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与应对策略
2023《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与应对策略》CATALOGUE目录•引言•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惫和情感枯竭,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特别是在服务性行业和高压职业中,职业倦怠的发生率更高。
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高专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咨询等工作,具有较高的工作压力和职业要求。
因此,研究高职高专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特点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为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通过对高职高专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揭示其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
研究目的与方法02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职业倦怠定义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因能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精力衰竭的状态。
职业倦怠的特点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等。
职业倦怠的定义与特点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面临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的情况,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普遍性不同年级的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上存在差异,新任辅导员的倦怠程度相对较高,而资深辅导员的倦怠程度相对较低。
不同年级辅导员的差异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工作负荷重,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工作负荷重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如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等,角色压力大,容易导致身心疲惫。
角色压力大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前景相对有限,晋升机会不多,使得他们容易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动力。
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辅导员的工作往往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得不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支持,这也会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刚踏上讲台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对桃李满天下的希冀不再热情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也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这一职业的消极想法。
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即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找出引起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寻求对策,成为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社会对高职院校和教师的要求和社会地位的不等。
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度不高、相关政策不够配套、资金投入不足。
因此,高职院校往往靠自己“找米下锅”,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高水平师资缺乏,加大了社会对高职教师的低水平的认同度和不公平的评价。
而另一方面,国家又希望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各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术人才,所以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办学既要体现职教特色,又要适应高校科研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还要拥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使得教师既要“双师型”,又要“科研型”。
但是,面大压力大、要求高的情况,高职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却得不到相应的提高,相当多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二)工作量过重与待遇低的矛盾。
一方面,随着近些年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迅速膨胀,而为了节约成本,高职院校教师增加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学生规模扩大的速度,师生比例严重失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教师往往要同时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备课量巨大,日授课课时量也递增,许多教师每周课时量达到二十多节课,这些必然导致教师疲惫不堪、情绪耗竭。
另外,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搞科研,要忙于继续教育或学历教育,并努力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还要带学生进行实训、实习等等,教师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
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探索
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意义和价值。
接着在我们将详细分析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压力、职业认同感不足、工作环境等。
我们也将探讨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如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工作条件、促进职业发展等。
最后在我们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以改善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解决途径、探索、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探索: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凸显。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工作状态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
现实中高职高专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健康。
深入探讨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进一步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解决路径,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个体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通过探讨相关问题,为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通过研究职业倦怠现象,有助于引起社会的关注,促进教师工作环境的改善和教师职业发展的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解决方式,为教师群体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1.3 意义和价值高职高专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对教师个人和教育质量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教师职业中存在的压力与疲劳问题分析
教师职业中存在的压力与疲劳问题分析引言:教师作为一种充满挑战和使命感的职业,不可否认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疲劳。
这些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以及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对教师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教师职业中存在的压力与疲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方法。
一、教师职业中常见的压力因素1.1 学生学习成绩与升学压力现代社会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家长对孩子们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寄予厚望。
这也使得教师被迫承担起巨大的教育责任,他们需要不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并竭尽全力提供专业指导。
而这种形式上明显剧增了教师在课程准备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1.2 相对较低收入与经济压力尽管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相对于其他职业,教师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这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经济压力,特别是那些拥有家庭的教师。
与此同时,高昂的生活成本也给教师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担与困扰。
他们需要在工资有限的情况下,面对日常开支和子女未来发展需求等。
1.3 多样化角色要求与时间管理压力除了传授知识外,教师还充当着学生们心灵导师、引导者以及学校管理者等多种角色。
因此,他们需要不断适应并胜任各种不同的任务和角色要求。
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教师在时间管理上经常感到被迫加班加点。
二、教师职业中常见的疲劳问题2.1 职业倦怠与情绪耗竭由于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下,缺乏完全放松和恢复的时间,许多教师遭受职业倦怠和情绪耗竭之苦。
不仅身体疲乏,辛劳的工作还可能导致教师们在情绪上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利影响。
2.2 教师间人际冲突与压力教师职业是一项社交性极强的工作。
他们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们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
然而,多次研究发现,由于工作上的分歧或观念差异,教师之间也可能发生人际冲突。
这种人际关系紧张会给教师增添额外的压力。
三、缓解教师压力与疲劳问题的方法3.1 寻求支持和建立合理的支持系统教师应当主动向家人、朋友和同事等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并以此来缓解职业压力。
教师工作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职业倦怠引言:教师是社会的守望者,是铸辉煌未来的引路人。
然而,由于职业本身的特点和职业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职业倦怠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工作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以及应对之道,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找到减轻疲惫和重拾激情的方法。
一、工作压力导致职业倦怠教师工作压力常常来自多方面,如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家长期望过高、教育制度改革等。
这种长期积累的高度紧张状态让教师体验到身心疲惫,产生职业倦怠感。
二、对教育环境变化的应对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环境面临着新的挑战。
教师在面对新教育政策、新教学方法和新学生需求时,常常感到不适应和无措,从而加重了职业倦怠的程度。
三、情绪疲劳对教师工作的影响教师工作中情绪的变化经常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的效率。
长时间的疲劳和负面情绪积累会使教师对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进而降低教学效果,形成职业倦怠。
四、工作动力不足与职业倦怠关系教师的工作动力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教师面对职业倦怠时,工作动力会丧失,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无法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五、自我认同感缺失引发职业倦怠教师工作职业倦怠与自我认同感密切相关。
当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展示和认可时,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情绪和对职业的质疑,进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六、教师之间的互助关系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关系能够有效减轻教师工作职业倦怠的程度。
积极的合作和支持可以让教师们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分享工作中的困难,从而减轻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情绪。
七、建立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教师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缺失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给自己留出专属的休息时间,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
八、寻求专业发展与充实自己教师应该持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
通过参加培训、读书、参与教研等方式,教师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信心,从而减轻职业倦怠感。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措施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干预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高职教师面临职 业倦怠的挑战
提高高职教师心理健 康水平和工作效率的 需要
培养积极心态
引导教师积极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以积极 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
学会自我调节
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调节,通过休息、锻炼、娱乐 等方式缓解工作压力。
加强职业培训与教育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如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或参 加教育培训课程等。
提高教学技能
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职业倦怠的产生。
职业成就感低
高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相对较低 ,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积 极性不高,教师难以从教学中获
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组织因素
学校管理不科学
有些高职院校管理不科学,缺乏对教师的关注和支持,导致教师 的工作压力加大,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激励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 也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倦怠的产生。
培养职业认同感
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
鼓励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工作 满意度。
寻求外部支持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师这个群体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教师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个教育系统的运作。
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 工作压力过大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教学任务量的增加、学生行为问题的增多、学校管理的复杂等方面。
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参与各种培训和项目,这些都给教师增加了工作压力。
2. 地位低下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也逐渐提高,但在某些地区和学校,教师的地位依然不高,待遇不公,这会给教师带来不满和压力,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3. 学生问题学生的行为问题、家庭背景差异等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应对这些问题,这会使得教师感到疲惫和无力。
4. 缺乏支持和反馈教师在工作中往往面对孤独和压力,缺乏同事和上级的支持和鼓励,也会加剧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1. 加强自身心理调适教师需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通过适当的放松和调节方式,缓解工作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2. 提供专业培训和辅导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辅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抗压能力。
3. 加强师生关系建设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 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受到社会认可的。
5.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维度理论模 型。他将工作倦怠定义 为一种情绪耗竭(mooa ehutn 、 e t nl xaso )去人性化 (eesnlao r eu ait n 以及个人 i i dpr aztnO hm n ao) o ii d z i
成就感降低 (ii8 p s aao p幽 m 的现象 , dnI eo lc0 l Ir l r n m i i ) 经常出现在 以人为 服务对象 的职业领 域 中【 。这一概念揭示 了职业倦 2 J 怠的三个核心层面 :1情绪耗竭。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 , () 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 的状态 , 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 这 是工作倦怠的核 心维度 。() 2去人 性化 。 怠的人际关系维度 , 倦 表现为个体 以一种消极 的、 定的 、 否 麻木不仁 的态 度和情感 去 对待 自己身边 的人 , 人再无同情心可言 , 对他 甚至冷嘲热讽 , 把人当作一件无 生命 的物体看待 ;3个人成 就感 降低 。 怠的 自 () 倦 我评价维度 , 表现为个体对 自i-作 的意义 和价值 的评价下降 , 自 =r , 对 我效 能的信心下 降 , 时常感觉 到无法胜任 , 而在 工作 中 从
体会不到成就感 , 积极性丧失 , 不再 付出努力L 。 3 J 目前工作倦 怠已成 为工作 压力的一个较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由于近几 年来改革 开放 、 会经济 转型 , 社 人们 面临越 来越 大 的工作压力 , 而工作倦怠也越来越成 为人们 日常工作 和生 活中不可 回避 的问题 , 教育行业 中表现 的尤 为突出。教师承担 着 在
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
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摘要: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
本文就此论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教师压力职业倦怠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1.工作压力过大导致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面对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不积极的、甚至极端的反应。
有实证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有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社会压力、学生压力、家长压力、家庭压力和个人压力。
如果没有及时排解将会给教师的个人情感、个人行为、个人身体以及个人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职业倦怠现象。
2.职业倦怠造成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危害不但会直接影响教师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甚至还会使其厌弃工作,最终会对自己、家庭及单位产生许多消极影响。
作为教师长期的情绪上存在了倦怠感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的现象。
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动,有一种衰竭、无助感,甚至对生活冷漠、悲观。
当教师开始感觉到在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感觉无法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少之又少时,很多教师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
二、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发现,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这除了对自己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
他说:“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他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要素: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降低。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缓解对策一、绪论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中坚力量,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许多高职教师都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这不仅会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高职教师个人的健康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缓解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 工作压力大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职责较多,需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承担辅导和管理工作,还需要参与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
这些工作任务都给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2. 工作环境差高职院校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简陋,设备和条件较差,缺乏吸引力和激励力。
此外,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比较简单,基本上只有高师和中师两级,这对于一些有进取心和追求的高职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3. 社会待遇低高职院校的教师待遇相对较低,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这也导致一些高职教师心理比较失落,感觉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4. 职业认同感不强由于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下游部门,受到社会认可度和重视程度不如大学和研究机构,导致一些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够强,难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找到方向和目标。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1. 适当减轻工作压力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时需要适度减轻工作压力,避免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职业倦怠。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调整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重心,降低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紧密度和难度,让高职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2. 改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购买优质设备设施等方式改善高职教师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可以提升职称评定的水平和标准,使高职教师有更强的动力和方向感。
3. 提高社会待遇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增加福利支持等方式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待遇,以此增强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4. 增强职业认同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提高高职教师的个人发展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策略汇报人:日期:•引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目录•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探讨•实证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与意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01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凸显,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职业倦怠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02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工作热情下降、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意义03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缓解策略,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什么?如何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目的02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因情感、精力和生理上的消耗过度,导致身心疲惫、工作热情丧失、成就感降低的现象。
职业倦怠定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
情绪衰竭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人格解体表现为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学生失去耐心;成就感降低表现为自我评价降低、工作满意度下降。
职业倦怠表现职业倦怠定义及表现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其中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表现较为突出,成就感降低现象相对较少。
调查结果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程度分析轻度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有所下降,但尚能完成工作任务;中度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明显下降,工作效率降低;重度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效率极低,甚至出现离职倾向。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总结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总结引言: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它对教师们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以期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工作压力、薪酬不公、职业认同缺失等方面。
首先,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如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等,这会导致教师感到无法应对,产生倦怠情绪。
其次,教师的薪酬通常不高,与其工作的辛苦程度不匹配,这使得他们感到不被社会认可,进而失去对职业的热情。
最后,由于现实教育环境的诸多问题,教师容易感到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不足,导致缺乏满足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会对教师个人及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教师职业倦怠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如焦虑、抑郁等,进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能和教学质量。
其次,倦怠的教师通常会感到工作失去了意义,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最后,倦怠情绪的传染性也不能忽视,一位倦怠的教师可能会传染给其他教师,最终形成全员倦怠的局面。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多种策略。
首先,学校应关注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并适时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其次,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增加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减少倦怠感。
结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也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关注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压力,政府应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教师也要自我调适,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心理适应能力。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
(四)高职教师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的关系模型
根据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的关系,本研究给出三者的关系模型。
从图1可以看出,高职教师在科研、职称、教学、人际等多方面碰到的困难,会让教师体验到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在综合素质教学、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实践能力、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满意度影响了其工作满意度。
而高职教师体验的压力和工作满意度都会直接对其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降低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对减少其职业倦怠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对策
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应对策略的设想。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的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厌倦、疲惫、情感消耗过大等心理现象。
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问题。
为了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需要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
建立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是解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重教师的工作氛围。
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给予合理的工作激励,增加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支持,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和教学资源,让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教师个人也需要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式,以缓解职业倦怠。
教师应建立合理的工作目标并且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应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互相支持与鼓励。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适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平时可以通过阅读、旅行、参加兴趣小组等方式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充电放松自己。
教师也应加强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以保持身心健康。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可以通过积极的个人调适和改变工作环境来缓解。
学校应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个人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满意度。
高职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及其关系研究
6.期刊论文韩丽春高职教师职业压力及压力源浅析-辽宁高职学报2009,11(2)
近年来,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日益严重.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及特点与教师职业压力、职业满意度、职业承诺等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应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以及缓解压力的几方面建议.
9.期刊论文李义安.勇健山东省高职教师职业压力调查与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3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既给广大高职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内外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结构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对高校教师中的新群体--高职教师职业压力结构的研究还非常少.
2.期刊论文黄琼.HUANG Qiong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1) 文章以281名高职院校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调查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教师职业压力水平与职业倦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性因素是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
作者:黄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1.期刊论文黄琼.王会明.HUANG Qiong.WANG Huiming高职教师职业压力量表的编制-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8(2)
通过对高职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编制高职教师职业压力量表,进而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结果表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较理想的信度.高职教师职业压力源包括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角色职责、自身生存与发展、学生因素、人际关系、工作负荷等六个维度.
最新-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精品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是指由于过度负荷的压力,教师对于教学和学生工作缺乏对于事业的责任感,勉强维持工作,在内心深处产生厌烦和力不从心的状态,导致工作效能降低、业绩下降的一种现象。
美国学者玛勒诗认为,职业倦怠由三个维度组成,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
这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先发生情绪资源枯竭,容易疲惫,也就是情绪衰竭,接着变得失去耐心,疲惫暴躁易怒,消极面对同事、学生、领导,失去个性,最后对工作满意度降低,主观幸福感下降,自我效能下降,产生低成就感。
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因其发展迅速,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关注度逐年上升。
因此,了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及探讨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表现新时期对高职教师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要求,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性。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一般分为精疲力竭型、狂热型、低挑战型。
精疲力竭型不再努力面对压力,狂热型教师试图做出任何可能缓解压力的努力,低挑战型教师则居于两者之间。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呈现倒型曲线。
在高职教师各个群体、层次之间,职业倦怠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一般来说初级职称人员较低,中级职称人员较高,高级职称人员职业倦怠又较低;从教师类型来看,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职业倦怠高于普通的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从教师的年龄来看,青年教师年龄较小,倦怠较低,随着年龄升高,职业倦怠升高,到达一定年龄后开始下降;从教师教龄来看,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低教龄的低,中教龄的高,高教龄的而又降低。
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倒曲线比较明显。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危害的多样性。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样的。
一是影响高职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失去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职业倦怠所引发的负面情感会极大地降低个体的工作能效感和对工作对象的热情度,同时还会增加自身的消极评价。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高职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XX教师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之一,高职教师相对于普通高校教师来说,其职业倦怠表现得更明显,也更为强烈,本研究从深入分析当前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满意度情况入手,解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并从、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一、问题提出XX美围心理学者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先提出职业倦怠 (job,—out)一词,自此研究职业倦怠成为学者所关注的焦点目前,职业倦怠的概念结构、理论模型及其测镀_r具的所有研究中,Maslach所提出的职业倦怠三维模式及测(MBI)被公认为最科学、简洁的,也是应用最研究之一。
有资料显示,有30~35%的教师对自己的职、I强烈不满,而5~20%的人已处于职业倦怠状态。
XX目前,围内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还没有更多地关注。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教师相对于普通高校教师来说,其职业倦怠表现得更明显,也更为强烈。
本研究认为,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是高职教师不能顺利应时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冈而职业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直接关系着职业倦怠的水平.本研究从深入分析当前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满意度情况人手,来解释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寻求降低其倦怠水平的方法,以期能提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链.XX二、研究方法XX1.研究样本为了研究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与工作满意度,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15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人,女性86人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问卷回收率为938%XX2.测量工具。
根据研究构思,采用职业压力与工作满意感调查问卷,收集有关高职教师职业压力与工作满意感方面的数据情况,以期能探讨二对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
要求被试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对5点挝表作出选择,从1非常不满意到5非常满意。
最新 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分析探讨-精品
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分析探讨一、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现状教师在当前不仅面临着改革、升学率等社会方面的压力,还面临着学生过多、工作时间长、学校管理方式等组织条件的压力,日常工作量大且繁琐,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
教师职业倦怠可以看做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国内已有的研究发现,相当部分教师出现了情绪疲惫、缺乏个人成就感等工作倦怠。
①有实证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徐长江,1998;朱从书,2001;徐富明、申继亮,2002)。
国外的研究也表明,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属于较高压力的职业,而过高的工作压力会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工作绩效乃至身心健康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美国临床心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于1974年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
Maslach将其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他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要素:情感衰竭(过度消耗个体的情感资源)、人格解体(个体对待服务对象负性、冷淡、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降低(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
②Kyriacou和Sutcliffe将“工作压力”定义为是一种消极的反应,经常伴随着潜在的不良心理反应,它来自于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并随着对工作需要是否是一种威胁的感知和为减少这种威胁而采用的应对机制而改变。
③目前,国外关于压力与倦怠的关系研究相对成熟,国内关于个人特征与工作倦怠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的研究,但是关于社会和组织条件所带来的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研究却相对甚少,有关的实证性研究就更少。
本研究拟采用问卷的方式,以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教师工作倦怠与压力源之间的关系,弥补过去研究中研究过时、缺乏实证性的不足,试图改善教师条件、减少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高职高专教 师 工作压 力 职业倦 忠 中图分 类 号 : 4 3 G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4 9 X(0 9 1 ( ) l 9 2 1 —0 8 2 0 ) 1b一0 —0 7 0 表 的 同质性 信 度 系数 为 0 8 1 分 半信 度 系 .9 、
“
一
2 1选取被试 . 力 ” 序 计 分 为0 1 2 3 以 分 数 的 高 低来 较 低 , 依 、、 、 , 2~3 者 表 示 职 业 倦 怠 比 较 严 重 , 分 本 研究 的对 象是 高职 高专 教 师 , 用随 表 示 被 试 在 工 作 上 所 感 受 的 工 作 压 力程 3 以 上 者 表 示 职 业 倦 怠 非 常 严 重 。 因 采 分 各 机抽样 的方法 , 在河 北省沧 州市 、 德市随机 度 , 承 得分 越 高表 示 其 工 作压 力 越 大 。 量表 子 得 分 为 本 因 子 所 有 项 目 的 平 均 分 , 该 如 抽取 4 所高 职 高专 , 共发 放 问卷 3 0 , 回 5 份 收 经 作 者进 行 效 度 、 度 检验 , 信 具有 较 好 的 内 果 情 绪 衰 竭 因 子 和 非 人 性 化 维 度 因 子 得 32 , 4 份 剔除不合格 问卷9 , 份 最后得 到有效 问 容 效 度 、 高 的结 构 效 度和 实 证 效度 。 较 总量 分 越 高 , 同时 低 成 就 感 得 分 越 低 , 职 业 则
倦 怠程度越严 重 。
表 1 教 师工 作压 力现 状 统计 分 析 表
本 研 究 所 有 数 据 统 计 分 析 均 利 用 s s l 0 计软 件 进行 。 p s 统 5.
3研究结果
3 1教 师工作 压力现 状 . 从 总 体 来说 , 高职 高 专 教 师 承 受 着 中 等工 作 压力 , 7 . % 师 自我 感到 压力 较 有 21教
数 为 0 2 .7。
1前 言
质量 的 下 降 , 高职 高专 广 大 教 师 带 来 了 给 巨大 的 压 力 。 果 教 师 的 工 作 压 力 长 期 得 如
卷3 3 。 中 男教 师 l 0 , 教 师l 3 。 3份 其 4名 女 9名
2. 1个 人 背 景资 料 调 查表 2.
成教师身心的伤害。 高职 教 师 职 业 倦 怠 已 成 为 不 可忽 视 的 心 理 问 题 。 2. 2教 师 工 作压 力 量 表 2. 被称 为测 量职 业 倦 怠 的 “ 金 准 则 ” 研 究 黄 。
表 明 , I E 教 育 量表 具 有 良好 的信 、 MB — S 效
本 研 究 在 工 作 压 力 的 测 量 方面 , 用 采 度 , 具 有 跨 文 化 的一 致 性 。 且 朱 建  ̄ ( 0 6 编制 的 “ p2 0 ) 职业 类 院校 教 师工 作 量 表 包 括 情 绪 衰 竭 、 人 性 化 和 低 成 非 压 力量 表 ” 该 问 卷 共 有 4 个 条 目 , 括组 就 感 三 个 因 子 ; 卷 共 分 2 道 题 ; 表 采 。 6 包 问 2 量
塑 Q :
Sci ence a Tech nd nol ogy nn f ovaton i Her l ad
创 新 教 育
高职 高 专教 师工 作压 力与职 业倦 怠的研 究
丁玲 李怀珍 郑 君 董君 霞 ( 沧州医学高等专 科学校 河 北 沧 州 010) 6 1 0 摘 要: 推进 素质教 育的 关键是提 高教 师素质 , 而心理 素质是教 师 素质的重要 因素之 一 。 研 究通 过探讨 不 同背景 因素下的 高职 高专 本 教 师工作 压 力与职业僖 怠的 差异 , 以及工作压 力 . 与职 业僖 怠的相 关情形 。 出影响教 师职业僖 怠的主 要 因素 , 讨优化教 师心理素质 找 探
近 几 年 , 着 高 职 高 专 扩 招 以 及 生 源 2 2研 究工具 随 .
2. 3职 业 倦 怠量 表 2.
本研 究采 用Malc 专门针 对教 育工 作 s h a 本 调 查 表 依 据 实 际 需 要 而 设 计 , 主 其 年 教 I E 量表 。 不 到 有 效 控 制 , 会 直接 导致 职业 倦 怠 等 要 目的 在于 收 集 教 师 在 性 别 、 龄 、 龄 、 者编 制 的教 师职 业倦 怠 问卷MB — S 就 心 理 问题 , 必 将导 致 教 学 质量 下 降 , 仅 职 称 、 历 、 否 担 任 班 主 任 、 均 收 入 等 MB 系列量 表在 全球 应 用非 常广 泛 , 也 不 学 是 月 I 以至 于 对 学 生 的 成 长 造 成 极 大 负 面 影 响 , 且 造 个 人 背景 中的 相 关 资 料 。 而
2研 究 方 法
根 据 研 究 目的 , 用 问 卷 调 查 法 的 方 织 管 理 、 作 负荷 、 会支 持 、 生 因素 、 采 工 社 学 职 用 5 自评 方 式 计 分 , “ 不 如 此 ” “ 点 从 从 , 很 式进行研究 , 了解 高 职 高 专教 师普 遍 存 在 业 发展 、 体性 格 、 际 关 系 七 个 因子 。 个 人 少 如 此 ” “有 时 如 此 ”、 经 常 如 此 ”、 、 “ 到 的 工 作 压 力 与 职 业 倦 怠 的 情 形 , 及各 变 以 量表 采 用 四 点 尺度 评 分 的 方式 , 没有 “ 直 如 此 ” 分 别记 到 0~4 ; 点 计 分 , 分 五 量 之 间 的差 异 与 相 关 。 压 力” “ 度 压 力 ” “ 、轻 、 中度 压 力 ” “ 重压 之 中位 数 为 2 , 分 以 下 者表 示职 业倦 怠 、严 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