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浅谈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高中数学教学塘沽一中 肖伟华摘要:针对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强调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高中数学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让学生在知识的合理建构中充分享受好的数学教育及其好的数学教育具有的生动的内涵。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正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组织、让学生自己做数学、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兴趣。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生主体 学习观 教学观数学学习的一般认知过程是:这其中就经历了由新的数学学习内容到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输入阶段,由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到产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雏形的相互新的数学学习内容 原有数学认知结构 产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雏形初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达到预期目标作用阶段,由产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雏形到初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操作阶段,由初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到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达到预期目标的输出阶段。
而这四个阶段中的任一阶段的学习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
由上述数学学习一般过程的认知理论可见,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任何数学知识的获得都必须经历“建构”这样一个由“外”到“内”的转化过程。
因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指导高中数学教学势在必行。
一、建构主义的数学观数学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可误的。
数学学习活动应由学生独立地进行,教师的指导应体现在为学生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方向上。
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去解答问题的现象。
解对了,当然好,这说明学生对基本原理真的懂了。
解错了,好不好?或者,虽然对了,但方法太繁,好不好?我们认为也好,这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有创新精神,有胆量。
解错了,或者方法太繁,这正需要教师的热情指导。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法初探
酶 ●
建 义 构主 视野下高中 教学 计方法 数学 设 初探
◎ 田 玉 红 ( 苏省 邳 州 市八 义 集 中学 江 216 ) 2 3 1
建 构 主 义 教 学 理 论 对 我 国 中 学 教 学 改 革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国 即将 全 面推 行 的 新 一 轮 课 程 改 革 也 把 建 构 主 义 我 思 想贯 穿其 中 . 中数 学 新 课 程 标 准 中提 出 : 学 探 究 、 高 数 数
基 于 这 种 认 识 ,笔 者 在 教 学 过 程 中注 意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争
论 , 在 总 结 的基 础 上 给 予启 发 、 示 . 过 教 师 引 导 和 集 并 提 通 体 讨论 , 空 集 ” “ 的概 念 就 能 被 学 生 接 受 和 理 解 了. “ 面 在 平 向 量 ” “ 线 的倾 斜 角 ” “ 线 与 平 面 所 成 的 角 ” 内 容 、直 和 直 等
任 何 元 素 的 集 合 ” “ 集 ” 此 时 , 师 若 简 单 地 用 “ 是 为 空 . 教 这
规 定 ” 解 释 . 际 上 并 没 有 真 正 回答 学 生 所 提 出 的 问题 . 来 实 这 样 不但 不 能使 学 生 满 意 , 会 失 去 发 展 学 生 思 维 的 良机 . 还
学 建 模 、数 学 文 化 是 贯 穿 于 整 个 高 中数 学 课 程 的 重 要 内
立 起 联 系 。并 赋 予 新 知 识 以某 种 意 义 . 果 原 有 经 验 不 能 如
同化 新 知 识 , 要 引 起 “ 应 ” 程 , 则 顺 过 即对 原 有 认 知 结 构 进 行 改 造 与 重 组 . 之 , 过 “ 化 ” “ 应 ” 能 达 到 对 新 总 通 同 与 顺 才 知识 意义的建构. 传 丰
探析建构主义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中学教育·77探析建构主义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横峰中学 334300 丁立维【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促使着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作为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也同样使教师逐渐认识了建构主义,并且对建构主义同数学教学间存有的联系进行看了研究。
通过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是一项新的课题,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引言建构主义对于数学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在数学学习、教学和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代的建构主义是基于拉斯菲尔德认为的知识概念具有有适应性的理念上建立的,当代的建构主义观点有2个假设[1]。
一个是,知识是通过认知的主体构造的,而不是主体从环境中被动的接受。
另外一个则是,认识的过程是具有适应性的。
从哲学当面来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可以通过感觉和经验构造的,人类在世界适应和生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增长的过程。
本文从建构主义对数学学习观和教学观两个方面来探析建构主义影响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些许变化。
1.建构主义下的数学学习和教学观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建构主义提出认识的的本质就是认知主体构造的过程,主体的知识都是经过认识活动后产生的机构,以认知主体自身的经验构造理解。
数学认识应该看成是主体和客体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和建构的统一。
假如否认了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认识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客观的真理,那么就会导致极端建构主义的出现。
教学观:建构主义下的数学教学手段同题海战术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大有不同的。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方法的核心就在于:学习者是积极地构造知识的,知识就是某种观念,学习就是用来改变观念的;行为作为人们的一种活动形式,其实就是对于观念的操作。
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掌握学生真实的思维为基础,通过创造问题情境以及提供实际的案例使得学生作出反思,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让学生主动的建立新的认知。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探究作者:李新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05期建构主义是融合皮亚杰、维果斯基等认知理论和美国上世纪60年代教改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摈弃了我国长期存在的“传授——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与当前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宗旨不谋而合,对预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近年来,许多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关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为开展建构主义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解释和假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知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学习个体也对知识不断审视、不断修正,发展成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知识。
2.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观。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递、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水平对知识进行不断建构。
只能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者才能深入了解深入学习过程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完善知识体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要精心预设教学设计,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保证教学工作取得成功。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1.情境式建构。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图形关系进行思维创造的过程,因而数学概念、性质的学习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要通过调查、走访、交流、作业、检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情境,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建构”。
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被称为天下奇观,每逢中秋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奇观。
“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及案例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应该把握主体 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及分层性原则这样才能促成学 生数学学习的高效化!
一主体性原则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下广大教师开始意 识到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 需求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成为了大势所趋!换言之要 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 到教 学 活 动 之 中通 过 问 题 的 引 导 来 启 发 学 生 质 疑 再通过小组活动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现以生为 主体的教学!当然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主而 应当把控好学生的探究节奏与重点在学生的自主性 发挥和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让数学课堂重新焕发出新 的生机! 二主导性原则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是提高学生学 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建构主义理念下设计教 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进行 课堂活动设 计 时应 当 充 分 把 握 好 内 容 的 深 度 与 广 度把 握 好 教 学 进 度结 合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来 进 行 具 体的活动设计!此外教师还应当适时进行点拨帮助 学生更好地实现进步!
二建构主义在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用案例建构主义强 调 的 是 引 导 学 生 在 自 主 探 究 中 建 构数学知识以下结合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论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情境激趣 假设平面上有任意一点和一条线段你能借助这 两个元素画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如果点和线段不 在一个平面上你又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形 假设在同 一个平面上有任意两点和一条线段又会出现什么样 的图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相应结论!紧接着 借助几何画 板 作 出 一 个 椭 圆随 后 又 展 示 了 生 活 中 椭圆及其运动轨迹的事例强化学生关于椭圆的 认知! "!学生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归纳并总结出椭圆特征定 义!学 生 圈 出 椭 圆 定 义 中 的 关 键 词 语并 到 讲 台 上 进 行板书! 二引导自主学习探究数学新知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坐标 系有几种方法可以建立坐标系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结合学生 的 讨 论 结 果教 师 借 助 多 媒 体 进 行 演 示最 后学生得出结论焦点在坐标轴上时建立的坐标系最 简单! 紧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结论验证以* 轴 为例解 答 并 化 简 椭 圆 标 准 方 程!教 师 在 黑 板 上 列 出
建构主义观照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建构主义观照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灌输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意义建构的过程,对于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亦不能外.本文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就高中数学如何有效教学谈几点看法,望能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一、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看,学习环境的建设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其中“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四大要素,其目的在于为了促进学生更有意义地自主构建知识.这一理论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更高了,为了创设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和细致地分析教学目标,还要思考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为此,情境的创设被视作为整个教学设计最为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在学习环境建设上,改善师生关系是实践中首先要解决的,只有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利于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去和每一位学生交朋友,这样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数学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真正提高自己.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合作增强,在面对难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讨论从而得以共同解决,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在师生或者生生讨论交流时,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交流,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尤其是留给学困生足够的发言时间.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构建新知识对于高中数学概念、规律等新知识学习,由于知识抽象、难懂,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情境的创设,我们在情境创设上除了要用“情”,更要促“思”,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加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必须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借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知激活学生的理性思维.首先,我们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必须要思考概念难以突破或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然后再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问题有利于激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创设问题情景,使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加充满生活色彩,让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养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加强数学学习发散思维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一方面建构抽象数学知识的直观感知形式,另一方面建构知识的意义连接.三、强化训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在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公式、法则、定理之后,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训练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新课标明确指出“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要注意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加强对解题的正确指导,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解题的思想方法上作必要的概括.”笔者认为,构建主义观照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注重训练的质量与效果,因为当前高考模式下,数学权重大,学习时间多,如果无序则会导致无效,学生也会产生学习厌倦感和挫败感,笔者以为建构知识的教学课堂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训练的密度,应以三次反馈练习为宜,第一次为复习旧知的练习题,第二次为检查新知学习情况的基本练习题,第三次为巩固新知的课外作业题.(2)注意训练题的梯度,因为班级内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就是同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不是跃迁的,应必须坚持“浅层次――深层次――综合”的训练格局,稳扎稳打,有序构建.(3)注意训练题的难度,应坚持“练习、作业必须区别对待,分类训练”的原则,确保问题的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4)注意训练题的形式变换,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师生合理编拟变式训练题,适度增加开放探究性问题,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训练.通过以上环节,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真正结构,培养其独立思考,灵活转变,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四、渗透思想方法,注重数学思维培养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教学的目的已经从单纯的提高学生成绩和数学知识,转变为建立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就要重点关注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这种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灌输,而在于学生主动地领悟和学习,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够建立起自身的数学思维.如果只是机械性地去接受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不会举一反三,或者只是会做题,那么就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意义,对于今后难度较大的数学学习,掌握起来也会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思想方法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如同黏合剂,能够促进知识更为有效的黏合.例如,我们高中数学最常用的“数形结合思想”,这是一种将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数与形本是相倚依,怎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董秀珍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年第05期构建主义理论对于许多学科的教学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够发挥辅助功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而言,合理应用构建主义理论,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为规范有序的展开,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创设明确的问题情境构建主义理论下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获取,强调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思考问题的设置来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在这样的理论的指引下,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明确的问题情境,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立更多有代表性且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思考问题.这不仅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剖析,进而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不断获取知识,并且深化自身的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例如,在讲“二倍角公式应用”时,教师可设计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教学:有一块以点O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选择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地,使其一边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半径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 的位置,可使绿地面积最大?设计如下问题:(1)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最优化选择或最大值问题);(2)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什么?(确定A、D位置);(3)A、D位置是由什么量决定的?(OA或OD的长度);(4)什么方法可解决上述问题?(目标函数法);(5)你有几种构造目标函数的思路?这几个问题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不仅层层揭露了这个问题的思考要点,学生在展开这几个问题的探究中也慢慢悟出了相关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对于问题的解题途径也越来越清晰.只有构建合理且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对于知识的探究,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构建主义理论中强调,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知识获取技能,这是启发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为直接的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要透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创设以及思考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的独立探究提供更多空间,并且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为充分的培养.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进来,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当学生的独立探究遇到瓶颈,或者是学生在思维上出现认知偏差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并且要透过合理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式.例如,在讲“求二次函数最值”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复习练习:求函数y=x2+2x+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拓展迁移:求函数y=x2+2x+3在l≤x≤0时的最大、最小值;提高训练:求函数y=x2+2x+3在t≤x≤t+1时的最大、最小值;强化训练:已知x2-3x≤0,试讨论y=x2+2x+3的最值情况;能力提高训练:若x≥0,y≥0,x+2y=l,求t=x+y2的取值范围.这几个有梯度的问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能力素养进行了全方位训练,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三、解题模型的有效构建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模型的构建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同样非常重要,这也是构建主义理论下应当有的一个教学重点.高中数学中一些复杂程度高且难度大的题目,都可以借助一些经典的数学模型来加以解答.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解题模型构建能力,不仅在解题时会非常复杂,解错题目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借助一些典型问题的讲解来深化对于学生解题模型的构建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速率与解题准确性,也是学生解题能力与数学素养的一种直观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建构解题模式来指导学生解题.例如,在探讨“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其中就蕴藏着一个重要的解题模式――逆序相加模式,教师可以加强它的运用.如,可以运用这一模式来解决这样一道题:求证Cn0+2Cn1+3Cn2+…+(n+1)Cnn=(n+2)2n-1.教师要透过这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的讲解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解题模型的构建方式,并且感受到构建解题模型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发挥的效用.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能够发挥教学辅助功效.建构主义首先让我们意识到创设明确的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立更多有代表性且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要透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创设以及思考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的独立探究提供更多空间.此外,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模型的构建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同样非常重要,这些都是构建主义理论下应当有的教学重点.。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问题解决是建构 主义 倡导 的一 种学 习模 式 , 学 生 在 问 题模 式 里 既 要 发 现 问 题 , 又 要 解决 问题 , 甚 至 还 要 拓 展 问
这 些 指 标 可 以包 含 : ( 1 ) 袋 装 牛奶 的细 菌含 量 ; ( 2 ) 袋 装 牛
生 活 中建 构 知 识 ; 加 强 交互 式 学 习, 在 讨 论 交 流 中 建 构 知
识; 巧 用 问题 导 学 模 式 , 在 答 疑 解 惑 中建 构 知 识 ”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阐述 .
空洞面积与时 间的变 化关 系问题 ; 不 少 学 生 对 民生 问 题 感
掌握柱体 、 锥体 、 台体 的表 面 积 和 体 积 的 求 法 ?如 何 让 学 生 运用公式求解柱体 、 锥体和台体 的体积 , 并 且 熟 悉 台 体 与 柱 体 和 锥 体 之 间 的 转 换 关 系 ?几 何 形 体 对 学 生 的 空 间 想 象 力 和 推 理 能 力 要 求 比较 高 , 高 中 数 学 知 识 比较 抽 象 , 如 果 学 生 无法找到难点的突破 口, 可能无法 主动建构知 识 , 哪 怕 知 道
如 在 学 习 人 教 版 高 中必 修 三 “ 随机抽 样 ” 时, 如 何 创 新 合作 学习模式 , 让 学 生对 具体 实 例 进 行 分 析 , 了解 统 计 的 意 义, 并 能 通 过 实 例 从 实 际 问 题 中提 出 统 计 问题 , 理 解 随 机 抽 样 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 ?随机抽 样在 生活 中有 着广 泛 运用 , 但 不 少 人 对 它 的 工 作 原 理 的理 解 还 是 存 在 偏 差 , 为此, 我以 “ 如何刻画一批袋装 牛奶 的质量 是否 合格? ” 为 题 让 学 生 进 行小 组合作 , 不 少 学 生通 过合 作 找 出衡 量 产 品 质 量 的 指 标 ,
建构主义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构建主 义 的 核 心 思 想 是,学 习 知 识 应 该 是 以 学 生 为 主 体、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 行 的 过 程,既 强 调 了 这 个 过 程 应 该 以 学生为学习中心,学 生 应 该 是 意 义 的 主 动 构 建 者,而 不 是 被 动接受的对象;又不 能 忽 视 教 师 的 引 导 作 用,教 师 应 该 是 意 义构建的引导者,而不单单只是知识 的 灌 输 者. 同 时 构 建 主 义认为知识 的 学 习 应 该 在 一 个 良 好 的 环 境 中 进 行,“情 境 ” “协作 ”“交 流 ”以 及 “意 义 构 建 ”则 是 理 想 学 习 环 境 的 四 大 要素. 一 、创 设 情 境
情境的创设是使学生达到意义构建 的 基 础,所 以 说 创 设 一个有利于学习者构建意义的情境应该是教学设计中最为 重要也最为关键的环节.
高中数学知识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 概 念 以 及 定 义,如 果 单纯地依靠记忆力 来 死 记 硬 背,就 会 使 定 义、概 念 之 间 很 容 易相互混淆,并且难以灵活运用.所以 情 境 的 创 设 一 定 要 符 合高中生在其年龄阶段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水平的实际情况, 达到以“情境”来促 进 “思 维 ”的 目 的. 所 以 在 这 里 我 认 为 学 习情境的创设应该将抽象的数学定义进 行 具 象 化,以 丰 富 的 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从感性的层面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进阶. 具体来说就是在教 师 引 出 概 念、定 义 时,针 对 学 生 难 以 理 解 的点,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提出问题的 方 式,创 设 一 个 有 利 于 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和实际情况相 关 联 的 数 学 问 题,既 能 够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 趣,使 学 生 对 学 习 数 学 知 识 有 热 情,强 化了自主学习意识,同 时 也 能 提 升 学 生 的 探 索 能 力,使 学 生 的思维更加活跃,对 问 题 的 解 决 有 更 多 的 参 与 感 和 认 同 感, 有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率自 然 能 够 得 到 提 升. 在 这 个过程中,学生的数 学 思 想 也 得 到 了 锻 炼,让 学 生 在 生 活 中 愿意也能够用数学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学 生 对 数 学 知 识 的 应 用自然也就更加灵活和得心应手.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建构主义视域下 的高 中数学教 学观 建构主义 下的数学教学手段 同题海战术等传统 的教学方
法 是 大 有 不 同 的 。建 构 主 义 认 为 教 学方 法 的核 心就 在 于 : 学 习者 是积极地 构造 知识 的,知识 就是某种观念 ,学习就 是用
3 . 3多元化情 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下的数学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实质上就是情境 中的意义建构 。情境从广义上 的理解是 ,影响主体意义建构 的刺激构成 的组合 ,通过一些直观 的形象激发联想 ,引发学 生记忆 中的知识和现象 ,进而使得学生 的原有观念被 同化到 新知识 中去 。由此可见 ,情境 的创设主要是为从学生 的记忆 中提取知识而创造条件 。高 中数学教师在情境 的创设 中可从
识 网络 谈 几 点 笔 者 的 看 法 。
关键词 :有 效教 学;误 区;建构主 义
高中数学具有严密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等特点 ,而且需 要反复练习、创造思路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学生学 习数学知 识应该是 自主建构 的过程 ,而当前的课堂教学 由于数学在高 考 中的权重很大 ,对高考分数 的影响很大 ,所 以教师在课堂 上 “ 灌输 ”多了,学生 听的 “ 乏”了,耗时却没有收到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 当前 高中数学教学存在 的问题 , 接着就如何促进学生 自主建构知识 网络谈几点笔者 的看法 , 望能有助于教学实 践。 1当前高 中数学教学存在 的几个误 区 1 . 1 对学生学情 了解 不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由于学生的基础 水平 、学习兴趣 是 有差异 的,部分教 师不 分析 学生 的年 龄特征和 认知特 点,对 学生缺 乏必要 的了解,一味 以自己的思维 替代 学生 的思考 ,
中国科技 经 济新 闻数据 库 教育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刍议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刍议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论,简单而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其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当的是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作浅要的论述。
确立“为理解而学习”的教学目标。
学习的目的不是机械地记忆一些概念、原理或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而是要让学习者形成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及计算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学生仍片面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题,未能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方法,不能把一些具体问题抽象化,找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此,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关于“集合”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对“空集”的概念提出质疑,不明白为什么称“不合任何元素的集合”为“空集”。
不明白“空集”的意义。
此时,教师若简单地用“这是规定”来解释,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满意,还会失去发展学生思维的良机。
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争论,并在总结的基础上给予启发、提示。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还注重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而不是只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
不给学生出过多、过难的题目,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难题会让学生形成一种畏难心理,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变得模糊不清。
只有对相关知识有了透彻的理解,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建构起真正有效的知识系统。
1完善“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是为了在思维结构中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并使之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通常包括点、线、面和体的性质和关系。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立体几何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立体几何教材设计1.1 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应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在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立体几何教材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习。
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诉求和需求进行探究和学习。
1.2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多元化的,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媒介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建构知识。
立体几何教学中,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来呈现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提供启发性问题建构主义认为,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立体几何教材中,应该合理布置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自己知识的建构。
2.1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并通过实践来将其转换为知识。
因此,立体几何教学应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
2.2 强调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共建。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合作的力量。
2.3 提供多样化的任务建构主义认为,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独立探究和组织,由此建构知识体系。
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探究、实验、总结等方式来建构知识体系。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地位,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教材设计中的原则。
结合案例分析,展示了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的实际效果。
从中总结建构主义教学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育的启示,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运用到立体几何教育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构观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材探析、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学、教材设计、案例分析、教育启示、未来研究、教育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立体几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领域。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往往缺乏实际的体验和思考。
随着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建构过程,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应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构建知识,而不是被passively 接收。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建构主义理念应用到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
通过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深入分析建构主义教学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育有所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的设计与应用。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深入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探讨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立体几何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建构主义原则在设计立体几何教材中的实践策略;最终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的特点和优势。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建构主义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个体化的过程,学习者在实践中通过建构知识来理解世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立体几何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探析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实践中通过建构知识来理解世界。
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立体几何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立体几何知识的存在和意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模型,通过实践来理解立体几何的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理解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每个学习者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特点来进行理解和建构。
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直观教学、趣味教学、探究性教学等,引导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社会互动和合作中进行知识建构。
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激发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促进知识的共建。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源,促进学生在社会互动中进行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学应该重视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国内逐渐得到认可和普及。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个人的经验和观察来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输入。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工具,使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建构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运用尤为重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建构知识。
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到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态和位置关系。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探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的设计与应用。
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发现和自我修正的过程来建构知识。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1. 循序渐进的引导体验模式循序渐进的引导体验模式是指教师从简单的空间关系和形态着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和分类,并通过实物模型、平面图形和数字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几何基本概念。
例如,在学习平面与立体几何相互关系时,可以通过呈现几何图形、挂图、VR学习等方式提供对平面与立体几何的操作体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平面与立体几何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 骰子游戏模式骰子游戏模式是指在学习立体几何中通过骰子游戏来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推理,进而建立起空间认知。
比如,在学习不同类型的多面体时,可以设计一个骰子游戏,让学生通过投骰子、观察和比较等方式慢慢地发现各种多面体的特征和关系,从而认识到它们具有不同的面数、棱数和顶点数等。
3. 编程模拟模式编程模拟模式是指通过编程来模拟立体几何的操作和推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抽象能力。
通过编写程序,学生可以模拟出三维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旋转和变换等过程,从而直观地理解立体几何中的一些抽象概念。
同时,编程模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
基于建构观点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内容教材探析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念,提出学生应该基于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建立新的理解和知识。
这种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建构主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几何概念。
高中数学教材是一个有效的媒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立体几何的全面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建构主义理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材,以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学习目标。
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教材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探究问题,并基于自己的思考过程建立自己的理解。
因此,教材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在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教材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和结构的基础概念,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概念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材还应该探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还应该包括互动性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与其他学生建立联系,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三维几何结构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探讨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并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几何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建立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最后,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教材应该注重实践工作和理论知识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来理解几何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与探究性教学策略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与探究性教学策略分析高中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理性精神,认识数学的价值.大家都知道: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在新课标中它更强调了数学应用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将学生的数学学习重点由结果扩展到数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由学生探究新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学生通过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一个概念的形成,一个数学结论的获得和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提高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然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是基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它们都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迁移,也就是“教”。
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有利于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但在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所以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得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打在试卷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不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要求。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很有必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与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出一种满足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模式。
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意义构建过程,教学者要依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好教学中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因此,要达到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采用构建主义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如何建构呢?本文就该话题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制定教学目标
每节课都有待完成的目标,那么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的一种预期,是教学的出发点,亦是归宿,在具体教学活动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理想化结果
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自然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叙述应表现为“学生学会了什么”要注意学生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是老师,如:“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这样的目标叙述就存在着主体混淆的状况,将教学行为主体指向了老师,出现了错位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注重整体性要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其中认知目标属于直接目标,能力和情感目标要渗透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属于间接目标同时要注重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发展,即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最基本、最深刻、最具数学素养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同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不平衡性,设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获得最大化发展
例如,“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节课,笔者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会作图、判断大小,以及了解数形结合指定为基本目标;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数学意识指定为发展目标
3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体化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从心理学角
度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术语对教学目标进行表述,更应该注重表述的具体化,要有观察的例子例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目标中,“培养运动变化的观点”这个目标,笔者注重陈述的具体化:()通过直线、圆在运动时,观察直线和圆公共点的个数的变化,体会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的;()观察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变化,感知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式
二、情境创设
学习是建构的过程,从建构主义理论来说,高中数学学习应该是在一定情境中的意义建构,那么什么是情境?笔者认为情境就是能够对学生构成有效刺激,促动其思维发展的各种元素和学习背景,通过情境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将知识植入学生的长时记忆之中,形成稳定的经验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实际的问题进行抽象、概括,通过数学化过程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有序提升
制造认知冲突学生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我们的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出发,设置问题打破学生原有的认识平衡,激起学生的思考,形成新的疑问,带动正向的思考
3运用错误资源学习的过程不可能没有错误,错误除了思维和能力跟不上的原因外,还有是因为学生的直觉定势导致的,我们顺着学生的错误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在研究错误、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带动思维逐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笔者引导学生运用五点法作函数y=sinx和y=sin(x+
π3)的图象,接着[]对图象进行自主分析得到两者的关系:只需要将前者的图象向左平移π3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后者的图象学生似乎掌握了规律,接着设置另一个情境:函数y=sinx 和y=sin(x+π3)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呢?有很多学生直接进行经验的迁移,得到结论:“将前者的图象向左平移π3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后者的图象”[P3]对不对呢?只需要引导学生再利用五点作图法自己尝试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制造认知冲突,学生进一步分析错误的成因,思维迅速发展,实现对平移规律本质的理解[P]
:
[BP(]4例题的设置要注重层次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全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为此我们在设置例题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重问题设问的层次性,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思考,都能解决一些问题,这是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其收获比教师讲方法要大得多例如,“求函数值”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能力是不一样的,为此笔者设置了有层次感、梯度的例题:已知函数f(x)=3x-(x≥0)x-(x<0),求:
()f(),f(-)的值;
()f(f(-))的值;
(3)当a>求f(a-)的值;
(4)求f(a-)的值[BP)]
三、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自主活动”与“智力参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有法可循的
支架式教学该教学模式下,教学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发展,具体以怎样的结构发展,必须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设置符合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和任务,逐层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犹如沿着脚手架上行,与此同时逐渐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例如,“直线与方程”教学,我们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逐个地认识:()点斜式方程:y-y=k(x-x);()斜截式方程:y=kx+b;(3)两点式方程:y-yy-y=x-xx-x;(4)截距式方程:xa+yb=;(5)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by+c=0,继而实现对直线方程更为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