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下册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2.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简介九年级历史课程的内容和安排。
2. 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历史教材和参考资料。
3. 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介绍: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2.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理解和经验。
3. 方法指导:教师讲解如何阅读历史教材和参考资料,提供学习技巧。
4. 总结强调:教师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等。
2. 重要事件和人物: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武王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教材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重要事件人物。
3.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4.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的理解。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中国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掌握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建立。
2. 重要事件:秦始皇、楚汉战争、汉武帝等。
3.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央集权、丝绸之路、儒家思想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时期的特点。
2. 教材讲解:教师讲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4.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的理解。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1《俄国向何处去》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语言表达、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些能力使他们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虽然有些认识还浮于表面。
老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历史学科技能。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重大意义。
2、列宁的社会主义道路方面进行的探索。
教学难点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重大意义的探究过程。
2、新经济政策的理解。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做的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佳片回顾”等栏目,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举办故事会,讲述列宁的故事,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
2.指导学生借助“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处理资料并展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在本套全套教案中,我们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内容。
通过本套教案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熟悉并理解历史下册的重要概念和事件;2. 掌握历史下册各个单元的核心知识和要点;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分析和思考;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套全套教案按照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单元进行编排,共包含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与改革2. 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4. 第四单元:亚洲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5.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发展6. 第六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历程7. 第七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8. 第八单元: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合作三、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个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3. 课堂互动法:通过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文献和视频素材,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效果。
四、教学评估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估,我们将采用以下方式:1. 阶段性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阶段性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估;3.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估,检查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过程,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2. 教案:本套全套教案,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3. 多媒体资料:包括历史图片、文献、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4. 题:提供相关题和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 4“大危机”与“新政”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大危机”与“新政”》4课《“大危机”与“新政”》,在本单元中介绍到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面对大危机采取的态度和措施,了解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3.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评价罗斯福。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导入新课:观看一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出现的真实写照,并提出疑问为什么美国此时会出现此局面?谁可以拯救美国?找到什么独特方法解救人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学习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原因情景:1929.10.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暴跌(黑色星期四)——成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或是导火线)出示材料:20世纪30年代,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实施的原因(板书)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
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教案5
第一单元动乱与变革■内容简介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打破了资本主义列强一统天下的局面。
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苏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走上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迅速实现了由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作为一个工业强国在世界上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体系。
战争完毕后,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维持了彼此之间的脆弱和平。
1929—1933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美国爆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风雨飘摇。
面对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进展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由政府调控社会生产,逐步摆脱了危机的影响。
而德、意、日却走上法西斯道路。
■课标链接●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立方面所做的探索。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根本内容。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开展史上的作用。
■策略指导●比拟两个革命,知道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区分两个政权和两个政策,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形成不怕困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
●阅读图表和图片,感受苏联工业化建立的成就,树立热爱祖国、顽强拼搏、勇于登攀的信念;联系新经济政策,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
●列表归纳?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比拟一战前后欧洲的地图,认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脏会议;通过?九国公约?,认识帝国主义外交的根本准那么是“弱国无外交〞。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2、通过合作分析认识到: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战败国的掠夺性条约。
3、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争夺霸权的表现,进一步认识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重点难点重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认识到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法
选择
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
备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体
是
教学
时数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3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四课、“大危机”与“新政”
第5课追忆列宁-----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六课、邪恶的轴心
第七课、疯狂的战车
第八课、正义的胜利
第9课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二战经典战例——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
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
第十二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第十三课、挑战两极
第十五课“漫画”历史
第十四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第十六课、告别“雅尔塔”
第十七课、干戈不息
第十八课、梦想成真的时代
第十九课、机遇与挑战
第20课举办“时事溯源”专栏——学习与探究之四。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积极探索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手感和良好的基础功底、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总理衙门的设立(设立的原因、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2.通过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主要职权范围、性质,使学生认识到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
总理衙门的设立,加速了中国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
通过学习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使学生认识到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3.通过对清廷政策调整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民革命的时代特点,清政府正逐渐沦为外国人侵华的统治工具。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摇摇欲坠,已无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抵御列强的军事侵略。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清政府被迫调整了对内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
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向列强妥协求和,以得到列强帮助,镇压人民革命。
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了此后清政府处理对外事物时的软弱无力、卑躬屈膝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
政策的调整也使得主张对外妥协和好的洋务派当政,为以后的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此外,在镇压人民革命和抵御列强入侵时,满族的腐朽被彻底的暴露出来,清廷不得不开始倚重汉族地主,这样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主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汉族官僚势力扩大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政治的一大特征。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下册教案一、第一章:鸦片战争的爆发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进程(3)鸦片战争的影响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进程。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衰落(3)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衰落。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三、第三章:甲午中日战争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和结果(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四、第四章:戊戌变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2)戊戌变法的进程和结果(3)戊戌变法的影响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进程和结果。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
五、第五章:辛亥革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果(3)辛亥革命的影响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下册教案一、第一章:古代文明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包括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希腊。
1.2 教学内容:1.2.1 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2.2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2.3 古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2.4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这些古代文明的异同。
1.3.3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深入了解其中一个古代文明。
二、第二章: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2.1 学习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欧洲的封建制度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2.2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2.3 教学活动:2.3.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3.2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深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2.3.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欧洲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异同。
三、第三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3.1 学习目标: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包括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
3.2 教学内容:3.2.1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3.2.2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3.3.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3.3.2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深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3.3.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英国工业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异同。
四、第四章: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4.1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包括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启蒙运动。
4.2 教学内容:4.2.1 牛顿的经典力学。
4.2.2 达尔文的进化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北师大版
3.实践操作:通过模拟谈判等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2.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裂后的世界格局
-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7.历史事件的评价: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对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和冲突的评价
-对战后世界格局变动的评价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的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凡尔赛体系以及华盛顿体系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同时,我们认识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调整战后国际关系方面的作用,以及它无法根本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我们还学习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并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了评价。
当堂检测:
1.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什么?
A.重新划分欧洲地图
B.建立国际联盟
C.结束一战
D.重建欧洲
2.《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A.德国承担战争责任
B.德国失去殖民地
C.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不得设防
D.所有这些都是
3.华盛顿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A.解决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B.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利益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的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学习资料。教材应包括文字描述、图片插图、历史资料等,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配套K12】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佳片回顾”等栏目,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举办故事会,讲述列宁的故事,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
2.指导学生借助“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处理资料并展示、交流。
3.教师整理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1. 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图片制造情境,让学生感受。
2.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分析《海燕》这篇文章,请想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生: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下册教案一、第一章:古代文明的碰撞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碰撞,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文明交流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古代文明的发展: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等。
文明碰撞: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3.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
文明碰撞的过程和影响。
二、第二章:中古时期的世界1. 教学目标:了解中古时期的世界历史,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中古时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的隋唐时期、日本的明治维新、伊斯兰教的传播等。
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查理·马特改革、十字军东征等。
3. 教学重点:中古时期的历史特点。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三、第三章:近代初期的欧洲1.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初期的欧洲历史,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初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
3.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近代初期欧洲的历史特点。
四、第四章:近代殖民扩张1.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殖民扩张的历史,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
2. 教学内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帝国: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
法国和荷兰的殖民扩张。
3. 教学重点: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影响。
近代殖民扩张的历史特点。
五、第五章: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1.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的历史,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北师大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初中九年级学生已具一定的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能力.此外九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的知识,展现自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极强。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识知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情景导入法,结合教师讲授法、启发式、讨论等方法生动活泼地教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合约》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个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综合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揭示美国通过《九国公约,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
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同时了解“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教学重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
◆ 学情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导入: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提出问题来复习一战的有关内容:2略教师强调: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那么,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对世界安排的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一下。
讲授新课:一、战后的“新秩序”1.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及目的2.巴黎和会的召开1918年11月,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但战争的结束并没有使帝国主义的矛盾得到解决,只不过是由战场而转到谈判桌上。
而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力量;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妄图支配世界。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阅读资料,创设情景,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推动探究式学习。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批改
教师提问
做题
回答问题
5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指导
学习形式
时间
新授
一、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1914、6、28
过程:奥匈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军事演习被刺杀
影响:一战的导火线
讨论: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如果没有这次刺杀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了吗
二、凡尔登战役
参战集团:同盟国(4国)
协约国(31国)
初三历史学科学习指导案
2022年2月23日
课 题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课型
新授
课时1Βιβλιοθήκη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世界近代史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主题,该主题主要围绕“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四个知识点展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的学习,使学生对一战有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本课涉及后两个知识点。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凡尔登战争属于典型战役,其转折性预示着一站在战场上的胜负结局,而他的残酷性更证实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案北师大版
c.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学术文章、历史图片、视频讲座等,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2.拓展建议:
a.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b.参观展览:推荐学生参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的展览,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以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
c.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和研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如《凡尔赛条约的历史解读》、《华盛顿会议的影响》等,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案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案北师大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由来。
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讲授新课:一、战火频仍的中东介绍导言中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切入本课主题──动荡的中东地区。
展示中东地图,并介绍中东的地理、历史概念及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
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第二,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
总面积为七百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第三,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第四,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回答问题:(1)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2)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3)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第一,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莱人。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佳片回顾”等栏目,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举办故事会,讲述列宁的故事,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
2.指导学生借助“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处理资料并展示、交流。
3.教师整理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1. 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图片制造情境,让学生感受。
2.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分析《海燕》这篇文章,请想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生: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
师:由于一战中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人民反战争、反饥饿、反专制的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
俄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
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呢?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骑在俄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
师:二月革命后,在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是哪两个政权呢?生: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当时是主要政权。
师: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只是一个过渡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
到底由谁来掌权?是让资产阶级掌权,还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焦点,是关系到把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而废的严肃问题。
在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下,十月革命开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一、“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师:听说我们同学们中有许多军事迷,你们听说过“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吗?生:(课件展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著名的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巡洋舰,该舰造于1900年,舰长124米,宽16.8米。
“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
在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
师:介绍得很详细,大家知道这艘罗马神话里为人类呼唤“黎明”和“曙光”的军舰,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吗?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一起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播放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纪录片片断,内容涉及十月革命的时间、领导人、经过等概况)师:大家试着把纪录片中的内容编成绘声绘色的小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自由准备。
查阅课本和参考资料,组织小组交流)师:(选择1~2位同学讲述)生1: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临时政府封闭了《工人之路》报和《士兵报》,并企图占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D?D斯莫尔尼宫。
形势万分危急。
当天晚上,列宁在《给中央委员会的信》中这样写道:“情况已经万分紧急。
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真的就等于死亡。
……无论如何不能让克伦斯基及其同党把持政权到25日,一定要今晚解决问题。
”列宁在当天深夜越过敌人封锁线,秘密地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
生2: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全体官兵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舰开到尼古拉耶夫桥。
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向全国广播。
尔后,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按照信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师:(出示课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大家讲得非常生动,好像把同学们带回了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让我们再次向这艘英雄的军舰致敬,向为俄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致敬!师:十月革命最重大的成果是什么?生:建立了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师: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崭新的苏维埃俄国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二、“退一步,进两步”师: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新课题。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在认识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师:大家知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吗?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而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性政策。
生2:后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出台了。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是新经济政策要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呢?生:应该是吧!师:既然这样,如果苏俄刚刚建立就实行新经济政策,那不是更好吗?生:(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生1:我了解的情况是:长期对内对外战争,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正像列宁描绘的那样:“俄国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摆脱战争的,就是其形象正如同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一样,在七年之中把他打得遍体鳞伤。
”物资短缺的现实,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原因。
生2:是迫于战争和经济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在当时条件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
师: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列宁推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呢?生:(学生讨论)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在特殊条件下适合国情,长期实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生2:所以列宁说:“我们现在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师: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新经济政策允许社会主义的苏俄有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形式,就连布尔什维克党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你认为他们说得对吗?生1:我想,这大概就和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相像吧。
生2:只要适合当时的国情,符合人们的需要就可以肯定。
生3:学习了新经济政策这部分内容后,我对列宁这位革命导师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他敢为天下先,有创新精神,能创造性地把革命理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佳片回顾(播放电影《列宁在1918》片断)师:大家讨论得非常好,看来大家经过学习对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影片中的列宁吧,希望给大家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探究作业1.了解列宁生平。
2.整理或编写关于列宁的小故事或小剧本。
第2课苏联的崛起【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苏联在20世纪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走上现代化之路。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苏联的建设成就,认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2、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
【教学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苏俄社会主义政权成立后先后采取了哪些政策?其意义如何?2、导入:苏联成立后,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我们将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呢?请阅读本课!二、苏联的成立1、成立的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共和国。
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后,各族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各共和国联合起来组成苏联。
2、成立时间及最初加盟国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三、理想与成就1、制订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及两个五年计划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农业,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1925年12月苏共(布)“十四大”制定了工业化的总路线。
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33年起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斯达汉诺夫运动”师:斯达汉诺夫是顿巴斯煤矿的采矿工,1935年,他以冲天的劳动热情在6个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内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的世界记录,表现出苏联工人高昂的建设精神。
随后,全国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
四、斯大林模式1、学生看书,了解斯大林模式2、师总结:(1)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确立。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特点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里,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结构,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