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

合集下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存在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靶向作用于Bcr—Abl 融合基因编码的P210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得CML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进展。

作为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明显地改善CM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然而逐渐出现的耐药使其疗效受到了影响。

随着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Bcr—Abl激酶区基因点突变是引起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对此研发了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

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较伊马替尼对P210融合蛋白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抑制性,能够使各阶段CML耐药患者获得更好的缓解,并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的生存,但对T315I突变无效。

处于临床试验中的第三代特异性分子抑制剂,如Bosutinib、Ponatinib等,能够逆转T315I所致的耐药,且能作用于Aurora激酶、SFK、LYN及SRC等其他分子靶点,有望解决更多的耐药难题。

[Abstract] Th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is characterized by a cytogenetic abnormality. The inhibitors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which targeting the protein P210 encoded by Bcr—Abl fusion protein have made a revolutionary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ML. As the first—generation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imatinib obviously improve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ML. However,the gradual occurrence of resistance to imatinib limits its efficacy. With the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we consider that Bcr—Abl kinase domain mutations have been extensively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matinib resistance. The limitations of imatinib have inspire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generation TKIs nilotinib and dasatinib. Compared to imatinib,nilotinib and dasatinib have stronger affinity and efficacy on P210 fusion protein,and make patients in each phase who resistant to imatinb achieving better response. Long—term survival is a reality for majority of patients,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with the T315I mutation. The third—generation clinical candidates which targeting Aurora kinase,SFK,L YN and SRC,such as bosutinib and ponatinib,are effective salvage for patients with T315I mutation,and are expected to overcome the effect of resistance.[Key words]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Pathogenesis;Resistance;Treatment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全世界年发病率(1.0~1.5)/10万,临床上分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和急变期(blastic phase,BP或blast crisis,BC)[1]。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一些其他白血病和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监测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是根据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出的,旨在维持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合适水平,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首先,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治疗目标来确定。

在治疗CML的患者中,通常会进行药物代谢测定和基因突变检测,以确定患者的药物代谢能力和药物敏感性,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伊马替尼的治疗浓度一般在血浆中的范围内控制。

根据研究表明,伊马替尼的治疗浓度与其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但过高或过低的药物浓度都可能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在治疗CML的患者中,通常将伊马替尼的治疗浓度维持在1000-1500 ng/mL 的范围内。

这个范围可以通过血浆浓度监测来实现,通常每个月或每隔几个月进行一次测定。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患者对伊马替尼的代谢能力较低或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可能需要进行剂量调整,以确保药物浓度在适当的范围内。

此外,伊马替尼的治疗浓度标准也会因为治疗的阶段和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有所调整。

在治疗的初期,为了迅速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通常会将伊马替尼的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治疗的进行,当病情得到控制并且患者进入缓解期,药物浓度可能会逐渐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只是一个参考值,每个患者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监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是根据研究和临床实践制定的,旨在维持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合适水平,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监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慢粒用药检测标准

慢粒用药检测标准

慢粒用药检测标准
慢粒用药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检测和评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 yeloid Leukemia,CML)患者是否对慢粒细胞特定药物治疗(例如伊马替尼)产生了耐药性的一系列标准和方法。

慢粒用药检测标准如下:
1.BCR-ABL1基因定量检测: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慢粒细胞中BCR-ABL 1基因的数量,来评估慢粒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这通常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来进行。

2.突变检测:某些慢粒细胞耐药的原因是由于BCR-ABL1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药物无法有效抑制该基因的活性。

因此,通过对患者样本中BCR-ABL1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慢粒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3.药物浓度监测:监测患者体内药物的浓度可以帮助评估患者是否在治疗过程中遵循了药物的正确用药方案,并且可以检测到药物浓度是否足够高以有效抑制慢粒细胞的增殖。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及相关药物作用进展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及相关药物作用进展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及相关药物作用进展程雅馨【摘要】伊马替尼,作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一线药物,近年来因基因突变导致的临床耐药病例屡被报道. 而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 ,如尼洛替尼、达沙替尼,虽然对大部分突变型有效,但均对T315I突变反应不佳,这无疑成为CML治疗的最大挑战. 该文就TKIs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进行阐述,并介绍尚在研究中对T315I突变型有效的药物.%Imatinib,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has been frequently reported about resistance to the drug.Second generation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 TKIs) ,such as dasat-inib and nilotinib,are effective for several mutations,but do not respond well to T315I mutation,which became the greatest challenge to CML treatment.Here is to elabor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KIs,and introduce possibly effective drugs still under study forT315I mutant.【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2【总页数】6页(P313-318)【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315I;Aurora激酶抑制剂;AP24534【作者】程雅馨【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液科,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以Ph(费城)染色体为特征,即位于第9号染色体q34的ABL易位至第22号染色体q11上的断裂丛集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1],传统的CML治疗方案包括白消安、羟基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干扰素和阿糖胞苷。

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酪氨酸激酶区突变特征分析

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酪氨酸激酶区突变特征分析

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酪氨酸激酶区突变特征分析王慧睿;郭淑利;李波;王万里;王松云;肖蓬莉;田红旗【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4)006【摘要】目的研究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发生情况.方法对伊马替尼治疗的30例CML患者的37份骨髓标本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反转录、扩增、测序;应用GeneBank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BCR-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结果 30例患者检出突变10例,阳性率33.3%.10例突变患者共检出9种点突变,分别为T315I2例、E255K1例、D276G +F317L 1例、F317L 2例、Y253H+ M244V 1例、F359V 1例、H396R 1例、E279K 1例.CML-加速/急变期(AP/BP)、CML-慢性期(CP)患者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8.5% (5/13)和29.4%(5/17),CML-AP/BP患者突变检出率与CML-CP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8,P>0.05);10例点突变患者中7例检出点突变时疾病进展至AP/BP,3例患者检出点突变时仍处于CP;AP/BP患者检出点突变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明显早于CP患者的20个月(x2=9.103,P<0.05).结论 BCR-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是伊马替尼治疗CML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监测BCR-ABL酪氨酸激酶区突变有助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调整.%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CR-ABL tyrosine kinase domain point mutations in imatinib treated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 patients.Methods Totally 37 bone samples from 30 CML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All samples werereversely transcribed,amplified and sequenced by neste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then the sequence homology was analysed by GeneBank.The occurrence of BCR-ABL tyrosine kinase domain point mutations was analyse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matinib resistance was analyzed.Results In the 30 patients,mutations in BCRABL kinase domain were detected in 10 patients(33.3%).Nine types of mutations were detected,including T315I in two patients,E255K in one patient,D276G and F317L in one patient,F317L in two patients,Y253H and M244V in one patient,F359V in one patient,H396R in one patient,E279K in one patient.The muta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CML in the stage of accelerated-phase/blast-phase (AP/BP) and chronic-phase (CP) was 38.5%(5/13) and 29.4% (5/17) respectively,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ut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phase (x2 =1.258,P >0.05).In the ten patients,seven patients progressed to AP/BP when the mutation was detected,another three patients were still at CP.The median time of detection of mutation was 6 months in patients at the stage of AP/B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s at the stage of CP(20 months) (x2 =9.103,P < 0.05).Conclusions BCR-ABL kinase domain mut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of imatinib resistance.Regular monitoring of BCR-ABL tyrosine kinase domain mutation is helpful in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 in treatment of CML and adjusting the therapeutic regimens.【总页数】4页(P489-492)【作者】王慧睿;郭淑利;李波;王万里;王松云;肖蓬莉;田红旗【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河南洛阳471009;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河南洛阳471009;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河南洛阳471009;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河南洛阳471009;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河南洛阳471009;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河南洛阳471009;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河南洛阳471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2【相关文献】1.使用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 汤丽2.砷剂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绝经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影响因素 [J], 李萍;颜金花;陈建兰3.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 [J], 欧阳昭;杜庆锋;刘晓力;张嵩;朱红倩;龚峻梅;宋兰林;欧阳凌云;刘志4.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J], 刘真真;房佰俊;宋永平;张莉;周健;罗长庚5.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治疗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疗效观察 [J], 王慧睿;郭淑利;李波;肖蓬莉;王万里;王松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用途、剂量和副作用分析引言: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一种口服抗癌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晚期结直肠癌(CRC)等恶性肿瘤。

本文将介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用途、剂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一、用途:1.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在CML的治疗中起到了靶向作用。

它通过抑制BCR-ABL活性,阻断细胞增殖,并促使白血病细胞凋亡。

该药物可用于初治CML患者、耐药或无法耐受其他治疗方法的慢性期或加速期CML患者。

2. 晚期结直肠癌(CRC)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通常,该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剂量:1.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治疗:- 初治患者:每日口服400毫克,可分为一次或两次服用。

- 耐药或无法耐受其他疗法患者:每日口服400-800毫克,可分为一次或两次服用。

2. 晚期结直肠癌(CRC)治疗:- 单独使用:每日口服400毫克,可分为一次或两次服用。

- 联合使用: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确定。

请注意,以上剂量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剂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副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可能出现的常见副作用:1. 消化系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嘴角炎也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2. 皮肤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皮疹和干燥等。

3. 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头痛、头晕、失眠等。

4. 骨髓抑制: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可能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

5. 肝功能异常: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请注意,以上副作用仅为常见副作用,具体情况还需与医生进一步沟通和了解。

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晚期结直肠癌的抗癌药物。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临床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刘春雨,栾 岚(解放军第二一〇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摘要】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5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化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常规药物和化疗。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4.00%(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有利于降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提高其血红蛋白含量,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联合化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 白血病;粒细胞;慢性;甲磺酸;伊马替尼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19. 10. 004中图分类号: R73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9)10-0008-03Effect of Imatinib mesylat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LIU Chunyu, LUAN Lan(No.210 Hospital of PLA, Dalian 116021 Liaoning,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s of Imatinib mesylat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25) and control group (n=25)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matinib mesylat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and chemo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hemoglobin conten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hemoglobin cont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00% (22/25),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60.00% (15/25)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4.00% (6/2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2.00% (13/25)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Imatinib mesy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improve the hemoglobin content.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drugs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with high safety.【Key words】 Leukemia; Granulocyte; Chronic; Mesylate; Imatini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可对人体血液和骨髓造成巨大影响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主要特点为:在血液中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此类白细胞大量聚集在骨髓内,抑制骨髓造血,且能够随着血液流动扩散至全身,进而出现贫血、出血、器官浸润、感染细菌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伊马替尼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伊马替尼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伊马替尼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针对特定充分表达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和血清细胞增生紊乱(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伊马替尼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激活,从而阻断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BCR-ABL融合蛋白是由Philadelphia染色体易位产生的CML患者特有的变异基因,它具有持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导致异常的细胞信号传导和异常增殖。

伊马替尼通过与BCR-ABL酪氨酸激酶结合,竞争性地占据其ATP结合位点,从而阻止ATP的结合和肿瘤细胞的增殖。

它还可以抑制一些其他相关信号通路,如c-KIT和PDGFR-α/β,这些通路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临床上,伊马替尼主要用于治疗CML和MDS。

在CML的治疗中,伊马替尼被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患者。

在慢性期和加速期CML患者中,伊马替尼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促使完全和部分的遗传学和细胞学反应。

在CML的治疗中,伊马替尼可口服,副作用相对较轻,包括恶心、呕吐、水肿、皮疹、肌肉疼痛等。

此外,伊马替尼也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类型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

在研究中发现,GIST中存在KIT基因突变,导致BCR-ABL类似的活化酪氨酸激酶,因此伊马替尼作为KIT的抑制剂,可用于治疗GIST患者。

总而言之,伊马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通过抑制BCR-ABL和一些其他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它在CML、MDS和GIST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成为这些疾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然而,伊马替尼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因此临床上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寻找更好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选择。

基因靶向药物发展历程

基因靶向药物发展历程

基因靶向药物发展历程基因靶向药物是指通过针对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进行治疗的药物。

它们通过干扰癌症或其他疾病发展的关键基因的功能,从而阻断异常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下面是基因靶向药物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990年代,第一代基因靶向药物问世。

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伊马替尼(Imatinib)。

该药物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伊马替尼成功地抑制了CML引发的BCR-ABL融合基因的功能,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

随后,针对HER2基因突变的治疗药物也被开发出来。

HER2基因突变在乳腺癌中很常见,而这种基因突变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密切相关。

特鲁扎麦铂(Trastuzumab)和拉普替尼(Lapatinib)是最早的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基因靶向药物。

2000年代,随着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基因靶向药物被引入临床实践。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BRAF(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和ALK(异位淋巴细胞激酶)等引起肿瘤发展的关键基因已成为药物开发的热点。

例如,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吉非替尼(Gefitinib)可以作为肺癌EGFR突变的治疗药物,而维莫非尼(Vemurafenib)则可用于黑色素瘤中的BRAF突变患者。

2010年代,基因靶向药物的研发进一步加速。

完全人源抗体和转基因抗体已经被成功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包括帕尼单抗(Pembrolizumab)和奥西替尼(Osimertinib),它们分别作为抗PD-1和EGFR突变治疗肺癌的药物。

此外,PARP抑制剂也成为治疗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和乳腺癌患者的有效药物。

目前,基因靶向药物的研究仍在继续。

新的基因靶向药物不断问世,进一步拓展了治疗的范围。

例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得精确靶向治疗成为可能。

通过CRISPR/Cas9技术,可以直接修复或删除异常基因,从而实现精确治疗。

总结起来,基因靶向药物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关键时期。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慢性期(CML-CP)患者IM中位剂量为400 mg/d,加速期(CML-AP)患者中位剂量为600 mg/d,对于急变期(CML-BP)患者采用IM+HAG联合治疗方案即IM 600 mg/d联合高三尖杉酯碱2 mg/d,阿糖胞苷25 mg,1次/12 h,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 μg/m2。

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常规和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用药。

治疗初期每周复查血常规,治疗3个月后每月复查,治疗期间3~6个月复查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

结果CML-CP患者治疗3、12个月后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完全分子学缓解率与CML-AP,CML-B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ML-CP患者1、2、4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与CML-AP、CML-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M治疗CML具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特别对于CML-CP患者的治疗可获得较高的细胞遗传学与分子学缓解,总体生存期得到延长,而对于CML-AP、CML-BP患者的治疗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标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疗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克隆性疾病。

细胞呈恶性增生,以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临床为一慢性过程,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脾脏明显肿大及新陈代谢增高等表现。

约95%的患者存在特异肿瘤标志染色体Ph染色体,即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导致BCR-ABL融合基因形成,该融合基因编码产生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成CML发病的主要原因[1]。

伊马替尼(imatinib,IM)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克隆性细胞,为分子靶向药物,可实现CML治疗的遗传学至分子水平的完全缓解[2],临床应用证实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
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含有BCR-ABL激酶突变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
药物。

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标准试验主要通过检测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进行。

根据患者的代谢、吸收和排泄情况,个体之间的药物浓度可能会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伊马替尼的推荐治疗剂量为每天一次,剂量为400
毫克(mg)。

在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成人患者中,血浆中的伊马替尼药物浓度通常在吸收后1-4小时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
渐降低。

维持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在1000-2000纳克/毫升
(ng/mL)范围内可以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含有BCR-ABL激酶突变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和
青少年患者,推荐的伊马替尼剂量为每天1.3-2.6毫克/千克(mg/kg)。

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需要根据个体的体重和治疗效
果进行监测和调整。

总而言之,伊马替尼的药物浓度标准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体重等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请向医生咨询关于伊马替尼药物浓度标准的具体信息。

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

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

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宋其芳;瞿燕春;杨红宇;王宏【摘要】目的研究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耐药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突变情况.方法用巢式PCR扩增对IM治疗耐药的56例CML患者骨髓样本ABL基因激酶区序列,通过测序和序列同源性检索分析ABL激酶区突变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检出突变17例,其中14例为点突变,包括T3151、N358D、F359V、T389A、P441L、E450OK、S410G、F486S;3例检测出插入突变c.1423-1424ins 35bp(P.CA75YfsX11).慢性期患者突变12例(28.6%),加速期、急性期突变者分别为4例和1例..IM急变期、加速期患者突变率高于慢性期,但差异无显著性(χ<'2>=0.253,P>0.05).结果 ABL基因激酶区点突变是CML患者对IM耐药的重要原因,通过检测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有助于预测IM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1(029)003【总页数】3页(P185-187)【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突变;激酶区【作者】宋其芳;瞿燕春;杨红宇;王宏【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抗体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0632;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广州,510120;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抗体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抗体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主要特征是持续表达BCR-ABL融合基因。

此融合基因的产物可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而导致CML的发生,已成为CML治疗的重要靶标。

伊马替尼(imatinib,IM)可竞争性结合ABL酪氨酸激酶催化部位的ATP结合位点,导致该激酶失去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用于治疗CML已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伊马替尼的功效与作用

伊马替尼的功效与作用

伊马替尼的功效与作用
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常用于治
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和胃肠间质瘤(GIST)等恶
性肿瘤。

对于CML患者,伊马替尼可以通过靶向BCR-ABL抑制剂的
作用,阻断异常的BCR-ABL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
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达到治疗效果。

在治疗GIST时,伊马替尼能够抑制肿瘤细胞中的KIT蛋白激
酶活性,阻断异常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进展。

此外,伊马替尼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一些罕见的恶性肿瘤,如慢性肥大细胞白血病(CMML)和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等。

伊马替尼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给药,提高了患者的便利性和治疗的依从性。

然而,该药物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总而言之,伊马替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等恶性肿瘤的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异常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进展,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甲磺酸伊马替尼研究及应用

甲磺酸伊马替尼研究及应用

甲磺酸伊马替尼研究及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化学名N-(4-氨基-3-甲氧基苯基)-N-(2-(4-吡啶基)乙基)马盐酸盐,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最早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药物而被研究和开发,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其他疾病的应用探索,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多种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中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癌细胞上的BCR-ABL融合蛋白的活性,从而阻断了细胞增殖和生存信号的传导,达到了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效果。

BCR-ABL融合蛋白是C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常见的异常蛋白,起到了促进癌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作用。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CML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除了在CML治疗中的成功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也被广泛地用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治疗。

比如,对于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此外,甲磺酸伊马替尼也被研究应用于其他一些癌症的治疗中。

例如,它被用于肾细胞癌、神经型肿瘤和胃肠道间质瘤等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研究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在这些癌症类型中有抗肿瘤活性,并且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此外,甲磺酸伊马替尼在肺动脉高压、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这些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尽管甲磺酸伊马替尼在多个领域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性能上的限制。

一方面,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耐药性问题是一个挑战。

长期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患者中,约有30%会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另一方面,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

因此,如何提高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疗效,减少副作用以及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的机制及新进展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的机制及新进展

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700328)目前,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 ,Gleevec/Glivec )是治疗慢粒的一线药物,属于ABL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以ABL 蛋白激酶的ATP 结合位点为基础而设计合成。

它通过抑制BCR-ABL 自身磷酸化和底物磷酸化,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但随着临床应用的积累,部分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这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CML 和伊马替尼耐药的药物。

本文就BCR-ABL 的分子生物学和伊马替尼治疗CML 的进展综述如下。

1BCR-ABL 的分子结构ABL 基因是Abelson 鼠白血病病毒(A-MuLV )癌基因的人类同源基因,它编码一个145kd 的非受体型TK 。

5’端包括3个SRC 同源域(SH1-SH3),酪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的机制及新进展*肖芸综述王小中审校[关键词]BCR-ABL ;伊马替尼;耐药;突变[中图分类号]R979.1景。

3.2As2O3的去甲基作用最近几年用砷剂治疗白血病引起关注,砷干扰甲基转移酶。

砷剂治疗与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有关,最近几年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引起人们广泛注意,三氧化二砷具有杀伤白血病细胞、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三重作用。

同时它去甲基化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其机制考虑:其一,砷剂能通过部分或选择性抑制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的甲基转移酶,如DNMT3A 、DNMT3B 。

维持基因的去甲基化状态。

其二,砷剂需要在肝脏内分解为一甲砷酸和二甲砷酸,其毒性才能被解除。

这个过程序要消耗s-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胞内缺甲基状态,使甲基化模式不稳定,导致去甲基化。

所以,砷剂可作为又一种去甲基化药物应用在临床。

参考文献[1]Tsui HW,Hasselblatt K,Martin A,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un -derlying SHP-1gene expression.Eur.J.Biochem,2002,269:3057[2]Zhang Q,Wang HY,Marzec M,et al.STAT3-and DNA methyl -transferase 1-mediated epigenetic silencing of SHP-1tyrosine phos -phatase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malignant T lymphocyte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19):6948[3]Nakase K,Cheng J,Zhu Q,et al.Mechanisms of SHP-1P2promot -er regulation in hematopoietic cells and its silencing in HTLV -1-transformed T cells.J Leukoc Biol.2009,85(1):165[4]Uhm KO,Lee ES,Lee YM,et al.Differential methylation pattern of ID4,SFRP1,and SHP1betwee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J Korean Med Sci.2009,24(3):493[5]Sato H,Oka T,Shinnou Y et al,.Multi-step aberrant CpG islandhyper-methy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Am J Pathol.2010,176(1):402[6]Chim CS,Fung TK,Cheung WC,et al.SOCS1and SHP1hyperme -thylation in multiple myeloma:implications for epigenetic activation of the Jak/STAT pathway.Blood.2004,103(12):4630[7]Kim JH,Choi YD,Lee JS,et al.Assessment of DNA methyl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cervical neoplasiain liquid-based cytology specimens.Gynecol Oncol.2010,116(1):99[8]Xu SB,Liu XH,Li BH et al.DNA methylation regulates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Stat6regulatory genes SOCS -1and SHP -1in colon cancer cells.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9,135(12):1791[9]Weisenberger DJ,Velicescu M,Cheng JC,et al.Role of the DNA methyltransferase variant DNMT3b3in DNA methylation.Cancer Res,2004,2(1):62[10]Stewart DJ,Donehower RC,Eisenhauer EA,et al..Aphase I pharma -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study of the DNA methyltransferase 1inhibitor MG98administered twice weekly.Oncol,2003,14:766[11]Turkson J,Kim JS,Zhang S,et al.Novel peptidomimetic inhibitors of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dim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Mol Cancer Ther.2004,3(3):261[12]Ulane CM,Rodriguez JJ,Parisien JP,.et al STAT3ubiquitylation and degradation by mumps virus suppress cytokine and oncogene sig -naling.J Virol.2003,77(11):6385.[13]Fang JC,Su ZL,Qiu G,et al.SHP-1gene's methylation status of Daudi lymphoma cell and the demethylation effect of 5-aza-2’-de -oxycytidine.Zhonghua Xue Ye Xue Za Zhi.2006,27(10):670[14]Luo JM,Li Y,Yang L et al..Effect of a methylation inhibitor 5-aza-2’-deoxycytidine on SHP-1gene expression,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K562cells.Zhongguo Shi Yan Xue Ye Xue Za Zhi.2009,17(2):309(收稿日期2010-01-25)氨酸激酶(TK,tyrosine kinase)功能域位于SH1,SH2和SH3与其他转导蛋白结合,SH1是致癌的最重要功能域,3’端有核定位信号(NLS),DNA结合域,肌动蛋白结合基序。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

第5期
欧阳昭,等.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ABL 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
· 705 ·
序以探讨 ABL 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伊马 替尼耐药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 2006 年 7 月至 2007 年 11 月南方医院血液 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 23 例 CML 患者不同时期的 40 份骨髓标本, 大部分患者为治疗效果差时采集标本, 其中耐药患者 17 人。开始伊马替尼治疗时, CP10 人, AP6 人, BP7 人。所有 CP 患者伊马替尼的起始剂量 为 400 mg/d, 进入遗传学复发、AP 或 BP 后将剂量提 高至 600 mg/d 或 800 mg/d。对 7 例检测到 ABL 激酶 区点突变及 11 例无突变的伊马替尼耐药患者, 分别 在 3 个月和 6 个月 行 BCR-ABL 基 因 的 荧 光 原 位 杂 交、巢式 PCR、测序分析。CP、AP、BP 及伊马替尼疗 效 、耐 药 的 诊 断 均 符 合 《血 液 学 诊 断 及 疗 效 标 准 》[ 1] 。 1.2 方法 1.2.1 提取 RNA 常规方法抽取骨髓并以 EDTA 抗 凝。用相对密度为 1.077 g/L 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 单个核细胞。以 Trizol 试剂( Invitrogen) 提取总 RNA。 1.2.2 逆转录合成 cDNA 10 μl 逆转录反应体系中加 入 500 ng 总 RNA, dNTP 终浓度为 0.5 mmol/L, 随机 引 物 50 pmol/L, 逆 转 录 酶 ( M-MLV) 50U( TaKaRa) 。 逆转录反应条件为 42 ℃ 80 min, 并以 95 ℃ 2 min 灭 活逆转录酶。 1.2.3 ABL 激酶区扩增 参考 Chu 等[2]的序列及方法 并 做 部 分 调 整 。BCR-ABL 激 酶 区 的 扩 增 采 用 巢 式 PCR, 第 一 轮 PCR 扩 增 产 物 长 为 1327 bp, 覆 盖 BCR-ABL 连接处和 ABL 激酶区。上游引物 BCRF: 5'-GAAGCTTCTCCCTGACATCCGT-3', 下 游 引 物 ABLR: 5'-GCCAGG CTCTCGGGTGCAGTCC-3'。反应 体系为 25 μl, 包含上、下游引物各 0.3 μmol/L, dNTPs 各 0.2 mmol/L, MgSO4 1 mmol/L, 1×PCR 缓 冲 液 2.5 μl, 模板 cDNA 1 μl, 高保真 Taq 酶 1 U/μl( TOYOBO

血液中伊马替尼定量检测技术

血液中伊马替尼定量检测技术

血液中伊马替尼定量检测技术前言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1甲磺酸盐)为脂溶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具有阻断一种或多种蛋白激酶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

在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中,过高的血药浓度可能预示着该病患者远期疗效欠佳,会出现耐药的可能性。

对于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而言,尽管大多数患者对1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性,但在约15%~20%的病例中会发生原发性耐药,所以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个性化用药,早期发现耐药,以及及时更换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基于PCS-MS-Mate联用质谱分析系统开发了血液中伊马替尼的快速检测方法,无需繁琐的样品前处理,1步操作1min完成样品分析,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 mL,定量限为0.05μg/ mL。

图1 伊马替尼的结构式实验部分1.1仪器及材料线性离子阱质谱仪(Thermo LTQ);MS-Mate(M2001);快速检测试剂包(含PCS试剂盒、微量液体取样器、快速检测专用溶剂-A01);PCS干燥器(PCSD1001)。

1.2分析条件扫描方式:正离子扫描;检测方式:子离子扫描;喷雾电压:4kv;毛细管温度:30℃;监测离子对和碰撞能量见表1.表1 监测离子对和碰撞能等参数1.3实验方法1.3.1实验样品伊马替尼,CAS152459-95-5,冷藏保存,使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伊马替尼-d8,CAS1092942-82-9,冷藏保存,使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阴性血液样品存于密封容器中,冷藏保存。

1.3.2样品检测在距纸基前端约6mm处轻轻压一约2mm直径的圆印,加入1μL 伊马替尼-d8内标中间液,烘干,将加有内标的纸基安装入试剂盒内,等待加载血样。

用微量液体取样管移取血液,加载于圆印上,将试剂盒放入烘干装置至血液凝固,冷却后取5滴快速检测专用溶剂-A01加载于溶剂窗口,而后将PCS试剂盒插入MS-Mate进样平台,供质谱测定。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

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的标准一、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性白血病,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同时伴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伊马替尼是一种治疗CML的靶向药物,通过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CML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 适应症伊马替尼适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

2. 药物浓度标准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伊马替尼的药物浓度需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根据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推荐的药物浓度标准如下:目标浓度范围:3000-5000 ng/mL建议浓度范围:2000-6000 ng/mL如果药物浓度低于目标范围,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如果药物浓度高于目标范围,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二、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胃肠道的软组织肿瘤,多数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

伊马替尼是一种治疗GIST的靶向药物,通过抑制KIT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GIST细胞的增殖和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 适应症伊马替尼适用于治疗不能切除或已经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

2. 药物浓度标准根据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推荐的药物浓度标准如下:目标浓度范围:3000-5000 ng/mL建议浓度范围:2000-6000 ng/mL与慢性髓性白血病类似,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伊马替尼作用机理及原理

伊马替尼作用机理及原理

伊马替尼作用机理及原理
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以下是其作用机理和原理:
1. 作用机理:伊马替尼通过竞争性结合蛋白的位点,切断增殖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增殖。

其作用靶标主要有3种:各种ABL受体、C-Kit受体以及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受体。

2. 作用原理:伊马替尼作为腺苷三磷酸激酶(ATP)竞争性抑制剂,可与ATP 或底物进行结合位点(此位点位于激酶催化中心)的竞争,特异性抑制造成慢粒的Ph+细胞减少其生成具有强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蛋白,并阻止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但却不影响正常细胞的传导途径;同时也能够抑制与胃肠道基质肿瘤(GIST)有关的C-元件受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产品) 。反应条件为预变性 94 ℃2 min, 然后 94 ℃ 15 s、66 ℃ 30 s、68 ℃ 1 min, 循环 32 次。
第 二 轮 PCR 反 应 的 引 物 为 ABLF: 5'-GCGCA ACAAGCCCACTGTCTATGG-3', ABLR: 5'-GCCAGG CTCTCGGGTGCAGTCC-3', 将 第 一 轮 PCR 的 产 物 按 1∶100 稀释取 1 μl 作为模板, 反应体系为 50 μl, 包 含上、下游引物各 0.3 μmol/L, dNTPs 各 0.2 mmol/L, MgSO4 1 mmol/L, 1×PCR 缓冲液 5 μl, 高保真 Taq 酶 1 U/μl。反应条件为预变性 94 ℃ 2 min, 然后 94 ℃ 15 s、65 ℃ 30 s、68 ℃ 1 min, 循环 30 次。PCR 终产物为 579 bp, 对应于 ABL 激酶的第 219 至 411 个氨基酸。 1.2.4 PCR 产物电泳及测序 PCR 产物进行 1%琼脂 糖凝胶电泳分析。检测合格后, PCR 产物由 Invitrogen 公司纯化并利用 ABI3730DNA 测序仪 ( 美国应用生 物技术公司) 进行双向测序。将测序结果到美国 GenBank 中 进 行 序 列 同 源 性 比 较 ( 相 应 于 美 国 GenGank 中 M14752) 。确定点突变, 判断相应的氨基 酸。 1.2.5 荧光原位杂交 采用本室常规方法[3]。
第胞白血病患者 ABL 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
· 705 ·
序以探讨 ABL 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伊马 替尼耐药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 2006 年 7 月至 2007 年 11 月南方医院血液 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 23 例 CML 患者不同时期的 40 份骨髓标本, 大部分患者为治疗效果差时采集标本, 其中耐药患者 17 人。开始伊马替尼治疗时, CP10 人, AP6 人, BP7 人。所有 CP 患者伊马替尼的起始剂量 为 400 mg/d, 进入遗传学复发、AP 或 BP 后将剂量提 高至 600 mg/d 或 800 mg/d。对 7 例检测到 ABL 激酶 区点突变及 11 例无突变的伊马替尼耐药患者, 分别 在 3 个月和 6 个月 行 BCR-ABL 基 因 的 荧 光 原 位 杂 交、巢式 PCR、测序分析。CP、AP、BP 及伊马替尼疗 效 、耐 药 的 诊 断 均 符 合 《血 液 学 诊 断 及 疗 效 标 准 》[ 1] 。 1.2 方法 1.2.1 提取 RNA 常规方法抽取骨髓并以 EDTA 抗 凝。用相对密度为 1.077 g/L 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 单个核细胞。以 Trizol 试剂( Invitrogen) 提取总 RNA。 1.2.2 逆转录合成 cDNA 10 μl 逆转录反应体系中加 入 500 ng 总 RNA, dNTP 终浓度为 0.5 mmol/L, 随机 引 物 50 pmol/L, 逆 转 录 酶 ( M-MLV) 50U( TaKaRa) 。 逆转录反应条件为 42 ℃ 80 min, 并以 95 ℃ 2 min 灭 活逆转录酶。 1.2.3 ABL 激酶区扩增 参考 Chu 等[2]的序列及方法 并 做 部 分 调 整 。BCR-ABL 激 酶 区 的 扩 增 采 用 巢 式 PCR, 第 一 轮 PCR 扩 增 产 物 长 为 1327 bp, 覆 盖 BCR-ABL 连接处和 ABL 激酶区。上游引物 BCRF: 5'-GAAGCTTCTCCCTGACATCCGT-3', 下 游 引 物 ABLR: 5'-GCCAGG CTCTCGGGTGCAGTCC-3'。反应 体系为 25 μl, 包含上、下游引物各 0.3 μmol/L, dNTPs 各 0.2 mmol/L, MgSO4 1 mmol/L, 1×PCR 缓 冲 液 2.5 μl, 模板 cDNA 1 μl, 高保真 Taq 酶 1 U/μl( TOYOBO
Abstr 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BL tyrosine kinase point mutations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patients receiving imatinib treatment. Methods Nested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performed on 40 bone marrow samples from 23 patients to amplify the ABL kinase domain, followed by direct sequencing and sequence homologous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23 patients analyzed, the ABL domain point mutations was detected in 7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5 types of nucleotide changes, namely T315I(n=3), Y253H, E255K, F317L and G321W. The incidence of mutations in chronic phase (CP), accelerated phase (AP) and blast phase (BP) was 25.00%, 40.00% and 30.00%, respectively. For 6 of the 7 patients with mutations who were resistant to imatinib before sequencing, the daily drug dose had been increased to 600-800 mg daily for poor response to 400 mg/day imatinib. During the follow-up for 3-6 months, only the patient with F317L achieved major cytogenetic response (MCR), and the patient with Y253H and 1 of the 3 with T315I progressed to BP. The newly diagnosed patient with G321W IN cp achieved a complete hematologic remission and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BCR-ABL-positive cells. Conclusions ABL kinase point mutation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imatinib resistance. The type of mut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resistance to imatinib, and detection of ABL kinase point mutations by direct sequencing may help estimate the prognosis and plan for therapeutic strategy adjustment. Key wor ds: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BL tyrosine kinase; point mutation; drug resistance; imatinib
G321W各 1 例。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点突变的例数分别为 2 例、2 例和 3 例。其中 6 例患者测序前经 400 mg/d
伊马替尼治疗无效, 加大伊马替尼剂量至( 600 ̄800) mg/d, 随访 3 ̄6 个月, 仅 F317L 患者获得部分 细 胞 遗 传 学 缓 解 , 另
外 5 例患者均无遗传学反应, 且 Y253H 和 1 例 T315I 疾病进展至急变期。G321W 为初治慢性期患者, 经 400 mg/d 伊马
OUYANG Zhao, DU Qing-feng, LIU Xiao-li, ZHANG Song, ZHU Hong-Qian, GONG Jun-mei, SONG Lan-lin, OUYANG Ling-yun, LIU Zhi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采用巢式 PCR 扩增 23 例 CML 患者不同时期的 40 份骨髓标本的 ABL 激酶区, 对扩增产物纯化、双向测序并进行序列
同 源 性 比 对 。 结 果 7 人 ( 30.43%) 检 测 出 点 突 变 , 共 导 致 5 种 类 型 的 氨 基 酸 替 换 : T315I 3 例 , Y253H、E255K、F317L 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
收稿日期: 2008-03-15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30271463) ; 广 州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 2006E3-E0401)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0271463) and Sci-tech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Guangzhou Municipality (2006E3-E0401) 作 者 简 介 : 欧 阳 昭(1982-), 女 ,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电 话 : 020-61641615, E-mail: ouyangzhao82@yahoo.com.cn 通讯作者: 刘晓力,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电话: 020-61641615, E-mail: lxl2405@126.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