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重点笔记-4溶媒:
中药药剂学复习范围
中药药剂学
名解
1.OTC: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水飞法: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的不同,将不溶于水的药物反复研磨制备所需粒度粉末的粉碎方法
3.醑剂:是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供外用和内服
4.平衡水分: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物料表面所产生的蒸气压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相等时,物料中的水分
与空气处于动态平衡,此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称为该空气状态下物料的平衡水平
5.罝换价:DV,f,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
6.片剂溶出度:是指活性药物从片剂等普通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
制剂及透皮贴剂中也称释放度
7.HLB值:(亲油亲水平衡值)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8.new drug: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
证的药品,亦属于新药范畴
9.倍散:亦称稀释散,是指在毒性药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稀释散
10.中药药剂学:是指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
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11.冷冻干燥:是指将浸出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后预先冻结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将水分直接升华除去的干燥方
法
12.筛析:是固体粉末的分离技术。筛,即过筛是指粉碎后的药物通过网孔性的工具,使粗粉和细粉分离的操作;
析,即离析,是指粉碎后的药粉借助外力作用使药物的粗粉和细粉得以分离的操作
药剂学:第四章 固体制剂(片剂)
二、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
o 固体制剂 崩解 溶解→ 扩散 吸收 o 难溶性药物
溶出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o 溶解、扩散速度与药物分散状态及 固体的 表面积成正比
o 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片剂>丸剂
崩解:片剂成细颗粒的过程
一般压制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药材 原料粉末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浸膏(半 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在1小时内全部 崩解;肠溶衣片应在人工胃液中2小时不得有裂 缝、崩解和软化等现象,在人工肠液中1小时内 全部崩解;泡腾片应在5分钟内全部崩解。
制备HPMC水溶液时,最好先将HPMC加入到 总体积1/5~l/3的热水(80℃~90℃)中, 充分分散与水化,
然后在冷却条件下,不断搅拌,加冷水至总体 积。本品不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但溶于 10%~80%的乙醇溶液或甲醇与二氯甲烷的 混合液。
羟丙基纤维素与羟丙甲纤维素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CAS:9004-64-2 羟丙纤维素:同羟丙基纤维素。
1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好生产成本相对低2制备过程具有相同的单元3大多为胃肠道给药具有溶出吸收过程一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药物?粉碎?过筛?混合?造粒?压片??????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o造粒是固体制剂的关键单元二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o固体制剂?崩解?溶解扩散?吸收o难溶性药物溶出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o溶解扩散速度与药物分散状态及固体的表面积成正比o溶液剂gt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溶胶剂的概念、构造及性质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溶胶剂的概念、构造及性质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溶胶剂的概念
系指由多分子聚集体作为分散相的质点,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组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微粒大小一般在1-100nm之间,属于非均相分散体系。
溶胶的构造与性质
1.溶胶的双电层构造
溶胶剂中的固体微粒具有双电层结构,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作电位,溶胶剂电位越大,其物理稳定性越好。电位降低至25mv 以下时,胶粒间产生聚结,稳定性下降。
2.溶胶剂的性质
(1)光学性质
具有丁达尔效应,即对光的散射作用。
(2)电学性质
具有电动(电泳)现象与动电(流动电位)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微粒因吸附带电,具有双电层结构。
(3)动力学性质
因溶胶剂微粒粒径小(纳米级),因而表现出激烈的布朗运动,溶胶粒子的扩散速度、沉降速度与介质的黏度都与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有关。
(4)稳定性
溶胶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对电解质非常敏感,少量电解质可供其产生聚沉,其原因是电解质的加入破坏或降低溶胶微粒的电位。
例题:
下列关于溶胶剂的正确叙述是?
A.溶胶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B.溶胶剂中加入电解质会产生盐析作用
C.溶胶粒子具有双电层结构
D. 电位越大,溶胶剂的稳定性越差
E.溶胶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因而沉降速度越小正确答案:ACE
药剂学重点
填空
1.溶出度或释放度:普通片剂,规定在45min内溶出标示量的70%以上;缓控释制剂,规定至少取三个时间点,即在0.5-2h内累计释放约30%(考察突释),释放50%的时间点(考察释放特性),最后取样点的累计释放率为标示量的75%以上(考察释放是否完全)
2.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崩解时限:
普通片15min, 薄膜衣30min,肠溶衣,糖衣1h 重量差异:糖衣片包衣前检查,薄膜衣包衣后。
3.制备高分子溶液要经过的两个过程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4.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是制备优良制剂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
5.物料混合时,若各组分比例相差较大,宜采用等量递增法进行混合。
6.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有:溶出,扩散,溶蚀,渗透压和离子交换。
7.药剂的稳定性考察可以分为加速试验和长期实验。
8.脂质体的组成成分是卵磷脂和胆固醇。
9.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吸附作用强,使用之前应活化。
10.含有毒据药品的酊剂,每100ml 相当于原药物10g ,其他酊剂100ml 相当原药物20g
11.胃肠道吸收快慢顺序: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12.滴丸常用基质,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PEG,非水溶性基质如硬脂酸,很少用;滴丸的冷凝液,水性有水和不同浓度乙醇,油性有液状石蜡。影响滴丸的因素:处方,药液温度,滴嘴的内外径,冷凝液温度和黏度,滴距,滴速。
13.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聚集的现象。
14.Krafft点:随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会增大,当升高至一定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
药剂学考试重点!!!
药剂学概论笔记
绪论:
药剂学(Pharmaceutics):研究剂型和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
剂型(Dosage forms):为满足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如片剂、胶囊、注射剂、软膏剂等。
制剂(preparations):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制成的最终供用药对象使用的药品,如阿司匹林片。
剂型的分类与重要性:
1.药物剂型按给药途径分类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口服制剂,包括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非胃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给药剂型:静脉、肌肉、皮下等多种途径注射剂
呼吸道给药剂型: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
皮肤给药剂型: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
黏膜给药剂型:滴眼剂、滴鼻剂、眼膏剂、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剂型:栓剂、气雾剂、泡腾片、滴剂等
2.药物剂型按形态分类
⏹液体剂型:溶液剂、注射剂、洗剂、搽剂等
⏹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
⏹固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
⏹半固体剂型:软膏剂、凝胶剂、栓剂、糊剂等
3.药物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
⏹溶液型:分子分散
⏹胶体溶液型:1-100nm细微粒子
⏹乳剂型:>100nm乳滴
⏹混悬型:>500nm微粒
⏹气体分散型
⏹固体分散型
剂型和制剂的重要性:
剂型和制剂是传递药物的载体,药物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供临床使用,合理的剂型能够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剂型可以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同一药物制成不同剂型,作用和用途可能完全不同;
药剂学重点整理
药剂学重点整理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1.何为药剂学?制剂学和调剂学?
①药剂学是研究剂型和制剂的处方设计、配置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②研究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理论的科学为制剂学;研究方剂的配置技术和理论的科学为调剂学。
2.何为药物制剂和药物制剂、给药系统?
任何一种药物,在供临床应用前,都须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这种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药物制剂是指具体药物按某一种剂型,根据药典或国家标准制成的供临床应用的药品。
给药系统是新剂型、新制剂的总称。
3.药物剂型的分类?
①按物理外观形态分: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态剂型。
②按分散系统分: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状液型、混悬液型、气态分散型、固体分散型、微粒型。
③按给药途径分: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黏膜给药。
4.现代药剂学的进展?
①第一代为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汤剂、酒剂、灸剂、条剂、膏剂、丹剂、丸剂、散剂。②第二代为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与气雾剂等。③第三代为缓释、控释给药系统。④靶向给药系统。⑤自调式或脉冲式给药系统。
5.何为药典?及药典基本情况?
①药典是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是一个国家药品生产、检验与使用的依据。
②中国药典(Ch.P.),为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其中自1963版分两部,自2005版分为三部,一部收载中药及中成药,二部收载化学药,三部收载生物技术药物
③美国药典USP;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欧洲药典EP;国际药典
药剂学
注射剂与滴眼剂——除去热原的方法
1、活性炭吸附法:即在配液时加入0.1-0.5%(溶液体积)的针用一级活性炭,煮沸并搅拌15分钟,即能除去大部分热原,而且活性炭还有脱色、助滤、除臭作用。但活性炭也会吸附部分药液,故使用时应过量投料,但小剂量药物不宜使用。
2、离子交换法:热原在水溶液中带负电,可被阴树脂所交换,但树脂易饱和,须经常再生。
3、凝胶过滤法:凝胶为一分子筛,利用热原与药物分子量的差异,将两者分开。但当两者分子量相差不大时,不宜使用。
4、超滤法:超滤膜的膜孔仅为3.0-15nm,故可有效去除药液中的细菌与热原
(二)除去器具上热原的方法
1、酸碱法:因热原能被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破坏,所以玻璃容器、用具及输液瓶等均可使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浸泡以破坏热原。
2、高温法:注射用针头、针筒及玻璃器皿等,先洗涤洁净烘干后,再在180℃加热2小时或250℃加热30分钟以上处理破坏热原。
(三)除去溶媒中热原的方法
1、蒸馏法:利用热原的不挥发性来制备注射用水,但热原又具有水溶性,所以蒸馏器要有隔沫装置,挡住雾滴的通过,避免热原进入蒸馏水中。
2、反渗透法:用醋酸纤维素膜和聚酰胺膜制备注射用水可除去热原,与蒸馏法相比,具有节约热能和冷却水的优点。
注射剂与滴眼剂——热原的组成与性质
(一)组成
热原是微生物的尸体及其代谢产物。大多数微生物均能产生热原,但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等所组成,其中脂多糖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性和耐热性。热原的分子量一般为10×105左右,分子量越大,致热作用越强。注入体内的输液中含热原量达1μg/kg时就可引起热原反应。
中药药剂学重点总结
1.试述水提醇沉工艺流程,纯化过程中除去何种杂质,保留何种成分?
答:先将中药材饮片用水提取,再将提取液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原药材1-2g,冷却,加入适量乙醇,静置冷藏适当时间,分离出去杂质,回收乙醇,最后得到澄清的液体。当含醇量达到50-60%,可除去淀粉等杂质,含醇量达到75%以上时可除去蛋白质,多糖鞣制,水溶性色素等,其余大部分杂质均可沉淀除去。保留成分为生物碱盐类、苷类、氨基酸、有机酸等。
2.什么是渗漉法?试述单渗漉法制备流浸膏剂的工艺流程。
答:渗漉法是指将药材粗粉至于渗漉器皿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先将药材粉碎为粗粉,加入适量溶媒浸润密封一段时间后装入渗漉筒中加入适量溶媒,并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一定速度进行渗漉,渗漉时先收集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液低温浓缩成稠膏,再与初漉液合并搅匀,然后进行含量测定,或含醇量测定
3.试述湿颗粒法压片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
答:①原料、辅料的前处理②混合③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④挤压或其他方法制粒⑤湿颗粒的干燥⑥干颗粒的整粒⑦加入崩解剂、润滑剂、总混⑧压片
4.试述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答:(中药提取物、原料+辅料+溶剂)配液,滤过,(半成品检验)(安瓿瓶洗涤干燥灭菌)灌装,封口,灭菌,质检,包装
问答题
1.影响药剂湿热灭菌的因素有哪些。射线灭菌法包括哪些?化学灭菌法包括哪些?
答:①细菌种类,不同发育期与数量:不同细菌,同一细菌的不同发育阶段对热的抵抗力不同,繁殖期抵抗力大,芽孢耐热性更强,数量越少,灭菌效果越好②药物性质与灭菌时间,灭菌温度越高时间越短,但温度越高药物分解速度也加快,低温长时间也增加分解量。③蒸汽的性质:蒸汽有饱和蒸汽,湿饱和蒸汽和过饱和蒸汽。饱和热含量高,穿透力大,效果最好;湿饱和带水分,热含量低穿透力产效果较差;过饱和温度最高,但穿透力差,效果差。④介质的性质制剂中有营养物质增强细菌抗热性,细菌中性环境耐热最好,碱性次之,酸性不利于细菌发育。
药剂学 1~10章 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选择题)
#1、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2、剂型是指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不同的形态.
#3、药物制剂是指药物具体的品种。
#4、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药剂学的基本理论;
2)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
3)新技术与新剂型;
4)新型药用辅料;
5)中药新剂型;
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7)制剂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8)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①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
②1963年版(第二版)药典分为两部(中药,化学药与生物制剂);
③2005年版(第八版)药典分为三部(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三部生物制品;
④2010年版药典是第九版(现用),自1985年(1985年版,第四版)起每隔5年修订和补充新内容的《中国药典》出版发行;不定期发行的药典三部1953、1963、1977年版.
#6、
1)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
产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2)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临床前(非人体)研究工作的管理规范。
3)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系统性
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第二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选择题)
1、药物溶剂的种类:①水;②非水溶剂:醇与多元醇类(醇、丙二醇、聚乙二醇)、醚类、酰胺类(二甲基亚酰胺)、亚砜类( 二甲基亚砜万能溶媒)等7种。
2、药物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度,溶剂的极性大小以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的大小来衡量。极性大的容剂介电常数、溶解度参数大,反之数值小。数值越相近的溶剂和溶质,越能互溶。
生物药剂学重点
1.什么是Ⅱ型药物,影响II型药物口服吸收的理化因素,如何改善该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II类药物是低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一类药物,因药物在胃肠道溶出缓慢而限制了药物的吸收。影响II类药物吸收的理化性质有药物的溶解度、晶型、溶媒化物、粒子大小等。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或)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均可有效地提高该类药物的口服吸收,主要方法有:①制成可溶性盐类②选择合适的晶型和溶媒化物③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④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制成包合物⑤增加药物的表面积⑥固体分散、自微乳化和纳米技术
2.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①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②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③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④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⑤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⑥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试验方法等
3.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单纯扩散比较两者的异同。特点①顺浓度②不耗能③需转运体:部位特异性、选择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现象④转运速度快。与单纯扩散相同的是,促进扩散也服从顺浓度梯度扩散、不消耗能量原则。促进扩散转运不同于单纯扩散的特点①促进扩散速率快、效率高。某些高极性药物的促进扩散转运速度更快②促进扩散有选择性。一种转运体只能识别并转运某种结构的药物③促进扩散有饱和现象。因需要转运体参与,但转运体数量、与药物结合位点数量有限,药物浓度超过该限度时转运速率不再增加④促进扩散有部位特异性。转运体在各个器官或者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的表达水平不同,因而其药物底物在不同部位的转运存在差异⑤促进扩散有竞争性抑制现象。两种药物靠同一转运体进行转运时,可相互竞争转运体结合位点,从而产生转运的相互抑制现象。
药剂学第4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试验方法
• (一)酯类药物的水解 • 酯类药物在水溶液中易水解,在H+、OH或广义酸碱的催化下,水解反应会加快。 • 阿司匹林不仅在水溶液中水解,就是在固 体状态下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能发生 水解。
• 盐酸普鲁卡因水解速度较为缓慢,在偏酸 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在pH3.4-3.6时最稳定;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和 二乙胺基乙醇失去药效;水解后的对氨基 苯甲酸又可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同时在 一定条件下又能脱羧,生成有毒的苯胺。 • 这类药物还有盐酸丁卡因、盐酸可卡因、 普鲁苯辛、阿托品、氢溴酸后马托品、硝 酸毛果芸香碱、华法林钠等。
• 2、差向异构 • 差向异构是具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的药物, 其中某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基团发生的异 构化现象。如四环素在酸性条件下,4位碳 原子上出现差向异构,生成4-差向四环素, 其生理活性比四环素低,且毒性增加。
• (二)几何异构 • 有些含有双键的药物,其反式和顺式几何 异构体的生理活性有差别。如维生素A的生 理活性以全反式最高,若发生几何异构, 转化为2,6-顺式异构体,则生理活性降低。
• 有些药片颜色稍有改变,就说明已经变质, 有的甚至生成有毒的物质,此时就不能再用 了。属于这类的药片有:叶酸片,盐酸麻黄 碱,扑热息痛,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 有些药片由于保存时不注意密闭,在空气中 暴露时间过长,因风化作用也可发生变质失 效。如杞橼酸钠,阿托品,奎宁等,还有的 受潮后,药片上易出现霉点,如丁维钙糖片, 甲状腺片,复方五味子片,黄连素(糖衣 片),土霉素(糖衣片)等,无论变质还是 发霉均不应再服用。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复习笔记
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生物药剂学:通过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亦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药动学”,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药物在体内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新原料药的研究与开发不属于药剂学的任务。
制剂: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的应用形式。常见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片剂、注射剂、酒剂、合剂、浸膏剂、糖浆剂等40多种。
中药药剂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
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指导思想:中医药理论。研究对象:中药制剂
中药药剂学包括中药制剂学和中药调剂学。
新药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增加新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
剂型也属于新药范围。
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品是加工品,具有一定剂型,而且还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可直
接应用的成品。
治疗指数产生副反应的浓度与最低有效浓度的比值
辅料指药品生产和处方调配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药效的主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
药剂学重点总结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掌握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的内容(见手写版笔记) ★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见打印稿)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分类、特性和应用(见两版笔记) ★ Kraff 点
★ CMC 临界胶束浓度
★HLB 值 (举例)
★不同HLB 值表面活性剂的适用范围(湿润、渗透)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一、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
A 、处方因素
1.pH 值(专属酸碱催化,pHm )—液体制剂
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的水解易受H+或OH-催化(专属酸碱催化),其水解速率 受pH 值影响。(药物在水解过程中有一个pH 值可使水解速度降到最低,故这个pH 值称为最稳定pH ,以pHm 表示。) 2.广义酸碱催化(pH 恒定-缓冲剂浓度增加方法)
常用的缓冲剂如醋酸盐、磷酸盐、枸橼酸盐、硼酸盐均为广义酸碱。
eg. 缓冲体系中HPO42-对青霉素G 钾盐有催化作用
3.溶剂的极性 (对于易水解的药物采用非水溶剂)
根据公式logk = logk ∞- k ′Z A Z B /ε —(适用于离子与带电荷药物之间的反应) k —反应速度常数;
Z A Z B —离子或药物所带电荷;
ε—溶剂介电常数;
k ∞—溶剂ε趋于∞时的反应速度常数;
k ’—常数(给定系统,固定温度)
ps: 溶剂对稳定性的影响复杂,不能笼统地采用改变溶剂介电常数或极性的方法去降低药物的水解速度。
4.离子强度(催化反应)
离子强度与药物降解速度符合公式
lgk = lgk0 + 1.02 Z A Z B *μ
当Z A Z B =0(中性药物)时,离子强度μ↗,k 不变。
药剂学考试重点
药剂学概论笔记
绪论:
药剂学(Pharmaceutics):研究剂型和制剂的大体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操纵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为疾病的医治和预防提供平安、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
剂型(Dosage forms):为知足疾病诊断、医治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如片剂、胶囊、注射剂、软膏剂等。
制剂(preparations):依照必然的剂型要求制成的最终供用药对象利用的药品,如阿司匹林片。
剂型的分类与重要性:
1.药物剂型按给药途径分类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口服制剂,包括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非胃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给药剂型:静脉、肌肉、皮劣等多种途径注射剂
呼吸道给药剂型: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
皮肤给药剂型: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
黏膜给药剂型:滴眼剂、滴鼻剂、眼膏剂、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剂型:栓剂、气雾剂、泡腾片、滴剂等
2.药物剂型按形态分类
液体剂型:溶液剂、注射剂、洗剂、搽剂等
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
固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
半固体剂型:软膏剂、凝胶剂、栓剂、糊剂等
3.药物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
溶液型:分子分散
胶体溶液型:1-100nm细微粒子
乳剂型:>100nm乳滴
混悬型:>500nm微粒
气体分散型
固体分散型
剂型和制剂的重要性:
剂型和制剂是传递药物的载体,药物必需制成适宜的剂型供临床利用,合理的剂型能够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剂型能够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同一药物制成不同剂型,作用和用途可能完全不同;
[讲解]药剂学
药剂学
名词解释
1. 防腐剂 :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称为防腐剂。
2.注射剂 :是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3.片剂的粘合剂 :是指使黏性较小的物料聚解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黏性的固体粉末或黏稠液体。
4. 药剂学:是研究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5.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形式分散于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6. 注射用水:系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7.灭菌法: 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
8.气雾剂: 是借助抛射剂产生的压力将药物从容器中喷出的一种剂型。
9.热原 :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内毒素,它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
10.滴丸剂: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
11.半衰期:指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2.栓剂; 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制剂。
13. 抛射剂 : 是提供气雾剂动力的物质,可以兼作药物的溶剂或稀释剂。
14. 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形成的所谓分子胶囊。
15.消毒: 是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
16.热压灭菌法:指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17.Fo值:是121℃下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18.无菌操作法:是把整个制备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
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剂学的概念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5)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研究核心:剂型
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应用
剂型对药效的影响:
,,,
补充:药物与剂型之间存在辨证关系,药物本身的作用是主要的,但药物的化学结构并不是决定药效的唯一因素,剂型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一定条件下,剂型对疗效的发挥起者相当重要的作用—单项等
药品: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剂型(dosage form):为了便于预防、治疗、诊断,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形式。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软膏剂等。
➢制剂:药物剂型中具体的药物品种
➢制剂:研究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理论的科学——制剂学(science of preparation)
➢调剂:研究方剂的配制理论和技术的科学——调剂学(science of prescription)制剂学和调剂学总称为药剂学(pharmaceutics)
主要研究内容:
(一)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二)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三)制剂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四)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五)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六)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剂型的重要性及举例剂型与疗效
药用辅料概念:系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包括那些具有控制药物释放、传递功能的物质和可能在制剂工艺过程中加入但标明要求去除的物质;是除活性成分或前体以外,在安全性方面已进行了合理的评估,并且包含在药物制剂中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媒:
水一、自然界中的水
约占地表面积的3/4;在人体内约占体重的70%。
天然水中所含成分较为复杂。可分为三类: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对水质标准和卫生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用于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应适当加以净化处理。
二、蒸馏水
将饮用水加热到沸腾使之汽化,再冷却汽化水,变为液体的水,称为蒸馏水。
凡是医疗上使用的水无特别限定时,一般是指蒸馏水。
一般用作:溶媒、稀释剂、清洗(洁)剂、接触剂等。
三、去离子水
是用离子交换法(又称化学交换法)或电渗析法制备的一种比较纯净的水。与蒸馏法比,生产设备简单,节约燃料和冷却水,且水质化学纯度高。但往往不能全部除去水中的有机杂质,不能供注射用。只能作为制备注射用水的水原。
离子交换法的制备原理:凡具有交换离子能力的物质,称为离子交换剂。有机合成的又称为离子交换树脂,能与阳离子交换的树脂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反之称为阴离子交换树脂。
利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别同不中存在的各种阳离子与阴离子进行交换,可达到纯化水的目的。
在制备去离子水的过程中,阳、阴离子交换达到饱和时,树脂“失效”或“老化”。以高浓度酸碱分别处理后,可使树脂再生。多次再生后,若不能恢复其交换能力,则称为树脂的毒化。
电渗析法的基本原理:聚苯乙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膜(简称阳膜)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膜(简称阴膜),其结构与离子交换树脂相同,是立体交联聚合物,其高分子链的空间可以允许离子选择透过,因此,离子交换膜可视为薄膜状的离子交换树脂。阳膜上的基团带负电,能吸引和通过带正电的阳离子而排斥带负电的阴离子,阴膜上的基团带正电,作用与阳膜相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膜对电渗析层水中的阴、阳离子吸引和排斥起了进一步的选择分离作用。
四、注射用水
为重蒸馏所得的水,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澄明液体。pH值应为5.0~7.0。其它检查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规定。
制备装置主要有:
(一)多效式蒸发蒸馏水器(配制大容量注射剂所必备)
(二)气压式蒸馏水器
(三)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
(四)四级截留高纯注射用水制备系统
(五)超滤法制备高纯水
醇一、乙醇(酒精)
乙醇为无色澄明液体,微有特臭,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沸点约为78℃,相对密度不大于0.8129,无水乙醇凝固点为-130℃,与水、甘油、挥发油、氯仿及乙醚等可任意混合。
注射给药毒性较小,作注射用溶媒是时,醇浓度可高达50%,但
浓度超过10%时肌注或皮下注射刺激性较大。 乙醇易透过人红细胞膜使红细胞变性或溶血。
有些药物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或不稳定,但在乙醇中溶解度大而又稳定。如洋地黄毒甙、西地兰、氢化可的松等的注射剂;樟脑制成醑剂;碘制成酊剂等;还有一些中药制成搽剂、酏剂和酒精溶液等。
乙醇是双溶性溶媒,在中药提取中大量使用,如生脉饮等。其它可用作消毒剂、防腐剂、分散剂、助溶剂以及引赤剂和燃料等。
二、甘油(丙三醇)
为无色、澄明的糖浆状液体;味甜;有引湿性;相对密度不小于1.257。可与水、乙醇任意混合,在乙醚、氯仿、挥发油及脂肪油中均不溶。
高浓度甘油对中枢神经有直接作用和渗透障碍,可引起溶血或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氯化钠对溶血有一定的阻止作用。甘油不单作溶媒,常与乙醇、丙二醇、水等同时使用。如氯霉素注射液用55%甘油和25%乙醇混合作溶媒。以甘油作溶媒的有碘甘油、硼酸甘油等。
其它可用作分散剂、助溶剂、混悬剂、增塑剂、防腐剂、滑润泻剂以及利水剂等。
三、丙二醇为无色澄明粘稠液体,与水、乙醇、甘油相混溶,但不能与脂肪相混溶。通常使用1,2丙二醇。性稳定,250℃以上可被氧化成丙醛、乳酸、丙酮酸及醋酸。注射给药毒性较小,动物慢速静注时耐受量较大,但注射速度快时可致动物死亡。78%丙二醇可使组织坏死。体外试验发现各种浓度丙二醇会使红细胞全溶血,氯化钠、氯化钙、葡萄糖、甘露醇、枸橼酸钠、苯甲酸钠等对其溶血作用有一定程度阻抑性。
本品溶解范围广,丙二醇量适当时还可延长某些药物的疗效。丙二醇可因铁制容器污染色泽变黄,必须重新精制。
植物油及其他 一、注射用油
许多植物油可用作注射溶媒,主要为在20℃时能流动的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如麻油、花生油、茶油、棉子油等。主要用于不溶于水药物制成注射剂。
药典规定:注射用油应无异臭、无酸败味、色泽不得深于规定标准。在10℃时保持澄明,皂化价为185-200,碘价为78-128,酸价在0.56以下。
酸价:指中和1g油脂中含有的游离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明游离脂肪酸的多少,越多表示油脂水解酸败愈严重。
皂化价:是指皂化1g油脂所需氢氧化的毫克数。皂化价较高则脂肪酸分子量较小。
碘价:指100g油脂与碘起加成反应时所需碘的克数。表明油脂中不饱和键的多少。一般情况下,碘价过高的油脂,不饱和键多,容易氧化而不稳定,也易与氧化性药物起作用。碘价过低的油含有不与碘作用的杂质如固醇、蜡或矿物油等。
植物油的精制可分以下几步:1、用氢氧化钾(钠)中和游离脂
肪酸;2、蒸汽除臭;3、无水氯化钙脱水;4、活性碳或白陶土脱色;5、150℃,1-2小时干热灭菌。
二、其他用油植物油常用于中草药萃取并作溶媒,如紫草油、黄连油等。也可用作基质如与蜂蜡制成单软膏。还可用作泻下剂如蓖麻油等。
三、其它溶媒
(一)聚乙二醇(PEG):为环氧已烷水解产物的聚合物,分子量200-600,为中等到粘度、无色略带微臭的液体,略有吸湿性,化学性质稳定。本品能与水、乙醇混合,不溶于醚。其药用安全性似丙二醇。以不同浓度PEG作溶媒的注射剂有:洋地黄毒甙注射液(PEG-300),毒毛旋花子甙G注射液(PEG-300),黄体酮注射液(丙二醇:苯甲醇:PEG=15:5:80);PEG对四环素、肾上腺素、咖啡因、毒毛旋花素、吗啡等有延效作用。大分子与低分子混合常用作软膏与霜剂的基质。
(二)二甲基亚砜(二甲亚砜;DMSO):本品几乎是无臭、无色透明的液体,味苦,可与水、乙醇、丙酮等完全混溶,在无条件下也可与醚、苯、氯仿完全混溶。对乙炔、含硫化合物及其它不饱和烃都具有很大的溶解能力;许多无机盐也溶于其中。本品溶解范围很广,易被皮肤和粘膜吸收,有“万能溶媒”之称。常用于抗癌药、抗麻风药及一些激素的溶媒;可作为一些外用药的基质,以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局部使用有止痛、抗菌、消炎等作用。
(三)油酸乙酯:为浅黄色油状液体,有微臭;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氯仿及脂肪油等相混合。性质似脂肪油而粘度较小,在5℃时仍能保持澄明。可迅速被组织吸收,贮藏后会变色。可增加激素类药的药效,如苯丙酸睾丸素与丙酸睾丸素的注射液。
(四)苯甲酸苄酯:为无色结晶或油状液体,不溶于水与甘油,能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并与脂肪油相混合,有些不溶于油而溶于苯甲酸苄酯的药物,可借此达到与油相混溶的目的,如二巯基丙醇在水中易分解,且不溶于植物油中,可先溶于苯甲酸苄酯,再用植物油稀释。
(五)其它:液状石蜡、鱼肝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