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配套课件:2.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4课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 对接迁移。非选择题无论是陌生的地理知识, 还是已有的地 理知识, 都需要回归教材, 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 并实现与新 问题的对接, 这样才能找准答题的突破口。例如, 上题解答过 程中, 要联系 “气压带、 风带” “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自 然地域分异规律” “农业区位因素”等课本知识, 并与本题中 的“大气透明度极佳”“科考船„„遇到的困难”“P 大陆 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P 大陆热带草原带„„ 的农业地域类型”完美对接。
答案: 1) ( 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 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地势南高北低; 北 部海岸线较平直, 南部海岸线曲折, 多岛屿。 ( 河流径流量大, 2) 携带泥沙量大; 位于河流入海口, 地势低平, 流速缓慢, 以堆积作用为主, 泥沙大量堆积; 地处海陆交界地带, 海水的顶托使堆 积作用增强, R 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在 ( 特点: 3) 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 滩涂比重略有增加; 其他各类用地比 重减小。 不利影响: 水资源减少, 水质下降; 生物多样性减少; “热岛 城市 效应”增强; 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 热带草原景观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 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 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 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 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海拔高, 气温低, 降水 少, 不能形成热带雨林 气候 信风来自海洋, 温暖湿 润; 山地迎风坡, 多地形 雨; 暖流增温增湿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 洋, 缺少陆地分布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 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苔原带、亚 寒带针叶林 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 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1) ( 分析 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2) ( 据表归纳 R 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 3) 并指出该变 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2.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
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
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判定南
北半球 判定热量带 判断纬度高 低 判断阴阳坡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
般位于北半球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 置越低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的热带雨林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 叶林带 有陆地分布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 下水丰富
三、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降水因素 地貌 因素 季节因素 自然环境 变迁、人类 活动因素 气候、地貌 等因素综合 作用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 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 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 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 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喜马拉雅山南坡,即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 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 南坡比北坡低
分析地理现象;二是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球环境整 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如下图 所示: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2)各要素表现出来的特征与整体环境表现出的特征一 致。 (3)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
2013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 候
土 壤
水 文
生 物
地 貌
90° 80°带带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冰冰 原 原 气 带 候 苔 苔 原 原气 带 候 带 带 针 针 叶 叶 林 林 气带 候
90° 80° 70°
亚 亚
温带落叶 温带海洋 阔叶林带 性 气 候
1.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气候: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 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地貌:地势北高南 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 崎岖;水文:河流纵列分布,流向自北向南,水 能资源丰富;生物: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 物具有多样性。
【例题】(2011·上海高考)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 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 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 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反 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 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 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 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 同,水热状况不同。 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 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 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 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 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例题】(2011年·福建高考)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 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 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 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 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 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 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 工农业的发展。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 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 候
土 壤
水 文
生 物
地 貌
90° 80°带带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冰冰 原 原 气 带 候 苔 苔 原 原气 带 候 带 带 针 针 叶 叶 林 林 气带 候
90° 80° 70°
亚 亚
温带落叶 温带海洋 阔叶林带 性 气 候
1.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气候: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 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地貌:地势北高南 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 崎岖;水文:河流纵列分布,流向自北向南,水 能资源丰富;生物: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 物具有多样性。
【例题】(2011·上海高考)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 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 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 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反 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 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 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 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 同,水热状况不同。 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 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 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 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 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例题】(2011年·福建高考)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 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 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 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 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 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 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 工农业的发展。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 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43张)
考点一
考点二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水质好。(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考点一
考点二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第(1)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及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3月25日”和关键词语“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理出3月25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B项。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排除C项;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可排除D项。第(2)题,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答案 (1)B (2)A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第3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
温带落叶阔叶 温带荒漠带 挡西风进入,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各大洲的高山 与当地的水平 和高原地区 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高频考点突破
第3讲
北 半 球 东西两岸 大陆东岸自然 北 半 球 中 高 纬 中 高 纬 自然带的 带向较低纬度 度,大陆东岸是 度 的 大 分布纬度 延伸,大陆西 寒流, 降温减湿。 陆 东 、 应该大致 岸自然带向较 大 陆 西 岸 是 暖 洋 西两岸 相当 高纬度延伸 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 度,大陆东岸是 暖流,大陆西岸 是寒流 流 北 半 球 东西两岸 大陆东岸自然 中 低 纬 自然带的 带向较高纬度 度 大 陆 分布纬度 延伸,大陆西 东 、 西 应该大致 岸自然带向较 两岸 相当 低纬度延伸
高频考点突破
第3讲
第(1)题,由 E 到 O 的变化中已知的自然带变化是森林、灌丛 草甸—草原—荒漠,且是水平自然带变化,是水热状况变化, 特别是水分越来越少的结果;从“温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林 带—R—温带荒漠带”的变化可以看出是水平自然带变化, 又 由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知,R 是温带草原带。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
)
A.A→B→C→D 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分异 C.C→F→G→H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分异 D.C→F→G→H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 (2)图中 H 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C.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D.热带草原带 ( )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高频考点突破
第3讲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基础必备】 1.四大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共61张ppt)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C )
解析:根据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均为亚热带自然带的植被,而该地区为 45°N,不可能有这 两种植被,故 A、B 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亚欧 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 45°N,且为山区,故为针 阔叶混交林,C 项正确;草原一般为降水量较少的半干旱地 区对应的植被,而图示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和地形抬升作用的 影响,降水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 项错误。 答案:C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①生产功能,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要素统一在一起,在 一定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②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 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自然环境演化的 一个方面,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地貌、土壤、生物、水 文统一演化的过程。
2.导致该地区中小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温度上升 B.湖面蒸发作用加强 C.降水强度增大 D.地表径流量增大
(D )
[题组冲关] 如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地区的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
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 1~3 题。
3.该地区中小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冻土融水 D.地下水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误区警示 (1)沿 某 线 自 然景 观呈 现 森林 —草 原 —荒 漠 的 变化 并非 都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非洲从刚果盆地向南北 两侧的变化应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澳大利亚沿南 回归线由东向西与非地带性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
例1 下图为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原理及效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箭头①的解读,正确的是( C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减少 B.地面吸收的大气辐射减少 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释放的热量增多
(2)该图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D ) A.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相互影响,实现环境自我修复 C.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 D.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从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
水分
山地的垂直地域 水热状况
分异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高低纬明显;自然景观南 太阳辐射
北更替,东西延伸
中纬度明显;自然景观东 海陆分布
西更替,南北延伸
海拔
中低纬度高山明显;从山 麓到山顶更替
特别提示: ◇ 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水平地带中从赤道向两极的变 化相似。 ◇ 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山体所在的纬度和山体的相对高度大小有关。 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 简单。 ◇ 山体的基带(山麓的自然带)与山体所处的水平自然带相同。 ◇ 同一自然带,同一海拔阳坡高于阴坡(热量);纬度越高,同一自然 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例2 下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自然带为( A )
A.针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荒漠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
(2)甲自然带阴坡分布的上限高于阳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坡度
【解析】第(1)题,大气吸收具有选择性,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 源于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其吸收的地面红外线长 波辐射增多,导致气温升高,C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高频考点讲练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的地域差异
规律方法技巧
山 地 垂 直 地 域 分 异 规 律
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分布图
地域分异规律 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分布规律
南 北 更 替
东西延伸
典型纬度 低纬度 高纬度
形成基础 根本因素 热量为主 太阳辐射
冰原气候(冰原带) 苔原气候(苔原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核心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温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 草 原 常绿硬叶林带) 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 带 荒 漠 带
温 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草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 原 带 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 5
6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 24/48 21/48 3/48 类活动的影响
高频考点讲练
核心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河 流 上 中 游 砍 伐 森 林 河 流 上 中 游 水 土 流 失 河 流
___ 含
沙 ___ 量 ___ 增 加
下 游 河 道 泥 沙 淤 积
河道泄洪 能力降低
洪涝灾 _____ 害加剧 地下水 位升高
高频考点讲练
举一反三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目。
⑵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B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规律方法技巧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 ⑴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 (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赤道 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17
考点一 考点二
1.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D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
2.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
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
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
3.淤地坝最适宜建在( C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14
考点一 考点二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 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 “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 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 为例:
15
考点一 考点二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 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 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 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 的影响为例:
10
考点一 考点二
11
考点一 考点二
第二步:析设问,求答案 第(1)题,结合上述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 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 索等山脉的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 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 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是仍 然处于冰期,故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湖泊补给大于蒸 发量,湖水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第(3)题,结合材料与图示的 分析,里海的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 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 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考点一 考点二
1.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D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
2.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
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
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
3.淤地坝最适宜建在( C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14
考点一 考点二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 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 “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 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 为例:
15
考点一 考点二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 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 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 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 的影响为例:
10
考点一 考点二
11
考点一 考点二
第二步:析设问,求答案 第(1)题,结合上述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 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 索等山脉的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 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 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是仍 然处于冰期,故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湖泊补给大于蒸 发量,湖水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第(3)题,结合材料与图示的 分析,里海的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 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 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201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件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分析
解题思维流程
【通关锦囊】 从本质上讲雪线高低是与纬度、蒸发量、降 水量的关系,具体影响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纬度 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坡向——阳坡雪 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 坡雪线海拔高。
(3)我国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常常 有绿洲分布,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有大量的冰雪融水, 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是非地带性因素影响造成 的。 答案 (1)B (2)A (3)C
非地带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一 部分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陆地自然带地 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不很鲜明,这些因素称为自然 带非地带性分布因素,它们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可 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非地带性因素进行分析: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答案 (1)B (2)D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 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 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 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 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 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状况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地势的高低、山脉 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 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 西部自然带不同,就是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使温带落 叶阔叶林不能继续向东延伸,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形成温带 荒漠带。
(2)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陆地的大小、陆地 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 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如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该地区全部 为海洋。
[优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整 体性和 差异性 课件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 (名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 -高高考考地地理理二二轮轮复复习习整专体题性五和整差体异性性和课差件异p性p课t 优件质(说最课新稿版(本精)选推)荐
(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
【 (名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 -高高考考地地理理二二轮轮复复习习整专体题性五和整差体异性性和课差件异p性p课t 优件质(说最课新稿版(本精)选推)荐
【答题思维路径】 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 (名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 -高高考考地地理理二二轮轮复复习习整专体题性五和整差体异性性和课差件异p性p课t 优件质(说最课新稿版(本精)选推)荐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整 体性和 差异性 课件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整 体性和 差异性 课件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思维模型】 ※ 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思路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整 体性和 差异性 课件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整 体性和 差异性 课件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 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 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 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 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 (名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 -高高考考地地理理二二轮轮复复习习整专体题性五和整差体异性性和课差件异p性p课t 优件质(说最课新稿版(本精)选推)荐
(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
【 (名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 -高高考考地地理理二二轮轮复复习习整专体题性五和整差体异性性和课差件异p性p课t 优件质(说最课新稿版(本精)选推)荐
【答题思维路径】 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 (名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 -高高考考地地理理二二轮轮复复习习整专体题性五和整差体异性性和课差件异p性p课t 优件质(说最课新稿版(本精)选推)荐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整 体性和 差异性 课件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整 体性和 差异性 课件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思维模型】 ※ 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思路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整 体性和 差异性 课件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二轮 复习整 体性和 差异性 课件p p t 优质说课稿(精选)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 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 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 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 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运用 (2012· 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C.祁连山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 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例题试做 1】 (2012· 广东文综)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 CO2 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 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 C.减轻酸雨污染 B.缩小臭氧层空洞 D.加快洋流流速
【例题试做 2】 (2012· 山东文综)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 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1)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 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
2.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 ——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 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3.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热量带。所谓基带, 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 地区。
(3)D 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 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__________。 (4)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 对全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进而对于沿海 地区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 以上各地理要素 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 甲地位于________(风 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划出该风带的风向。 (2)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标出 a、b、c、d 四处洋流 流向,d 处洋流属于________(暖流或寒流)。e 处洋流对“气 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 E 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________。
解析:(1)甲为东北信风带;(2)a、c 为风海流,流向与风 向直接相关,e 为暖流;(3)D 为地中海气候区,自然带是亚 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①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
答案:(1)C (2)A
1.(2012· 广东文综)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 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 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6. 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 风坡, 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冰雪量大, 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 快,因此雪线高)
7. 可根据不同山坡的自然带分布的海拔的不同, 判断山 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 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 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 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 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 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 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4.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 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 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 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 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5.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 球。北半球的山体,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于北边(指赤道至回 归线之间)或始终在南边(指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则南坡获得 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 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
B.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
解析:(1)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依据山地海 拔接近 8 000 m,以及南坡有雨林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可判断此山为喜马拉雅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而山 地冰雪带下界低于北坡,故 C 项正确。各自然带的界线是基 本固定的,故 A 项错误;图中显示 4(针叶林带)上界北坡高 于南坡,故 B 项错误;南北坡基带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海拔 不同,故 D 项错误。 (2)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状况。依 据图中山脉的海拔(7 000 米以上),以及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 林带,四个备选山脉中,只有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存在热带季 风气候,会出现雨林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考点 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地理本讲的 2012· 广东文综· T2、T4 考查仍将以区域地理图 表和人类活动与自然地 2012· 山东文综· T1~2; 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 性关系为背景和核心, 2012· 浙江文综· T7; 2012· 安徽文综· T26~27; 创设情景,突出考查人 2012· 北京文综· T4~5; 类活动对整体性和差异 性的影响及环境变化过 2012· 江苏地理· T1~2 程、问题或解决措施。
考情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 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 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 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 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 境。(如下图)
5.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
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据图中雪线高度等值 线数值可以读出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
答案:C
6.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 4 000 米左右。该 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答案:A
3.有关古丝绸之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经地区气候干燥 B.所经地区河流全部为内流河 C.所经地区没有森林植被 D.所经地区的地形主要是平原
)
解析:古丝绸之路国内线路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该地区深居内陆,受暖湿气流影响小,气候干燥。
答案:A
4. 有关所经地区发生的水土流失现象对其他地理要素的 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壤肥力下降 C.植被覆盖率降低 B.河流泥沙淤积 D.暴雨集中
答案:B
下图为古丝绸之路国内线路示意图。读下图回答 2—4 题。
(
2.从西安到喀什,沿途地理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从西安到喀什,降水由多变少,沿途景观的变化 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破题关键】 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变化规 律。读图可知,沿 OF 方向,由高山荒漠带→山地荒漠带→ 温带荒漠带依次递变,主要是热量发生变化,水分变化不明 显;沿 OE 方向,由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依次递变,说 明主要是水分发生变化,热量变化不明显,综合以上两方面 因素,可推出 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故 B 正 确。 第(2)题考查影响自然变化的主导因素。读图可知,沿 OF 方向相同植被由高山类型逐渐过渡到温带类型,说明主 导其变化的因素是热量,故 A 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洋流主要由盛行风 驱动,故 A 项错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海洋 面积广大以辐射形式为大气环流提供动力,故 B 项正确;赤 潮成因主要是海水污染造成海水中氮、磷元素增多,与臭氧 无关,故 C 项错误;信风的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 气压带之间存在气压差,故 D 项错误。
【破题关键】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洋浮游 植物可调节大气 CO2 的浓度,影响全球气温变化,故 A 项正 确;臭氧空洞大小变化,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烃浓度的变化, 故 B 项错误;酸雨形成与大气中 SO2 和氮氧化物浓度有关, 故 C 项错误;洋流运动主要由盛行风驱动,故 D 项错误。
【满分解答】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 的自然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 信风来自海洋, 温暖湿 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 润;山地迎风坡,多地 热带草原带 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 苔原带、亚寒带 寒带针叶林带 洋,缺少陆地分布 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 温带荒漠带 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A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1.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 分布及说明 ①大陆的低纬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纬度地带性(由赤 ⇒热带荒漠带 道到两极) ②大陆的高纬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 原带⇒极地冰原带 经度地带性(从沿 海向内陆)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 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 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
解析:本题考查雪线的影响因素。材料指出:雪线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中梅里雪山所处纬 度低,雪线应在 5 000 米以上,但其实际雪线高度在 4 000 米左右,故其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应是降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