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高培毅

合集下载

鞍区肿瘤影像表现

鞍区肿瘤影像表现
REPORT
鞍区肿瘤影像表现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鞍区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 鞍区肿瘤的影像表现 • 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 • 鞍区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 结论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颅咽管瘤的影像表现
颅咽管瘤的影像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囊性或实性肿块,常 伴有钙化。
肿瘤可侵犯脑室、脑池等结构,导致其受压、变形。
肿瘤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导致视野缺损、视 力下降等。
增强扫描时,肿瘤可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脑组织 。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为 鞍上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有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鞍区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手术治疗
01
手术切除
鞍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开颅手术或微创手术,根据肿瘤的性质、
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
,减少复发的风险。
02
术前评估
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全身评估,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
鞍旁组织。
鞍区肿瘤的分类多样,包括良性 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垂体瘤是
最常见的良性鞍区肿瘤之一。
鞍区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因肿瘤性 质、大小和位置而异,常见的症 状包括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内
分泌紊乱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_(上)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_(上)
✓ 神经垂体分正中 隆起、垂体柄和 垂体后叶。垂体 柄径线<4mm。 垂体后叶正常呈 新月形或结节状 高信号,可发生
26
偏位。
✓ 正常垂体的高度:矢状位和 冠位均可测量。
✓ 正常垂体的最大高度根据不 同人群有不同标准- “6,8,10,12(mm)原 则”:
6mm:婴儿和儿童
8mm:男性和绝经后的妇 女
医学ppt
7
海绵窦的交通
• 窦内:颈内动脉 展神经 • 窦旁:动眼 滑车 眼 上颌
神经 • 窦前:眼静脉 脑前静脉
脑中静脉 • 窦后:岩上窦---横窦 • 岩下窦---颈内静脉
医学ppt
8
下丘脑 垂体
• 腺垂体

远部

结节部

中间部
• 神经垂体

神经部

漏斗部

正中隆起
医学ppt
9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微腺瘤:直径≤l0 mm
小腺瘤:20mm≥直径﹥l0mm
大腺瘤:50mm≥直径﹥20mm
巨大腺瘤:﹥50 mm。 医学ppt
36
内分泌评价
✓ 内分泌检查对判断肿瘤的激素分泌重要。可对有内分 泌功能的肿瘤起定性诊断。
✓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对肿瘤定位。
✓ 常用的内分泌指标:PRL
正常:<25ng/ml
下丘脑:三脑室外侧壁和下 壁 ✓胶质瘤 ✓错构瘤 ✓生殖细胞瘤 ✓嗜酸性肉芽肿 32
医学ppt
颈动脉:海绵窦侧壁通过, 流空 ✓动脉瘤 ✓闭锁或闭塞 ✓发育异常
海绵窦:静脉复合体,外侧壁 颅N ✓神经鞘瘤 ✓感染性病变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海绵窦动静脉瘘
33
脑膜:覆盖海绵窦,上外侧较 内下侧厚 ✓脑膜瘤 ✓转移性肿瘤 ✓感染性病变:TB ✓非感染性病变:结节病

儿童鞍区病变MR诊断

儿童鞍区病变MR诊断
• 增强:增加对比,病变检出 率提高
• 动态增强:突出强化的时间 差异,进一步提高对比
Series 1 Non- Series 2 Series 2 Series 2 Series 2
Contrast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Phase 4 Sub- Contrast Contrast Contrast Contrast Mask
号;T2WI表现为中等或明显高信号,钙化多表现为低信 号;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囊壁强化。
颅咽管瘤 ,CT示囊壁 钙化,T1WI高信号
颅颅咽咽管管瘤瘤,,不不同同信信号号
• 生殖细胞瘤
• 发病年龄10-20岁,15岁时最高峰龄; • 最好发于松果体区(好发于男性),其次是下丘脑(女性
多见)、基底节区,常可沿脑脊液及室管膜播散; • 信号与脑灰质相近且明显强化,肿瘤可深入鞍内引起蝶鞍
扩大,冠状位及矢状位多能与垂体腺分开; • 尿崩症、视力下降。 • 松果体区同时合并有肿瘤存在时,首先考虑生殖细胞瘤。
男/11岁,多饮多尿
• 错构瘤
• 下丘脑(灰结节)错构瘤属先天性、非肿瘤性灰质异位; • 性早熟、痴笑性癫痫; • 漏斗与乳头体之间的实性结节,T1WI与脑灰质呈等信号
,T2WI稍高于脑灰质,无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 • 可合并其他颅内畸形,如胼胝体发育不全,大脑半球发育
•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其次为视交叉受累的症状,如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内分泌症状既可以是垂体功能亢 进也可以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约50%患者可有发热。
• 鞍区病灶为囊样,T1WI低/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 后呈现环形强化。可伴脑膜增厚、强化。
SagT1WI显示垂体明显增大,接近等信号。SagT1WI增强 扫描显示垂体明显增大,呈明显环形强化。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94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空泡蝶鞍
95
结核病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T1Sag+C垂体柄增厚 并强化
• 下丘脑内结节强化
9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 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 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 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 妊娠晚期和产后年轻女 性;尿崩为主要临床表 现
5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脊索瘤
5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 男,22岁。 双眼视力下降2月
58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增强后有强化
59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0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 表皮样囊肿为非肿瘤性病变,约占 颅内肿瘤的0.2 ~1.8%
15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16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蝶鞍层面(横轴位SET1)
17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颅底层面层面(横轴位SET1)
18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垂体冠状位SET1
19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正中矢状位SET1WI、 SET2WI
20
正常影像学表现
脑MRA
• 鞍区表皮样囊肿是仅次于桥小脑角 的好发部位,约占7%
61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 男 23 右侧三叉神经痛8月余
表皮样囊肿
右侧CPA胆脂瘤累及鞍区
62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鞍区常见肿瘤PPT课件
显强化
19
.
鞍上囊实性性占位,囊液T1呈 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 鞍内可以看到垂体
20
.
21
.
22
.
垂体柄与垂体腺胚胎起源相同,因此生长于垂体腺的肿瘤 在垂体柄都可以见到 需要注意:儿童——生殖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转移瘤
23
.
不规则低信号区,及低信号分隔 中等到显著“蜂房样”强化,持续缓慢强化 骨质破坏
40
.
41
.
转移瘤 METASTASIS
少见,多侵犯斜坡 血行转移,肺癌、乳腺癌 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史 通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均匀、不均、环形强化
42
.
斜坡高信号消失
43
.
乳腺癌转移 T2 中心低信号 T1 高信号 环形强化 中心可能为出血
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TUMOR
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高峰年龄10~12y 男性是女性两倍(但仅限于松果体) 临床多有内分泌紊乱表现,以中枢性尿崩症多见 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和(或)HCG升高
24
.
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底部或垂体柄 CT:边界清楚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MRI: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肿瘤
鞍区常见肿瘤 影像学诊断
.
广东同江医院放射科
1
张水诚
.
鞍区解剖 诊断思路 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2
.
前界:前床突、交 叉前沟
后界:后床突、鞍 背
两侧界:颈动脉沟
主要结构:蝶鞍、 垂体、垂体柄、海 绵窦及其穿经结构、 鞍上池、鞍上血管、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及下丘脑

医学影像-儿童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高培毅

医学影像-儿童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高培毅

下丘脑错构瘤影像表现
n 典型的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在MR影像上表 现为位于中线灰结节、乳头体处的圆形或 椭圆形肿块,病灶边缘清楚,内部信号均 匀。T1加权像上其信号强度类似于脑皮质 信号强度,T2加权像上表现为等或稍高信 号强度影。
n 由于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是一异位的神经 组织团快,故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肿块无增 强。
下丘脑错构瘤(14-year-old
female)
下丘脑错构瘤(14-year-old
female)
下丘脑错构瘤(14-year-old
female)
垂体瘤 – 概述
n 颅内常见肿瘤,约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0- 15%。
n 绝大多数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垂体癌罕见。 垂体也可发生转移瘤。
n 小于1CM的垂体腺瘤称之为微腺瘤。 n 儿童少见。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
n 垂体腺瘤较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5-18%左 右。根据有无激素分泌而分为功能性和无 功能性两类;影像学上又将小于1cm的肿 瘤称为微垂体腺瘤。
n 垂体瘤可发生在各年龄段,成人多见, 70%的垂体瘤发生于20-45岁的女性。大 多数垂体瘤是无症状的,在非选择性人群 的尸检报告中,无症状垂体瘤的发生率为 3-27%。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鞍上
生殖细胞瘤
鞍上
生殖细胞瘤鉴别诊断
n 实性生殖细胞瘤; n 分隔样花环状生殖细胞瘤
下丘脑错构瘤
n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是一罕见的先天性脑 组织发育异常性病变,又称下丘脑错构瘤 或灰结节错构瘤,多起自灰结节和乳头体。
n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 一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所造成的 由异位脑组织形成的肿块。肿块由异位的 类似于灰结节的、分化良好而形态各异并 呈不规则分布的神经元构成,其纤维间质 内有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鞍区肿瘤是指位于鞍区的肿瘤,鞍区位于颅底的中央部位,是脑下垂体和松果体所在的区域。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放射性核医学方法等。

下面将对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描述。

1. MRI影像表现:(1) T1加权像:在T1加权像上,脑脊液(CSF)呈明亮信号,正常垂体呈低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明亮信号。

鞍区肿瘤的信号强度取决于其组织成分,如脑膜瘤和生殖细胞瘤通常表现为等或低信号,而垂体腺瘤多数呈高信号,并可呈包膜型、囊变型或实性型。

(2) T2加权像: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呈暗信号,正常垂体呈高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低到高不等的信号。

相对于T1加权像,T2加权像更有助于显示肿瘤的边界和包膜。

(3) 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加权成像利用水分子在组织内的自由扩散来产生图像,对于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几乎所有的鞍区肿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垂体则呈低信号。

(4) 造影增强:磁共振造影增强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包括肿瘤的包膜、囊变、坏死或出血等特征。

通常使用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可以使肿瘤的强化增加,从而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更加明显。

2. CT影像表现:(1) 平扫CT:平扫CT主要用于显示骨骼结构,如蝶鞍的形态、大小和形变等。

由于鞍区肿瘤通常不发生骨质破坏,因此平扫CT对于鞍区肿瘤的检出率有限。

(2) CT增强:蝶鞍增强CT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包膜和囊变等特征。

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可呈现肿瘤的强化程度和分布特点。

3. 放射性核医学方法:(1) 甲氨蝶呤(99mTc-MIBI)显像:甲氨蝶呤显像能够显示垂体腺瘤和部分垂体腱膜瘤,但对于垂体室管膜的病变则无法显示。

(2) 白血病脑腰液显像: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鞍区来源的脑脊液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

综合上述,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在MRI上,脑脊液信号正常、垂体信号低、肿瘤信号高;在CT上,主要显示骨骼结构变化;在放射性核医学方法中,可观察到甲氨蝶呤显像和白血病脑腰液显像等特征。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鞍区和鞍旁是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此部位出现肿瘤时可以选择哪些影像检查方法?各种肿瘤又如何鉴别呢?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1头颅平片鞍内和鞍旁肿瘤与颅底关系密切,头颅x线正侧位片多有阳性发现。

其主要变化有:①蝶鞍、鞍结节、眶尖、眶上裂、岩骨和斜坡等颅底骨质吸收、破坏或增生;②肿瘤钙化;③板障静脉和脑膜动脉沟改变;④儿童伴有高颅压脑积水者,可有颅缝分离和脑叫压迹增多;⑤颅底骨化明显,伴骨膜反应,或呈溶骨性骨膨胀性改变,多提示颅骨肿瘤。

2CT普通头颅CT,尤其是冠状位和骨窗位CT扫描,可同时显示鞍区和鞍旁肿瘤和颅底骨质的特征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病理影像学关系,可以为肿瘤的定位、定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CTA可显示肿瘤与动脉之间的关系,而3D-CT从三维角度描述肿增与骨质及血管的毗邻关系。

3MRIMRI对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性质、部位及与邻近的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描述远胜于CT,对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指导手术人路有重要意义。

MRI对于颅底骨的变化和肿瘤钙化表现显示不清。

MRA可以显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受压移位或侵犯包绕的程度。

4DSA术前了解鞍区和鞍旁肿瘤血供、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病理变化,并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的一部分。

肿瘤血供异常丰富者,可行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鉴别诊断1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20~50岁多见,老人尤其是小儿少见。

垂体腺瘤是颅内良性内分泌肿瘤,早期即出现垂体性内分泌紊乱症状。

分泌性腺瘤诊断较容易,无分泌功能腺瘤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状,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内分泌症状相类似,而且无分泌功能腺瘤早期的内分泌功能减退症状不突出,或被忽略,而到肿瘤压迫规神经引起视神经功能障碍时才发现,视神经功能障碍成为其主诉症状。

因此鉴别诊断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垂体腺瘤在头颅平片上表现为蝶鞍呈球形扩大,鞍底呈双边,后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变薄。

鞍区病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鞍区病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X片:鞍上有钙化斑,儿童可见颅缝分离
CT:鞍上占位病变,可囊性或实性,多有钙
化灶,且特征性蛋壳样钙化。 MR:鞍上占位病变,实体部分多表现为长T1、 长T2,囊性表现多取决于囊内成分,坏死液 化和蛋白增高为稍长T1、T2;液化胆固醇为 短T1、长T2
血内分泌检查
血GH、T3、T4、LH、FSH、ACTH、PRL
大部分仍需通过病理诊断才能确诊。

2000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将胚胎性肿瘤分为以下4类:
• 髓上皮瘤 • 室管膜细胞瘤 • 髓母细胞瘤及其变型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其变型(包括神经 母细胞瘤)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影像表现

CT:
• 平扫:实质部分常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囊变 及出血常见,囊变部分呈低密度(且多位于病 变的周围),出血呈高密度。 • 增强:实质部分常呈中度到显著强化,均质或 不均质。
等值常低下
鉴别诊断
Case 2

诊断?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NET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 Hart等于1973年首次报道; 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神经系统肿瘤; (部分发生在神经系统以外)



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上 皮产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侵袭性生长,广泛脑脊液播散,预后极差;

THANK YOU !!
鉴别诊断

侧脑室内的CNC需与侧脑室内的其他肿瘤鉴 别,包括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脉络 丛乳头状瘤、侧脑室内脑膜瘤、室管膜瘤等。



(1)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也可位于孟氏孔区。但其发病 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且与结节性硬化有关,临床常表现 为癫痫、皮脂腺瘤、智力低下。肿块信号均匀,囊变和出血 少见,结合室管膜下的其他结节及自质内异常信号一般可以 做出鉴别。 (2)脉络丛乳头状瘤常见于幼儿,好发生在侧脑室三角区,肿 瘤分泌大量脑脊液是其特点。 (3)发生于侧脑室的脑膜瘤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其次是侧脑 室体部,肿瘤多与侧脑室以宽基底相连,脑膜瘤一般信号均 匀,出血、坏死、囊变少见,增强扫描,脑膜瘤强化较CNC 明显。 (4)室管膜瘤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多位于第四脑室。 发生于侧脑室的室管膜瘤少见,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 位于侧脑室体部。肿瘤多呈不规则形,边缘不光滑或呈分叶 状,与侧脑室壁呈宽基底相连或跨壁生长。在MRI肿瘤呈等 长Tl等长T2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T2 ←
T1+C
病灶明显强化(瘤内血栓未强化), 边界清楚,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段分界不清。 垂体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治疗: •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动脉瘤孤立术、 动脉瘤包裹术、血管内介入治疗
•破裂出血后的非外科治疗:防止再出血、降 低颅内压、脑脊液引流(脑室引流、腰椎穿 刺或腰大池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
• 病理: 呈球形生长,有包膜,与脑组织边界清楚,
可见出血或钙化,血运丰富,以广基底与 硬脑膜相连。
• 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约为男 性2倍。主要为压迫症状。
• 好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镰、脑 凸面、溴沟、鞍结节等。
• MRI首选,CT补充(是否钙化、有无出血、 颅骨有无累及等)。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要点
垂体大腺瘤 颅咽管瘤 脑膜瘤
动脉瘤
部位
鞍内为主
鞍上为主
鞍内或鞍旁
鞍内或鞍旁
形态
束腰征
椭圆形
规则
圆形,光滑
垂体
消失
存在
存在
存在
密度/信号
不均匀
钙化
少见
邻近骨质 强化
案底骨质吸收或 破坏
明显,多数实质 均匀强化
不均匀,多为 囊实性
多见,壳样或 斑点样
部分出现受压 吸收改变
明显,边缘或 实质强化
• 密度/信号均匀,有包膜,可有斑点状钙化; 增强均匀 、显著强化,脑膜尾征。
CT平扫
482933 女 61岁 反复头晕3年余 鞍上可见一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灶,CT值约47HU, 边界清楚,其内见一小点片状钙化灶;继发鞍上池受压伴变性。
T1
T2
鞍区占位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35例鞍区肿瘤中,垂体瘤18例,颅咽管瘤13例,脑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

蛛网膜囊肿个1例。

着重分析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还对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作了讨论。

标签:鞍区;肿瘤;影像学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

多数可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肿瘤发生部位,范围大小,密度,并能作出定性诊断。

1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3~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35例,其中垂体瘤18例,颅咽管瘤13例,脑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及蛛网膜囊肿个1例。

所用影像机GE9000Ⅱ型,30例用冠状面扫描,2例用横断面扫描,3例用冠状面及横断面两种方法扫描,层厚为2~5mm。

31例做了强化扫描。

2影像表现分析垂体腺瘤18例。

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激素分为有分泌功能的及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

有分泌功能的分泌生长激素的嗜酸性腺瘤2例。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嗜碱性腺瘤2例。

分泌催乳激素的催乳激素腺瘤1例。

无分泌功能的嫌色细胞瘤12例。

根据肿瘤的大小直径小于10mm垂体微腺瘤1例。

男6例,女12例,年龄27~74岁。

2.1垂体微腺瘤1例采用直接强化冠状扫描,鞍区见9mm×10mm×8mm类似圆形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肿瘤基底部紧贴鞍底,使鞍底骨质受侵犯,局部凹陷,骨质轻变吸收稀薄。

大于10mm的腺瘤17例,为类圆形10例,分叶状或不规则7例,17例均作了平描及强化扫描。

平描示:8例为略高密度(CT值为40~60Hu)。

5例为高密度(CT值为60~80Hu)。

4例为低密度(CT值为35Hu以下)。

强化示:8例为不均质强化,低密度区CT值为5~16Hu,高密度区CT值为40~90Hu。

6例为环状强化。

3例为均匀强化。

肿瘤侵犯鞍上池16例,鞍上池显示不同程度的填塞或闭塞。

4例累及三脑室。

2例引起双侧脑室扩大。

2例向下破入蝶窦。

14例鞍底骨质吸收变薄。

1例见有钙化。

CT值为130Hu。

2.2颅咽管瘤13例年龄6~45岁,男7例,女6例。

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正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7 例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CT 及MRI 的影像表现,以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颅咽管瘤7 例(41.2%),生殖细胞瘤4 例(23 .5%),胶质瘤3 例(17.6%),垂体腺瘤、下丘脑错构瘤及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各1 例(各5.8%)。

结论: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主要检查手段为CT 及MRI,根据病灶的影像学特征 , 并结合临床表现, 多数能作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鞍区占位;螺旋CT;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15-02鞍区肿瘤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肿瘤, 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 20% [1]。

该部位占位的病理类型繁多,其种类和成人有较大差异,成人鞍区肿瘤以垂体瘤为主,可达54.8%,而儿童鞍区肿瘤中以颅咽管瘤最为常见,可达54%。

有些临床表现也有相似之处, 而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差别却较大,影像学多有异种同像或同种异像表现,给儿童鞍区肿瘤定性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本文对17 例鞍区肿瘤患儿的CT、MRI 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儿童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以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作者进修期间收集上海新华医院2011-2015 年经手术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17 例, 男9 例, 女8 例,年龄10 月~ 11 岁, 平均6.2 岁。

其中颅咽管瘤7 例(41.2%),生殖细胞瘤4 例(23.5%),胶质瘤3例(17 .6%),垂体腺瘤、下丘脑错构瘤及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各1 例(各5.8%)。

1.2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有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呕吐 10例;视交叉及垂体受推压或受侵犯产生相应的症状8 例,如尿崩症、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视野缺损6 例;过早发育1 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1 例。

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张凯恋;裴波;张丽娟;高德培;杨毅【期刊名称】《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目的:探讨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的临床病理特征、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

结果:B超表现为边界尚清楚的低回声肿物,CT表现为非特异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中等度不均匀强化的占位性病变。

镜下检查:病变见梭形成纤维细胞增生,富含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间质可见出血。

结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对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应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及对治疗的反应做出诊断;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5页(P1712-1716)【作者】张凯恋;裴波;张丽娟;高德培;杨毅【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疗科,昆明650118;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昆明650500;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昆明650118;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昆明650118;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疗科,昆明65011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张凯恋;裴波;张丽娟;高德培;杨毅;2.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诊疗分析及文献复习 [J], 谢群;王琦;刘丹丹;靳军华;惠祖燕;胡强3.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J], 汪庆余;苏晓燕;龚良庚;雷浪;李庆4.放射治疗鼻腔、鼻窦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张琪;江浩;沈学明5.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叶茂奎;高思佳;马忠礼;徐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瘤MR表现


实性部分在MR平扫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较均匀。囊性部分依囊液成分不同,而有 不同的表现,一般为长T1和长T2信号,当 囊液蛋白含量较高时,T1加权像可呈等或 高信号;如果有出血存在,信号改变依出 血的演变过程而异。 当垂体瘤分泌激素总量增多时,T1加权像 信号强度会升高,因为此时肿瘤细胞内分 泌颗粒及相应细胞器增多,使细胞内结合 水增多而缩短T1值。
垂体瘤MR表现

垂体瘤的各种信号特点为以下三种类型:
–在各扫描序列中均类似于灰质者为“实质 型”; –在各扫描序列中均有高于灰质的信号者为 “出血型”; –在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者 为“含水增多型”。
垂体瘤MR表现


因正常腺体与垂体瘤无血脑屏障,静脉注 入对比剂后见肿瘤实质呈轻度到中度的增 强,囊性部分无增强而呈低信号影。 实性部分的增强程度与其T2值密切相关, 这是由于组织的细胞外间隙增大,组织的 含水量增多,T2值增大,而细胞外间隙的 增大使增强扫描时组织内对比剂的含量亦 增多,强化程度也增大。
垂体解剖
正常垂体
腺垂体
神经垂体
鞍区影像学检查方法




传统 X 线检查 X线平片、X线体层摄影; CT 平扫、增强扫描、动态 扫描以及脑池造影; MR 平扫、增强扫描、动态 扫描和MRA; 血管造影。
薄层冠状面检 查极为重要!
鞍区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垂体瘤 颅咽管瘤 叶间囊肿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脑膜瘤 错构瘤 颗粒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germinoma)

是颅内一种少见的胚胎性肿瘤,来源于胚 生殖细胞,占松果体区肿瘤的30-40%,男 性青少年多见。生殖细胞瘤约占颅内所有 肿瘤的1-2%。 生殖细胞瘤的发病率亚洲 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尤其是日本及台湾的 发病率更高,占全年龄组颅内肿瘤总数的 2.1-9.4%。 WHO 2000分类: / 3
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最好发于松果体区,约占 颅内生殖细胞瘤50%以上,其次为鞍上区、 丘脑和基底节区,发生在大脑半球、小脑 半球和脑干者罕见。 肿瘤多呈球形,呈浸润性生长,可沿脑室 壁“匍匐”生长。肿 瘤组织易脱落,并 沿脑脊液通道向它处种植转移。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颅咽管瘤CT表现

CT平扫检查见鞍上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 影,边缘光滑。
–囊内密度均匀,CT值10-20Hu,CT值高于脑 脊液。如囊内含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结晶,CT 值可达-52HU,如囊内蛋白含量较高或有新鲜 出血则CT表现为高密度影。因为囊液的吸收 系数与蛋白含量呈线性相关,如上述成分均 有,可表现为等密度。 –囊壁可见斑块样或蛋壳样高密度钙化影。
儿童鞍区常见肿瘤的 影像学诊断
高培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影像学中心
概述


解剖结构复杂; 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在MR图像上无法辨认; 脑内肿瘤/病变鉴别诊断最为困难的区域; 鞍上肿瘤为外科手术难度较大的区域。
垂体的发生
鞍区解剖 – 矢状面
鞍区解剖 – 冠状面
脑垂体与下视丘
鞍上
生殖细胞瘤
鞍上
生殖细胞瘤鉴别诊断


实性生殖细胞瘤; 分隔样花环状生殖细胞瘤
下丘脑错构瘤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是一罕见的先天性脑 组织发育异常性病变,又称下丘脑错构瘤 或灰结节错构瘤,多起自灰结节和乳头体。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 一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所造成的 由异位脑组织形成的肿块。肿块由异位的 类似于灰结节的、分化良好而形态各异并 呈不规则分布的神经元构成,其纤维间质 内有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


垂体腺瘤较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5-18%左 右。根据有无激素分泌而分为功能性和无 功能性两类;影像学上又将小于1cm的肿 瘤称为微垂体腺瘤。 垂体瘤可发生在各年龄段,成人多见, 70%的垂体瘤发生于20-45岁的女性。大 多数垂体瘤是无症状的,在非选择性人群 的尸检报告中,无症状垂体瘤的发生率为 3-27%。
垂体瘤


功能性腺瘤较少发生于男性,且年龄偏大, 多在35-60岁,以泌乳激素腺瘤最常见, 生长激素腺瘤次之。 病理学研究显示,微腺瘤的发病率是垂体 大腺瘤的400倍,但在影像学上大腺瘤发 生率是微腺瘤的2倍。
垂体瘤

内分泌学分类为: ①泌乳激素腺瘤;②生长激素腺瘤;③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④促甲状腺激素腺 瘤;⑤促性腺激素腺瘤;⑥混合型腺瘤; ⑦嗜酸干细胞腺瘤;⑧泌乳生长细胞腺瘤; ⑨未分化腺瘤;⑩瘤细胞样腺瘤。
垂体瘤(29-year-old female)
垂体瘤(29-year-old female)
垂体瘤(36-year-old female)
垂体瘤(36-year-old female)
垂体瘤(35-ye-year-old male)
垂体瘤(35-year-old male)
垂体瘤

垂体前叶含有三种细胞:嫌色细胞、嗜酸 细胞和嗜硷细胞,均可发生肿瘤。垂体腺 瘤有包膜,常突破鞍隔向上生长,甚至进 入三脑室。肿瘤在鞍内常引起骨破坏或蝶 鞍扩大、鞍底下陷等,向侧旁生长可侵犯 海绵窦。瘤内可因出血而发生囊变。
垂体瘤CT表现

CT平扫见蝶鞍扩大,鞍内及鞍上池内有圆 形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肿瘤 内部可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鞍上池部 分或全部闭塞。 当肿瘤侵犯海绵窦时, 可见海绵窦内充满等密度影,外缘膨隆。 部分肿瘤可向下生长,突入蝶窦内。

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肿瘤的实性部分及囊壁 可有明显、不均匀增强。
颅咽管瘤
成釉质细胞型
颅咽管瘤
成釉质细胞型
颅咽管瘤
囊性鳞状乳头型
颅咽管瘤
混合型
颅咽管瘤
成釉质细胞型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鉴别诊断

颅咽管瘤与垂体瘤在影像学上鉴别点:
–垂体瘤:蝶鞍增大,肿瘤位于蝶鞍中心,且 有蝶鞍骨壁侵蚀。海绵窦受浸常见,钙化少 见。增强扫描时,如果正常垂体显示,可见 其位于肿瘤的周围或上方、上后方。 –颅咽管瘤:多位于鞍上,蝶鞍增大少见,鞍 底正常,常有脑积水。肿瘤为囊性或具有明 显囊的混合性肿块,一般不侵犯海绵窦,囊 壁和实性部分可有蛋壳样或结节样钙化,正 常垂体位于肿瘤的下方或消失。
下丘脑错构瘤影像表现


典型的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在MR影像上表 现为位于中线灰结节、乳头体处的圆形或 椭圆形肿块,病灶边缘清楚,内部信号均 匀。T1加权像上其信号强度类似于脑皮质 信号强度,T2加权像上表现为等或稍高信 号强度影。 由于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是一异位的神经 组织团快,故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肿块无增 强。
颅咽管瘤CT表现


实性肿瘤平扫为均匀或非均匀性等或稍高 密度影,边缘光滑清楚。 注入造影剂后可见囊壁或实性部分增强。 肿瘤较大突入三脑室可压迫室间孔造成脑 积水。
颅咽管瘤MR表现


依肿瘤构成,可分为囊性、实性、混合性。 混合性者常为囊性部分在上方,实性部分 在下方。囊性肿瘤可为单囊或多囊,一般 体积较大。 囊液在影像上的表现依其所含成分而不同, 在MR上绝大多数囊液在T2加权像为高信号, T1加权像的信号依囊液成分不同而变化较 大。
垂体瘤MR表现

增强扫描可将肿瘤与周围组织区分开,使 海绵窦浸润得以清楚显示,表现为在明显 增强的海绵窦内有低信号影,对于斜坡及 岩骨尖的浸润,平扫显示得较清楚,增强 扫描后反而显示不清。
垂体瘤MR表现

在动态扫描中,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 3min 内海绵窦、颈内动脉、正常腺体与 肿瘤之间的信号对比最明显。


动脉瘤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 脑囊虫病 蛛网膜囊肿 粘液瘤 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
儿童鞍区常见肿瘤

常见肿瘤
–颅咽管瘤

少见肿瘤
–生殖细胞瘤 –垂体瘤

罕见肿瘤
–错构瘤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颅咽管瘤起源于颅咽管残存的鳞状细胞, 属良性肿瘤,小儿及青年人多见,男略多 于女,约占颅内肿瘤的5-6%。肿瘤好发于 鞍上,鞍内少见。 颅咽管瘤发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第一个 高峰在5-12岁,第二个高峰在40-50岁。
垂体瘤CT表现

注药后肿瘤呈均匀性或环形中度增强。冠 状面增强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肿瘤与鞍底、 视交叉的关系。当肿瘤小于1cm时,横断 面扫描多无阳性发现,冠状面检查可见垂 体高度大于9mm、垂体柄移位、垂体上缘 局限性凸出或垂体内异常密度影等微腺瘤 征象。
垂体瘤(41-year-old female)
垂体瘤(41-year-old female)
垂体瘤(41-year-old female)
垂体瘤MR表现

垂体瘤多数位于鞍内,可向上、向两侧、 向下生长从而产生各种影像学表现。如果 肿瘤很小,在MR上,蝶鞍外型可正常。肿 瘤继续生长,则可出现蝶鞍扩大,表现为 鞍内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形实性肿块影, 边缘光滑锐利。有时由于突破鞍隔向上生 长而呈“哑铃”型。如肿瘤长得很大,中 心可发生出血、坏死、囊变,肿瘤越大, 发生出血坏死的几率越高。
下丘脑错构瘤

肿瘤多起自灰结节和乳头体,向后下方脚 间池生长,有时可突入三脑室底部。偶见 肿瘤位于视交叉前方。肿瘤广基或有一蒂 与脑组织相连。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可独 立存在或同时伴有胼胝体缺如、视-隔发 育不良、灰质异位、微小脑回畸形和大脑 半球发育不良等。
下丘脑错构瘤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多在儿童早期发病, 女性略多于男性。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性 早熟、痴笑样癫痫及其它类型的癫痫和行 为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