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三角”之谜》教学设计(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世界未解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大揭秘

世界未解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大揭秘

世界未解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大揭秘
引言
您在任何官方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名字,跨过它的边界线时多半也浑然不知,但根据某些人的说法,百慕大三角是真实存在的,有许多船只、飞机和人员在这里无端失踪,至今得不到合理解释。

自从一本杂志在1964年首次创造出“百慕大三角”这个名词,这片神秘之地就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但是,如果对大多数事件进行深入探究的话,您就会发现它们并非如此神秘。

这些失踪事件有的并非发生在百慕大地区,有的已经找到了踪迹,或者有了合理的解释。

这是否意味着,那么多在百慕大三角有过奇特遭遇的人都在说谎吗?未必如此。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该地区存在一些违背常理的地方,并且在百慕大三角边界范围内的海底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地质构造。

因此,对百慕大三角之谜深信不疑的人,还是有很多话题可以作为谈资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有关该地区的现有信息,以及某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来深入探讨事实真相。

我们还将为您介绍各种荒诞的理论,例如外星人说、空间入口说和宇宙说。

百慕大三角又称魔鬼三角,很多人把它看作一处“虚构”之地。

美国地理名称委员会并不认可百慕大三角,甚至没有保留它的官方档案。

但是,正如我们所知,就在这片虚构的区域内,确实有许多舰船及其搭载的人员无端失踪。

百慕大三角位于美国东南沿海的大西洋中,其他两个顶点为佛罗里达洲迈阿密市的百慕大邻近区域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面积约为1,300,000平方公里。

由于百慕大曾被称作“魔鬼岛”,所以人们以百慕大这个顶点给该区域命了名。

环绕百慕大的水域中布满暗礁,使许多航路过于靠近岸边的船舶触礁沉没,该水域下面有数百艘船舶的残骸。

百慕大三角之谜

百慕大三角之谜

2.黑洞说 黑洞是指天体中那些晚期恒星所具 有的高磁场超密度的聚吸现象。它虽看 不见,却能吞噬一切物质。不少学者指 出,出现在百慕大三角区机船不留痕迹 的失踪事件,颇似宇宙黑洞的现象,但 难以解释它何以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3.次声说 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人所能听 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 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频率 低于20次/秒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 次声。次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 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复杂性,造成了 次声的产生及其加剧了次声的强度。波 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海浪 和海温的波动都是产生次声的原因。
1963年,美国籍油轮“玛林· 凯思”号穿过这 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报务员还向岸上 通报说:“航行正常,位置北纬26度4分,西经 73度。”但这是“玛林· 凯思”号传给世界的最后 讯息,它从此失踪了。谁也无法想象这样一艘装 有现代化导航和通讯设备的油轮,竟然连一点油 花都没留下,就从这片海域上失踪了。 美国籍货轮“独眼”号是一艘长达542英尺、 拥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货轮。1918年3月,它在巴 西装满锰矿砂,返回弗吉尼亚的诺福克的途中失 踪了。当时天气很好,不存在风浪掀翻船只的可 能。有人推测说当时正值战争期间,“独眼”号 很可能遭德军潜艇的袭击。可是战后人们查阅了 德国海军的战时记录,发现当时没有一艘德国潜 艇在“独眼”号航线上出现过。如此庞大的一条 巨轮,又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它怎么连个“SOS” 的信号都没发出就失踪了呢?
百慕大三角,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 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 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 角区海域。 据称经 常发生超自 然现象及违 反物理定律 的事件,面 积约390万 平方公里 (150万平 方英里)。
“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名称的由来, 是1945年12月5日美国19飞行队在训练 时突然失踪,当时预定的飞行计划是一 个三角形,于是人们后来把美国东南沿 海的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 伸到 佛罗里达州南部的迈阿密,然后通过巴 哈马群岛,穿过波多黎各,到西经40° 线附近的圣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 的一个三角地区,称为百慕大三角区或 “魔鬼三角”。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

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整体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2.初步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让他们了解学习地理并不难,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进而发展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3.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地图各要素的判读与使用。

能够完成要素齐全的学校平面简图。

4.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应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单元重难点一览单元学情分析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七年级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积累中,已经积淀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为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储备。

特别是相关学科知识的提升,也为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对过去的探求和未来的关注更为主动,地理课程在初中单独设立便自然而又必要了。

魔鬼三角之谜

魔鬼三角之谜

备课簿九年级全一册科目汉语班级教师学年学期【课题】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第一、二课时时间:课型:词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新词语的写法,用法以及读音。

(2)掌握重点词语并学会灵活运用模仿造句。

(3)能适当的运用新词语进行语言交际。

过程与方法:(1)能读准词语的读音,并掌握词语的用法。

(2)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重点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用科学来解释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词语的字音字形以及字意。

难点:掌握词语的用法,能用词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以及造句。

【教具准备】 PPT课件、教案、教科书【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二课时间:年月日课型:词语讲解词语:1. 讯号:①通过电磁波发出的信号。

②为传达某一信息而做出的特定表示、标志、符号等。

2.漩涡:①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圆窝。

②比喻牵累的事物或纠纷。

如:他已陷入诉讼纠纷的漩涡。

3. 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路。

也叫隧洞。

如:铁路隧道在河底下挖掘隧道在山里开隧道隧道测量隧道电缆隧道工隧道工程隧道工作4.论点:议论中确定的观点。

如:提出论点论点明确鲜明的论点那些证据足以证明这论点。

5. 盲点:比喻认识不到饿或被忽略的地方。

如:现在家庭教育存在一些盲点。

6.前往:去,前去。

如: 前往上海他已动身前往喀什。

7.疑案:①.疑难案件②.真相不明之事件8. 失控:失去控制如:情绪失控物价失控听到这个消息,他情绪顿时失控,哭了起来。

9.肇事:引起事故,闹事肇事者警方正在全力追捕肇事者。

【作业设计】1 、抄写词语 2 、熟读词语【板书设计】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1、讯号2、漩涡3、隧道4、论点5、盲点6、前往7、疑案【教学反思】【课题】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第三、四课时时间:课型:课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课文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内容。

第八课 魔鬼三角之谜

第八课  魔鬼三角之谜

00000教案第8周第1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这匹马~了,对路上的行人造成极大的威胁。

3.疑案(名)(1)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以判断的案件。

一定要查清这起~。

(2)泛指了解不够,难以确定的事情或情节。

7.现场(名)事件或行动发生的地点。

如:~直播/~采访。

8.自圆其说(组)能提出理由,使自己的说法没有自相矛盾或破绽之处。

他喜欢~~~~。

9.罪魁祸首(组)罪恶行为的头子。

他是这起疑案的~~~~。

10.出事(动)发生事故。

高速公路上~~了,交警都赶了过去。

11.束缚(动)使受到约束限制;~~手脚/~~~头脑/~思想/家庭的~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五遍板书设计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词语部分课后反思教研组组长意见年月日教案第八周第2课时2016年10月26日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课文一)课型多媒体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

二、过程与方法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够模仿本篇课文的协作方法和技巧,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了解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兴趣,积极探索自然奥秘。

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四维两反”保护民族团结,维护法律尊严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重点掌握课文正确的读音,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的写法、念法、读法。

难点理解重点词语,能够用它们造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能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

教学工具班班通设备,课件,坎儿井的图片教学方法问答法、讲解法、领读法鼓励法,精讲多练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独立学习法分组学习,讨论学习教学过程与设计词:如:一系列失踪案;不能自圆其说的解释♉罪魁祸首是甲烷气♉百慕大附近海床有大量的甲烷冰♉推测甲烷气引起灾难的过程。

复述课文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系列神秘失踪案及各种猜测。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甲烷气可能是罪魁祸首;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写--百慕大海床的甲烷冰;第四段(第四自然段)写--推测甲烷气造成灾难的过程。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掌握本课中词语的用法。

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纵然……也会”,“……除了……外,也……”等句式造句。

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1.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 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三)情感渗透点了解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兴趣,积极探索自然奥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纵然……也会”,“……除了……外,也……”等一些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自学法,引导法,讲解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自学本课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

2。

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

【教学方法】自学法,讲解法【教学准备】书,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试读词语。

(二)检查词语预习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

3.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

(三)导入新课,学习词语1.百慕大三角区海域发生了无数失踪疑案,科学家们试图揭开这些谜团。

谜解开了吗?请打开课文。

2.师范读课文。

3.生从课文中找出重点词语。

4.学习重点词语。

庞大:多指形体和组织方面,常含有贬义。

“巨大”多指数量和规模方面。

畏惧: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书面。

“恐惧”是形容词,“害怕”是动词,可与“畏惧”互换使用,多用于口语。

骤然:副词,用于书面。

“突然”还可形容词,较常用。

【巩固练习】1.用重点词语造句。

【小结】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读和书写,使用。

百慕大三角全解密

百慕大三角全解密

百慕大三角全解密作者:刘声远来源:《大自然探索》2010年第02期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表示,百慕大三角现象很可能与可燃冰融化有关这再度引发了人们对“百慕大三角之谜”的兴趣,百慕大三角究竞是一种什么现象?可燃冰是什么?可燃冰跟百慕大三角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1“百慕大三解之谜”百慕大三角,也被称为“魔鬼三角”,是大西洋中的一小片区域——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延伸至百慕大群岛,再到波多黎各,然后再折回佛罗里达,由此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该地区被一些玄论者称之为“当代最大的奥秘之一”,但实际上它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谜。

“百慕大三角”之说最早出现在文森特·加迪斯于1964年为美国《大商船》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

加迪斯在文中称,在这片神秘海域,大量船只和飞机莫名其妙地失踪。

不过,加迪斯并不是第一个这样说的人。

早在1952年,乔治·山兹就在美国著名的廉价小说杂志《天命》上发表文章说,他注意到“在百慕大海域发生的怪异事件似乎特别多”。

1969年,美国人约翰·华莱士·斯潘塞写了一本有关百慕大三角的专著——《被遗忘的迷失》。

两年后,纪录片《百慕大三角》上映。

1974年,《百慕大三角》一书在美国出版并极为畅销。

所有这一切都为“百慕大三角之谜”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直到197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管理员拉里·库斯切对“百慕大三角之谜”提出了一个截然同的结论。

当时。

他对相关文章和书籍中那些有关“百慕大三角”的种种说法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公布在他撰写的《百慕大三角之谜破解》一书中。

在仔细查询被其他作者忽略的百慕大三角海域失踪记录后,库斯切发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发生的许多所谓的“怪异”事件其实根本就谈不上怪异。

常见的情况是,对于那些经常被一些人引用的船只或飞机在百慕大三角“平静的海面”上神秘失踪的例子,真实记录却表明当时海上风暴肆虐;对于大量船只在百慕大三角海域“神秘消失,从此无影无踪”的说法,实际情况却是其中大多数的残骸都已找到,船沉原因也各有合情合理的解释。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探究“神秘灵性”的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探究“神秘灵性”的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题目:探究“神秘灵性”的三角形开题课教学设计学校:教师:联系电话:探究“神秘灵性”的三角形开题课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感兴趣、有效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和筛选问题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具有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热点话题为引导,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自己问题,确立了班级主题。

(2)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方向归类”法归纳问题,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行分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学习尊重他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培养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分析问题的思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4.德育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提升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提炼问题的能力。

2、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场地布置、相关表格学生准备:了解问卷法、查阅资料法、采访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活动过程】:一、主题的产生谈话导入:同学们观察熟悉的图片(出示课件),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哪个图形的身影?接着欣赏北京的故宫和鸟巢,神秘的皇宫有三角形的踪迹,鸟巢,拉近看一下,又发现了三角形的存在。

三角形真是无处不在!许多同学对三角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提议对三角形的秘密进行研究,从而确立了本学期活动的主题——《探究神秘灵性的三角形》(设计意图: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积极参与的动力,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北纬37°

北纬37°

北纬三十七度一、简介北纬三十七度,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

在地球上,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古文明发源地,百分之七十的古建筑遗迹,以及绝大部分特异神奇的自然现象都完完全全地集中发生在这一区域。

它所穿行而过的地域尽是人类文明荟萃和文史胜迹聚集之地。

此外,沿着北纬30°线,我们打开了地球所有的记忆大门。

从地理布局大致看来,这里既有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有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世界几大河流——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

这里也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所在地:古埃及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大三角区”,远古玛雅文明遗址……二、北纬三十七度的景点1、法国巴黎罗浮宫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卢浮宫博物馆,拥有的艺术收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

该宫始建于1204年,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

2、埃及狮身人面像(大约的位置)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

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

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

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

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即cobra:眼镜蛇)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

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长。

3、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

第八课讯号

第八课讯号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1.自学本课词语,要求会读,会写,理解词意,掌握重点词语并会使用2.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课文内容3.学会观察和分析问题内容安排1.第一,第二课时讲解词语并检查学生学词语情况2.第三,第四课时讲解并讨论课文一,同时做相关的练习题3.第五,第六课时讲解并讨论课文二,同时做相关的练习题4.词语和课文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侧重于检查学习情况,解答疑难,交流体会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鼓励法,提问法学习方法:以老师引导,生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词语)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中的词语,要求会读并理解意思2.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3.学习较难的汉字。

如:隧,漩,涡,肇等重点:掌握本课中的词语并理解意思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鼓励法,提问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叫四名学生根据第七课的两篇课文回答问题2.导入新课:你知道《魔鬼三角》位于在哪里么?3.要求学生看声调读词语,老师范读,领着学生读,齐读,抽几名学生读词语同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4.逐字逐词的讲解并让学生模仿造句。

5.布臵作业词语1.讯号:xùn hào 1).(名)通过电磁波发出的信号。

2).(名)泛指信号。

~不清。

(作主语)2.前往1).犹往昔。

2).前去。

3.疑案:(yíàn)一时难以判决的案件。

泛指情况不明、不能确定的事件或情节。

侦破那桩~4.失控: 失去控制能力。

起控制作用 , 机器或器官失去控制能力也形容人的心里不受控制情感不能控制飞行员最终由于操作驾驶不当,导致飞机失控。

在冰雪路面上行使的前车极易失控。

他情绪失控,转身就要离家出走飞机失控, 冲出了跑道汽车失控,冲出公路【反义词】控制【近义词】放纵5.肇事 : zhào shì(动)引起事故,闹事。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课文(第一课时)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课文(第一课时)


课文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述一系列神秘失踪案及各种猜测。 第二段:讲述甲烷气可能是罪魁祸首。 第三段:讲述百慕大海床的甲烷冰。 第四段:推测甲烷气造成灾难的过程
一系列失踪案;不能自圆其说的解
释——罪魁祸首是甲烷气——百慕 大附近海床有大量的甲烷冰 ———推测甲烷气引起灾难的过程。
1、纵然……,也会……” 表示让步关系。 如:今晚纵然有霜,也不 会很大。 、 2、“除了…外,….也……..” 除了阿里木外,艾力也没参 加今天的活动。
导入 、百慕大三角区发生了无 数失踪疑案,科学家们 试图解开这些谜团。那 么谜解开了吗?那同学 们看课文吧;
带着以下问题熟读课文
1.1880年在百慕大发生了什么 事故? 2.在百慕大还发生了那些著名的 疑案? 、 3.百慕大地区为什么叫做《魔鬼 三角》? 4.对那些疑案,人们的人是如何? 、5.甲烷是怎样产生的? 、6.甲烷并为什么会溶解?
前提测评题
• 1.听写词语。(让四名同学上黑板听写上 节课所学的词语,其他同学要写在练习本 上)。 • 、 • 2.用下列词语造句: • 前往 疑案 可信 失控 • 、 • 3.请熟读课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 掌握快速阅读的技 巧和方法;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 、、 • 、教学难点:课文中《纵然….也会》, 《除了….外,也….》等一些句式的理解 和运用。。
1.抄写课文
2.用句型造句 3.复述课文
再见

第八课魔鬼三角洲之谜

第八课魔鬼三角洲之谜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第一课时“魔鬼三角洲”之谜课时内容:检查课文一《”魔鬼三角洲”之谜》的词语学习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漩、涡、隧、盲、肇、融、兆、骸、魁、掘”10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隧道、漩涡、盲点、疑案、融解、失控、肇事。

掌握“巧合、前往’、扭曲、发掘:出事、束缚”等动词形容词的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纵然…也会“、“…除了…外、,也…...”等句式造句。

能力目标: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德育目标:3、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先列出大量神秘失踪事故,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文章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解开谜团,激发我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先列出大量神秘失踪事故,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文章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解开谜团,激发我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时难点:课文中“纵然……也会”、“……除了……外,也……”等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工具】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百慕大三角洲是世界上最神秘的谜题之一。

几百年来,无数飞机及船只,在这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谁也不知道它们失踪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恐怖的地方,也因此被人们称作魔鬼三角洲。

为了解开百慕大之谜,很多谜案追踪小组兵分两路,利用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冒险飞临百慕大上空。

课文能否揭开百慕大的神秘面纱呢?二、检查学生自主学习鬈学习提示”内容情况;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

如:论(证点)。

、可(爱、信》、巧(妙、合)、融(入、解),结(果、局)。

理解词意并会用“前往、融解、畏惧、扭曲、发掘、束缚,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前往、疑案、失控、肇事、可信”等,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和发现这几个词的构词特点。

《天使与魔鬼》中的谜题解读教学方案

《天使与魔鬼》中的谜题解读教学方案

《天使与魔鬼》中的谜题解读教学方案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作品中,谜题常常被用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解密挑战。

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也是一个充满谜团和神秘元素的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宗教、历史和科学之间冲突的故事,带给读者无尽的悬念和猜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解读,《天使与魔鬼》的背景介绍、谜题展示以及谜题解读教学方案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天使与魔鬼》的概要内容以及作者丹·布朗的背景。

然后,我们会详细展示小说中存在的各种谜团和悬念,并分析这些线索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解读这些谜题,并理解作者真正想传达给读者的意图。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化、清晰明了的“天使与魔鬼”谜题解读教学方案。

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剧情设定和线索提供,我们将一步步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故事中的谜题元素和符号意义。

此外,我们还将解读不同角色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并分析作者的意图。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天使与魔鬼》这部作品,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密能力。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请参考。

2. 天使与魔鬼的背景介绍:2.1 作品概述:《天使与魔鬼》是美国作家丹·布朗(Dan Brown)所著的一部国际畅销犯罪推理小说。

该小说于2000年出版,是继《达·芬奇密码》之后的布朗的第二部著作,并成为了一部备受争议和广泛讨论的小说作品。

2.2 作者简介:丹·布朗,生于196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长大。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和教育家,也是暢销书作家。

布朗以他写作中富有挑战、引人入胜和充满历史符号解码等元素而闻名。

他在文学界赢得了巨大成功,并曾多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2.3 时间与社会背景:本书发表于2000年,这个时期正值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深入推进的时代。

恐怖主义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对于宗教、科学等诸多议题产生了极大关注,并引发了公众对于信仰、权力与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地理之谜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之谜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之谜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学基本概念,如地球构造、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

2. 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神秘地理现象,如百慕大三角、纳斯卡线条等。

3. 学生能够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的成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 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

3. 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球构造与板块运动: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以及板块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初中地理教材《地球的运动与变化》。

2. 气候变化与自然奇观:探讨气候变化对地球表面地理景观的影响,如极光、沙漠的形成等。

相关教材章节:初中地理教材《气候与气象》。

3. 神秘地理现象:分析百慕大三角、纳斯卡线条等世界著名神秘地理现象的成因及科学解释。

相关教材章节:初中地理教材《世界地理奇观》。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结合当地地理环境,设计相关实践活动。

5.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介绍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在地理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初中地理教材《地理信息技术》。

百慕大三角洲之谜

百慕大三角洲之谜

百慕⼤三⾓洲之谜2019-08-28北纬30°,从古到今都是灾难深重的地带。

在这个纬度上,地震、⽕⼭、海难和空难等时有发⽣。

上期我们提到的距今12000年前于⼀夜间沉没于海中的亚特兰蒂斯,也位于北纬30°。

从地理布局看来,北纬30°既是地球⼭脉的最⾼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同时⼜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亚纳海沟的藏⾝之所。

世界⼏⼤河流,⽐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河,均是在这⼀纬度线⼊海。

更加神秘难测的是,这条纬线⼜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然或⽂明之谜的所在地。

⽐如,精确建在地球陆地中⼼的古埃及⾦字塔群;令⼈难解的狮⾝⼈⾯像之谜;神秘的北⾮撒哈拉沙漠达西⾥的“⽕神⽕种”壁画;死海;古巴⽐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西洲沉没处;让⼈类叹为观⽌的远古玛雅⽂明遗址;令⼈惊恐万状的“百慕⼤三⾓洲”。

这些令⼈惊讶不已的神秘之地,均会聚于这个纬度,不能不叫⼈感到异常地蹊跷和惊奇。

地球北纬30°线常常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们习惯上把这个区域叫作“死亡旋涡区”。

除了令⼈惊恐的百慕⼤,还有⽇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海岸、阿富汗这5个异常区。

除了北纬30°线,在地球南纬30°线上也同样有5个异常区。

细⼼的⼈们在把这 10个异常区在地球上⼀⼀标注以后,惊奇地发现它们在地球上⼏乎是等距离分布的,如果把这些异常区互相连接,整个地球就会被划成20多个等边三⾓形,每个区域都处在这些等边三⾓形的接合点上。

这些暗藏危险的三⾓区域⼤都处在海洋⽔域,在海⽔运动上表现为⼀种⼤规模的旋涡。

那⾥的海流、旋涡、⽓旋、风暴、海⽓,再加上磁暴,都⽐其它地区运动剧烈,⽽且这些⼤规模的海洋运动⼀直频繁交替出现,给⼈类带来特别巨⼤的灾难,隐痛与不安。

但是,在北纬30°这条纬线上,最神秘的还要数百慕⼤三⾓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7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论点、一瞬间、摸不着头、前往、解开、另外、众说纷纭、庞大、畏惧、现场、急剧、通常、骤然、估计、罪魁首祸、扭曲、束缚、发掘。

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汉字“爆、炸、迅、氧、漩、涡、隧、葬、纭、庞、兆、惧、寂、骤、骸、魁、缚、掘”,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

4、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大意。

5、学会真实交际,了解“魔鬼三角”之谜及其解释。

教学步骤:
第一节检查词语的预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的预习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

讯号:讯,消息;信息
漩涡:漩,旋转。

涡,漩涡。

可写作漩涡。

隧道:隧,地道。

地壳:壳,坚硬的外皮。

一瞬间:瞬,眼珠一动;一眨眼。

瞬间,转眼之间。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庞大:多指形体和组织方面,常含有贬义。

“巨大”多指数量和规范方面。

畏惧: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书面。

“恐惧”是形容词,“害怕”是动词,可与“畏惧”互换使用,多用于口语。

通常:侧重表面看是常见的,只用于事。

“一般”还有“身份、等级不特殊”的意思,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和物。

骤然:副词,用于书面。

“突然”还可作形容词,较常用。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又不懂不会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3、把个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雷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的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渡河书写、使用。

2、抄写词语,用16个重点词语造句。

目的:会写会运用所学词语。

要求:能听写所有的词语。

方法:批改讲评,听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