了为期两 年 的无 结 构式访 谈 , 以期 解 决量 化 研 究 的 问卷 调 查
弹性 与灵 活性 不足 的 问题 , 获取 深入 细致 、 生动 丰富
胡建军( 1 9 8 0 一) , 男, 甘 肃徽县人 , 讲师, 硕士 , 研究方向 : 就 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军( 1 9 8 0 一) , 男, 甘肃平凉人 , 教授 , 硕士 , 研 究方向 : 战略 管理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 0 1 3年 6月
种 质性 研究方 法 。这是 一种从 下往上 建立 实质理
挑战和考验 , 更是高校学生工作 的重 中之重。新华
网“ 数 说 十八 大 ” 统计 显 示 , 2 0 0 2年我 国实 施 积极 的 就业 政 策 以来 , 2 0 0 3年 至 2 0 1 1年 全 国新 增 就 业 人 数 累计达 9 8 0 0万 , 2 0 1 2年 上半 年 , 城镇 新 增就 业 人
作。
关键词 : 大 学生 ; 不就 业; 扎 根理论 ; 原 因分析 ; 就业期望 ; 职业生涯规划
d o i : 1 0 . 3 9 6 9 0. i s s n . 2 0 9 5—5 6 4 2 . 2 0 l 3 . 0 0 6 . 0 7 1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5 42 6 ( 2 0 1 3 ) 0 6 - 0 0 7 1 - 0 5
( 6 )应 用 获 得 的理 论 , 解 释 和认 识 大 学 生 “ 不
建构 相关 的社 会 理 论 。 【 3 所谓 扎 根 理 论 , 是 用 归纳 的方法 对观察 到 的现 象 加 以分 析 整理 , 通过 经 验 概
数6 9 4万人 。
的质化 资料 。 ¨ 在对 2 0 1 1 届毕业生展开资料收集 前, 本研究预期 , 大学生和高校教师通过几句话就可 以说 明就 业率低 、 就业 难 和 不 就业 之 间的 核心 关 系
( 结 果也 印证 了这一假 设 ) , 而其 中关 于个 人原 因方 面 的 回答 可 以 集 中显 现大 学生 “ 不就 业 ” 现 象 的原 因 。对 2 0 1 2届毕 业 生 , 在 无 结构 式 访 谈 的基 础 上 , 引用 2 0 1 1 届 毕业 生 访谈 资 料 , 添加了“ 你 认 为 去 年 调查 中显 示 的 大 学 生不 就业 现 象 的原 因是 什 么 ? ”
十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 ) 3 - 2 2
基金项 目: 本 文系 2 0 1 2年“ 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1 2 0 5 Z C R A1 9 4 )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吕蕊( 1 9 8 2 一) , 女, 河北沦州人 , 讲 师, 硕士 , 研 究方向 : 土地资源管理、 人 力资 源管理 ;
( 5 )将 各 范 畴 类别 作 为大 学 生 “ 不就业” 现 象 原 因的影 响因子 , 依 据核 心范 畴与其 他 范畴 的关 系
论 的方 法 , 即在 系 统 收集 资 料 的基 础上 寻找 反 映社
会 现象 的核心 概念 , 然 后 通 过这 些 概念 之 间 的联 系
得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及其排序 , 即获得扎根理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