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总结
答题模板4
“措施”类非选择题
• “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 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 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 方式。此类设问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让学 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 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 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 材料一 一座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现代建筑, 没有文化底蕴,那一定是非常枯燥的,没有 竞争力的。事实上,在城市的扩建与文化遗 产的保护上往往发生冲突。有人认为:发展 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经济建设 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包袱”。
• 材料二 旧城改造中保护传统建筑是一项现 实课题,很多地方采取“修旧如旧”的策略, 通过改建翻新,有历史意义的旧建筑外貌被 保留下来,内部装修则体现现代理念,满足
•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 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着眼于文化的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 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 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 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 (2013·广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时, 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 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 570美元,但城 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 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 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 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3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ppt
15
解析:A 中“承袭”说法不正确;题干中“某市开展 ‘孩童启蒙礼’‘重阳敬老礼’等传统民俗活动”,说明 这一活动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B 符合题意;CD 说法 错误,题干中的活动不是落后的民族文化,也不是庸俗的 民族文化。
答案:B
16
2.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 )
A.传统文艺 B.传统思想 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 解析: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传统思想,故 B 正确。 答案:B
17
近年来中国戏曲发展面临困境,时代变了,环境变化 了,而戏曲的变化却没有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的 影响。据此完成 3~4 题。
3.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说明( ) A.传统文化必将消失 B.传变迁 D.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解析:“传统文化必将消失”说法过于绝对,A 说法 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辩证认识其作用,B 说法具有片面 性;传统文化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才不会消失,C 符 合题意;D 与材料无关。 答案:C
19
4.让戏曲不消失,我们必须( ) ①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 要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 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加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
解析: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是继承,还 应该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
D.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B 观点具有片面性;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D 错误。 答案:AC
2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三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一个体系:多个角度着手,全面梳理文化发展措施(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原因a.共同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具体原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②要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文化创新既要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根基,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既要反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面肯定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原因: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这是加强文化交流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②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积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更好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既要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基础回扣+考点突破+时事解读,168张ppt)
(1)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 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①“引进来”:我们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 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走出去”: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点拨] 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民族节日和文 化遗产的内涵和意义,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 期积淀,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 要标志。另外,还要注意与后面的知识点区别开来:传统 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 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 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 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 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特别提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并非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 文化,更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应该依据社会发展需求, 对文化性质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返回目录
第23课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焦经 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如今的“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 文化的繁荣,原因在于 ( A)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文化交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 有利于文化发展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基本特征 ④各民族文化 具有共性,文化个性寓于其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 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②正确。③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不选;文化共性寓于个性 之中,④错误。
第十单元
单元提升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1-
单元提升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 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 (2)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因此, 文化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有 益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4.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 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 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品课件 新人教
► 探究点二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课时23 │ 要点探究
课时23 │ 要点探究
【注意】 文化传播的途径决不只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而是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思维拓展】 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传播媒体被淘汰。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越来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促进世界信息的汇集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应看到旧的传媒的功能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教育
印刷媒体的推广
大众传媒
主要手段
课时23 │ 考点梳理
考点6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使________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________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________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本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繁荣
相互借鉴
理解个性
一律平等
课时23 │ 考点梳理
(2)民族节日。 ①含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________的长期积淀。 ②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________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 ①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________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______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艺 鲜明的民族性
取其精华
批判继承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
发展方向
思想运动
传承文化
创造
考点一 传统文化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的文化。 (2)表现形式
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
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
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
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纠错: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而非主要形式。 2.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2015·高考山东卷) 纠错: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因时而变的是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在世 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3.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纠错: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 4.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纠错:继承传统文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且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5.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纠错: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
答案
5.春运是每次过年出行的高峰期,2016 年春运时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24文化的继承
(2)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 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 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或者表现 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
(3)作为传统文化必须是现存的,而不是已经消灭的、绝 迹的文化。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甄别与选择,自身的内容和形 式已经成熟和相对稳定。
史继承性 名师指导备考 相对稳定性≠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 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因此,相对稳 定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4.传统文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 发展的消极作用。
提示: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保留着 基本特征,同时,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这表明文化具有相 对稳定性,故②正确;只有优秀文化才具有时代的先进性,③ 排除。①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填空]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 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 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 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 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________(① 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 新是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 稳定性;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015·广 东卷改编]
5.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填空]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 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 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________(①鲜明的民族性;②相对的稳定性;③时代的先进 性;④强大的包容性)。[2016·江苏卷改编]
【高考复习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
返回目录
第23课
基 础 知 识 回 扣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本民族 文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________ 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 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尊重文化多样性所要坚持的原则: 尊重不同民族 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________的原则。在文化交 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 文化的繁荣。
返回目录第23课基 Nhomakorabea 知 识 回 扣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________。 (2)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 少的色彩。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 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 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没有不同民族、不同 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 五彩缤纷的景象。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 [提示]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必须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2.世界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合。(
)
× [提示] 世界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性的概括与总结, 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合。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增强了民族文 化的多元特征。( )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 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 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与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与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一、体系构建一目了然二、命题研析有的放矢本专题是有关文化的发展问题,即传承与创新。
共分三部分: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
从命题形式上看,在主观、客观试题中均有所反映。
根据课标及课改地区2011年的高考题来看,主观试题一般运用图表、漫画、数字、案例等材料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等问题,培养参与意识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扩展性和探究性试题为主,充分体现了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在近三年一直作为重点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构建和谐文化结合起来考查,如2011年福建文综25题,天津文综5题,广东文综30题等都考查了本知识。
在备考中,应以“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主线,既要从横向理解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加深对交流和创新关系的认识;又要从纵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方向,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1·江西联考)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
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
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2011·三明段考)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风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历史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据此回答2~3题。
2.我国民俗节日较多,除了春节、元宵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说明( ) A.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B.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领风骚C.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D.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元宵节在西汉得到重视,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③ B.①③C.②④ D.②③④从2010年10月起,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始举行,意大利各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舞台。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国很多领
导人也善于运用古代典籍名句来阐释现代社会
现象或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这说明( )
A.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促进作用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可以发挥作用
D.我们应全面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D.②④
解析:从“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可以看出题目强调的是文化 精神的传承,而不是形式的传承,更不是强调创新,②排除。④“批判继承” 材料未体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A
解析
答案
3.《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
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
不 亦 乐 乎 ”“ 四 海 之 内 皆 兄 弟 也 ”“ 己 所 不
间从 1 月 24 日至 3 月 3 日。春运,不是迁徙,而
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 春节的重视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
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 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人
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 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是维系民
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 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 项
(4)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 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解析
答案
题组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 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 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 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 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 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答案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 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解析 围绕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即可,建议要 切实可行。
解析 答案
例2 (2016·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 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 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 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 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 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解答探究类主观题常见角度及注意事项: 1.确定研究课题类 课题语词的表达主要有以下几种:(1)是什么?如:关注××城市汽油价格波动、 聚焦出租车价格调整。(2)为什么?如:××城市汽油价格波动原因初探、出租车 价格调整的背景分析。(3)怎么办?××城市汽油价格波动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出 租车价格调整方案的初步设计。 拟定课题的基本要求是相关性——与探究主题有关。选择课题时还要注意:课题 的可行性——问题不宜太深,题目不宜过大或研究的面过宽,要“切口小”,高中生 能够研究;课题深刻性和独创性——课题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有一定的思 维深度和探究价值;课题的明确性——课题中包含的问题指向要明确,问题的结 构要清晰。阐述选题理由则要说明课题与材料的相关性及课题的重要性,通常应 该从教材知识、生活实践和现实意义等角度考虑所拟定课题的依据或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
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例题剖析 本题以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为切入点,考
查有关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回答时要指出什么 是“走出去”“走进去”;为什么要“走出去”“走进
去”;怎样“走出去”“走进去”。
答案
(1)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们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
典例精析 (2012· 广东高考 )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
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
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
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
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 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 “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
魅力”,这样就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4) 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将
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答题模板 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
第一步:“是什么”?即要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
观点是什么。
途径,不断推陈出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第二步:“为什么”?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事件、
观点等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怎么样”?主要是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
观点等做出评价,如结果怎样、有何意义、作用如何、 有何影响等。
第四步:“怎么办”?即要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
点提出对策、措施、方法、建议或表明态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设问都要分成四个问题, 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三个甚至两个,我们在答题过程中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 变化,“养儿防老”观念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 对人和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养儿防老”观念要做到“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该继承和发扬
“养儿防老”中“家”“孝”的中华民族美德观念;同时
改造和剔除“养儿防老”中愚昧封建思想。开辟多种养老
人教版
必修三
单元综合提升
网络构建
复习点睛
本单元围绕文化的发展,把握好如下内容: 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 累即文化继承;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四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 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 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某些国产电
影因缺乏想象力……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充分说明没
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市场。
(3) 文化创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 为营养,充分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
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主观题突破
答题模板 5 “认识”类主观题 这种设问类型的试题通常会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重大的社 会现象,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 “认识”类设问往往以“认识”“看法”“理解”等词语 为题眼,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理 解”“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
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
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 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养儿防老”体现 的“家”“孝”传统思想是维系家庭及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 传 统 文 化 具 有 相 对 稳 定 性 。 “ 养 儿 防 老 ” 体 现 的 “家”“孝”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美德在世代相传中能长期 保留着基本特征,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 生深刻的影响。
失分警示
“认识”类设问理顺了思路,解题还是比较
容易的,但如果找不到思路,则答起来难度就会很大。
不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恰恰容易忽视题型,盲目答题,
从而缺少思路,乱答一气。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重视设 问类型,只有明确设问类型,才能明养儿防老”的观 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