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常识

合集下载

家庭常识:管理你的家庭开销的方法

家庭常识:管理你的家庭开销的方法

家庭常识:管理你的家庭开销的方法家庭经济管理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效地管理家庭开销是维持家庭经济健康的基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管理家庭开销的方法和步骤,帮助您提高家庭的财务状况。

一、制定预算计划1.确定月度收入:将家庭中所有人的收入进行核算,包括工资、福利、投资回报等。

确保准确地了解家庭的总收入。

2.列出月度固定支出:包括房贷、车贷、水电费、物业费等。

将这些固定支出作为优先支付项目。

3.确定可变开销:将购物、餐饮、交通等费用列出,并根据过去几个月的开销情况确定每月的合理开销额度。

4.制定预算计划:根据家庭的总收入和支出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预算计划。

确保收入大于支出,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二、控制开销1.减少不必要的开销:通过评估固定和可变支出,确定一些可以减少或消除的不必要开销。

例如,取消不常用的订阅服务,降低日常购物费用等。

2.明智购物:制定购物清单,避免冲动购买。

对于大额购物,比较价格并寻找优惠的途径。

同时,关注促销信息和折扣活动,以节省开支。

3.节约能源:合理使用水电,关灯和电器,使用智能电器,购买节能产品等。

节约能源不仅可以降低开支,还可以保护环境。

4.准时支付账单:避免拖欠账单,以免因此产生滞纳金或其他额外支出。

三、建立紧急基金1.规划紧急基金:将一部分收入用于建立紧急基金,以备不时之需。

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决定合适的金额,并定期存入紧急基金账户。

2.避免紧急情况: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预防疾病、正确使用家电等,减少可能导致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四、理性投资1.关注理财信息:通过阅读理财书籍、报纸和杂志,关注金融网站、金融讲座等途径,了解投资理财的基本知识和最新信息。

2.规划投资计划:根据家庭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投资计划。

可以选择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如定期存款、理财产品等。

3.理性投资:在投资之前,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避免盲目跟风或投机投资,以保证家庭资金的安全与增值。

经管常识

经管常识

16.我国的公务员级别共有15级。
17.我国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的特征是民主集中制。
18.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所遵循的原则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19.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实施手段是依法行政。
20.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17.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纳斯达克(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13.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4.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15.目前中国的3G网络包含三种:中国移动的TD-SCDMA,新联通的WCDMA和中国电信的CDMA2000。
16.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3.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从最低层到最高层依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员工工作的因素可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经济学常识(很全很给力)

经济学常识(很全很给力)

1.经济学基本常识2.两种互补商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3.两种替代商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是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理论。

5.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6.需求是指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需求量的总称。

7.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价格。

8.均衡价格决定的条件是供给=需求。

9.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0.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1.价格调节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2.价格机制能自发地调节经济。

13.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

14.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

15.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应该为负值,但一般取其绝对值。

16.需求曲线的斜率并不是弹性系数。

17.总收益是价格和销售量的乘积。

18.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19.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20.基数效应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1.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2.边际的含义是因变量的增加量。

23.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4.消费者剩余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

25.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

26.边际替代率递减实际上是用无差异曲线的形式来表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7.边际替代率作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28.需求定理是由消费者行为决定的。

29.就某一消费者而言,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商品组合提供的满足程度和顺序相同。

30.在四个生产要素中,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企业家才能。

31.平均产量或总产量达到最大时,并不一定利润最大。

3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齐次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

33.等常量线在形状上与无差异曲线相似,但它代表的是产量。

3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35.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

经济常识知识试题及答案

经济常识知识试题及答案

经济常识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是指()A. 选择某一行动时放弃的所有可能的选择B. 选择某一行动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C. 选择某一行动时放弃的所有经济利益D. 选择某一行动时放弃的所有时间成本答案:B2.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是由()A. 单个消费者决定B. 单个生产者决定C.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D. 政府规定答案:C3.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其总满足感的增加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失灵?()A. 垄断B. 公共物品C. 外部性D. 政府干预答案:A, B, C5. 在宏观经济学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A. 生产法B. 支出法C. 收入法D. 利润法答案:A, B, C三、判断题6. 市场经济中,价格完全由政府制定。

(对 / 错)答案:错7.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长期的负相关关系。

(对 / 错)答案:错四、简答题8. 简述什么是“看不见的手”原理,并解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答: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似乎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使得他们的行为最终促进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中,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机制协调供需关系,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在无意识中增加了社会财富。

五、论述题9. 论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旨在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的税收和支出影响经济,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但其局限性在于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且在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时可能效果减弱。

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到一些经济学常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我们的财务,做出更好的消费决策,以及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

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1. 机会成本:在决策时,我们需要牢记没有任何行动是免费的,即进行一项活动的成本是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活动。

例如,在购买一件物品时,我们需要考虑其他所有购物选项,并衡量它们的成本和收益。

2. 市场供需:经济学家常常使用供需曲线来描述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及数量。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上涨,供给减少时也会上涨。

理解市场供需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时期做出更好的购买决策。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货品的收益或效用。

在购物中,边际效用告诉我们最后一件购买将获得多少收益,以帮助我们判断减少或增加购物数量是否划算。

4. 投资:无论是买房,股票还是储蓄账户,投资都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投资是一种为未来而储蓄的行为,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来做出投资决策。

5. 税收:税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财务事项。

了解税收体系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能会对我们的个人财政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在处理税收时,我们应该明智地计划和分配资金,并充分了解如何合法避税。

这些经济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我们每天面临的财务决策,了解如何最大化我们的资源,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Ⅰ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又被称作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Ⅱ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

它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它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机制。

1.经济体制的分类(1)按所有制划分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2)按资源占有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的组合分类: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私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市场经济体制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2.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性经济,是对生产和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3.市场经济体制(1)相对于计划经济的计划手段,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2)市场经济的特点: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制化:所有经济活动必须遵从法律法规,企业经营行为按照游戏规则处理,政府部门把经济管理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⑤市场主体平等化:体现在地位平等,交易平等。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

(4)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规则;(5)市场经济的优点:①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②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③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④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6)实现市场经济优点的前提条件:①市场主体都是理性人,他们能正确判断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②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垄断;③市场主体都掌握完全的信息,市场价格能够灵敏反映资源的供求关系(信息对称)。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经济常识是指人们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具备的基本了解和认识。

它涵盖了广泛的经济学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一些与经济常识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深入讨论。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我们可以回答一些常见问题,比如:1. 什么是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简称,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一个指标。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在深入讨论GDP时,我们可以进一步介绍不同国家的GDP差异,以及GDP增长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2.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相对下降的现象。

它通常由货币供给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如降低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等。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通胀、以及如何应对通货膨胀等。

在微观经济学方面,我们可以回答一些涉及市场、供求关系的问题,比如:1. 什么是市场?市场是指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点、方式和条件的总和。

市场分为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两种形式。

实体市场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易的实地场所,虚拟市场则是通过互联网等电子媒介进行交易。

进一步讨论时,我们可以介绍市场的类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失灵等问题。

2. 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市场价格?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往往上涨。

市场价格通过供求关系不断调节,最终达到供需平衡。

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供求关系对市场经济的作用、价格弹性对供求关系的影响等。

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我们可以回答一些关于贸易和汇率的问题,比如:1. 什么是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值大于出口值,即进口大于出口。

贸易逆差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和对外经济竞争力。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题目:经济常识与事业单位发展导言:经济常识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所了解的包括经济基本知识、经济规律以及经济运行的一些基本常识。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掌握经济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事业单位了解和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一、经济常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仅关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

在经济常识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规划、管理和运营其经济活动,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常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影响1. 经济环境的变化:掌握经济常识可以使事业单位了解市场的走向,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例如,了解通货膨胀、利率政策等因素,可以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和投资决策,使事业单位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2. 经济市场的规律:熟悉经济常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了解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等市场规律。

这有助于事业单位进行市场预测,把握市场机遇,发展新产品或服务,增强竞争力。

3. 经济效益的追求:了解经济常识可以引导事业单位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因为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其发展和公共资源的分配,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效益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事业单位在提升经济常识水平上的努力1. 培训与学习: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员工的经济常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经济意识和经济素养。

组织员工参加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提升员工的经济理论水平。

2. 创新与转型:事业单位可以积极推行创新发展战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技术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转型,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竞争力。

3. 加强社会合作:事业单位可以与企业、银行、研究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资源的获取渠道。

借助外部力量,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引入先进技术、创新产品,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实例:事业单位如何应用经济常识促进发展某大学事业单位通过深入研究当地经济形势与需求,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

经济常识易错知识集锦(教师版)

经济常识易错知识集锦(教师版)

经济常识易错知识集锦一、生活与消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

×3、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着质的不同,不同质的东西不能实行量的比较。

√4、当前,我们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点,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有偿还水平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需求,防止消费滞后的现象。

√5、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存有形式。

√6、生产决定消费,消费调节着生产。

√7、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8、假冒伪劣商品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9、人们购买商品都希望“经久耐用”,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10、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11、价值是不同的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不同的商品相互比较、相互交换的基础。

√12、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

×13、商品生产者降低自己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唯一的办法是提升劳动生产率。

√14、提升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15、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16、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都成正比。

√18、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9、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0、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1、商品、货币、价值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都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24、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都需要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经济管理常识

经济管理常识

经济管理常识经济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使用,以达到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的目标。

良好的经济管理不仅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个人的经济生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经济管理领域的常识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经济管理技巧。

一、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各项成本,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1.制定预算:企业在开展任何活动之前都应制定一个预算,明确资源分配的方式和限制条件,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

2.采购管理: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争取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质的产品,从而在采购过程中降低成本。

3.能源节约: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节能设备和改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开支。

二、投资决策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投资决策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个明智的投资决策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回报。

以下是一些应该考虑的投资决策因素:1.风险评估:投资决策时需要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了解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并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

2.回报预期:投资项目的预期回报是投资决策的核心考虑因素之一。

需要综合考虑投资额、预期收益和投资期限,以得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方案。

3.资金来源: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资金的来源,以确保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来执行投资计划。

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实现企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市场营销中常用的策略:1.市场调研:在制定市场营销计划之前,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具有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2.产品定位:通过定位企业产品的特点和目标受众,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品牌建设: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四、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方面:1.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知识点

经济常识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一、人类社会三种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交换前提和基础:社会分工一共3次分工(恩格斯)①农业、畜牧业分离②农业、手工业分离③商人的出现产品经济:共产主义按需分配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目的不同二、商品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三、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天生存在)是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是能够满足人需求的属性(自然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与统一统一:某一物品既有价值也有使用价值对立:生产者与消费者只能得到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一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四、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补充知识交换价值:比列关系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商品商品一定有价值(√)商品→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价值→商品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是商品(×)自给自足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自给自足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五、商品的价值量概念(1)商品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2)商品的价值总量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含义: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分类: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六、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决定价格(奢侈品和古董等例外)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作用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关键字:指挥棒)哪里赚钱去哪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字:鞭策)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关键字:筛)第二节货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一、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二、货币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使用价值纸币是一种货币符号货币时间排序商朝刀币秦朝半两汉朝五铢唐朝开元通宝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纸币、硬币、纪念币都不是商品纪念金币是商品三、本质一般等价物四、货币具有五种职能考点: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或想象的货币流通手段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贮藏手段它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为足值的货币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

经济学常识汇总

经济学常识汇总

经济学常识汇总
1. 供求关系
-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通常会上涨。

-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参与者可以决定价格和产量的调整。

2. 劳动分工
- 劳动分工指的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任务或专门的工作岗位,以提高生产效率。

- 亚当·斯密是分工概念的主要提倡者之一,他认为人们通过分工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产出。

- 分工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因为专门化的劳动者可以不断改进和发展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3. 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或购买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 持续消费相同商品或服务时,边际效用通常会递减。

换句话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用会变得越来越小。

- 消费者通常会在边际效用为零或负值时停止消费,因为这意味着进一步消费不再带来满足感。

4.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指的是进行某项活动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某项活动就意味着无法同时选择其他活动。

因此,进行某项活动时,所放弃的替代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 计算机会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权衡利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以上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常识,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经济常识梳理

经济常识梳理

经济常识基础知识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一、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任何国家和任何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始终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2、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含义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劳动者生产力劳动工具生产对象反作用决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关系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地位及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生产关系就需要变革和调整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二、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过程必须有许多要素的参与,任何一种要素的缺失和不足,都会影响社会生产的进行。

1、劳动者的劳动(1)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1)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2)特点: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

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其生产必须借助于土地才能进行。

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朔到土地。

3、资本(1)包括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2)特点: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4、经营管理(1)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

(2)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5、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你绕不开的100个经济学常识

你绕不开的100个经济学常识

你绕不开的100个经济学常识1.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2. 边际分析:当分析一个决策时,只考虑其影响的经济量。

3. 均衡分析:研究一个经济体系在供求相等时的状态。

4. 产权:一个人或一群人对某物的拥有权,是经济行为的基础。

5. 激励:引发一个人动机的力量。

6.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其贸易伙伴中的生产率的相对优势。

7. 供需法则: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

8. 生产可能性边界:显示一个经济在保持固定数量的资源下,可以生产的最大数量。

9. 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1元钱比未来的1元钱更有价值。

10.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

11.外部性: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非自愿性影响。

12.公共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任何人使用。

13.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14.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结构的学科。

1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学科。

16.经济周期: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经历的扩张、繁荣、收缩和衰退的周期性波动。

17.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1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采取的各种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19.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收支平衡、税收和政府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20.贸易政策:国家制定的关于国际贸易的法律、政策和措施。

21.自由贸易:国家之间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自由流动的政策。

22.关税: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23.贸易顺差:一个国家的出口额超过其进口额。

24.贸易逆差:一个国家的进口额超过其出口额。

25.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6.外汇储备: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

27.利率:资金的价格,表示借款成本的高低。

28.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融资的金融市场。

29.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经济是人们在满足无限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做出选择的科学。

在现代社会中,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常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经济知识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

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表示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表示市场上买家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当供大于需时,价格通常下跌;当需大于供时,价格通常上涨。

通过了解供需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预测。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数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价格通常较高;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供应商和需求者,价格通常较低。

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判断市场行为和预测市场发展趋势。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减少债务实际负担,但也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则会增加债务实际负担,但提高了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都有一定影响,了解其原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投资和消费决策。

4.生产成本与效率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资源费用。

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

了解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

效率则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最大产出的程度。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了解生产成本和效率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至关重要。

5.全球贸易与比较优势全球贸易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高效率的能力。

通过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国家之间可以进行互补贸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了解全球贸易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经济形势,拓展经济合作机会。

经济管理常识

经济管理常识

经济常识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

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

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

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管理常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究竟是供给还是需求?

管理常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究竟是供给还是需求?

管理常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究竟是供给还是需求?原创易楼易楼2022-10-31 13:54发表于四川收录于合集#公司管理1个#管理12个#教育12个#国学6个#创新11个任何一个管理者,比如做创业者,做企业家,对经济学常识不可不知。

而要谈经济学,就离不开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奥地利经济学派。

凯恩斯主义的错误之一就是,认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实际上,供给才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国内绝对多数人,包括大部分政商学三届的大部分人士,一直都没搞懂的是,为什么说供给才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不是消费?其实很简单,多数时候,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需要啥新的东西,有啥新欲望需要满足。

匪夷所思?!比如在明朝、或在元朝的时候,消费者绝对不知道可以坐飞机,也没想过自己想买辆汽车来使用,也没想过自己要用电视机,要用手机,他没有这个消费欲望和需求。

在马斯克超越世界任何国家国营航天业、把太空运输成本十倍地降低之前,也没有人会想到自己真的可以努力挣钱去九天揽月去太空天宫旅游,去看看嫦娥吴刚和他们的桂花树!只有科学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两类活动,才是人类社会难度最大、价值最大、风险最大的活动,才是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创造价值的活动。

其它一切行业的活动都是辅助性的,不是根本性的。

~~~《活系统管理,卢赐武》。

也只有科学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俩类活动,才能产生新的供给,新的产品新行业新职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自己都不知道的各种新的欲望、新的需求、新的购买欲新岗位、新的购买力。

从而,从根本上产生新价值淘汰旧行业,促进经济进步,提升人类生活水平。

科学技术创新能从根本上产生新产品新价值,但每次创新的东西出来时,最初总是被多数人所不理解的。

比如,第一辆汽车的发明,就是科学技术创新,但是需要随着技术不断改进才能更加实用,最初人民大都否定,认为它制造噪音污染和马路危险,还挡了大量马车行人的道。

严格说来,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发明发现新的原理规律或理论体系,后者是指技术上改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市场经济有关常识

市场经济有关常识

宏观调节:分为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

直接调节:主要运用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对行政部门的调节。

方式主要包括:定量供给、额度控制、行政调拨和非参数式的数量和价格的调节。

优点:调节速度较快、力度较大、约束性强,短期内可以实现调节目标。

间接调节: 主要运用行政手段,通过调节经济运行主体利益的调节。

主要特点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税率、汇率、工资率、价格等市场参数来影响市场活动。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1.市场机制其基础作用2.国家计划为基本依据,在宏观管理调节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3.区别对待分类调控4.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权限。

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目标体系:1.保持总供求平衡与适度增长2.优化经济结构3.控制失业率4.基本稳定物价总水平5.提高生活水品和生活质量6.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7.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的目标。

即:总量平衡、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国际收支平衡。

总需求:一国在一定的时期内产品与劳务的总购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一国在一定的时期内的总产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结构。

人文发展指数:包括居民平均寿命、成人识字率、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政策体系:包括财政、货币、收入和产业四大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公债)组成。

财政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协调功能3、控制功能4、稳定功能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手段包括:利率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手段、存款准备金手段。

收入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

总需求不足时采用扩张性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总需求过度时采用紧缩性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本国产业与国际产业关系的政策。

法律手段调节的特点:全局性、平等性、政策性和强制性。

行政手段:特点权威性、直接性、强制性和速效性、无偿性等。

经济管理知识事业编

经济管理知识事业编

经济管理知识事业编
1. 概述
经济管理知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各个领域的事业中,经济管理
的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经济管理知识对事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2. 经济管理知识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管理知识是事业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财务、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事业可以更好地运作。

经济管理知识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确保其长期稳定和发展。

3. 经济管理知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3.1. 企业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经济管理知识帮助企业制定预算、评估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等。

这些都是企业成功运作所必需的。

3.2. 政府管理
在政府管理中,经济管理知识则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等,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3.3. 金融领域
在金融领域,经济管理知识对于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至关重要。

它们需要根据经济状况和市场趋势做出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4. 如何提升经济管理知识
要提升经济管理知识,人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参加经济管理领
域的研讨会和讨论会,以及实践经验。

同时,保持对经济领域的关注,关注最新的经济政策和市场动向也是非常重要的。

5. 结论
经济管理知识在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企业管理、政府管
理还是金融领域,经济管理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经济管理知识,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

高一《经济常识》

高一《经济常识》

高一《经济常识》导言经济常识是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经济常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知识。

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经济生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常识的意义1.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经济常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等重要概念。

同时,他们还可以了解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价格的形成、资源的配置等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自己的经济素养。

2.培养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经济常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各种经济问题和案例,需要通过分析和判断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经济常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学习中,学生们会参与到模拟市场交易、商业案例分析等活动中。

这些活动要求学生们在与他人合作的同时,也要保持竞争的心态。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

二、高中经济常识学习内容概述高中经济常识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经济学原理学生们需要学习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如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边际效益等。

这些原理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进行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

2.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学生们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格的形成、资源配置等。

这些规律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也是学生们理解市场经济的重要窗口。

3.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学生们需要学习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通过学习这些政策,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0年,长江开放带——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 放一批长江沿岸城市 • 1992年,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 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 • 1997年3月14日,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 市(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 2000年1月,西部大开发—— 重庆、四川、贵州、云 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 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 治区、吉林延边地区 • 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 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山西、安徽、江西、河南、 湖北、湖南6省 • 2010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机构正式揭牌
• 2003-66.世贸组织规则,要求所有成员对来 自某一成员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 特权和豁免,应当无条件地给予来自其他 所有成员的相同产品。这一原则被称为( )。 A.最惠国待遇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C.互惠原则 D.贸易政策透明度原则
• 2009-90内蒙古.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决策机 构是( ) A.总理事会 B.专门委员会 C.部长级会议 D.总干事领导 的秘书处
经济管理常识
华图教研中心 顾炜
第二章 知识点梳理
第三节 经济管理常识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二、主要经济概念 三、经济史和经济发展常识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进程: • 1978年,安徽小岗村“大包干”,农村改革序幕 • 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 • 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 、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 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 1985年,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 、广西 • 1988年,海南建省,全省为经济特区
谢谢!
• 2008-57内蒙古.我国经济制度是以( ) 为主体。 A.公有制经济 B 国有企业 C.非 公有制经济 D.私营企业
• 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 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 机制 • 供给与需求、成本与价格、竞争与垄断 • 市场体系:特征——统一性、开放性、高效性、规 范性 • 宏观调控: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 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 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 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 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 • 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 体系
•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收入分配制度
•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稳定
• 2003-64.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指的是在 管理工作中要注意( )。 A.灵活性 B.原则性 C.程序性 D.整体性 • 2004-92.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核心 特征是(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三、经济史和经济发展常识
1.经济人物 • 亚当· 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之一,《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看不见的手”——市场价值规律 • 大卫· 李嘉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建立 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 论体系,《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代表,《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凯恩斯革命” • 萨谬尔森: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1970年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2009.12.13逝世
• 2004-92.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 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 为人( )。 A.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没有利他心 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 2004-104.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 的最初提出者是( )。 A.亚当· 斯密 B.凯恩斯 C.大卫· 李嘉图 D.萨谬尔森
2009-2国考.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 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A.上海 B.安徽 C.广东 D.浙江
• 2001-9.不属于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广州 D.厦门 • 2003-52.重庆直辖市的设置是由下列哪个 机构通过的(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家主席
社会保障体系
内容: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社会互助
• 2003-55.某地有一些无经济来源的孤寡残 幼,政府关心并对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 障,这种情况应属于( )。
A.社会救助 C.社会捐助
B.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 2008-61重庆.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 核心部分的是( )。 A.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D.优抚安置
宏观调控体系
• 组成——决策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 监督系统 •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 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手段——计划、经济、法律、行政 • 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收入政策
• 2002-94.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有:( ) A.投资需求 B.消费需求 C.储蓄需求 D.出口需求
2.世界主要经济性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贸易,1995年,前 身为关贸总协定(1947,GATT)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1945年 成立,联合国专门机构 • 世界银行(W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贷款 ,1945年成立,联合国专门机构 • 欧盟(EU):欧洲国家联盟27国,欧元 (euro), 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区16国 • 亚太经合组织(APEC):21国,1989年成立 • 东盟(ASEAN):东南亚10国,1967年;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
二、主要经济概念
• 经济问题的核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市场经济: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经 济运行方式
特性:主体的自主性、关系的平等性、行为的 竞争性、发展的开放性、运转的有序性
缺陷:自发性、外部性000-58.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 经营动机是( )。 A.利润 B.社会效益 C.企业规模 D.市场占有率
• 2004-87.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 ( )。 A.西班牙 B.比利时 C.卢森堡 D.英国 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 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 葡萄牙、西班牙、希腊 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 马耳他、 斯洛伐克、卢森堡
• 2004-98云南.在APEC中有两个政体很特殊( 其国家元首是英国女王)且在南北半球颇具 影响的大国是( )。 A.美国、墨西哥 B.加拿大、澳大利亚 C.英国、印尼 D.加拿大、美国
• 2003-53.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 要杠杆。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 ( ) 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 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 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 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
2009-16.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 认识正确的是: 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 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 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 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D.CPI是采取指数商品价格加权平均的方法 算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