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两个王国的整合和重建——读《聊斋志异·黄英》
士魂与商才的融合——蒲松龄小说《黄英》的文化内涵
维普资讯
国 代 学 竞/ ' 古 文研
士 魂 与 商 才 的 融 合
蒲松龄 小说 黄英 的文化 内涵
。曹 莹
明清 时期 ,随着商业经 济的发展 ,商人地位 的急剧上 对 桎 梏 人 们 多年 的程 朱 理 学 的彻 底 反 叛 , 是对 个 人 权 利 、个 升,传统 的士、农 、工、商的四民秩序已被打破。 《 聊斋志 人价值欲望、物质追求 的充分肯 定,认为 “ 贪财好色”是人 异》中的 《 黄英 》就 是 当 时现 实 生 活 的真 实写 照 。 作者 通 过 的本心 。同时这种肯定私利、肯定解放人欲 的思潮也带来 了 菊花精黄英与嗜菊如命的儒生马子才偶识 ,冲突,最终结合 经济 的繁荣和市民阶层 的崛起。 的故事 ,折射 出明末清初思潮 中一种独特 的价值追求 ,从 中 小说中黄英姐弟恰 是这种新兴阶层 的代表,在他们 的身
可 以看 出士 魂 与 商才 的联 姻 是 当 时 社会 发 展 的必 然趋 势 。
上寄托着作者新的人格理想。蒲松龄处于明末清初解放思潮 之中,难免受其影响 。因此他对黄英姐弟甚爱之 ,充分肯定
儒家思想与商贾文化的交融——从《聊斋志异·黄英》看蒲松龄思想的双重性
儒家思想与商贾文化的交融——从《聊斋志异黄英》看蒲松龄思想的双重性杨士钦【摘要】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uang Ying", that Pu Songling as a feudal Confucian ideas, appeared however Confucianism and merchant culture trend; leading to its ideological duality for many reasons; on its merchant culture admission at the same time, still insisted that" the right and left "quotient point of view.%通过对《聊斋志异·黄英》篇的解读,认为蒲松龄作为一位封建儒士,其思想却出现了儒家思想与商贾文化交融的趋势;导致其思想双重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在对商贾文化接纳的同时,依然坚持的是“右儒左商”的观点。
【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0)005【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儒家思想;商贾文化;右儒左商【作者】杨士钦【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山东淄博25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聊斋志异》作品近五百篇,《黄英》是其中的一篇。
作为一篇描写人与花妖相恋的作品,作者没有像处理其它此类题材的文章那样,把重心放在男女主人公波澜迭起、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上,而是把大量笔墨用于两个作为对立面出现的男人马子才和陶生身上。
前者被作者塑造为一个尊奉儒家思想的典范,后者被作者描写为一个精通商贾文化的精英。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对他笔下这俩个有着截然不同理想追求的人,蒲松龄竟然都流露出赞许的态度。
先看马子才,他是一个尊奉儒家思想的典范。
从《聊斋志异·黄英》看明清士商关系变化
从《聊斋志异黄英》看明清士商关系变化郭静静【摘要】由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一直很低,处于四民之末.然而宋、明、清时代商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商人地位大大提高,甚至直接动摇士的地位.从而便出现了士商关系变化问题.《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便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变化.因此在《聊斋志异》中便出现了许多反映这一变化的作品.《黄英》便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篇.【期刊名称】《内蒙古电大学刊》【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明、清商业发展;商人地位;《黄英》;士商关系【作者】郭静静【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 8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黄英》所反映的最重要的问题绝不是爱情,而是当时社会最显著的士商关系变化问题。
商业的发展自宋代以来已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显著的现象,到了明代和清代,商业已获得了相当充分地发展。
相应的,商人这一群体人数日益增多,并且由于明、清时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商日益成为一个与士并行的阶层,以至于以前的士、农、工、商一变而成为士、商、农、工,商人地位大大提高。
在这一四民地位变化中,商的地位的变化最为引人注目。
余英时先生在《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中引到清代沈垚(一七九八—一八四零)的《费席山先生七十双寿序》的一段话:“……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
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
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之风益甚。
然而睦婣任卹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
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
”[1]P451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几点重要的信息:1.自宋以后四民地位及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商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且士大多出于商人家庭,士与商的界线已不能截然划分开。
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由于宋代社会毕竟仍是士阶层居于领导地位,所以四民关系直到明代中叶以后才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完成人格整合书写理想人生——用接受美学解读《聊斋志异·黄英》
马子 才 人格 中 的缺 陷 和不足
《 黄英》 以菊花为题材 , 它从爱 菊 、 访菊 、 艺菊 、 市菊 写到 因菊 花 以结 缘 , 写 到菊 精 死 后化 为 异种 之 菊。 再 菊 花 历 来 为士 人 所 爱 , 为 花 中 四 君 子 之 一 。千 百 年 尊 来菊 花在 传统文化 中 已成 为文 化 的语码 , 表儒 家思 代 想 中“ 士志 于道 ” 而安 贫 自守 , 霜 不改 的 清高 人格 。 凌 蒲松龄写菊 花精 , 菊花种类 , 写 全篇浸透 着高雅脱俗 的 韵 味, 实现着一种完美人 格 的整合 , 寄托着一种理想人 生 的追 求 。 《 黄英》 中的马子才 , 有着极高的精 神追求— —“ 世好 菊, 至才尤甚 ” 并将此追求 付诸于实 行动 :闻有佳种 , “ 必 购之 , 千里不惮” 。可见他追求 的挚着 、 不辞辛劳。 但他 贫穷——“ 清贫 ” 似不 举火 ” 当陶生 让他 家 “ , 卖菊谋 生时 , 自命 清高地说 :仆以君风流雅 士 , 他 “ 当能 安贫 ; 今作是论 , 以东篱 为市井 , 则 有辱黄花矣 ” 。可见 他遵循着古 代文人 “ 文不经 商 ” 的法则 : 为业 不 屑从商 业, 为人不 屑做 商人 , 暴露 了农本 商末的封建思想 。 他还十分虚伪 , 当他娶 黄英为妻后 ,马耻 以妻 富 , “ 恒 嘱黄英作南北籍 , 以防淆 乱” 。然 而他 自家又没什 么 东西 , 于是 “ 不半岁 , 中触 类 皆 陶家物 。马立遣 人 一 家 赍 还 之 , 勿 复 取 。 未 浃 旬 , 杂 之 。凡 数 更 , 不 戒 又 马 胜烦 。黄英笑 曰 :陈仲 子毋 乃劳 乎? 马惭 , 切 听从 ‘ ’ 一 黄英 ” 当黄 英 卖 菊 家 境 越 来 越 好 时 , 认 为 “ 三 十 。 他 仆 年清德 , 为卿所 累” “ 皆祝 富 , 但祝 穷耳 !黄英 为 ,人 我 ” 保他的清德给他 盖 了茅屋 与之 分居 , 然过 数 日, 念 “ 苦 黄英 。招之 , 不肯至 , 不得 已 , 反就之 。隔宿辄 至 , 以为 常 。黄 英 笑 日 :东 食 西 宿 , 者 当不 如 是 。 马 亦 自笑 , ‘ 廉 ’ 无 以 对 , 复 合 居 如 初 。再 如 , 在 劝 陶 生 回 家 时 说 : 遂 ” 他 “ 幸充 盈 , 可坐 享 , 须 复 贾 。 可见 , 所谓 的清 家 但 无 ” 他 德, 只是 口头上的 , 内心 并非 真要 坚持 清 贫到始 终 , 这 恰 恰 说 明他 对 物 质 上 的享 受 是 有 所 求 的 。 从 以上对 文本的解 读 可 以看 出 , 子才 不是蒲 松 马 龄 笔 下 的理 想 人 物 , 不 是 蒲 松 龄 讽 刺 的 对 象 。他 人 也 生 的完 美 和 人 格 的 完 整 , 通 过 另 外 两 个 人 物 : 氏 姊 是 陶 弟的补充来完成 的。 《 黄英》 中的陶氏姊弟 是靠种菊 、 卖菊为生 的商人 。 鲁 迅 先 生 曾 言 :明 清 之 际 , 我 国 经 济 和 思 想 文 化 形 “ 是 态 转 变 的 一个 重 要 时 期 , 品经 济 的 繁 荣 、 想 解 放 的 商 思 高涨 、 社会 风 气 的变 化 , 这 一 时 期 的伦 理 道 德 和 价 值 对 观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 , 由此 导致 了社 会行 为取 向和 并 个人生存方式 的变化 。①这一 变化很 大程 度上体 现在 ” “ 儒就贾” 弃 和社 会 对 商 人 地 位 的认 同 方 面 。社 会 结 构
聊斋志异黄英分析
赏析《黄英》
(一)小说情节 不以跌宕情节取胜,以平易笔调叙述马子才 和菊精的交往,情节进展缓慢而又趣味盎 然。 卖菊与置产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夫妻因财富 而产生分歧纠纷,使得故事出现细波微澜, 也使人物变得丰富形象。
(二)人物形象
1、黄英形象: 恬静稳重,幽默风趣。 黄英是菊花精,名字是由陶渊明诗歌中“菊有黄花” 化出。种菊、卖菊致富是“聊为我家彭泽解嘲”。 体现着读书人传统的清高观念的变化。 2、马子才形象: 清高耿介而又迂腐 3、陶生: 儒雅又精明的儒商形象。 他外表“丰姿洒落”,开口 “谈言骚雅”,一身儒 雅之气;作为商人又特别有眼光,有见地。他豪 爽不羁,放浪形骸,典型的性情中人。
作者介绍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 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 称“累代书香”。 他19岁初应童子试,考取县、 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 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
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考取秀才之后,屡
• 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安贫乐道 “克勤克俭” 勤俭持家,男耕女织 • 现代商业经济条件下: 鼓励奢靡的生活消费方式。
(四)艺术特色
• 淡雅的韵味和情致; • 女经营者形象塑造雅而不俗
• 另一种模式是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 入人间。 有些可以理解成他落寞生活中的梦幻。 另一种狐妖花怪表现情志、意向,成为象征 性的文学意象。 《婴宁》其名取自《庄子》,指的是得失成 败都不动心的一种精神境界。她的形象寄 寓着对复归自然天性的向往。
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 漫主义作品。 其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 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 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 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 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 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 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 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 无法解决的矛盾。
聊斋黄英赏析
聊斋黄英赏析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以古代民间传说为基础的短篇小说集。
其中的《黄英》是其中的一篇,讲述了一个关于妖魔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黄英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被一只妖狐所迷惑,而这只狐狸妖正是她相恋的男子化成的。
黄英对这只妖狐深信不疑,并与之结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怀疑丈夫的真实身份,直到发现他竟然是一只妖狐,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黄英》通过描述妖魔与人类之间的爱情纠葛,探讨了欺骗、妖术、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故事中,黄英被妖狐欺骗,她的美貌和善良使得她容易上当受骗。
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脆弱性。
此外,《黄英》还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助和被动。
黄英一开始对妖狐深信不疑,全心全意地爱着他。
然而,当她发现真相时,她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只能接受事实并面对悲伤。
总体而言,蒲松龄的《黄英》是一篇以妖魔与人之间的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
通过揭示人性的弱点和女性在爱情中的被动地位,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它也让我们反思爱情中的欺骗和复杂性。
士与商两种人格范式的整合与规训——《聊斋志异·黄英》的文本解读
The Integration and Admonition of Human Models between the Intellectual Person and Business Man--Analyzing The story about Huang Ying from the
chatting House
作者: 齐社祥;刘敬林
作者机构: 陇东学院中文系,甘肃西峰745000
出版物刊名: 娄底师专学报
页码: 58-59页
主题词: 《聊斋志异》;人格范式;整合;规训
摘要:<聊斋志异*黄英>一篇,事属花妖而别有寄托,书生马子才与菊花精陶氏姐弟的冲突和
合体现了士与商两种人格范式及价值观的冲突和合,反映了士对商的认同,商对士的规训,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与价值观.揭示其中包含的文化内蕴,对探讨明清士人的文化心态及价值观演变,颇有裨益.。
解读《聊斋·黄英》人物形象的思想文化意蕴——兼论蒲松龄与儒道墨思想
解读《聊斋·黄英》人物形象的思想文化意蕴———兼论蒲松龄与儒道墨思想朱荣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聊斋志异》承载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蒲松龄对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其中《黄英》文中的三位人物形象分别展现了蒲松龄身上的儒道墨思想意识观念在时代背景下的冲突与融合:儒家安贫乐道的卫士———马子才、魏晋风度践行者———陶三郎、墨派实干家———黄英。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儒家;魏晋风度;墨子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蒲松龄自称苦行僧转世,生活在儒家思想的发祥地,有着强烈的入世意识和仕途情结,其大半生都在科举考试之路上艰难跋涉,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典型的传统儒士,然其屡试不第,家道中落,人生辛酸,孤愤难平。
儒家圣贤经典里的礼义廉耻、忠孝节义与现实状况的巨大反差不断叩问心中那个坎坷潦倒、悲苦不堪的灵魂。
他在《戒应酬文》中有一段深夜书斋自画像:“弯月已西,严寒侵烛,霜气入帏,瘦肌起粟,枵腹鸣饥,回顾酸影在墙,须吻张翕,耸肩缩项,如世钟馗。
”[1]376他反复审视观照,终以神来之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铸就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座高峰———《聊斋志异》。
收稿日期:2020-05-07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研究基金项目“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GJ1742)。
作者简介:朱荣梅(1978-),女,陕西西安人。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0)04⁃0071⁃06《聊斋志异》虽是一部“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2]175,却从各个层面折射出清初当时社会的世态民情,其内容包罗万象,思想极为丰富,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佛家以及民俗文化、神巫思想、民族思想等,使作品具备了极其深广的思想文化内蕴,这一点也是《聊斋志异》超越同类作品的显著优势。
士魂与商才的融合——蒲松龄小说《黄英》的文化内涵
进一步发展高层次的需要 诸如安全 归属 爱 尊重 自 矛盾的最佳方案 黄英与马子才的结合 这是士魂与商才
我实现 而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儒家文化压抑底层 的最佳融合 作者对二人结合前的恋爱没有过多笔墨的叙
生理的感性需要 高扬自我实现的理想需要 扼杀了人们的 述 但对二人婚后的生活极尽渲染 在家庭琐事中展示 士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士魂与商才的融合
蒲松龄小说 黄英 的文化内涵
曹 莹
明清时期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 商人地位的急剧上 对桎梏人们多年的程朱理学的彻底反叛 是对个人权利 个
升 传统的士 农 工 商的四民秩序已被打破 聊斋志 人价值欲望 物质追求的充分肯定 认为 贪财好色 是人
异 中的 黄英 就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者通过 的本心 同时这种肯定私利 肯定解放人欲的思潮也带来了
万方数据
2006.08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点的变革马子才的价值观念 使其逐渐由 贱商 到 重 商 两人有两次较大的矛盾冲突 作者叙述得颇有意思
黄英既适马 于间壁开扉通南第 马耻以妻富 恒嘱黄英 作南北籍 以防淆乱 而家所需 黄英辄取诸南第 不半 岁 家中触类皆陶家物 马立遣人一一赍还之 戒勿复 取 但过不了多久 又混在一起 马又让一一分开 黄英 以 陈仲子 调侃马生 马惭 一切听诸黄英 在这次 冲突中 马生先是以富为耻 后惭 他的物质观一点点发生 改变 第二次冲突是这样的 马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有点
性 所以当黄英的弟弟陶三郎跟马子才商量卖菊为生时 他 商阶层是极为欣赏的 马克思曾在 资本论 中指出商业和
立即嗤之以鼻 说 以东篱为市井 有辱黄花矣 我们从 商人对社会的作用 商人对于以前一切停止不变 可以说对
中可以想象马子才鄙夷的神情和清高的姿态 但这种神情和 于世袭而停止不变的社会来说 是一个革命的要素
《聊斋志异·黄英》:人性异化的寓言
《聊斋志异·黄英》:人性异化的寓言作者:李成文来源:《蒲松龄研究》2017年第01期摘要:《黄英》的重要在于它深刻地触及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性异化的问题。
马子才的悲哀在于个人观念上的抱残守缺,排斥新兴的意识形态,在有意无意中阻碍了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描写了追求利益能引起人的精神异化,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程朱理学所宣扬的道义也是人性异化的重要原因。
它所寄托的“孤愤”不过是人性被异化、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苦闷象征而已。
关键词:黄英;人性异化;寓言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黄英》在《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小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的重要不在于艺术成就有多高,而在于它以有限的篇幅,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深刻地触及了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导致的人性异化问题。
通过一个极为独特的意识形态的观察角度,蒲松龄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价值、人的地位等方面的微妙变化。
这一篇小说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学的认识功能,蕴涵着文化、心理等层面上十分丰富的信息,它不仅在所有《聊斋志异》的作品中,就是在清初的小说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观念的冲突《黄英》给人的直观感受就在于它有强烈的新鲜感。
这种新鲜感是为作者能在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一个独特的审视角度而兴奋。
在《黄英》中,通过马子才与陶氏姐弟之间的分歧与冲突,揭示了代表没落地主阶级的文人意识与商人所代表的新兴市民阶层意识之间的冲突,相当深刻地描写了现实社会变迁时期意识形态之间的激烈斗争、人的价值重新评估的社会问题。
马子才的高雅生活代表着封建社会失意文人的生活,无非是饮酒自乐,吟风弄月。
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开始发生裂变,呈现出衰颓的趋势。
一些失意的文人无法施行儒家之道,内心苦闷但毫无办法,只好借风花雪月、饮酒作乐来排解自己胸中的郁闷不平之气。
历史上,这样的高雅之士代不乏人,可以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
聊斋志异黄英读后感
聊斋志异黄英读后感《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文字、离奇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其中,黄英是其中一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子因为被害而化成了黄英,为自己的冤屈报仇的故事。
读完这篇故事,我深受感动,对其中的人性、命运和情感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中的女主角黄英原本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却因为被害而化成了黄英。
她化成黄英后,为了报仇,不惜一切代价,最终成功让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无辜的人因为他人的恶意而受到伤害,而这些伤害往往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黄英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不公和伤害,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正义的追求,更不能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才能最终获得真正的解脱。
除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故事中的爱情元素也让我深受触动。
黄英化成黄英后,与一个年轻人相爱。
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被黄英的身份所影响,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无私的,纯粹的。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韧。
即使身份不同,即使面临重重困难,真挚的爱情也能够战胜一切,给人带来力量和勇气。
在读完《聊斋志异》中的黄英之后,我对人性、命运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复杂,也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韧。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对正义的追求,坚持对爱情的坚守,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获得最终的幸福和解脱。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和情感的启示录。
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会永远珍视这个故事,将其中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士魂商才理想人格的建构——由《聊斋志异·黄英》看作者的反思意识
的先 决条 件 。 谚说 : 以类 聚 , 以群分 。共 同的 俗 物 人
爱菊嗜好使马生与黄英姐弟走到 了一起 。 马生与陶 生初 遇 , 少 年 自言 ‘ “ 陶姓 ’’ 谈 吐 、 止 、 ’, 举 喜好 皆
具有 士子 的特征 , 是个 “ 流 高士 ”, 风 马生 即喜 与之
蒲 松龄 一 生扼 困守 穷却 终 身 爱菊 ,一 如 马子
私 塾 教师 是得 不 到功 名 的读 书人 谋生 的出路 , 寄人 篱 下 的生 活 是很 心 酸 的 。嘲 这 显然 不是 作 者 的理 想 生 活—— 青 年 时代 的优 游从 裕 的生 活 。 于是作 者 就 借菊 精化 身 的 陶氏姐 弟来 构 建 自己的 梦 中乐土 : 经 商发 家致 富 , 上世 家般 的生 活 。 过
高节 操 。 I ) 龄 是一 个 终 生爱 菊 的文 人 , 蒲松 3 】 ㈣9 他垂
说《 聊斋志异 ・ 黄英 》 中的陶氏姐弟正是 这种 “ 士
魂 商 才 ” 人格 的代 表 , 作 者 在 时代 思 潮 的激 荡 型 是
之 下 , 自己生 活经 历 和社 会生 活 进行 深 刻 思考 而 对
士魂商 才理 想人格的建构
士魂商 才理想人 格 的建 构
— —
由《 聊斋 志异 ・ 黄英》 看作者 的反思意识
张海 燕 裴 志 刚
( 西师 范大学, 陕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2
摘
要 :蒲松 龄 在 《 斋 志异 ・ 英 》 中为 我们 塑造 了一种 直 到今 天还 有 启 迪 意 义 的理 想 的 人格 典 聊 黄 这一人 格 形 象蕴含 着作 者对 现 实世界 的体味 和反 思 , 带有 鲜 明 的 时代 特 色。
突破文人传统思想的藩篱——从《聊斋志异·黄英》篇看蒲松龄的经济思想
《 聊斋 志异》 研究 ・
文 章编 号 :023 1(09 0.0 90 10 —72 20 )40 4—5
突破文人传统思想 的藩篱
— —
从《 聊斋志异・ 黄英》 篇看蒲松龄的经济思想
赵 或 霞
( 淄川 区教 育 中心 , 山东 淄博 250 ) 5 10
中图分 类号 : 0 .1 1 74 9 2
分彼此你我 , 顾不上计较面子问题 , 也不怕落依附夫人的名声了。 《 黄英》 篇在《 聊斋志异》 里属于作者的后期之作 , 大概是作者
经过了大半生的科考挫折 , 深思苦虑悟 出道理 , 才构想出这篇反 知识分子传统理念的妙文的。小说从人物用名 , 到情节设计, 到人
物 塑造都 深含寓 意 , 显示 了作者非凡 的写作 技巧 和才能 。
— —
— —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是书生们一辈子的梦想 。 好多人为此 熬白了头发, 想中举想得梦魂颠倒 , 聊斋志异》 如《 里的贾奉雉 ; 中 了举又喜欢得发疯 , 儒林外史》 像《 里的范进。 一旦达到 目的, 那就
立时身价倍增 , 地位有了, 财富有 了, 荣耀有了, 一切都有了。真可 谓一步登天。 但若达不到 目的, 那就下场悲惨 。 如战国时纵横家苏 秦, 当初说秦不成功 , 满身疲惫 回到家中 ,妻不下红 , “ 嫂不为炊 , 父母不与言。” ——家人都不拿着当人。汉朝的朱买臣做官之前 , 打柴为生 , 妻子嫌他穷, 逼着他给 自己写休书, 好改嫁他人。
文献标 识码 : A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十分重视读 书的 , 这并没有错 。但被 后来人演绎得高居于其他一切之上 , 认为“ 万般 皆下品, 唯有读书 高。” 并且伴有明显的功利思想 , 宣扬“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 千钟粟 , 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的目的是“ 学而优则仕” 。 “ 受得十年寒窗苦, 一朝可为人上人 。” “ 学成文武艺, 货于帝王家。”
蒲松龄《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翻译第一篇:蒲松龄《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翻译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蒲松龄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吾少林出也。
聊斋志异黄英读后感
聊斋志异黄英读后感《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由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成书于17世纪。
全书共分为六卷,收录了420多篇短篇小说,涵盖了神怪、鬼魅、仙侠、人鬼恋、妖魔鬼怪等各种题材,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包括《聂小倩》、《陆判》、《玉真记》等。
在读完《聊斋志异》后,我深受其吸引,不仅是因为故事情节的离奇与神秘,更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性思考。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小小的人生寓言,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首先,我被书中所描绘的神怪世界所深深吸引。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其中有各种形形色色的神怪,有妖魔鬼怪,有仙人道士,有鬼怪恋,有人鬼交往,这些故事情节让人感到离奇而又真实。
在这些故事中,神怪世界与人间世界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无限的遐想和联想。
这些故事情节所展现出的神秘色彩,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体验到了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感受。
其次,我被书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所感动。
在《聊斋志异》中,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比如《聂小倩》中所描绘的人鬼恋,让人思考了生死的真谛;《陆判》中所描绘的官场险恶,让人思考了忠诚与利益的冲突;《玉真记》中所描绘的妖魔鬼怪,让人思考了善恶的边界。
这些故事所蕴含的哲理,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迪,让人对人生、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被书中所展现的人性思考所感动。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是真实而又鲜活的,他们有善良的,也有邪恶的,有聪明的,也有愚蠢的,有忠诚的,也有背叛的。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人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之,《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一部神怪小说集,更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性思考,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2023年实用文_聊斋志异的读书心得
2023年聊斋志异的读书心得2023年聊斋志异的读书心得1白发苍苍的老人端坐窗旁,皎洁的月光为他镶上虚幻的银边,又落入他浑浊的眼与深刻的纹中,带出一分奇异的神采。
夜色浓重,一双颤抖的手合上泛黄的书卷。
本不该是这样的。
他出生于当地的豪族,被长辈赐名为蒲松龄。
因为聪明伶俐,少有文采,是父亲最宠爱的儿子。
十九岁过童生试,拔得头筹,施闰章赞其曰“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声名鹊起,可谓天之骄子。
他本该官运亨通,誉满中华,却潦倒终生,归隐聊斋。
可叹天意弄人。
他心中怎能不怨?“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明知官场黑暗,阿谀奉承,金钱往来,虽“每每顾影自怜,可怜肮脏骨消磨如此”,更怕“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
”作塾师,观人世,南来北往的奇人异士,小住暂留的风流韵客,那一桩桩妖狐诡事,那一腔腔孤愤怨情,皆诉于纸上,贯穿一生,是为《聊斋》。
眼之所见,满腔孤愤者,天下不平事。
宣德年间,统治者们在纸醉金迷中酣睡,黎民苍生在高台楼阁下匍匐。
那嬉玩的促织之戏在宫中流行开的时候,蒲松龄看见一层层黑暗的云与雾,从上方逼压下来。
这无边无际的雾中,他看见华阴县书生成名为捕捉进贡的蟋蟀而奔波,因办事不力被打瘸双腿而叹息,为放跑蟋蟀受父母责罚而落井的儿子痛哭。
好好的三口之家,本可其乐融融自食其力而生,却不得不把命运系在一只蟋蟀扇动的翅与跳动的腿上,何其可悲!百姓为权势金钱的铁笼所锢,正如蟋蟀为竹笼所困。
在黑暗中低伏的时候,蒲松龄听到了促织之声,听到了百姓的哀鸣。
他不能言说,不能变夺,当一切历历在目,便泪如雨下。
眼之所疾,念念不忘者,金榜题名事。
曾几何时意气风发少年郎,向北远眺,望一朝成名,从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数载寒冬炎暑后,将登高楼,欲说还休。
__成灰进酒,呷一口,辛辣呛口,恨由此生,醉从中来。
蒲松龄经朗朗学堂,过巍巍牌坊,至《考弊司》对“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的牌坊嘲笑一场。
遇《司文郎》,有盲僧能以嗅辨文、宋生慧眼识人,获二者称赞的王生却不得考官青眼,可怜盲僧长叹“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
谋道谋食可兼得,亦儒亦商两相宜——读《聊斋志异·黄英》
谋道谋食可兼得,亦儒亦商两相宜——读《聊斋志异·黄英》作者:暂无来源:《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第12期【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一生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但屡试不第,贫困潦倒,主要靠做塾师为生。
舌耕之余,笔耕不辍,著有《聊斋志异》等多部著作。
《聊斋志异》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马子才,顺天人。
世好菊,至才尤甚,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
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亲有一二种,为北方所无。
①马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金陵。
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裹藏如宝。
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
②渐近与语,少年自言:“陶姓。
”谈言骚雅。
因问马所自来,实告之。
少年日:“种无不佳,培溉在人。
”因与论艺菊之法。
马大悦,问:“将何往?”答云:“姊厌金陵,欲卜居于河朔耳。
”③马欣然日:“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
不嫌荒陋,无烦他适。
”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
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
”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第南有荒圃,仅小室三四椽,陶喜居之。
日过北院为马洽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无不活。
然家清贫,陶日与马共饮食,而察其家似不举火。
马妻吕,亦爱陶姊,不时以升斗馈恤之。
陶姊小字黄英,雅善谈,辄过吕所,与共纫绩。
④陶一日谓马日:“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
”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日:“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⑤陶笑日:“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
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
”马不语,陶起而出。
自是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
由此不复就马寝食,招之始一至。
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
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
《黄英》的无意识内容浅析--兼论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黄英》的无意识内容浅析--兼论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王晓炜;王红相
【期刊名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6)005
【摘要】蒲松龄处在一个颇为复杂的历史时代,新兴的生产方式和渊源深厚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他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种影响表现在其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便是<聊斋志异>的<黄英>一文.从<黄英>一文文本的人物和情节设置上探讨蒲松龄并不为人所知的深层心理,可以揭示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试图
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文化心态.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王晓炜;王红相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陕西,杨凌,71210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蒲松龄两个王国的整合和重建——读《聊斋志异·黄英》 [J], 曹军
2.从黄英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审美期待 [J], 张宏
3.突破文人传统思想的藩篱——从《聊斋志异·黄英》篇看蒲松龄的经济思想 [J], 赵彧霞
4.儒家思想与商贾文化的交融——从《聊斋志异·黄英》看蒲松龄思想的双重性 [J],
杨士钦
5.解读《聊斋·黄英》人物形象的思想文化意蕴——兼论蒲松龄与儒道墨思想 [J], 朱荣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聊斋之续黄粱(蒲松龄先生对黄粱一梦的重新解构)
聊斋之续黄粱(蒲松龄先生对黄粱一梦的重新解构)黄粱一梦的典故来自于唐朝的《枕中记》。
而蒲松龄在这个故事架构上填充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黄粱一梦的故事。
构思虽然来自于其他人,但是情节之曲折更加因人入胜。
其中最为吸引人的就是包龙图弹劾曾孝廉的奏折和对地府惩治曾孝廉的描述。
但凡看过地府的描述,作恶之心定当收敛。
福建有个曾孝廉,他参加会试考中后,与两三个新发迹的人到郊外游玩。
偶然听说毗卢禅院寄住着一个算命先生,于是一同骑马去问卜。
算命先生见他得意洋洋,便稍稍奉承了几句。
曾摇着扇子微笑,问道:“先生,你看我有穿蟒袍、系玉带的福分没有?”算命先生说他会当二十年太平宰相。
曾听了很高兴,更加得意起来。
这时天下起雨,于是曾和同伴到和尚屋里避雨。
房里有位老和尚,凹眼睛,高鼻子,坐在蒲团上,也不搭理他们。
他们上了炕,自顾说笑,大家祝贺曾将来当宰相。
曾更加趾高气扬,指着同来的说:“我当宰相时,推荐张年兄当南面巡抚,家里表兄当参将,我家老仆人也捞个小小的千总当当,我心愿就满足了。
”不一会儿,听得门外雨越下越大,曾疲倦地伏在炕上打盹,他恍恍惚惚地看见两个宫中使者捧着皇帝的手诏,叫“曾太师”去商量国事。
曾得意洋洋地急忙赶去上朝。
皇上见了他,把座位往前挪了挪,和颜悦色地和他说了半天话,并命令三品以下官员,都得听他升降。
皇上还当场赏赐蟒袍、玉带、名马。
曾穿上蟒袍玉带,叩头礼拜后走出殿来。
回到家里,发现已不见原来的旧房子,而是画梁雕栋,极为壮丽,自己也不明白怎么突然到了这个地方。
他拈着胡须轻轻一喊,仆人们便赶忙答应。
不一会儿公卿们送来海货,对他恭恭敬敬的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六卿来,他热情迎接;侍郎一辈,施个礼,说说话;比这级别低的,点点头罢了。
山西巡抚送来十名歌女,个个美丽,最美的是袅袅和仙仙,二人特别受他宠爱。
每逢假日,就整天沉醉于歌舞之中。
一天,曾想到自己贫困的时候县里士绅王子良接济过自己,现在我已青云直上,他还在仕途上艰难跋涉,为什么不伸手帮他一把呢?第二天早朝时他就向皇帝呈上了奏折推荐王子良为谏议大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观宋人对诗法的探讨和研究,可以认为.宋代是诗
法理论发展史上极为关键的时期。此时,人们对文体之 法、形式之法的议论甚多.无论是从宏观角度来说的虚化 意义上的法度.还是具体的字法、句法、葶法以及各种技
巧之法郁得到了详尽的讨论。尤其是“流转圆美”的法度
之美还把诗歌人工之美提升列比较高的层次.理论形态 可以说已经十分完备。人们把“法”看成是涛歌周有的质 的规定性,提升了“法”的理论地位;提出活法之说,在变 化、宏观巾发展诗歌法度.又避免法度走向细碎化的极 端。他们也认识到法度和自由之问的深刻矛盾。试图在禁 锢中寻找相对的自由.同时又将魏晋以来引而不发的法 度与个性、才性之问的关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可以说,此 时诗法理论探讨范围之广、出现频率之高、参与讨论人数
个“王国”冲突公开化。陶生向马子才提议“为今计,卖菊 亦足谋生。马素介(耿直),闻陶言。甚鄙之,日:‘仆以君风
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
矣。’陶笑日:‘自食其力不为贫.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 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这是两个人物价值观念
的对白,更是作者物质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的自由王国矛 盾的公开化。 2.马子才向陶生求艺菊之术而不授。作者物质的必 然王国和精神的自由王国对立、界线分明。马子才“闻其 (陶生)门嚣喧如市。怪之,过而窥焉。……(马子才)大奇
视富贵,只要“以其道得之”,挣钱就没有什么卑贱的。据 此,蒲松龄对“商才”也是会欣赏的吧。
读书人,因为屡考不中,弃儒经商,成为小康之家。蒲松龄 青年时代在父亲羽翼下安心读书,跟朋友张笃庆、李希 梅、王鹿瞻组成“郢中诗社”,孝妇河泛舟,大明湖游览,青 云寺读书。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蒲松龄从小就热衷科
(二)马子才与陶生、黄英间的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
是作者两个“王国”整合、重建的过程。 作者物质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的自由王国不可能一成 不变地截然对立于自身体内,而是由于马子才与陶生、黄 英间的矛盾冲突,两个“王国”整合而又重建。 1.陶生劝马子才以卖菊为生而马子才不允,作者两
平,好房子好地都给哥哥分走,蒲松龄分了薄田20亩.农
况,清贫自守,噬菊成癖,正是他“对现实采取了一种超验 态度”,追求人格完美的表现,这也正是作者自身精神的
自由王国的化身。陶生旷达,但不迂拘,主张自食其力,少 致丰盈,为贫士吐气。正体现了作者的另一重世界:物质 的必然王国的向往。
常生活耳濡目染。家里闹得实在不像话。蒲松龄的父亲
说:“此乌可居耶?”只好给四个儿子分家。家分得很不公
之,苦求其术。陶日:‘此非可青传,且君不以谋生,焉用
此?…在这里作为作者精神的自由王国化身的马子才向 作为物质的必然王国的陶生索求艺菊之术是绝不可能 的。如果陶生把艺菊的方法教给了马子才,那其实就是作 者对自己精神的自由王国的违背.也等于践踏了作者对
吃,但是没钱。只好“安分忘馋嚼”。青鱼很便宜,是属于平
而实现的。最终在小说中.作者“士魂商才”的理想美梦
成真。 关键词:士魂商才整合重建中介
开发自性的思想,和人的才性有很大的关系。宋人作诗是 在镣铐中跳舞,正需要一种精神的弥补,参惮、悟人肯定
了人的才性,能充分发挥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 与传统相接,不悖于法度,因此不仅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 标准,也成为创作的重要手段。
对“活法”的讨论则把吕氏稍嫌笼统玄虚的“活法”理沦具
体实在化了。《自石诗说》第七则云:“难说处一语而尽,易
说处莫便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切,说事要
之多,对创作影响之深,堪称历代之最。
注释:
圆活,说景要微妙。”第十则义说:“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
用事着也;意有余而约以尽之,善措辞者也;乍叙事而间 以理苦.得活法者也。”姜夔的“活法”具体到用事、措辞、
①王德明.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0:14.
叙事、说景、说理等各个方面。严羽的《沧浪诗话》“诗法”
部分也有“要参活句,勿参死句”、“造语要圆”之类的法
(参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以为宋代的句法之说始 于黄庭坚,王德明《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则认 为王安石或苏轼更早一步提到句法。三人提出句法的时 间非常接近,考虑到句法之论在当时的盛行,很难对其先
场老屋3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找堂兄借了块门板, 带着妻子、儿子搬进去。他分到240斤粮食,只够一家三口 吃三个月。 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开始了长达45年的私塾教师
生涯。私挚教师是得不到功名的读书人谋生的出路,但寄
人篱下的生活很辛酸。身份低微的农村私塾教师生活确实 艰难,待遇不高.一年能拿八两银子就算不错。而维持一户 庄稼人最低牛活得20两,这是《红楼梦》里刘姥姥算的。 蒲松龄30多岁时,四个孩子陆续出生,父亲故去,老 母在堂,他到了“家徒四壁妇愁贫”的地步,有时不得不卖 文为活,替别人写文章挣几个钱,比如说写封婚书,写篇 祭文,报酬不过是一斗米,或者一只鸡,两瓶低档的酒。蒲 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登门。蒲 松龄为了交税,要卖掉缸底的存粮,卖掉妻子织的布。甚 至卖掉耕牛。他抱怨土地:怎么谷穗不直接长银子?蒲松 龄多次写自己的贫困。有首诗写他看到市上卖青鱼,很想
“金钱”有更深刻的认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一、科举失利的痛苦。生活贫苦。一个“士魂商
蒲松龄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父亲蒲檠本来是
不去也。”(《论语-里仁》)“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蒲松龄并不鄙
《黄英》这篇短篇小说,把自己的两个王国整合和重建,最
终使“士魂商才”美梦成真。 (一)马子才和陶生是作者两个“王国”的化身。 马尔库塞在分析资本主义文化时指出:“资产阶级文 化对既存现实采取了否定态度,它批判现实排斥了人间 的‘幸福’和‘精神’。而为保护这种‘幸福’和‘精神’,便脱
离既存现实,对现实采取了一种超验态度。”(马尔库塞
民阶层消费的,但是蒲松龄吃不起。蒲松龄有首词《甲寅 辞灶作》,写“到手金钱,如火燎毛”,一烘而尽,除夕祭灶, 连肉都没有,他恳请灶王爷不要因为祭神不丰到天f::说 坏话,风趣地说:灶王爷看不过去,就请上帝赐给万钟粟、 万两金。一家老小活得光鲜,祭神也有钱,岂不两相便宜? 他的《除日祭穷神文》说:“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 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我就是你贴 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假宽限施恩。你为何步步 把我跟,时时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在古代大作家里,蒲松龄的平民特点很突出,贫困不
蒲松龄两个王国的整合和重建
——读《聊斋志异・黄英》
曹 军
(西安欧亚学院基础部大学语文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聊斋志异・黄英》篇在“士魂商才的结合” 的一般叙述中.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两个方面:马子才是作
者自身精神的自由王国的化身.陶生体现了作者对物质 的必然王国的向往。而马子才与陶生、黄英间的矛盾冲突 的发生、发展是蒲松龄物质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的自由王 国整合而又重建的过程。这一运动过程是以“菊”为中介 和“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美誉的涩泽荣一r1840—1931) 提出。他主张一个商人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 又要有“商”的才干与务实。所谓商才本来也要以道德为 根基。离开道德的商才即不道德、欺瞒、浮华、轻佻的商 才,决不是真正的商才。但如果偏于土魂而没有商才, 经济上也就会招致自灭。其实,早在j百六十多年前, 中国就有一个知识分子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向世 人传达了“士魂商才”的思想,这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 异・黄英》。 《聊斋志异・黄英》是在“士魂商才的结合”的一般叙 “士魂商才”这一理念是由享有“日本近代化之父” 根据他的阐释,可知“活法”理论有j层深意。,首先。 “活法”是针对创作讲究法度的人来说的.也就是“有意于 文者之法”者,尤其是汉魏以来讲求诗歌形式、重视声律 理论的人,那些崇尚天才、喜欢直出胸臆、无拘尤束的诗 人则不在此列。其次。“活法”并不排斥定法,所谓“规矩” 就是诗歌的定法。定法肯定是有的。但它只存在于客观的 体制当中,创作时应该竭力将它的影响化至最小,甚至于 无。第i,真正的“活法”就是变法,即对定法、常法实行变 革,是一种变化的法,然而此种变化是量之变而非质之 变,即不能背丁规矩,超出定法的范围。他举出两个例子。 述中。体现了蒲松龄物质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的自由王国
南北籍。”到被“黄英笑日:‘陈仲子毋乃劳乎?’马惭,不复 稽(计较)”;由夫妻关于贫富观的一番争论后.“乃于园中
7
万方数据
重读《病梅馆记》
——浅谈新课改视域下的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田芳微1刘
艳2
(1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2嘉兴职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36)
摘要:众所周知,《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文。该文采用了
呢?因此,本文通过从教育观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 古为鉴用之于今。浅谈新课改视域下的教育观在教学实 践中的指导意义。旨在致力于拉近教学实践活动中理想 和现实的距离。 在《病梅馆记》一文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正常健康” 的梅的状态是“直、正、密”;而病梅的状态则是“曲、欹、 疏”。但世人却弃正常健康的梅的“直、正、密”。而取病梅 的“曲、欹、疏”。造成此种“审美趣味”取舍的是当时一班 所谓“文人画士”的特殊的“孤癖之隐”.那就是以病为美, 以变态为美。以不正常不健康为美,以丧失天然生气为 美。回顾现实,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几 乎完全变成了应试教育.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课
后作出判断。
条,从表述来看,他显然也有过这方面的努力。
“活法”的提出也使当时参禅、悟入成为创作的首要
工作。曾季狸的《艇斋诗话》云:“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 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人处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